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5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线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噻虫嗪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残留 被引量:12
1
作者 孟海涛 艾连峰 徐牛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9-371,共3页
氯虫·噻虫嗪是新一代高效、广谱复配杀虫剂,由氯虫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和噻虫嗪(Thiamethoxam)复配而成,已被广泛应用到了农业生产中.欧盟、美国、中国等地区均对两种药物制定了最大残留限量.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 氯虫·噻虫嗪是新一代高效、广谱复配杀虫剂,由氯虫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和噻虫嗪(Thiamethoxam)复配而成,已被广泛应用到了农业生产中.欧盟、美国、中国等地区均对两种药物制定了最大残留限量.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残留分析方法主要是薄层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等.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选择性差,灵敏度低;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仍要复杂的净化过程以降低基质效应,影响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在线净化技术可简化前处理过程,减少人为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已成功应用于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的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嗪和氯虫苯甲酰胺 在线净化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氯虫苯甲酰胺微囊悬浮剂田间害虫防治药效研究
2
作者 梁晶 李鸿鹄 刘际洲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44-50,共7页
研究环保型10%氯虫苯甲酰胺微胶囊悬浮剂在田间防治害虫的药效。通过田间试验,评估该微胶囊悬浮剂对特定害虫的防治效果,同时考察其对作物生长的安全性和对环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微胶囊悬浮剂具有一定的害虫防治效果,能有效降低... 研究环保型10%氯虫苯甲酰胺微胶囊悬浮剂在田间防治害虫的药效。通过田间试验,评估该微胶囊悬浮剂对特定害虫的防治效果,同时考察其对作物生长的安全性和对环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微胶囊悬浮剂具有一定的害虫防治效果,能有效降低害虫种群数量,且对作物生长无不良影响;环境残留量低,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较小。本研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毒的害虫防治手段,也为环保型农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酰胺 微囊悬浮剂 田间药效试验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氯虫苯甲酰胺纳米悬浮剂的制备及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帅 张信楠 +4 位作者 苏雨桐 霍静倩 安泽秀 陈来 张金林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8-364,共7页
本研究通过优化传统工艺,制备了20%氯虫苯甲酰胺纳米悬浮剂,探讨了砂磨时间、砂磨速度、助剂配比对20%氯虫苯甲酰胺纳米悬浮剂粒径的影响,对其粒径分布、表面电荷、接触角、滞留量等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室内与田间试验对比了纳米悬浮剂与... 本研究通过优化传统工艺,制备了20%氯虫苯甲酰胺纳米悬浮剂,探讨了砂磨时间、砂磨速度、助剂配比对20%氯虫苯甲酰胺纳米悬浮剂粒径的影响,对其粒径分布、表面电荷、接触角、滞留量等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室内与田间试验对比了纳米悬浮剂与传统制剂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纳米悬浮剂粒径在150~180nm之间,且随着砂磨时间和砂磨转速的增加而减小;粒径分布较窄,表面带负电荷;20%氯虫苯甲酰胺纳米悬浮剂对玉米螟的生物活性高于市售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悬浮剂的药效与最大持留量呈正相关,与接触角呈负相关,其纳米尺寸可促进活性成分在叶片上的吸收传导,进而增强其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螟 苯甲酰胺 纳米农药 防治效果 悬浮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虫苯甲酰胺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4
作者 张莹 于瀚涛 +3 位作者 傅小香 魏洪义 彭文文 曹端韬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6,共12页
【目的】从氯虫苯甲酰胺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够以氯虫苯甲酰胺作为唯一碳源的降解菌,阐明其降解特性和实际降解效果,以期建立一种可用于修复氯虫苯甲酰胺残留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方法】以氯虫苯甲酰胺长期污染土壤为分离来源,采用驯... 【目的】从氯虫苯甲酰胺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够以氯虫苯甲酰胺作为唯一碳源的降解菌,阐明其降解特性和实际降解效果,以期建立一种可用于修复氯虫苯甲酰胺残留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方法】以氯虫苯甲酰胺长期污染土壤为分离来源,采用驯化、含药培养基富集纯化等方法对降解菌进行筛选,对分离得到的降解菌进行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以确定其种属,利用单因素变量法分析菌株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氯虫苯甲酰胺的降解特性,并通过土壤微宇宙试验确定其实际降解效果。