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镁营养水平对红地球葡萄叶绿体结构及光合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33
1
作者 韩艳婷 杨国顺 +2 位作者 石雪晖 刘昆玉 陈冲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3-609,共7页
采用营养液砂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0、1、3、5 mmol.L-1)Mg2+对红地球葡萄幼苗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及光合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3 mmol.L-1 Mg2+处理的葡萄叶片叶绿体形状规则,富含大的淀粉粒,基粒、基质片层清晰;5 mmol.L-1处理的叶... 采用营养液砂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0、1、3、5 mmol.L-1)Mg2+对红地球葡萄幼苗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及光合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3 mmol.L-1 Mg2+处理的葡萄叶片叶绿体形状规则,富含大的淀粉粒,基粒、基质片层清晰;5 mmol.L-1处理的叶绿体结构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而1 mmol.L-1和0 mmol.L-1处理的叶片叶绿体形状发生变化,叶绿体的被膜损坏,结构解体,基粒片层结构被破坏。不同水平Mg2+处理对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参数也有显著的影响。0 mmol.L-1处理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a+b)(Chl(a+b))、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均显著低于施镁处理,且随Mg2+浓度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叶绿素a/叶绿素b(Chla/Chlb)、光补偿点(LCP)、CO2补偿点(CCP)、CO2饱和点(CSP)变化趋势相反,3 mmol.L-1 Mg2+处理时最高。因此,在Mg2+缺乏的情况下,葡萄叶片叶绿体结构发生变异,叶绿素及碳代谢受阻,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效率降低,而适宜的Mg2+浓度可提高葡萄对光和CO2的利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地球葡萄 叶绿体结构 光合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供给对小麦叶与非叶器官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8
2
作者 张永平 王志敏 +1 位作者 黄琴 谢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13-1219,共7页
在田间不同灌水条件(春季不灌水、春季灌2水和春季灌4水,每次灌水750m3hm-2)下,于灌浆后期对小麦叶片与非叶器官(穗颖、穗下节和叶鞘)叶绿体结构进行了电镜观察,并对不同器官的净光合速率(Pn)和光化学效率(Fv/Fm)进行了测定,以期探明小... 在田间不同灌水条件(春季不灌水、春季灌2水和春季灌4水,每次灌水750m3hm-2)下,于灌浆后期对小麦叶片与非叶器官(穗颖、穗下节和叶鞘)叶绿体结构进行了电镜观察,并对不同器官的净光合速率(Pn)和光化学效率(Fv/Fm)进行了测定,以期探明小麦叶与非叶器官光合结构和功能对水分变化的适应性差异。结果表明,在充足供水条件(春季灌4水)下,叶片的叶绿体数目明显多于各非叶器官,但护颖和外稃叶绿体含有较多的淀粉粒。在灌浆期上层土壤重度水分亏缺(春季不灌水)条件下,植株各器官叶绿体均出现明显的衰老特征,但衰老程度存在器官间显著差异,旗叶叶片叶绿体受损程度明显大于非叶器官。在所测非叶器官中,外稃叶绿体对干旱胁迫反应较为敏感,而护颖、穗下节间和旗叶鞘叶绿体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水分胁迫下各器官Pn和Fv/Fm值均降低,叶片降低幅度最大,且随灌浆进程其光合下降最快,但穗下节间、旗叶鞘和穗器官较为稳定,可能与其叶绿体结构的稳定性有关。说明小麦非叶绿色器官光合结构与功能对水分亏缺具有较强的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绿体结构 非叶器官 限水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一粒麦与普通小麦不同绿色器官光合特性和叶绿体结构特征 被引量:17
3
作者 魏爱丽 王志敏 +2 位作者 张俊平 赵明 翟志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1-354,共4页
