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咸水结冰灌溉改良盐碱地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8
1
作者 郭凯 巨兆强 +2 位作者 封晓辉 李晓光 刘小京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16-1024,共9页
冬季咸水结冰灌溉技术是滨海区高矿化度咸水利用和盐碱地改良的有效手段,该项技术依据咸水结冰融化过程中咸淡水分离的基本原理,基于区域气候特点、土壤水盐运移规律以及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在冬季抽提当地高矿化度地下咸水对盐碱地进行灌... 冬季咸水结冰灌溉技术是滨海区高矿化度咸水利用和盐碱地改良的有效手段,该项技术依据咸水结冰融化过程中咸淡水分离的基本原理,基于区域气候特点、土壤水盐运移规律以及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在冬季抽提当地高矿化度地下咸水对盐碱地进行灌溉,并在冬季低温作用下迅速冻结成咸水冰,春季咸水冰层融化过程中,咸淡水分离入渗,其中先融化的高矿度咸水先入渗,而后融化出的低矿化度微咸水和淡水的入渗对土壤盐分具有较好的淋洗作用,以上过程实现了春季土壤返盐期的土壤脱盐,结合春季地表覆盖抑盐措施和夏季降雨淋盐,土壤的低盐条件得到保持,保证了作物和植物整个生长期的正常生长。该项技术改变了滨海盐碱区土壤水盐运移特征,使春季土壤积盐期变为脱盐期,咸水结冰灌溉后,春季耕层土壤盐分由最初的12g×kg^(-1)迅速降低至4 g×kg^(-1)以下,脱盐率达到66%以上,实现了棉花、油葵、甜菜等作物在滨海重盐碱地中的种植,提高了柽柳、枸杞、白蜡等盐生植物和耐盐植物的扦插移栽成活率,咸水结冰灌溉当年便获得了籽棉产量3 t×hm^(-2)、油葵1.5 t×hm^(-2)、甜菜60 t×hm^(-2),以及90%以上的盐生植物和耐盐植物的扦插成活率,促进了滨海盐碱区盐碱地的开发、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近年来,通过系统的研究,我们探明了咸水结冰灌溉过程中咸水冻融咸淡水分离规律,明确了咸水结冰灌溉对土壤盐分的淋洗效果,构建了冬季咸水结冰灌溉改良盐碱地技术体系,确立了冬季咸水结冰灌溉的灌溉时间、灌溉水量和水质等指标体系。本文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对盐碱地咸水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咸水结冰灌溉基本原理、影响因素以及土壤盐分淋洗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概述,系统分析了冬季咸水结冰灌溉在盐碱地区农业生产、植被恢复以及咸水利用等方面的作用,并就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改良 咸水利用 咸水结冰灌溉 植被恢复 盐分淋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咸水结冰灌溉下滨海重盐碱地土壤水盐动态及对棉花出苗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秀梅 郭凯 +2 位作者 谢志霞 封晓辉 刘小京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10-1314,共5页
在河北省滨海区,连续3年对当地的盐碱地进行了冬季咸水结冰灌溉,并对土壤的耕层水盐动态、棉花出苗和产量以及植株的盐离子状况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利用矿化度为8.15~14.27 g.L 1、灌水量为180mm的地下咸水,对滨海盐碱地进行冬季结... 在河北省滨海区,连续3年对当地的盐碱地进行了冬季咸水结冰灌溉,并对土壤的耕层水盐动态、棉花出苗和产量以及植株的盐离子状况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利用矿化度为8.15~14.27 g.L 1、灌水量为180mm的地下咸水,对滨海盐碱地进行冬季结冰灌溉,后期结合地膜覆盖可显著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和提高土壤含水量。咸水结冰灌溉处理2009—2011年棉花播种期土壤盐分含量分别为0.32%、0.29%和0.17%,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6.2%、25.0%和24.2%,保证了棉花正常出苗,3年的棉花出苗率均达到85%以上。结冰灌溉年限越长越有利于土壤盐分的淋洗。