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疟原虫引起的同型血交叉凝集反应阳性1例
1
作者 刘刚 李建国 《淮海医药》 1996年第3期48-48,共1页
患者,女,40d,1994年12月4日因呕吐、厌食、来我院就诊,拟诊为贫血原因不详,收住于我院小儿科,患儿无发热。 实验室检查 Hb4lg/L,RBC1.35×10^(12)/L,WBC16.5×10~9/L,NO.24,LO.68,MO.08。 同型血交叉凝集试验(盐水法) 患... 患者,女,40d,1994年12月4日因呕吐、厌食、来我院就诊,拟诊为贫血原因不详,收住于我院小儿科,患儿无发热。 实验室检查 Hb4lg/L,RBC1.35×10^(12)/L,WBC16.5×10~9/L,NO.24,LO.68,MO.08。 同型血交叉凝集试验(盐水法) 患儿于住院次日由住院医师要求同型输血50ml纠正贫血。经鉴定,该患儿血型为B型,在为患儿作同型血生理盐水法交叉凝集试验时,发现主次侧管均出现明显的凝块,经振摇不能散开,经排除冷凝集,随后将患儿血标本与另外3位同为B型之供血员血作交叉凝集试验,结果均与第1位供血员的结果相同。因此暂停供血。此患儿经市中心血站血型鉴定确认血型为B型。 为了寻找患儿贫血原因,决定作骨髓穿刺检查。在检查中发现患儿外周血片中有疟原虫,经鉴定为间日疟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同型血 交叉凝集反应阳性 实验室检查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及安全输血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党创伟 李自锋 +4 位作者 刘钊锋 丁帅 周峰 李红娜 宋惠娜 《内科》 2022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安全输血策略和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05例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柱凝胶法实施ABO血型正反定型,进行Rh血型检测、自身抗体检...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安全输血策略和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05例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柱凝胶法实施ABO血型正反定型,进行Rh血型检测、自身抗体检测、Coomb′s试验、不规则抗体筛选、特异性鉴定与冷凝集素检测;采用凝聚胺法验证交叉配血不合血标本,找出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并制订相应的输血策略。结果105例新生儿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有不规则抗体37例(35.24%)、冷凝集素24例(22.86%)、自身抗体阳性20例(19.05%)、溶血病13例(12.38%)、血浆蛋白异常7例(6.67%)、扩容与止血药物4例(3.81%)。对于105例新生儿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的结果显示,主侧配血不合72例、次侧配血不合19例、主次侧配血均不合14例;采用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的结果显示,主侧配血不合72例、次侧配血不合19例、主次侧配血均不合14例。对于不同原因交叉配血不合采取的输血策略如下:不规则抗体引起者,鉴定抗体特异性,选取抗原为阴性的血液;冷凝集素引起者,4℃下吸收自身抗体,并在37℃下进行交叉配血;自身抗体引起者,行自身抗体吸收试验;血浆蛋白异常引起者,洗涤红细胞;溶血病引起者,行抗人球蛋白试验、吸收放散试验;扩容与止血药物引起者,洗涤红细胞。结论新生儿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主要由冷凝集素、自身抗体、不规则抗体、血浆蛋白异常、溶血病、扩容与止血药物等因素引发,采用相关的策略和措施,开展相关试验,可为患儿选择合适血液进行安全输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同型血 交叉配不合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CTA及血清Hcy、U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分析
3
作者 马颖 陈国智 陈蓓蕾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尿酸(uric acid,U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0例脑梗死患者,均进行头颈部CTA检查。CTA检查采用西门... 目的探讨头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尿酸(uric acid,U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0例脑梗死患者,均进行头颈部CTA检查。CTA检查采用西门子第三代双源CT,扫描参数:管电流300 mA、管电压120 kV、层厚0.5 mm。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碘帕醇[规格:15 g(I)/50 ml/瓶]45~50 ml,注射速率为4.5~5.0 ml/s,自下而上对患者主动脉弓至颅内动脉进行扫描,通过减影软件进行处理,记录管腔狭窄情况;结合70例患者Hcy、UA的数值变化,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TA检出结果与金标准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值=0.722,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重度、中度、轻度、无狭窄患者Hcy、UA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无狭窄患者Hcy、UA指标明显<重度、中度、轻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endall分析显示狭窄程度与Hcy、UA指标呈正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cy、UA及二者联合预测无狭窄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4、0.747、0.922,且两者联合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9%、86.9%。结论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诊断价值相对一般,Hcy、UA指标水平预测价值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粥样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与24小时血压变异性的关系 被引量:14
4
作者 赫连曼 王浩 +1 位作者 赵海鹰 崔淑娴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2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4小时血压变异性(BPV)(收缩压、舒张压)之间的关系。方法河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8例,按照血Hcy水平的不同,分为3组:A组85例(血Hcy<15.0μmol/L),B组72例(15μmol/L≤...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4小时血压变异性(BPV)(收缩压、舒张压)之间的关系。方法河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8例,按照血Hcy水平的不同,分为3组:A组85例(血Hcy<15.0μmol/L),B组72例(15μmol/L≤Hcy<20.0μmol/L),C组51例(≥20μmol/L)。分别测定24小时动态血压,计算24小时收缩压及舒张压标准差(SD)。结果 3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着血Hcy水平增高,患者的24小时BPV亦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血Hcy水平与24小时BPV(收缩压、舒张压)之间存在相关性(r=0.570,0.512,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高Hcy血症可增加其BPV,应该在关注血压水平的同时,关注血Hcy及BPV,从而更好地管理高血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压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沈水娟 胡作祥 +5 位作者 陈浩明 王时敏 王涛 单娟萍 叶飞 丁建仁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6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高低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CRF患者60例(其中30例进行血透,30例非透析治疗)和90例健康对照组及20例脑梗死对照组,测定其Hcy、肾功能、血糖、血脂...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高低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CRF患者60例(其中30例进行血透,30例非透析治疗)和90例健康对照组及20例脑梗死对照组,测定其Hcy、肾功能、血糖、血脂、肝功能,及透析组患者服用叶酸和维生素B128周前后Hcy水平。结果:CRF患者血浆Hcy水平非透析组为28.33±14.27,透析组22.72±15.20,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65±3.82(P<0.01)。