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倍体小麦Langdon HMT1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1
作者 吴丽军 尚玥 +6 位作者 刘韬 陈文杰 刘宝龙 张连全 刘登才 张波 张怀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39-1147,共9页
硒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人类必须补充足够的硒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homocysteine-S-methyltransferase,HMT)基因与植物富硒关键酶硒代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selenocysteine methyltransferase,SMT)基... 硒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人类必须补充足够的硒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homocysteine-S-methyltransferase,HMT)基因与植物富硒关键酶硒代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selenocysteine methyltransferase,SMT)基因同源。为了发掘并利用麦类作物中的富硒关键酶基因,基于NCBI已公布的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1基因(AetHMT1)的序列设计HMT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H1-F/H1-R,克隆四倍体小麦Langdon HMT1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后进行序列分析,并通过原核表达验证该基因。结果表明,利用H1-F/H1-R从四倍体小麦Langdon(LDN)克隆出两条长度均为975bp的序列,分别命名为LDNHMT1-1和LDNHMT1-2。LDNHMT1-1、LDNHMT1-2与AetHMT1基因一样,均编码342个氨基酸,分子量大小分别为35.19kDa和35.18kDa。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发现,LDNHMT1-1、LDNHMT1-2与其他HMT、SMT有较高的相似性。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SDS-PAGE鉴定,成功获得LDNHMT1-1、LDNHMT1-2的原核表达菌株,且原核表达的蛋白质与预测分子量大小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小麦langdon 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倍体甲着小麦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白马曲珍 刘建华 +3 位作者 唐豪 王琴 杨武云 李俊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37-40,共4页
巴塘四倍体甲着小麦是巴塘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在“四川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征集到的一个四倍体小麦地方品种。甲着小麦种植历史悠久,是近40年来收集到的唯一一份四倍体小麦地方种;甲着小麦营养丰富、穗粒数多... 巴塘四倍体甲着小麦是巴塘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在“四川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征集到的一个四倍体小麦地方品种。甲着小麦种植历史悠久,是近40年来收集到的唯一一份四倍体小麦地方种;甲着小麦营养丰富、穗粒数多、粉质率高,具有重大应用价值。2022年入选四川省五大新发现优异种质资源,2023年入选农业农村部2022年十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笔者主要介绍甲着小麦的特征特性、产量情况、种质资源圃建设、栽培技术等,旨在为甲着小麦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着小麦 四倍体 种质资源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倍体小麦成株抗白粉病基因定位
3
作者 闫贵云 古春霞 +4 位作者 王敏 谭丹 刘晓宇 卢成达 左静静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7-193,共7页
