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10-位取代喜树碱衍生物的QSAR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范英芳 张桂蓉 郑艳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39-1342,共4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杂化泛函B3LYP和基组6-311G(d,p)水平下对7,10-位双取代喜树碱衍生物(CPTs)进行了构型优化,计算出分子的电子结构描述符,利用Chemoffice 8.0软件计算出几个相关的物化描述符;采用逐步多元回归法对该组化合物的...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杂化泛函B3LYP和基组6-311G(d,p)水平下对7,10-位双取代喜树碱衍生物(CPTs)进行了构型优化,计算出分子的电子结构描述符,利用Chemoffice 8.0软件计算出几个相关的物化描述符;采用逐步多元回归法对该组化合物的抗癌活性与分子描述符之间建立了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模型。所建最佳三参数QSAR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0.951;用留一法(leave-one-out,LOO)进行交互检验,得到交互检验系数RCV2=0.778。结果表明,所得QSAR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而且影响药物活性的主要因素有化合物分子的结构、最高占据和最低空分子轨道能量差及13-位碳原子的净电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碱衍生物 抗癌活性 定量构效关系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1-酰基哌嗪-4-基)甲基喜树碱衍生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忠榜 陈振 +3 位作者 陈安良 张绍勇 刘映前 杨波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6-142,共7页
以(20S)-喜树碱(CPT)为原料,根据类同合成法和亚结构连接法原理,对CPT的7-C位进行修饰,得到了系列新型7-(1-酰基哌嗪-4-基)甲基喜树碱衍生物(4a^4m),所有衍生物的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 R)和液-质联用(LC-M S)等方法确证;并初步... 以(20S)-喜树碱(CPT)为原料,根据类同合成法和亚结构连接法原理,对CPT的7-C位进行修饰,得到了系列新型7-(1-酰基哌嗪-4-基)甲基喜树碱衍生物(4a^4m),所有衍生物的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 R)和液-质联用(LC-M S)等方法确证;并初步测定了其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和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 xylophilus的室内杀虫活性。结果表明:与喜树碱相比,各衍生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7-[1-(4-甲氧基苯酰基)哌嗪-4-基]-甲基喜树碱(4g)和7-(1-环戊酰基哌嗪-4-基)-甲基喜树碱(4j)对朱砂叶螨24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8.10和9.05 mg/L,对松材线虫的LC50值分别为6.34和6.68 mg/L。研究结果可为喜树碱衍生物杀虫活性构效关系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碱 喜树碱衍生物 朱砂叶螨 松材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S)-O-硒代乙酰喜树碱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冯新江 张殊佳 王彦广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20-423,428,共5页
通过缩合反应合成了8个(20S)-O-硒代乙酰喜树碱衍生物(8-15),并就它们对胃癌细胞SGC-7901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有4个新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其中两个比喜树碱(母体化合物)或10-羟基喜树碱的活性还高.
关键词 硒代乙酰喜树碱衍生物 合成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喜树碱衍生物抗非小细胞肺癌作用与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隋帆帆 张越 +7 位作者 杜福 戚欣 张国瑞 张逸轩 尹瑞娟 张晓敏 江涛 李静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117,共10页
本文采用磺酰罗丹明B法(SRB法)测定了39对15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DNA松弛实验检测喜树碱(Camptothecin,CPT)类化合物靶点拓扑异构酶Ⅰ(TopoisomeraseⅠ,TopoⅠ)的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 本文采用磺酰罗丹明B法(SRB法)测定了39对15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DNA松弛实验检测喜树碱(Camptothecin,CPT)类化合物靶点拓扑异构酶Ⅰ(TopoisomeraseⅠ,TopoⅠ)的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了蛋白分子的表达和活化。采用A549细胞异种移植瘤模型,评价了39体内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结果表明39与伊立替康的活性成分SN-38的细胞毒谱不同,其对A549细胞选择性最好,72 h的IC_(50)为(30.55±1.83)nmol·L^(-1),以浓度依赖的方式阻滞细胞于G2/M期并诱导细胞凋亡,安全指数高于SN-38。39对TopoⅠ的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但抑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蛋白稳定,抑制下游转录激活蛋白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 3)的磷酸化。