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1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浅谈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向军
《教师》
2015年第18期65-65,共1页
在小学阶段,开设品德与生活课有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上开展合作学习对课堂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合作学习能够将每个人的智慧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产生新的思想。现笔者对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进行简单的论述,...
在小学阶段,开设品德与生活课有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上开展合作学习对课堂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合作学习能够将每个人的智慧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产生新的思想。现笔者对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进行简单的论述,着重探讨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品德与生活课
合作学习
重要性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有效利用教育资源,让学生学好品德与生活课
2
作者
师阳
《教师》
2008年第11期6-7,29,共3页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均来源于生活,是一门经验性、实践性的综合课程。要求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在内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良好的个性品质。这说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均来源于生活,是一门经验性、实践性的综合课程。要求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在内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良好的个性品质。这说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不仅仅是在教室里,而应该扩大到自然和社区。但是教学中各种问题也会接踵而至。比如,将学生带到校外,光凭一个老师如何组织得了?学生的安全问题如何保障?况且,我国的班额普遍较大,如我班刚入学时就有49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课
学生
教育资源
利用
实践能力
综合
课
程
创新能力
个性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品德与生活课中的导行
3
作者
李霞
《教师》
2014年第1期79-79,共1页
明理、激情、导行,是品德与生活课三位一体的任务。三者紧密联系,互为促进:明理是基础,激情是深化。导行是目标。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讲”与“思”的继续,是学生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品德与生活课的最终落脚点...
明理、激情、导行,是品德与生活课三位一体的任务。三者紧密联系,互为促进:明理是基础,激情是深化。导行是目标。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讲”与“思”的继续,是学生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品德与生活课的最终落脚点是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导行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课
导行
三位一体
道德行为
“思”
“讲”
学生
明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品德与生活课中的兴趣培养
4
作者
丁作美
《成才之路》
2011年第27期I0022-I0022,共1页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在小学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将德育内容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其宗旨在于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在小学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将德育内容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其宗旨在于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的有用人才。为此,上好品德课是每个任课教师应尽的义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学好品生课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课
兴趣培养
社会
生活
德育内容
社会性发展
生活
课
程
综合
课
程
品德
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要突出“实践性”
5
作者
陈永慧
《四川教育》
2018年第2X期22-22,共1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就是这种新型的活动课程,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就是这种新型的活动课程,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知,从而成为学生道德形成之路上的奠基石。_、模拟生活,让学生获得体验教师要巧妙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领悟生活,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他们健康、向上、积极的人格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课
低年级学生
活动型综合
课
程
实践
教学
心理品质
热爱
生活
活动
课
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注重《品德与生活》课的引导功能
6
作者
臧彦波
《成才之路》
2012年第18期66-67,共2页
《品德与生活》课程结构中这样写道:"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和把握自我,并在其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中发展着自己,构建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所以,品德与生活课要以青少年儿童的日常生活作为基础。要让儿童愉快...
《品德与生活》课程结构中这样写道:"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和把握自我,并在其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中发展着自己,构建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所以,品德与生活课要以青少年儿童的日常生活作为基础。要让儿童愉快、积极地生活,对社会、对生活有积极的体验,形成开朗、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乐观向上。这是自己对《品德与生活》课程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品德与
生活
》
课
引导功能
青少年儿童
品德与生活课
课
程结构
外部世界
日常
生活
个性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彰显《品德与生活》课的生活性
被引量:
3
7
作者
赵汉贞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6-56,58,共2页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的越充分、细腻,感悟就会越到位、越深刻。《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作为一门综合型课程,《品德与生活》以现实的生活为背景...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的越充分、细腻,感悟就会越到位、越深刻。《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作为一门综合型课程,《品德与生活》以现实的生活为背景,围绕低年级学生生活中“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个主题构建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品德与
生活
》
课
生活
性
彰显
过程体验
道德存在
健康安全
学生
生活
综合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活动——《品德与生活》课的主旋律
8
作者
陈海珍
《青海教育》
2007年第8期29-29,共1页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让儿童在发展中生活。因此,《品德与...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让儿童在发展中生活。因此,《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应该由纯粹说教移向实践活动,由教室移向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地“动”起来,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切实做到自主学习、自我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品德与
生活
》
课
主旋律
学习动机
价值观引导
生活
课
程
综合
课
程
生活
逻辑
实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开放绿色体验渠道为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提鲜”
9
作者
赖其煊
《教师》
2018年第26期72-73,共2页
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是教育的基础,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阶段。然而,纵观当前小学教育,重应试教育观念、轻道德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为此,作者试图以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育为研究点,依托"...
