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态和DNA合成对基底膜周期性应变的响应 被引量:8
1
作者 卢晓 王红兵 +4 位作者 黄岂平 王远亮 秦健 蔡绍皙 张西正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 :探索基底膜伸张应变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和重排的关系 ,了解融合和非融合细胞生长状况对应力作用的响应。方法 :应用自行研制的基底膜伸张装置 ,模拟生理状况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受到的二维拉伸应变 ,通过基底膜伸张的单向... 目的 :探索基底膜伸张应变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和重排的关系 ,了解融合和非融合细胞生长状况对应力作用的响应。方法 :应用自行研制的基底膜伸张装置 ,模拟生理状况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受到的二维拉伸应变 ,通过基底膜伸张的单向循环加载方式 ,使膜上生长的细胞变形 ,结合显微形态观测 ,计算机图象处理 ,[甲基3 氢 ]胸腺嘧啶核苷 (3 H TdR)掺入实验 ,综合考查应变对VSMC形态变化和DNA合成的影响。结果 :(1)加载 30′ 6h细胞铺展面积进行性增加 ,6~ 2 4h细胞铺展面积缩小 ;②非融合生长的细胞随细胞增殖和加载时间延长 ,细胞排布处于调整变化中 ;③融合生长的细胞 ,加载 10h后 ,细胞排布趋于稳定并呈平行排列 ,且有舒缩活动 ;④与对照组比较加载 2 4h3 H TdR掺入明显升高。结论 :未融合生长的细胞对应变刺激的响应以细胞增殖为主 ,融合生长的细胞对应变刺激的响应以细胞重排为主 ,并表现组织特异功能一收缩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张应变 血管平滑肌细胞 DNA合成 基底膜周期性应变 细胞重排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应变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态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陈道运 杨向群 +6 位作者 张传森 樊瑜波 张喜 宋锦膦 何辉 李晓宁 叶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70-1073,共4页
目的 :研究周期性应变条件下血管平滑肌细胞 (vascular sm ooth m uscle cells,VSMCs)形态和生长的变化。 方法 :利用脉动膜式张应力系统 ,给 VSMCs施加周期性应变 ,运用相差显微镜、计算机图像捕获系统及图像处理分析软件观察和分析 VS... 目的 :研究周期性应变条件下血管平滑肌细胞 (vascular sm ooth m uscle cells,VSMCs)形态和生长的变化。 方法 :利用脉动膜式张应力系统 ,给 VSMCs施加周期性应变 ,运用相差显微镜、计算机图像捕获系统及图像处理分析软件观察和分析 VSMCs的形态变化 ;用 3HTd R掺入率测定法检测 VSMCs的 DNA合成变化。 结果 :VSMCs承受 14 %的周期性应变后 ,细胞发生重排并与应力加载方向垂直 ,细胞形态指数减小 ,铺展面积、周长、细胞长轴在加载 6 h时明显增加 ,12~ 2 4 h逐渐减小并趋向于稳定。8%的周期性应变抑制 VSMCs生长和 DNA合成 ;14 %的周期性应变使 VSMCs生长和 DNA的合成明显增加 ,2 4 h和 4 8h时其 DNA合成分别是对照组的 1.4和 1.8倍。结论 :周期性应变不但影响 VSMC的形变 ,且会导致 VSMCs的重排。近生理条件下的周期性应变抑制 VSMCs的生长 ,超生理范围的应变促进 VSMCs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应变 血管平滑肌细胞 形态指数 DNA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周期性应变对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
3
作者 赵红斌 史智勇 +1 位作者 周焕发 王红梅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63-63,共1页
目的探讨不同周期性应变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cells,MSCs)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根据应变的大小实验分为5组,Ⅰ组(静态培养)、Ⅱ组(1%应变)、Ⅲ组(3%应变)、Ⅳ组(10%应变)、Ⅴ组(15%应变);10μg/mL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 目的探讨不同周期性应变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cells,MSCs)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根据应变的大小实验分为5组,Ⅰ组(静态培养)、Ⅱ组(1%应变)、Ⅲ组(3%应变)、Ⅳ组(10%应变)、Ⅴ组(15%应变);10μg/mL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CB)作用细胞1 h后,设相同的组进行平行实验,作用时间12 h,拉伸频率0.25 Hz;根据应变的作用时间实验分为3组,Ⅰ组(静态培养)、Ⅱ组(12 h)、Ⅲ组(24 h);10μg/mL CB作用细胞1h后,设相同的组进行实验,拉伸频率0.25Hz,拉伸应变10%。4%多聚甲醛固定细胞24 h,FITC-鬼笔环肽(FITC-phalloidin)标记细胞微丝,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标记细胞核,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结果1%、3%、10%、15%应变作用细胞后,细胞排列同受力方向分别呈平行、垂直、90°和平行排列;细胞微丝破坏后,细胞的排列方式同非CB组相比有明显差异。