【结果】筛选出一株能以氯虫苯甲酰胺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降解菌,经形态观察和16s RNA扩增比对鉴定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命名为E2-4。降解菌E2-4在不同底物浓度、不同温度、不同pH条件下的降解能力依次为:0.1 mg/L>1 mg/L>10 mg/L、pH 7.0>pH 9.0>pH 5.0、30℃>40℃>20℃。E2-4在最适条件下(30℃、pH 7.0、0.1 mg/L)对氯虫苯甲酰胺的7 d降解率和半衰期分别为70%、5.02 d。土壤解毒试验结果表明E2-4对土壤中0.5 mg/kg、5 mg/kg氯虫苯甲酰胺的14 d降解率为66.2%和45.7%。【结论】筛选获得了一株可用于修复环境中实际残留水平的氯虫苯甲酰胺降解菌E2-4,为建立微生物修复氯虫苯甲酰胺污染技术提供了新的菌株资源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酰胺 不动杆菌 农药残留 降解特性 土壤修复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子液体的氯虫苯甲酰胺多孔中空二氧化硅缓释剂研发及对沙葱萤叶甲的生物活性
5
作者 李淼 杨佳乐 +4 位作者 陈景 张文兵 李颖 韩国栋 谭瑶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8,共11页
多孔中空二氧化硅(PHS)是一种理想的杀虫剂载体,但常规软模板法制备二氧化硅过程中常用的有机溶剂大多具有较强的毒性和易挥发性,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存在风险。本研究以咪唑为阳离子配体、水杨酸为阴离子配体的疏水性离子液体(IMI-SA... 多孔中空二氧化硅(PHS)是一种理想的杀虫剂载体,但常规软模板法制备二氧化硅过程中常用的有机溶剂大多具有较强的毒性和易挥发性,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存在风险。本研究以咪唑为阳离子配体、水杨酸为阴离子配体的疏水性离子液体(IMI-SA)作为软模板,以氯虫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CHL)为模式杀虫剂,成功构建了一种简单、绿色的农药微囊缓释剂(imidazole-chlorantraniliprole-porous hollow silica,IMI-CHL-PHS)制备方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多孔中空二氧化硅对氯虫苯甲酰胺的载药量为19.43%;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酸性条件下释放速率快于碱性条件;IMI-CHL-PHS微囊剂具有一定的光稳定性。盆栽安全性试验表明,IMI-CHL-PHS微囊剂在推荐施用浓度及4倍推荐浓度下对黑麦草和韭菜生长均无不良影响。生物活性测定表明,采用点滴法施药时,IMI-CHL-PHS微囊剂对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幼虫的活性高于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处理后24 h,IMI-CHL-PHS微囊剂对沙葱萤叶甲3龄1 d幼虫的活性(LD50值为17.59 mg/kg)是氯虫苯甲酰胺原药(LD50值48.40 mg/kg)的2.8倍,48 h时的活性(LD50值为2.85 mg/kg)是氯虫苯甲酰胺原药(LD50值43.94 mg/kg)的17.2倍;采用浸叶法施药时,IMI-CHL-PHS微囊剂在24和48 h时的活性均低于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点滴法还是浸叶法施药,IMI-CHL-PHS微囊剂的活性均随着时间延长而升高,即48 h的LD50值均小于24 h的LD50值,而氯虫苯甲酰胺原药的活性随时间延长并无显著变化,表明所制备的微囊剂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可以有效延长药剂的持效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剂 缓释颗粒 离子液体 苯甲酰胺 沙葱萤叶甲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虫苯甲酰胺对蚕桑产业的危害
6
作者 潘虎 吴华顺 +3 位作者 蒋建成 潘祝根 许平震 唐运成 《中国蚕业》 2025年第3期40-44,共5页
氯虫苯甲酰胺通过特异性作用于昆虫的鱼尼丁受体,破坏细胞内钙离子稳态,进而实现其杀虫活性。该化合物在农林害虫防治领域已获得广泛应用。然而,氯虫苯甲酰胺在环境中的残留期较长,对蚕桑产业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使家蚕出... 氯虫苯甲酰胺通过特异性作用于昆虫的鱼尼丁受体,破坏细胞内钙离子稳态,进而实现其杀虫活性。该化合物在农林害虫防治领域已获得广泛应用。然而,氯虫苯甲酰胺在环境中的残留期较长,对蚕桑产业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使家蚕出现拒食、吐水、发育异常以及结茧率降低等不良结果。此外,该化合物还对家蚕的中肠、脂肪体等关键组织器官造成损伤,从而对家蚕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目前,针对家蚕遭受氯虫苯甲酰胺中毒的状况,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救治策略。综述了氯虫苯甲酰胺的作用机制、环境残留、昆虫耐受机制,以及对家蚕的毒性、性状、组织器官和生理的影响,以期为家蚕抗性培育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农药中毒 抗性 苯甲酰胺 解毒酶 毒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果蔬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残留量
7
作者 孙胜敏 张永菊 +4 位作者 周莉莉 颜士忠 吴玲娟 姚明亚 侯广月 《中国果菜》 2025年第8期8-12,共5页
为保障果蔬质量安全,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测定果蔬中氯虫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CAP)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经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以乙腈... 为保障果蔬质量安全,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测定果蔬中氯虫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CAP)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经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5 mmol/L乙酸铵为流动相,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AP在0.50~50.00 n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6,方法的定量限为0.001 mg/kg,回收率为81.5%~108%。该方法可满足果蔬中CAP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检测,为果蔬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酰胺 果蔬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虫苯甲酰胺的主要特性和使用技术