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是教育的基础,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阶段。然而,纵观当前小学教育,重应试教育观念、轻道德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为此,作者试图以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育为研究点,依托"绿色体验"理念提出相关的教学管理策略,以求能够为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学习开设绿色体验渠道,让师生意识到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重要性,加强对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体验渠道
品德与
生活
(社会)
课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让品德课堂教学更精彩
被引量:
1
10
作者
李美连
《教师》
2014年第31期93-94,共2页
社会对人才的第一要求就是“有德”,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够为人类和社会创造什么价值。所以,道德素质的培养要从启蒙教育抓起。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社会对人才的第一要求就是“有德”,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够为人类和社会创造什么价值。所以,道德素质的培养要从启蒙教育抓起。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优化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的课堂教学是关键。实践证明,教学时只有让学生以情明理,在行为实践中体验生活,形成正确观念或意识,才能使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出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
社会
课
课
堂教学
学校道德教育
品德与生活课
行为实践
道德败坏
启蒙教育
道德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让品德与生活教育回归生活
11
作者
梁桂皎
《成才之路》
2010年第7期64-65,共2页
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品德与生活教学必须回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
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品德与生活教学必须回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只有让儿童自主实践,才能使儿童快乐幸福地生活。我仅就品德与生活课的生活性谈几点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
教育
品德
教育
回归
品德与生活课
生活
课
程
实际出发
劳动教育
科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案例
12
作者
傅彩霞
《教师》
2010年第15期14-14,共1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最终目的是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与热爱生活的儿童。担任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思想,根据小学生特点将内容的知识、观点及行为编成小学生喜欢的游戏、歌舞、故事...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最终目的是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与热爱生活的儿童。担任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思想,根据小学生特点将内容的知识、观点及行为编成小学生喜欢的游戏、歌舞、故事、竞赛等活动中,通过多种方式让小学生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得到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课
小学生
教学案例
生活
课
程
课
程标准
热爱
生活
教学思想
学生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生活体验中培固品德认知
13
作者
张灵萍
《四川教育》
2008年第5期23-23,共1页
严建伟老师执教的《快乐其实很简单》一课,各个环节界限清晰,同时又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学习活动的发生和发展自然流畅,具有明显的融合性特征。学生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在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再现生活体验,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严建伟老师执教的《快乐其实很简单》一课,各个环节界限清晰,同时又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学习活动的发生和发展自然流畅,具有明显的融合性特征。学生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在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再现生活体验,获得了成功的喜悦,经历了一个愉快的学习过程,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可谓是品德与生活课的成功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
体验
品德
认知
《快乐其实很简单》
品德与生活课
学习活动
自然流畅
精神状态
学习氛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视《品德与生活》 抓好德育突破口
14
作者
于秀明
《成才之路》
2012年第18期68-68,共1页
《品德与生活》课侧重青少年的自主的探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品德与生活》课内容丰富,具有思想教育的优势与特点,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依据。教师要强化《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受到教...
