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预成帽的研发与临床应用初探
被引量:
1
1
作者
丁茜
张磊
+5 位作者
王时敏
何明珠
浦婷婷
佟岱
周永胜
谢秋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0-534,共5页
目的:研发一种用于制取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的预成帽,进行初步临床应用。方法:基于愈合基台三维数据,设计系列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预成帽,光固化3D打印加工。选取1例26、27、47缺失拟行种植固定修复的患者进行初步临床应用,采用预成...
目的:研发一种用于制取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的预成帽,进行初步临床应用。方法:基于愈合基台三维数据,设计系列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预成帽,光固化3D打印加工。选取1例26、27、47缺失拟行种植固定修复的患者进行初步临床应用,采用预成帽制取咬合记录,通过三维数据测量分析及咬合纸评价对比模型咬合与口内的差异。修复体试戴时记录调[牙合]时间并进行咬合评价。结果:预成咬合记录帽具备良好的临床操作便利性和易用性。模型与口内咬合接触点数目及分布一致性良好,模型与口内左、右侧咬合面平均间距值的差值分别为126和68μm。平均每个修复体临床调[牙合]时间为17.0 s。受试者无不适感觉。结论:运用预成帽制取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具备较高的精确性、修复体咬合适合性和临床便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固定修复
咬合记录
预成帽
精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下颌运动实时记录系统的原理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
4
2
作者
李如意
罗锋
万乾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82-188,共7页
传统的颌位关系转移方法一般仅考虑患者的静态咬合关系,而不是模拟患者每一时刻的真实咬合运动。目前,下颌运动实时记录系统可通过下颌运动描记仪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实时记录并重建个性化的下颌运动。与传统机械架相比,下颌运动实...
传统的颌位关系转移方法一般仅考虑患者的静态咬合关系,而不是模拟患者每一时刻的真实咬合运动。目前,下颌运动实时记录系统可通过下颌运动描记仪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实时记录并重建个性化的下颌运动。与传统机械架相比,下颌运动实时记录系统能记录患者的动态咬合关系,并且具有操作便捷、精确度高以及数据可长期保存等优势。另外,在第5代移动通信网络的作用下,该类系统将进一步展现其特有的价值,推动虚拟口腔患者的构建及远程医疗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
咬合记录
虚拟架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
数字化口腔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维他灵支架与隐形义齿的联合修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月梅
林友明
+1 位作者
俞青
毛怡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1104-1105,共2页
隐形义齿与铸造支架是目前口腔牙列修复技术中最为广泛的两种技术,两者各有利弊,我科将这两种技术相结合,取长补短,为临床患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修复方法。本研究从2012年7月~2013年7月共选择符合条件的修复体208件,采用维他灵支架与隐...
隐形义齿与铸造支架是目前口腔牙列修复技术中最为广泛的两种技术,两者各有利弊,我科将这两种技术相结合,取长补短,为临床患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修复方法。本研究从2012年7月~2013年7月共选择符合条件的修复体208件,采用维他灵支架与隐形义齿联合修复,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见图1、图2。现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各类修复体共208件,其中男性107例,女性101例,年龄17~67岁,平均年龄49.6岁,性别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义齿
联合修复
基牙临床冠
临床患者
咬合记录
人造牙
牙磨损
牙体预备
临床应用
后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用发音确认水平颌位的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姜婷
刘凌宜
+1 位作者
彭蓓
杨朝晖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通过发音时髁突位置的测定,筛选最接近于下颌正中咬合位和正中后退接触位的髁突位置时的发音。方法:选择能发出标准汉语拼音、英文26个字母、日文51个假名的个别正常成人10名,采用下颌运动测量仪(ARCUS Digma)记录发音时的下颌...