苗期棉花根、茎和叶片Na+含量比对照降低57.6%~64.5%,而相应的K+和Ca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不灌溉不覆膜处理)棉苗,避免了对苗期棉花的单盐伤害。随着当地雨季的来临,棉田耕层土壤可实现周年脱盐,保证了棉花的正常生长,籽棉产量达到2 643.8~3 607.7 kg.hm 2,并且3年的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实现了滨海重盐碱区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棉花丰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盐碱地 咸水结冰灌溉 地膜覆盖 土壤盐分 棉花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滨海盐碱地冬季咸水结冰灌溉对菊芋生长及离子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隆小华 倪妮 +1 位作者 金善钊 刘兆普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1-165,共5页
为探讨冬季咸水结冰灌溉对河北省滨海平原区盐碱土的土壤盐分变化以及对菊芋生长的影响,在冬季利用地下苦咸水对河北海兴盐碱地进行咸水结冰灌溉试验,设冬灌覆膜处理,其中包括膜上挖孔直接播种处理(T1)和揭膜播种再覆膜处理(T2),以无冬... 为探讨冬季咸水结冰灌溉对河北省滨海平原区盐碱土的土壤盐分变化以及对菊芋生长的影响,在冬季利用地下苦咸水对河北海兴盐碱地进行咸水结冰灌溉试验,设冬灌覆膜处理,其中包括膜上挖孔直接播种处理(T1)和揭膜播种再覆膜处理(T2),以无冬灌+覆膜处理作为第一对照(CK1),不冰灌和不覆膜的小区作为第二对照(CK2)。结果表明,冬季灌溉咸水结冰、春季咸水冰融化入渗后土壤各层次脱盐效果明显,播种期T1和T2处理的0~5cm、5~20cm表层土壤含盐量较CK1和CK2分别降低了41.9%、65.0%、46.5%、67.7%、29.9%、47.1%,40.8%和55.3%,在菊芋播种期耕层土壤含盐量降低到0.6%左右,T1和T2单位产量分别较CK1和CK2高54%、115%、97%和175%,T1和T2处理下Na+和Cl-含量较CK1和CK2显著降低,而K+含量和K+/Na+较CK1和CK2显著增高。通过冬季咸水结冰灌溉和覆膜措施可以确保土壤盐分下降,从而降低了盐分对菊芋生长的毒害作用,使菊芋产量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土 土壤盐渍化 咸水结冰灌溉 菊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措施对咸水结冰灌溉后土壤水盐动态和棉花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封晓辉 张秀梅 +2 位作者 郭凯 谢志霞 刘小京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5-142,共8页
对咸水结冰灌溉融冰后不同防止返盐措施处理的土壤水盐动态以及棉花的出苗、生长特征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覆盖措施对抑制土壤表层水分蒸发的效果有显著差异,3月和4月份表层土壤含水量影响5月份的含盐量,而5月份表层土壤... 对咸水结冰灌溉融冰后不同防止返盐措施处理的土壤水盐动态以及棉花的出苗、生长特征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覆盖措施对抑制土壤表层水分蒸发的效果有显著差异,3月和4月份表层土壤含水量影响5月份的含盐量,而5月份表层土壤的含盐量直接决定棉花出苗率。地膜覆盖和保留前茬旧膜的处理保墒抑盐效果最好,棉花出苗率和产量也最高;秸秆覆盖也有一定的抑盐效果;而翻耕和中耕对土壤保墒抑盐的作用较差;液态膜处理的抑盐效果最差,棉花的出苗率和产量最低。可见保留前茬旧膜是简便有效的保墒抑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结冰灌溉 水盐运移 覆盖 重盐碱地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水结冰灌溉与覆膜对滨海盐土水盐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肖辉 潘洁 +2 位作者 程文娟 陆文龙 王立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0-183,187,共5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冬季咸水结冰灌溉及覆膜对天津滨海盐碱地水盐运移的影响,以期揭示从结冰融化到雨季之前植物萌发生长关键时期的水盐变化。结果表明,咸水结冰灌溉能降低根层土壤含盐量,增加土壤含水量,且灌溉水量越大效果越明显,但...