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听觉神经通路在磁声耦合刺激调控运动皮层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周晓青 刘睿旭 +3 位作者 谭如欣 王会琴 殷涛 刘志朋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8-194,共7页
经颅磁声耦合刺激(TMAS)技术可以无创地实现包括深部脑区在内的全脑区毫米量级的精准电刺激。现有的实验研究结果已初步证实,TMAS是同时包含耦合电场与声场的复合物理刺激。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听觉神经通路是聚焦超声调节皮层神经活动... 经颅磁声耦合刺激(TMAS)技术可以无创地实现包括深部脑区在内的全脑区毫米量级的精准电刺激。现有的实验研究结果已初步证实,TMAS是同时包含耦合电场与声场的复合物理刺激。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听觉神经通路是聚焦超声调节皮层神经活动的必要条件。首次采用听觉通路被破坏的耳聋模型小鼠进行在体TMAS及TUS的对比刺激,分析听觉神经通路在TMAS神经调控中的作用。在造模后的不同时间点,采集耳聋组小鼠(n=6)与对照组正常小鼠(n=6)在TUS与TMAS作用下诱发的肌电信号(EMG),并记录运动反馈,对比分析两种刺激对耳聋小鼠与正常小鼠运动皮层的不同调控效果。结果显示,造模后1、12、24、48 h,耳聋小鼠在TMAS与TUS下的运动反馈均逐渐消失,EMG成功率均下降至3.33%;相同时间点的正常小鼠在两种刺激下均能产生运动反馈和EMG,且TUS与TMAS组的EMG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296),但其TMAS组的EMG均方根幅值大于TUS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1)。结果表明,无论TMAS与TUS,其刺激效果均严重依赖于听觉神经通路的完整性。通过耳聋组与正常组TUS与TMAS刺激结果的对比,验证在对运动皮层刺激时,听觉神经通路的存在是聚焦超声场进行调控的必要条件;而TMAS的刺激效果主要依赖于超声场的调控作用,听觉神经通路对TMAS的调控效果同样具有决定性影响。进而说明,在运动皮层刺激时,TMAS中的耦合电场可提高超声场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声耦合刺激 听觉神经通路 超声刺激 耳聋模型鼠 运动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裂患儿中枢听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电生理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峰 束煌 肖宇寒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8-580,共3页
目的采用测试听觉诱发电位和事件相关电位(ERP)的方法,了解腭裂患儿的中枢听觉神经系统功能。方法以34名非综合征型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儿童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中潜伏期诱发电位(MLR)和ERP中的负失配电位成分(MMN),并与正常... 目的采用测试听觉诱发电位和事件相关电位(ERP)的方法,了解腭裂患儿的中枢听觉神经系统功能。方法以34名非综合征型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儿童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中潜伏期诱发电位(MLR)和ERP中的负失配电位成分(MMN),并与正常同龄儿童相比较。结果与正常儿童相比,腭裂儿童的MMN反应明显较弱(F=227.69,P<0.01);而腭裂儿童的ABR、MLR与正常儿童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腭裂儿童的中枢听觉神经系统存在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大脑听觉皮层水平的听觉处理功能障碍,而脑干和皮层下水平的听觉感知功能基本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听觉诱发电位 事件相关电位 中枢听觉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DA受体相关的听觉神经疾病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喜 刘佩强 +3 位作者 覃丹雪 叶文华 林晓宇 苏纪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8-793,共6页
NMDA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NMDAR)是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家族中的主要成员,除了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在听觉神经系统的听觉传导通路中亦有大量表达。NMDAR可因众多病理因素激发多个分子途径而导致过度激活产生兴... NMDA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NMDAR)是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家族中的主要成员,除了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在听觉神经系统的听觉传导通路中亦有大量表达。NMDAR可因众多病理因素激发多个分子途径而导致过度激活产生兴奋毒性,从而参与了水杨酸钠致耳鸣、噪声性听觉损伤、老年性聋、药物性耳聋等多种听觉神经疾病的晚期病理过程,是难治性耳聋的交汇点,也是治疗耳聋的靶点。本文综述了NMDAR在听觉传导通路中的分布及相关听觉神经疾病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DA受体 听觉神经疾病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营养因子在听觉神经元保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贾明辉 卢伟 秦兆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4-246,共3页
