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疗法联合咀嚼肌扳机点深压按摩对颞颌关节综合征患者疼痛及张口受限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潘丽萍 沈晓敏 +2 位作者 傅晓燕 郭宇星 杭方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7-349,共3页
颞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又称颞下颌关节或颅颌关节,由下颌头、颞骨下颌窝和关节结节组成,TMJ不仅是对称性关节,同时又是独特的联动关节,因此,其运动有对称性和非对称性之分,两种运动的形式各不相同,对TMJ的结构和咀嚼肌... 颞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又称颞下颌关节或颅颌关节,由下颌头、颞骨下颌窝和关节结节组成,TMJ不仅是对称性关节,同时又是独特的联动关节,因此,其运动有对称性和非对称性之分,两种运动的形式各不相同,对TMJ的结构和咀嚼肌等功能的要求亦有区别,提示了TMJ拥有与其他关节不同的复杂性,这一特点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咀嚼系统(masticatory system,MS)功能解剖和生物力学特征的复杂性,原因在于组成TMJ的骨骼以及周围附着的肌肉、韧带等几乎全部参与MS的构成,因此,咀嚼肌功能的正常与否是引发颞颌关节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joint syndrome,TMJs,ICD-10:K07.602)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颌关节综合征 张口受限 关节结节 扳机点 功能解剖 咀嚼系统 生物力学特征 针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关节盘前移位对颞下颌关节与咬合的生物力学影响
2
作者 杨春馨 孙庭晖 刘展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5-115,共1页
目的探究重度关节盘前移位(ADD)对颞下颌关节生物力学响应和咬合力传递模式的影响。方法构建了精细的咀嚼系统有限元模型并分析了重度ADD对咀嚼系统力学响应的影响。针对双侧与单侧重度ADD进行了不同肌肉力强度下的正中咬合(ICC)与偏侧... 目的探究重度关节盘前移位(ADD)对颞下颌关节生物力学响应和咬合力传递模式的影响。方法构建了精细的咀嚼系统有限元模型并分析了重度ADD对咀嚼系统力学响应的影响。针对双侧与单侧重度ADD进行了不同肌肉力强度下的正中咬合(ICC)与偏侧咬合(UMC)模拟。结果重度ADD会引起下颌升支前缘高应力区扩张,应力峰值升高;升支后缘高应力区收缩,应力峰值降低。双侧与单侧ADD组患病关节盘上的接触应力条带均移至后带边缘处,接触面积严重收缩;髁突上对应的接触位置前移,且条带后方出现异常分布的点状高应力集中,应力峰值远高于正常水平。双侧ADD组UMC工况下过渡阶段(将髁突前斜面初次出现点状应力集中时视作过渡阶段)出现时咬合侧与平衡侧的肌肉力强度均为40%肌肉力,高于ICC(30%肌肉力),咬合侧(46.2 MPa)的点状应力集中显著高于平衡侧(10.3 MPa)。单侧ADD在各工况下引发模式转变所需要的肌肉力强度均显著升高,咬合与ADD同侧情况下过渡阶段出现(60%肌肉力)早于咬合与ADD异侧的情况(70%肌肉力)。结论重度ADD在高强度咬合下会引起关节盘受挤压向前滑出,导致髁突异常高应力,且这一现象在患侧进行偏侧咬合时更容易发生。因此,重度ADD患者应当避免患病侧进行高强度咬合,防止TMJ退行性病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盘 平衡侧 咀嚼系统 颞下颌关节 髁突 退行性病变 生物力学 高应力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下牙尖窝接触关系的生物力特征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美青 Noshir Mehta +1 位作者 徐柯 郭少雄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2-120,共9页
咬合接触的生物力特性对于咀嚼功能是否得以正常发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在静态(例如:最大牙尖交错时的咬合接触)还是在动态咬合(例如:咀嚼运动中的咬合接触)时,尖窝关系都是上下牙之间的经典的咬合接触关系。最大牙尖交错位时多向... 咬合接触的生物力特性对于咀嚼功能是否得以正常发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在静态(例如:最大牙尖交错时的咬合接触)还是在动态咬合(例如:咀嚼运动中的咬合接触)时,尖窝关系都是上下牙之间的经典的咬合接触关系。