10%应变作用细胞12 h和24 h后,细胞微丝结构发生重排、断裂,CB组细胞形态同非CB组存在差别,微丝结构重排、断裂明显。微丝结构的变化是细胞受到力学作用改变其形态的重要因素之一。结论不同周期性应变对细胞形态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是细胞对力学反应的外在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周期性应变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细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应变诱导人肺上皮细胞整联蛋白再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惠静 杨力 +2 位作者 蔡绍皙 卢晓 王远亮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1-426,共6页
为了探讨机械拉伸应变对人肺上皮细胞表面整联蛋白α3 、α5和 β1分布的调控作用 ,建立了体外周期性拉伸应变装置 ,并应用胞外基质蛋白———纤连蛋白 (Fn)、胶原蛋白Ⅳ (ColⅣ )裱衬基底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了在应变为 15 % ,频... 为了探讨机械拉伸应变对人肺上皮细胞表面整联蛋白α3 、α5和 β1分布的调控作用 ,建立了体外周期性拉伸应变装置 ,并应用胞外基质蛋白———纤连蛋白 (Fn)、胶原蛋白Ⅳ (ColⅣ )裱衬基底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了在应变为 15 % ,频率为 4 0次 /min的拉伸刺激下 ,正常人肺上皮细胞H72 7表面α3 、α5和 β1整联蛋白的再分布 .结果表明 :在人肺上皮细胞H72 7中 ,α3 、α5和 β1整联蛋白是对拉伸应变敏感的膜受体 ,周期性拉伸刺激可诱导其激活 ,使之发生分布的重组 ,并向基底层转移 ,形成局部粘附连接 ,增强了整联蛋白受体与其特异性配体的结合能力 .结果提示 :一个有效的局部粘附连接的形成是受体聚集和配体占据共同启动的一个协调反应 ,该反应可能参与了细胞响应机械应力的起始过程 ,可能进一步通过力 化学信号的耦合或张力整合的形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拉伸应变 人肺上皮细胞 整联蛋白 局部粘附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张应变调控的CAPZA1在内皮祖细胞归巢中的机制研究
5
作者 邹敏文 霍云龙 +1 位作者 齐颖新 韩悦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64-364,共1页
目的内皮祖细胞(EPCs)在损伤和缺血组织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前期研究表明,黏附在损伤区域的EPCs会受到生理性周期性张应变的作用,通过上调长链酯酰辅酶A合成酶1(Acsl1)促进线粒体脂肪酸代谢,进而促进EPCs的归巢能力。然而,Acsl1如何感... 目的内皮祖细胞(EPCs)在损伤和缺血组织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前期研究表明,黏附在损伤区域的EPCs会受到生理性周期性张应变的作用,通过上调长链酯酰辅酶A合成酶1(Acsl1)促进线粒体脂肪酸代谢,进而促进EPCs的归巢能力。然而,Acsl1如何感受力学作用促进EPCs归巢的机制尚不明确。方法应用Flexcell张应变加载系统,对EPCs施加10%幅度,1.25 Hz频率的生理性周期性张应变24 h。应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静止组和牵拉组的细胞硬度,利用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系统和结构照明显微镜检测F-actin的变化,再通过Co IP-MS/MS寻找Acsl1的关键互作蛋白并验证。结果与静态组相比,张应变组EPCs的硬度显著上升。100倍油镜下张应变组EPCs的F-actin微丝更致密且变长,提示张应变促进了EPCs的骨架重塑。过表达Acsl1后,Co IP-MS/MS检测到潜在的互作蛋白,将其中与细胞骨架相关的蛋白分别与Acsl1进行分子对接,预测结果提示,F-actin的加帽蛋白CAPZA1与Acsl1互作的可能性最大,且Co IP验证二者确实存在互作。结论CAPZA1主要抑制F-actin的聚合,周期性张应变可能通过上调Acsl1水平,从而竞争性结合与F-actin互作的CAPZA1,进而促进F-actin的聚合,导致细胞骨架重塑,最终促进EPCs的归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应变 油镜 内皮祖细胞 显微镜检测 归巢 脂肪酸代谢 力学作用 C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张应变调控组蛋白H3乙酰化在移植静脉内膜增生中的作用
6
作者 陈佳和 马腾志 +2 位作者 包晗 黄凯 齐颖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7-77,共1页
