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5篇文章
< 1 2 2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哺乳压力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1
作者 费杨 赖依婷 +5 位作者 黄梦婷 赵慧敏 付文宁 李幸怡 曾铁英 毛靖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3,78,共5页
目的编制哺乳压力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为妇女哺乳压力的识别、测评和监控提供有效工具。方法遵循量表开发范式,结合前期质性研究形成的哺乳压力概念框架及文献回顾初步构建量表条目池,经2轮专家函询、认知性访谈形成量表测试版。选取95... 目的编制哺乳压力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为妇女哺乳压力的识别、测评和监控提供有效工具。方法遵循量表开发范式,结合前期质性研究形成的哺乳压力概念框架及文献回顾初步构建量表条目池,经2轮专家函询、认知性访谈形成量表测试版。选取950名产后哺乳妇女进行调查,对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及信效度检验。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4个公因子(母亲因素、婴儿因素、母婴二联体因素、哺乳环境因素,共18个条目),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3.032%;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4因子模型拟合良好,各因子AVE 0.557~0.658,组合信度0.856~0.920,各因子AVE平方根值(0.746~0.811)均大于该因子与其他因子间的相关系数。量表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925,Spearman-Brown折半信度为0.820;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为0.960,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80~1.000。结论哺乳压力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评估产后妇女哺乳压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女性 母乳喂养 哺乳压力 量表 母婴二联体 哺乳环境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乳功能组分对哺乳期幼鼠免疫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2
作者 夏滋涵 郭聪聪 +7 位作者 徐海燕 金雨诗 张臣臣 孙晗 关成冉 黄玉军 顾瑞霞 陈大卫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2,共8页
以婴幼儿配方乳粉为对照组,分别研究依据中国人乳比例混合的母乳低聚糖、来源于中国人乳的益生菌及乳脂肪球膜等3种母乳功能组分(FCs)对哺乳期Sprague Dawley幼鼠免疫能力的影响,并探究其对幼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与对... 以婴幼儿配方乳粉为对照组,分别研究依据中国人乳比例混合的母乳低聚糖、来源于中国人乳的益生菌及乳脂肪球膜等3种母乳功能组分(FCs)对哺乳期Sprague Dawley幼鼠免疫能力的影响,并探究其对幼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FCs均能使哺乳期幼鼠体质量稳定增长,其中,添加来源于中国人乳的益生菌(动物双歧杆菌M8和植物乳杆菌12)的婴配粉使幼鼠体质量高于其余3组;FCs均能显著提高哺乳期幼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A、肿瘤坏死因子-α等免疫因子含量(P<0.05),并显著降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4含量(P<0.05),其中,混合母乳低聚糖对幼鼠免疫能力改善作用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FCs还显著降低幼鼠在水迷宫中的平台潜伏期时间(P<0.05),其中,益生菌组幼鼠潜伏期时间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混合母乳低聚糖和乳脂肪球膜还显著提高了哺乳期幼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CFAs)含量(P<0.05),而混合母乳低聚糖组幼鼠粪便中总SCFAs含量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3种母乳功能组分,特别是按中国人乳比例混合的母乳低聚糖和来源于中国人乳的益生菌均有利于提高哺乳期幼鼠的体质量和增强其学习记忆能力,并可能通过提高肠道中SCFAs含量来增强其免疫。文章为开发适合中国婴幼儿的配方乳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乳比例 混合母乳低聚糖 中国人乳源益生菌 哺乳期幼鼠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凝集素及其免疫相关功能研究进展
3
作者 赵琳 张璐 +3 位作者 杨文娟 白普阳 张嵘 王夏璐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本文参考国内外102篇文献,从凝集素的发现历程、结构与分类、免疫学相关功能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和综述。在科技手段进步的推动下,多种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动物凝集素被鉴定与研究。目前,哺乳动物凝集素依据其保守结构域的特征被分为13类,主... 本文参考国内外102篇文献,从凝集素的发现历程、结构与分类、免疫学相关功能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和综述。在科技手段进步的推动下,多种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动物凝集素被鉴定与研究。目前,哺乳动物凝集素依据其保守结构域的特征被分为13类,主要依靠其结合碳水化合物的特性,通过模式识别不同模式分子参与机体免疫应答,在病原体感染、炎症和肿瘤等疾病中均发挥不同的免疫调节功能。哺乳动物凝集素对碳水化合物的识别作用是其参与免疫应答的关键,但有些凝集素确切的免疫学特性及调节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尽管如此,借助药物递送、单克隆抗体检测技术等对机体特性凝集素含量进行跟踪与检测,依然为临床感染、肿瘤等疾病的诊疗和疫苗开发等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集素 哺乳动物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邢政 游雄斌 +4 位作者 沃立科 王炉依 陈灵吉 赵虹 楼丽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210-215,共6页