《品德与生活》课侧重青少年的自主的探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品德与生活》课内容丰富,具有思想教育的优势与特点,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依据。教师要强化《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受到教育;要创设课堂气氛,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实践,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要设计评价方案,检测学生发展,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品德与
生活
》
课
教育
课
程体系
学生
品德
德育
探究性学习
思想教育
课
堂气氛
道德习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儿童的生活背景为主线
15
作者
蒲秀菊
《四川教育》
2018年第2X期21-21,共1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只有以儿童的生活背景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为内容,以儿童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才能真正实现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的教育理想,有效地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实效性。_、...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只有以儿童的生活背景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为内容,以儿童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才能真正实现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的教育理想,有效地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实效性。_、教学内容生活化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要做到生活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让美好的道德理智指导学生的生活,让美好的道德情感滋润学生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
背景
儿童
品德与生活课
教学空间
现实
生活
教学内容
道德情感
价值观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海兰 做“红色教育”的传播者
16
《今日教育》
2011年第11期20-21,共2页
1.1999年12月,当澳门回归祖国的神圣时刻即将到来之际,文海兰在品德与生活课上带领学生了解澳门的历史,回忆澳门屈辱的昨天,展望澳门辉煌的明天。久久期盼,九九梦圆。
关键词
红色教育
传播者
品德与生活课
回归祖国
澳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让儿童在活动中发展
17
作者
宋昕
《成才之路》
2009年第12期50-50,共1页
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可见,儿童的现实生活是课程的根本,是源泉。活动性是课程的突出特性。活动是一个广义的...
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可见,儿童的现实生活是课程的根本,是源泉。活动性是课程的突出特性。活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泛指人类的一切行为。活动课的主要价值是让儿童获得鲜活的直接经验和真切的体验。在教学中,活动课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学行为。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儿童的主体活动为主。这些活动主要包括:观察、调查、体验、认识、游戏、讨论、交流等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品德与生活课
生活
课
程
新
课
程标准
综合
课
程
直接经验
共同参与
教师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道德与法治”教学要突出真、善、美
18
作者
唐新装
《四川教育》
2020年第21期27-27,共1页
道德与法治课替代了品德与生活课,进一步突出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以求"真",把握导向以求“善”,激发情感以求“美”,为学生融入生活、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教学实践活动
融入
生活
激发情感
道德与法治
热爱
生活
德育
品德与生活课
把握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做诚实的孩子是唯一选择吗
19
作者
张正继
《今日教育》
2012年第4期72-72,共1页
《品德与生活》课上,我与学生们讲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我先从列宁小时嗅到姑妈家做客,打碎了花瓶的事说起,再根据课本结合现实生活,时而激情,时而导行,时间一点一滴地从我与学生互动中溜过。
关键词
孩子
诚实
《
品德与
生活
》
课
学生互动
现实
生活
课
本
导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细节决定成败
20
作者
卞红辉
《江苏教育》
2008年第2期56-57,共2页
刚刚听完一节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如果问我头脑中留下了什么,坦白地说,所留下的不是课堂上的活动过程。虽然“活动性”是该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不是教师在这堂课中就教学内容、教学空间所作的改变,虽然我深知,没有内容、空...
