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预成个性化同种异体骨块在种植骨增量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钟雨欣 于海洋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9-325,共7页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成形技术可以预成与受区更匹配的目标骨块,目前常应用于复杂的牙槽嵴增量术,通过数字化设计生产个性化的同种异体骨块,避免了传统椅旁骨块成形的步骤,大大增加了临床操作效率,提高了移植物适应...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成形技术可以预成与受区更匹配的目标骨块,目前常应用于复杂的牙槽嵴增量术,通过数字化设计生产个性化的同种异体骨块,避免了传统椅旁骨块成形的步骤,大大增加了临床操作效率,提高了移植物适应的精度,利于移植物的血管化和骨整合,在未来骨增量的临床应用中前景可期。因此,本文就CAD/CAM预成个性化同种异体骨块(CABB)在当前种植骨增量手术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进一步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 牙槽嵴增量术 同种异体骨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儿童活动性胸腰椎结核的中长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毅 王孝宾 +1 位作者 吕国华 李晶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76-683,共8页
目的:探讨应用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联合前路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重建术治疗儿童活动性脊柱结核的中、长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共19例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联合前路病灶清除、同种异体... 目的:探讨应用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联合前路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重建术治疗儿童活动性脊柱结核的中、长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共19例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联合前路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支撑重建的术式治疗胸、腰椎结核感染导致至少连续两个椎体破坏的患儿资料,年龄3~10岁,平均6.3±2.1岁,随访时间5~11年,平均7.5±2.0年,受累椎体2~4个。所有患儿分别于术后1周、3、6、12个月行X线检查,随后每年行X线检查一次,测量后凸Cobb角,同时观察有无植骨块移位、松动、塌陷以及有无后凸畸形发生,记录患儿术前、术后1周及每次复查时的Frankel分级、后凸角、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对于随访超过5年的患儿(19例)行高分辨率三维CT扫描通过Bridwell分级评估植骨块融合情况。结果:随访期间均未发现结核复发,未发现钉棒松动、断裂,术后6个月ESR、CRP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B级2例,C级5例,D级9例,E级3例,术后1周时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3例,D级1例,E级14例,末次随访时D级1例(术前B级),E级18例,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后凸角平均41.32°±13.19°,术后即刻后凸角度平均9.74°±5.80°,即刻矫正率76.4%,末次随访后凸角平均12.32°±6.40°,平均丢失2.58°±0.60°,末次随访时矫正度数为29.0°±8.9°,矫正率为70.1%,术后即刻后凸角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后凸角与术后即刻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19例患儿植入的同种异体骨的上下两端及后方的附件均与周围骨形成骨性连接,Bridwell分级1级融合;2例发生骨块下端轻度塌陷但形成骨痂且有骨小梁通过植骨接触面并且无明显植骨块松动及移位,1例出现局部轻度后凸畸形,但无神经损害及局部疼痛。结论: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联合前路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重建的方法治疗儿童胸腰椎结核导致的椎体破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中、远期随访观察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性胸腰椎结核 儿童 椎体破坏 椎弓根螺钉 同种异体 中长期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