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阳逐瘀汤联合针刺对脾肾阳虚证急性脑梗死恢复期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妍 孙慧 +2 位作者 任静 徐大伟 徐如月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33-2836,共4页
目的探讨温阳逐瘀汤联合针刺对脾肾阳虚证急性脑梗死恢复期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针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阳逐瘀汤,疗程8周。检测... 目的探讨温阳逐瘀汤联合针刺对脾肾阳虚证急性脑梗死恢复期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针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阳逐瘀汤,疗程8周。检测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丙二醛(MDA)、神经生长因子(NGF)、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NSE、MDA、NIHSS评分、SSA评分降低(P<0.05),NGF、GSH-Px、SOD、FOIS评分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逐瘀汤联合针刺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及神经因子水平,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吞咽功能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逐瘀汤 针刺 常规治疗 急性脑梗死恢复期 吞咽功能障碍 脾肾阳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早期饮食训练 被引量:22
2
作者 汪晓宁 王欣淼 +4 位作者 张卫红 王亚珍 吴领娣 阎彦宁 贾子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中风 吞咽功能障碍 康复 饮食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道钡剂造影在评价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功能障碍中的运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林冯杰 徐鹭英 +5 位作者 陈惠琴 李华圣 邱素芳 林少俊 胡彩容 陆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1-376,共6页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功能障碍评价方法多为主观的问卷调查,缺乏有效的客观检测方法,本研究旨在探索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功能障碍的评价方法,了解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病情况及其严重程度。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10月—2...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功能障碍评价方法多为主观的问卷调查,缺乏有效的客观检测方法,本研究旨在探索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功能障碍的评价方法,了解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病情况及其严重程度。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10月—2013年12月门诊复查的128例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其中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组患者89例,常规放疗(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 CRT)组患者39例。采用食道钡剂造影方法,评价吞咽功能障碍情况。每位患者吞食3种不同浓度的钡剂,并在X线透视下动态观察不同浓度钡剂在通过口腔、咽部和食道时是否存在以下问题:①在口腔受阻无法下咽;②分流至声门或气管;③潴留在梨状窝和舌会厌隙;④舌骨、会厌活动受限;⑤通过咽部不畅,时间延长;⑥通过食道入口处速度减慢。结果:在128例患者中,食道钡剂造影检测出吞咽功能障碍总发生率为60.2%,调强组和常规组分别为52.8%和76.9%(P=0.018);放疗后1年内、1~2年和2年后发病率分别为63.1%、33.3%和69.0%(P=0.019)。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功能障碍较多见,采用IMRT的患者其发生率较低。食道钡剂造影可以客观的评价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病情况及其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治疗 吞咽功能障碍 食道钡剂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对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邵秀芹 郑茶凤 +1 位作者 李晓悦 冯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69-871,共3页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pathway of nursing,CPN)是一种对某种疾病的大多数患者最有效照顾流程的护理规范[1],研究报道临床护理路径涉及的病种从外科向内科,从急性病向慢性病,从院内向社区医疗服务,从单纯临床管理向医院各方面管理扩...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pathway of nursing,CPN)是一种对某种疾病的大多数患者最有效照顾流程的护理规范[1],研究报道临床护理路径涉及的病种从外科向内科,从急性病向慢性病,从院内向社区医疗服务,从单纯临床管理向医院各方面管理扩展[2].卒中后吞咽功能的康复,不仅在于康复训练本身的成功与否,也与患者密切配合治疗护理有关.根据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特点,应用护理路径对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实施健康管理,积极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整个医疗过程,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患者自我护理的同时,将路径化管理与个体化教育相结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吞咽功能障碍 康复效果 卒中后 nursing 社区医疗服务 临床管理 个体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测量舌骨-甲状软骨间距评估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黄格朗 杨稀月 黄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304-2308,共5页
背景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准确地评估吞咽功能在此类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具有重大意义。传统的评估方法正确率和特异度较低,且兼具辐射性以及操作复杂等特点,不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超声作为一项无创、便捷、可重复性高... 背景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准确地评估吞咽功能在此类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具有重大意义。传统的评估方法正确率和特异度较低,且兼具辐射性以及操作复杂等特点,不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超声作为一项无创、便捷、可重复性高的检查手段,可准确地测量舌骨-甲状软骨间距(HLA),为评估吞咽功能提供了新思路。目的探讨HLA评估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贵港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共42例为研究组,同期另选取本院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研究组均经吞咽荧光透视检查(VFSS)证实存在吞咽功能障碍。两名超声科医生(检查者Ⅰ、Ⅱ)分别对5例健康受检者进行检查,评估超声检查的可靠性。两组受检者均进行咽部超声检查,测量或计算舌骨-甲状软骨间最大距离(MHLA)、最小距离(NHLA)和舌骨-甲状软骨缩短距离(HLAS)以及舌骨-甲状软骨间距离缩短率(ASR),比较两组间各超声测值的差异,并将各超声测值与VF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NHLA、HLAS及ASR诊断吞咽功能障碍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及最佳截断值、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结果检查者Ⅰ、Ⅱ测量MHLA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975和0.949,测量NHLA的ICC分别为0.924和0.957。研究组NHLA大于对照组,HLAS、ASR小于对照组(P<0.05)。