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制腹膜反折悬吊装置在腹侧肾肿瘤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王磊 储传敏 +7 位作者 干思舜 叶剑青 曲发军 杨炜 田毅君 潘秀武 杨启维 崔心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03-1406,共4页
目的应用自制腹膜反折悬吊装置行腹侧肾肿瘤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验证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泌尿外科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腹侧肾肿瘤患者15例,术中应用... 目的应用自制腹膜反折悬吊装置行腹侧肾肿瘤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验证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泌尿外科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腹侧肾肿瘤患者15例,术中应用自制简易腹膜反折悬吊装置(由Hem-o-lok夹和与之连接的穿刺器、固定装置及施夹钳组成)。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62.5±9.2)岁,平均肿瘤最大径为(2.9±1.0)cm,均为位于肾脏腹侧的单发肿瘤。统计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肾热缺血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88.9±24.5)min,平均肾热缺血时间为(21.4±4.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72.0±16.6)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6.9±1.2)d,术中、术后均未输血,也均未发生重大手术并发症。结论应用自制腹膜反折悬吊装置行腹侧肾肿瘤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便于手术操作,同时具有经济简便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 腹膜悬吊 脏热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在早期肾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军 齐琳 +1 位作者 祖雄兵 陈敏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5-490,共6页
目的:评估经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在早期肾细胞癌治疗中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53例早期肾细胞癌患者实施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前均行CT扫描和彩色超声检查,肿瘤直径最大不超过3 cm,且距离集合系统不小于10 mm。结果:53例... 目的:评估经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在早期肾细胞癌治疗中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53例早期肾细胞癌患者实施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前均行CT扫描和彩色超声检查,肿瘤直径最大不超过3 cm,且距离集合系统不小于10 mm。结果:5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6(75~110)min;平均热缺血时间为15(10~2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70(40~120)mL。术后平均住院4.2(3~6)d。术中及术后无出血、漏尿等并发症。病理检查示1例患者肾透明细胞癌切缘阳性,余切缘均为阴性。平均随访39个月,所有患者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肿瘤安全可行,并且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细胞癌 后腹腔镜 部分切除 单位保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热缺血时间的再探讨 被引量:11
3
作者 潘东亮 董礼明 +3 位作者 晋连超 张祥华 李宁忱 那彦群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21-524,共4页
背景与目的:腹腔镜下开展的肾部分切除术已经逐渐成为治疗单发T1期肾癌的可选术式。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肾蒂阻断时间时常超过肾脏耐受的热缺血时间30 min的上限,可能对患者肾功能造成严重损害,而损害程度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旨... 背景与目的:腹腔镜下开展的肾部分切除术已经逐渐成为治疗单发T1期肾癌的可选术式。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肾蒂阻断时间时常超过肾脏耐受的热缺血时间30 min的上限,可能对患者肾功能造成严重损害,而损害程度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比较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热缺血时间对术侧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开展的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44例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热缺血时间〉30 min)21例,对照组(热缺血时间≤30 min)23例。重点对比2组患肾手术前后肾小球滤过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前术后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29.3~53.0 mL/min[(33.1±5.2)mL/min]和23.1~40.5 mL/min[(27.3±5.9)mL/min](P=0.054),对照组术前术后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27.4~49.6 mL/min[(32.3±4.1)mL/min]和23.8~44.4 mL/min[(29.1±5.0)mL/min](P=0.07),2组之间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幅度分别为5.2~12.9 mL/min[(5.1±0.3) mL/min]和3.6~5.2 mL/min[(4.0±0.7)mL/min](P=0.05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热缺血时间30~60 min并未对术侧残余肾功能产生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严重损害,但在保证手术安全性的同时应尽力缩短患肾的热缺血时间以尽可能多地保留术侧残余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切除 腹腔镜 热缺血 阻断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结式连续缝合术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唐亮 方卫华 +3 位作者 廖贵益 施浩强 江山 梁朝朝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47-1549,共3页