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冬季咸水结冰灌溉及覆膜对天津滨海盐碱地水盐运移的影响,以期揭示从结冰融化到雨季之前植物萌发生长关键时期的水盐变化。结果表明,咸水结冰灌溉能降低根层土壤含盐量,增加土壤含水量,且灌溉水量越大效果越明显,但春季大风干燥天气,使土壤水分快速蒸发,土壤表层迅速积盐,5月份之后不同处理间差异已经不显著;覆膜能够有效抑制水分蒸发和表层盐分的累积,T4和T5含水量分别比CK和T2高出10.04%和16.51%,表层电导率分别低38.63%和36.82%(4月7日);同时,结冰灌溉和覆膜也提高了土壤pH值,且与对照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结冰灌溉配合覆膜可以有效降低水分损失,维持土壤低盐水平,为早期植物萌发生长提供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应注意因此而带来的土壤碱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咸水结冰灌溉 覆膜 土壤水盐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水结冰灌溉结合改良剂对滨海盐土的改良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程文娟 潘洁 +2 位作者 肖辉 陆文龙 王立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8-782,共5页
冬季咸水结冰灌溉是将冬季自然冷资源与滨海盐碱地区丰富的咸水资源相结合,通过自然结冰使咸淡分离,再利用结冰融化时咸水先流出淡水后流出会对土壤起到一定的洗盐作用的原理,对盐碱地进行改良。本文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冬季咸水结冰灌... 冬季咸水结冰灌溉是将冬季自然冷资源与滨海盐碱地区丰富的咸水资源相结合,通过自然结冰使咸淡分离,再利用结冰融化时咸水先流出淡水后流出会对土壤起到一定的洗盐作用的原理,对盐碱地进行改良。本文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冬季咸水结冰灌溉及改良剂对天津滨海盐碱地水盐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咸水结冰灌溉能降低根层土壤含盐量,且灌溉水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冬季咸水结冰灌溉初期可能会引起土壤碱化,但随着冰层融化及时间的推移,各处理的碱化趋势会逐渐消弱。在滨海盐土施用磷石膏能够降低HCO3-含量,增加SO42-、Ca2+含量,有效降低Cl-、Na+在总盐分中的比例,且磷石膏施用量越大,根层土壤的pH越低、保水能力越强(7 500 kg.hm-2磷石膏>4 500 kg.hm-2磷石膏);施用磷石膏和大水量的咸水结冰灌溉都能很好地促进柽柳生长,且咸水冬季结冰灌溉和施用磷石膏配合(1 350 m3.hm-2结冰灌溉+7 500 kg.hm-2磷石膏)效果最好。因此,咸水结冰灌溉配合改良剂应用可有效改良滨海盐土,改善因咸水结冰灌溉而带来的土壤碱化问题,为早期植物萌发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咸水结冰灌溉 磷石膏 土壤改良 柽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咸水结冰灌溉对河套重盐碱地改良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郭凯 刘小京 +6 位作者 封晓辉 巨兆强 陈环宇 田宇 李劲松 李伟柳 李静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0-648,共9页
采用田间大区试验,连续3年在河套重盐碱区开展了冬季咸水结冰灌溉试验研究,设置冬季咸水结冰灌溉(FSWI)和无灌溉对照(CK)两个处理,其中FSWI处理的灌水量为180 mm,矿化度为6.79~7.97 g·L^(-1),种植作物为青贮玉米,以分析不同处理下... 采用田间大区试验,连续3年在河套重盐碱区开展了冬季咸水结冰灌溉试验研究,设置冬季咸水结冰灌溉(FSWI)和无灌溉对照(CK)两个处理,其中FSWI处理的灌水量为180 mm,矿化度为6.79~7.97 g·L^(-1),种植作物为青贮玉米,以分析不同处理下土壤水盐和钠吸附比(SAR)的周年动态以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探究冬季咸水结冰灌溉对河套重盐碱地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与CK相比,FSWI处理显著改变了春季土壤水盐和SAR动态。