伴有心脑血管病变者血浆Hcy水平39.19±14.79明显高于无心脑血管病变者血浆Hcy水平18.07±6.10(P<0.01)。相关因素分析,Hcy水平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显著影响。透析组患者服用叶酸和维生素B128周前后Hcy水平分别为22.72±15.2,11.86±7.15(P<0.05)。结论:CRF患者普遍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其血浆Hcy水平的升高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服用叶酸维生素B可以减少Hcy水平,从而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同型半胱氨酸 心脑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高血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凌云 刘义明 +1 位作者 黄昌举 林桂花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评估左室收缩功能受损程度对预测高血压心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200例,其中非左室肥厚组(NLVH)100例,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6...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评估左室收缩功能受损程度对预测高血压心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200例,其中非左室肥厚组(NLVH)100例,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61.2x8.9)岁;左室肥厚组(LVH)100例,男性66例,女性34例,年龄(60.8±9.2)岁;对照组100例,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60.9±9.5)岁。对所有受试者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LVEF。结果对照组、NLVH组和LVH组血清Hey水平分别为(9.32±1.91)μmol/L、(20.92±3.28)p,mol/L和(29.60+3.73)wmol/L,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NLVH组和LVH组LVEF分别为(59.00±4.63)%、(40.70±1.87)%和(39.50±1.46)%,依次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hcy与LVH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对预测高血压心衰,减少高血压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左室射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胱抑素C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刘艳 柳洁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5期436-438,共3页
目的: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在糖尿病肾病不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时的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1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5例)... 目的: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在糖尿病肾病不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时的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1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5例)、大量蛋白尿组(17例),同时以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血肌酐(Scr)、Hcy、Cystatin C水平,双变量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Hcy测值(分别为8.40±2.56,9.12±2.01,13.3±4.96)高于正常对照组(6.91±0.37),且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糖尿病肾病患者各组间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Cystatin C测值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0.63±0.19、0.88±0.35、1.68±0.89,P<0.01);随着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增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加重,Hcy与Cystatin C水平均有一增长趋势,且两指标呈正相关(正常白蛋白尿组r=0.632,微量白蛋白尿组r=0.873,大量蛋白尿组r=0.747,P<0.01)。结论:联合检测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可推断同型半胱氨酸对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影响,推断糖尿病肾损害的程度,更全面的评价早期糖尿病肾损害,提示临床应早期干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胱抑素C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患者经甲状腺激素治疗前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刘颖 张力心 +2 位作者 刘九惠 刘阳 魏畅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7期95-96,共2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治疗前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甲减的相关性。方法观察本院门诊未经治疗的甲减患者28例,经左旋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甲状腺功能(FT3、FT4及TSH)及... 目的观察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治疗前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甲减的相关性。方法观察本院门诊未经治疗的甲减患者28例,经左旋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甲状腺功能(FT3、FT4及TSH)及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值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治疗前相比下降,与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减患者用左旋甲状腺激素片治疗后可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间接证明甲减可引起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 左旋甲状腺激素治疗 甲状腺功能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孟存良 齐晓勇 +3 位作者 谷剑 李树仁 张建清 李英肖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15-717,共3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同型半胱氨酸 一氧化氮 管性友病因子 内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丹娜 卢晓航 +6 位作者 陈晓洁 陈秋华 黄亚珍 李佳凯 林岱敏 林洪珊 吴城新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8期147-150,共4页
目的分析研究高压氧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及对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揭阳市人民医院1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丁苯酞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神经... 目的分析研究高压氧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及对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揭阳市人民医院1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丁苯酞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丁苯酞治疗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丁苯酞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丁苯酞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有效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丁苯酞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例报道 被引量:1
