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套平原五原地区地下水Fe-As-H_2O体系中砷的吸附释放趋势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翼龙 曹文庚 +4 位作者 李江 刘海坤 殷夏 闫丰录 董秋瑶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71,共5页
通过在河套平原五原地区建立典型剖面,对从剖面上采集的水样进行测试分析,结合地质环境特征,得出五原剖面上各地质、地貌单元条件下砷在浅层地下水的赋存形态。应用美国地质调查局专业水文地球化学软件Phreeqc进行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对... 通过在河套平原五原地区建立典型剖面,对从剖面上采集的水样进行测试分析,结合地质环境特征,得出五原剖面上各地质、地貌单元条件下砷在浅层地下水的赋存形态。应用美国地质调查局专业水文地球化学软件Phreeqc进行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对五原地区地下水Fe-As-H2O体系中砷的吸附释放趋势进行讨论,得出五原剖面上扇前洼地砷酸盐主要表现为从羟基铁上解离释放出来;而黄河冲湖积平原地下水中As主要表现为在水中解离。黄河冲湖积平原地下水中Fe(OH)3对砷释放的抑制力远远高于扇前洼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平原 地下水 吸附释放 水文地球化学软件Phreeq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吸附释放法纯化新城疫病毒 被引量:4
2
作者 吴胜昔 李庆吉 +2 位作者 鲁宁 卢瑞 蔡家利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21期160-162,166,共4页
制备50%的醛化红细胞,将新城疫病毒(NDV)感染的鸡胚尿囊液采用醛化红细胞吸附释放法进行纯化,然后分别对纯化的病毒液及弃去的上清进行血凝检测,并与差速离心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使用50%的醛化红细胞基本能将病毒全部吸附,SDS-PAGE电... 制备50%的醛化红细胞,将新城疫病毒(NDV)感染的鸡胚尿囊液采用醛化红细胞吸附释放法进行纯化,然后分别对纯化的病毒液及弃去的上清进行血凝检测,并与差速离心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使用50%的醛化红细胞基本能将病毒全部吸附,SDS-PAGE电泳显示其纯度较高,因此醛化红细胞吸附释放法是一种经济实用、操作简便,并有较高纯化效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鸡胚 醛化红细胞吸附释放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化鸡红细胞吸附释放结合NP-40法纯化新城疫病毒蛋白 被引量:2
3
作者 胡仁建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4期82-84,共3页
采用醛化鸡红细胞吸附释放结合NP-40法纯化鸡胚尿囊液中的新城疫病毒蛋白.通过收集纯化的新城疫病毒,并测定新城疫病毒血凝效价和进行9%SDS-PAGE电泳,以测定新城疫病毒蛋白的纯度.用该方法纯化的新城疫病毒血凝效价为1∶256,进行9%SDS-P... 采用醛化鸡红细胞吸附释放结合NP-40法纯化鸡胚尿囊液中的新城疫病毒蛋白.通过收集纯化的新城疫病毒,并测定新城疫病毒血凝效价和进行9%SDS-PAGE电泳,以测定新城疫病毒蛋白的纯度.用该方法纯化的新城疫病毒血凝效价为1∶256,进行9%SDS-PAGE电泳后,发现得到的新城疫病毒蛋白不含鸡胚尿囊液蛋白,是纯度较高的新城疫病毒蛋白.以上结果表明,醛化鸡红细胞吸附释放法结合NP-40法是一种经济实用、操作简便,并有较高纯化效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鸡红细胞吸附释放 鸡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临涣煤矿塌陷水域底泥氨氮的吸附释放特征初步研究
4
作者 阮淑娴 范廷玉 +1 位作者 谷得明 程方奎 《绿色科技》 2014年第4期243-245,共3页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淮北临涣煤矿塌陷水域底泥对氨氮的吸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临涣塌陷水域底泥对于氨氮的吸附能力很强,一经接触便被吸附,吸附量接近1000mg/kg;而底泥对氨氮的释放是一个复杂动态过程,各采样点各深度处土样的氮释...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淮北临涣煤矿塌陷水域底泥对氨氮的吸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临涣塌陷水域底泥对于氨氮的吸附能力很强,一经接触便被吸附,吸附量接近1000mg/kg;而底泥对氨氮的释放是一个复杂动态过程,各采样点各深度处土样的氮释放量相对于吸附量来说都较小,上层底泥氨氮达到释放最大值所需的时间要少于下层底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塌陷水域 底泥沉积物 氨氮 吸附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氮素吸附释放规律 被引量:39