非哺乳期乳腺炎(NPM)是一类复杂的难治性乳腺炎症类疾病,其确切的病因病机尚不清楚,常规西医治疗副作用大、复发率高、创伤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中医治疗本病疗效明确,既保证了NPM高痊愈率和低复发率的同时也兼顾了减少疼痛、保... 非哺乳期乳腺炎(NPM)是一类复杂的难治性乳腺炎症类疾病,其确切的病因病机尚不清楚,常规西医治疗副作用大、复发率高、创伤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中医治疗本病疗效明确,既保证了NPM高痊愈率和低复发率的同时也兼顾了减少疼痛、保护乳房外观,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NPM应用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以期青年医师的临床诊疗提供更优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乳腺炎 非特异性慢性炎症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添加剂对妊娠母猪和哺乳仔猪的影响
5
作者 张艳芬 白崇生 +7 位作者 贾燕青 高艳 巨敏莹 李海江 马子鹏 孙雨铭 郭文庆 韩斌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1期69-72,共4页
为探究益生菌添加剂对妊娠母猪及哺乳仔猪的影响,于2023年进行试验,随机选取胎次(2~4胎)、膘情、预产期接近且健康的妊娠后期母猪(妊娠100 d,即产前14 d的妊娠母猪)30头。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1%益生菌添加剂饲喂42 d,即临产前14 d开始至... 为探究益生菌添加剂对妊娠母猪及哺乳仔猪的影响,于2023年进行试验,随机选取胎次(2~4胎)、膘情、预产期接近且健康的妊娠后期母猪(妊娠100 d,即产前14 d的妊娠母猪)30头。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1%益生菌添加剂饲喂42 d,即临产前14 d开始至哺乳母猪产后28 d,至仔猪断奶为止,测定妊娠母猪的繁殖性能、便秘率和哺乳仔猪的生长性能。结果表明,给妊娠母猪饲喂益生菌添加剂可显著提高妊娠母猪的产活仔数、产健仔数和初生窝重,也可显著提高哺乳仔猪的断奶个体重和断奶窝重,显著降低哺乳仔猪的腹泻率。研究表明,从减少猪场抗生素使用、提高妊娠母猪繁殖性能、降低妊娠母猪的便秘率和提高哺乳仔猪的生长性能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对妊娠母猪后期和哺乳期使用益生菌添加剂较为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妊娠母猪 哺乳仔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槽料中添加Tonisity PX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文婷 张文飞 +2 位作者 张益焘 朱泽欣 吴凡 《猪业科学》 2025年第1期68-69,共2页
哺乳期是猪生命周期中最关键的生长阶段之一,对其生长和存活至关重要。哺乳期的第一周也是仔猪小肠发育的关键时期。仔猪出生后的胃肠道发育是一个动态的进化过程。在哺乳期,仔猪胃肠道的发育直接受到母猪营养策略和身体状况的影响,同... 哺乳期是猪生命周期中最关键的生长阶段之一,对其生长和存活至关重要。哺乳期的第一周也是仔猪小肠发育的关键时期。仔猪出生后的胃肠道发育是一个动态的进化过程。在哺乳期,仔猪胃肠道的发育直接受到母猪营养策略和身体状况的影响,同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仔猪在哺乳期极易因营养不良和疾病等因素而被淘汰。据报道,仔猪在断奶前的死亡率在10%左右,严重时达到25%~50%。因此,采用营养方案提高仔猪在其出生后第一周的存活率对提高养猪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方案 胃肠道发育 教槽料 哺乳 仔猪小肠 环境因素 母猪营养 身体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滴注泼尼松辅助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治疗方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效果比较
7
作者 宋倩 李兰亚 朱莉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3期83-88,共6页
目的比较静脉滴注泼尼松辅助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方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NP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63例NP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静脉滴注泼尼松辅助微创旋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 目的比较静脉滴注泼尼松辅助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方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NP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63例NP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静脉滴注泼尼松辅助微创旋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满意度、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观察2组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90%(77/82)]高于对照组[82.72%(6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泼尼松辅助微创旋切术治疗NPM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乳腺炎 微创旋切术 泼尼松 红细胞沉降率 C反应蛋白 免疫球蛋白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功能服装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8
