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3K-2型行星齿轮减速器中微齿轮啮合模型和参数计算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文元 张卫平 范志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81-383,共3页
提出了微3K-2型行星齿轮减速器设计中,模数小于0.08的微齿轮传动啮合模型和参数计算公式.并对模数分别为0.08、0.06、0.04、0.03,太阳轮、行星轮、固定内齿轮、旋转内齿轮齿数分别为15、11、36、39的微齿轮进行了参数计算和比较.根据计... 提出了微3K-2型行星齿轮减速器设计中,模数小于0.08的微齿轮传动啮合模型和参数计算公式.并对模数分别为0.08、0.06、0.04、0.03,太阳轮、行星轮、固定内齿轮、旋转内齿轮齿数分别为15、11、36、39的微齿轮进行了参数计算和比较.根据计算结果完成了模数0.06的微3K-2型行星齿轮减速器的研制.该减速器与电磁型微电动机相配,可降低微电动机的转速、减小微电动机的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齿轮啮合模型 微3K-2型 行星齿轮减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齐次坐标表达式的变厚齿轮传动啮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强 王家序 +1 位作者 肖科 于蓓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70-272,共3页
基于齿轮啮合原理,从变厚齿轮的加工原理出发,采用齐次坐标表达式首先建立了齿条刀在其法平面内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坐标矩阵变换关系将其转换到端面坐标系内,进而运用齿条的节平面与齿轮的分度圆柱为无滑动的纯滚动关系,基于齿条刀与... 基于齿轮啮合原理,从变厚齿轮的加工原理出发,采用齐次坐标表达式首先建立了齿条刀在其法平面内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坐标矩阵变换关系将其转换到端面坐标系内,进而运用齿条的节平面与齿轮的分度圆柱为无滑动的纯滚动关系,基于齿条刀与变厚齿轮之间的相互啮合关系推导出了变厚齿轮的参数化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基于变厚齿轮啮合的连续切触条件提出了变厚齿轮传动的啮合模型,该模型可以用于模拟交错轴、平行轴及相交轴的变厚齿轮传动,为变厚齿轮传动啮合特性、接触特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厚齿轮 齐次坐标 啮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杆钻具马达啮合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况雨春 张聪 +2 位作者 吴龙梅 董宗正 任海涛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32-1137,共6页
螺杆钻具马达定转子之间的过盈量决定了马达的密封性能并对其机械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确定定转子之间合理的过盈量对提高马达的机械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建立了马达定子、转子二维啮合模型,遵循接触力系平衡原理,通过... 螺杆钻具马达定转子之间的过盈量决定了马达的密封性能并对其机械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确定定转子之间合理的过盈量对提高马达的机械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建立了马达定子、转子二维啮合模型,遵循接触力系平衡原理,通过迭代方法得到转子运动的中心轨迹和法向过盈量。通过测量两只具有不同理论过盈量的马达定转子廓形,利用啮合模型得到其计算过盈量,并且与理论过盈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理论过盈量,计算过盈量的值偏大。同时,对两只钻具进行整机试验,对比其机械性能发现计算过盈量更能合理解释马达的实验结果,并且计算过盈量处于合理的数值时,螺杆钻具马达将获得良好的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钻具 定子 转子 啮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渐开线蜗杆状珩磨轮近似模型的珩齿工艺齿面误差
4
作者 于渤 张轩 林家春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4-274,共11页
在锥面包络圆柱蜗杆状珩磨轮(ZK型)珩齿加工中,通常采用直廓金刚石滚轮修整得到的蜗杆状珩磨轮代替渐开线蜗杆状珩磨轮进行珩齿加工,在原理上引入了误差.为研究原理误差大小及影响因素,运用空间啮合原理,对近似模型的珩齿加工过程进行建... 在锥面包络圆柱蜗杆状珩磨轮(ZK型)珩齿加工中,通常采用直廓金刚石滚轮修整得到的蜗杆状珩磨轮代替渐开线蜗杆状珩磨轮进行珩齿加工,在原理上引入了误差.为研究原理误差大小及影响因素,运用空间啮合原理,对近似模型的珩齿加工过程进行建模,得出加工齿轮齿面模型法向误差.以具体参数蜗杆与齿轮为例,绘制加工齿轮齿面模型上不同位置处的法向误差分布图.分析了蜗杆状珩磨轮螺旋角(蜗杆直径、头数)与压力角对加工齿轮齿面模型法向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蜗杆状珩磨轮螺旋角越大,加工齿轮齿面模型法向误差越小;待加工压力角较小的齿轮,更适合用文中近似模型进行珩齿加工.研究结果验证了运用锥面包络圆柱蜗杆珩齿加工的可行性,对珩齿加工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珩齿加工 蜗杆状珩磨轮 啮合模型 齿面误差 螺旋角 压力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非线性接触齿廓修形直齿轮啮合刚度分析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显彬 孙阳 王军龙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70-1677,共8页
时变啮合刚度是齿轮副的周期性内部激励,是齿轮传动系统振动和噪声问题的主要来源。针对齿廓修形的直齿轮啮合刚度计算问题,从能量等效思想出发,结合悬臂梁模型,考虑接触对间的非线性接触,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非线性接触齿廓修形直齿轮啮... 时变啮合刚度是齿轮副的周期性内部激励,是齿轮传动系统振动和噪声问题的主要来源。针对齿廓修形的直齿轮啮合刚度计算问题,从能量等效思想出发,结合悬臂梁模型,考虑接触对间的非线性接触,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非线性接触齿廓修形直齿轮啮合刚度解析模型。首先,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将轮齿简化为齿根圆上的悬臂梁,三维的齿轮副传动模型转换为二维的平面齿廓,进行了接触分析,考虑齿对间的非线性接触,通过能量法构建了齿廓修形直齿轮单齿啮合刚度半解析模型;然后,补充了变形协调与力平衡方程,导出了齿廓修形直齿轮副综合啮合刚度模型;最后,将采用该方法所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完成了对该计算方法的验证,并分析了不同摩擦系数与齿轮参数对齿轮啮合刚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有限元计算结果,采用该解析模型得到的计算误差在3%以内,计算速度提高150倍,在精度损失较小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对非线性接触齿廓修形圆柱齿轮啮合刚度的快速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传动系统 振动和噪声 单齿啮合刚度模型 时变啮合刚度计算模型 摩擦系数 能量等效 悬臂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插刀啮合参数设计及其精度策略研究