四倍体小麦是普通小麦的祖先种,也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发掘四倍体小麦抗病种质并鉴定其携带的抗病基因,旨在为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新抗源。TDI-1是栽培二粒小麦,在多年的田间种植过程中表现出对白粉病免疫的表型。为了确定TDI-1携带的抗... 四倍体小麦是普通小麦的祖先种,也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发掘四倍体小麦抗病种质并鉴定其携带的抗病基因,旨在为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新抗源。TDI-1是栽培二粒小麦,在多年的田间种植过程中表现出对白粉病免疫的表型。为了确定TDI-1携带的抗病基因,为小麦白粉病抗性遗传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将其与表现为感白粉病表型的硬粒小麦TDU-1进行杂交并构建了遗传群体,然后对亲本及其杂交F_(1)、F_(2)、F_(2:3)群体进行了白粉菌小种E09接种试验和抗病性分析,最后利用混合分离群体分析法(BSA)对抗白粉病基因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TDI-1在苗期对E09表现为感病,在成株期对E09表现为抗病;TDI-1和TDU-1的F_(1)植株在成株期对E09表现为抗病;F_(2)群体中,表现为抗病的单株数和感病的单株数的比例符合3∶1(χ^(2)_(3∶1)=0.11,P=0.74);F_(2∶3)家系中,纯合抗病、抗病性分离、纯合感病的家系数目之比符合1∶2∶1(χ^(2)_(1∶2∶1)=0.47,P=0.79),表明TDI-1成株期白粉病抗性由1个显性基因控制,暂将其命名为PmTDI-1。对TDI-1和TDU-1及其杂交后代F_(2)群体进行分子标记筛选,发现4个位于2A染色体短臂上的分子标记Xwmc407、NRM-2AS29、NRM-2AS45和NRM-2AS84与PmTDI-1紧密连锁,其中,NRM-2AS45和NRM-2AS84位于两侧,遗传距离分别为1.8,4.6 cM。由此,将成株期抗白粉病基因PmTDI-1初步定位于2A染色体短臂上。研究结果显示,从四倍体小麦TDI-1中鉴定到1个新的显性成株抗白粉病基因PmTDI-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小麦 白粉病 抗病基因 混合分离群体分析法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量:24
4
作者 黄明丽 邓西平 +1 位作者 周生路 赵玉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13-1121,共9页
试验选用了6个不同染色体倍性的小麦进化材料(3个二倍体、2个四倍体和1个六倍体),分别在不同水肥条件下研究其根系、地上生物量、产量、蒸腾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旨在阐明小麦进化材料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及水肥条件对这... 试验选用了6个不同染色体倍性的小麦进化材料(3个二倍体、2个四倍体和1个六倍体),分别在不同水肥条件下研究其根系、地上生物量、产量、蒸腾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旨在阐明小麦进化材料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及水肥条件对这些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不同倍性小麦进化材料的生物量、产量和水分利用存在显著的差异,而且水肥条件对其有显著影响。在染色体倍性由2n→4n→6n的进化过程中,小麦根系及地上生物量均先增加后降低,而产量却显著增加,这与收获指数的增加有关。小麦产量的大小顺序为:T.aestivum〉T.dicoccum〉T.dicoccoides〉Ae.squarrosa〉Ae.speltoides〉T.boeoticum。水分亏缺显著降低小麦的生物量、产量和收获指数;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增加施肥量有利于这些指标的增加。但是水分亏缺下,增加施肥却降低各小麦材料的根系生物量。随小麦的进化,蒸腾耗水量显著降低,这与其生育期缩短有关;而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却显著升高,且后者的差异要大于前者。各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大小排序与产量的完全一致。水分亏缺处理显著减少各小麦进化材料的蒸腾耗水量47%~52%,而显著增加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3%~40%;但水分亏缺对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却随染色体倍性的增加而降低,甚至降低六倍体小麦T.aestivum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19%。不同水分条件下,高肥处理均有利于蒸腾耗水量、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倍体 四倍体 六倍体 小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四倍体小麦山羊草双二倍体及其部分亲本的抗小麦白粉病基因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朱振东 周荣华 +1 位作者 董玉琛 贾继增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7-143,共7页