8
作者 刘一萍 卢明 《针织工业》 2016年第6期62-65,共4页
哺乳功能服装方便哺乳,打开隐蔽的哺乳开口即可进行哺乳。根据用途和穿着场合将哺乳功能服装分为哺乳文胸、哺乳秋衣裤、哺乳家居服、外出哺乳衣。指出哺乳功能服装目前面临专业品牌缺乏、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标准缺乏、质量参差不齐和... 哺乳功能服装方便哺乳,打开隐蔽的哺乳开口即可进行哺乳。根据用途和穿着场合将哺乳功能服装分为哺乳文胸、哺乳秋衣裤、哺乳家居服、外出哺乳衣。指出哺乳功能服装目前面临专业品牌缺乏、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标准缺乏、质量参差不齐和销售渠道狭窄、影响用户体验与消费3大问题。预测哺乳功能服装未来将向品牌专业化、风格多样化、品种丰富化、销售渠道多元化、服务个性化和运用新材料、新技术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 哺乳文胸 哺乳秋衣裤 哺乳家居服 外出哺乳 发展现状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芝银教授从中焦气机论治非哺乳期乳腺炎经验
9
作者 周君 卞卫和 姚昶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0-644,共5页
总结许芝银教授从中焦气机论治非哺乳期乳腺炎经验,认为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变脏腑在肝脾胃,与中焦气机失调关系密切,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肿块期、脓肿期和瘘管期,主要病机为肝郁脾虚,痰阻乳络;日久郁热,热盛肉腐;气虚邪滞,缠绵阻遏。治疗上... 总结许芝银教授从中焦气机论治非哺乳期乳腺炎经验,认为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变脏腑在肝脾胃,与中焦气机失调关系密切,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肿块期、脓肿期和瘘管期,主要病机为肝郁脾虚,痰阻乳络;日久郁热,热盛肉腐;气虚邪滞,缠绵阻遏。治疗上应根据疾病不同时期明辨病机,药随机转,以调畅中焦气机为关键分期化裁论治,肿块期辛开苦降,抑木扶土;脓肿期降浊升清,泻火平木;瘘管期运转中州,培土荣木,从而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乳腺炎 粉刺性乳痈 中焦气机 分期论治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颗粒类型的精补料对哺乳期驴驹生长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10
作者 杨帆 李璇玥 +2 位作者 李超 肖海霞 陈晖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80,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补饲不同颗粒类型的精料补充料对哺乳期驴驹生长发育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为哺乳期驴驹早期补饲选择不同大小颗粒粒度的饲料提供理论依据。选择10头2月龄、体重(46.80±7.05)kg的哺乳母驴驹随机分为颗粒料组和... 试验旨在探究补饲不同颗粒类型的精料补充料对哺乳期驴驹生长发育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为哺乳期驴驹早期补饲选择不同大小颗粒粒度的饲料提供理论依据。选择10头2月龄、体重(46.80±7.05)kg的哺乳母驴驹随机分为颗粒料组和碎粒料组,每组5头。2组哺乳驴驹饲养管理及精料补充料配方相同,颗粒料组饲喂的颗粒饲料直径为6~8 mm,长度为1~2 cm;碎粒料组饲喂的碎粒饲料是由颗粒饲料二次破碎加工制成,粒度大小为1~2 mm,可过3 mm筛孔。饲养试验为期60 d,定期测量驴驹体重和体尺数据,在试验第55~60天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并测算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颗粒料组总增重和日增重比碎粒料组分别显著提高了34.82%和35.14%(P<0.05),体尺数据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在营养物质消化率方面,颗粒料组各营养物质消化率都高于碎粒料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颗粒料组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高于碎粒料组,提高了5.76%(P>0.05)。而颗粒料组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高于碎粒料组,提高了6.21%(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粒径大小的颗粒饲料并不能显著提高哺乳早期驴驹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代谢率,但颗粒饲料相较于碎粒饲料提高了哺乳早期驴驹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显著提高了驴驹的总增重和日增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类型 哺乳驴驹 体重 体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癫痫药品说明书中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信息的标注统计分析