腹腔注射10 mg/kg的39能够明显抑制A549细胞异种移植瘤的生长,作用强于伊立替康而不明显影响小鼠体重。喜树碱衍生物39是一种新型的具有选择性抗非小细胞肺癌A549的衍生物,其抗肿瘤作用不依赖于TopoⅠ,而与减少EGFR含量的作用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碱衍生物 抗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拓扑异构酶Ⅰ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伊立替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树碱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筛选及部分作用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赵斌 葛金芳 +3 位作者 周明丰 朱娟娟 尤田耙 李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9-432,共4页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筛选喜树碱衍生物Ⅰ-Ⅻ的抗肿瘤活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法(MTT)检测喜树碱衍生物对多种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建立荷瘤小鼠模型测定抑瘤率;采用脾细胞增殖法检测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生成白介素2(...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筛选喜树碱衍生物Ⅰ-Ⅻ的抗肿瘤活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法(MTT)检测喜树碱衍生物对多种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建立荷瘤小鼠模型测定抑瘤率;采用脾细胞增殖法检测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生成白介素2(IL-2)的含量,Griess法检测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生成一氧化氮(NO)的含量,放免法测定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生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衍生物Ⅶ、Ⅷ体外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衍生物Ⅷ对荷瘤小鼠具有较强的抑瘤作用,衍生物Ⅶ、Ⅷ可降低荷瘤小鼠NO,升高TNFα-和IL-2,并且衍生物Ⅷ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通过体内外的初步筛选得到的衍生物Ⅷ能高效杀伤肿瘤细胞,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碱/类似物和衍生物 药物筛选实验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树碱衍生物NCP4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代谢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琼艳 张美琴 +1 位作者 卿晨 李霁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68-1974,共7页
探讨喜树碱衍生物NCP4在人、SD大鼠、beagle犬肝微粒体中的体外代谢稳定性及代谢产物。应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体系,采用HPLC-UV-MS(Q-TOF)法,考察NCP4的代谢稳定性,并推断其代谢产物结构。结果显示,NCP4在Beagle犬和人肝微粒体温孵代谢... 探讨喜树碱衍生物NCP4在人、SD大鼠、beagle犬肝微粒体中的体外代谢稳定性及代谢产物。应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体系,采用HPLC-UV-MS(Q-TOF)法,考察NCP4的代谢稳定性,并推断其代谢产物结构。结果显示,NCP4在Beagle犬和人肝微粒体温孵代谢动力学参数T l/2(min)相当,而在SD大鼠肝微粒体温孵的T l/2(min)相差较大;此外,NCP4在SD大鼠肝微粒体中生成m/z[M+Na]^+为502、460、344的代谢产物,在Beagle犬、人肝微粒体中生成m/z[M+Na]^+为388、390、448的代谢产物。结果表明Beagle犬与人肝微粒体温孵体系中NCP4底物的代谢稳定性基本一致,且NCP4在beagle犬与人的肝微粒体代谢产物相同。可以为NCP4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实验动物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P4 喜树碱衍生物 肝微粒体 代谢产物 代谢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S)-喜树碱7-C-取代衍生物的合成及杀松材线虫活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绍勇 陈安良 +1 位作者 张旭 张立钦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7-132,共6页
为研究喜树碱(CPT)类化合物的杀线虫活性,以喜树碱为原料,经烷基化、氧化、酯化等步骤合成了13个7-C-取代的20-(S)-喜树碱衍生物,其中化合物14未见文献报道,所有衍生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液-质联用(LC-MS... 为研究喜树碱(CPT)类化合物的杀线虫活性,以喜树碱为原料,经烷基化、氧化、酯化等步骤合成了13个7-C-取代的20-(S)-喜树碱衍生物,其中化合物14未见文献报道,所有衍生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液-质联用(LC-MS)等分析手段进行了表征。采用浸渍法测定了化合物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与母体化合物喜树碱相比,7-C-取代的20-(S)-喜树碱衍生物具有更强的杀线虫活性,其中化合物7-苄基喜树碱、7-甲酰基喜树碱、7-苯甲酰氧甲基喜树碱在24 h的致死中浓度(LC50值)分别为2.28、2.21和1.37 mg/L,明显高于母体化合物喜树碱的LC50值12.18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碱 喜树碱衍生物 松材线虫 杀线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位点结构修饰的喜树碱新衍生物内酯环稳定性