0~20 cm土层,春季FSWI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CK处理,玉米苗期,FSWI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平均为24.3%,显著高于CK的21.6%;FSWI处理的春季土壤含盐量和SAR显著低于CK处理,其中,FSWI处理的土壤含盐量由灌溉前的33.86 g·kg^(-1)降低至玉米苗期的5 g·kg^(-1)以下,而CK处理土壤含盐量逐渐升高至玉米苗期的34.2 g·kg^(-1);FSWI处理土壤SAR由灌溉前的21.9降低至玉米苗期的9.86,CK土壤SAR则逐渐升高至玉米苗期的25.00。后续地膜覆盖和夏季降雨使FSWI处理的土壤含水量维持在23.0%以上,土壤含盐量保持在5 g·kg^(-1)以下,土壤SAR保持在9左右。20~40 cm土层与0~20 cm土层的土壤水盐和SAR变化趋势与表层一致,但没有表层变化剧烈。此外,随着灌溉年限的延长,同时期土壤含盐量和SAR呈逐年降低的趋势。FSWI处理玉米出苗率在70%以上,干物质产量为9~12 t·hm^(-2),而CK处理由于土壤含水量较低(<21.0%),并且土壤含盐量和SAR均较高,造成玉米出苗率极低,进而导致绝收。因此冬季咸水结冰灌溉改变了土壤水盐动态过程,变春季积盐为脱盐,显著降低了土壤SAR,并补充了土壤水分,保证了饲用玉米的正常种植和生长,这为该地区盐碱地改良和饲料作物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重盐碱地 咸水结冰灌溉 水盐动态 淋洗脱盐 作物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水结冰灌溉对盐化潮土盐基离子剖面迁移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车升国 林治安 +2 位作者 赵秉强 左余宝 夏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8-93,共6页
利用土柱模拟试验,设置淡水、咸水灌溉、咸水结冰和咸水结冰覆盖4个灌溉方式,研究咸水结冰灌溉条件下盐分运移及盐基离子Cl-、SO42-、HCO3-、Na+、Mg2+、K+和Ca2+的土层剖面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咸水直接浇灌使各土层土壤盐度提高,且盐... 利用土柱模拟试验,设置淡水、咸水灌溉、咸水结冰和咸水结冰覆盖4个灌溉方式,研究咸水结冰灌溉条件下盐分运移及盐基离子Cl-、SO42-、HCO3-、Na+、Mg2+、K+和Ca2+的土层剖面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咸水直接浇灌使各土层土壤盐度提高,且盐分具有明显表层聚集特性,而咸水结冰后灌溉则显著降低表层0-40 cm土层的盐分盐度,配合秸秆覆盖措施则使表层的脱盐率进一步提高,特别是0-10 cm土层,土壤盐度仅为0.15 dS/m,与淡水处理尚未达显著性差异(P>0.05)。咸水结冰灌溉显著改变盐基离子Cl-、SO42-、HCO3-、Na+、Mg2+、K+和Ca2+的土壤剖面分布特征,但不同离子的响应方式和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咸水结冰灌溉显著(P<0.05)降低表层危害性较高的Na+、SO42-和Cl-浓度,而对危害性较小的Mg2+、K+和Ca2+则影响较小。咸水结冰灌溉可促进表层土壤的脱盐作用,淋洗主要危害性离子Na+、Cl-等,保持土壤根系分布密集层较低盐分水平和盐基离子平衡,缓解或消除盐分和盐基离子对作物生长的危害,配合秸秆覆盖则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分 离子 咸水灌溉 咸水结冰灌溉 秸秆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水结冰灌溉下覆膜时间对滨海盐土水盐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郭凯 张秀梅 刘小京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02-1212,共11页