11
作者 陶英贤 王菊莉 +2 位作者 曹洪涛 陶德双 范玮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499-500,共2页
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遗传性代谢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其病因在于甲基丙二酸辅酶A变位酶(MCM)或其辅酶钴胺素 (VitB12)的缺乏.MCM缺陷或VitB12的代谢障碍导致甲基丙二酸、... 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遗传性代谢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其病因在于甲基丙二酸辅酶A变位酶(MCM)或其辅酶钴胺素 (VitB12)的缺乏.MCM缺陷或VitB12的代谢障碍导致甲基丙二酸、丙酸、甲基枸橼酸等代谢产物积聚在血液、组织、脑脊液和尿液中,导致MMA 患者出现一系列病理、生化及临床指标的变化.临床表现上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智力运动发育迟缓或倒退、惊厥、肌张力减低、喂养困难、贫血、肝大、高血氨及代谢性酸中毒.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中国甲基丙二酸血症中的常见类型.中国2000年首次报道甲基丙二酸血症,但发病率不详.现介绍我院确诊1例病例,以便提高临床中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二酸 同型半胱氨酸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检人群血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丽芬 钟毓瑜 +1 位作者 王培燊 吕金莺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9期80-81,共2页
目的研究体检人群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 120例体检者,根据是否发生颈动脉斑块分为研究组(发生颈动脉斑块, 65例)和对照组(未发生颈动脉斑块, 55例)。比较两组... 目的研究体检人群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 120例体检者,根据是否发生颈动脉斑块分为研究组(发生颈动脉斑块, 65例)和对照组(未发生颈动脉斑块, 55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分析Hcy、HbA1c、baPWV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年龄、总胆固醇、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血糖值、Hcy、HbA1c和baPW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41、3.214、2.853、4.258、7.544、2.728、5.738、11.833,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HbA1c和baPWV是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OR=0.856、2.658、0.854, P<0.05)。结论 Hcy、HbA1c、baPWV与颈脉动斑块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在身体检查和疾病诊治当中应对以上指标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检 同型半胱氨酸 糖化红蛋白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颈动脉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心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存良 赵勇军 +1 位作者 王刚 齐晓勇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253-1255,共3页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冠心病 发病机制 高H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cblC型新生儿甲基丙二酸尿症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诊治经过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玉娟 王志 +1 位作者 黄文娣 祝撷英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13-16,共4页
目的:总结新生儿甲基丙二酸尿症(MMA)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资料,为临床医师提供借鉴。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1例新生儿MMA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临床表现、病情变化过程、诊断和治疗结果。结果:新生儿MMA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临床... 目的:总结新生儿甲基丙二酸尿症(MMA)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资料,为临床医师提供借鉴。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1例新生儿MMA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临床表现、病情变化过程、诊断和治疗结果。结果:新生儿MMA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临床表现有纳差、精神反应差、呕吐、黄疸、肌张力及原始反射异常、皮肤改变、眼神改变、营养不良、体质量下降、贫血、脑损伤等。血常规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血氨升高。确诊需要血、尿代谢分析及基因分型。虽经合理治疗,但早发型MMA病情好转慢。结论:新生儿MMA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发型病情较重,进展较快,MMA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常有蛋氨酸降低。血液串联质谱、尿气相质谱检测结果、基因检测可以确诊。如能及时予以正确诊断治疗,可挽救患儿生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二酸尿症 同型半胱氨酸 临床表现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宁 王振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8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卒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3例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入院后给予他汀类药物,对照组不给予,其余治疗完全同治疗组。观察两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卒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3例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入院后给予他汀类药物,对照组不给予,其余治疗完全同治疗组。观察两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结果他汀治疗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除了常规用于降血脂治疗,还可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性卒中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模型建立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丽帆 彭义 +3 位作者 吴芳 李金平 顾国龙 廖海珍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致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模型建立的剂量、时间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特点。[方法]高、低剂量组分别皮下注射Hcy 20mg/(kg.d)、15mg/(kg.d),并设生理盐水组为对照。分析各组注射前、注前后4周及1...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致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模型建立的剂量、时间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特点。[方法]高、低剂量组分别皮下注射Hcy 20mg/(kg.d)、15mg/(kg.d),并设生理盐水组为对照。分析各组注射前、注前后4周及11周血清中Hcy值,采用B超观察动脉狭窄程度及病理切片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情况,实验结束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TG、TC值。