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季节和雾化喷淋冷却对猪半胴体干耗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向前 徐幸莲 +1 位作者 周光宏 李虹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4-128,共5页
在冬季和夏季,分别将150头杂交猪常规屠宰后45 min的胴体随机分成5组(每组30头),第1组为常规风冷,其他4组为间歇水喷淋处理组。样品修整后进库冷却,库中配备一套新型雾化喷淋系统,通过调节能对胴体进行间歇水喷淋,喷淋时间分别为4、8、1... 在冬季和夏季,分别将150头杂交猪常规屠宰后45 min的胴体随机分成5组(每组30头),第1组为常规风冷,其他4组为间歇水喷淋处理组。样品修整后进库冷却,库中配备一套新型雾化喷淋系统,通过调节能对胴体进行间歇水喷淋,喷淋时间分别为4、8、12和16 h,喷淋周期为每间隔30 min喷淋1 min。研究结果表明,宰后24 h常规风冷条件下胴体干耗为1.28%,喷淋4、8、12和16 h胴体干耗依次为1.16%、0.99%、0.83%和0.69%,常规风冷组显著高于其他喷淋组(P<0.05)。夏季滴水损失、背最长肌L*、终点pH值及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冬季(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 雾化喷淋冷却 猪半胴体 干耗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空冷机组喷淋冷却系统的数值模拟和性能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石维柱 安连锁 +1 位作者 张学镭 范志强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23-527,553,共6页
以国产某300 MW直接空冷机组为例,建立了空冷单元喷淋冷却系统的数值分析模型,设计了3种不同型式的喷淋冷却系统,并采用Fluent软件对喷淋冷却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空冷单元内部及出口的温度场.结果表明:喷淋后空冷单元的出... 以国产某300 MW直接空冷机组为例,建立了空冷单元喷淋冷却系统的数值分析模型,设计了3种不同型式的喷淋冷却系统,并采用Fluent软件对喷淋冷却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空冷单元内部及出口的温度场.结果表明:喷淋后空冷单元的出口空气平均温度比喷淋前降低了2~5 K,其中加装喷淋系统C后的空冷单元出口空气平均温度降低了5 K,排汽压力降低了6.7 kPa;喷淋系统的喷雾越均匀,雾滴覆盖范围越大,喷淋冷却系统的性能越好,排汽压力的降幅越大,经济性越好;对于国产某300 MW机组,当除盐水量充足时,采用喷淋系统C是最佳方案,如除盐水量有限,则应选择喷淋系统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冷机组 直接空冷 喷淋冷却系统 强化传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式循环柴油机排出气体喷淋冷却传热模型及实验关联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贺国 赵建华 +1 位作者 陈国钧 王小军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5-80,共6页
闭式循环柴油机(CCD)排出气体处理技术是各种不依赖空气动力装置(AIP)的共性技术,优选喷淋冷却方式并对其内部的气液传热模型化是该技术的核心。为此,分析对比了横流式、并流式、逆流式等喷淋冷却方式,对实际选用的CCDAIP横流式喷淋冷... 闭式循环柴油机(CCD)排出气体处理技术是各种不依赖空气动力装置(AIP)的共性技术,优选喷淋冷却方式并对其内部的气液传热模型化是该技术的核心。为此,分析对比了横流式、并流式、逆流式等喷淋冷却方式,对实际选用的CCDAIP横流式喷淋冷却器进行了气液传热分析。从单个液滴传热模型出发,采用分层计算方法建立了喷淋冷却传热计算模型,并应用Matlab语言编程计算各种工况下冷却效果。喷淋冷却实验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对比表明,该模型能够较精确地预测CCD排出气体喷淋冷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式循环柴油机 空气动力装置 喷淋冷却方式 气液传热 废气 MATLAB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化喷淋冷却对猪半胴体干耗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向前 李虹敏 +1 位作者 徐幸莲 周光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0-104,共5页
