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倍体补偿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匡颖 孙霞 +4 位作者 邓涛 卢希彬 孙瑞林 王铸钢 费俭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4-311,共8页
常规基因剔除小鼠的获得主要是利用ES细胞的全能性先获得嵌合体小鼠,再利用ES细胞的生殖系传递能力,通过嵌合体与野生型小鼠的交配获得杂合子小鼠.而四倍体补偿技术则可绕过嵌合体小鼠阶段,直接获得基因修饰杂合子小鼠.利用电融合技术和... 常规基因剔除小鼠的获得主要是利用ES细胞的全能性先获得嵌合体小鼠,再利用ES细胞的生殖系传递能力,通过嵌合体与野生型小鼠的交配获得杂合子小鼠.而四倍体补偿技术则可绕过嵌合体小鼠阶段,直接获得基因修饰杂合子小鼠.利用电融合技术和Piezoelectric microinjection显微注射技术建立了四倍体补偿技术,小鼠四倍体胚胎的获得率(电融合率)为(93.01±1.37)%,经体外培养囊胚形成率为(82.49±2.08)%.通过显微注射方法将2种129品系小鼠来源的ES细胞(CJ7和SCR012)注射到四倍体囊胚腔中,获得了完全ES细胞来源的小鼠,ES鼠的获得率分别为2.7%和8.3%.经微卫星DNA检测,成体小鼠的10个被检测组织均为129小鼠来源的.同时,也利用基因修饰的ES细胞进行了研究,获得了2种基因修饰的完全ES细胞来源的杂合子小鼠,部分小鼠具有繁殖能力,经繁育已获得了纯合子,其中凝血因子Ⅷ基因敲除小鼠获得了预期的血友病小鼠表型.上述结果说明四倍体补偿技术可应用于基因修饰小鼠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补偿技术 ES鼠 基因修饰 近交系ES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