用离体叶段接种方法鉴定了 11个四倍体小麦 -山羊草双二倍体、波斯小麦PS5、硬粒小麦DR14 7、5份山羊草、杂交高代材料Am9/莱州 95 3 2 F5和 (DR14 7/Ae14 ) //莱州 95 3 2 F4对 2 0个具有不同毒力白粉菌株的抗谱。通过与含有已知抗病... 用离体叶段接种方法鉴定了 11个四倍体小麦 -山羊草双二倍体、波斯小麦PS5、硬粒小麦DR14 7、5份山羊草、杂交高代材料Am9/莱州 95 3 2 F5和 (DR14 7/Ae14 ) //莱州 95 3 2 F4对 2 0个具有不同毒力白粉菌株的抗谱。通过与含有已知抗病基因品种或品系的反应模式比较 ,推测Am9/莱州 95 3 2 F5含有Pm4b ,波斯小麦PS5含有Pm4b与一个未知抗病基因组合 ;(DR14 7/Ae14 ) //莱州 95 3 2 F4和硬粒小麦DR14 7含有Pm4a和一个未知抗病基因组合 ;尾状山羊草Ae14和小伞山羊草Y39抗所有白粉菌株 ,由于迄今还没有在尾状山羊草和小伞山羊草中鉴定出抗白粉病基因 ,推测这 2份山羊草含有新的抗白粉病基因。除Am9外 ,在其它双二倍体中波斯小麦或硬粒小麦的抗性部分受到抑制 ,山羊草的抗性部分或完全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小麦 山羊草 双二倍体 亲本 小麦白粉病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倍体小麦“简阳矮兰麦”与黑麦可杂交性及其在六倍体水平上的遗传特性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登才 彭正松 +2 位作者 颜济 杨俊良 郑有良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6-29,共4页
中国六倍体普通小麦地方品种有一个比较独特的特征———存在丰富的高亲和性材料。因此,研究中国四倍体小麦的亲和性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简阳矮兰麦”是来源于四川省的一个四倍体小麦地方品种,它与黑麦有高的可杂交性,其杂交结实... 中国六倍体普通小麦地方品种有一个比较独特的特征———存在丰富的高亲和性材料。因此,研究中国四倍体小麦的亲和性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简阳矮兰麦”是来源于四川省的一个四倍体小麦地方品种,它与黑麦有高的可杂交性,其杂交结实率达60%。遗传分析表明,“简阳矮兰麦”与黑麦的高可杂交性是受2~3对隐性基因所控制,但3对基因的可能性更大。而且,这些隐性基因的作用在合成六倍体小麦后仍能比较完全的表达。通过与六倍体普通小麦相比较,结果表明四倍体小麦的可杂交性系统与六倍体小麦的可杂交性系统的作用方式是类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小麦 可杂交性 遗传分析 黑麦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四倍体小麦地方品种酯酶同工酶 被引量:9
7
作者 兰秀锦 郑有良 +2 位作者 刘登才 魏育明 周永红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88-90,121,共4页
对30份产于四川的四倍体小麦地方品种(T.TurgidumL.)的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四倍体小麦的幼苗、剑叶和幼穗间酯酶同工酶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幼苗有14条带,12种类型;剑叶15条带,13种类型;幼穗13条带,11种类型。3次测定合并分析,则产生21... 对30份产于四川的四倍体小麦地方品种(T.TurgidumL.)的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四倍体小麦的幼苗、剑叶和幼穗间酯酶同工酶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幼苗有14条带,12种类型;剑叶15条带,13种类型;幼穗13条带,11种类型。3次测定合并分析,则产生21种类型。若仅以1次测定看,多样性指数以剑叶最高,为0 1119,说明剑叶酯酶同工酶能更好地反映其遗传多样性。同时酯酶同工酶的差异证明,来源相同又同名但原始编号不同的两份"棒棒南麦"和两份"早佐"具有不同的基因型,应视为不同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四倍体 地方品种 酯酶 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倍体小麦矮秆基因的赤霉素敏感性及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清海 杨在君 +6 位作者 魏淑红 廖明莉 苏瑾 杨宇凤 杨会 王育伟 彭正松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2-139,共8页
为明确四倍体小麦矮秆基因Rht14、Rht16和Rht18的赤霉素敏感性及其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促进这些矮秆基因的合理利用。选用分别含有Rht14、Rht16和Rht18的四倍体小麦近等基因系ANW16D(Rht14)、ANW16F(Rht16)、ANW16G(Rht18)及其高秆轮... 为明确四倍体小麦矮秆基因Rht14、Rht16和Rht18的赤霉素敏感性及其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促进这些矮秆基因的合理利用。选用分别含有Rht14、Rht16和Rht18的四倍体小麦近等基因系ANW16D(Rht14)、ANW16F(Rht16)、ANW16G(Rht18)及其高秆轮回亲本LD222以及六倍体小麦中国春(Chinese spring),测量其不同浓度GA3处理下小麦的株高,计算赤霉素敏感系数(GRI)并推断3种矮秆小麦的赤霉素反应类型。在成熟期对LD222近等基因系小麦的农艺性状如株高、穗长、主穗穗下第一茎节(P-1)节间长、节间表皮细胞、种子表皮细胞及种子体积等进行测量,分析Rht14、Rht16、Rht18这3个矮秆基因对小麦这些农艺性状的效应。