为了解决实际生产中猪半胴体在冷却过程中干耗较严重的问题,选取宰后45min内的猪半胴体,研究了不同持续时间(4、8、12、16h)的雾化喷淋冷却处理对猪半胴体干耗及各项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雾化喷淋冷却能显著降低胴体24h冷却干耗,... 为了解决实际生产中猪半胴体在冷却过程中干耗较严重的问题,选取宰后45min内的猪半胴体,研究了不同持续时间(4、8、12、16h)的雾化喷淋冷却处理对猪半胴体干耗及各项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雾化喷淋冷却能显著降低胴体24h冷却干耗,半胴体表面微生物数量稍有上升,喷淋对背最长肌货架期的影响并不显著。随着喷淋持续时间的延长,肌肉保水性降低,但对背最长肌L*、a*、b*值影响不大,脂肪L*值略有上升,且喷淋时间超过12h后脂肪颜色变亮、变灰。各处理组间半胴体冷却速率基本没有差异(p>0.05),16h喷淋组在冷却结束时pH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喷淋冷却 猪胴体 干耗 胴体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5Cr1Mo0.25V大型筒节喷淋冷却仿真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董志奎 孙建亮 +2 位作者 毕雪峰 邱丑武 刘建静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8-134,共7页
提出了大型筒节轧后喷淋冷却方法,并设计了喷淋冷却装置;基于ABAQUS软件对大型筒节轧后喷淋冷却过程进行温度场模拟,结果表明喷淋冷却后筒节表面和心部温差小、温度场分布均匀,喷淋冷却筒节平均冷速可达到10℃·s^(-1)。实验研究了... 提出了大型筒节轧后喷淋冷却方法,并设计了喷淋冷却装置;基于ABAQUS软件对大型筒节轧后喷淋冷却过程进行温度场模拟,结果表明喷淋冷却后筒节表面和心部温差小、温度场分布均匀,喷淋冷却筒节平均冷速可达到10℃·s^(-1)。实验研究了筒节材料2.25Cr1Mo0.25V钢的动态CCT曲线和不同形变-冷却工艺下筒节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当平均冷速为10℃·s^(-1)时,冷却后组织主要为贝氏体组织,且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贝氏体的条束状组织特征越明显,增加变形时的形变量,组织中条片状结构含量增多,相应的晶界逐渐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筒节 喷淋冷却 冷却装置设计 组织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淋冷却与自然排烟耦合作用下烟气沉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思成 陈颖 +2 位作者 胡隆华 霍然 阳东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第9期90-95,共6页
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喷淋冷却与自然排烟耦合作用下火灾烟气层沉降的理论预测模型,并开展了相应的实验,把实验结果作为输入参数代入模型,得到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烟气层的沉降结果。结果表明,喷淋冷却与自然排烟耦合作用下,烟气沉降速度相... 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喷淋冷却与自然排烟耦合作用下火灾烟气层沉降的理论预测模型,并开展了相应的实验,把实验结果作为输入参数代入模型,得到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烟气层的沉降结果。结果表明,喷淋冷却与自然排烟耦合作用下,烟气沉降速度相差很小;喷淋作用后,烟气层最终沉降高度降低;随着压力的增大,烟气层最终沉降高度相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工程 喷淋冷却 自然排烟 烟气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发射器喷淋冷却特性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亮亮 何行 +1 位作者 刘可可 陈亮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45-149,共5页
