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良镛先生与中国城市科学 被引量:3
1
作者 陈为邦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8,共2页
关键词 吴良镛 中国 城市科学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居环境科学”思想对建筑设计学科的影响初探——吴良镛先生新著《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后感 被引量:3
2
作者 邹永华 《规划师》 2002年第10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吴良镛 居住环境 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催生规划工作新思路——致吴良镛教授的一封信 被引量:2
3
作者 唐凯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24,共2页
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旧有的规划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从专家学者到政府官员,大家都在就此进行认真思考。经吴良镛教授和唐凯司长同意,本刊公开发表他们两人之间的通信(标题系编者所加),意在唤起同行们对于这个问题进一步... 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旧有的规划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从专家学者到政府官员,大家都在就此进行认真思考。经吴良镛教授和唐凯司长同意,本刊公开发表他们两人之间的通信(标题系编者所加),意在唤起同行们对于这个问题进一步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良镛 城市规划 政府职能 城乡规划 城乡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生理想于诗意栖居——吴良镛谈理想人居环境 被引量:6
4
作者 吴良镛 《居业》 2013年第9期66-70,共5页
汽车热、高楼热,导致环境污染接踵而来,自然与人文的破坏不期而至,众多“城市弊病”加速向我们袭来。于是,我们的城市失去了自己的灵魂,穿梭在充斥混凝土、钢筋味道的世界里,我们真切希冀未来每一个人都能够“诗意般地栖息在大地... 汽车热、高楼热,导致环境污染接踵而来,自然与人文的破坏不期而至,众多“城市弊病”加速向我们袭来。于是,我们的城市失去了自己的灵魂,穿梭在充斥混凝土、钢筋味道的世界里,我们真切希冀未来每一个人都能够“诗意般地栖息在大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栖居 人居环境 吴良镛 理想 人生 环境污染 混凝土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匠人营国:人居科学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对“吴良镛·清华大学人居科学展”的解说辞 被引量:3
5
作者 吴良镛 《世界建筑》 2014年第12期13-15,共3页
此次获得清华大学、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支持,得以在国博举行这一题为“匠人营国”的展览,机会难得.展览纵贯1945年至今近70年的时间历程,横跨人居科学研究与实践的众多领域,纵横交错,蔚为壮观.我从始至今亲历了... 此次获得清华大学、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支持,得以在国博举行这一题为“匠人营国”的展览,机会难得.展览纵贯1945年至今近70年的时间历程,横跨人居科学研究与实践的众多领域,纵横交错,蔚为壮观.我从始至今亲历了这整个过程,可以说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有必要对展览做一些“解说员”的工作.1 思想溯源:从体形环境到人居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破坏,许多中外有识之士在战火烽烟中即开始思考和讨论战后重建的问题,建筑和城市的学术思想开始活跃.时任“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学术主持人的粱思成写成《市镇的体系秩序》一文,于1945年发表于重庆《大公报》上,预见到战后是“建国开始的关头”,要“预先计划,善予辅导,使市镇发展为有秩序的组织体”[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清华大学 科学理论 解说 吴良镛 中国国家博物馆 第二次世界大战 学术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儿胡同,摇曳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吴良镛整治北京胡同的成功范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陈蝶 《中国建设信息》 2004年第11X期28-31,共4页
北京旧城,中国古代都城建筑的最后杰作,凝集着一个悠远而古老民族的文化。城中有条胡同,叫菊儿胡同。它记录了一位建筑师的思考和创造,它与这位建筑师的名字,共同加载了世界建筑史册。
关键词 胡同 吴良镛 建筑师 旧城 建筑史 加载 北京 世界 整治 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创新精华 见漫漫求索心路——读吴良镛《建筑、城市、人居环境》
7
作者 宋启林 《华中建筑》 2004年第2期1-2,共2页
对中国禾斗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吴良镛教授从求学时代及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建筑教育、城乡建筑事业以及学术上的艰苦求索和作出的巨大贡献作了概括性叙述,以及吴先生在对实现“居者有其屋”的不... 对中国禾斗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吴良镛教授从求学时代及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建筑教育、城乡建筑事业以及学术上的艰苦求索和作出的巨大贡献作了概括性叙述,以及吴先生在对实现“居者有其屋”的不断追求中,所创建的厂义建筑学、人居环境科学体系,亦作了高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良镛 《建筑、城市、人居环境》 建筑学 人居环境 建筑教育 城乡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建筑学的现代意义——祝贺吴良镛先生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8