对20例肾脏肿瘤患者(肿瘤直径〈4cm)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术中使用V—LocTM缝合线进行无结式连续。肾实质贯穿缝合术。结果显示2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者,缝合过程中无需打结操作,平均热缺血时间仅21min(17... 对20例肾脏肿瘤患者(肿瘤直径〈4cm)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术中使用V—LocTM缝合线进行无结式连续。肾实质贯穿缝合术。结果显示2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者,缝合过程中无需打结操作,平均热缺血时间仅21min(17~23min)。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使用V—LocTM缝合线行无结式连续肾实质贯穿缝合术安全可靠,有效地缩短了热缺血时间,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部分切除 后腹腔镜 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剖程序化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94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孙建涛 霍庆祥 +1 位作者 杨金辉 郝彤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解剖程序化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解剖程序化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依据腰大肌、腰静脉、腹膜返折、肾蒂、膈肌等解剖标志,按照一定程序进行肾部分切... 目的:探讨解剖程序化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解剖程序化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依据腰大肌、腰静脉、腹膜返折、肾蒂、膈肌等解剖标志,按照一定程序进行肾部分切除术操作。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平均为85 min,术中估计平均出血量为115 mL。平均肾热缺血时间为20 min,2例术中输血,2例术后输血;1例术后出现漏尿,给予留置双J管;1例术后行选择性肾血管栓塞治疗。术后1周血清肌酐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26个月,2例肿瘤局部复发行根治性切除术,1例肺转移给予靶向治疗。结论:解剖程序化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切除 程序化 后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附4例报告)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荣江 汪朔 +3 位作者 邵四海 王伟高 钟欢 陈晓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265-266,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05年8-11月对2例肾恶性肿瘤和2例肾错构瘤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先游离患肾,显露肾动、静脉及输尿管,棉带穿过肾动脉以备阻断患肾血流,行肾部分切除术,结果4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05年8-11月对2例肾恶性肿瘤和2例肾错构瘤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先游离患肾,显露肾动、静脉及输尿管,棉带穿过肾动脉以备阻断患肾血流,行肾部分切除术,结果4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2例均为1.5 h,1例2 h,1例3 h;术中出血50-180 ml,均未输血。1例肾蒂阻断时间25 min,余3例未完全阻断。结论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技术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部分切除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疗效分析(附24例报告) 被引量:39
7
作者 麦海星 陈立军 +5 位作者 曲楠 赵立 王亚林 黄晨 李学超 李建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0-392,共3页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及开放性手术治疗肾脏肿瘤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月的24例肾脏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并与同期17例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病例的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住院...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及开放性手术治疗肾脏肿瘤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月的24例肾脏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并与同期17例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病例的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住院天数等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随访18~36个月,比较患肾功能恢复情况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24例后腹腔镜下部分切除术患者中23例顺利实施腹腔镜手术,1例转为开放性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10(60~210)min,肾动脉阻断时间平均32(15~5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00(30~200)ml,术后住院7~10d,恢复良好,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中转开放性手术1例(原因为术中解剖结构不清,肾区粘连严重,出血较多)、结肠损伤1例、手术区域血肿2例。开放性手术患者手术均顺利实施,并发症主要包括尿外渗1例、心力衰竭1例及深部脓肿1例,手术时间平均为180(120~360)min,术中出血量为平均250(200~600)ml,热缺血时间平均为17.5min。平均恢复时间腹腔镜组为4周,开放组为6周。两组患者随访期内均无肿瘤复发。复查肾图显示患肾功能部分受损(20%~40%),患者的肾功能均正常。结论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肿瘤切除完全、安全、可行的优点,是治疗肾脏肿瘤的理想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部分切除 后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数字化全息影像及术中导航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李存耀 杨晓亮 +3 位作者 魏灿 齐伟 井俊峰 张艳斌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191-2198,共8页