5
作者 詹艳慧 王里奥 焦艳静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13,共4页
通过实验研究了淹水-落干对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氨氮等温吸附特性的影响,以及土壤吸附一定的氨氮后再淹水条件下向上覆水体释放氮素的规律,并分析了土壤氮素的吸附释放对三峡库区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对氨氮... 通过实验研究了淹水-落干对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氨氮等温吸附特性的影响,以及土壤吸附一定的氨氮后再淹水条件下向上覆水体释放氮素的规律,并分析了土壤氮素的吸附释放对三峡库区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对氨氮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吸附等温曲线满足Langmuir方程,且经淹水-落千后氨氮吸附能力增强,由淹水-落千前的666mg/kg增加到淹水-落千后的833mg/kg;2)模拟淹水条件下,吸附了一定氨氮的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向上覆水中释放氮素,土壤吸附的氨氮越多,释放的总氮通量亦越多,且好氧条件下总氮释放通量是厌氧总氮释放通量的1.2—1.4倍;3)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落干期吸纳大量来自农田地表径流的氮素,再淹水向水体中释放大量的氮素,增加了三峡水库发生富营养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消落带 吸附释放 氮素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沉积物磷的吸附释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8
6
作者 鲍林林 李叙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0-356,共7页
沉积物作为物质的储存库对河流营养物质的迁移转化具有重要作用,河流沉积物磷素的吸附与释放能够缓冲水体的磷负荷和营养状态,逐渐成为解决河流富营养化和水环境健康问题的关键。文章就国内外研究进展,总结了河流沉积物磷吸附和释放潜... 沉积物作为物质的储存库对河流营养物质的迁移转化具有重要作用,河流沉积物磷素的吸附与释放能够缓冲水体的磷负荷和营养状态,逐渐成为解决河流富营养化和水环境健康问题的关键。文章就国内外研究进展,总结了河流沉积物磷吸附和释放潜力的估算方法,并就沉积物的吸附与释放特征对影响磷素在河流沉积物-水界面的迁移转化的主要因素进行综述。结果表明,(1)磷平衡浓度(EPC_0)、磷吸附指数(PSI)和磷吸附饱和度(DPS)是评估河流沉积物磷的吸附-释放潜力的常用指标。(2)外源磷输入,特别是人类活动的过量磷素输入,往往使得河流沉积物吸附大量磷素,导致磷释放潜力和内源污染风险增加。(3)河流沉积物的粒径、有机质和金属含量等内部因子以及p H值、溶解氧、温度和扰动等外部环境因素是决定沉积物吸附容量和吸附-释放特征的根本因素。(4)人为调控对河流形态和水动力的改变也强有力地影响着河流的沉积环境及其对磷的吸附-释放,加剧了河流水体的富营养化风险。总之,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环境的破坏难以恢复,河流富营养化问题日渐突出,如何有效控制河流沉积物的内源磷污染,改善过度人为调控对沉积物磷吸附释放的不利影响,是河流综合整治和河流生态环境改善需要解决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吸附释放 沉积物组分 人工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物中磷的吸附和释放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薛杨 王而力 +2 位作者 邱素芬 于洋 张正夫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146-148,共3页
为了研究内源磷的形态变化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对国内外的内源磷形态与吸附释放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的概述,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沉积物中磷的吸附和释放的研究多停留在单一因子的影响,而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综合作用的研究不多。而自然环... 为了研究内源磷的形态变化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对国内外的内源磷形态与吸附释放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的概述,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沉积物中磷的吸附和释放的研究多停留在单一因子的影响,而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综合作用的研究不多。而自然环境条件下,都是多因子的共同作用。因此,应对多因子对沉积物中磷吸附释放的影响进行线性和非线性的拟合,以便提出更有效的抑制沉积物磷释放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磷形态 磷的吸附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湖表层沉积物对Cd^(2+)的吸附-释放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孙英 何江 +2 位作者 吕昌伟 樊庆云 宝金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4-1218,共5页