11
作者 张涛 胡晨吉 +2 位作者 陈鹏霖 陈丹 金朝辉 《中国医药导报》 2024年第36期189-193,共5页
目的统计分析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在我国上市的常见的抗癫痫药物说明书中用药信息的标注情况,为规范、合理使用抗癫痫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常见抗癫痫药品说明书纸质版及丁香园官方网站中的“用药助手”记载的说明书作为参考,对抗癫痫药物... 目的统计分析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在我国上市的常见的抗癫痫药物说明书中用药信息的标注情况,为规范、合理使用抗癫痫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常见抗癫痫药品说明书纸质版及丁香园官方网站中的“用药助手”记载的说明书作为参考,对抗癫痫药物说明书中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的标注进行分析,收集时间为2024年3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3份抗癫痫类药物说明书,160份有“孕妇用药”项标注,13份无“孕妇用药”项标注;154份有“哺乳期妇女用药”项标注,19份无“哺乳期妇女用药”项标注。统计173份药品说明书“孕妇用药”的指导意见标注,27份药品说明书无用药指导意见,146份药品说明书有用药指导意见。统计173份药品说明书“哺乳期妇女用药”的用药指导意见标注情况,28份无用药指导意见,145份有哺乳期妇女用药指导意见。统计14份国外药企药品说明书后发现,国外药品说明书均有列出“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项,未注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指导意见的药品说明书仅1份。结论目前国内抗癫痫药品说明书存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标注项信息简单、内容缺失,以及用药推荐意见模糊等问题,为保障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的安全用药及为临床合理使用,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加强对药品说明书的规范及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哺乳期妇女 抗癫痫药 药品说明书 特殊人群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酶制剂对哺乳期驴驹生长发育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超 陈晖 +4 位作者 李钰琪 马晨 王彩蝶 肖海霞 孟军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5,共7页
试验旨在探究复合酶制剂对驴驹生长发育、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为哺乳驴驹早期胃肠道机能、肠道健康及营养需要量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选择出生日期与体重[(45.22±7.32)kg]相近,健康的2月龄哺乳母驴驹1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 试验旨在探究复合酶制剂对驴驹生长发育、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为哺乳驴驹早期胃肠道机能、肠道健康及营养需要量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选择出生日期与体重[(45.22±7.32)kg]相近,健康的2月龄哺乳母驴驹1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5头。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驴驹自由哺乳,自由采食玉米秸秆和苜蓿,补喂精料补充料。试验组驴驹在对照组驴驹饲喂的基础上补喂复合酶制剂(木聚糖酶15000 U/g,β-甘露聚糖酶400 U/g,β-葡聚糖酶10000 U/g,纤维素酶2000 U/g,蛋白酶1000 U/g,淀粉酶300000 U/g),补喂量为6.5 mg/(kg BW·d),进行为期60 d的补饲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试验。结果显示:驴驹的体重、体尺无显著性变化,试验组驴驹体斜长和管围总增长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6.02%和2.17%(P>0.05);试验组驴驹干物质、有机物、酸性洗涤纤维、钙、磷和能量的采食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99%、3.14%、6.67%、2.07%、1.11%和2.81%(P>0.05);试验组驴驹摄入能、粪能、沉积能、摄入氮、粪氮、沉积氮、氮代谢率、摄入钙、粪钙、沉积钙、钙代谢率、摄入磷、沉积磷和磷代谢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81%、13.03%、4.46%、1.65%、10.09%、21.49%、19.54%、2.07%、3.47%、4.59%、2.32%、1.11%、39.06%和40.77%,尿能、尿氮、尿钙、粪磷和尿磷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78.10%、20.19%、33.33%、4.35%和9.81%,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本研究条件下,给驴驹补喂酶制剂促进了驴驹体斜长和管围的增长,营养物质的采食量和代谢率有升高的趋势,但均未达到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酶制剂 哺乳驴驹 体重 体尺 养分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哺乳母猪泌乳量的有效措施
13
作者 左宇平 《北方牧业》 2024年第17期23-23,共1页