作者 周琦 《建筑与文化》 2012年第3期7-7,共1页
今年2月,两院院士、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吴良镛先生和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谢家麟先生一同荣膺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吴良镛先生成为建筑学界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人,既表现了国家对城市发展、建筑事业和环境科学的重视,也说明了他的... 今年2月,两院院士、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吴良镛先生和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谢家麟先生一同荣膺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吴良镛先生成为建筑学界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人,既表现了国家对城市发展、建筑事业和环境科学的重视,也说明了他的个人成就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传统建筑学 吴良镛 城市发展 物理学家 环境科学 中国建筑 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所理解的吴良镛先生和人居环境科学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干峙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6,8,共2页
关键词 吴良镛 人居环境科学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更新:旧城发展的正确思想──吴良镛先生《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读后 被引量:20
10
作者 曾昭奋 《新建筑》 1996年第2期33-34,共2页
指出了《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一书的学术特色和理论价值,认为有机更新的思想是旧城发展的正确方向;同时,对北京旧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批评。
关键词 北京 旧城发展 城市规划 吴良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通古今,融贯中西”──访两院院士、著名的城市规划师吴良镛教授
11
作者 金鹰 方可 《规划师》 1998年第3期115-117,共3页
关键词 吴良镛 城市规划师 家居 采访 中国 教授 中国 中西 楷模 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房·完整社区·和谐社会——吴良镛致辞 被引量:28
12
《住区》 2011年第2期18-19,共2页
吴良镛著名城市规划及建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22年生于江苏南京,1946年开始协助梁思成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长期致力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教学、科学研究与实践工作。教学上... 吴良镛著名城市规划及建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22年生于江苏南京,1946年开始协助梁思成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长期致力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教学、科学研究与实践工作。教学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倡导建筑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为北京、桂林、三亚、深圳等城市的规划,特别是旧城区改造整治规划设计工作作出重要贡献。专著《广义建筑学》对建筑学与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进行了重要的理论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良镛 和谐社会 城市规划设计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建筑学家 致辞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儿胡同,摇曳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吴良镛整治北京胡同的成功范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蝶 《新材料·新装饰》 2005年第2期45-48,共4页
吴良镛,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人居环境科学先驱。1922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1950年10月起任教于清华大学。曾获中国首届“梁思成建筑奖”与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亚洲建筑协会建筑设计金奖、国际建... 吴良镛,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人居环境科学先驱。1922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1950年10月起任教于清华大学。曾获中国首届“梁思成建筑奖”与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亚洲建筑协会建筑设计金奖、国际建筑评论和建筑教育奖及联合国“世界人居奖”。历任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及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世界人居学会主席等职,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同 吴良镛 范例 整治 现代 传统 北京旧城 古代都城 建筑师 建筑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读吴良镛 被引量:1
14
作者 洪铁城 《华中建筑》 2008年第5期21-25,共5页