通过吸附实验及释放实验,研究了包头市南海湖表层沉积物对Cd2+的吸附、释放作用。结果表明,Cd2+在南海湖沉积物上的吸附既符合Langmuir型又符合Freundlich型,且以Langmuir型为最佳;Cd2+的吸附对pH值依赖程度较高,随pH值的增高而增强;温... 通过吸附实验及释放实验,研究了包头市南海湖表层沉积物对Cd2+的吸附、释放作用。结果表明,Cd2+在南海湖沉积物上的吸附既符合Langmuir型又符合Freundlich型,且以Langmuir型为最佳;Cd2+的吸附对pH值依赖程度较高,随pH值的增高而增强;温度的降低,离子强度和泥沙浓度的增加,均不利于南海湖沉积物对Cd2+的吸附。在6h以内,Cd2+的释放百分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并于6h达到极值,6h后急剧下降,并在10h后趋于平稳;Cd2+的释放百分率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弱酸至碱性环境有利于Cd2+的吸附,酸性环境有利于Cd2+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 沉积物 吸附-释放 南海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A和FN在纳米化钛表面的蛋白吸附及释放行为 被引量:3
9
作者 史婕 冯波 +3 位作者 鲁雄 汪建新 段可 翁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99-1303,共5页
通过阳极氧化技术,在钛表面制备一层管径为100nm左右的氧化钛纳米管.选取小牛血清白蛋白(BSA)和纤维连接蛋白(FN)两种蛋白质进行蛋白吸附实验,并在仿生条件下进行蛋白质的体外释放.对吸附了蛋白的纳米管试样表面进行红外和荧光定性分析... 通过阳极氧化技术,在钛表面制备一层管径为100nm左右的氧化钛纳米管.选取小牛血清白蛋白(BSA)和纤维连接蛋白(FN)两种蛋白质进行蛋白吸附实验,并在仿生条件下进行蛋白质的体外释放.对吸附了蛋白的纳米管试样表面进行红外和荧光定性分析,同时采用考马斯亮蓝法对纳米管表面的蛋白吸附进行定量检测,实验发现纳米管试样更有利于蛋白质的吸附,且FN在试样表面吸附时的吸附率大于BSA.氧化钛纳米管的蛋白释放分为突释和缓释两个阶段,其释放机制符合Fickian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钛纳米管 蛋白质吸附释放 小牛血清白蛋白 纤维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丙基修饰的SBA-15对溶菌酶吸附和释放的动力学研究
10
作者 代文彦 张卓琦 +2 位作者 王海果 张琪 曹希传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109-111,共3页
选用不同孔径(7.6、9.6、14.9 nm)和比表面积的巯丙基表面修饰的纯硅SBA-15(SBA-pr-SH)为吸附剂对溶菌酶(LYZ)进行吸附,研究其吸附动力学,并对LYZ/SBA-pr-SH进行LYZ释放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孔径的SBA-pr-SH,LYZ吸附性质不同;SBA-pr... 选用不同孔径(7.6、9.6、14.9 nm)和比表面积的巯丙基表面修饰的纯硅SBA-15(SBA-pr-SH)为吸附剂对溶菌酶(LYZ)进行吸附,研究其吸附动力学,并对LYZ/SBA-pr-SH进行LYZ释放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孔径的SBA-pr-SH,LYZ吸附性质不同;SBA-pr-SH对LYZ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LYZ的释放遵循Higuchi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饰SBA-15 溶菌酶 吸附/释放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阳极氧化铝表面蛋白吸附及其释放行为
11
作者 吴培 李晓宏 倪似愚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6-82,共7页