连续3年对滨海盐土进行咸水结冰灌溉和地膜覆盖基础上的土壤水盐动态监测,并在以上基础上,针对不同地膜覆盖时间,设置了结冰灌溉条件下融冰入渗后覆膜(MI)、播种覆膜(SI)和无覆膜(NI),以及灌前秋季覆膜(无结冰灌溉,AN)和... 连续3年对滨海盐土进行咸水结冰灌溉和地膜覆盖基础上的土壤水盐动态监测,并在以上基础上,针对不同地膜覆盖时间,设置了结冰灌溉条件下融冰入渗后覆膜(MI)、播种覆膜(SI)和无覆膜(NI),以及灌前秋季覆膜(无结冰灌溉,AN)和对照(无结冰灌溉无覆膜,CK)5个处理,以研究咸水结冰灌溉条件下土壤水盐动态规律,以及覆膜时期对土壤水盐动态和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咸水结冰灌溉后,随着咸水冰层的融化,地表冰层含盐量和钠吸附比(SAR)均逐渐降低。相同土壤深度土壤含盐量随灌溉年限的延长而逐年降低,如2006—2008年冬灌前土壤表层(0~20 cm)盐分含量分别为19.8、15.4和12.4 g kg-1。结冰灌溉融水入渗完成后,0~40cm土层的土壤含盐量均被淋洗至4kg-1以下。融水入渗后9 d内进行地膜覆盖效果较好。咸水结冰灌溉结合地膜覆盖(MI)土壤脱盐效果最好,其棉花出苗率和籽棉产量也最高,分别为63.78%和3 200 kg hm-2,其次为AN、SI、NI和CK处理。经过长期(3年)结冰灌溉后,秋季进行覆膜依然可获得较高产量,其棉花出苗率和产量分别为59.63%和2 600 kg hm-2。但如果没有覆膜措施或覆膜较晚,依然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结冰灌溉 覆膜时间 水盐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水结冰灌溉对滨海盐碱地不同植被根区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魏新燕 刘小京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6,共5页
为探索环渤海重盐碱区咸水结冰灌溉下不同植被土壤根区微生物的生态特征,分别对灌后棉花、柽柳和枸杞3种植物试验地的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和土壤盐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耐盐植物的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 为探索环渤海重盐碱区咸水结冰灌溉下不同植被土壤根区微生物的生态特征,分别对灌后棉花、柽柳和枸杞3种植物试验地的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和土壤盐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耐盐植物的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显著高于裸地,分别平均增加了1.3~12.7倍,并且其组成比例为细菌〉放线菌〉真菌。经过成水结冰灌溉后,试验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棉花和柽柳地微生物数量增加明显,分别平均增加了1.6倍和4.4倍。在植物生长季节,冬季咸水结冰灌溉和种植耐盐植物的试验地土壤微生物数量随时间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裸地微生物数量时间动态变化不明显。冬季咸水结冰灌溉有效地降低了土壤盐分,各处理均低于5g/kg,保证了以上3种植物的正常生长,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咸水结冰灌溉 土壤微生物 细菌 真菌 放线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矿化度咸水结冰灌溉对重度盐碱地土壤水分入渗和盐分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争争 屈忠义 +1 位作者 杨威 何婧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4-311,共8页
为探究不同矿化度咸水结冰灌溉对重度盐碱地土壤水分入渗和盐分运移的影响。采用室内有机玻璃土柱模拟试验,设置3个梯度灌水水质(蒸馏水、3 g/L微咸水、10 g/L咸水)和2种灌溉方式(结冰灌溉、直接灌溉)的6种不同处理,对土壤的水分入渗特... 为探究不同矿化度咸水结冰灌溉对重度盐碱地土壤水分入渗和盐分运移的影响。采用室内有机玻璃土柱模拟试验,设置3个梯度灌水水质(蒸馏水、3 g/L微咸水、10 g/L咸水)和2种灌溉方式(结冰灌溉、直接灌溉)的6种不同处理,对土壤的水分入渗特性及脱盐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3个梯度灌水水质下,结冰灌溉方式的土壤初始入渗速率分别是直接灌溉方式的8.2,4.6,5.8倍。结冰灌溉方式下,灌溉水矿化度越高,土壤入渗速率越快;(2)Kostiakov模型适合拟合不同矿化度咸水结冰灌溉方式下的土壤水分入渗过程,Horton模型适合拟合不同矿化度咸水直接灌溉方式下的土壤水分入渗过程;(3)3个梯度灌水水质下,直接灌溉方式0—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较结冰灌溉方式分别提高1.4%~6.3%,1.6%~3.6%,0.9%~7.6%;(4)各处理下0—30 cm土层土壤脱盐效果较为显著,盐分不断向土层60 cm处迁移,各处理土壤脱盐率逐渐降低。