目的分析3D数字化全息影像及术中导航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5年1月就诊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例... 目的分析3D数字化全息影像及术中导航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5年1月就诊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例患者术前采用3D数字化全息影像重建进行术前规划和术中行实时导航。对照组23例患者术前采用最佳参数的二维影像(增强CT与增强MRI)进行术前规划。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肿瘤直径、Renal评分)、术中指标(手术总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变化值、术后住院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肾功能变化指标(术前与术后1个月血肌酐变化值、术前与术后1个月肾小球滤过率变化值)及术中(肾集合系统损伤)和术后并发症(切缘阳性率、出血、皮下气肿、尿瘘)等发生率。结果成功构建了观察组23例肾肿瘤患者的全息影像,并对各个组织进行不同颜色标记,术前可直观地展示肾脏及肿瘤病灶、集合系统、肾动静脉、肾上腺、下腔静脉等组织并进行术前规划,术中提供实时的空间引导,精准定位肿瘤并辅助切除。对照组23例患者均采集到最佳参数的增强CT与增强MRI图像进行术前规划。本研究46例患者均由同一名具备相应资质的主刀医师实施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均为肾肿瘤,其中透明细胞癌(27例)、嫌色细胞癌(7例)、乳头状细胞癌(5例)、肉瘤样癌(2例)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出血量、血红蛋白变化及术后1个月肌酐变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前与术后1个月肾小球滤过率变化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5、0.331、0.273)。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生术中并发症,未损伤集合系统,对照组术后切缘阳性1例,出血1例,皮下气肿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MRI与CT数据融合的3D数字化全息影像及术中导航技术有助于术前规划和术中精确导航,在确保疗效的同时,可以减少手术时间,保护肾脏功能,降低围术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数字化全息影像 中导航 腹腔镜部分切除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A、AOPP、Nrf2、GSH水平与肾细胞癌患者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后急性肾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3
9
作者 董钰妍 刘永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0-678,共9页
目的分析丙二醛(MDA)、人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血浆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和谷胱甘肽(GSH)水平与肾细胞癌患者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后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2年2-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泌尿外科收治的110... 目的分析丙二醛(MDA)、人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血浆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和谷胱甘肽(GSH)水平与肾细胞癌患者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后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2年2-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泌尿外科收治的110例肾细胞癌患者。依据国际肾病改善全球预后(KDIGO)标准分为AKI组(n=30)和非AKI组(n=80),再依据年龄分为老年AKI(>65岁,n=14)、中年AKI(50~65岁,n=16)与老年非AKI(>65岁,n=30)、中年非AKI(50~65岁,n=50)4个亚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于手术开始前(T_(1))、手术结束后(T_(2))、术后24 h(T_(3))采集静脉血,检测MDA、AOPP、Nrf2、GSH水平,比较各亚组不同时间点MDA、AOPP、Nrf2、GSH水平,并分析其与LPN术后AKI发生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PN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老年患者各时间点MDA水平与LPN术后AKI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0.05),AOPP-T_(3)水平与LPN术后AKI的发生呈正相关(r=0.315,P=0.037),Nrf2-T_(3)、GSH-T_(2)水平与LPN术后AKI的发生呈负相关(r=-0.365,P=0.015;r=-0.338,P=0.025)。中年患者各时间点MDA、AOPP、Nrf2、GSH水平与LPN术后AKI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手术切除肾体积是老年患者LPN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24,P=0.040;OR=1.309,P=0.049),GSH-T_(2)是老年患者LPN术后AKI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0.271,P=0.042);术中胶体液入量是中年患者LPN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6,P=0.007),术中尿量是中年患者LPN术后AKI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0.104,P=0.007)。结论老年患者LPN术后AKI的发生可能与术后AOPP水平升高和Nrf2、GSH水平降低有关,且术后GSH是老年患者LPN术后AKI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而中年患者LPN术后AKI的发生则与围手术期MDA、AOPP、Nrf2、GSH水平变化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部分切除 急性损伤 核因子E2相关因子 谷胱甘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后肾功能减退
10