采用两步阳极氧化法在草酸电解液中制备出孔径为75nm的多孔阳极氧化铝(PAA),考察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和牛血纤维蛋白(BF)在PAA表面的吸附和释放行为.采用BCA(bicinchoninic acid)法定量检测蛋白的吸附和释放量,采用Langmuir等温拟合曲... 采用两步阳极氧化法在草酸电解液中制备出孔径为75nm的多孔阳极氧化铝(PAA),考察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和牛血纤维蛋白(BF)在PAA表面的吸附和释放行为.采用BCA(bicinchoninic acid)法定量检测蛋白的吸附和释放量,采用Langmuir等温拟合曲线模拟蛋白的吸附行为,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能谱仪(EDS)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蛋白吸附前后样品的微观形貌和成分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与平滑铝相比,PAA显著提高了两种蛋白在其表面的吸附能力,且BF的吸附量明显高于BSA,两者的最大吸附量分别达到60.3和38.8μg/cm2;PAA对两种蛋白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PAA吸附蛋白后的释放行为分为突释和缓释两个阶段,其吸附BSA和BF的最大释放率分别达到55%和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阳极氧化铝 牛血清蛋白 牛血纤维蛋白 吸附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蓝藻聚集对重金属迁移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江江 李玉成 +1 位作者 王宁 张学胜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8-566,共9页
以巢湖蓝藻水华聚集地西半湖表层沉积物与蓝藻为对象,研究了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d、Cr、Cu、Zn、Pb、Ni和Mn)总量的分布特征.同时,利用BCR连续提取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Cd和Mn的形态进行分析,模拟探究蓝藻腐殖化过程中重金属含量的变化,探... 以巢湖蓝藻水华聚集地西半湖表层沉积物与蓝藻为对象,研究了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d、Cr、Cu、Zn、Pb、Ni和Mn)总量的分布特征.同时,利用BCR连续提取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Cd和Mn的形态进行分析,模拟探究蓝藻腐殖化过程中重金属含量的变化,探讨了蓝藻腐殖化对重金属吸附-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采样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均不同程度超出背景值,且距离南淝河越近越突出.潜在迁移指数表明整个西半湖沉积物中重金属Cd比Mn更易形成二次污染.相关性分析显示重金属Cd和Mn各形态含量和总量之间均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巢湖西半湖属于典型的藻型湖,Cd和Mn的来源和分布均与蓝藻聚集密切相关,结合实验室模拟蓝藻腐殖化过程对重金属的吸附-释放规律,认为蓝藻腐殖化过程会对Cd和Mn的迁移释放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重金属 蓝藻 腐殖化 吸附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IPA-co-NVP)温敏凝胶微粒的相变性能与药物释放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江川 徐建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98-101,共4页
采用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氧化-还原试剂引发,通过反相悬浮共聚制备热缩温敏水凝胶微粒;研究了共聚单体配比及交联剂用量对凝胶温敏性能和溶胀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其温敏... 采用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氧化-还原试剂引发,通过反相悬浮共聚制备热缩温敏水凝胶微粒;研究了共聚单体配比及交联剂用量对凝胶温敏性能和溶胀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其温敏性以水杨酸为模型药物进行了药物吸附-释放实验。实验发现:NVP单体的加入使共聚凝胶的体积相变温度和平衡溶胀率都明显升高,药物吸附率增加,而溶胀-退溶胀的响应速度及水保留率降低,释药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异丙基丙烯酰胺 N-乙烯基吡咯烷酮 反相悬浮聚合 温度敏感 药物吸附-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疏水半互穿网凝胶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控制释放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建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3期57-60,共4页