8
作者 吕宏彦 李庆勇 +1 位作者 祖元刚 王丽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4-95,共2页
从构效关系角度考察了不同位点结构修饰对喜树碱母核内酯环稳定性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手段,对喜树碱母核10位与20位修饰后所得的新衍生物的内酯环稳定性进行分析;并采用ODS色谱柱(4.6mm×260mm),以乙腈—超纯水为流动相(体积比... 从构效关系角度考察了不同位点结构修饰对喜树碱母核内酯环稳定性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手段,对喜树碱母核10位与20位修饰后所得的新衍生物的内酯环稳定性进行分析;并采用ODS色谱柱(4.6mm×260mm),以乙腈—超纯水为流动相(体积比35:65);UV检测波长为360nm;流速1.0mL/min。在喜树碱母核的10位与20位引入含氮杂环,所得的受试喜树碱衍生物均能提高母核上内酯环的稳定性,而在所连接的取代基团中,以吡唑和羟基修饰的喜树碱内酯环最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碱衍生物 内酯环稳定性 高效液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喜树碱对抗青光眼滤过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的维持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夏丹 孙红 +1 位作者 刘溢 袁志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136,共6页
1背景眼外滤过手术一直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术式,而其术后滤过道瘢痕化是导致青光眼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寻找有效和安全的抗瘢痕药物是抗青光眼滤过手术的研究热点。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评价HCPT对结膜... 1背景眼外滤过手术一直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术式,而其术后滤过道瘢痕化是导致青光眼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寻找有效和安全的抗瘢痕药物是抗青光眼滤过手术的研究热点。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评价HCPT对结膜下滤过泡的抗增生作用及其最佳剂量。方法12~16周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制作抗青光眼滤过手术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丝裂霉素C(MMC)组、0.3g/LHCPT组及1.0g/LHCPT组,每组10只,均取右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中在不同组兔眼巩膜表面及巩膜瓣下分别放置含生理盐水、0.3g/LMMC、0.3g/LHCPT及1.0g/LHCPT的棉片5min。于术后l、4、7、14、21、28d用Icare眼压计测量眼压;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术眼滤过泡情况以评价各种药物的疗效,球结膜、角膜、前房炎症反应、虹膜周边切口及晶状体混浊情况,加前置镜后观察视网膜情况,以评估药物不良反应。于术后7、14、28d分别处死3、3、4只动物,取术眼5mm×5mm手术区组织,包括球结膜、结膜下组织及巩膜,分别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三重染色,比较各种药物的抗纤维组织增生效果。采用Kaplan—Meier分析比较各组兔术眼功能性滤过泡的生存时间。结果各组伺实验兔术眼的眼压随着时间的变化明显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0.79,P=0.00;F时间=85.34,P=0.00;F交互作用=2.13,P=0.01),其中MMC组和1.0g/LHCPT组术眼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值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和0.3g/LHCPT组仅能分别维持低眼压至术后第7天和第14天。术后生理盐水组、MMC组、0.3g/LHCPT组及1.0g/LHCPT组术眼滤过泡存活时间分别为(11.3±2.8)、(19.5±2.4)、(13.3±2.2)和(20.2±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11.92,P〈0.01),1.0g/LHCPT组术眼滤过泡存活时间较其他组明显延长。术后7d内,各组术眼滤过泡面积和高度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7、14、28d,生理盐水组和0.3g/LHCPT组较1.0g/LHCPT组与MMC组的滤过泡面积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表明,MMC组与1.0g/LHCPT组术区组织中炎性细胞明:显减少,结膜下组织中纤维细胞增生量下降,胶原纤维染色减少。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局部应用1.0g/LHCPT能抑制术区组织的炎症反应和胶原纤维的增生,有效降低眼压,且功能性滤过泡维持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碱/衍生物 羟基喜树碱 抗纤维化药物/用法 剂量 青光眼/手术 药物疗法 高眼压 组织病理学技术/苏木精一伊红染色 Masson三重染色 小梁切除术/滤过泡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病人行托泊替康化疗致重度骨髓抑制的护理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丽娟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1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重度骨髓抑制 化疗失败 托泊替康 肺癌病人 护理 小细胞肺癌 喜树碱衍生物 对症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MD-CPT透明质酸纳米微乳经皮给药作用于瘢痕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高媛媛 孔明 +2 位作者 程晓杰 王志国 陈西广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2-208,共7页