0—30 cm土层处,淡水直接灌溉方式下土壤脱盐率最大(93%~97%),3 g/L微咸水结冰灌溉的脱盐率次之(87%~91%)。50—60 cm土层处,淡水结冰灌溉方式下土壤脱盐率最高(13.3%),其次为3 g/L微咸水结冰灌溉方式(9.1%)。综合考虑,3 g/L微咸水结冰灌溉能够提高土壤水分入渗速率,有效降低0—60 cm土层的土壤盐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结冰灌溉 入渗 模型模拟 水盐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矿化度咸水冬季结冰灌溉对滨海盐碱土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宪 李亚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68,共5页
为了寻找适宜进行咸水结冰灌溉的灌溉用水矿化度区间,采用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不同矿化度(8、16、24和32 g/L)咸水结冰灌溉对滨海盐碱土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矿化度较低的灌溉用水(8和16 g/L)处理后的土柱0~50 cm土层相对于处理前... 为了寻找适宜进行咸水结冰灌溉的灌溉用水矿化度区间,采用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不同矿化度(8、16、24和32 g/L)咸水结冰灌溉对滨海盐碱土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矿化度较低的灌溉用水(8和16 g/L)处理后的土柱0~50 cm土层相对于处理前表现为脱盐,而矿化度较高的灌溉用水(24和32 g/L)处理后的土柱0~50 cm土层相对于处理前表现为积盐。矿化度较高(24和32 g/L)的处理在春季冰层完全融化后,0~20 cm土层会出现爆发性的积盐,而在矿化度较低(8和16 g/L)的处理下并未产生爆发性的积盐。因此,使用低矿化度灌溉用水进行咸水结冰灌溉,在春季冰层完全融化后,0~50 cm土层表现为脱盐,且灌溉用水矿化度越低脱盐效果越好;较高矿化度的灌溉用水进行咸水结冰灌溉可能造成0~50 cm土层进一步积盐,采用高矿化度的灌溉用水进行咸水结冰灌溉可能会引起土壤的进一步盐碱化。在本实验条件下,灌溉用水矿化度低于16 g/L较适宜进行咸水结冰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结冰灌溉 矿化度 滨海盐碱地改良 土壤水盐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水结冰融水入渗对土壤水盐运移和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车升国 林治安 +1 位作者 左余宝 赵秉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10-1215,共6页
依据咸水冰盐水融离原理,利用土柱模拟试验,设置4个灌溉方式,分别为对照处理(淡水)、咸水灌溉、咸水结冰灌溉和咸水结冰灌溉+秸秆覆盖,研究咸水结冰灌溉条件下土壤水盐的独特运移机制。结果表明,与淡水灌溉相比,咸水灌溉处理表层0~40... 依据咸水冰盐水融离原理,利用土柱模拟试验,设置4个灌溉方式,分别为对照处理(淡水)、咸水灌溉、咸水结冰灌溉和咸水结冰灌溉+秸秆覆盖,研究咸水结冰灌溉条件下土壤水盐的独特运移机制。结果表明,与淡水灌溉相比,咸水灌溉处理表层0~40 cm土壤水分含量偏低,而深层土含水量则较高;咸水结冰灌溉下这一规律更为明显。但配合秸秆覆盖措施能在一定程度提高咸水结冰灌溉后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咸水直接浇灌使各土层土壤盐度EC1:5偏高,盐分累积量增大,且盐分具有明显表层聚集特性,表层0~40 cm盐分累积量占0~80 cm土体的62.2%;而咸水结冰后灌溉则显著降低表层0~40 cm土层的盐分累积,仅占18.6%;咸水结冰后灌溉配合秸秆覆盖则进一步促进表层的脱盐率提高,特别在0~10 cm土层,土壤盐度仅为0.15 dS·m -1,盐分累积67.8 g·m-2,与淡水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咸水结冰灌溉配合秸秆覆盖可促进表层土壤的脱盐,使土壤根系分布密集层保持较低盐分水平,缓解或消除盐分对作物生长的危害,使玉米的生长状况达到淡水灌溉处理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灌溉 咸水结冰灌溉 秸秆覆盖 土壤水盐 脱盐率 玉米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地区地下微咸水资源农业灌溉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车升国 左余宝 +4 位作者 林治安 赵秉强 夏雪 田昌玉 唐继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1-612,共2页