作者 李静 王林峰 +8 位作者 张高杰 黄勇 高英英 孙蕊 曹扬 李秋辰 何浩 魏子凌 刘佳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7-462,共6页
目的:探讨多种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robot-assisted partial nephrectomy,RAPN)后肾功能减退的效能,为临床风险分层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733例肾细胞癌(... 目的:探讨多种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robot-assisted partial nephrectomy,RAPN)后肾功能减退的效能,为临床风险分层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733例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行RAPN患者的临床数据,整合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指标及围手术期参数,构建7种机器学习模型,采用Shapley加性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方法解析关键预测因子,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rea under the curve,ROC-AUC)评估模型性能。结果: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效能最优(AUC=0.84)。SHAP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肿瘤直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白细胞计数及术中出血量等因素对术后肾功能减退有明显影响。结论:本研究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潜在的预测工具,可帮助识别高风险患者并优化术后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部分切除 功能减退 机器学习模型 SHAP分析 预测模型 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肾动脉阻断策略对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李林飞 王聪 +6 位作者 魏灵 郑俊 沈娟 李雪梅 封建立 孙道东 王永权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00-1805,共6页
目的比较主干阻断(main artery clamping,MAC)与选择性分支阻断(selective artery clamping,SAC)两种肾动脉阻断策略对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2月至2024年... 目的比较主干阻断(main artery clamping,MAC)与选择性分支阻断(selective artery clamping,SAC)两种肾动脉阻断策略对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2月至2024年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收治的231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eGFR<90 mL/(min·1.73 m^(2))伴肾脏损伤标志,或eGFR<60 mL/(min·1.73 m^(2))]的肾肿瘤患者。根据术中肾动脉阻断策略,将患者分为MAC组(n=129)和SAC组(n=102)。术前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多模态全息三维重建技术制定个体化肾动脉阻断策略。采用酶法检测术前3 d、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的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并基于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chronic kidney disease epidemiology collaboration equation,CKD-EPI)公式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采用核素肾动态显像(99mTc-DTPA或99mTc-MAG3)评估分肾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结果术后3 d,SAC组患肾GFR下降幅度显著低于MAC组[(8.3±7.7)vs(16.0±10.2)mL/(min·1.73 m^(2)),95%CI:-10.2~-5.2,P<0.001]。Scr增量分析显示,SAC组升高幅度更低[8.2(2.5,18.7)vs 15.5(5.8,28.3)μmol/L,95%CI:-12.3~-1.8,P=0.027],eGFR下降更轻微[3.0(0.5,7.8)vs 7.5(2.0,14.3)mL/(min·1.73 m^(2)),95%CI:-6.2~-0.8,P=0.015]。术后3个月,SAC组Scr水平更低[(89.2±23.1)vs(95.3±22.1)μmol/L,95%CI:-11.9~-0.3,P=0.042],患肾GFR更高[(33.5±10.5)vs(26.1±10.9)mL/(min·1.73 m^(2)),95%CI:4.6~10.2,P<0.001]。结论对于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肾肿瘤患者,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中采用SAC策略较MAC能更好地保护术后肾功能,且不增加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功能不全 部分切除 机器人辅助手 血管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肾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疗效比较:术后随访至少10年的配对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家璈 柳文强 +4 位作者 陈童 吴小凤 徐红 吴震杰 王林辉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4-850,共7页
目的比较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LESS-RN)与传统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CL-RN)后至少10年的局限性肾癌患者肿瘤疗效和肾功能结局。方法选取2009-2012年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LESS-RN或CL-RN治疗的T1a~T2a期局... 目的比较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LESS-RN)与传统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CL-RN)后至少10年的局限性肾癌患者肿瘤疗效和肾功能结局。方法选取2009-2012年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LESS-RN或CL-RN治疗的T1a~T2a期局限性肾癌患者,按患者年龄、BMI、肿瘤大小进行倾向评分匹配,共纳入31对患者,分析患者的基线特征、手术数据、病理结果和随访信息,以评估LESS-RN和CL-RN的长期预后差异。