刚刚听完一节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如果问我头脑中留下了什么,坦白地说,所留下的不是课堂上的活动过程。虽然“活动性”是该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不是教师在这堂课中就教学内容、教学空间所作的改变,虽然我深知,没有内容、空间的开放就无法真正实现该课程的培养目标;也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的那两句话——“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失败乃成功之母”,虽然这些话都很重要。让我始终难以忘记的,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一段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品德与
生活
》
课
活动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空间
培养目标
二年级
活动性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向军
机构
河北省滦平县付营子乡中心校
出处
《教师》
2015年第18期65-65,共1页
文摘
在小学阶段,开设品德与生活课有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上开展合作学习对课堂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合作学习能够将每个人的智慧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产生新的思想。现笔者对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进行简单的论述,着重探讨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
关键词
小学
品德与生活课
合作学习
重要性
策略
分类号
G623.1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效利用教育资源,让学生学好品德与生活课
2
作者
师阳
机构
湖南省长沙市双新小学
出处
《教师》
2008年第11期6-7,29,共3页
文摘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均来源于生活,是一门经验性、实践性的综合课程。要求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在内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良好的个性品质。这说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不仅仅是在教室里,而应该扩大到自然和社区。但是教学中各种问题也会接踵而至。比如,将学生带到校外,光凭一个老师如何组织得了?学生的安全问题如何保障?况且,我国的班额普遍较大,如我班刚入学时就有49人,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课
学生
教育资源
利用
实践能力
综合
课
程
创新能力
个性品质
分类号
G623.15 [文化科学—教育学]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品德与生活课中的导行
3
作者
李霞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红光小学
出处
《教师》
2014年第1期79-79,共1页
文摘
明理、激情、导行,是品德与生活课三位一体的任务。三者紧密联系,互为促进:明理是基础,激情是深化。导行是目标。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讲”与“思”的继续,是学生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品德与生活课的最终落脚点是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导行呢?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课
导行
三位一体
道德行为
“思”
“讲”
学生
明理
分类号
G623.1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品德与生活课中的兴趣培养
4
作者
丁作美
机构
瓦房店市仙浴湾镇中心校
出处
《成才之路》
2011年第27期I0022-I0022,共1页
文摘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在小学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将德育内容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其宗旨在于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的有用人才。为此,上好品德课是每个任课教师应尽的义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学好品生课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课
兴趣培养
社会
生活
德育内容
社会性发展
生活
课
程
综合
课
程
品德
形成
分类号
G623.1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要突出“实践性”
5
作者
陈永慧
机构
简阳市江源镇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出处
《四川教育》
2018年第2X期22-22,共1页
文摘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就是这种新型的活动课程,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知,从而成为学生道德形成之路上的奠基石。_、模拟生活,让学生获得体验教师要巧妙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领悟生活,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他们健康、向上、积极的人格发展.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课
低年级学生
活动型综合
课
程
实践
教学
心理品质
热爱
生活
活动
课
程
分类号
G623.1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注重《品德与生活》课的引导功能
6
作者
臧彦波
机构
木兰县建国中心小学
出处
《成才之路》
2012年第18期66-67,共2页
文摘
《品德与生活》课程结构中这样写道:"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和把握自我,并在其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中发展着自己,构建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所以,品德与生活课要以青少年儿童的日常生活作为基础。要让儿童愉快、积极地生活,对社会、对生活有积极的体验,形成开朗、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乐观向上。这是自己对《品德与生活》课程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
《
品德与
生活
》
课
引导功能
青少年儿童
品德与生活课
课
程结构
外部世界
日常
生活
个性品质
分类号
G622.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彰显《品德与生活》课的生活性
被引量:
3
7
作者
赵汉贞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付庄中心小学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6-56,58,共2页
文摘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的越充分、细腻,感悟就会越到位、越深刻。《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作为一门综合型课程,《品德与生活》以现实的生活为背景,围绕低年级学生生活中“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个主题构建内容。