基于黄淮海地区淡水资源匮乏,而咸水微咸水资源丰富状况,为解决本地区水资源危机提供一项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支持,通过冻融技术,利用盐水融离原理,可降低融水盐分及危害性离子Na+、Cl-等含量,为城市生活或农业灌溉提供水源;依据此原理... 基于黄淮海地区淡水资源匮乏,而咸水微咸水资源丰富状况,为解决本地区水资源危机提供一项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支持,通过冻融技术,利用盐水融离原理,可降低融水盐分及危害性离子Na+、Cl-等含量,为城市生活或农业灌溉提供水源;依据此原理进行咸水结冰灌溉,可促进表层土壤的脱盐作用,淋洗主要危害性离子Na+、Cl-等,保持土壤根系分布密集层较低盐分水平和盐基离子平衡,缓解或消除盐分和盐基离子对作物生长的危害。因此,淡水资源不足而咸水资源丰富的区域,可把充分开发咸水资源作为解决本地区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 冻融脱盐 咸水结冰灌溉 咸水灌溉 土壤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盐渍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植被系统碳储量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晓光 郭凯 +1 位作者 封晓辉 刘小京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80-1590,共11页
盐渍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植被系统固碳潜力耦合关系的研究对以植被建设、增加碳汇为目的的盐渍区最优土地利用方式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研究以滨海撂荒盐碱裸地为对照,连续观测和定量描述栽植3年和10年的柽柳林、栽植2... 盐渍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植被系统固碳潜力耦合关系的研究对以植被建设、增加碳汇为目的的盐渍区最优土地利用方式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研究以滨海撂荒盐碱裸地为对照,连续观测和定量描述栽植3年和10年的柽柳林、栽植2年和8年的人工枸杞林及冬季咸水结冰灌溉结合地膜覆盖下的棉田的土壤有机碳和植被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过程,探讨滨海盐渍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植被系统固碳能力,为进一步提升区域碳储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1)柽柳、枸杞的栽植及结冰灌溉结合覆膜等土地利用方式在撂荒盐碱地实施后,土壤-植被系统固碳能力明显增强,且土壤容重显著减小;栽植10年的柽柳林和栽植8年的枸杞林土壤-植被系统碳储量最高,分别为118.24 t·hm^(-2)和96.27 t·hm^(-2),比冬季咸水结冰灌溉结合地膜覆盖棉田增加58.51 t·hm^(-2)和36.54 t·hm^(-2),比撂荒盐碱裸地增加83.39 t·hm^(-2)和61.42 t·hm^(-2)。2)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固碳趋势研究发现,栽植3年的柽柳林和栽植2年的枸杞林土壤-植物系统固碳速率较高,分别为10.08t·hm^(-2)·a^(-1)和2.71 t·hm^(-2)·a^(-1)。冬季咸水结冰灌溉结合地膜覆盖棉田固碳速率较低,仅为0.53 t·hm^(-2)·a^(-1)。栽植10年的柽柳和栽植8年的枸杞样地,植株固碳速率明显减慢,土壤-植被系统表现为一个弱的碳源。春季地表覆膜处理棉花存活率低且植株成熟后秸秆被移除,碳储量每年净减少0.86 t·hm^(-2)。撂荒盐碱裸地在无外源碳补充的条件下表现为碳源,土壤-植被系统碳储量减少速率为1.42 t·hm^(-2)·a^(-1)。综上所述,滨海盐渍区人工栽植柽柳和枸杞是提高区域碳储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渍区 土壤有机碳 植被生物量 土地利用方式 咸水结冰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