结果LESS-RN组与CL-RN组患者在手术时间[(179.7±43.0)min vs(172.6±50.9)min,P=0.349]、估计失血量[100(50,200)mL vs 100(50,150)mL,P=0.871]、住院时间[6(5,7)d vs 7(6,9)d,P=0.080]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ESS-RN组有1例患者发生术中并发症,没有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CL-RN组有1例患者发生术中并发症,3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LESS-RN组随访时间为(138.0±9.0)个月,CL-RN组为(137.8±9.8)个月(P=0.730)。LESS-RN组与CL-RN组患者总生存率(80.6%vs 74.2%,P=0.181)、肿瘤特异性生存率(93.6%vs 96.8%,P=0.554)、血肌酐变化水平[32(17,45)μmol/L vs 20(5,47)μmol/L,P=0.098]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60.2±20.9)mL·min^(-1)·(1.73 m^(2))^(-1) vs(66.7±27.8)mL·min^(-1)·(1.73 m^(2))^(-1),P=0.34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ESS-RN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局限性肾癌的手术方法,其长期肿瘤疗效和肾功能结局与CL-RN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细胞癌 单孔腹腔镜 腹腔镜切除 根治性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与传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适应证选择及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王林辉 叶华茂 +9 位作者 吴震杰 李明敏 徐斌 刘冰 侯炯 杨庆 肖亮 孙丹萍 程欣 孙颖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19-726,共8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和传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优势和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完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24例,传统腹腔镜肾...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和传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优势和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完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24例,传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43例。两组患者术前临床分期均为T1N0M0。收集两组术前基线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适应证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主要影响因素进行11配对后,收集纳入患者各项术中、术后及随访资料,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各术前参数中,只有肾肿瘤DAP评分是选择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独立预测因子(β=1.987,P=0.022,95%CI:1.34~39.79)。按DAP评分配对后,两组各纳入19例患者,除了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外,两组间各项基线资料均平稳。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组1例因术中出血,经输血并中转开放手术完成;传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组均顺利完成。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术后禁食天数、术后住院期间最高一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输血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49.5±49.6)min和(212.9±57.1)min,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7.0±5.3)min和(34.2±7.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切缘均为阴性,平均随访(5.6±2.2)个月和(6.6±2.6)个月,仅有传统腹腔镜手术组出现1例肿瘤复发;末次随访eGFR平均下降百分比分别为(12±8)%和(17±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具备丰富传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经验的医生而言,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学习曲线短,早期即可完成传统腹腔镜手术难以完成的高难度肾肿瘤肾部分切除术,且具有手术安全性高、热缺血时间短的优点,短期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前景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达芬奇机器人 部分切除 腹腔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b期肾癌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东旭 李勋钢 +5 位作者 徐丹枫 崔心刚 陈杰 王军凯 陈露 汪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4-456,共3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b期肾癌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1年6月15例T1b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56.2±9.8)岁,其中左侧8例、右侧7例。肿瘤平均直径(5.5±1.4)cm...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b期肾癌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1年6月15例T1b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56.2±9.8)岁,其中左侧8例、右侧7例。肿瘤平均直径(5.5±1.4)cm。15例患者均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00±23.6)min,术中平均热缺血时间(21.3±8.