吴良镛先生是闻名海内外的建筑学教授。他在60多年专业生涯中,从建筑走向城市规划、走向区域、走向人居环境研究,以《广义建筑学》和《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两部巨著,嬴得了非常的荣誉。然而荣誉后面的重要意义是他的导师伊利尔·沙... 吴良镛先生是闻名海内外的建筑学教授。他在60多年专业生涯中,从建筑走向城市规划、走向区域、走向人居环境研究,以《广义建筑学》和《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两部巨著,嬴得了非常的荣誉。然而荣誉后面的重要意义是他的导师伊利尔·沙里宁早在60多年前给他的评价:他的工作中,有着一种"中国现代性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标志"人类文化进步",可以标志"中国实际生活的发展";是朝着"宜人的、可持续发展居住环境"目标前进当中,极为难能可贵的、不可缺少的精神。这就是吴良镛教授存在的伟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良镛 建筑 城市 人居环境 可持续发展 现代性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厦千万间 妙笔绘蓝图 吴良镛:让人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晶晶 昆仑 《中国高新科技》 2020年第1期8-13,共6页
“世界人居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陈嘉庚科学奖”“何梁何利奖”……如果你了解这些奖项,那想必知晓同时荣获这些奖项意味着什么。
关键词 国际建筑师协会 吴良镛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诗意地栖居 屈米 亚洲建筑师协会 奖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良镛
16
作者 王晓峰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年第9期I0014-I0016,共3页
中共中央、国务院2月1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吴良镛,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关键词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吴良镛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获得者 北京人民大会堂 人居环境科学 建筑教育 中国工程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与呼吁 探索与追求——访清华大学教授、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
17
作者 张丽莉 《城市开发》 2004年第4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总体规划 清华大学 人物专访 吴良镛 城市空间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院院士吴良镛:一生为谋万人居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媛媛 《小康》 2022年第33期20-21,共2页
创造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能诗情画意般栖居在大地上,这是吴良镛不变的梦想。幼年时代,爱好绘画的吴良镛就立志要当建筑师。高中和大学时期,遭遇日本侵华战争、目睹家园被摧毁的他,更加坚定了让国人居有定所、创造良好居住环境... 创造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能诗情画意般栖居在大地上,这是吴良镛不变的梦想。幼年时代,爱好绘画的吴良镛就立志要当建筑师。高中和大学时期,遭遇日本侵华战争、目睹家园被摧毁的他,更加坚定了让国人居有定所、创造良好居住环境的人生追求。学成后,吴良镛从教书育人,到建筑设计,再到城市规划,经过一步一个脚印地辛勤探索和实践,最终成为我国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和世界著名的建筑与城市理论家。吴先生的座右铭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家居”,他用一生的时光践行此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侵华战争 教书育人 人居环境科学 吴良镛 建筑设计 居住环境 城市规划 自然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良镛主编学术观点摘录
19
作者 吴良镛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5,共1页
吴良镛院士是本刊主编,本刊曾先后发表过吴先生49篇论文。在祝贺吴先生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时刻,本刊编辑特从这些文章中,辑录了部分学术观点,这些只言片语无法涵盖吴先生全部的学术思想,不过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他敏... 吴良镛院士是本刊主编,本刊曾先后发表过吴先生49篇论文。在祝贺吴先生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时刻,本刊编辑特从这些文章中,辑录了部分学术观点,这些只言片语无法涵盖吴先生全部的学术思想,不过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他敏锐的思路和开阔的视野,深切地感受到他对于科学不倦的追求和对于事业无限的热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吴良镛 主编 中央 国务院 胡锦涛 中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规划》杂志主编吴良镛院士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I0001-I0004,共4页
咱们这个学科能列入国家最高奖深感荣幸,这不只是我个人高兴,更重要的是我们学科得到国家科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人居环境科学是探索得来的中国特色城市建设道路,这条路现在仍然是一根蜡烛,需要全国各方面的专业人士、社会各界、... 咱们这个学科能列入国家最高奖深感荣幸,这不只是我个人高兴,更重要的是我们学科得到国家科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人居环境科学是探索得来的中国特色城市建设道路,这条路现在仍然是一根蜡烛,需要全国各方面的专业人士、社会各界、有经验的领导者等等共同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吴良镛 城市规划 院士 主编 杂志 人居环境科学 城市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