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巢湖流域农田土壤磷吸持指数及吸持饱和度特征 被引量:15
1
作者 周慧平 高超 +2 位作者 王登峰 赵和苍 张桃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0期386-389,共4页
农业活动对水体磷污染的影响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土壤对磷具有一定的固定能力,可以采用土壤磷吸持指数(PSI)和吸持饱和度(DPSS)来表征土壤中的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对巢湖流域各类土壤的研究表明,土壤的固磷能力相比太湖及国外其他... 农业活动对水体磷污染的影响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土壤对磷具有一定的固定能力,可以采用土壤磷吸持指数(PSI)和吸持饱和度(DPSS)来表征土壤中的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对巢湖流域各类土壤的研究表明,土壤的固磷能力相比太湖及国外其他地区普遍较低,红壤和石灰岩土的固磷能力相对较强,而紫色土的固磷能力最弱。土壤磷的吸持饱和度和吸持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吸持指数较高的红壤和石灰岩土,其土壤磷吸持饱和度表现较低;而紫色土对磷较容易饱和,磷吸持饱和度普遍偏高。已有30%的土壤其磷吸持饱和度超过25%的流失临界值,应重视其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持指数 吸持饱和度 巢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轮作与施肥对农田土壤磷素形态和吸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2
2
作者 戚瑞生 党廷辉 +2 位作者 杨绍琼 马瑞萍 周丽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36-1146,共11页
通过对黄土旱塬地区长期定位施肥(26a)条件下的不同轮作系统的土壤磷素形态和吸持参数的测定,研究了轮作和施肥对土壤磷素吸持特性和磷素形态的影响,以及土壤磷素吸持参数与磷素形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轮作与施肥均可以减低土壤... 通过对黄土旱塬地区长期定位施肥(26a)条件下的不同轮作系统的土壤磷素形态和吸持参数的测定,研究了轮作和施肥对土壤磷素吸持特性和磷素形态的影响,以及土壤磷素吸持参数与磷素形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轮作与施肥均可以减低土壤磷素的最大吸附量(Qm),相对于其他轮作和连作,在氮磷(NP)施肥下,小麦-玉米-豌豆轮作可以减低土壤的Qm,在氮磷有机肥(NPM)施肥下,小麦-玉米轮作可以减低土壤的Qm。在施肥相同的条件下,小麦-玉米轮作和小麦-豌豆轮作可以显著增加土壤中各形态无机磷的含量,长期轮作较连作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效磷养分,尤其对Ca2-P的提高效果更为显著。相关分析表明,Qm和磷吸持指数(PSI)与全磷(T-P)、Olsen-P、CaCl2-P、Ca2-P、Ca8-P、Fe-P、Ca10-P和有机磷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闭蓄态磷(O-P)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Al-P关系不显著。土壤有机质(SOM)与Qm、PSI和磷最大缓冲能力(MBC)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磷吸持饱和度(DPSS)存在显著正相关。通径系数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石灰性黑垆土土壤的无机磷形态中,Ca2-P对Olsen-P的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轮作 长期施肥 吸持特性 磷素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作制、有机肥和地下水位对红壤性水稻土磷的吸持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杨珠 蒋有利 +2 位作者 黄运湘 胡瑞芝 肖永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28-337,共10页
从1982~1994年,对稻作制,有机肥和地下水位三因素多水平的定位试验土壤,进行磷的恒温吸附试验,研究不同稻作制和地下水位以及施用有机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对磷的吸持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磷的恒温吸附曲线形状都很相似,... 从1982~1994年,对稻作制,有机肥和地下水位三因素多水平的定位试验土壤,进行磷的恒温吸附试验,研究不同稻作制和地下水位以及施用有机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对磷的吸持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磷的恒温吸附曲线形状都很相似,均属于高亲和力的“L”型曲线,所有吸附资料与三个已知吸附模型的拟合程度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以一元Langmuir模型优于Freundlich和Temkin两个模型。三种稻作制比较,稻稻冬泡土壤对磷的吸持容量明显大于稻稻冬绿和稻稻冬油土壤对磷的吸持容量;施用有机肥和提高地下水位均显著增大土壤对磷的吸持容量。除去土壤游离氧化铁和无定形氧化铁后,土壤对磷的吸持容量显著下降。土壤无定形氧化铁含量与除去无定形氧化铁后土壤对磷的吸持量的降低值和一元Langmuir方程中的Qm值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稻作制、有机肥和地下水位对供试土壤对磷的吸持作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其氧化铁的活性实现的。一元Langmuir方程中的Qm值与Olsen──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制 有机肥 地下水位 红壤性水稻土 吸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价铬在土壤中吸持和迁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傅臣家 刘洪禄 +3 位作者 吴文勇 郝仲勇 师彦武 曾德超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13,42,共6页