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5.3±11.6)ml,术后尿漏1例,肌酐短暂升高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7±1.8)d,术后平均随访(21.2±10.1)个月,所有患者肾功能正常且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b期肾癌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其远期疗效尚需大样本对照研究和长期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后腹腔镜 部分切除 治疗结果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技术在经腹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鹏 杨庆 +7 位作者 肖成武 纪家涛 徐斌 陈俊明 刘冰 叶华茂 王林辉 孙颖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术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对患者术后肾功能的短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因肾恶性肿瘤入院,并接受同一术者经腹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患者...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术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对患者术后肾功能的短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因肾恶性肿瘤入院,并接受同一术者经腹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超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术(10例)和肾动脉主干阻断术(13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肾功能等临床参数的影响。结果与肾动脉主干阻断术相比,采用超选择分支阻断术者手术时间延长[(257.60±22.03)min vs(199.08±36.70)min,P<0.05]、术中出血量增多[(220.00±57.01)mL vs(71.54±30.51)mL,P<0.05]、术后切口平均引流量增加[(113.33±24.82)mL vs(68.08±28.88)mL,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大出血、尿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但在血管阻断时间相当的条件下[(28.60±8.17)min vs(27.85±6.16)min],超选择分支阻断术对肾功能的损害小于肾动脉主干阻断术,接受分支阻断处理的患者术后早期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后者[(3.14±7.22)%vs(15.26±9.53)%,P<0.05]。结论超选择性分支动脉阻断术对肾功能损害低于传统的肾动脉主干阻断术,有利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后肾功能的早期恢复,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腹腔镜部分切除 选择性阻断 零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单孔腹腔镜下行猪肾部分切除术及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的初步尝试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杨波 王辉清 +6 位作者 肖亮 牟燕清 王林辉 许传亮 Riccardo Autorino Jihad H Kaouke 孙颖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9-412,共4页
目的初步尝试机器人单孔腹腔镜下行猪肾部分切除术及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评估机器人单孔腹腔镜下行泌尿外科重建手术的可行性和不同通道技术的人机工程学效果,总结操作经验。方法猪肾部分切除术:完全侧卧位,平脐水平,沿腹直肌外缘切开4 c... 目的初步尝试机器人单孔腹腔镜下行猪肾部分切除术及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评估机器人单孔腹腔镜下行泌尿外科重建手术的可行性和不同通道技术的人机工程学效果,总结操作经验。方法猪肾部分切除术:完全侧卧位,平脐水平,沿腹直肌外缘切开4 cm长皮肤切口,钝性分离皮下脂肪,以气腹针建立气腹。按菱形将4个套管置入腹腔,其中左右为8mm的达芬奇机器人金属套管,上下为Surgiquest 10 mm无阀套管。安装机器人臂后,按常规完成肾部分切除术,肾脏缺损采用"滑夹"的无结技术进行全层水平褥式缝合关闭。肾盂输尿管成形术(UPJ):改用Surgiquest新型无阀单孔通道,切口两侧置入8 mm的机器人金属套管。观察镜接12 mm普通腹腔镜套管后,置入单孔通道内,按常规完成UPJ成形术。结果完成肾部分切除术2例,通道建立时间分别为5、8 min,机器人系统安装时间为11、9 min,手术操作时间为55、42 min,温缺血时间23、18min,出血50、20 ml。完成肾盂输尿管成形术2例,通道建立时间为17、12 min,机器人安装时间为5、4 min,手术操作时间为32、25 min,出血均为0 ml。结论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合理安置通道后,能顺利完成泌尿外科高难度重建手术;专用机器人单孔通道可获得更理想的人机工程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 机器人手 部分切除 盂输尿管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辅助经腰小切口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性T_1期肾癌(附28例报告)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鹏 杨庆 +6 位作者 纪家涛 肖成武 刘冰 叶华茂 徐斌 王林辉 孙颖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辅助经腰小切口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性T1期肾癌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28例复杂性T1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直径(3.76±1.28)cm,其中内生性肾癌13例,T1b期肾癌12例,...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辅助经腰小切口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性T1期肾癌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28例复杂性T1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直径(3.76±1.28)cm,其中内生性肾癌13例,T1b期肾癌12例,近肾门肾癌7例,解剖性孤立肾肾癌2例,肾肿瘤解剖学特征PADUA评分为(9.07±1.25)分。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腹腔镜辅助经腰小切口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无尿漏、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213.82±40.04)min,术中肾脏冷缺血时间(23.88±5.98)min,手术出血量(191.07±94.33)mL,手术切口长度(9.48±1.56)cm,患者术后疼痛评分(1.11±0.31)分,2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性高热,经对症处理后体温恢复正常。患者术后平均住院(11.54±3.98)d,均正常出院。术后随访(21.46±12.15)个月,术后第1个月患侧肾脏肾小球滤过率(GFR)平均下降(21.71±11.48)%,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辅助经腰小切口肾部分切除术治疗体积较大、内生性生长或靠近肾门的复杂性T1期肾癌疗效满意,技术上安全、可行,便于实施和掌握,其手术切口创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其远期疗效尚需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和长期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腹腔镜 小切口 部分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下早期肾癌行肾部分切除术21例报告 被引量:13
