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TPS混联机床五轴联动加工后置处理算法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石宏 蔡光起 李成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4-247,共4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立卧转换式三杆混联机床———3-TPS(RRR)混联机床,并对机床的结构进行了分析。3-TPS混联机床具有工作空间大、立卧转换、五轴联动、五面加工等特点,并具有加工中心的功能。通过建立机床在实现五轴联动加工时的坐标变换... 介绍了一种新型立卧转换式三杆混联机床———3-TPS(RRR)混联机床,并对机床的结构进行了分析。3-TPS混联机床具有工作空间大、立卧转换、五轴联动、五面加工等特点,并具有加工中心的功能。通过建立机床在实现五轴联动加工时的坐标变换过程及变换方程,给出了实现五轴联动加工时的后置处理算法及数学模型、摆刀中心的计算方法,算法简单、直观、实用,方程为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联机床 五轴联动 机构 立卧转换 后置处理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TPS混联机床的后置处理算法 被引量:5
2
作者 石宏 赵亮 蔡光起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98-1001,共4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立卧转换式三杆混联机床3-TPS(RRR)混联机床,对该机床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该机床具有工作空间大、立卧转换、五轴联动、五面加工等特点,并具有加工中心的功能.给出了该机床在实现三轴、四轴加工时的坐标变换过程及变换方程... 介绍了一种新型立卧转换式三杆混联机床3-TPS(RRR)混联机床,对该机床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该机床具有工作空间大、立卧转换、五轴联动、五面加工等特点,并具有加工中心的功能.给出了该机床在实现三轴、四轴加工时的坐标变换过程及变换方程,给出了实现三轴、四轴加工时的后置处理算法及数学模型,并对该机床的立式加工和卧式加工两种情况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算法和显式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联机床 机构 后置处理算法 立卧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并联机床曲面加工的运动控制与后置处理算法
3
作者 张立新 黄玉美 +2 位作者 韩旭炤 乔雁龙 王磊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127-130,共4页
以六自由度6PM2混联数控机床为研究对象,阐述其独特结构及特性,指出混联机床数控加工后置处理中的两个关键问题,即刀位数据转换和运动控制算法,给出了后置处理中刀位数据的转换方法和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联结构和串联结构的新型并联... 以六自由度6PM2混联数控机床为研究对象,阐述其独特结构及特性,指出混联机床数控加工后置处理中的两个关键问题,即刀位数据转换和运动控制算法,给出了后置处理中刀位数据的转换方法和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联结构和串联结构的新型并联机床即混联机床的运动控制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并联机床 刀位数据转换 运动控制 后置处理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3的后置式自适应隐写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垚 潘峰 +1 位作者 申军伟 李宁波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4-117,153,共5页
针对MP3隐写算法较为复杂、隐写容量较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P3的后置式隐写算法。该算法根据待嵌入秘密信息的多少以及采用Hb码表编码的小值区码字数目的多少,自适应、较均匀且随机地选取嵌入位置,通过改变载体码字的末位实现秘密信... 针对MP3隐写算法较为复杂、隐写容量较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P3的后置式隐写算法。该算法根据待嵌入秘密信息的多少以及采用Hb码表编码的小值区码字数目的多少,自适应、较均匀且随机地选取嵌入位置,通过改变载体码字的末位实现秘密信息的嵌入。提取信息时无需解码,找到嵌入位置,提取码字的末位从而恢复秘密信息。所提算法在容量方面较MP3stego算法提升约3倍以上,在不可感知性方面较以往采用码字映射的隐写算法提升约10%;另外秘密信息提取时无需解码,大大提高了效率。实验证明了所提算法的安全性、时效性,其能基本满足安全通信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3隐写算法 后置式隐写算法 小值区 自适应 大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G/POST五轴联动加工中心专用后置处理器的研发 被引量:25
5
作者 赵世田 孙殿柱 孙肖霞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06年第1期26-28,34,共4页
特殊结构或采用特殊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开发专用后置处理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文章针对国外新出现的B轴倾斜45°的特殊双转台结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系统地推导了其后置处理的相关算法,包括旋转角度的计算、坐标变换... 特殊结构或采用特殊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开发专用后置处理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文章针对国外新出现的B轴倾斜45°的特殊双转台结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系统地推导了其后置处理的相关算法,包括旋转角度的计算、坐标变换矩阵推导和新刀位点坐标的计算等;通过结合UG/Post Builder后置处理器开发工具和上述后置处理算法,开发了该机床的专用后置处理器,并通过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该后置处理器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联动加工中心 后置处理算法 POST BUILDER 后置处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机床后置处理器的开发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铁民 叶佩青 汪劲松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第12期80-86,共7页