轨道发射器模拟小车发射中轨道会产生大量的焦耳热和摩擦热,冷却散热措施是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深入剖析冷却效果和绝缘性能与措施中的参数变量喷水时间、喷气压力、喷气时间、喷水流量的变化趋势和敏感度的基础上,引入层次分析... 轨道发射器模拟小车发射中轨道会产生大量的焦耳热和摩擦热,冷却散热措施是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深入剖析冷却效果和绝缘性能与措施中的参数变量喷水时间、喷气压力、喷气时间、喷水流量的变化趋势和敏感度的基础上,引入层次分析法评价优选出了表面喷淋冷却综合效能最优方案。为减少主观因素的作用,利用基于AHP-模糊数学理论对该方案进行检验,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案是最优方案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发射器 喷淋冷却 层次分析法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出塑料管喷淋冷却的数值模拟
8
作者 李静 曾诚 +1 位作者 刘业明 张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56-2062,共7页
冷却系统是塑料挤出管道生产工艺中的关键设备,其冷却的均匀性和效率直接影响管道产品的质量及生产速度。首先基于ANSYS对喷淋冷却瞬态传热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对流传热系数小于180 W·m-2·K-1时,冷却至目标温度(47℃)所... 冷却系统是塑料挤出管道生产工艺中的关键设备,其冷却的均匀性和效率直接影响管道产品的质量及生产速度。首先基于ANSYS对喷淋冷却瞬态传热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对流传热系数小于180 W·m-2·K-1时,冷却至目标温度(47℃)所需的时间随传热系数的变化明显;传热系数大于180 W·m-2·K-1时,冷却至目标温度所需的时间随传热系数的变化不大。然后基于FLUENT软件对喷淋喷嘴进行模拟,研究了喷淋入口速度、喷嘴高度对喷淋传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淋入口速度的增加(6~15 m·s-1的范围内),总体对流传热系数增大,驻点处的传热系数由217 W·m-2·K-1增加到386 W·m-2·K-1;随喷淋高度的减小(68~128 mm范围内),壁面传热系数呈增加趋势,驻点处传热系数由227 W·m-2·K-1增加到311 W·m-2·K-1。基于以上研究,为真空定径喷淋冷却水槽的整体优化提出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出塑料管 喷淋冷却 瞬态 对流 换热 数值模拟 整体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头喷淋冷却装置设计及应用
9
作者 李荣兵 《压力容器》 2003年第11期25-26,共2页
介绍了封头喷淋冷却装置及其在奥氏体不锈钢封头热冲压成型工艺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 封头 喷淋冷却装置 热冲压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冷电机绕组喷淋冷却数值模拟与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小健 李婷 +2 位作者 徐刚 朱梦楠 吴爱华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8-62,共5页
为提高油冷电机油道、绕组的换热效率,持续不断地将油液喷淋到电机关键位置,本文基于某高压油冷扁线电机,运用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理论,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工具进行数值模拟,先进行流量分配仿真估算,再进行局部仿真,分析电机定子冷... 为提高油冷电机油道、绕组的换热效率,持续不断地将油液喷淋到电机关键位置,本文基于某高压油冷扁线电机,运用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理论,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工具进行数值模拟,先进行流量分配仿真估算,再进行局部仿真,分析电机定子冷却状态,通过量化油液流动状态,探究绕组喷淋冷却方法的原理、效果及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油冷扁线电机 喷淋冷却 CFD仿真 油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衰变功率乏燃料棒喷淋冷却实验研究
11
作者 韩一丹 陈丽 +3 位作者 陆道纲 苏夏 王汉 段骁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20-1826,共7页