结果表明,ANW16D、ANW16F和ANW16G这3个矮秆小麦株高恢复到正常LD222株高的最适GA3浓度为10-4mol/L;3个矮秆品种均为赤霉素敏感型且敏感性大小为中国春<ANW16G<ANW16F<ANW16D<LD222;Rht14、Rht16、Rht18均是通过降低主穗穗下第一茎节(P-1)节间长度来使小麦株高降低,降低效应为Rht18<Rht16<Rht14;它们降低小麦株高的根本原因均是缩短了小麦节间表皮细胞长度且缩短效应与降低株高效应一致;3个矮秆基因均在降低小麦株高的同时不影响种子的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小麦 矮秆基因 农艺性状 赤霉素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倍体小麦—粗山羊草双二倍体抗病新种质的创制 被引量:14
9
作者 孔令让 董玉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96-199,共4页
通过四倍体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利用幼胚拯救技术获得了PS5-Y287双二倍体(AABBDD)。该双二倍体PMCMⅠ染色体构型基本稳定,对小麦白粉病表现免疫,对条锈、叶锈和秆锈病表现良好的田间抗性。并且该种质籽粒外观品... 通过四倍体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利用幼胚拯救技术获得了PS5-Y287双二倍体(AABBDD)。该双二倍体PMCMⅠ染色体构型基本稳定,对小麦白粉病表现免疫,对条锈、叶锈和秆锈病表现良好的田间抗性。并且该种质籽粒外观品质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小麦 粗山羊草 双二倍体 抗病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肥条件下二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小麦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明丽 邓西平 +2 位作者 周生路 赵玉宗 Shinobu INANAGA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8-716,共9页
试验选用了3个二倍体(Triticum boeoticum,AA;Aegilops speltoides,BB和Ae.tauschii,DD)、2个四倍体(T.dicoccoides,AABB和T.dicoccum,AABB)和1个六倍体(T.aestivum,AABBDD)的小麦进化材料,在不同水肥条件下研究小麦进化中养分效率的差... 试验选用了3个二倍体(Triticum boeoticum,AA;Aegilops speltoides,BB和Ae.tauschii,DD)、2个四倍体(T.dicoccoides,AABB和T.dicoccum,AABB)和1个六倍体(T.aestivum,AABBDD)的小麦进化材料,在不同水肥条件下研究小麦进化中养分效率的差异及水肥条件对小麦养分利用的影响。试验表明,随小麦的进化,养分(N、P和K)吸收量和吸收效率显著增加,但是籽粒养分含量却减少。水分胁迫和低肥处理减少小麦籽粒养分含量、(整株)养分吸收量和吸收效率。小麦的生物量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养分利用效率都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而且后者的差异更大。随小麦的进化,生物量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养分利用效率均显著增加。6个小麦进化材料的生物量氮、磷利用效率(NUTEb和PUTEb)的大小顺序相同,均为:Ae.speltoides>T.dicoccum、T.dicoccoides、Ae.tauschii、T.boeoticum>T.aestivum,而生物量钾利用效率(KUTEb)是T.aestivum、Ae.tauschii、Ae.speltoides>T.dicoccoides>T.dicoccum>T.boeoticum。Ae.tauschii的产量养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二倍体小麦(AA和BB),表明D组染色体上存在有控制高效利用养分的基因。产量氮、磷、钾利用效率(NUTEg、PUTEg、KUTEg)和收获指数(HI)的大小排序均为:T.aestivum>T.dicoccum、T.dicoccoides、Ae.tauschii>T.boeoticum、Ae.speltoides。水分与养分对生物量养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而对产量养分利用效率的作用却不显著,说明小麦产量养分利用效率是较为稳定的特性,主要由基因型决定。水分胁迫有利于提高小麦生物量养分利用效率,但是增加施肥量却对其有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倍体 四倍体 六倍体 小麦 养分吸收效率 养分利用效率 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倍体小麦籽粒硒含量的QTL定位与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荣志 王茹 +4 位作者 薛文韬 严俊 赵钢 Tzion Fahima 程剑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10,共5页