8
作者 刘冬华 李开轩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5期56-58,共3页
1主要性能该药为鱼尼丁(肌肉)受体激活剂,激活害虫的鱼尼丁受体,使受体通道非正常长时间开放,导致其无限制释放细胞内储存的钙离子,钙库衰竭,引起肌肉调节衰弱、麻痹直至最后死亡。1.1该药作用途径以胃毒为主,有一定触杀作用,但不是主... 1主要性能该药为鱼尼丁(肌肉)受体激活剂,激活害虫的鱼尼丁受体,使受体通道非正常长时间开放,导致其无限制释放细胞内储存的钙离子,钙库衰竭,引起肌肉调节衰弱、麻痹直至最后死亡。1.1该药作用途径以胃毒为主,有一定触杀作用,但不是主要杀虫途径,无熏蒸作用。1.2该药为内吸性杀虫剂,渗透性强。药剂可以被植物吸收运输到植物全身各处,害虫吃完有毒的叶、茎、花后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酰胺 鱼尼丁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虫苯甲酰胺与杀虫单复配处理水稻种子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及持效机理 被引量:3
9
作者 于居龙 张国 +7 位作者 张新凤 朱阿秀 张海波 万群 程金金 张建华 姚克兵 束兆林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2,共9页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是水稻生产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为开发出适用于种子处理且可长效防控稻纵卷叶螟的复配药剂,通过室内内吸活性测定、田间防效验证及植株中药剂含量检测,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和杀虫单复配的最适比例及...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是水稻生产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为开发出适用于种子处理且可长效防控稻纵卷叶螟的复配药剂,通过室内内吸活性测定、田间防效验证及植株中药剂含量检测,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和杀虫单复配的最适比例及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初步明确了复配剂的持效机理。内吸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和杀虫单质量浓度比为2:3时,共毒系数最高,内吸能力最强。按照该配比制备的25%氯虫·杀虫单种子处理悬浮剂(FS,分别含10%氯虫苯甲酰胺和15%杀虫单)在7.5~15 g/kg (种子,以下同)剂量范围内进行拌种处理,对水稻发芽和出苗安全。田间试验表明,采用25%氯虫·杀虫单FS按7.5~15 g/kg剂量拌种处理,对田间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且持效期长,播种后94 d仍有70%左右的保叶效果。植株中药剂含量检测结果表明,25%氯虫·杀虫单FS对稻纵卷叶螟的持效控害能力主要与叶片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残留含量有关,复配剂中的杀虫单虽然降解较快,但其在苗期可提高水稻根部对氯虫苯甲酰胺的吸收率。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发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种子处理药剂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酰胺 复配增效 稻纵卷叶螟 防治效果 残留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喷雾助剂对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番茄潜叶蛾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石有 张蕊 +3 位作者 李宏琳 黄镜梅 孔琼 袁盛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1-315,共5页
为评价喷雾助剂对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番茄潜叶蛾Phthorimaea absoluta Meyrick的增效作用,分别向比推荐用量减量10%、20%、30%的药液中添加有机硅Silwet 408、矿物油或芦荟精油助剂至终浓度为0.05%(V/V),测定其对番茄潜叶蛾的田... 为评价喷雾助剂对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番茄潜叶蛾Phthorimaea absoluta Meyrick的增效作用,分别向比推荐用量减量10%、20%、30%的药液中添加有机硅Silwet 408、矿物油或芦荟精油助剂至终浓度为0.05%(V/V),测定其对番茄潜叶蛾的田间防效。结果显示,添加3种喷雾助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效。相较于推荐用量,添加有机硅Silwet 408、矿物油或芦荟精油可使农药减量10%~20%。田间应用时可将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按照推荐用量减量10%~20%,并添加有机硅Silwet 408、矿物油或芦荟精油来防治番茄潜叶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苯甲酰胺 喷雾助剂 减量增效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虫苯甲酰胺与成膜剂复合拌种对水稻防御酶活性和稻纵卷叶螟防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新凤 张国 +1 位作者 于居龙 束兆林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40,共7页