目的自体大隐静脉是临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常用血管供体,术后动脉水平张应变诱导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功能异常,引起血管内膜增生,其力学生物学机制仍有待阐明。方法与结果“套管法”构建SD大鼠静脉移植模型,HE、EVG染色显示术... 目的自体大隐静脉是临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常用血管供体,术后动脉水平张应变诱导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功能异常,引起血管内膜增生,其力学生物学机制仍有待阐明。方法与结果“套管法”构建SD大鼠静脉移植模型,HE、EVG染色显示术后7天新生内膜增生显著;熔融纺丝构建1.5 mm和2.0 mm两种内径血管外支架限制张应变,超声结果显示无支架组移植静脉张应变为15.51±1.25%,2.0 mm支架组为9.18±0.88%,1.5 mm支架组为7.01±1.13%,相比于2.0 mm支架组,1.5 mm支架组内膜厚度显著减少。免疫荧光结果显示,1.5 mm组移植静脉组蛋白H3K9乙酰化水平显著降低。FLEXCELL系统对体外培养的VSMCs施加15%、1.25 Hz及7%、1.25 Hz周期性张应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5%周期性张应变诱导VSMCs收缩表型标志物SM22α及Calponin显著下降,组蛋白H3K9乙酰化水平显著升高。为了确定组蛋白H3K9乙酰化在内膜增生中的作用,持续对模型鼠注射组蛋白乙酰转移酶抑制剂姜黄素,1周后免疫荧光显示姜黄素可以抑制组蛋白H3K9乙酰化水平,缓解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结论动脉水平的周期性张应变上调组蛋白H3K9乙酰化,促进静脉VSMCs向合成表型转换,引起移植静脉内膜增生。适当的张应变束缚可能通过抑制组蛋白H3K9乙酰化而缓解移植静脉内膜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应变 血管内膜增生 自体大隐静脉 力学生物学 移植静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免疫荧光 套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张应变对破骨前体细胞和破骨细胞增殖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郭勇 郭春 +5 位作者 闫玉仙 李瑞欣 刘璐 郝庆新 张西正 侍才洪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9-304,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的力学载荷对破骨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增殖、分化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破骨诱导液培养RAW264.7破骨前体细胞,同时施加3 d的周期性张应变,然后培养4 d;另外一组RAW264.7细胞以破骨诱导液培养4 d,将其诱导为破骨细胞,再施加...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的力学载荷对破骨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增殖、分化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破骨诱导液培养RAW264.7破骨前体细胞,同时施加3 d的周期性张应变,然后培养4 d;另外一组RAW264.7细胞以破骨诱导液培养4 d,将其诱导为破骨细胞,再施加3 d的周期性张应变。结果在不同张应变下,两组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大致相同,但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ge,TRAP)活性和破骨细胞(TRAP阳性多核细胞)数量的变化明显不同。在2 500με的中等强度张应变下,第1组的TRAP活性降幅和破骨细胞数量减幅均最高,而后者TRAP活性降幅和破骨细胞数量减幅均最低。结论不同张应变对分化初期破骨前体细胞和已分化出破骨细胞的破骨前体细胞的破骨分化和功能状态的影响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周期性应变 力学载荷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张应变作用下成骨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晅 张晓玲 +1 位作者 沈刚 唐国华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目的研究周期性张应变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凋亡作用及其与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颅顶骨成骨细胞,P2-P4代成骨细胞培养2d和4d后,用无血清培养法诱导成骨细胞凋亡,同时使用Flexcell4000TM细胞应... 目的研究周期性张应变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凋亡作用及其与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颅顶骨成骨细胞,P2-P4代成骨细胞培养2d和4d后,用无血清培养法诱导成骨细胞凋亡,同时使用Flexcell4000TM细胞应变加载系统分别对细胞施加72h变形率为6%和13.6%的等轴周期性张应变。根据总培养时间分为5d和7d两组。运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成骨细胞凋亡水平进行检测,同时进行细胞记数及碱性磷酸酶(ALP)蛋白含量检测。结果与不加力的对照组相比,6%周期性张应变使成骨细胞凋亡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伴随细胞数量增加;而在13.6%的周期性张应变下,成骨细胞凋亡率增加的同时,细胞数量有不同程度地降低;而相同培养时间下,5d组细胞对6%的周期性张应变更加敏感,而7d组细胞对13.6%的周期性张应变更加敏感。ALP活性在两种张应变刺激作用下均有所下降。结论周期性张应变对成骨细胞的凋亡具有影响,不同力值的周期性张应变可通过促进或抑制细胞凋亡的方式调控成骨细胞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应变 成骨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信号通路参与调控周期性张应变诱导的人牙周膜细胞增殖 被引量:6