关键词 听觉神经 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元保护 电子耳蜗植入 感音神经性聋 人工耳蜗植入 螺旋神经节细胞 进行性加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鸣的听觉神经电生理评价
5
作者 梁勇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66-367,375,共3页
关键词 耳鸣 听觉神经电生理 评价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觉神经系统中的髓鞘相关病理和可塑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玮洵 袁雅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5-159,共5页
髓鞘是高等脊椎动物中实现快速、精准神经信号传递的重要结构,是形成和维持神经元网络之间快速、协调交流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对于听觉神经功能的正常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学术界越来越意识到,髓鞘的动态变化是听觉神经元系统病... 髓鞘是高等脊椎动物中实现快速、精准神经信号传递的重要结构,是形成和维持神经元网络之间快速、协调交流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对于听觉神经功能的正常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学术界越来越意识到,髓鞘的动态变化是听觉神经元系统病理和可塑性机制中重要环节。本文旨在通过回顾中枢和周围听觉系统中的髓鞘相关病理机制,同时综述听觉活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ERK1/2信号通路、髓鞘相关抑制因子Nogo-A等因素与听觉神经系统髓鞘可塑性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鞘 听觉神经系统 病理 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耳声发射在听觉传出神经功能检测中的应用
7
作者 陈潇露 黄珊 +1 位作者 李吉平 钱敏飞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7-331,共5页
耳声发射对侧抑制是常见的听觉传出神经功能检查方法。本文总结目前临床常用的三种耳声发射对侧抑制研究的相关文献,分别从测试原理,临床进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对比3种用于对侧抑制研究的耳声发射特征,为听觉传出神经功能的科研及临床研... 耳声发射对侧抑制是常见的听觉传出神经功能检查方法。本文总结目前临床常用的三种耳声发射对侧抑制研究的相关文献,分别从测试原理,临床进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对比3种用于对侧抑制研究的耳声发射特征,为听觉传出神经功能的科研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传出神经 对侧抑制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 刺激频率耳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听觉、前庭系统相关的中缝背核神经通路研究进展
8
作者 宋科英 杨新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311-314,共4页
关键词 中缝背核 听觉神经通路 前庭神经通路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听觉特征融合的煤矸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政 王世博 +4 位作者 饶柱石 杨善国 杨建华 刘送永 刘后广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6-144,共9页
针对强噪声背景下综放开采过程中垮落煤矸难以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低级听觉特征Mel频谱和高级听觉特征听觉神经递质发放率的煤矸识别方法。首先,根据煤矸垮落冲击液压支架尾梁声音信号频谱特点,基于听觉神经滤波器组模型构建了适用... 针对强噪声背景下综放开采过程中垮落煤矸难以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低级听觉特征Mel频谱和高级听觉特征听觉神经递质发放率的煤矸识别方法。首先,根据煤矸垮落冲击液压支架尾梁声音信号频谱特点,基于听觉神经滤波器组模型构建了适用于煤矸识别任务的听觉模型;然后,利用听觉模型对煤矸垮落声音信号进行分析,获得听觉神经递质发放率;再次,将听觉神经递质发放率与通过Mel频谱提取的峰值特征进行融合,得到煤矸声音听觉感知图;最后,基于所构建的听觉感知图,利用ConvNeXt模型进行煤矸识别。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融合听觉特征的煤矸识别方法在不同信噪比下均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其优越性在背景噪声较大的工况下(信噪比为-5 dB)尤为明显,准确率仍能达到91.52%,显著优于以低级听觉特征和频谱图作为识别特征和利用时频域特征结合机器学习的煤矸识别方法,验证了融合听觉特征的煤矸识别方法对噪声具有优越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顶煤 煤矸识别 听觉模型 听觉神经递质 特征融合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鸣患者听觉传出神经系统功能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博 刘鋋 郭连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63-365,共3页