为明确氯虫苯甲酰胺加成膜剂拌种后水稻种子萌发活力、植株防御酶含量变化及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研究水稻拌种后种子生理生化相关指标及对田间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果。用氯虫苯甲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加成膜剂(拜力膜)对水稻进行拌种处理,... 为明确氯虫苯甲酰胺加成膜剂拌种后水稻种子萌发活力、植株防御酶含量变化及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研究水稻拌种后种子生理生化相关指标及对田间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果。用氯虫苯甲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加成膜剂(拜力膜)对水稻进行拌种处理,调查苗期发芽率等指标及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果,并测定不同时间点水稻4种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与拜力膜复合拌种对发芽率无显著影响;氯虫苯甲酰胺与拜力膜复合拌种能提高后期叶绿素含量;氯虫苯甲酰胺1.5 g a.i./kg+拜力膜对稻纵卷叶螟防治的保叶效果优于氯虫苯甲酰胺1.5 g a.i./kg处理;氯虫苯甲酰胺1.5 g a.i./kg+拜力膜2.0 mL/kg的多酚氧化酶活性仅播后15 d低于氯虫苯甲酰胺1.5 g a.i./kg处理,此后均显著高于氯虫苯甲酰胺1.5 g a.i./kg处理;播后75 d稻纵卷叶螟危害较严重时4种酶活性均有显著升高,且氯虫苯甲酰胺1.5 g a.i./kg+拜力膜2.0 mL/kg处理后水稻的酶活性最高。1.5 g a.i./kg可以作为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的最佳用量,氯虫苯甲酰胺+成膜剂拜力膜2.0 mL/kg能促进水稻生长及对稻纵卷叶螟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酰胺 成膜剂 拌种 简易活力指数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纵卷叶螟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监测及其抗氯虫苯甲酰胺种群对其他双酰胺类杀虫剂的交互抗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立 董蓓蓓 +4 位作者 刘思彤 陈韵箫 杨凤霞 张帅 高聪芬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8-506,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水平、抗性稳定性及其抗氯虫苯甲酰胺种群对其他双酰胺类杀虫剂是否存在交互抗性。【方法】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我国9省(自治区)稻纵卷叶螟32个田间种群...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水平、抗性稳定性及其抗氯虫苯甲酰胺种群对其他双酰胺类杀虫剂是否存在交互抗性。【方法】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我国9省(自治区)稻纵卷叶螟32个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和四唑虫酰胺的抗性,并测定了两个氯虫苯甲酰胺抗性种群对其他双酰胺类杀虫剂的交互抗性,以及湖南攸县、安徽潜山、安徽庐江和广西兴安田间种群在室内不接触药剂饲养后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稳定性。【结果】2019-2022年间,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逐年上升,2022年首次监测到庐江、兴安、武穴、丹阳和潜山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达到高水平抗性(102.3~135.1倍),其他种群亦达到中等水平抗性(10.3~97.1倍);2019-2021年监测的所有田间种群对四唑虫酰胺均表现为敏感,2022年所监测种群对四唑虫酰胺达到中等水平抗性(41.9~98.0倍)。交互抗性试验结果表明,对氯虫苯甲酰胺抗性约100倍的浙江嘉兴和安徽潜山种群对氟氯虫双酰胺、四唑虫酰胺、溴氰虫酰胺、环丙虫酰胺和四氯虫酰胺也表现出31.6~100.5倍中等至高水平抗性。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在室内不接触药剂连续饲养2~4代后,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表现出快速下降的现象。【结论】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和四唑虫酰胺已产生中等至高水平抗性,且对氯虫苯甲酰胺产生抗性的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对其他5种双酰胺类药剂也存在中等至高水平的交互抗性;鉴于当前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尚不稳定,建议可通过限制或暂停使用该类药剂,以延缓其抗性发展和延长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抗药性监测 苯甲酰胺 交互抗性 抗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对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遥 矣晓翠 +6 位作者 刘一依 祝春月 李智 宋保燕 岩应宇 陈斌 肖关丽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96-2406,共11页
【目的】明确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拌种对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及主要酶活性的影响,为利用氯虫苯甲酰胺拌种防治玉米害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清水拌种为对照(CK),设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拌种处理(T),利... 【目的】明确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拌种对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及主要酶活性的影响,为利用氯虫苯甲酰胺拌种防治玉米害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清水拌种为对照(CK),设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拌种处理(T),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播种后15、35和60 d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利用酶试剂盒法测定玉米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探讨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及酶活性对氯虫苯甲酰胺拌种的响应。