18
作者 郑军华 彭波 +3 位作者 许云飞 徐丹枫 高轶 崔心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50-1052,共3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对早期肾癌行肾部分切除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3年7月至2007年6月采用后腹腔镜技术使用超声刀、电凝钩对21例早期肾癌患者行保留肾单位手术,肿瘤平均直径(2.8±0.8)cm(1.5-4.5 cm)。其中肾透明细胞癌17例...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对早期肾癌行肾部分切除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3年7月至2007年6月采用后腹腔镜技术使用超声刀、电凝钩对21例早期肾癌患者行保留肾单位手术,肿瘤平均直径(2.8±0.8)cm(1.5-4.5 cm)。其中肾透明细胞癌17例,肾颗粒细胞癌3例,嗜酸性细胞癌1例。结果:21例均完成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05±15)min,平均出血量(120±22)ml,4例患者术中平均输血400 ml。1例发生尿漏,引流量200-300 ml,术后15 d负压吸引小于20ml后拔出。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2)d(7-17 d)。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20±4)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是可行的,也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部分切除 腹腔镜外科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冰 王林辉 +7 位作者 杨印辉 罗文彬 罗睿 杨波 邓震 杨庆 肖亮 孙颖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49-1352,共4页
目的尝试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总结应用体会和手术难点。方法 2009年8月至9月对2例患者施行单孔多通道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均为右肾,总结手术经验和难点。结果 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增加1个5mm辅助通道以牵开肝脏。... 目的尝试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总结应用体会和手术难点。方法 2009年8月至9月对2例患者施行单孔多通道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均为右肾,总结手术经验和难点。结果 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增加1个5mm辅助通道以牵开肝脏。手术时间分别为255、240min,肾动脉阻断时间分别是48、40min,出血量分别为100、50ml,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未使用镇痛剂,分别于术后9、5d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13、12d。结论单孔多通道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技术可行、手术安全,且瘢痕小而隐蔽,美容效果好;但临床开展需要特殊的手术器械,缝合打结操作有一定难度;右侧肾脏手术常需要辅助通道牵拉肝脏以获得良好的显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 单孔腹腔镜 部分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9
20
作者 谭海颂 汤晓晖 +5 位作者 吴震杰 鲍一 时佳子 刘冰 何屹 王林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9-243,共5页
目的比较行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探讨3D腹腔镜手术治疗肾肿瘤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长海医院同一手术组完成的134例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行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探讨3D腹腔镜手术治疗肾肿瘤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长海医院同一手术组完成的134例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D腹腔镜组53例,2D腹腔镜组8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及随访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肾动脉阻断热缺血时间、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前、术后双侧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或根治性肾切除手术病例,手术切缘均为阴性。3D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93.40±45.14)vs(217.00±59.19)min,P=0.015]、肾动脉阻断热缺血时间[(23.70±6.96)vs(26.60±8.10)min,P=0.032]及经手术的患侧肾GFR下降值[(12.70±6.49)vs(15.10±6.45)mL·min^(-1)·1.73m^(-2),P=0.036)均优于2D腹腔镜组,而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发生并发症患者予以保守对症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术后随访1~32个月,无患者发生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无患者出现局部肿瘤复发、远处转移或死亡。结论与传统2D腹腔镜相比,行3D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肾动脉阻断热缺血时间,有助于更好地保留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腹腔镜 部分切除 肿瘤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