最大牙尖交错位时多向倾斜的牙尖斜面将所承受的咬合力向多个方向分散,从而避免个别牙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咀嚼运动中下颌从工作侧运动到最大牙尖交错位、再到非工作侧,该运动的途径以及运动过程中的咬合接触主要由上颌牙的面形态决定。咬合接触的紧密程度与咀嚼肌的收缩活动情况密切相关。为采集可重复性的、由面形态所决定的静态咬合和动态咬合接触信息时,建议对最大紧咬和最大范围咀嚼运动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总之在功能性正常咬合的概念中,除经典的正中关系/正中、组牙功能/尖牙保护等的内容外,还应包括静态/动态咬合中尖窝接触关系的生物力特征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袷学 生物力学 咀嚼系统 咬合 咀嚼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牙周炎五法
4
作者 磊青 《农家致富》 2016年第17期58-58,共1页
牙周炎是累及四种牙周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往往引发牙周支持组织的炎性破坏。作为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由于早期多无明显的症状而易被患者忽视,但是若长期发展,不仅损害口腔咀嚼系统的功能,还会... 牙周炎是累及四种牙周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往往引发牙周支持组织的炎性破坏。作为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由于早期多无明显的症状而易被患者忽视,但是若长期发展,不仅损害口腔咀嚼系统的功能,还会严重影响全身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支持组织 慢性感染性疾病 全身健康 口腔疾病 牙周膜 牙龈组织 牙骨质 牙槽骨 五法 咀嚼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上新世伍氏献文鱼(Cyprinidae:Schizothoracinae)形态学再研究
5
作者 毕黛冉 吴飞翔 +2 位作者 王宁 张弥曼 房庚雨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8,共28页
柴达木盆地是研究青藏高原古环境和动物演化历史的一个关键区域。为了适应上新世时期柴达木盆地环境的干旱化,化石裂腹鱼类伍氏献文鱼(Hsianwenia wui)演化出了异常粗大的骨骼。然而,人们对于这种骨骼增粗现象(pachyostosis)的性质仍知... 柴达木盆地是研究青藏高原古环境和动物演化历史的一个关键区域。为了适应上新世时期柴达木盆地环境的干旱化,化石裂腹鱼类伍氏献文鱼(Hsianwenia wui)演化出了异常粗大的骨骼。然而,人们对于这种骨骼增粗现象(pachyostosis)的性质仍知之甚少。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一特征及其生理学机制,对伍氏献文鱼进行了详尽的形态解剖学工作,并识别出了一些新的信息:脑腔前部分叉的嗅束通道、韦伯氏器上发达的第3髓上骨、第5尾前椎支持众多尾鳍短鳍条以及第2尾前椎上一个附加的髓弓(棘)。此外,发现献文鱼骨骼的增粗存在差异性:该现象仅见于内骨骼,外骨骼(膜质骨)一般未见增粗;在成组增粗的内骨骼(如肌间骨:上髓弓小骨和上肋小骨)中,腹侧骨骼较背侧增粗更为明显。伍氏献文鱼匙骨后缘有一个显著而独特的位于胸鳍上方的"肩突"(humeral process),对比现生鲤科鱼类咀嚼活动中相关肌肉和骨骼的联动关系,认为这个"肩突"的出现与伍氏献文鱼咽颌骨骼(第五角鳃骨)增粗以及研磨坚硬的食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上新世 伍氏献文鱼 形态学 骨肥厚 咀嚼系统和匙骨“肩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垫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傅民魁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1976年第5期240-240,共1页
通过戴用单侧垫,可研究功能调整的机制。这一实验方法可引起咀嚼系统功能平衡的改变。一般估计,当咀嚼时,部份结构压力增大,另部份则无咀嚼压力,同时咀嚼肌拉长。各类组织均能受调整过程的影响,特别是与咀嚼有关的,如牙齿,牙周组织,颌... 通过戴用单侧垫,可研究功能调整的机制。这一实验方法可引起咀嚼系统功能平衡的改变。一般估计,当咀嚼时,部份结构压力增大,另部份则无咀嚼压力,同时咀嚼肌拉长。各类组织均能受调整过程的影响,特别是与咀嚼有关的,如牙齿,牙周组织,颌骨,关节,面部骨骼,关节囊及咀嚼肌。材料和方法: 在8只12周的兔子上进行实验,于麻醉下取动物的右下后牙印模,铸造银合金(牙合)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 所有 咀嚼系统 关节凹 关节窝 实验动物 颅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