VFSS评分与NHLA呈负相关(rs=-0.581,P<0.001),而与HLAS及ASR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575、0.778,P值均<0.001)。NHLA、HLAS及ASR诊断吞咽功能障碍的AUC分别为0.907〔95%CI(0.822,0.960)〕、0.852〔95%CI(0.757,0.921)〕和0.972〔95%CI(0.910,0.996)〕。ASR诊断吞咽功能障碍的AUC大于NHLA和HLAS(Z=2.012、3.421,P=0.044、<0.001)。ASR诊断吞咽功能障碍的最佳截断值为40.63%,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85.71%、100.00%、0.857。结论ASR诊断吞咽功能障碍的AUC大于NHLA和HLAS,灵敏度、特异度较高,提示超声测量HLA能够用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评估。其中ASR是诊断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最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超声测量 舌骨 甲状软骨 舌骨-甲状软骨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MG生物反馈疗法及sEMG检测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乔鸿飞 张巧俊 +2 位作者 姚正伟 傅静 张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6-388,共3页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比例在我国最高达62.5%,慢性吞咽功能障碍发病率约为16%[1]。国外文献报道,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为30%—40%[2]。吞咽功能障碍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可导致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窒息等...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比例在我国最高达62.5%,慢性吞咽功能障碍发病率约为16%[1]。国外文献报道,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为30%—40%[2]。吞咽功能障碍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可导致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窒息等并发症[3—4]。每次吞咽动作的完成都涉及一系列神经肌肉反射性协同运动,因此,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治疗有一定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功能障碍 脑卒中后 生物反馈疗法 SEMG 应用 检测 功能康复治疗 吸入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老年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丽 林兴建 +2 位作者 陈道文 余年 张书刚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2-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老年病人进行肠内营养(EN)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耐受性、感染并发症以及短期预后的情况。方法:选取128例急性脑卒中并发吞咽困难的老年病人,根据入院营养支持方式分为治疗组(n=80)和对照组(n=48)。治疗组...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老年病人进行肠内营养(EN)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耐受性、感染并发症以及短期预后的情况。方法:选取128例急性脑卒中并发吞咽困难的老年病人,根据入院营养支持方式分为治疗组(n=80)和对照组(n=48)。治疗组再根据营养液的种类分为瑞先组(n=44)和能全力组(n=36),对照组病人为普通鼻饲饮食。病人于入院当天、EN支持第14天和出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观察营养指标、并发症以及短期临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病人EN支持第14天以及出院时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瑞先与能全力由于膳食纤维成分配比不同,两组病人便秘和腹泻的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的老年病人早期EN支持(瑞先)有利于病人神经功能和营养指标的恢复,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病人短期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倪啸晓 谢秋幼 +2 位作者 王恒 冯源月 虞容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101-2103,共3页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脑外伤、神经肿瘤等神经科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可致误吸性肺炎、营养不良甚至窒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病死率。严重脑损害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可达25%~61%。且多伴有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脑外伤、神经肿瘤等神经科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可致误吸性肺炎、营养不良甚至窒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病死率。严重脑损害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可达25%~61%。且多伴有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DOCs),由于DOC8患者病情重,并发症复杂,既往很少对其开展吞咽训练。研究发现,吞咽评估和训练对DOCs患者同样至关重要。因此,根据DOCs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特点。笔者综述文献探寻适合该类患者的吞咽评估和治疗方法,并评估吞咽训练对DOCs患者是否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障碍患者 吞咽功能障碍 常见并发症 吞咽训练 神经科疾病 误吸性肺炎 严重脑损害 神经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通络利咽汤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立雄 张姗姗 +2 位作者 马培 江晓敏 杨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6-230,共5页
目的 探讨益肾通络利咽汤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以108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月来医院治疗的患者。依据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 目的 探讨益肾通络利咽汤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以108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月来医院治疗的患者。依据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吞咽训练治疗,以上动作重复练习2次为1组,每日练习两组。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益肾通络利咽汤治疗,1日1剂,水煎后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患者分别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脾肾亏虚兼痰瘀阻络证喉痹的证候积分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 Swallowing Function Assessment Scale, SSA)评分、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评分、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IGF-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水平和吞咽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Scale for swallowing patients, SWAL-QOL)评分,比较治疗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疗效为90.74%(49/54),对照组治疗疗效为75.93%(41/54),研究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言语謇涩和肢体偏瘫等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治疗后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言语謇涩和肢体偏瘫等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FM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GF-1、BDNF、VEG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治疗后血清IGF-1、BDNF、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治疗后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肾通络利咽汤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吞咽功能,提高治疗疗效,其具有机制可能与可上调神经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通络利咽汤 吞咽训练 脑卒中恢复期 吞咽功能障碍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 被引量:23