以六自由度 6 -TPS型并联机床为模型 ,阐述了机床控制数据的生成原理和流程 ;以此为基础 ,规划了后置处理器的功能和整体结构。对若干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包括基于参数化二进制格式的内部数据传输 ,基于刀轴矢量的笛卡儿空间粗... 以六自由度 6 -TPS型并联机床为模型 ,阐述了机床控制数据的生成原理和流程 ;以此为基础 ,规划了后置处理器的功能和整体结构。对若干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包括基于参数化二进制格式的内部数据传输 ,基于刀轴矢量的笛卡儿空间粗插补算法 ,三维和二维刀具半径补偿 ,刀位文件的预处理以及加工代码的词法和语法检查等。最后介绍了利用本系统进行的切削实验 ,验证了系统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床 后置处理算法 后置处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HM_63四轴机床的测量后置处理器开发
7
作者 屈新河 李振华 张荣 《航空制造技术》 2015年第23期108-110,共3页
基于HTM_63S数控机床工作台绕Y轴旋转的结构特征及雷尼绍测头的工作原理,以CAD/CAM软件生成的测量轨迹文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ATIA R19为前置处理软件和Visual studio 2010开发平台,利用C#语言开发出一套适合该机床的测量后置处理系统,... 基于HTM_63S数控机床工作台绕Y轴旋转的结构特征及雷尼绍测头的工作原理,以CAD/CAM软件生成的测量轨迹文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ATIA R19为前置处理软件和Visual studio 2010开发平台,利用C#语言开发出一套适合该机床的测量后置处理系统,经理论仿真和实际测量验证,该测量后置算法具有可靠性,系统设计具有可行性,该软件具有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置处理 后置算法 测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轴工具磨床通用后置处理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太林 郑君民 +3 位作者 陈云 曾莉 张博 孙秀元 《工具技术》 2020年第3期50-54,共5页
数控机床后置处理能将刀位轨迹转换为机床数控加工程序,其先进程度对零件加工质量和效率有重要影响。目前五轴工具磨床后置处理大都专机专用或另外购买专用后置处理模块。通过对五轴工具磨床的结构类型分析,建立通用五轴工具磨床运动模... 数控机床后置处理能将刀位轨迹转换为机床数控加工程序,其先进程度对零件加工质量和效率有重要影响。目前五轴工具磨床后置处理大都专机专用或另外购买专用后置处理模块。通过对五轴工具磨床的结构类型分析,建立通用五轴工具磨床运动模型,并采用机床运动创成函数将砂轮的位姿转换为机床各轴的运动量,从而得到五轴工具磨床通用后置处理方法,提高了五轴工具磨床后置处理算法的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工具磨床 通用后置处理算法 机床运动创成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非球面复合加工机床的设计与精度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贵林 李圣怡 戴一帆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9-102,共4页
介绍了集铣磨成形、研磨、抛光于一体的大中型非球面光学加工机床 ( AOCMT) ,分析了其设计方法、结构特点和主要技术参数 ;通过 X、Y、Z、A、C五轴数控联动 ,AOCMT能加工出任意复杂的光学表面 ,且始终保持刀具轴线位于加工点的法线方向 ... 介绍了集铣磨成形、研磨、抛光于一体的大中型非球面光学加工机床 ( AOCMT) ,分析了其设计方法、结构特点和主要技术参数 ;通过 X、Y、Z、A、C五轴数控联动 ,AOCMT能加工出任意复杂的光学表面 ,且始终保持刀具轴线位于加工点的法线方向 ,以消除非对称误差的影响 ;研究了各运动轴定位误差对铣磨精度的影响 ,通过采取必要的工艺措施 ,AOCMT的铣磨精度能稳定地优于 8μm;分析了 AOCMT的后置处理算法 ,通过坐标平移和旋转 ,得到了三、四、五轴数控加工的通用坐标变换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球面 复合加工 非对称误差 后置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镜面离子束加工系统设计和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焦长君 李圣怡 +1 位作者 解旭辉 周林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13-1218,共6页
研究了离子束加工系统的后置算法和误差补偿等问题。基于DH矩阵法,建立了系统的运动学方程,分析了工艺中离子源和工件的安装误差以及离子源相对于工件的六项对刀误差对加工定位的影响,建立了误差模型。在求解运动学方程时引入纠补矩阵,... 研究了离子束加工系统的后置算法和误差补偿等问题。基于DH矩阵法,建立了系统的运动学方程,分析了工艺中离子源和工件的安装误差以及离子源相对于工件的六项对刀误差对加工定位的影响,建立了误差模型。在求解运动学方程时引入纠补矩阵,以消除离子源确定性的安装偏差对切平面定位误差的显著影响。补偿后的误差分析表明:切平面误差模型对对刀和安装精度提出要求后,靶距误差和入射角度误差同时也受到了限制,对加工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加工 后置算法 误差模型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