本文基于超设计基准事故,建立1套乏燃料水池喷淋冷却实验装置,选用5×5电加热棒束模拟局部乏燃料组件,分析当乏燃料水池池水完全排空状况下,维持乏燃料包壳温度在300℃时所需的最小喷淋流量密度以及周围棒束对单棒的影响效果,并开... 本文基于超设计基准事故,建立1套乏燃料水池喷淋冷却实验装置,选用5×5电加热棒束模拟局部乏燃料组件,分析当乏燃料水池池水完全排空状况下,维持乏燃料包壳温度在300℃时所需的最小喷淋流量密度以及周围棒束对单棒的影响效果,并开展了低衰变功率下的喷淋冷却实验。结果表明:单棒加热功率小于25 W的加热棒束无需额外冷却操作,仍处于安全状态。分别采用流量密度2.393、2.950、3.876(m^3/h)/m^2进行喷淋冷却,可使单棒加热功率为100、125、150 W的加热棒束最高温度稳定在300℃左右。目标棒外围第1、2层棒束对其温度影响较大,第3层及其以外的加热棒束对目标棒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安全 乏燃料水池 喷淋冷却 最小流量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淋冷却条件下压水堆乏燃料换热特性研究
12
作者 曹琼 李鸿源 +1 位作者 衣聪慧 陆道纲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3-677,共5页
AP1000核电站首次设置了乏燃料喷淋冷却系统来防止极端事故下放射性物质的大量释放。针对喷淋冷却条件下乏燃料棒外下降液膜流动及换热特点,本文建立了乏燃料过冷液膜和饱和液膜下的换热模型,并形成Matlab软件计算乏燃料喷淋冷却的热工... AP1000核电站首次设置了乏燃料喷淋冷却系统来防止极端事故下放射性物质的大量释放。针对喷淋冷却条件下乏燃料棒外下降液膜流动及换热特点,本文建立了乏燃料过冷液膜和饱和液膜下的换热模型,并形成Matlab软件计算乏燃料喷淋冷却的热工参数,最后对比分析不同喷淋流量下液膜厚度、液膜温度、液膜换热系数及包壳壁面温度的空间变化特性,并获得不同热流密度下乏燃料组件所需的最小喷淋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燃料 喷淋冷却 换热模型 最小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屋面雨水用于空调喷淋冷却装置可行性
13
作者 张鑫 赵晨煜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25-129,共5页
公共建筑中的空调冷凝机组的散热能力在夏季受高温影响,其运行能力远低于设计要求,而依托于城市公共建设中的高层建筑物的特性,将雨水进行有效地收集,作为冷却水给空调室外冷凝器喷淋降温,进行辅助冷却,可以达到增加制冷系统的产冷量、... 公共建筑中的空调冷凝机组的散热能力在夏季受高温影响,其运行能力远低于设计要求,而依托于城市公共建设中的高层建筑物的特性,将雨水进行有效地收集,作为冷却水给空调室外冷凝器喷淋降温,进行辅助冷却,可以达到增加制冷系统的产冷量、提高空调的节能效率的目的。由于雨水在进入喷淋系统前已经经过相应的过滤装置,故其多余的雨水储备还可以再进行第二次利用,即提供洗车、喷灌浇花等系统用水。以重庆市某一公共建筑为例,对其进行设计改造,节水的综合节能效率平均可达30%。在雨水充沛地区,该效率数值还会随着建筑物规模的扩大而增加,这将十分契合当下社会发展进程中对建筑物的大量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利用 喷淋冷却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理论的猪胴体喷淋作业参数优选 被引量:1
14
作者 卢中山 张楠 +3 位作者 杜世伟 李毅念 李春保 陈玉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0-757,共8页
[目的]传统的猪胴体喷淋冷却多以增湿降耗为目的,作业时间长,且实际生产未能结合胴体表面感官品质进行作业参数优选。本文在改进喷淋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进行模糊参数优化。[方法]以"杜长大"三元杂交猪胴体为试材,... [目的]传统的猪胴体喷淋冷却多以增湿降耗为目的,作业时间长,且实际生产未能结合胴体表面感官品质进行作业参数优选。本文在改进喷淋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进行模糊参数优化。[方法]以"杜长大"三元杂交猪胴体为试材,依据胴体前期干耗大的特点,改传统的固定频率喷淋模式为前期高频、后期低频的喷淋模式,以胴体的干耗、色泽(L*值和a值)、水痕为优化目标,运用正交法进行参数优化试验,在确定目标权重和隶属函数的基础上,通过模糊运算得到各试验综合评价值后,经直观分析得到最佳喷淋参数。[结果]优选参数:前期高频喷淋总时长2 h,高频喷淋间隔时长9 min,低频喷淋总时长4 h,低频喷淋间隔时长40 min,单次喷淋时长10 s,此时胴体的干耗为1.07%,L*为77.95,a为-0.05,水痕为2.16%,对应的隶属度分别为1、0.692、0.852、0.884。与传统喷淋方式相比,在同样要求达到1%降耗效果的情况下,可缩短降耗时间6 h,单次喷淋时长由60~90 s缩短至10 s。[结论]优选参数满足生产降耗需求,且表面感官品质较优,可为生产实践中的喷淋方式及其参数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胴体 喷淋冷却 参数优选 模糊理论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线油冷永磁同步电机散热结构改进与电磁阀集成设计