10
作者 贾子善 李聪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26-227,共2页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并发症 原因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3
11
作者 陈彩林 张瑞玲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57-195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脑卒中病人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12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康复护理,观察两组...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脑卒中病人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12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康复护理,观察两组病人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并对其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8.67分±5.24分)、生存质量评分(91.30分±8.69分)高于对照组(82.00分±6.43分,89.80分±7.2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模式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脑卒中病人吞咽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模式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 日常生活能力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针对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FOIS评分、炎性反应及血清NSE、VEGF、BDNF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赵灿 蔡燕 +1 位作者 何泽液 宋曼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项针对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价量表(FOIS)评分、炎性反应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治的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3例,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项针对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价量表(FOIS)评分、炎性反应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治的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3例,分为对照组(52例)与观察组(51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以上基础上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项针治疗,治疗疗效28 d,观察治疗前后者FOIS评分、炎性反应及血清NSE、VEGF、BDNF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FO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FOI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3(IL-13)、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IL-18、IL-13、hs-CRP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NSE、VEGF、BDN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NSE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VEGF、BDNF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45/51),高于对照组67.31%(35/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针治疗能明显有助于改善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减轻炎性反应,降低NSE水平,提高VEGF、BDN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针 脑梗死 吞咽功能障碍 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价量表 炎性反应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面向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群体智慧涌现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宿翀 高月 +1 位作者 李宏光 刘晓华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90-1201,共12页
传统的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方案的制订通常以会诊方式,需要群体专家对所有可能的备选治疗方案进行讨论与决策,增加专家主观疲劳,且缺乏针对群体治疗智慧涌现方法的探讨,基层康复医师难以学习群体专家治疗智慧.基于多属性群决策理... 传统的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方案的制订通常以会诊方式,需要群体专家对所有可能的备选治疗方案进行讨论与决策,增加专家主观疲劳,且缺乏针对群体治疗智慧涌现方法的探讨,基层康复医师难以学习群体专家治疗智慧.基于多属性群决策理论,本文提出了群体智慧定义,给出了基于"专家讨论后的备选方案排序结果—子属性特征"的群体智慧涌现方法以及基于群体智慧的多属性决策方法,使计算机逐步学习群体专家经验并代替专家决策,减轻群体专家疲劳感,并具备针对未知备选方案进行自动决策的能力.针对一类数值实例,对传统多属性决策方法与所提决策方法进行了对比,并将所提方法应用于一类实际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属性群决策 群体智慧 吞咽功能障碍 涌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次冰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江景娟 周蕾 +2 位作者 徐珺杰 徐亚金 徐乐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21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频次冰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某医院精神科住院的AD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分别予冰刺... 目的探讨不同频次冰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某医院精神科住院的AD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分别予冰刺激治疗每天2次和每天3次,疗程均为6周;于治疗前、治疗后6周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同时测定饮水试验时血氧饱和度(SaO2)下降值以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6周时,两组患者组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高于治疗前、饮水试验时SaO_2下降值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组间洼田饮水试验评分、饮水试验时SaO_2下降值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0%、67%)以及饮水试验时SaO_2下降值恢复至2%以下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3%、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每日2次、3次冰刺激治疗对AD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相近,可根据患者需要选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刺激疗法 吞咽功能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进展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崔娜 周鸿飞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461-464,469,共5页