在生产实践中,母猪顺利生产进入哺乳期后,由于泌乳量不足,难以满足仔猪营养需求,导致仔猪身体虚弱,患病率与死亡率增加。本文对提高哺乳母猪泌乳量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总结,立足母猪妊娠过程,提出了“前低后高”的饲养方式,通过仔猪的吮吸... 在生产实践中,母猪顺利生产进入哺乳期后,由于泌乳量不足,难以满足仔猪营养需求,导致仔猪身体虚弱,患病率与死亡率增加。本文对提高哺乳母猪泌乳量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总结,立足母猪妊娠过程,提出了“前低后高”的饲养方式,通过仔猪的吮吸刺激,增加母猪的泌乳量,针对产后保健、产后无乳、少乳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母猪 泌乳量 产后无乳 母猪妊娠 哺乳 仔猪营养 产后保健 饲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仔猪的疾病防控措施
14
作者 崔建华 《猪业科学》 2024年第4期74-76,共3页
仔猪哺乳期是疾病高发的一个时期,因免疫系统功能还未发育完善,易受环境、病原、应激、社群行为以及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死淘率较高;管理人员需结合本场实际,加强对初生仔猪的护理,同时做好场内环境卫生的治理,根据生长阶段合理使用... 仔猪哺乳期是疾病高发的一个时期,因免疫系统功能还未发育完善,易受环境、病原、应激、社群行为以及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死淘率较高;管理人员需结合本场实际,加强对初生仔猪的护理,同时做好场内环境卫生的治理,根据生长阶段合理使用益生菌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生仔猪 免疫系统功能 仔猪哺乳 疾病防控 环境卫生 死淘率 哺乳仔猪 益生菌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自噬调控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钰浚 何翃闳 +3 位作者 杨丽雪 杨小耿 李键 张慧珠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5-912,共8页
线粒体自噬(mitophagy)是一个进化保守的过程,它可以选择性地识别、隔离和降解特定靶标。当细胞处于不利的环境下,线粒体自噬通过降解异常或过量的线粒体来维持细胞稳态,减轻细胞运行的压力。线粒体自噬在哺乳动物生殖调控过程中发挥着... 线粒体自噬(mitophagy)是一个进化保守的过程,它可以选择性地识别、隔离和降解特定靶标。当细胞处于不利的环境下,线粒体自噬通过降解异常或过量的线粒体来维持细胞稳态,减轻细胞运行的压力。线粒体自噬在哺乳动物生殖调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涉及卵母细胞的成熟、衰老和早期胚胎的发育等多种生理过程。本文主要综述了线粒体自噬的生物学功能、线粒体自噬的相关因子调控以及线粒体自噬在哺乳动物生殖中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线粒体自噬在哺乳动物生殖发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自噬 哺乳动物 卵母细胞 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条件下泌乳母马补喂氨基酸对哺乳马驹生长发育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经宏鑫 李佳豪 +5 位作者 郭庆勇 钟明彬 张城铭 马壮 阿布都沙拉木·艾合麦提 李晓斌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1-252,共12页
【目的】放牧条件下为泌乳母马补喂氨基酸,分析补喂对哺乳马驹生长发育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哺乳马驹在母马挤乳条件下健康生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产驹日期相近(5月),泌乳30 d的伊犁马母马24匹,年龄7~9岁,胎次4~5胎,产驹至3... 【目的】放牧条件下为泌乳母马补喂氨基酸,分析补喂对哺乳马驹生长发育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哺乳马驹在母马挤乳条件下健康生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产驹日期相近(5月),泌乳30 d的伊犁马母马24匹,年龄7~9岁,胎次4~5胎,产驹至30 d日均8 h挤奶量为(2.79±0.02)kg。24匹马驹平均体重为(71.36±14.3)kg,8母16公。结合马驹性别将24匹马驹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匹(2母,4公),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马驹分组与母马相对应。在相同放牧条件下(放牧时间、饮水时间、挤奶时间和放牧草场完全相同),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氨基酸补喂,试验Ⅰ组补喂赖氨酸40 g/(d·匹)+苏氨酸20 g/(d·匹),试验Ⅱ组补喂赖氨酸60 g/(d·匹)+苏氨酸40 g/(d·匹),试验Ⅲ组补喂赖氨酸80 g/(d·匹)+苏氨酸60 g/(d·匹)。进行为期为120 d的补饲试验。【结果】(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与对照组相比能够极显著提高哺乳马驹的60 d体重、60 d体高、90 d体高、总增高、30 d体斜长和120 d体斜长,分别提高了8.37%、4.44%、4.27%、24.22%、5.31%、5.20%和6.25%、4.05%、4.09%、22.14%、5.55%、6.22%(P<0.01)。试验Ⅰ组能够显著提高哺乳马驹60 d胸围、90 d胸围、120 d胸围和胸围总增长,分别提高了6.34%、9.38%、9.52%和33.83%(P<0.05);试验Ⅲ组仅能够显著提高哺乳马驹60 d的体高、61~90 d和91~120 d胸围增长,分别提高3.53%(P<0.01)、25.17%(P<0.05)和21.26%(P<0.05),另外,各试验组在管围相关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2)各试验组哺乳马驹血液中Glu、ALT、AST和ALP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极显著提高了13.08%、33.91%、26.93%、6.19%、17.08%、38.18%、26.69%、9.43%和12.02%、38.14%、18.38%、6.35%(P<0.01),同时,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哺乳马驹血液中TP、UA、T-Bil、γ-GT和Ca^(2+)的含量分别极显著提高了6.19%、23.44%、29.89%、15.47%、15.02%和6.67%、31.18%、30.07%、20.02%、14.00%(P<0.01)。