15
作者 孙丽琴 陈瀚阳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8-154,共7页
在瞬时急加速工况下,永磁同步电机瞬时输出大转矩,易引起电机内部温度的激增。传统的永磁同步电机采用螺旋水套方法进行冷却,但该方法并不能达到直接冷却电机内部的目的,冷却效果具有滞后性。为此,设计了一种定子端部绕阻喷油、转子内... 在瞬时急加速工况下,永磁同步电机瞬时输出大转矩,易引起电机内部温度的激增。传统的永磁同步电机采用螺旋水套方法进行冷却,但该方法并不能达到直接冷却电机内部的目的,冷却效果具有滞后性。为此,设计了一种定子端部绕阻喷油、转子内径甩油的冷却结构,通过直接对定子端部进行冷却油喷淋与转子内径旋转甩油达到避免电机过热退磁、维持电机运行稳定性的目的。构建并分析油冷电机温度场,获得该结构在各工况下的温升分布。同时,设计了电磁阀结构,通过控制不同工况下转子油路的开闭进一步提高电驱动效率。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水套冷却相比,所设计的散热结构冷却效果提升30%以上,在额定工况下保持定子部分温度在100℃以内,散热效果良好;利用电磁阀结构可使电驱动器损耗降低20%,提高了电驱动系统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定子喷淋冷却:转子甩油冷却 电驱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猪肉冷却过程中水分迁移规律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楠 庄昕波 +3 位作者 黄子信 陈玉仑 李春保 周光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3-109,共7页
目的:采用低场核磁弛豫时间和低场核磁成像技术,研究在模拟冷库环境条件下,风循环冷却和雾化喷淋冷却过程中猪肉水分迁移规律。方法:选择宰后2 h内的整条带皮猪背最长肌(通脊)10条,沿肌肉走向垂直方向分切成4份14 cm×10 cm×6... 目的:采用低场核磁弛豫时间和低场核磁成像技术,研究在模拟冷库环境条件下,风循环冷却和雾化喷淋冷却过程中猪肉水分迁移规律。方法:选择宰后2 h内的整条带皮猪背最长肌(通脊)10条,沿肌肉走向垂直方向分切成4份14 cm×10 cm×6 cm的肉块,其中2份保留猪皮及皮下脂肪(带皮组),另2份则去除猪皮及皮下脂肪(不带皮组),带皮组和不带皮组肉块分别放入风循环冷却和雾化喷淋冷却的模拟冷库中进行冷却,并于0.0、1.5、3.0、4.5、6.0 h和7.5 h进行低场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_2)和低场核磁成像测定,同时记录肉块质量变化。结果:风循环冷却过程中猪肉中结合水峰面积A_(2b)和结合水占猪肉中总水分的百分比P_(2b)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不易流动水t_(21)显著降低(P<0.05),自由水A_(22)、P_(22)也显著降低(P<0.05);而在雾化喷淋冷却过程中,结合水A_(2b)、P_(2b)和不易流动水t_(21)、A_(21)、P_(21)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自由水A_(22)、P_(22)则显著降低(P<0.05)。带皮猪肉和不带皮猪肉在冷却过程中水分迁移的变化过程相同,但水分损耗存在差异。结合图像分析,在冷却过程初期,猪肉干耗主要是自由水的损失;而冷却后期,猪肉干耗则主要是部分不易流动水的损失。雾化喷淋冷却通过补充外源水,来减小猪肉内部和外表的水势差而抑制不易流动水由内向外迁移,可有效降低冷却干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弛豫时间 低场核磁成像 冷却干耗 雾化喷淋冷却 风循环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方式及静置时间对高温后HFCC抗压强度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贾福萍 张鑫 +2 位作者 侯昕明 郭鹏 杨柯红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13,19,共5页
标准养护的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High Fly-ash Content Concrete,简称HFCC)试块,经历250、450、650℃及自然冷却或喷淋冷却后,于不同静置时间(1、3、7、14、28、56 d)进行抗压强度测试,以研究高温后HFCC抗压强度随冷却方式与静置时间的... 