关键词
《
品德与
生活
》
课
生活
性
彰显
过程体验
道德存在
健康安全
学生
生活
综合型
分类号
G623.1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活动——《品德与生活》课的主旋律
8
作者
陈海珍
出处
《青海教育》
2007年第8期29-29,共1页
文摘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让儿童在发展中生活。因此,《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应该由纯粹说教移向实践活动,由教室移向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地“动”起来,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切实做到自主学习、自我建构。
关键词
《
品德与
生活
》
课
主旋律
学习动机
价值观引导
生活
课
程
综合
课
程
生活
逻辑
实践活动
分类号
G623.1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开放绿色体验渠道为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提鲜”
9
作者
赖其煊
机构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洋中中心小学
出处
《教师》
2018年第26期72-73,共2页
文摘
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是教育的基础,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阶段。然而,纵观当前小学教育,重应试教育观念、轻道德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为此,作者试图以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育为研究点,依托"绿色体验"理念提出相关的教学管理策略,以求能够为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学习开设绿色体验渠道,让师生意识到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重要性,加强对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学习。
关键词
绿色体验渠道
品德与
生活
(社会)
课
教学策略
分类号
G623.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让品德课堂教学更精彩
被引量:
1
10
作者
李美连
机构
湖南省攸县东北街小学
出处
《教师》
2014年第31期93-94,共2页
文摘
社会对人才的第一要求就是“有德”,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够为人类和社会创造什么价值。所以,道德素质的培养要从启蒙教育抓起。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优化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的课堂教学是关键。实践证明,教学时只有让学生以情明理,在行为实践中体验生活,形成正确观念或意识,才能使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出彩。
关键词
品德与
社会
课
课
堂教学
学校道德教育
品德与生活课
行为实践
道德败坏
启蒙教育
道德素质
分类号
G423.07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让品德与生活教育回归生活
11
作者
梁桂皎
机构
庄河市向阳小学
出处
《成才之路》
2010年第7期64-65,共2页
文摘
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品德与生活教学必须回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只有让儿童自主实践,才能使儿童快乐幸福地生活。我仅就品德与生活课的生活性谈几点想法。
关键词
生活
教育
品德
教育
回归
品德与生活课
生活
课
程
实际出发
劳动教育
科学教育
分类号
G40-092.6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案例
12
作者
傅彩霞
机构
浙江省开化县华埠镇中心小学
出处
《教师》
2010年第15期14-14,共1页
文摘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最终目的是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与热爱生活的儿童。担任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思想,根据小学生特点将内容的知识、观点及行为编成小学生喜欢的游戏、歌舞、故事、竞赛等活动中,通过多种方式让小学生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得到教育。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课
小学生
教学案例
生活
课
程
课
程标准
热爱
生活
教学思想
学生特点
分类号
G623.1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生活体验中培固品德认知
13
作者
张灵萍
机构
西昌市第一小学 特级教师
出处
《四川教育》
2008年第5期23-23,共1页
文摘
严建伟老师执教的《快乐其实很简单》一课,各个环节界限清晰,同时又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学习活动的发生和发展自然流畅,具有明显的融合性特征。学生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在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再现生活体验,获得了成功的喜悦,经历了一个愉快的学习过程,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可谓是品德与生活课的成功范例。
关键词
生活
体验
品德
认知
《快乐其实很简单》
品德与生活课
学习活动
自然流畅
精神状态
学习氛围
分类号
G623.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视《品德与生活》 抓好德育突破口
14
作者
于秀明
机构
哈尔滨市木兰县人民小学
出处
《成才之路》
2012年第18期68-68,共1页
文摘
《品德与生活》课侧重青少年的自主的探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品德与生活》课内容丰富,具有思想教育的优势与特点,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依据。教师要强化《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受到教育;要创设课堂气氛,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实践,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要设计评价方案,检测学生发展,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关键词
《
品德与
生活
》
课
教育
课
程体系
学生
品德
德育
探究性学习
思想教育
课
堂气氛
道德习惯
分类号
G622.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儿童的生活背景为主线
15
作者
蒲秀菊
机构
乐至县龙溪乡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出处
《四川教育》
2018年第2X期21-21,共1页