喜树碱衍生物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提高药物利用度,提供透皮给药的治疗途径,本文采用微乳法制备了一种新的O/W型透明质酸纳米载体(HA-GMS),包载药物10,11-亚甲二氧基喜树碱(MD-CPT),制备过程中无... 喜树碱衍生物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提高药物利用度,提供透皮给药的治疗途径,本文采用微乳法制备了一种新的O/W型透明质酸纳米载体(HA-GMS),包载药物10,11-亚甲二氧基喜树碱(MD-CPT),制备过程中无酒精,且没有使用化学增强剂,经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度仪分别测得HA-GMS纳米乳粒径为(177.33±27.11)nm,zeta电位为-15.6±1.7,多分散系数为0.55±0.01,纳米微乳对MD-CPT药物的包封率为(77.85±1.29)%,且稳定性良好.用MTT法检测HA-GMS对人正常细胞HSF、HUVECs的作用,细胞相对存活率为75%~95%,生物相容性良好,用HA-GMS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培养48h,其生长抑制率为28.2%.HA-GMS纳米乳运载的MD-CPT皮肤渗透量明显高于对照组MD-CPT乙醇溶液对皮肤的渗透量,作用4h的累积渗透量分别为(660.7±20.54)μg/cm^2和(102.73±13.81)μg/cm^2,HA-GMS纳米乳明显增加了MD-CPT的透皮效率,本研究结果为透皮给药治疗瘢痕疾病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纳米微乳 喜树碱衍生物 透皮给药 瘢痕疙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给药载体载MD-CPT透明质酸纳米乳的细胞吞噬与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12
作者 高媛媛 王志国 +9 位作者 姜长青 孔明 程晓杰 王娟 包子娴 孙国辉 黄聿华 林成兵 依宏君 陈西广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65-1276,共12页
本文在研究制备了包载10,11-亚甲二氧基喜树碱(MD-CPT)的透明质酸纳米乳(HANs)经皮给药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载MD-CPT透明质酸纳米乳的细胞吞噬,并进行了体内药代动力学分析.通过优化制备条件,得到了皮肤渗透性良好的缓释剂型.从C... 本文在研究制备了包载10,11-亚甲二氧基喜树碱(MD-CPT)的透明质酸纳米乳(HANs)经皮给药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载MD-CPT透明质酸纳米乳的细胞吞噬,并进行了体内药代动力学分析.通过优化制备条件,得到了皮肤渗透性良好的缓释剂型.从CLSM观察到药物被细胞摄入并传递入细胞核,同时,载药纳米乳的细胞吞噬效率呈时间依赖性,不同细胞株HSF、HUVES、MCF-7、KF的细胞吞噬率略有不同.用Rhodanmine B标记HANs,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载药纳米乳透过角质层到达真皮层的拟动态过程.利用HPLC检测MD-CPT血药浓度,测得经皮给药半衰期T1/2是静脉注射的3.6倍,肌肉注射的1.6倍,体内药物滞留时间显著增加;血药浓度峰谷值差异小,曲线平缓,说明经皮给药能保证血药浓度呈现可控的持续性.最终通过活体成像系统和组织切片荧光显微镜,直观地反映出经皮给药后药物在大鼠体内的分布情况和各组织器官药物含量,确定载药纳米乳主要采取胞间渗透的扩散方式,在局部给药的区域滞留时间较长,有利于对浅表性的病灶区持续给药,延长药效,而剩余的MD-CPT和解离的HANs都进入了血液循环,最终通过新陈代谢被排出体外.为无创型HANs经皮给药系统应用于浅表性肿瘤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纳米微乳 喜树碱衍生物 经皮给药 体内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38与索拉非尼联合应用体外抗肝癌效果及其机制
13
作者 徐力 朱园润 +2 位作者 陈建 杨晓春 罗沛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6-492,共7页
目的:研究伊立替康的活性代谢物SN-38与索拉非尼联合作用于HepG-2和BEL-7402细胞株的抗肝癌效果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利用磺酰罗丹明B显色法测定SN-38与索拉非尼单用或合用后HepG-2和BEL-7402细胞的存活率。利用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及... 目的:研究伊立替康的活性代谢物SN-38与索拉非尼联合作用于HepG-2和BEL-7402细胞株的抗肝癌效果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利用磺酰罗丹明B显色法测定SN-38与索拉非尼单用或合用后HepG-2和BEL-7402细胞的存活率。利用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及DA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同时利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DNA损伤标志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单药比较.SN-38与索拉非尼合用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强,合用指数小于0.9。对照组、SN-38组、索拉非尼组、合用组HepG-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25%±2.45%、28.95%±10.75%、3.49%±2.49%、53.19%±11.21%,合用组细胞凋亡率增加(与其他组比较均P〈0.05)。同时合用组凋亡相关蛋白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8、Caspase.3的蛋白酶切量以及p53蛋白、p21蛋白、DNA损伤标志蛋白磷酸化的组蛋白H2Ax的表达量均增加。结论:在细胞水平上,SN-38与索拉非尼联合应用能够通过p53表达增加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因此具有抗肝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药物疗法 肝细胞/病理学 苯磺酸盐类/治疗应用 喜树碱/类似物和衍生物 喜树碱/治疗应用 药物疗法 联合 细胞凋亡 基因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