9
作者 韩悦 潘劲松 +3 位作者 陈丹鹏 毛晓燕 齐颖新 严志强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11-215,222,共6页
目的探讨周期性张应变对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增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应用FX-4000T细胞应变加载系统,对体外培养的hPDLCs施加周期性张应变,幅度分别为10%和20%,加载时间为6h和24h,频率均为0.1Hz... 目的探讨周期性张应变对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增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应用FX-4000T细胞应变加载系统,对体外培养的hPDLCs施加周期性张应变,幅度分别为10%和20%,加载时间为6h和24h,频率均为0.1Hz,以未加载的静态细胞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牙周膜细胞细胞周期的变化,并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p-ERK1/2表达的变化。用ERK1/2的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预处理细胞后,在0.1Hz,10%幅度条件下,加载6h,检测p-ERK1/2的表达水平变化对细胞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静态组相比,周期性张应变增加了S期人牙周膜细胞的比例,并诱导人牙周膜细胞的PCNA和p-ERK1/2表达增加,10%幅度和20%幅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同一幅度张应变,加载6h和24h对细胞PCNA和p-ERK1/2表达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ERK1/2的抑制剂PD98059不仅可以明显抑制张应变诱导的p-ERK1/2活化,而且张应变诱导的细胞PCNA表达也被明显抑制。结论周期性张应变可激活ERK信号通路,促进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应变 牙周膜细胞 增殖 增殖细胞核抗原 ER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张应变通过活性氧生成促进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软骨细胞发生凋亡 被引量:4
10
作者 俞超 杨飞 +3 位作者 戴尅戎 张晓玲 唐坚 朱振安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0-356,共7页
目的探讨周期性张应变诱导体外培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软骨细胞发生凋亡过程中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作用机制。方法对受力组软骨细胞施加频率0.5 Hz、强度20%延伸率的周期性张应变。对照组细... 目的探讨周期性张应变诱导体外培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软骨细胞发生凋亡过程中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作用机制。方法对受力组软骨细胞施加频率0.5 Hz、强度20%延伸率的周期性张应变。对照组细胞的培养条件与受力组细胞一致,但不受力。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丁胱亚磺酰亚胺(BSO)干预组的软骨细胞在受力前分别使用NAC和BSO进行预处理。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DCFH-DA为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ROS含量,分光光度法检测软骨细胞内caspase-9活性变化。结果 0.5 Hz、20%延伸率的周期性张应变可以刺激软骨细胞内ROS、caspase-9活性及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使用NAC和BSO抑制及升高细胞内ROS含量后,可以明显抑制及促进周期性张应变诱导的软骨细胞的caspase-9活性及细胞凋亡率(P<0.05)。结论周期性张应变通过促进ROS生成,进而激活caspase-9介导膝关节OA患者软骨细胞发生凋亡。抑制ROS的生成可以减轻周期性张应变导致的软骨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应变 活性氧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张应变对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志良 周跃 +4 位作者 成敏 李华壮 曹国永 张伟 李兴鑫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12-1214,共3页