6
作者 裴智明 王时英 +5 位作者 张迪 刘泽楷 郑哲全 李苒 刘贝贝 卢枫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82-1588,共7页
针对滚插刀具加工啮合参数的设计及其精度影响问题,基于无隙共轭原理,对齿轮滚插加工过程的啮合参数进行了迭代计算和精度策略分析,提出了一种滚插刀的仿真模型和安装方法。首先,基于空间交错轴的螺旋齿轮啮合基本原理,对滚插加工过程... 针对滚插刀具加工啮合参数的设计及其精度影响问题,基于无隙共轭原理,对齿轮滚插加工过程的啮合参数进行了迭代计算和精度策略分析,提出了一种滚插刀的仿真模型和安装方法。首先,基于空间交错轴的螺旋齿轮啮合基本原理,对滚插加工过程进行了仿真,对其优势进行了研究分析;然后,通过理论推导了滚插啮合参数迭代式,设计求解了其安装参数,并利用VERICUT建立了滚插刀具加工安装模型,求解了滚插加工啮合参数;最后,研究了迭代过程的精度问题,设计了迭代优化算法,搭建了滚插啮合参数设计平台和滚插加工模拟实验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迭代优化算法可以快速有效地计算滚插啮合参数,其迭代时间可缩短16.19%,计算精度可提高100倍以上。上述结果验证了滚插加工仿真模型和安装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加工 滚插刀具设计 空间交错轴螺旋齿轮 无隙共轭啮合模型 牛顿迭代 迭代精度策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解析法和有限元法融合的准双曲面齿轮接触分析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少杭 聂少武 +1 位作者 蒋闯 柴福博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48-153,共6页
以汽车驱动桥准双曲面齿轮为研究对象,研究解析法与有限元法融合的齿面接触分析方法。基于HFT法建立准双曲面齿轮加工数学模型,推导出齿面方程。通过构建齿面啮合数学模型,采用解析法计算出传动误差。通过数值算法求解出数值齿面,并构... 以汽车驱动桥准双曲面齿轮为研究对象,研究解析法与有限元法融合的齿面接触分析方法。基于HFT法建立准双曲面齿轮加工数学模型,推导出齿面方程。通过构建齿面啮合数学模型,采用解析法计算出传动误差。通过数值算法求解出数值齿面,并构建出齿轮三维模型。将齿轮模型导入ABAQUS软件,通过提取每一帧的齿面瞬时接触椭圆,将其全部显现在最后一帧,从而获得齿面三维接触区。对一对准双曲面齿轮进行齿面接触有限元仿真,并进行磨齿加工实验。结果表明:有限元齿面接触区仿真结果与MASTA软件结果一致,与实际滚检接触区吻合,验证了所提出的齿面接触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双曲面齿轮 齿面接触分析 齿面啮合模型 有限元仿真 齿面加载接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向修形直齿轮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奇斌 张义民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68,共8页
研究了直齿轮齿向修形对齿轮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首先考虑直齿轮齿向修形偏差,将轮齿沿轴向离散成若干宽度相等的薄片,建立了齿轮副啮合刚度模型。然后以一对直齿轮副为例,分别使用有限元法和本文方法分析了齿轮副啮合刚度,结果表明所... 研究了直齿轮齿向修形对齿轮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首先考虑直齿轮齿向修形偏差,将轮齿沿轴向离散成若干宽度相等的薄片,建立了齿轮副啮合刚度模型。然后以一对直齿轮副为例,分别使用有限元法和本文方法分析了齿轮副啮合刚度,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快速准确求解齿向修形直齿轮副的啮合刚度。最后建立齿轮系统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齿向修形对系统固有特性、振动响应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齿向修形降低了齿轮副啮合刚度,考虑齿向修形后齿轮系统弯扭耦合固有频率减小,齿轮系统响应的共振峰出现了偏移。研究结果可为齿向修形齿轮的动态响应计算和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齿轮 齿向修形 啮合刚度模型 有限元模型 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双曲面齿轮HFT磨齿齿面接触区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唐思成 聂少武 +3 位作者 黄菊花 张华 揭钢 徐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97-102,共6页
为了便于预测汽车驱动桥准双曲面齿轮齿面接触形态,提出了一种齿面失配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准双曲面齿轮HFT磨齿数学模型和共轭啮合数学模型,推导出了与大轮齿面完全共轭的小轮基准齿面方程。采用数值方法计算出了小轮实测齿面与小轮基... 为了便于预测汽车驱动桥准双曲面齿轮齿面接触形态,提出了一种齿面失配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准双曲面齿轮HFT磨齿数学模型和共轭啮合数学模型,推导出了与大轮齿面完全共轭的小轮基准齿面方程。采用数值方法计算出了小轮实测齿面与小轮基准齿面之间的偏差,通过图形化表达构建出了齿面失配拓扑图。以一对HFT磨齿的准双曲面齿轮为例,进行了齿面接触区仿真预测,滚检试验结果与仿真预测结果相一致,表明所提出的齿面失配分析方法可以对齿面的接触情况作出预测。该方法为齿面接触区的修正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双曲面齿轮 齿面接触区 啮合数学模型 共轭齿面 失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齿面齿轮精密热滚挤工艺及轮齿变形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延斌 郑鹏 +1 位作者 周国祥 邹世革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3年第1期4-6,共3页
以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及精密机床上的20CrMo渗碳齿轮为例,介绍了一种将热处理、精滚以及淬火等工序组合成单一在线加工工艺的精滚形变热处理工艺方法,并建立了滚挤过程中轮齿的双面啮合受力模型,推导出完整的轮齿变形计算公式.