运用批平衡试验和土柱试验,研究了六价铬在土壤中的吸持反应,并进行了动力学模型拟合和吸持等温线平衡模型研究。试验共设3种土壤、6个浓度和2个温度,同时运用6个动力学模型和4个平衡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由于六价铬的阴离子特性,... 运用批平衡试验和土柱试验,研究了六价铬在土壤中的吸持反应,并进行了动力学模型拟合和吸持等温线平衡模型研究。试验共设3种土壤、6个浓度和2个温度,同时运用6个动力学模型和4个平衡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由于六价铬的阴离子特性,六价铬在土壤中的物理化学特性非常复杂,而且不易于被土壤所吸持,吸持量较小,吸持效果不稳定。大部分动力学模型和全部平衡模型拟合效果较好。通过土柱试验研究了六价铬在土壤中运移的非平衡运移规律,应用HYDRUS-1D模型进行拟合,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价铬 土壤 吸持 平衡模型 动力学模型 非平衡运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基质组分对磷吸持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王艳玲 章永辉 何园球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2-559,共8页
在红壤旱地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88年)中,选取了无机肥试验区的NPK、NP、NK、PK,有机无机配施试验区的CK、CK+猪厩肥(BM)及CK+花生秸秆(SR)等7个施肥处理土壤,测定了土壤磷吸持指数(Phosphate sorption index,PSI),分析了PSI与红壤... 在红壤旱地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88年)中,选取了无机肥试验区的NPK、NP、NK、PK,有机无机配施试验区的CK、CK+猪厩肥(BM)及CK+花生秸秆(SR)等7个施肥处理土壤,测定了土壤磷吸持指数(Phosphate sorption index,PSI),分析了PSI与红壤最大吸磷量(Xm)的相关关系,讨论了土壤pH、有机质、黏粒、铁铝氧化物及无机磷酸盐等基质组分对PSI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磷或配施有机肥均可显著降低红壤PSI值,随着土壤pH的升高、有机质及铁结合态磷酸盐(Fe-P)含量的增加,红壤PSI显著降低;土壤游离铁铝氧化物及黏粒含量越高,PSI也越大。PSI与Xm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Xm=0.5PSI+412.8,n=15,r=0.967**,p<0.01),因此,可以用PSI替代Xm来表征土壤固磷能力,亦可由PSI的大小来推断土壤磷的供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吸持指数 有机质 PH 铁铝氧化物 磷酸盐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土壤吸持磷酸根的影响及其原因 被引量:40
6
作者 王光火 朱祖祥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选择了浙江、江苏15个性质变化范围较大的土壤样品,研究在两种支持电解质、不同pH条件下对磷酸根的吸持反应。结果表明,加碱提高强酸性土壤的pH值,导致交换性铝的水解和羟基铝聚合物的生成,增加对磷的吸持。磷酸根同酸性土壤的反应... 本文选择了浙江、江苏15个性质变化范围较大的土壤样品,研究在两种支持电解质、不同pH条件下对磷酸根的吸持反应。结果表明,加碱提高强酸性土壤的pH值,导致交换性铝的水解和羟基铝聚合物的生成,增加对磷的吸持。磷酸根同酸性土壤的反应,可促进交换性铝的水解,释放出H^+,降低体系的pH。在CaCl_2介质中,当pH>6时,可能有磷酸钙类盐形成,使溶液中磷浓度显著降低。有机质对土壤吸持磷有重要影响。在低pH下有机质通过与Al^(3+)形成络合物,阻碍溶液中A1^(3+)的水解,并与磷酸根竞争羟基铝化合物表面的反应点位,从而降低酸性土壤对磷酸根的吸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土壤 磷酸根 吸持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在土壤中吸持和迁移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黄圣彪 王子健 彭安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9-271,共3页
从稀土元素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扩散和迁移等方面论述了稀土元素土壤环境化学研究的现状,以及尚需开展的研究,为全面进行农用稀土环境风险评价提供了资料。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土壤 吸持 迁移 环境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土壤磷吸持性及其在分类中的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赵文君 陈志诚 +1 位作者 张甘霖 龚子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6-630,共5页