目的探讨周期性张应变对培养的大鼠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内Ca2+浓度([Ca2+])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F luo-3/AM荧光探针标记技术,测定周期性张应变对纤维环细胞内[Ca2+]的影响,并分析了EGTA、维拉帕米和氯化钆... 目的探讨周期性张应变对培养的大鼠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内Ca2+浓度([Ca2+])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F luo-3/AM荧光探针标记技术,测定周期性张应变对纤维环细胞内[Ca2+]的影响,并分析了EGTA、维拉帕米和氯化钆预处理对此作用的影响。结果应变为10%、频率为1 Hz的周期性张应变1 m in使细胞内[Ca2+]增加1.13倍;EGTA可以阻断此作用;而维拉帕米和氯化钆仅可部分阻断。结论周期性张应变使纤维环细胞内[Ca2+]升高,细胞外钙内流起主要作用,且有不同的钙离子通道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应变 纤维环细胞 细胞内钙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张应变通过mir-29a-TET1通路调控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庆苹 刘继婷 +3 位作者 刘泽 陈毅 齐颖新 姜宗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85-86,共2页
目的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引起的再狭窄是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预后的主要原因,机械应力引起移植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ein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异常增殖和迁移是其主要病理基础。VSMCs表型转化是功能改变的起始事件。但是张应力在... 目的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引起的再狭窄是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预后的主要原因,机械应力引起移植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ein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异常增殖和迁移是其主要病理基础。VSMCs表型转化是功能改变的起始事件。但是张应力在移植静脉VSMCs表型转化的调控作用和机制尚未阐明。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筛选到TET1,并探索了其在应力调控VSMC表型转化中的作用。方法首先应用全转录组测序结合miRNA测序技术检测移植静脉与对照静脉中转录组和miRNA变化。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TET1共表达基因网络并分析这些基因的功能,并预测可以调控TET1的miRNA。体外应用Flexcell5000细胞张应变加载系统对VSMCs加载10%幅度张应变,应用RT-PCR检测目标RNA表达;应用小RNA干扰技术转染VSMCs,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VSMCs收缩表型标志分子。结果测序发现TET1在移植静脉中表达降低,RT-PCR验证了这一结果。与TET1结合的miRNA有12个,测序结果提示mir-29a-3p升高倍数最大。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186个基因与TET1高度相关(k>0.4),再经过KEGG分析这些基因参与调控VSMC收缩功能,提示TET1可能参与了VSMC收缩表型与合成表型的转化。体外试验显示,张应变促进了mir-29a-3p表达,并抑制了TET1的蛋白水平,同时抑制了VSMCs收缩表型标志分子。转染mir-29a-3p的mimics和inhibitor,能够调控TET1和VSMCs收缩表型标志分子。结论 mir-29a-TET1通路在周期性张应变(应力)调控VSMC表型转化中发挥作用,为抑制移植静脉VSMC功能失调引起的再狭窄提供防治的力学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静脉 周期性应变 mir-29a-3p TE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张应变激活整合素β_1-FAK信号途径调控皮肤成纤维细胞运动
13
作者 黄文 赵建武 +1 位作者 余佩琪 任国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749-1752,共4页
目的探讨周期性张应变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寻找引起细胞运动的最佳张应变幅度及其信号转导机制。方法成纤维细胞培养于预敷胶原蛋白基质的6孔柔性培养板,对柔性培养孔施加10次/min的负压(-135mmHg),每孔柔性板由中心到周边张应变幅... 目的探讨周期性张应变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寻找引起细胞运动的最佳张应变幅度及其信号转导机制。方法成纤维细胞培养于预敷胶原蛋白基质的6孔柔性培养板,对柔性培养孔施加10次/min的负压(-135mmHg),每孔柔性板由中心到周边张应变幅度介于0%~24%。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旋转角度,细胞免疫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整合素β1在细胞内的改变,免疫印迹观察细胞整合素β1表达和黏着斑激酶(FAK)磷酸化。结果发现15%的张应变幅度是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运动的最低张应变幅度。机械张应变诱导成纤维细胞整合素β1在细胞再分布和FAK磷酸化,整合素抗体β1部分抑制了FAK磷酸化和细胞运动。结论机械张应变通过整合素β1-FAK途径引起皮肤成纤维细胞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应变 细胞运动 整合素 黏着斑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214-3p在周期性张应变诱导内皮祖细胞分化和增殖中的作用
14