以牛血清白蛋白为对象,研究了亲水/疏水(QPVPD/PAAc)半互穿网凝胶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与释放过程.在吸附过程中,当溶液pH值在牛血清白蛋白等电点(4.7)附近时,凝胶对蛋白质的吸附值最大;而在释放过程中,pH=7的释放率远大于其它pH值时的... 以牛血清白蛋白为对象,研究了亲水/疏水(QPVPD/PAAc)半互穿网凝胶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与释放过程.在吸附过程中,当溶液pH值在牛血清白蛋白等电点(4.7)附近时,凝胶对蛋白质的吸附值最大;而在释放过程中,pH=7的释放率远大于其它pH值时的释放率.实验表明凝胶结构对蛋白质吸附与释放有较大影响.随着疏水成分的增加,凝胶对牛血清白蛋白的释放速率变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互穿网凝胶 疏水相互作用 牛血清白蛋白 吸附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氢键吸附功能高强度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荣哲 李学锋 +2 位作者 龙世军 黄以万 舒萌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6-133,共8页
制备了物理双交联高强度水凝胶P(Am-co-Ac-co-VDT)/Fe3+,2-乙烯基-4-6-二氨基-2-乙烯基-1,3,5-三嗪(VDT)在水中能形成的氢键实现水凝胶的第一重物理交联;Fe3+与分子链上的-COO-形成离子配位,得到第二重物理交联。通过探究氢键和离子交... 制备了物理双交联高强度水凝胶P(Am-co-Ac-co-VDT)/Fe3+,2-乙烯基-4-6-二氨基-2-乙烯基-1,3,5-三嗪(VDT)在水中能形成的氢键实现水凝胶的第一重物理交联;Fe3+与分子链上的-COO-形成离子配位,得到第二重物理交联。通过探究氢键和离子交联的协同作用,获得了具有高的拉伸强度(4.34 MPa)和断裂伸长率(1764%)的P(Am-co-Ac-co-VDT)/Fe3+水凝胶。离子配位作用提供了水凝胶的pH敏感性;VDT含有二氨基三嗪(DAT)官能团形成的氢键使水凝胶吸附一定量的5-氟尿嘧啶(5-Fu),并在pH调整下还可以释放5-Fu,使该高强度水凝胶具有氢键吸附-释放的功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水凝胶 PH敏感性 吸附-释放 自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纯化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余祖华 丁轲 朱巧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5-138,共4页
为了比较研究红细胞吸附释放法、PEG-6000沉淀法和超速离心法对新城疫病毒的纯化效果,将含有NDV的鸡胚尿囊液分别用上述3种方法处理,并测定血凝(HA)效价。结果表明,红细胞吸附释放法中采用50%的醛化红细胞纯化病毒效果最佳;PEG-6000... 为了比较研究红细胞吸附释放法、PEG-6000沉淀法和超速离心法对新城疫病毒的纯化效果,将含有NDV的鸡胚尿囊液分别用上述3种方法处理,并测定血凝(HA)效价。结果表明,红细胞吸附释放法中采用50%的醛化红细胞纯化病毒效果最佳;PEG-6000沉淀法中,用9%的PEG-6000加1%NaCl处理病毒后再沉淀2-4 h效果最佳;采用超速离心法纯化的病毒主要分布在40%和50%蔗糖区带之间。3种方法比较,以超速离心法效果最好,红细胞吸附释放法和PEG-6000沉淀法纯化效果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纯化 红细胞吸附释放 PEG沉淀法 超速离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城市河道氮、磷自净能力影响因素 被引量:29
17
作者 王蓉 黄天寅 吴玮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5-113,共9页
以典型城市河道(苏州官渎花园内河)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和室外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污染物浓度、流速、曝气复氧、渗滤作用和温度对氮、磷自净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中氮、磷的自净作用受污染物浓度、流速、溶解氧浓度、温度和微生物等... 以典型城市河道(苏州官渎花园内河)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和室外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污染物浓度、流速、曝气复氧、渗滤作用和温度对氮、磷自净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中氮、磷的自净作用受污染物浓度、流速、溶解氧浓度、温度和微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增加,氨氮和硝态氮降解速率增加,而底泥中磷的总体吸附速率却增大.与静止水体相比,模拟河道通过增加流速、曝气复氧、渗滤作用能增强水体氮磷的自净能力,提高氮、磷降解速率.其中,改变流速后自净参数氨氮和总磷增量分别为17.05%和34.85%;曝气复氧后自净参数氨氮和总磷增量分别为8.35%和59.33%;增加微生物量(渗滤作用)后自净参数氨氮和总磷增量分别为50.00%和23.01%.自然条件下,随着温度的上升,氨氮和总氮的降解系数逐渐增大,总磷的降解系数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净能力 温度 污染物浓度 流速 曝气 渗滤作用 降解系数 吸附释放速率 氨氮 总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壳聚糖水凝胶的制备、性能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晓春 汤佳鹏 +1 位作者 陈勇 应汉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38-542,共5页
