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超声分型、临床及病理特征
1
作者 刘晓娜 郭鱼波 +3 位作者 王雅婷 储开昀 郭智勇 刘雪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43-1247,共5页
目的 探讨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CNGM)不同超声分型与临床及病理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2020年1月—2024年9月经病理确诊为CNGM的女性患者131例共155个病灶,均行超声检查,分析其超声、临床... 目的 探讨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CNGM)不同超声分型与临床及病理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2020年1月—2024年9月经病理确诊为CNGM的女性患者131例共155个病灶,均行超声检查,分析其超声、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 155个CNGM病灶超声分型:导管型48个、实性肿块型48个、弥漫型28个、脓肿型31个;临床病程分期:急性期108个、亚急性期31个、迁延期16个;病变范围:局限型109个、弥漫型46个。病理革兰染色阴性95个;阳性60个(38.71%),包括阳性杆菌11个、阴性杆菌23个、其他26个。超声分型与病变范围显著相关(χ^(2)=14.267,P=0.003),导管型和肿块型病变范围以局限型为主,弥漫型和脓肿型中病变范围弥漫型比率升高。60例革兰染色阳性组中,导管型最多(20例),其次是肿块型(17例)。结论 CNGM病灶超声分型导管型和肿块型多见于临床急性期,与病变范围密切相关。38.71%的CNGM病灶革兰染色阳性,病程急性期细菌感染率及检出率相对较高。超声分型对CNGM病程分期和病变范围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 乳房 超声检查 分型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及预后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邵士珺 吴丽莉 +3 位作者 吴雪卿 吴晓燕 冯佳梅 万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6-683,共8页
目的明确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cystic neutrophil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CNGM)的临床及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到2021年8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乳腺科住院手术治疗的204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病例,对其... 目的明确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cystic neutrophil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CNGM)的临床及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到2021年8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乳腺科住院手术治疗的204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病例,对其中诊断为CNGM的患者与非CNGM患者进行疾病特征比较。结果104例患者(51%)诊断为CNGM。与非CNGM患者相比,CNGM患者多为经产妇,有过哺乳史的患者比例更高(P=0.024)。此外,CNGM患者发病前外伤史的比例更高,乳房病变范围更大,出现发热、血象白细胞、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的比例更高,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中出现环形强化、乳后间隙水肿的改变更多见(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乳房外伤史和病变范围是提示CNGM疾病特征的独立因素。CNGM组患者治疗期间使用过激素的比例更高(55.8%vs 37.0%,P=0.007),术后痊愈时间超过1个月的患者更多(39.5%vs 27.0%,P=0.007),随访中出现对侧新发炎症的比例更高(16.3%vs 8.0%,P=0.011)。结论CNGM是非哺乳期乳腺炎中的一种独特类型,临床工作中并不罕见,患者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剧烈,治愈时间长,有必要独立将其作为一种疾病诊断,从而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 临床病理特征 影像学特征 治疗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例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3
作者 詹明烺 姜林娣 刘云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描述并总结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治的33例EGPA患者,诊断参照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 目的描述并总结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治的33例EGPA患者,诊断参照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关于EGPA的分类标准,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转归等。结果33例EGPA患者中男性22例(66.7%),女性11例(33.3%),确诊时平均年龄(47.42±15.83)岁。首诊科室以风湿免疫科(23例,69.7%)为主,其次是呼吸内科(6例,18.2%)。临床表现以皮肤受累最多见(皮疹、溃疡、坏疽和梗死,23例,69.7%),其次为哮喘(17例,51.5%)、浸润性肺炎(14例,42.4%)、周围神经病变(9例,27.3%)、血栓形成(9例,27.3%)。所有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平均数为(3.43±3.52)×10^(9)/L,有8例(24.2%)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和ANCA阴性患者相比,ANCA阳性患者伯明翰血管炎活动度评分(Birmingham Vasculitis Activity Score,BVAS)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肾脏受累更常见(P<0.05)。32例(97%)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11例(33.3%)患者使用过生物制剂或托法替尼治疗,6例接受托法替尼治疗的患者中有5例获得了疾病缓解。结论EGPA临床表现多样,ANCA阳性患者疾病活动性更高,应建立多学科的EGPA诊疗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肉芽多血管炎(EGPA)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托法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栅栏状嗜中性粒细胞性及肉芽肿性皮炎 被引量:1
4
作者 廖文俊 付萌 +1 位作者 栾琪 刘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65-669,共5页