【结果】玉米播种后15 d,T处理的细菌分类数量低于CK,但播种后35和60 d高于CK。氯虫苯甲酰胺拌种提高了细菌群落丰度,但其影响随时间逐渐减弱。CK和T处理的优势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播种后15和35 d,T处理的玉米根际土壤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增加,而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和疣微菌门相对丰度降低。各处理的优势菌属均为未分类酸杆属(unclassified_Acidobacteriales),在玉米播种后15和35 d,T处理的未分类酸杆属相对丰度均低于CK,而播种后60 d均高于CK。利用PICRUSt 2对玉米根际土壤细菌16S rRNA进行功能预测,结果显示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处理后的土壤细菌功能基因主要与代谢和能源产生相关。氯虫苯甲酰胺拌种能激活玉米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而对土壤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播种后15和60 d分别显著升高57.85%和51.67%(P<0.05,下同),土壤蔗糖酶活性在播种在35和60 d显著升高19.95%和61.66%。播种后15和35 d,拟杆菌门、疣微菌门、浮霉菌门(Planctomycetota)、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的相对丰度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正相关;播种后60 d,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ota)的相对丰度与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呈正相关。【结论】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处理后早期能影响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土壤酶活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玉米的生长,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逐渐降低。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处理可显著提高玉米根际土壤的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且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与玉米根际土壤细菌优势菌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苯甲酰胺 拌种 土壤细菌群落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UPLC-MS/MS测定大米中氯虫苯甲酰胺和五氟磺草胺的残留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子杰 黄朋勉 +2 位作者 罗宽能 向忠平 张洪刚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大米中氯虫苯甲酰胺和五氟磺草胺的残留方法。方法:样品经0.2%甲酸—乙腈提取后,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碳黑(GCB)填料净化,以0.2%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大米中氯虫苯甲酰胺和五氟磺草胺的残留方法。方法:样品经0.2%甲酸—乙腈提取后,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碳黑(GCB)填料净化,以0.2%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经C 18色谱柱分离,采用UPLC-MS/MS测定。结果:氯虫苯甲酰胺和五氟磺草胺的定量限(LOQ)均为0.004 mg/kg,方法检出限(LOD)均为0.001 mg/kg。两种待测农药在0.002~0.5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均在0.993以上。在0.05,0.1,0.5 mg/kg添加水平下,两种待测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86%~11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6.1%。结论:该方法高效简便、稳定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大米中氯虫苯甲酰胺和五氟磺草胺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苯甲酰胺 五氟磺草胺 大米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4S47和CYP332A29参与美国白蛾对氯虫苯甲酰胺耐受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韦红艳 张承志 +1 位作者 孙丽丽 曹传旺 《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06-1616,共11页
【目的】揭示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基因HcCYP4S47和HcCYP332A29在响应氯虫苯甲酰胺胁迫中的功能。【方法】采用饲料混药法制成含LC_(30)浓度(0.06 mg/L)的氯虫苯甲酰胺饲料分别饲喂室内种群、... 【目的】揭示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基因HcCYP4S47和HcCYP332A29在响应氯虫苯甲酰胺胁迫中的功能。【方法】采用饲料混药法制成含LC_(30)浓度(0.06 mg/L)的氯虫苯甲酰胺饲料分别饲喂室内种群、北方种群(辽宁铁岭种群)和南方种群(湖北孝感大悟种群)美国白蛾3龄幼虫,并分别于饲喂处理后6,12,24和48 h时收集存活的幼虫,测定美国白蛾3龄幼虫体内CYP450酶活性;通过RT-qPCR技术检测在0.06 mg/L氯虫苯甲酰胺胁迫下这3个地理种群中HcCYP4S47和HcCYP332A29的表达量;利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沉默3个地理种群美国白蛾3龄幼虫HcCYP4S47和HcCYP332A29,并使用RT-qPCR技术检测注射dsRNA后的靶基因表达量,饲喂含0.06 mg/L氯虫苯甲酰胺饲料,并于饲喂后12,24,36,48,60和72 h统计幼虫存活率。