【结论】在放牧条件下为泌乳母马补喂赖氨酸和苏氨酸,能够显著促进哺乳马驹体重、体尺的增长,同时提高马驹血液中TP、ALB、GLB、Glu和Ca^(2+)的含量,增加ALT、AST和ALP的活力,进而促进马驹的生长发育,补喂泌乳母马40~60 g/(d·匹)赖氨酸和20~40 g/(d·匹)苏氨酸,能够促进马驹的生长发育和机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乳母马 赖氨酸 苏氨酸 哺乳马驹 体重体尺 血液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源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分析
17
作者 李霞 何艺 +5 位作者 蔡旭航 罗润波 郭容利 索朗斯珠 毛立 李彬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641-5650,共10页
为了解绵羊源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mammalian orthoreovirus,MRV)的生物学特性及全基因组特征,本研究从绵羊腹泻病料中分离了一株MRV,命名为MRV-XJ23株,经RT-PCR、电镜观察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后,扩增病毒全基因组进行同源性... 为了解绵羊源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mammalian orthoreovirus,MRV)的生物学特性及全基因组特征,本研究从绵羊腹泻病料中分离了一株MRV,命名为MRV-XJ23株,经RT-PCR、电镜观察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后,扩增病毒全基因组进行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MRV-XJ23分离株可在MDBK细胞稳定传代,产生特异的细胞病变,病毒滴度为10^(6)TCID_(50)·mL^(-1)。MRV感染细胞经IFA检测可观察到特异荧光,电镜可观察到直径约70 nm的无囊膜病毒粒子。经RT-PCR扩增和测序获得MRV全基因组,该毒株共10个节段,全长23534 bp。序列对比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MRV-XJ23株为MRV-1血清型,其在韩国蝙蝠源BatMRV2/SNU1/Korea/2021毒株基础上,与日本的人源Homo sapiens/Osaka2005株L3、M2、S 4基因、印度牛源C/bovine/Indiana/MRV00304/2014株S 1基因重配,形成一株新的MRV。本研究首次从腹泻绵羊肛拭子中分离获得一株MRV-1型重配毒株,证明绵羊可感染MRV,拓宽了病毒感染宿主谱,且感染毒株为蝙蝠源、人源和牛源MRV重配毒株,证明这些毒株跨物种感染后发生了复杂的重配。本研究揭示了MRV在各物种中循环传播对公共卫生的风险,提升了深入研究MRV在绵羊乃至家畜中的流行病学、重配规律和致病性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 绵羊 分离鉴定 重配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和活性干酵母制剂对延边黄牛哺乳犊牛腹泻率及直肠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18
作者 李炯奎 金锡九 +4 位作者 耿凯 任凤龙 王鑫鸿 耿春银 金英海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317-5324,共8页
【目的】研究补饲中草药、活性干酵母制剂对哺乳犊牛腹泻率及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为探究中草药和活性干酵母制剂在哺乳犊牛肠道健康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体重、月龄相近且体况良好的延边黄牛哺乳犊牛24头,采用完全随... 【目的】研究补饲中草药、活性干酵母制剂对哺乳犊牛腹泻率及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为探究中草药和活性干酵母制剂在哺乳犊牛肠道健康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体重、月龄相近且体况良好的延边黄牛哺乳犊牛24头,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随机分成3组,每组8头犊牛(公5头、母3头),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中草药组(Ⅱ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的中草药制剂,酵母组(Ⅲ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g/d的拉曼活性干酵母。饲养试验为期31 d,其中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为21 d。在饲养试验结束当天晨饲前,采用棉拭子无菌采集该牧场犊牛直肠中新鲜粪便样品,于―80℃保存待测,采集的犊牛直肠中的粪便进行测序,比较Ⅱ、Ⅲ组与Ⅰ组在菌群多样性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①与Ⅰ组相比,Ⅱ和Ⅲ组犊牛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F/G)、腹泻率和粪便评分显著降低(P<0.05);②在瘤胃菌群多样性方面,与Ⅰ组相比,2个处理组的Alpha多样性指数(ACE、Chao1、Coverage、Shannon和Simpson)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瘤胃菌群分布方面,在门水平上,两个处理组中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属水平上,两个处理组中优势菌属为瘤胃球菌科UCG-005(Ruminococcaceae_UCG-005)、理研菌科RC9肠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产粪甾醇真细菌群([Eubacterium]_coprostanoligenes_group)。