为研究小麦籽粒中硒营养的遗传特点,对由野生二粒小麦与四倍体硬粒小麦构建的152个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在不同土壤施硒处理中的籽粒硒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籽粒硒含量相关的QTL共4个,分别位于染色体5B、6A和6B上。筛选出含有极端籽... 为研究小麦籽粒中硒营养的遗传特点,对由野生二粒小麦与四倍体硬粒小麦构建的152个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在不同土壤施硒处理中的籽粒硒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籽粒硒含量相关的QTL共4个,分别位于染色体5B、6A和6B上。筛选出含有极端籽粒硒含量的家系共6株,其中高硒家系5株,分别为R8、R9、R13、R45和R171,低硒家系为R1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二粒小麦 四倍体 硒含量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个二倍体和10个四倍体小麦近缘种抗叶锈性鉴定 被引量:4
12
作者 袁军海 陈万权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93-1400,共8页
利用我国小麦叶锈菌5个优势致病类型的混合菌种,在田间对27个二倍体和10个四倍体小麦近缘种成株期抗病性进行了接种鉴定,发现3个粗山羊草、1个野生二粒小麦和3个硬粒小麦表现免疫,1个一粒小麦、9个粗山羊草和1个硬粒小麦表现抗病,说明... 利用我国小麦叶锈菌5个优势致病类型的混合菌种,在田间对27个二倍体和10个四倍体小麦近缘种成株期抗病性进行了接种鉴定,发现3个粗山羊草、1个野生二粒小麦和3个硬粒小麦表现免疫,1个一粒小麦、9个粗山羊草和1个硬粒小麦表现抗病,说明目前这些材料所含抗叶锈病基因有很高的开发应用价值。选择18个有鉴别作用的小麦叶锈菌致病类型,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苗期抗叶锈病基因推导,根据抗感反应模式,推定粗山羊草Y192含Lr40,Ae37和Y190含Lr41,硬粒小麦Altar84、Doliu、Dr147和Volcani447含Lr23和未知基因;Ae39、T96243和Y193等10个粗山羊草和野生二粒小麦不含苗期抗叶锈病基因。粗山羊草Ae39、T96243、Y193和野生二粒小麦在成株期表现免疫至抗病且严重度≤10%,说明具有成株期抗病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二倍体 四倍体 抗叶锈病基因 基因推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倍体小麦与六倍体小麦杂种的染色体遗传特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江陶 郑建敏 +3 位作者 蒲宗君 范超兰 刘登才 郝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27-1436,共10页
四倍体栽培小麦(Triticum turgidum L.,AABB)和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AABBDD)是两种目前主要的小麦栽培种。通过远缘杂交转移利用四倍体小麦(或六倍体小麦)基因是六倍体小麦(或四倍体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方法。然而,两者杂种F... 四倍体栽培小麦(Triticum turgidum L.,AABB)和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AABBDD)是两种目前主要的小麦栽培种。通过远缘杂交转移利用四倍体小麦(或六倍体小麦)基因是六倍体小麦(或四倍体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方法。然而,两者杂种F1为基因组组成不平衡的五倍体,其中A和B基因组染色体均为两套,而D基因组染色体仅一套。亲本间的遗传差异,包括核基因组和细胞质基因组,可能影响五倍体杂种的染色体传递效率。本研究以多个不同遗传背景的四倍体小麦和六倍体小麦为亲本,配置正反交五倍体杂种F1,采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自交F2代植株的染色体组成规律。结果表明,杂交亲本的遗传背景对杂种F1自交结实率影响显著;不论是以四倍体小麦还是六倍体小麦做母本,AB基因组染色体在F1自交过程中相对稳定,F2后代的数目均接近28条(27.9 vs.28.0);以四倍体小麦为母本F2平均保留的D基因组染色体数显著多于以六倍体小麦为母本的后代(7.0 vs.2.9)。因此,以四倍体小麦为最终目标后代时,应优先以六倍体小麦为母本进行杂交组合的配置;以六倍体小麦为最终目标后代时,应优先以四倍体小麦为母本开始最初的杂交组合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小麦 六倍体小麦 染色体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倍体小麦单株籽粒蛋白质、铁及锌的产量QTL定位与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严俊 薛文韬 +4 位作者 杨荣志 王茹 赵钢 T.Fahima 程剑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49-1155,共7页