【结果】0.06 mg/L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南方种群和北方种群3龄幼虫在6,12,24和48 h 4个时间点的CYP450酶活性均高于室内种群;24和48 h时北方种群处理组CYP450酶活性最高,而12和24 h时南方种群处理组3龄幼虫中CYP450活性最高。系统发育分析发现,HcCYP4S47和HcCYP332A29分别属于CYP4和CYP3亚家族。HcCYP4S47和HcCYP332A29在美国白蛾北方种群和南方种群3龄幼虫体内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室内种群3龄幼虫中的。0.06 mg/L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室内种群3龄幼虫体内HcCYP4S47和HcCYP332A29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上调表达,其中以处理后12 h时表达量最高;南方种群和北方种群3龄幼虫体内HcCYP 4 S47在处理后6,12和48 h时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调,北方种群3龄幼虫体内HcCYP4S47在处理后24 h时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上调,南方种群3龄幼虫体内HcCYP4S47在处理后24 h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北方种群3龄幼虫体内HcCYP332A29在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6和12 h时表达量均显著降低,48 h时表达量显著上调;南方种群3龄幼虫体内HcCYP332A29在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6 h时表达量显著下调,12和24 h时表达量显著上调。沉默HcCYP332A29和HcCYP4S47显著增加了美国白蛾3龄幼虫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结论】HcCYP332A29和HcCYP4S47在美国白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白蛾 细胞色素P450 苯甲酰胺 耐受性 RN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对螟黄赤眼蜂寄生功能及主要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文雅 范睿 +2 位作者 梅文浩 张烨 王娟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3-1238,共6页
为了明确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对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寄生功能及主要解毒酶活性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的螟黄赤眼蜂生长发育和寄生状况,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了解毒酶活性。结... 为了明确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对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寄生功能及主要解毒酶活性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的螟黄赤眼蜂生长发育和寄生状况,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了解毒酶活性。结果表明经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螟黄赤眼蜂子代的羽化率从91.59%降至84.49%,发育历期由11.19 d缩短至9.92 d。螟黄赤眼蜂子代寄生卵数和寄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子代寄生率在26.67%~38.00%。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增加了19.23%,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增加了33.75%。氯虫苯甲酰胺对细胞色素P450和谷胱甘肽转移酶有诱导作用,这两种解毒酶可能参与螟黄赤眼蜂对氯虫苯甲酰胺的代谢解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酰胺 螟黄赤眼蜂 亚致死剂量 寄生 解毒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S系列助剂对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飞 徐丽娜 +9 位作者 胡本进 徐婷婷 毕思佳 吴振晨 吴艳 李桂萍 陈永田 王年安 苏贤岩 王振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310,315,共8页
本研究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助剂润湿铺展性能和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研究了自研“PDMS”系列助剂(PDMS-01、PDMS-02、PDMS-03、PDMS-04)对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PDMS系列助剂均可提高10%甲维... 本研究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助剂润湿铺展性能和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研究了自研“PDMS”系列助剂(PDMS-01、PDMS-02、PDMS-03、PDMS-04)对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PDMS系列助剂均可提高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的毒力;7.5~17.5 g/L处理药液中添加助剂PDMS-01,药液润湿时间降低172.84~176.59 s,药液表面张力降低15.26~16.28 mN/m,玉米叶片正、背面静态接触角分别降低13.39°~24.12°和12.02°~27.56°;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减量30%(21 g/667m^(2))并添加PDMS-01后,无人机施药对草地贪夜蛾的3 d和14 d田间防效分别可达76.62%和82.36%,与未减量处理(30 g/667m^(2))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与添加KQ-103、凯耀高航处理差异也不显著。助剂PDMS-01可显著改善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药液的润湿铺展性能,减少药剂用量30%对草地贪夜蛾仍有较高防效,且速效性和持效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剂PDMS 10%甲维盐·苯甲酰胺悬浮剂 毒力测定 润湿性能 草地贪夜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在豇豆中的残留检测与消解动态 被引量:3