关键词 双面啮合受力模型 轮齿变形 计算公式 精密热滚挤形变热处理工艺 硬齿面齿轮 汽车 变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analysis of friction and damping on anti-backlash gear based on dynamics model with time-varying mesh stiffness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政 尚建忠 罗自荣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2期3461-3470,共10页
A nonlinear model of anti-backlash gear with time-varying friction and mesh stiffness was proposed for the further study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nti-backlash gea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odel precision, appli... A nonlinear model of anti-backlash gear with time-varying friction and mesh stiffness was proposed for the further study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nti-backlash gea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odel precision, applied force analysis was completed in detail, and single or double tooth meshing states of two gear pairs at any timing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meshing characteristic of anti-backlash gear. The influences of friction and variations of damping ratio on dynamic transmission error were analyzed finally by numerical calculation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nti-backlash gear can increase the composite mesh stiffness comparing with the mesh stiffness of the normal gear pair. At the pitch points where the frictions change their signs, additional impulsive effects are observed. The width of impulsive in the same value of center frequency is wider than that without friction, and the amplitude is lower. When gear pairs mesh in and out, damping can reduce the vibration and imp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CTION DAMPING anti-backlash gear dynamics time-varying mesh stiffness dynamic transmission err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thematical model of slotting manufacture and simulation for cosine gears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建 罗善明 徐攀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933-941,共9页
A slotting method for cosine gears was proposed by using the involute cutter based on the conjugate theories of digital surface and gear meshing. The slotting model between the cosine tooth surface represented by disc... A slotting method for cosine gears was proposed by using the involute cutter based on the conjugate theories of digital surface and gear meshing. The slotting model between the cosine tooth surface represented by discrete points and the cutter figuration determined by analytic function was built for their geometrical relationship and conjugate motion during the machining process. Conjugate points in the cutter sec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discrete points on the cosine gear tooth surface and the conjugate movements were solved. By using the flexible control of the CNC procedure, the active control of the cutting trace of the slotting cutter was accomplished and the envelop forming of the cosine gear was obtained. Based on the software C++ and Matlab, the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 system of the cosine gear was developed, and the simulation of the slotting process was accomplished. Several examples were provided to illustrate the approach. The result of the simulation demonstrates that the proposed slotting method is fea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ine gear mathemattical model computer simulation slotting manufacture C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