为了给普通栽培小麦蛋白质和Fe、zn营养的改良提供参考依据,将来自欧洲的四倍体小麦栽培品种Langdon与源于以色列Gitit的野生二粒小麦G18-16杂交重组自交系F6代的152个家系种植于以色列希伯来大学不同年份的3个干旱和湿润环境(2005年... 为了给普通栽培小麦蛋白质和Fe、zn营养的改良提供参考依据,将来自欧洲的四倍体小麦栽培品种Langdon与源于以色列Gitit的野生二粒小麦G18-16杂交重组自交系F6代的152个家系种植于以色列希伯来大学不同年份的3个干旱和湿润环境(2005年干旱与湿润环境以及2007年湿润环境)下,并进行籽粒蛋白质、Fe和Zn单株产量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分析。结果发现全部家系在3个不同环境下这三个性状均表现出宽广的遗传差异,共有22个籽粒蛋白质、Fe和Zn单株产量的QTL被分别定位在9条染色体上,LOD值为3.1~15.9,贡献率为2.3%~18%,8个QTL受到环境的影响。仅分布于2A和4A染色体上的籽粒Fe单株产量的QTL存在基因上位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小麦 野生二粒小麦 蛋白质 Fe Zn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倍体小麦矮杆地方品种的C带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彭正松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12,共4页
矮杆番麦是四倍体小麦地方品种中罕见的矮杆种质。采用改良的C带技术对其根关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矮杆番麦作细胞具14对染色体,染色体组型AAB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带的数目、大小、强弱及分布情况各异,根据其特殊的带型,容易将... 矮杆番麦是四倍体小麦地方品种中罕见的矮杆种质。采用改良的C带技术对其根关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矮杆番麦作细胞具14对染色体,染色体组型AAB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带的数目、大小、强弱及分布情况各异,根据其特殊的带型,容易将接杆番麦的单条染色作区分开。据此认为C带可作为矮杆备麦染色体的细胞学标记。矮杆番麦的带型与原始类型的野生二粒小麦相似,表明其基因组未发生过大的染色体重排。因此,矮杆番麦的接杆性状不是由染色体畸变引起的,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此外,矮杆番麦的3A、6A和7A染色体与野生一粒小麦相应染色体有差别,而其A组与B组染色体带型与其六倍体近缘种的基本一致。这一结果支持前人关于多倍体小麦的A、B染色体组有共同祖先的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带 染色体 矮杆 地方品种 小麦 育种 四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倍体小麦籽粒多组分营养物质含量的QTL定位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凡迪 薛文韬 +3 位作者 严俊 赵钢 FAHIMA Tzion 程剑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11-1618,共8页
为了寻找改良普通栽培小麦营养物质含量的基因资源,以野生二粒小麦G18-16和硬粒小麦Langdon杂交所构建的重组自交系F6代群体为研究材料,种植于黔中地区并对该群体籽粒可溶性蛋白质、总类黄酮、总酚、植酸和黄色素5个营养性状含量进行测... 为了寻找改良普通栽培小麦营养物质含量的基因资源,以野生二粒小麦G18-16和硬粒小麦Langdon杂交所构建的重组自交系F6代群体为研究材料,种植于黔中地区并对该群体籽粒可溶性蛋白质、总类黄酮、总酚、植酸和黄色素5个营养性状含量进行测定。共检测到6个相关的QTLs,分别分布在染色体2A、3A、4A、6B和7A上。除小麦籽粒总酚性状外,其余四个性状均呈正态分布。网络相关性分析表明,所有营养性状与农艺性状间均呈显著负相关,仅黄色素与农艺性状无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也显示总酚和黄色素与其他营养性状有显著差异,并且是造成群体分布差异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小麦总酚和黄色素性状在其生理代谢中可能存在特殊性。另外,PCA还筛选出2组在5个营养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的基因池家系各4株,为回交和精细定位提供了较可靠的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硬粒小麦 野生二粒小麦 籽粒营养性状 网络相关性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倍体小麦GPAT基因家族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师毅君 王康君 +6 位作者 郭明明 张广旭 谭一罗 李晓峰 何茂盛 徐大勇 樊继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42-46,54,共6页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是一类催化甘油酯质合成的膜结合酶,可用于多种植物的基因家族鉴定和分析,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四倍体小麦的GPAT基因,对其进行了家族鉴定、基因结构、进化关系等比较分析。