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良镛先生与中国城市科学 |
陈为邦
|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2
|
“人居环境科学”思想对建筑设计学科的影响初探——吴良镛先生新著《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后感 |
邹永华
|
《规划师》
|
2002 |
3
|
|
3
|
新形势催生规划工作新思路——致吴良镛教授的一封信 |
唐凯
|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4
|
人生理想于诗意栖居——吴良镛谈理想人居环境 |
吴良镛
|
《居业》
|
2013 |
6
|
|
5
|
匠人营国:人居科学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对“吴良镛·清华大学人居科学展”的解说辞 |
吴良镛
|
《世界建筑》
|
2014 |
3
|
|
6
|
菊儿胡同,摇曳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吴良镛整治北京胡同的成功范例 |
陈蝶
|
《中国建设信息》
|
2004 |
3
|
|
7
|
集创新精华 见漫漫求索心路——读吴良镛《建筑、城市、人居环境》 |
宋启林
|
《华中建筑》
|
2004 |
0 |
|
8
|
传统建筑学的现代意义——祝贺吴良镛先生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周琦
|
《建筑与文化》
|
2012 |
0 |
|
9
|
我所理解的吴良镛先生和人居环境科学 |
周干峙
|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10
|
有机更新:旧城发展的正确思想──吴良镛先生《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读后 |
曾昭奋
|
《新建筑》
|
1996 |
20
|
|
11
|
“学通古今,融贯中西”──访两院院士、著名的城市规划师吴良镛教授 |
金鹰
方可
|
《规划师》
|
1998 |
0 |
|
12
|
住房·完整社区·和谐社会——吴良镛致辞 |
|
《住区》
|
2011 |
28
|
|
13
|
菊儿胡同,摇曳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吴良镛整治北京胡同的成功范例 |
陈蝶
|
《新材料·新装饰》
|
2005 |
4
|
|
14
|
我读吴良镛 |
洪铁城
|
《华中建筑》
|
2008 |
1
|
|
15
|
广厦千万间 妙笔绘蓝图 吴良镛:让人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
张晶晶
昆仑
|
《中国高新科技》
|
2020 |
1
|
|
16
|
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良镛 |
王晓峰
|
《黑龙江科技信息》
|
2012 |
0 |
|
17
|
关注与呼吁 探索与追求——访清华大学教授、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 |
张丽莉
|
《城市开发》
|
2004 |
0 |
|
18
|
两院院士吴良镛:一生为谋万人居 |
孙媛媛
|
《小康》
|
2022 |
1
|
|
19
|
吴良镛主编学术观点摘录 |
吴良镛
|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20
|
《城市规划》杂志主编吴良镛院士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