本文根据海南岛不同土壤类型的65个剖面310个土层的土壤磷(P)吸持性的测定结果,讨论土壤P吸持性与土壤类型、母岩(母质)种类、及土壤黏粒、铁铝氧化物含量之间的关系,并阐明土壤P吸持性在该地区土壤分类中的意义, 供为选用土壤分类指标... 本文根据海南岛不同土壤类型的65个剖面310个土层的土壤磷(P)吸持性的测定结果,讨论土壤P吸持性与土壤类型、母岩(母质)种类、及土壤黏粒、铁铝氧化物含量之间的关系,并阐明土壤P吸持性在该地区土壤分类中的意义, 供为选用土壤分类指标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磷吸持 土壤类型 母岩(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矿物对汞的吸持特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姚爱军 青长乐 牟树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29-131,共3页
吸附热力学与动力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5种土壤矿物对Hg的吸附容量与吸附强度均表现为MnO2 >Fe2 O3 >膨润土 >高岭土 >CaCO3 。MnO2 对Hg吸附容量大且固持能力强 ,CaCO3 则与之相反。各土壤矿物结合汞的形态分布特征表明各... 吸附热力学与动力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5种土壤矿物对Hg的吸附容量与吸附强度均表现为MnO2 >Fe2 O3 >膨润土 >高岭土 >CaCO3 。MnO2 对Hg吸附容量大且固持能力强 ,CaCO3 则与之相反。各土壤矿物结合汞的形态分布特征表明各土壤矿物结合汞在不同环境的稳定性及相应数量比例。挥发试验结果表明各土壤矿物结合汞的环境活性 (挥发活性 )大小受土壤矿物对Hg吸附容量与吸附强度制约 ,并与矿物结合汞的形态分布特征相关 ,水溶交换态和酸溶态比例越高则土壤矿物结合汞挥发活性越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矿物 比例 挥发 特性研究 活性 试验结果 数量 吸持 形态分布 残渣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对土壤吸持六价铬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傅臣家 刘洪禄 +3 位作者 吴文勇 郝仲勇 师彦武 曾德超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8,共5页
玉米秸秆是一种有机物料,它可以促进六价铬的吸持。研究通过批平衡试验,描述了不同玉米秸秆投入量对土壤吸持六价铬的影响及其动力学过程,通过10个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拟合,效果较好。另外,还描述了反应的吸附等温线和平衡模型,结果可以用H... 玉米秸秆是一种有机物料,它可以促进六价铬的吸持。研究通过批平衡试验,描述了不同玉米秸秆投入量对土壤吸持六价铬的影响及其动力学过程,通过10个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拟合,效果较好。另外,还描述了反应的吸附等温线和平衡模型,结果可以用Herry模型、langmuir模型、Freundlich模型和Tekmin模型进行较好模拟。结果表明,秸秆有效地促进了六价铬在土壤中的吸持,可以作为六价铬的吸附剂。该结果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通过土柱试验,分别研究了秸秆覆盖和混合对土壤吸持六价铬的影响,有较好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持 六价铬 土壤 玉米秸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主要土壤对不同形态氮素吸持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于淑芳 徐长英 +1 位作者 张军 吴文良 《山东农业科学》 1998年第5期10-14,共5页
通过对17个土壤样品的吸附试验和2个土壤样品的淋失试验,研究了山东省主要土壤对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尿素)的吸持能力。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铵态氮的吸附符合Langmuir、Freundlich、Temkin方程,... 通过对17个土壤样品的吸附试验和2个土壤样品的淋失试验,研究了山东省主要土壤对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尿素)的吸持能力。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铵态氮的吸附符合Langmuir、Freundlich、Temkin方程,最大吸附量为42974~175439μg/g土,其中褐土>棕壤>潮土;吸附量主要受粘粒含量的影响;供试土壤对硝态氮基本不吸附。在试验范围内,氮素在土壤中主要以硝态氮流失,酰胺态氮也有一定程度流失,其数量受土壤质地和施肥量的影响,铵态氮几乎无流失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铵态氮 硝态氮 酰胺态氮 氮素吸持 淋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盐细菌特性及对硅铝的活化与吸持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德四 陈福山 张强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5年第4期28-31,共4页