结果表...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是一类催化甘油酯质合成的膜结合酶,可用于多种植物的基因家族鉴定和分析,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四倍体小麦的GPAT基因,对其进行了家族鉴定、基因结构、进化关系等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硬粒小麦和野生二粒小麦中各鉴定出33个GPAT家族成员,分别命名为TtGPAT1~TtGPAT33、TdGPAT1~TdGPAT33,并对其基因结构、保守基序、系统进化、共线性分析时发现,TtGPATs和TdGPATs蛋白可以分为GroupⅠ、GroupⅡ、GroupⅢ等3类,且在同一分组中,TtGPATs和TdGPATs成员数量几乎一致,大部分GroupⅠ和GroupⅡ成员有7~12个内含子,GroupⅢ成员有1~3个内含子;其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分析表明:GPAT蛋白成员的氨基酸长度为149(TdGPAT19)~589(TtGPAT1),分子量为16.22 kDa(TdGPAT19)~62.76 kDa(TtGPAT1),等电点为5.92(TdGPAT5)~11.39(TdGPAT7);硬粒小麦与拟南芥的GPAT基因之间仅存在2个共线性关系,但与野生二粒小麦存在66个共线性基因对,这为四倍体小麦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也对拓宽六倍体小麦的遗传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四倍体 GPAT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野生四倍体小麦基因提高高产普通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 被引量:1
18
作者 Levy.,AA 熊同庆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89年第3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小麦 杂交 四倍体 蛋白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倍体小麦中黑麦B组染色体的细胞特性与遗传效应
19
作者 A.B.M.Mamun Hossain 杨健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3年第1期11-15,共5页
本文对携带有黑麦B组染色体的四倍体小麦(Triticum durum Desf)的细胞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并与六倍体小麦(T.aestivum)相同数量的同源B组染色体进行了比较。携带有黑麦B组染色体的四倍体小麦在A组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严重的畸形。... 本文对携带有黑麦B组染色体的四倍体小麦(Triticum durum Desf)的细胞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并与六倍体小麦(T.aestivum)相同数量的同源B组染色体进行了比较。携带有黑麦B组染色体的四倍体小麦在A组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严重的畸形。它们通过减少环状二价染色体和增加棒状二价、单价染色体的频率而使细胞中交叉染色体的频率显著降低。在细胞分裂中期Ⅰ,单价染色体频率的提高还导致细胞分裂后期Ⅰ和二分体与四分体微核形成的滞后现象。携带有单一B染色体的植株的授粉和结实性明显降低,对籽粒性状也有显著的负效应。B组染色体对植株营养体发育的大多数形态性状具有强烈的正效应。B组染色体在四倍体小麦中较在六倍体小麦中表现出更为明显的细胞遗传特性,可能与前者缺乏D组染色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四倍体 黑麦 染色体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倍体小麦的染色体工程
20
作者 吴洪涛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4年第3期2-5,共4页
由于缺少类似于六倍体小麦所拥有的合适细胞遗传原种,因此,限制了四倍体小麦的遗传研究进展。四倍体小麦作为一个种群,很少受到科学家的注意,这是因为四倍体小麦的种植面积只占世界小麦生产总面积的一小部分,而且其面包食品生产中... 由于缺少类似于六倍体小麦所拥有的合适细胞遗传原种,因此,限制了四倍体小麦的遗传研究进展。四倍体小麦作为一个种群,很少受到科学家的注意,这是因为四倍体小麦的种植面积只占世界小麦生产总面积的一小部分,而且其面包食品生产中用途有限。然而,有一种四倍体硬粒小麦(TriticionturgidumL.vardurion)品种在通心面制品(如spaghetti和macaroni)的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几套硬粒小麦非整倍体遗传原种的生产,以及开发利用这些原种的方法上。硬粒品种Langdon的非整倍体原种包括双-二端体、双单端体、D-染色体组二体代换系,种间染色体代换系和纯合重组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四倍体 染色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