标准养护的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High Fly-ash Content Concrete,简称HFCC)试块,经历250、450、650℃及自然冷却或喷淋冷却后,于不同静置时间(1、3、7、14、28、56 d)进行抗压强度测试,以研究高温后HFCC抗压强度随冷却方式与静置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50、450℃后,采用不同冷却方式试块的抗压强度相较于常温情况下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随静置时间趋于稳定;650℃后,采取自然冷却的HFCC其抗压强度会大幅降低,且在静置期间难以恢复,但采取喷淋冷却的HFCC在静置期间其抗压强度却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同时,通过XRD与SEM分别研究了HFCC常温与高温静置1 d后的物相组成和形貌特征变化,从微观层面对高温前后HFCC的抗压强度变化作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混凝土 抗压强度比 温度 自然冷却 喷淋冷却 静置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水堆乏燃料单棒冷却液膜流动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琼 蒋鹤元 +3 位作者 丁笑 陆道纲 李臻 王孝天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061-2068,共8页
为避免在极端事故工况下,乏燃料水池会长期失去补水和冷却,第3代核电站如AP1000和CAP1400,引入了喷淋冷却系统。在喷淋条件下,乏燃料棒上液膜流动特性是影响冷却效果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学者还未对其做过详细的研究。本文使用光学法研究... 为避免在极端事故工况下,乏燃料水池会长期失去补水和冷却,第3代核电站如AP1000和CAP1400,引入了喷淋冷却系统。在喷淋条件下,乏燃料棒上液膜流动特性是影响冷却效果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学者还未对其做过详细的研究。本文使用光学法研究了在不同雷诺数(Re)条件下,对单根乏燃料棒进行喷淋冷却所形成的液膜厚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利用CCD相机采集液膜图像,并经过处理得到了清晰的液膜厚度图像和与图像吻合良好的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当Re为608~7538时,瞬态液膜厚度最大值出现在Re=7085的条件下,其值为2.36 mm;随着Re的增加,时均液膜厚度会随之增加,并且液膜波动的振幅也会随之增加;在沿棒方向上,随着距棒顶距离的增加,液膜厚度会逐渐减小并趋于平稳,并且随着Re的增加,平稳部分会出现在距棒顶更远的位置。对乏燃料单棒冷却液膜流动特性的研究,为确定具有有效冷却能力的最小喷淋流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燃料棒 喷淋冷却 液膜厚度 光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斯麦特炉冷却系统的设计及使用效果
19
作者 耿云峰 《有色冶炼》 2003年第2期38-42,共5页
简述澳斯麦特炉冷却系统的设计及使用效果,针对炉子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冷却效果不理想,耐火材料寿命短等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澳斯麦特炉 耐火材料 喷淋冷却 冷却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电磁发射过程中轨道受力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永胜 鲁军勇 +3 位作者 谭赛 李白 武晓康 娄建勇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8-624,共7页
获取电磁轨道发射器轨道受力特性是分析轨道材料失效机理及极限安全连续发射边界的前提。通过建立电磁-温度-应力多物理场耦合计算模型,得到了动态发射过程中包括电磁力、温度应力和预紧力的多成分轨道应力载荷时空分布特性。分析结果表... 获取电磁轨道发射器轨道受力特性是分析轨道材料失效机理及极限安全连续发射边界的前提。通过建立电磁-温度-应力多物理场耦合计算模型,得到了动态发射过程中包括电磁力、温度应力和预紧力的多成分轨道应力载荷时空分布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轨道受到的电磁力载荷在脉冲电流平顶沿电枢经过位置基本上均为峰值;轨道热量主要集中于电枢运动起始段,且热量密度在脉冲电流上升段结束时刻附近电枢经过位置达到最大值;轨道在脉冲电流上升段结束时刻附近电枢经过位置受力最为严酷;喷淋冷却可有效降低轨道中的温度应力;最优的预紧力大小以恰好满足动态发射时轨道与绝缘支撑体不分离使身管保持整体式稳定结构为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发射 连续发射 多物理场 时空分布 喷淋冷却 最优预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