其中,与Ⅰ组相比,Ⅱ和Ⅲ组理研菌科RC9肠群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其他菌群在门水平和属水平上的相对丰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补饲0.5%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或1 g/d活性干酵母制剂均可在不同程度上减少哺乳犊牛腹泻症状,而且改善肠道菌群多样性,促进其肠道健康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犊牛 中草药 活性干酵母 腹泻率 菌群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针联合浆乳二号方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脓肿期临床研究
19
作者 郑洁莹 仲文莉 +4 位作者 王玥琦 陈颖 陆钰原 尚汇渊 夏仲元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3-17,共5页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浆乳二号方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脓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NPM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45)和对照组(n=45)。两组均口服浆乳二号方,对照组配合穿刺抽脓或切开排脓,试验组给予火...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浆乳二号方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脓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NPM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45)和对照组(n=45)。两组均口服浆乳二号方,对照组配合穿刺抽脓或切开排脓,试验组给予火针治疗,疗程12周。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点,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乳房脓肿面积,乳房肿块面积、体积,乳房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以及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rcentage,N%)、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治疗12周末评价乳房外形,治疗期间观察治疗方法的安全性。结果试验组、对照组分别脱落2、3例。治疗后两组患者乳房脓肿面积,乳房肿块面积、体积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P<0.05),乳房疼痛NRS评分、WBC计数、N%、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WBC计数、N%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缩小乳房脓肿面积,肿块面积、体积,乳房疼痛NRS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末,试验组乳房外形评价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事件。结论火针联合浆乳二号方对NPM脓肿期有排脓消肿的作用,可减轻乳房疼痛,抑制NPM炎症反应,起效快,创伤小,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乳腺炎 脓肿期 火针疗法 浆乳二号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初级性别决定机制研究进展
20
作者 江博文 刘国世 张鲁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4-623,共10页
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是发生在胚胎发育早期的一个重要事件,是动物繁殖潜力形成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单细胞水平转录组、蛋白组和空间转录组等检测方法快速更新迭代,细胞谱系追踪和基因精准操控等技术取得突破,... 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是发生在胚胎发育早期的一个重要事件,是动物繁殖潜力形成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单细胞水平转录组、蛋白组和空间转录组等检测方法快速更新迭代,细胞谱系追踪和基因精准操控等技术取得突破,对哺乳动物性别决定和性腺发育的机制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伴随畜禽养殖对特定性别动物需求的持续增加,基于性别决定机制开发新型性别控制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随着动物福利要求升高,出生后的性别控制技术应用受限增加,性别决定阶段进行性别控制的技术在畜禽生产领域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作者通过分析性别决定相关的经典实验,结合遗传缺陷病例,总结了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的调控网络,并通过对性别决定相关基因表达操纵试验中出现的性别逆转现象和性别特异性分化过程的研究,串联起整个哺乳动物初级性别决定的调控网络;追踪了基于性别决定机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而开发的性别控制技术的进展和发展趋势,力求通过总结近年来对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创新家畜性别控制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性别决定 分子调控网络 性别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