目的:分析栅栏状嗜中性粒细胞性及肉芽肿性皮炎(PNGD)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9例PNGD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9例PNGD患者,其中男3例,女6例,年龄4~72岁,平均34.33岁:病程6... 目的:分析栅栏状嗜中性粒细胞性及肉芽肿性皮炎(PNGD)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9例PNGD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9例PNGD患者,其中男3例,女6例,年龄4~72岁,平均34.33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3.44年。皮损多位于四肢及躯干,临床上呈多形性表现,包括暗红色斑块、结节、环形红斑、丘疹及带状硬斑等。该病组织病理表现为胶原变性,周围组织细胞浸润,伴嗜中性粒细胞及核尘、淋巴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浸润,其中4例并发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6例并发结缔组织病。结论:PNGD是一个病理诊断,临床表现为多形性皮损,组织病理亦呈谱系改变,包括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栅栏状肉芽肿伴胶原变性、嗜中性粒细胞及核尘、晚期纤维化。临床上需注意其可能并发的潜在性系统性疾病的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栅栏状嗜中性粒细胞肉芽 皮炎 间质肉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阴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陈虹 吴兰雁 +1 位作者 郑广宁 林梅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26-430,共5页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是一种以血管炎及坏死性肉芽肿为主要特征的全身系统性疾病。该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口腔草莓状牙龈损害是少见的黏膜病损。本...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是一种以血管炎及坏死性肉芽肿为主要特征的全身系统性疾病。该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口腔草莓状牙龈损害是少见的黏膜病损。本文记录了1例仅有口腔和鼻腔损害的50岁男性藏族患者的诊断过程,其非典型的临床表现及ANCA阴性结果为诊断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旨在提醒广大医疗工作者在遇到相似临床表现时不应忽视GPA的排查。对局部口腔病变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对延缓病情进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多血管炎 病例报道 文献分析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乳腺受累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6
作者 廖思敏 赵玉荣 +1 位作者 朱剑 邓小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02-807,共6页
目的报道1例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合并乳腺受累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GPA乳腺受累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综合文献结果,总结GPA乳腺受累的临床特点。结果本例为53岁女性,因&qu... 目的报道1例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合并乳腺受累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GPA乳腺受累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综合文献结果,总结GPA乳腺受累的临床特点。结果本例为53岁女性,因"眼睑红肿8个月,听力下降6个月,乳腺硬结4个月"至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风湿免疫科住院,乳腺表现为双侧乳腺痛性硬结伴破溃,蛋白酶3(PR3)抗体阳性,乳腺病理检查可见淋巴细胞浸润,经醋酸泼尼松及环磷酰胺治疗后复发,后改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缓解。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数据库(截至2021年3月),英文文献共有28例GPA乳腺受累的病例,中文文献未见相关病例。GPA乳腺受累好发于40~60岁女性(60.7%,17/28),以单侧乳腺(75.0%,21/28)受累多见,常出现PR3(69.2%,9/13)抗体阳性,病理表现可见淋巴细胞浸润、血管炎及肉芽肿。结论GPA乳腺受累罕见,且乳腺症状缺乏特异性,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及病理检查可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多血管炎 乳腺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施嘉 杜晓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56,共8页
目的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6年12月初诊的168例AAV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2(1,96)个月,... 目的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6年12月初诊的168例AAV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2(1,96)个月,终点事件为死亡。结果 168例患者中,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及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分别为152、14、2例;MPO-ANCA阳性145例(86.3%),PR3-ANCA阳性20例(11.9%);49例患者死亡,91例患者存活,28例失访。与GPA患者相比,MPA患者间质性肺病[50.7%(77/152)vs 14.3%(2/14)]及肾脏受累[78.9%(120/152)vs 50.0%(7/14)]常见,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更低[14.23(7.27,71.49)mL/(min·1.73 m^2)vs 104.08(16.61,135.72)mL/(min·1.73 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PR3-ANCA阳性组相比,MPO-ANCA阳性组患者年龄较大[(64.01±10.62)岁vs(50.50±16.88)岁],肾脏受累更多见[77.9%(113/145)vs 50.0%(10/20)],eGFR更低[19.00(9.40,42.85)mL/(min·1.73 m^2)vs 149.40(86.75,249.45)mL/(min·1.73 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非死亡组相比,死亡组AAV患者年龄更大[(67.45±10.61)岁vs (61.98±12.52)岁],间质性肺病发病率更高[59.2%(29/49)vs 41.8%(38/91)],伯明翰系统性血管炎活动评分(BVAS)更高[(18.53±8.02)分vs(13.68±5.98)分],eGFR更低[8.58(5.73,22.07)mL/(min·1.73 m^2)vs 45.15(11.54,120.79)mL/(min·1.73 m^2)],血钠浓度[137.00(134.00,140.00)mmol/L vs 139.00(136.00,141.00)mmol/L]及白蛋白水平[(28.41±5.24)g/L vs(31.92±5.91)g/L]更低,血清D-二聚体水平更高[2.84(1.20,6.28)mg/L vs2.24(0.80,3.69)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年龄、eGFR、血清白蛋白水平及BVAS是AAV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HR=1.058、0.987、0.932、1.086,P均<0.05)。结论 AAV患者临床表现以肾脏受累和肺受累多见,年龄、eGFR、血清白蛋白水平及BVAS是AAV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间质性肺病、血清D-二聚体水平高、低钠血症也可能与AAV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血管炎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肉芽多血管炎 症状和体征 预后 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表现为IgA肾病的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8
作者 于光 张欢 +4 位作者 边琪 傅鹏 于建平 崔若兰 郭志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28-1231,共4页