作者 李娜 汪文斌 +2 位作者 阎靖 齐颖新 韩悦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9-76,共8页
目的探讨microRNA-214-3p(miR-214-3p)在周期性张应变诱导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分化和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FX-5000T细胞周期性张应变加载装置对EPCs施加生理水平的周期性张应变(5%幅度、1.25 Hz频率),加... 目的探讨microRNA-214-3p(miR-214-3p)在周期性张应变诱导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分化和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FX-5000T细胞周期性张应变加载装置对EPCs施加生理水平的周期性张应变(5%幅度、1.25 Hz频率),加载时间24 h。应用miRNAs芯片筛选周期性张应变调控下差异表达的miRNAs,并挑选miR-214-3p进行深入研究。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EPCs内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相标志分子的表达,BrdU结合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EPCs增殖功能。之后,使用miR-214-3p抑制剂抑制miR-214-3p的表达,检测EPC内VSMC相标志分子表达及EPCs增殖。结果周期性张应变显著抑制miR-214-3p表达,并抑制EPCs向VSMC相分化,同时显著促进EPCs增殖。在静态条件下,使用miR-214-3p抑制剂干扰miR-214-3p的表达,miR-214-3p水平下降同样会抑制EPCs向VSMC相分化,并且诱导EPCs增殖能力显著上升。结论生理水平的周期性张应变能够抑制EPCs内miR-214-3p表达,从而抑制EPCs向VSMC相分化,并且促进EPCs增殖。研究结果为血管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应变 内皮祖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RUNX2参与调控周期性高张应变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子通 闫旭 +2 位作者 张守敏 包晗 齐颖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5-402,共8页
目的探讨周期性高张应变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Src/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的影响,及其在VSMCs迁移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FX-5000 T张应变加载系统,对VSMC... 目的探讨周期性高张应变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Src/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的影响,及其在VSMCs迁移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FX-5000 T张应变加载系统,对VSMCs施加幅度为5%(模拟生理条件)和15%(模拟高血压病理条件)的张应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VSMCs内RUNX2和磷酸化Src表达量;IPA生物信息学分析Src对RUNX2的调控作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下调VSMCs中RUNX2表达,Src抑制剂-1抑制细胞内Src激酶活性;利用划痕愈合实验检测VSMCs的迁移能力。结果15%高张应变显著增强VSMCs内RUNX2的表达水平;静态和15%张应变加载条件下,降低RUNX2的表达均显著抑制VSMCs的迁移。IPA结果提示Src激酶可能通过多种分子调控RUNX2,且抑制Src活性后RUNX2的表达量显著降低;在施加15%高周期性张应变的同时抑制Src活性,高张应变诱导的RUNX2表达与VSMCs迁移被逆转。结论高张应变上调Src激酶磷酸化促进RUNX2的表达,进而诱导VSMCs异常迁移。探讨张应变力学刺激调控VSMCs迁移的力学生物学分子机制,对于揭示血管生理稳态维持和血管病理重建的分子机制具有一定意义,并为寻找高血压血管重建临床诊断、治疗的转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应变 SRC激酶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迁移 血管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张应变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黏附血小板微体及其在自噬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远秀 包晗 +2 位作者 阎靖 肖倩 齐颖新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56,共8页