为了找到能从高硅含量的硅酸盐矿物中脱硅的细菌,利用常规微生物筛选技术,从硅酸盐肥料中筛选到一株编号为JXF的菌株,通过形态学研究,并与标准的胶质芽孢杆菌等硅酸盐细菌的生化特征比较,表明JXF细菌为胶质芽孢杆菌。摇瓶浸矿试验表明,... 为了找到能从高硅含量的硅酸盐矿物中脱硅的细菌,利用常规微生物筛选技术,从硅酸盐肥料中筛选到一株编号为JXF的菌株,通过形态学研究,并与标准的胶质芽孢杆菌等硅酸盐细菌的生化特征比较,表明JXF细菌为胶质芽孢杆菌。摇瓶浸矿试验表明,硅酸盐细菌具有较强的活化、吸持硅酸盐矿物中硅、铝的能力,以高岭石为底物,培养2~6d,接灭活菌组上清液中硅的含量均高于接菌组中硅的含量,细菌吸持的硅含量占解硅量的90%左右,细菌数越多,吸持的硅也多。通过对浸渣主要物相分析,表明层状结构的硅酸盐矿物如高岭石、伊利石等较易被细菌作用而释放出其中的硅、铝、钾等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细菌 胶质芽孢杆菌 高岭石 活化 吸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固相组分对镉吸持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亮 邵孝侯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1997年第2期37-39,42,共4页
选用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用连续提取法去除土壤固相中碳酸盐(石灰性土壤)、氧化锰、有机质、无定型氧化铁和晶型氧化铁组分,制得分离某一组分或某几个组分后土壤钙饱和的样品,研究土壤固相各组分对Cd吸持的影响。研究表明,Cd... 选用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用连续提取法去除土壤固相中碳酸盐(石灰性土壤)、氧化锰、有机质、无定型氧化铁和晶型氧化铁组分,制得分离某一组分或某几个组分后土壤钙饱和的样品,研究土壤固相各组分对Cd吸持的影响。研究表明,Cd的吸持能力除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外,土壤固相组分及其相互作用直接控制着土壤对重金属Cd的吸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固相组分 重金属 吸持试验 土工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土壤对铜吸持(附)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天一 黎成厚 杨斌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6年第3期203-207,共5页
采用等温吸附平衡法研究了几种土壤对Cu^2+的吸持(附)特性。结果表明,土壤对Cu^2+的吸持量、净吸持量、解吸量都随铜标准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浓度的Cu^2+标准液中,酸性的硅铝质黄壤、棕壤的净吸持量约是强酸性的第四纪红... 采用等温吸附平衡法研究了几种土壤对Cu^2+的吸持(附)特性。结果表明,土壤对Cu^2+的吸持量、净吸持量、解吸量都随铜标准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浓度的Cu^2+标准液中,酸性的硅铝质黄壤、棕壤的净吸持量约是强酸性的第四纪红色黏土、黄壤的250%,碱性的菜国土、石灰土的净吸持量约是第四纪红色黏土、黄壤的300%-650%;结合使用等温吸持曲线与解吸率,能够很好地描述土壤对Cu^2+的吸持(附)特性;土壤对Cu^2+的吸持可用Langmuir模型、Freundlich模型及Temkin模型加以描述;最大吸持量与pH值、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相关,与非晶质铁含量呈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持特性 土壤污染 等温附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连续提取法研究土壤对镉和锌的吸持特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邵孝侯 侯文华 邢光熹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7-79,共3页
本文选用3种性质不同的不土壤,分别添加不同系列标准浓度的Cd和Zn进行恒温培养,并用连续提取法研究土壤中Cd和Zn的吸持机理。结果表明,3种土壤对Cd和Zn的等温吸附线均符合直线方程。红壤、水稻土中cd和Zn主要以离... 本文选用3种性质不同的不土壤,分别添加不同系列标准浓度的Cd和Zn进行恒温培养,并用连续提取法研究土壤中Cd和Zn的吸持机理。结果表明,3种土壤对Cd和Zn的等温吸附线均符合直线方程。红壤、水稻土中cd和Zn主要以离子交换吸附为主,而潮土Cd和Zn的吸持机理则主要是化学沉淀。土壤中的氧化锰组分对Cd和Zn有一定量的专性吸附,另有少量的Cd和Zn被土壤有机质螫合或络合,而氧化铁对Cd和Zn吸持贡献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吸持 连接提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土壤的磷吸持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隋红建 张家炳 +1 位作者 刘昌 饶纪龙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0-33,共4页
本文研究了江苏、江西5种性质变化较大的土壤样品,在不同磷酸根溶液浓度,不同支持电解质浓度,振荡及磁搅拌两种实验条件下土壤磷吸持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土壤吸磷量是时间及溶液浓度的指数函数;支持电解质KCl浓度的增加导致... 本文研究了江苏、江西5种性质变化较大的土壤样品,在不同磷酸根溶液浓度,不同支持电解质浓度,振荡及磁搅拌两种实验条件下土壤磷吸持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土壤吸磷量是时间及溶液浓度的指数函数;支持电解质KCl浓度的增加导致体系pH值的降低,提高了土壤磷吸持量;磁搅拌实验条件下的土壤磷吸持速度明显高于振荡情况。最后用改进的Freundlich方程拟合了这5种土壤的动力学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吸持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地区典型水稻土土壤磷素径流流失及其吸持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红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7788-7792,共5页