18
作者 吕旭健 杨飞萍 +2 位作者 邵歆 许方程 李刚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9期1432-1433,1437,共3页
采用QuEChERS方法提取,以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法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在0.02~1.0 mg·kg^-1添加水平范围内,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平均回收率为94.4%~101%,变异系数为2.03%~ 7.58%,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5~... 采用QuEChERS方法提取,以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法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在0.02~1.0 mg·kg^-1添加水平范围内,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平均回收率为94.4%~101%,变异系数为2.03%~ 7.58%,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5~1.0μg·kg^-1.当施药剂量氯虫苯甲酰胺为60 g·hm^-2,噻虫嗪为120 g·hm^-2时,消解方程分别是C=0.620 5 e0.2641t,C=1.6623 e-0.5617t.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在豇豆中属于易降解农药,半衰期分别是2.62和1.3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苯甲酰胺 残留 消解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虫苯甲酰胺及其代谢物IN-EQW78对蚯蚓氧化应激及繁殖能力的影响
19
作者 夏彬 吕露 +4 位作者 汤涛 吴声敢 安雪花 柳新菊 王菲迪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0-241,共12页
为明确氯虫苯甲酰胺(CAP)及其代谢物氯虫苯甲酰胺脱水环化物(IN-EQW78)对蚯蚓毒性效应的差异,开展了CAP和代谢物IN-EQW78对蚯蚓的56 d单一暴露实验,探讨2种化合物分别对蚯蚓氧化应激及繁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5 mg·kg^(-1)的CAP... 为明确氯虫苯甲酰胺(CAP)及其代谢物氯虫苯甲酰胺脱水环化物(IN-EQW78)对蚯蚓毒性效应的差异,开展了CAP和代谢物IN-EQW78对蚯蚓的56 d单一暴露实验,探讨2种化合物分别对蚯蚓氧化应激及繁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5 mg·kg^(-1)的CAP暴露14 d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28 d时明显增强;IN-EQW78暴露7 d后,SOD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H-ST)活性增强,而CAT活性降低。IN-EQW78比CAP会更早地引起蚯蚓氧化应激效应,并引发更大的氧化损伤。5 mg·kg^(-1)的CAP处理减少了蚯蚓精子数量,破坏卵巢结构,对生殖系统造成损伤,并进一步抑制蚯蚓繁殖,导致56 d时幼蚓数量显著下降;而IN-EQW78(≥0.04 mg·kg^(-1))处理对卵巢无损伤,反而引起蚯蚓精子数量增加,从而促进蚯蚓繁殖,显著提高了56 d时幼蚓及蚓茧数量。本研究揭示了CAP及其代谢物对蚯蚓的潜在影响,为农业生产中CAP的风险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酰胺 IN-EQW78 赤子爱胜蚓 繁殖毒性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对异色瓢虫捕食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皇甫佳一 李平 +1 位作者 高冬梅 郭萧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8-1405,共8页
本文主要研究氯虫苯甲酰胺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的毒力作用及对其捕食能力的影响。通过滤纸药膜法明确氯虫苯甲酰胺对异色瓢虫的非靶标毒性,并利用捕食功能反应模型评价其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异色... 本文主要研究氯虫苯甲酰胺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的毒力作用及对其捕食能力的影响。通过滤纸药膜法明确氯虫苯甲酰胺对异色瓢虫的非靶标毒性,并利用捕食功能反应模型评价其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异色瓢虫具有较强毒力作用,LC_(50)为25.216 mg/L。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处理前后,异色瓢虫捕食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 Ⅱ型,但模型参数发生变化,4龄幼虫,雌、雄成虫在受到杀虫剂LC_(10)处理后,攻击率分别降低18.61%,28.03%和10.41%;猎物处理时间分别提高61.54%,23.08%和25.00%;日均最大捕食量分别降低49.62%,41.52%和28.33%。LC_(20)处理后,攻击率分别降低21.99%,26.67%和14.30%;猎物处理时间分别提高107.69%,76.92%和91.67%;日均最大捕食量分别降低62.44%,58.56%和55.28%。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异色瓢虫的捕食功能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对4龄幼虫捕食能力影响更大。结果能够帮助筛选与异色瓢虫兼容的化学杀虫剂以便更好发挥异色瓢虫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酰胺 亚致死效应 非靶标毒性 捕食能力 搜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