目的 利用耳声发射技术探讨耳鸣患者听觉传出系统功能。方法 对 2 4名 (2 4耳 )单侧耳鸣患者(其中耳鸣无听力下降者 8例 ,耳鸣伴高频听力下降者 10例 ,耳鸣伴低频听力下降者 6例 ) ,使用ILO - 92耳声发射测试系统 ,观察对侧声刺激对... 目的 利用耳声发射技术探讨耳鸣患者听觉传出系统功能。方法 对 2 4名 (2 4耳 )单侧耳鸣患者(其中耳鸣无听力下降者 8例 ,耳鸣伴高频听力下降者 10例 ,耳鸣伴低频听力下降者 6例 ) ,使用ILO - 92耳声发射测试系统 ,观察对侧声刺激对耳声发射的影响。结果 ①健康耳自发性耳声发射 (SOAE)检出率为 4 1.7% ,耳鸣侧三组SOAE检出率分别为 37.5 %、2 0 %、33.3% ;②SOAE受对侧刺激声影响主要表现为幅值改变 ,健康侧瞬态诱发耳声发射 (TEOAE)抑制幅度为 2 .1± 0 .8dBSPL ;2 4耳耳鸣耳中 ,16耳TEOAE抑制幅度为 1.9± 0 .8dBSPL ,8耳TEOAE不被抑制 ,听力和耳鸣匹配情况各异。③ 8例听力正常耳鸣耳中 ,3耳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POAE)对侧声抑制效应明显 ,另 5耳DPOAE反应正常 ,其中 2耳对侧声抑制效应下降。 10例高频听力下降耳鸣耳中 ,8耳受对侧声抑制 ,另 2耳抑制幅度减低同时声衰减试验阳性。 6例低频听力下降的耳鸣耳中仅有 2耳出现对侧声抑制效应。结论 健康耳的对侧声抑制效应与正常人耳一致 ,但耳鸣耳的结果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听觉传出神经系统 耳声发射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神经听觉监测系列 被引量:1
11
作者 戚以胜 湛舜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2-17,共6页
本文基于1022个病例的检查结果,提出新生儿神经听觉监测系列(简称系列)的模式,理论和策略。(2)听功能监测结果表明,89例显示单耳或双耳之ABR或40Hz-AERP反应阈值异常。(2)75例具有异常ABR或40Hz-AERP反应阈的患儿,神经听觉评... 本文基于1022个病例的检查结果,提出新生儿神经听觉监测系列(简称系列)的模式,理论和策略。(2)听功能监测结果表明,89例显示单耳或双耳之ABR或40Hz-AERP反应阈值异常。(2)75例具有异常ABR或40Hz-AERP反应阈的患儿,神经听觉评价的检验表明,在异常反应阈范围内ABR之V波潜伏期异常的发生率(41.2%,52.63%)高于I波潜伏期异常发生率(37.73%,31.57%),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早产儿听系神经发育生物学的研究结果表明:ABR之I波潜伏期在低刺激强度下(30dBnHL)的发育早于高,中刺激强度下(80、60dBnHL)的发育,但是,ABR之Ⅲ,Ⅴ波潜伏期在同样条件下却表现出相反的发育特征。(4)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和颅脑出血(IH)新生儿ABR监测结果表明:当两组(HIE和IH)患儿和对照组比较时,上脑干和下脑干的相应参量(Ⅰ,Ⅲ和Ⅴ波潜伏期Ⅰ-Ⅴ波间期)均有显著和高度显著性差异(P<0.05,P<0.001),但是;40Hz-AERP监测结果却表明,HIE新生儿比IH新生儿更能显示出脑干和中脑相应参量的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听觉 监测 听性脑干反应 40Hz-听觉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调控纹状体听觉响应的神经机制
12
作者 黄威龙 梁妃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6-771,共6页
目的研究动物处于不同行为状态时,纹状体听觉神经元对声音信息的特征表达是否被调控。方法以SPF级C57BL/6J清醒小鼠纹状体的听觉神经元为研究对象,通过搭建同步的在体电生理和运动记录系统,采用玻璃微电极贴附式记录方法长时间记录纹状... 目的研究动物处于不同行为状态时,纹状体听觉神经元对声音信息的特征表达是否被调控。方法以SPF级C57BL/6J清醒小鼠纹状体的听觉神经元为研究对象,通过搭建同步的在体电生理和运动记录系统,采用玻璃微电极贴附式记录方法长时间记录纹状体听觉神经元对噪声的听觉响应,并通过分析小鼠跑动速度将小鼠的行为状态分为安静状态和运动状态,分析动物处于两种行为状态下纹状体听觉神经元的自发活动和诱发响应。结果相对于安静状态,当动物处于运动状态时,纹状体听觉神经元的自发活动增高(37.06±12.02 vs 18.51±10.91,P<0.001),而诱发响应下降(噪声强度=60 dB,3.45±2.99 vs 3.04±2.76,P<0.001)。结论运动状态对纹状体的听觉响应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导致运动状态时声音信息的识别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调控 纹状体 听觉神经 听觉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觉中枢神经元对声信号的识别和处理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洋 唐佳 +1 位作者 付子英 陈其才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9-505,共7页