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温度/pH敏感性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壳聚糖粒状半互穿网络(PNIPA/CSsemi-IPN)水凝胶,研究了该水凝胶在不同温度、不同pH介质以及不同组成下的溶胀率变化。结果表明:该水凝胶的最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与PNIP... 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温度/pH敏感性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壳聚糖粒状半互穿网络(PNIPA/CSsemi-IPN)水凝胶,研究了该水凝胶在不同温度、不同pH介质以及不同组成下的溶胀率变化。结果表明:该水凝胶的最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与PNIPA水凝胶基本相同,均在33℃左右,pH=3时溶胀率达到最大,具有明显的温度和pH敏感性。壳聚糖(CS)的不同比例也对凝胶的溶胀率产生很大影响。振荡实验表明:凝胶粒子具有温度响应可逆性。同时进行了乳酸吸附与释放的初步研究,当PNIPA/CS质量比为10时,最大吸附达到168.29mg·(gdrygel)-1,释放率为31.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壳聚糖 粒状水凝胶 温度敏感性 PH敏感性 乳酸吸附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纯化及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19
作者 牛囡囡 李银 +3 位作者 刘宇卓 刘飞 叶焕春 李祥瑞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64-266,共3页
将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FT株病毒液经过红细胞吸附释放法纯化后作为ELISA包被抗原,建立H9N2亚型禽流感抗体间接ELISA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优点,为快速检测禽流感抗体提供了便利途径。
关键词 H9N2亚型禽流感 间接ELISA 抗体 红细胞吸附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具有“核-须”结构的热响应性微凝胶
20
作者 徐兴龙 胡杰 +2 位作者 吴新振 陈小平 沈眈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25,共7页
利用电子转移活化再生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RGET ATRP),制备出一种以交联环糊精为核,核表面接枝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长链为须的聚合物微凝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和综合热分析仪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激光粒度分析仪... 利用电子转移活化再生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RGET ATRP),制备出一种以交联环糊精为核,核表面接枝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长链为须的聚合物微凝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和综合热分析仪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显示微凝胶的粒径为1.416μm。当环境温度变化时,在34℃附近,粒径从1.416μm急剧降低到1.388μm,显示出良好的热响应性能。微凝胶的吸附试验表明,微凝胶"核"中大量环糊精单元的存在使其对底物分子表现良好的负载能力,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达到128.3mg/g。而且由于微凝胶表面热敏"长须"的存在,微凝胶在25℃和37℃表现出不同的负载能力,表明产物具有良好的可控吸附性能。同样,微凝胶的"核-须"结构在不同温度下也表现出可控的释放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响应微凝胶 环糊精 电子转移活化再生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 N-异丙基丙烯酰胺 吸附释放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