[结果]皮下注射Hcy 4周时血中Hcy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髂总动脉出现狭窄,11周时颈总动脉、髂总动脉及其分支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征象,部分主动脉也有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结论]予15mg/(kg.d)皮下注射Hcy 4周可建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模型,11周时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其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首先在小动脉形成,提示同型半胱氨酸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症模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方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怡萍 蔡少杭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及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评估该药物的临床疗效,探讨益气活血方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气虚血瘀型患者治疗方面上的价值。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及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评估该药物的临床疗效,探讨益气活血方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气虚血瘀型患者治疗方面上的价值。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气虚血瘀型)C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西药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4周后对比2组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及HCY、hs-CRP的变化情况,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进行相关分析讨论。结果:经过4周治疗,试验组西医症状疗效有效率83.33%,对照组为56.67%;试验组中医症候疗效有效率86.67%,对照组为6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2组患者HCY、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试验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活血方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HCY、hs-CRP水平,改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 气虚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超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血浆磷脂酶A2、血同型半胱氨酸、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爱华 唐良秋 +1 位作者 刘向阳 庞军刚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6期128-129,共2页
目的:分析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血浆磷脂酶A2、血同型半胱氨酸、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再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A、B、C三组各20例。另选取同期接受检查的健康... 目的:分析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血浆磷脂酶A2、血同型半胱氨酸、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再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A、B、C三组各20例。另选取同期接受检查的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四组血浆磷脂酶A2、血同型半胱氨酸、血压昼夜节律。结果:C组血浆磷脂酶A2、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A组和对照组,且B组高于A组,A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杓型血压曲线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血浆磷脂酶A2、血同型半胱氨酸、血压昼夜节律存在显著相关性,可积极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浆磷脂酶A2 同型半胱氨酸 压昼夜节律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焱 叶建红 《北方药学》 2017年第10期133-133,共1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常规治疗方法在冠心病心绞痛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患者中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住院和门诊收治冠心病心绞痛伴高HCY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分组法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冠心病心绞痛常规治...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常规治疗方法在冠心病心绞痛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患者中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住院和门诊收治冠心病心绞痛伴高HCY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分组法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冠心病心绞痛常规治疗方法,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HCY及血脂水平。结果: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HCY、TC、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HCY、TC、TG水平均低于常规组。结论:通心络胶囊辅助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高HCY可有效降低HCY及血脂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冠心病心绞痛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血压变异性的关系 被引量:16
20
作者 钟万生 程小兵 +1 位作者 潘文博 陈东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 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血压变异性(BPV)(收缩压、舒张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根据血Hcy水平的不同分为3组:A组36例(Hcy< 15.0 μmol/L),B组62例(15... 目的 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血压变异性(BPV)(收缩压、舒张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根据血Hcy水平的不同分为3组:A组36例(Hcy< 15.0 μmol/L),B组62例(15.0 μmol/L≤Hcy<20.0 μmol/L),C组22例(Hcy≥20.0 μmol/L).分别测定其颈动脉厚度(IMT)、24h收缩压及舒张压、脉压标准差(SD).结果 三组血压变异性随着Hcy的增高而增大,B组明显高于A组[(14.6±4.6) μmol/L比(12.6±3.4) μmol/L],C组明显高于B组、A组[(18.0±3.6)μmol/L比(14.6±4.6) μmol/L比(12.6±3.4) μmol/L].IMT厚度也随之增加,B组高于A组[(1.51 ±0.15)mm比(1.30±0.19)mm],C组高于B组、A组[(1.82±0.6)mm比(51.51 ±0.15)mm比(1.30±0.19)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血Hcy水平与24 h BPV(收缩压、舒张压)之间存在相关性(r=0.570、0.512,P<0.01).IMT与24 h BPV呈直线相关(r=0.653、0.635,P<0.01),IMT与Hcy水平也呈直线相关(r=0.1252,P<0.01).结论 血压变异性增高可能与高Hcy及IMT相关,Hcy增高可能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动脉粥样硬化 压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