人类听觉的基本特性和机制与其他哺乳动物相似,因此,利用动物所作的听觉研究和获得的结果,有助于认识人类自身的听觉.围绕听觉中枢神经元对不同模式的声信号的识别和处理,简要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声信号和声模式识别在听觉中枢对声信号... 人类听觉的基本特性和机制与其他哺乳动物相似,因此,利用动物所作的听觉研究和获得的结果,有助于认识人类自身的听觉.围绕听觉中枢神经元对不同模式的声信号的识别和处理,简要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声信号和声模式识别在听觉中枢对声信号的感受和加工中具有重要意义.听神经元作为声模式识别的结构和功能基础,对不同的声刺激模式产生不同反应,甚至是在同一声刺激模式下,改变其中的某个声参数,神经元的反应也会发生相应改变,而其反应的特性和机制均需要更多研究来解答.另外,声信号作为声信息的载体,不同的声信息寓于不同的声参数和声特征之中,研究发现,听觉中枢神经元存在相应的声信息甄别和选择的神经基础,能对动态变化的声频率、幅度和时程等进行反应和编码,并且,在不同种类动物上获得的研究结果极为相似,表明听觉中枢对不同声信号和声刺激模式的识别、分析和加工,具有共同性和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信号识别 声信号处理 听觉中枢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预防及治疗 被引量:10
14
作者 段茂利 童步升 +4 位作者 路虹 陈志强 Mats Ulfendahl 阮润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34-38,共5页
本刊开办异或新虹栏目,旨在每期介绍一位在海外定居,学有成就的华裔学者,他们将介绍国外最新的临床、科研动态,同时欢迎对国内专业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畅所欲言,批评争鸣,以诚恳求实的治学态度与国内同仁同道共勉。同时借本栏目广招天... 本刊开办异或新虹栏目,旨在每期介绍一位在海外定居,学有成就的华裔学者,他们将介绍国外最新的临床、科研动态,同时欢迎对国内专业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畅所欲言,批评争鸣,以诚恳求实的治学态度与国内同仁同道共勉。同时借本栏目广招天下饱学贤良之才,热情杂志建设之士,共办《Jounal of Otology》,为促进国际间合作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有效快速地将中国不断发展的耳科学成果向世界展示,欢迎广大海外学者积极投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音神经性耳聋 听觉神经 治疗 预防 内毛细胞 信号转换 外毛细胞 听觉中枢 神经 不同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急性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耳蜗电图 听觉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营养因子与人工耳蜗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李红 陈晓巍 曹克利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5期96-99,共4页
综述了在听觉神经系统中,神经营养因子与听力损伤、电刺激、突触疲劳的关系;介绍了神经营养因子保护听觉的分子机制,及神经营养因子在人工耳蜗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和意义。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人工耳蜗 实验研究 听力损伤 电刺激 突触疲劳 听觉神经系统 耳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包牡丹碱和马钱子碱对小鼠皮层及下丘听神经元声反应潜伏期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娟 邱强 +2 位作者 唐杰 肖中举 沈钧贤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55-1060,共6页
频率和强度是声音的两个重要参数,通常以听觉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频次编码这两个参数.研究表明,声反应潜伏期也可编码声音频率和强度,但尚不清楚潜伏期编码这两个参数究竟发生于哪一级听觉核团.如果声音参数由同级中枢编码,则这样的编码... 频率和强度是声音的两个重要参数,通常以听觉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频次编码这两个参数.研究表明,声反应潜伏期也可编码声音频率和强度,但尚不清楚潜伏期编码这两个参数究竟发生于哪一级听觉核团.如果声音参数由同级中枢编码,则这样的编码方式可能发生改变.反之,如果编码方式未发生变化,则意味着声音信息是由低位神经元编码的.GABA和甘氨酸(Gly)是听中枢普遍分布的抑制性递质.通过施加它们的拮抗剂荷包牡丹碱和马钱子碱,观测小鼠皮层和下丘听觉神经元声反应潜伏期的变化.结果表明,由反应潜伏期表征声音频率和强度的关系不因GABA和Gly作用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提示频率和强度与反应潜伏期之间的编码关系可能是由低位听神经元编码并向上传递的,而不是在同级中枢(皮层或下丘)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神经 反应潜伏期 特征频率 声强 荷包牡丹碱 马钱子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觉响应信噪比在上行听觉通路中的演变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敬敬 宋长宝 梁妃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12-1718,共7页
