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北部地区三次中强历史地震补充考证 被引量:12
1
作者 袁道阳 杨青云 +2 位作者 雷中生 苏琦 吴赵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6-235,共10页
四川北部地区位于南北强震构造带的中北段,区内活动断裂众多、构造关系复杂、历史及现今地震活动频繁。其中,早期历史地震因时间久远、史料记载简略等原因,其地震基本参数确定和发震构造分析难度较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通过对地震史... 四川北部地区位于南北强震构造带的中北段,区内活动断裂众多、构造关系复杂、历史及现今地震活动频繁。其中,早期历史地震因时间久远、史料记载简略等原因,其地震基本参数确定和发震构造分析难度较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通过对地震史料的系统梳理和实地考证,对该区1900年以前的3次中强破坏性地震(公元638年松潘地震、1738年南坪地震和1748年松潘北地震)进行补充考证,对其震中位置、震级和烈度等基本参数进行重新核定,并综合分析其发震构造特征。研究结果对分析该区地震活动特征及判定未来强震危险区等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北部地区 历史地震考证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长兴组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储层孔隙演化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春连 刘成林 +4 位作者 龙胜祥 吴世祥 李宏涛 张军涛 柳智利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6-855,共10页
以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组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应用薄片、铸体、阴极发光和X射线衍射等室内分析技术,对其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序列、储层孔隙演化及其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区常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充填作用、交代... 以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组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应用薄片、铸体、阴极发光和X射线衍射等室内分析技术,对其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序列、储层孔隙演化及其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区常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充填作用、交代作用、白云化作用、重结晶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等成岩作用。其中对储层孔隙发育影响较大的主要是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充填作用、白云化作用和重结晶作用。长兴组礁滩组合储层主要发育泥晶灰岩、泥晶颗粒灰岩、亮晶颗粒灰岩、礁灰岩及礁白云岩等,由于物质成分的差异,其孔隙演化具有不同的特点。根据成岩现象间的先后顺序、矿物间的相互切割关系以及成岩作用过程中孔隙演化特点,总结出长兴组的成岩序列及孔隙的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成岩序列 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北部仓储小麦的质量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雷加容 余敖 +5 位作者 李生荣 任勇 杜小英 周强 欧俊梅 陶军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7期94-97,共4页
为了掌握四川北部仓储小麦品质状况,以2010年在四川北部3市9县(区)抽取的15个仓储小麦样品为试验分析材料,对其进行了品质性状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四川北部仓储小麦样品的千粒重平均为(52.14±3.66)g,容重平均为(756.23±... 为了掌握四川北部仓储小麦品质状况,以2010年在四川北部3市9县(区)抽取的15个仓储小麦样品为试验分析材料,对其进行了品质性状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四川北部仓储小麦样品的千粒重平均为(52.14±3.66)g,容重平均为(756.23±22.27)g/L,籽粒蛋白质平均为(10.61±0.99)%,湿面筋平均为(24.91±4.55)%,降落数值平均为(273.00±42.92)s,面团的稳定时间为(4.10±2.09)min。总之,2010年抽样调查四川北部仓储小麦样品的籽粒品质、蛋白质品质、淀粉品质和面团粉质参数在德阳、绵阳和广元3个地区间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北部地区 仓储小麦 质量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北部大田小麦品质性状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雷加容 余敖 +5 位作者 任勇 李生荣 杜小英 周强 欧俊梅 陶军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8期88-91,共4页
为了掌握四川北部小麦主产区大田小麦品质状况,以2010年在四川北部3市9县(区)抽取的55个大田生产小麦样品为试验分析材料,对其进行了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小麦大田样品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降落数值、面团... 为了掌握四川北部小麦主产区大田小麦品质状况,以2010年在四川北部3市9县(区)抽取的55个大田生产小麦样品为试验分析材料,对其进行了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小麦大田样品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降落数值、面团的吸水率、弱化度和粉质质量指数等参数在抽样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而籽粒出粉率、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等参数在抽样地区间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北部地区 小麦品质 地区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北部仓储小麦的品质性状分析
5
作者 雷加容 余敖 +5 位作者 李生荣 任勇 陶军 杜小英 周强 欧俊梅 《农学学报》 2015年第3期11-14,共4页
为了掌握四川北部仓储小麦品质状况,以2009年在四川北部3市9县(区)抽取的19个仓储小麦样品为实验分析材料,对其进行了品质性状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广元和德阳仓储小麦样品的籽粒品质性状优于绵阳的,广元仓储小麦的蛋白质和湿面筋... 为了掌握四川北部仓储小麦品质状况,以2009年在四川北部3市9县(区)抽取的19个仓储小麦样品为实验分析材料,对其进行了品质性状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广元和德阳仓储小麦样品的籽粒品质性状优于绵阳的,广元仓储小麦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都高于绵阳和德阳的;广元地仓储小麦面团粉质参数较好。总之,在四川北部3个市所抽取仓储小麦样品,只有籽粒容重在抽样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而籽粒千粒重、灰分、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的粉质参数在抽样地区间无显著差异,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北部地区 仓储小麦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北部上三叠统须三段储层超致密与气藏超压成因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雪柯 李伟 +2 位作者 张本健 裴森奇 陈竹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35,共11页
关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致密、气藏超压的相关研究较多,但是对于致密储层的形成机理、异常超高压的展布特征与形成机制、热演化作用对大规模致密气聚集的影响等研究则尚不够系统和深入。为此,利用近期获得的大量钻... 关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致密、气藏超压的相关研究较多,但是对于致密储层的形成机理、异常超高压的展布特征与形成机制、热演化作用对大规模致密气聚集的影响等研究则尚不够系统和深入。为此,利用近期获得的大量钻井资料,研究该区须家河组三段(以下简称须三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结合烃源岩热演化和成岩作用演化分析储层致密的原因;在分析气藏流体温度压力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构造运动分析气藏超压的形成机制;最后在归纳总结大型超压气藏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大规模超压天然气聚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须三段极致密储层是强成岩压实与沉积物提供大量碳酸盐岩碎屑导致的强钙质胶结的共同结果;②须三段储层经历了深埋下的高热演化,储层最致密的地区既是热演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也是致密气的主要发育区,超高压致密气的形成受强成岩作用以及白垩纪末期高热演化的影响明显;③剑阁地区须三段砂/砾岩成岩压实使孔隙度下降了20%,安县构造运动使龙门山隆升为须家河组沉积提供的大量碳酸盐岩物源是碳酸盐胶结导致储层致密化的重要原因,使孔隙度损失了10%~20%;④该区坳陷带气藏异常高压的形成并非构造挤压造成的,而是因断裂不发育、生烃增压与构造反转导致泄压不畅所致,形成极致密储层超高压发育区;⑤龙门山、米仓山断裂带前缘断裂发育导致压力释放,为常压区,储层物性也好于坳陷带。结论认为,该区大规模超高压致密气藏的形成机制复杂、影响因素多样,紧密的源储组合关系、白垩纪末期的高热演化生烃增压、喜马拉雅期构造反转与地层隆升剥蚀、圈闭围岩极好的封闭能力所引起的极致密储层泄压不畅等原因,造就了该区异常超高压天然气的大规模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致密储集层 异常高压 生烃增压 构造反转 天然气异常聚集 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 晚三叠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