目的:通过发音时髁突位置的测定,筛选最接近于下颌正中咬合位和正中后退接触位的髁突位置时的发音。方法:选择能发出标准汉语拼音、英文26个字母、日文51个假名的个别正常成人10名,采用下颌运动测量仪(ARCUS Digma)记录发音时的下颌位及髁突位置,比较发音时的髁突位置和正中咬合位及正中后退接触位时髁突位置的差异,筛选出与下颌正中后退接触位最接近的发音。结果:当发汉语拼音"n"时下颌稍向后移动,张口度小而稳定,髁突位置最接近于正中后退接触位时的髁突位置;在前后方向的X轴和上下方向的Y轴上,发"n"音髁突位置和正中后退接触位时的髁突位置距离之差分别为0.94 mm及0.99mm。发"r"音时的髁突位置接近于下颌正中咬合位时的髁突位置。发"n","r"音和CR位时的髁突位置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发汉语拼音"n"时的髁突位置最接近于下颌正中后退接触位时的髁突位置,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临床上对下颌正中后退接触位的确定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音
颌位
咬合
关系
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预成帽的研发与临床应用初探
被引量:
1
1
作者
丁茜
张磊
王时敏
何明珠
浦婷婷
佟岱
周永胜
谢秋菲
机构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义齿加工中心
出处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0-534,共5页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7192233)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编号:首发2020-2-4104)
+1 种基金
国家重大疾病多学科合作诊疗能力建设项目(编号:PKUSSNMP-202004)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临床新技术新疗法项目(编号:PKUSSNCT-20B02)
文摘
目的:研发一种用于制取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的预成帽,进行初步临床应用。方法:基于愈合基台三维数据,设计系列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预成帽,光固化3D打印加工。选取1例26、27、47缺失拟行种植固定修复的患者进行初步临床应用,采用预成帽制取咬合记录,通过三维数据测量分析及咬合纸评价对比模型咬合与口内的差异。修复体试戴时记录调[牙合]时间并进行咬合评价。结果:预成咬合记录帽具备良好的临床操作便利性和易用性。模型与口内咬合接触点数目及分布一致性良好,模型与口内左、右侧咬合面平均间距值的差值分别为126和68μm。平均每个修复体临床调[牙合]时间为17.0 s。受试者无不适感觉。结论:运用预成帽制取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具备较高的精确性、修复体咬合适合性和临床便利性。
关键词
种植固定修复
咬合记录
预成帽
精确性
Keywords
Implant-supported fixed prosthesis
Interocclusal record
Prefabricated cap
Accuracy
分类号
R783.6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下颌运动实时记录系统的原理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
4
2
作者
李如意
罗锋
万乾炳
机构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82-188,共7页
基金
中华口腔医学会青年临床科研基金全瓷材料研究项目(CSA-P2019-01)。
文摘
传统的颌位关系转移方法一般仅考虑患者的静态咬合关系,而不是模拟患者每一时刻的真实咬合运动。目前,下颌运动实时记录系统可通过下颌运动描记仪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实时记录并重建个性化的下颌运动。与传统机械架相比,下颌运动实时记录系统能记录患者的动态咬合关系,并且具有操作便捷、精确度高以及数据可长期保存等优势。另外,在第5代移动通信网络的作用下,该类系统将进一步展现其特有的价值,推动虚拟口腔患者的构建及远程医疗的发展。
关键词
动态
咬合记录
虚拟架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
数字化口腔诊疗
Keywords
dynamic occlusion
virtual articulator
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digital dentistry
分类号
R781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维他灵支架与隐形义齿的联合修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月梅
林友明
俞青
毛怡
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修复工艺科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修复工艺科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
出处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1104-1105,共2页
文摘
隐形义齿与铸造支架是目前口腔牙列修复技术中最为广泛的两种技术,两者各有利弊,我科将这两种技术相结合,取长补短,为临床患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修复方法。本研究从2012年7月~2013年7月共选择符合条件的修复体208件,采用维他灵支架与隐形义齿联合修复,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见图1、图2。现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各类修复体共208件,其中男性107例,女性101例,年龄17~67岁,平均年龄49.6岁,性别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隐形义齿
联合修复
基牙临床冠
临床患者
咬合记录
人造牙
牙磨损
牙体预备
临床应用
后牙
分类号
R783.6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发音确认水平颌位的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姜婷
刘凌宜
彭蓓
杨朝晖
机构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麻醉科
云南省第二医院口腔科
出处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8-91,共4页
文摘
目的:通过发音时髁突位置的测定,筛选最接近于下颌正中咬合位和正中后退接触位的髁突位置时的发音。方法:选择能发出标准汉语拼音、英文26个字母、日文51个假名的个别正常成人10名,采用下颌运动测量仪(ARCUS Digma)记录发音时的下颌位及髁突位置,比较发音时的髁突位置和正中咬合位及正中后退接触位时髁突位置的差异,筛选出与下颌正中后退接触位最接近的发音。结果:当发汉语拼音"n"时下颌稍向后移动,张口度小而稳定,髁突位置最接近于正中后退接触位时的髁突位置;在前后方向的X轴和上下方向的Y轴上,发"n"音髁突位置和正中后退接触位时的髁突位置距离之差分别为0.94 mm及0.99mm。发"r"音时的髁突位置接近于下颌正中咬合位时的髁突位置。发"n","r"音和CR位时的髁突位置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发汉语拼音"n"时的髁突位置最接近于下颌正中后退接触位时的髁突位置,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临床上对下颌正中后退接触位的确定和验证。
关键词
发音
颌位
咬合
关系
记录
Keywords
Pronunciation
Mandibular position
Centric relation
分类号
R78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预成帽的研发与临床应用初探
丁茜
张磊
王时敏
何明珠
浦婷婷
佟岱
周永胜
谢秋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下颌运动实时记录系统的原理及其应用进展
李如意
罗锋
万乾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维他灵支架与隐形义齿的联合修复的临床应用
陈月梅
林友明
俞青
毛怡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用发音确认水平颌位的研究
姜婷
刘凌宜
彭蓓
杨朝晖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