目的探讨周期性张应变力学刺激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与血小板微体(platelet-derived microparticles,PMPs)黏附能力的影响,以及黏附的PMPs对VSMCs自噬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FX-5000T张应变加载系统,对... 目的探讨周期性张应变力学刺激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与血小板微体(platelet-derived microparticles,PMPs)黏附能力的影响,以及黏附的PMPs对VSMCs自噬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FX-5000T张应变加载系统,对体外培养VSMCs施加5%幅度的生理性张应变和15%幅度的高张应变;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张应变作用的VSMCs与PMPs的黏附;免疫荧光检测PMPs刺激24 h后自噬标志分子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autophagy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LC3)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PMPs刺激24 h后VSMCs自噬相关蛋白(autophagy related protein,Atg)的表达水平。结果与5%生理性张应变加载相比,15%高张应变加载24 h能显著增强VSMCs与PMPs的黏附水平,提示高张应变促进PMPs与VSMCs的黏附。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PMPs刺激可显著上升VSMCs中自噬标志蛋白LC3表达,同时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PMPs刺激后Atg5、Atg7、Atg1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结论高张应变可以促进VSMCs黏附PMPs,黏附的PMPs可能通过增加Atg5、Atg7、Atg12、LC3表达,从而增强VSMCs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应变 血小板微体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性周期性张应变通过激活AMPK磷酸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 被引量:2
17
作者 范洋晶 李之音 +2 位作者 姜宗来 齐颖新 韩悦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5-341,共7页
目的探讨细胞能量代谢的关键调节因子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响应生理性周期性张应变力学刺激后对VSMCs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Flexcell-5000T体外细胞张应变加载系统,对大鼠原代培养... 目的探讨细胞能量代谢的关键调节因子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响应生理性周期性张应变力学刺激后对VSMCs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Flexcell-5000T体外细胞张应变加载系统,对大鼠原代培养的VSMCs施加10%幅度、1.25 Hz频率的周期性张应变,模拟VSMCs在体内的生理性力学环境;以未加载周期性张应变的静态细胞为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VSMCs的p-AMPK蛋白表达;划痕实验检测VSMCs迁移功能。结果与静态组的细胞相比,生理性周期性张应变加载24 h后显著减少划痕愈合面积,提示生理性周期性张应变抑制VSMCs迁移;生理性周期性张应变加载3 h后,VSMCs的p-AMPK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而加载24 h后p-AMP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在生理性周期性张应变加载条件下,孵育AMPK抑制剂可以在张应变加载3 h后显著降低p-AMPK蛋白表达,而在张应变加载24 h后显著促进VSMCs迁移;在静态条件下孵育AMPK激活剂AICAR 3 h后显著诱导p-AMPK蛋白表达,孵育24 h后显著抑制VSMCs迁移;提示p-AMPK蛋白表达参与调控VSMCs迁移。结论生理性周期性张应变能通过激活p-AMPK蛋白表达,进而抑制VSMCs迁移,提示生理性周期性张应变调控VSMCs迁移对维持血管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应变 力学刺激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高张应变通过下调PGC1α表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线粒体生物发生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守敏 李之音 +3 位作者 田文浩 陶雨婷 齐颖新 韩悦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6-163,共8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背景下病理性高张应变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线粒体生物发生的影响,以及PGC1α蛋白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Flexcell-5000T体外细胞张应变加载系统对VSMCs施加频率为1.25 Hz、幅... 目的 探讨高血压背景下病理性高张应变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线粒体生物发生的影响,以及PGC1α蛋白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Flexcell-5000T体外细胞张应变加载系统对VSMCs施加频率为1.25 Hz、幅度分别为5%和15%的周期性张应变,模拟正常生理情况和高血压病理情况下的力学环境;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正常生理和高血压病理力学条件下VSMCs的PGC1α蛋白表达,以及柠檬酸合酶和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拷贝数变化情况;应用PGC1α特异性激活剂ZLN005和有效干扰片段siRNA检测PGC1α表达上调或下调对柠檬酸合酶和mtDNA拷贝数的影响。