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目前冰刺激、电刺激等西医疗法被视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常规疗法,但其效果不尽人意。中医疗法尤其是针灸治疗以其安全性高... 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目前冰刺激、电刺激等西医疗法被视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常规疗法,但其效果不尽人意。中医疗法尤其是针灸治疗以其安全性高、疗效显著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治疗脑卒中诸多并发症,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笔者对近年来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进行回顾,以期明确针灸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针灸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饮食护理与康复 被引量:6
16
作者 任萍 杨晓梅 简晓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4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饮食护理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法构建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的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6
17
作者 谢丽娜 陈维艳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1-74,共4页
目的基于决策树法构建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的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某院治疗的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吞咽功能障碍,将其分为吞... 目的基于决策树法构建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的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某院治疗的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吞咽功能障碍,将其分为吞咽障碍组和非吞咽障碍组,分析其危险因素,建立决策树模型,并分析预测效能。结果150例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8.0%。两组患者在年龄、Fried衰弱评估量表(Fried Frailty Phenotype,FRIED)、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等项目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FRIED评分、BI、吞咽训练、牙齿缺损、用药种类数均为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BI评分是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决策树模型预测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稍高于Logistic回归模型。结论构建的决策树预测模型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合并吞咽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风险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轻度认知障碍 吞咽功能障碍 影响因素 决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痴呆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综合干预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晓斌 汤淑鸿 王广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20-921,共2页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痴呆合并吞咽功能障碍进行综合干预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老年痴呆患者24例,观察采取综合干预治疗前后,主要照顾者对吞咽功能障碍的认知水平、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6个月...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痴呆合并吞咽功能障碍进行综合干预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老年痴呆患者24例,观察采取综合干预治疗前后,主要照顾者对吞咽功能障碍的认知水平、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6个月内发生相关感染的天数等方面的变化。结果:综合干预治疗后,主要照顾者对吞咽功能障碍的认知水平明显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有所改善;营养状况均得以明显改观;发生相关感染的次数和天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结论:对于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老年痴呆患者,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干预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吞咽功能障碍 综合干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郑艺 熊晓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3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23例,根据患者的吞咽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结果9例重度吞咽困难者痊愈4例,明显好转1例,好转1例,有效率为66.67%;11例中度吞咽困... 目的观察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23例,根据患者的吞咽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结果9例重度吞咽困难者痊愈4例,明显好转1例,好转1例,有效率为66.67%;11例中度吞咽困难者痊愈7例,明显好转2例,好转1例,有效率为90.9%;3例轻度吞咽困难者全部痊愈,有效率为100%;总有效率为82.61%。结论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护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彦红 贺会仙 康海利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19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运动神经元病(motorneurondisease,MND)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09年4-12月于河北以岭医院肌萎缩专科住院的运动神经元病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运动神经元病(motorneurondisease,MND)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09年4-12月于河北以岭医院肌萎缩专科住院的运动神经元病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及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疗程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过1个月治疗,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电视透视检查(video fluoroscopy swallowing study,VFSS)评分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更高(P<0.05);根据洼田饮水试验评定,观察组治疗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显著改善运动神经元病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运动神经元病 吞咽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