目的报道国内首例以IgA肾病为病理表现的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1例。方法分析本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成立诊断的依据,并复习有关文献加以探讨。结果女性39岁患者,6年前因"肉眼血尿、蛋白尿"于我科行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 目的报道国内首例以IgA肾病为病理表现的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1例。方法分析本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成立诊断的依据,并复习有关文献加以探讨。结果女性39岁患者,6年前因"肉眼血尿、蛋白尿"于我科行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IgA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实验室检查偶见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增加,c-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阳性各1次;给予足量泼尼松和环磷酰胺冲击治疗18个月,基本治愈。5年后,因血肌酐932μmol/L而行腹膜透析治疗。透析后一般状况无改善,先、后出现咳嗽、腹泻并伴有低热;经反复检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持续增高;p-AN-CA和MPO-ANCA阳性;CT示慢性鼻窦炎;既往有"皮疹"史;据此诊断为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给予人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3d,泼尼松每日30mg口服。体温立即降至正常,一般状况显著好转,出院随访。结论 IgA肾病可能是CSS肾损伤的一种罕见的病理类型,在诊断时应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肉芽血管炎 IGA肾病 肺炎 中性细胞胞质抗体 嗜酸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合并感染情况及预后 被引量:3
9
作者 邓天慈 杨映强 +6 位作者 钟永 周亚欧 孟婷 唐荣 肖湘成 周巧玲 肖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51-957,共7页
目的分析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过程中合并感染情况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0年1月—2019年4月新诊断为EGPA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病理数据,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根据抗中性粒细胞胞... 目的分析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过程中合并感染情况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0年1月—2019年4月新诊断为EGPA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病理数据,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根据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分为阳性和阴性组,以及治疗过程中患者感染发生状况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对EGPA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患者治疗反应和生存状况。结果25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为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共12例(48.0%),发热和(或)肌肉痛15例(60.0%),神经系统受累17例(68.0%),肾脏受累17例(68.0%)。8例(32.0%)患者ANCA阳性,ANCA阳性组患者发热及肌痛受累率较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15例患者发生感染,以肺部受累最为常见(11例),其中5例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检出病原体,以细菌多见。与未感染组患者相比,感染组患者确诊EGPA时血浆球蛋白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EGPA患者中1例未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患者接受单纯免疫抑制剂治疗,7例患者接受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16例(64%)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3例患者同时行血浆置换治疗,1例患者同时予以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随访过程中10例失访,余1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5(9~70.5)个月,截至最后一次随访时均存活,6例(24.0%)仍有哮喘症状,12例(48.0%)仍需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结论EGPA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治疗过程中感染发生率高,病变部位以肺部最为常见,病原体以细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肉芽多血管炎 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一步提高儿童原发性小血管炎诊断水平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威逊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7-198,共2页
关键词 原发小血管炎 诊断水平 儿童 变应肉芽血管炎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 syndrome 自身免疫疾病 系统血管炎 韦格纳肉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自身炎症性疾病的皮肤表现
11
作者 郝飞 钱添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54-757,共4页
系统性自身炎症性疾病(sAIDs)是一类主要由天然免疫异常激活导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中皮肤是最常受累的部位之一,也是认识系统性自身炎症性疾病的重要线索。sAIDs并非仅见于单基因遗传病,涉及到多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但临床普遍存在诊断... 系统性自身炎症性疾病(sAIDs)是一类主要由天然免疫异常激活导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中皮肤是最常受累的部位之一,也是认识系统性自身炎症性疾病的重要线索。sAIDs并非仅见于单基因遗传病,涉及到多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但临床普遍存在诊断意识不高,容易满足于基本皮损的诊断,忽视对系统性疾病的认识。该文系统介绍了sAIDs的概念、分类、发病机制及皮损分类诊断等,以提升皮肤科医师对sAIDs认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自身炎症疾病 自身炎症荨麻疹皮病 自身炎症中性粒细胞皮病 自身炎症肉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耳听力下降伴左耳疼痛2月,间断发热1月,头痛1周,左侧口角歪斜2天 被引量:1
12
作者 申卫东 杨飞 +3 位作者 陈星睿 冯勃 韩维举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8-443,共6页
【简要病史】患者张女士,54岁,汉族,北京市人。以“双耳听力下降伴左耳疼痛2月,发热1月,头痛1周,左侧嘴角轻度歪斜2天”主诉入院。
关键词 韦格纳肉芽 肉芽血管炎 IgG4相关疾病 鼻腔T/NK淋巴瘤 变应肉芽血管炎 血管炎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相关小血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