文摘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只有以儿童的生活背景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为内容,以儿童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才能真正实现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的教育理想,有效地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实效性。_、教学内容生活化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要做到生活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让美好的道德理智指导学生的生活,让美好的道德情感滋润学生的生活。
关键词
生活
背景
儿童
品德与生活课
教学空间
现实
生活
教学内容
道德情感
价值观引导
分类号
G40-014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海兰 做“红色教育”的传播者
16
出处
《今日教育》
2011年第11期20-21,共2页
文摘
1.1999年12月,当澳门回归祖国的神圣时刻即将到来之际,文海兰在品德与生活课上带领学生了解澳门的历史,回忆澳门屈辱的昨天,展望澳门辉煌的明天。久久期盼,九九梦圆。
关键词
红色教育
传播者
品德与生活课
回归祖国
澳门
分类号
D417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让儿童在活动中发展
17
作者
宋昕
机构
瓦房店市新华小学
出处
《成才之路》
2009年第12期50-50,共1页
文摘
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可见,儿童的现实生活是课程的根本,是源泉。活动性是课程的突出特性。活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泛指人类的一切行为。活动课的主要价值是让儿童获得鲜活的直接经验和真切的体验。在教学中,活动课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学行为。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儿童的主体活动为主。这些活动主要包括:观察、调查、体验、认识、游戏、讨论、交流等形式。
关键词
儿童
品德与生活课
生活
课
程
新
课
程标准
综合
课
程
直接经验
共同参与
教师学生
分类号
G623.15 [文化科学—教育学]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德与法治”教学要突出真、善、美
18
作者
唐新装
机构
富顺县共和九年制学校
出处
《四川教育》
2020年第21期27-27,共1页
文摘
道德与法治课替代了品德与生活课,进一步突出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以求"真",把握导向以求“善”,激发情感以求“美”,为学生融入生活、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教学实践活动
融入
生活
激发情感
道德与法治
热爱
生活
德育
品德与生活课
把握导向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做诚实的孩子是唯一选择吗
19
作者
张正继
机构
湖南省浏阳市溪江中学
出处
《今日教育》
2012年第4期72-72,共1页
文摘
《品德与生活》课上,我与学生们讲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我先从列宁小时嗅到姑妈家做客,打碎了花瓶的事说起,再根据课本结合现实生活,时而激情,时而导行,时间一点一滴地从我与学生互动中溜过。
关键词
孩子
诚实
《
品德与
生活
》
课
学生互动
现实
生活
课
本
导行
分类号
G78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细节决定成败
20
作者
卞红辉
机构
镇江市丹徒区实验小学
出处
《江苏教育》
2008年第2期56-57,共2页
文摘
刚刚听完一节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如果问我头脑中留下了什么,坦白地说,所留下的不是课堂上的活动过程。虽然“活动性”是该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不是教师在这堂课中就教学内容、教学空间所作的改变,虽然我深知,没有内容、空间的开放就无法真正实现该课程的培养目标;也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的那两句话——“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失败乃成功之母”,虽然这些话都很重要。让我始终难以忘记的,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一段对话。
关键词
《
品德与
生活
》
课
活动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空间
培养目标
二年级
活动性
教师
分类号
G623.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浅谈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
张向军
《教师》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有效利用教育资源,让学生学好品德与生活课
师阳
《教师》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浅谈品德与生活课中的导行
李霞
《教师》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品德与生活课中的兴趣培养
丁作美
《成才之路》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要突出“实践性”
陈永慧
《四川教育》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注重《品德与生活》课的引导功能
臧彦波
《成才之路》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彰显《品德与生活》课的生活性
赵汉贞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活动——《品德与生活》课的主旋律
陈海珍
《青海教育》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开放绿色体验渠道为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提鲜”
赖其煊
《教师》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让品德课堂教学更精彩
李美连
《教师》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让品德与生活教育回归生活
梁桂皎
《成才之路》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浅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案例
傅彩霞
《教师》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在生活体验中培固品德认知
张灵萍
《四川教育》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重视《品德与生活》 抓好德育突破口
于秀明
《成才之路》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以儿童的生活背景为主线
蒲秀菊
《四川教育》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文海兰 做“红色教育”的传播者
《今日教育》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让儿童在活动中发展
宋昕
《成才之路》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道德与法治”教学要突出真、善、美
唐新装
《四川教育》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做诚实的孩子是唯一选择吗
张正继
《今日教育》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细节决定成败
卞红辉
《江苏教育》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