目的探究上行听觉通路各级脑区听觉响应信噪比的特征演变规律、不同大脑状态对各级脑区听觉响应信噪比的调节,以及编码声音特征的有效指标。方法以SPF级C57BL/6J清醒小鼠的下丘、内侧膝状体、初级听皮层的神经元为研究对象,以能够表征3... 目的探究上行听觉通路各级脑区听觉响应信噪比的特征演变规律、不同大脑状态对各级脑区听觉响应信噪比的调节,以及编码声音特征的有效指标。方法以SPF级C57BL/6J清醒小鼠的下丘、内侧膝状体、初级听皮层的神经元为研究对象,以能够表征3个脑区群体响应为目的记录大量神经元信号,实验结束后统计共使用小鼠80只,其中下丘和内侧膝状体各20只,初级听皮层40只。采用玻璃微电极贴附式方法分别记录3个脑区神经元的最佳频率听觉响应,通过计算神经元的自发与诱发建立分布模型,并对听觉响应信噪比的演变规律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监测小鼠跑动速度判断小鼠的运动状态,分析在安静和跑动状态下不同脑区神经元的自发与诱发的变化以及听觉响应信噪比变化的情况。结果上行听觉通路中不同脑区自发均符合泊松分布,诱发均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听觉响应信噪比在下丘脑区显著比内侧膝状体和听皮层大,3个脑区两两之间具有显著差异(IC与MGB:P<0.001,IC与A1:P<0.001,MGB与A1:P<0.001);多个脑区的听觉响应信噪比在不同运动状态下都维持稳定,即IC、MGB、A1听觉响应信噪比在安静状态下和跑动状态下均没有显著性差异(IC:P=0.537,MGB:P=0.383,A1:P=0.126)。结论听觉响应信噪比可能是编码声音特征的更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响应信噪比 上行听觉神经通路 大脑状态 听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和正常儿童内耳解剖径线MRI测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叶建军 姜艳丽 +3 位作者 罗樱 陈纲 韩月东 马强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09-812,共4页
目的比较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和正常儿童内耳解剖结构径线,并建立正常儿童内耳解剖结构径线正常值。资料与方法 47例极重度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研究组)及19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分别采用MRI测量内耳解剖结构各重要径线,包括前半、后、... 目的比较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和正常儿童内耳解剖结构径线,并建立正常儿童内耳解剖结构径线正常值。资料与方法 47例极重度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研究组)及19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分别采用MRI测量内耳解剖结构各重要径线,包括前半、后、外半规管高度及管径、耳蜗高度、耳蜗底周直径及管径,并进行比较,观察各径线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前半规管和后半规管高度、后半规管和外半规管管径均小于对照组(P<0.05),其余径线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前半规管高度(5.25±0.50)mm、管径(0.91±0.13)mm,后半规管高度(5.16±0.73)mm、管径(1.09±0.22)mm,外半规管高度(3.38±0.55)mm、管径(0.93±0.21)mm,耳蜗高度(3.77±0.35)mm,耳蜗底周直径(6.88±0.52)mm、管径(2.15±0.26)mm。各径线与年龄无明显相关;研究组前、后半规管高度及耳蜗底周管径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前、后、外半规管高度及外半规管管径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与正常儿童前、后半规管高度及后、外半规管管径存在差异,MRI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对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的诊断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丧失 感音神经 磁共振成像 内耳 解剖径线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MR观察语言前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听皮质 被引量:1
20
作者 夏爽 祁吉 李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05-1707,共3页
目的探讨语言前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听皮质的时间依赖性变化,评价正常听力者和语言前耳聋患者的半球优势。方法对9~12岁、19~22岁年龄段语言前耳聋患者各20例以及相应年龄组正常听力者各20名行梯度回波MRT1WI薄层采集,分别测量听皮质... 目的探讨语言前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听皮质的时间依赖性变化,评价正常听力者和语言前耳聋患者的半球优势。方法对9~12岁、19~22岁年龄段语言前耳聋患者各20例以及相应年龄组正常听力者各20名行梯度回波MRT1WI薄层采集,分别测量听皮质、颞上回、颞叶的灰质、白质容积以及总容积。结果9~12岁、19~22岁年龄组语言前耳聋患者与正常听力者双侧Heschl回、颞上回、颞叶的灰质、白质容积以及总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12岁组左、右侧颞叶、颞上回灰、白质容积比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右侧Heschl回灰、白质容积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22岁组左、右侧Heschl回、颞上回灰、白质容积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聋患者和正常听力者听觉中枢的左、右侧半球容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听力者相比,耳聋患者Heschl回灰、白质容积比均显著增加;耳聋患者与右利正常听力者听觉中枢的左侧半球容积显著大于右侧半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丧失 感音神经 听皮质 容积测量 半球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