[目的]为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稻麦两熟种植制度下,研究了太湖地区爽水型、囊水型两种典型水稻土磷素地表径流流失状况和对磷的吸附特性。[结果]在常规施磷水平下,囊水型水稻土土壤磷素年径流流失量大于爽水型水... [目的]为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稻麦两熟种植制度下,研究了太湖地区爽水型、囊水型两种典型水稻土磷素地表径流流失状况和对磷的吸附特性。[结果]在常规施磷水平下,囊水型水稻土土壤磷素年径流流失量大于爽水型水稻土。2000~2001年度的地表径流磷流失量分别为603.2、679.5g/(hm^2·a),而在2001~2002年度时分别为1148.9、1350.3g(hm^2·a)。爽水型水稻土表层土壤磷的最大吸附量(Qm)和最大缓冲容量(MBC)分别为769.23mg/kg和130.00L/kg,均高于囊水型水稻土的Qm(666.67mg/kg)和MBC(66.00L/kg)。囊水型水稻土的PSI值低于爽水型水稻土,二者的PSI值均小于30。[结论]囊水型水稻土磷素更易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土壤磷素 地表径流 富营养化 吸持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氧化铁样品吸持铜离子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林玉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1-112,共2页
三种氧化铁样品吸持铜离子性能的研究林玉锁(国家环保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210042)STUDYONCOPPERSORPTIONBYTHREEFERRICOXIDES¥LinYusuo(NanjingInstitut... 三种氧化铁样品吸持铜离子性能的研究林玉锁(国家环保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210042)STUDYONCOPPERSORPTIONBYTHREEFERRICOXIDES¥LinYusuo(NanjingInstituteofEnvironment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持 氧化铁 铜离子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沙吸持污染物As(Ⅲ)的规律分析
19
作者 李海华 邢静 +2 位作者 黄强 邱林 孟瑞静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48,共5页
以黄河原型沙为材料,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最优试验条件下的pH值、温度、初始As(Ⅲ)质量浓度、泥沙粒径和振速对泥沙吸持As(Ⅲ)的模拟结果;采用试验数据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泥沙吸持污染物As(Ⅲ)基本规律。结果表明,pH值在6~... 以黄河原型沙为材料,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最优试验条件下的pH值、温度、初始As(Ⅲ)质量浓度、泥沙粒径和振速对泥沙吸持As(Ⅲ)的模拟结果;采用试验数据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泥沙吸持污染物As(Ⅲ)基本规律。结果表明,pH值在6~7之间不利于泥沙对As(Ⅲ)的吸持,pH〉8时,吸持效果较好;15℃时,泥沙对As(Ⅲ)吸持率最低,之后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泥沙对As(Ⅲ)吸持量随着初始As(Ⅲ)质量浓度的增高而增大;泥沙粒径和振速对泥沙吸持影响不大;泥沙对As(Ⅲ)污染物的吸持率随泥沙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单位质量吸附量则降低。吸持率与pH值、温度、泥沙质量浓度正相关,与其他3个因素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Ⅲ) 泥沙 吸持 影响因素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土时间序列磷素吸持特性研究
20
作者 邹平 符建荣 +6 位作者 曹志洪 叶静 俞巧钢 马军伟 姜丽娜 王强 孙万春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6期919-923,共5页
以浙江慈溪已鉴定的水稻土时间序列为研究对象,研究水稻土序列磷素吸持特性,结果表明,慈溪水稻土序列中磷素大部分被固定在剖面上部-耕层;速效磷一般在剖面上部含量较高,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含量急剧降低;慈溪水稻土时间序列土壤磷素... 以浙江慈溪已鉴定的水稻土时间序列为研究对象,研究水稻土序列磷素吸持特性,结果表明,慈溪水稻土序列中磷素大部分被固定在剖面上部-耕层;速效磷一般在剖面上部含量较高,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含量急剧降低;慈溪水稻土时间序列土壤磷素吸持百分数主要分布10%~30%,属于中等强度的吸持,水稻土序列剖面表层土壤磷素的吸持能力较强,一般都在20%以上,植稻1 000年和2 000年水稻土中剖面土壤磷的吸持百分数与剖面土壤游离铁分布极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时间序列 磷素 吸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