结果 与5%生理性周期性张应变相比,15%病理性高张应变显著抑制VSMCs的PGC1α和柠檬酸合酶的表达,mtDNA拷贝数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对VSMCs转染PGC1α干扰片段siRNA或孵育PGC1α特异性激活剂ZLN005,分别下调和上调PGC1α蛋白表达,VSMCs的柠檬酸合酶表达和mtDNA拷贝数也相应地降低和增加。在加载生理性周期性张应变条件下,对VSMCs转染PGC1α干扰片段siRNA显著下调其蛋白表达;对VSMCs施加PGC1α特异性激活剂ZLN005显著上调PGC1α蛋白表达,柠檬酸合酶表达和mtDNA拷贝数也被增加。结论 高血压背景下病理性周期性高张应变通过抑制VSMCs的PGC1α蛋白显著下调VSMCs的柠檬酸合酶表达和mtDNA拷贝数,进而导致VSMCs线粒体功能障碍。PGC1α可能是缓解高血压病理进程的潜在治疗靶向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应变 血管平滑肌细胞 线粒体生物发生 PGC1α 线粒体DNA拷贝数 柠檬酸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张应变通过miRNA-214-3p调控LaminA/C表达参与血管重建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同悦 包晗 +1 位作者 徐蕾涵 齐颖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67-267,共1页
目的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高张应变抑制核骨架蛋白LaminA/C表达在高血压血管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探讨高张应变是否通过微小RNA(miRNA)调控LaminA/C表达,及其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利用miRDB、miRWalk和Targetscan... 目的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高张应变抑制核骨架蛋白LaminA/C表达在高血压血管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探讨高张应变是否通过微小RNA(miRNA)调控LaminA/C表达,及其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利用miRDB、miRWalk和Targetscan联合预测可能调控LaminA/C的mi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重建 周期性应变 联合预测 骨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离子参与周期性高张应变和血小板源性微囊协同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爽 李珊珊 +3 位作者 李子通 范洋晶 刘泽 齐颖新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4-150,共7页
目的探究周期性高张应变和血小板源性微囊(platelet-derived microvesicles,PMVs)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迁移功能的影响,以及Ca^(2+)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FX-5000T应变加载系统对体外培养VSMCs施加5%... 目的探究周期性高张应变和血小板源性微囊(platelet-derived microvesicles,PMVs)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迁移功能的影响,以及Ca^(2+)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FX-5000T应变加载系统对体外培养VSMCs施加5%、15%幅度周期性张应变,分别模拟VSMCs受到生理、高血压条件下的周期性高张应变;使用划痕实验检测VSMCs迁移;使用无Ca^(2+)培养基创造细胞外无游离Ca^(2+)条件;应用IP3R拮抗剂2-APB阻断细胞内Ca^(2+)释放;施加TRPV4通道拮抗剂GSK219和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的抑制剂Nifedipine分别阻断相应Ca^(2+)通道;体外施加凝血酶激活血小板产生PMVs以模拟高血压病理环境。结果与5%周期性张应变相比,15%周期性张应变可以显著促进VSMCs迁移。去除细胞外Ca^(2+)可以抑制VSMCs迁移,但GSK219和Nifedipine对于15%高张应变诱导的VSMCs迁移无显著作用;2-APB可以抑制15%高张应变诱导的VSMCs迁移过程。同时PMVs可以显著促进15%高张应变诱导的VSMCs迁移,并且细胞外和细胞内Ca^(2+)均参与其中。结论细胞内钙和细胞外钙在15%周期性高张应变诱导的VSMCs迁移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并且PMVs可以协同参与到上述过程中。研究结果为高血压病理性张应变诱导血管重建的分子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力学生物学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应变 血小板源性微囊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