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写在主流之外——论周蕾理论批评的边缘论述 被引量:3
1
作者 季进 余夏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15,共7页
周蕾作为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华裔批评家,立足于中国文学、电影与文化政治的现实,自由出入于各种理论话语之间,以其犀利的文风、尖锐的批判意识和丰厚的理论素养,开启了一种边缘论述,挑战了理论权威的主导性和普适性。本文从三个方面抽... 周蕾作为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华裔批评家,立足于中国文学、电影与文化政治的现实,自由出入于各种理论话语之间,以其犀利的文风、尖锐的批判意识和丰厚的理论素养,开启了一种边缘论述,挑战了理论权威的主导性和普适性。本文从三个方面抽样评述周蕾边缘论述的展开路径,即"男性的边缘:女性视野下的现代中国"、"帝国的边缘:第三空间内的香港文化"、"文字的边缘:文化翻译中的当代电影"。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妇女在现代中国与西方对话中的主体性地位,揭露了以西方为代表的(后)殖民主义心态中的权力关系,论述了"文化媒介"所带来的"文化翻译"问题。周蕾打通文化隔阂、地域界限和种族区分,努力勾画并批判当前文化政治中各种流行的偏见,恢复中国文学和文化复杂的主体形态,展示了跨文化探讨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蕾 理论批评 边缘论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暧昧的现代性——与汉学家周蕾商榷张爱玲《十八春》的阅读政治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怀昭 向天渊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25,共5页
尽管周蕾的《妇女与中国现代性:西方与东方之间的阅读政治》以女性主义批评的立场挖掘出由张爱玲小说《十八春》修改后的《半生缘》所蕴含的女性的细节之处与现代性的复杂关系,但她并没有深入探讨《半生缘》和《十八春》都具有的独特的... 尽管周蕾的《妇女与中国现代性:西方与东方之间的阅读政治》以女性主义批评的立场挖掘出由张爱玲小说《十八春》修改后的《半生缘》所蕴含的女性的细节之处与现代性的复杂关系,但她并没有深入探讨《半生缘》和《十八春》都具有的独特的女性意识,并且由于文本选择的错误,没有看到《十八春》中女性的内在主体性与国族认同之间的纠结关系;张爱玲对待现代性的态度是怀疑和拒斥的,但又不自觉地继承了五四文学的反抗传统的精神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政治 国族认同 现代性 周蕾 张爱玲 《十八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族裔观者视角下的边缘阅读--论汉学家周蕾的鸳鸯蝴蝶派文学研究
3
作者 宋奇论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9-215,共7页
美国汉学家周蕾以由女性主义、视觉主义和族裔理论发展而来的女性族裔观者的理论视角,对中国近现代文学进行了多方位的批评,尤其是对鸳鸯蝴蝶派文学的重读占据核心的位置。周蕾的鸳鸯蝴蝶派文学研究建立于对已有批评模式的批判,从而发... 美国汉学家周蕾以由女性主义、视觉主义和族裔理论发展而来的女性族裔观者的理论视角,对中国近现代文学进行了多方位的批评,尤其是对鸳鸯蝴蝶派文学的重读占据核心的位置。周蕾的鸳鸯蝴蝶派文学研究建立于对已有批评模式的批判,从而发展出一套女性的批评方法,关注鸳鸯蝴蝶派作品中女性占据绝大部分的叙事结构不对称的现象、叙事模式的分裂与戏仿以及作者情感态度的暧昧性三点女性面向,并对部分经典文本展开批评实践,最终得出鸳鸯蝴蝶派文本中传统的裂解消亡这一关于中国现代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汉学 女性主义 鸳鸯蝴蝶派文学 周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幻灯片事件的诠释与翻译 被引量:2
4
作者 全炯俊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3年第2期4-12,共9页
周蕾认为,鲁迅在幻灯片事件中受到的冲击是源于视觉性的遭遇,使他认识到电影可能代替文学的地位,尽管如此,鲁迅还是回归了文学。这种诠释有其独到新颖的一面,甚至部分分析锐利深刻,但整体来看,仍有不少失误之处。本文通过仔细考察其论... 周蕾认为,鲁迅在幻灯片事件中受到的冲击是源于视觉性的遭遇,使他认识到电影可能代替文学的地位,尽管如此,鲁迅还是回归了文学。这种诠释有其独到新颖的一面,甚至部分分析锐利深刻,但整体来看,仍有不少失误之处。本文通过仔细考察其论证的误区,导出这些错误论证不仅是如何诠释鲁迅的问题,更是如何看待文学和文化、西方和非西方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蕾 幻灯片事件 《呐喊》 《原始的激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