对野生一粒麦 (T.boeoticum)和普通小麦品种品七 (T.aestivum.cv.Pin7)开花期不同绿色器官光合速率 (Pn)、色素含量、 PSII活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 :野生一粒麦各器官 (旗叶叶片、叶鞘、穗下节间、穗 )的光合速率均... 对野生一粒麦 (T.boeoticum)和普通小麦品种品七 (T.aestivum.cv.Pin7)开花期不同绿色器官光合速率 (Pn)、色素含量、 PSII活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 :野生一粒麦各器官 (旗叶叶片、叶鞘、穗下节间、穗 )的光合速率均明显高于栽培品种品七 ,这与各器官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较多的叶绿体基粒片层数目有密切关系。各器官 PSII活性在两种基因型间无明显差异。同一基因型不同器官的光合能力表现为叶片 >叶鞘 >穗下节间 >穗。叶绿素 a与 b的比值 (Chl a/ b)和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的比值 (Car/ Chl)均是栽培种大于野生种、非叶器官大于旗叶叶片 ,暗示普通小麦栽培种比野生一粒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一粒麦 栽培种 光合性能 叶绿体结构 小麦 绿色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对猕猴桃叶绿体结构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尹显慧 王梅 +5 位作者 龙友华 田雪莲 朱流红 黎晓茜 徐朝云 王英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4-463,共10页
【目的】为猕猴桃种植中合理施用硫肥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将土壤、有机肥和硫磺粉混匀后装盆,移栽1 a生猕猴桃嫁接苗,定期观察不同硫处理盆栽猕猴桃植株的生长情况;另外冬季在‘米良一号’猕猴桃老果园中采用不同浓度硫磺粉和... 【目的】为猕猴桃种植中合理施用硫肥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将土壤、有机肥和硫磺粉混匀后装盆,移栽1 a生猕猴桃嫁接苗,定期观察不同硫处理盆栽猕猴桃植株的生长情况;另外冬季在‘米良一号’猕猴桃老果园中采用不同浓度硫磺粉和有机肥混合作基肥进行环状沟施,翌年9月研究施硫处理对猕猴桃叶片叶绿体结构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施用适量的硫磺对翌年猕猴桃植株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当硫质量浓度大于2.5 kg·m^(-3)时,猕猴桃植株新梢生长较短,叶片较小,对猕猴桃植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施硫2 a后土壤性质发现了明显变化,质量浓度为1.0~2.0 kg·m^(-3)硫处理后,土壤pH符合猕猴桃适宜生长的范围,而1.5 kg·m^(-3)硫处理后,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与对照不施硫相比,田间1.0 kg·m^(-3)硫处理的猕猴桃叶片中叶绿体呈规则的梭形,环绕在细胞内表面,基粒、基质片层清晰,基粒类囊体垛叠多且排列致密整齐,叶绿体内富含小颗粒的淀粉粒,且叶片细胞大小均一,排列整齐紧密;同时低、中质量浓度的硫处理明显改善了猕猴桃果实品质,其中以2.0 kg·m^(-3)硫处理效果最好,其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1.19%、8.94%、32.65%、5.45%、9.16%、11.76%和26.92%;随着施硫量的增加,果实中全硫的含量也不断增加,但所有处理均在作物全硫含量安全范围内。【结论】施硫质量浓度为1.0~2.0 kg·m^(-3)时能改善土壤养分,稳定维持猕猴桃叶片细胞和叶绿体结构,明显改善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叶绿体结构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植物叶绿体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焦雨歆 赵琦 +2 位作者 王雪英 夏亮 孙德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5-10,共6页
叶绿体是一种对环境变化敏感的细胞器,环境变化通常会直接造成叶绿体大小、位置、类囊体片层、淀粉粒数量等方面发生适应性变化。从上述几个方面综述了植物叶绿体结构对CO2浓度、温度、光照、水分胁迫等环境因子及多因子复合作用的适应... 叶绿体是一种对环境变化敏感的细胞器,环境变化通常会直接造成叶绿体大小、位置、类囊体片层、淀粉粒数量等方面发生适应性变化。从上述几个方面综述了植物叶绿体结构对CO2浓度、温度、光照、水分胁迫等环境因子及多因子复合作用的适应性变化,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特点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结构 环境因子 适应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边黄杨和金心黄杨叶绿素合成与叶绿体结构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朱雪云 李建谋 +1 位作者 王海燕 孔凡芹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67-1771,共5页
【目的】本文探索了金边黄杨和金心黄杨彩叶形成的机理。【方法】利用分光光度计和电子显微镜等,对金边黄杨和金心黄杨叶片黄色和绿色组织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检测。【结果】黄色组织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显著低于绿... 【目的】本文探索了金边黄杨和金心黄杨彩叶形成的机理。【方法】利用分光光度计和电子显微镜等,对金边黄杨和金心黄杨叶片黄色和绿色组织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检测。【结果】黄色组织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显著低于绿色组织和对照大叶黄杨。黄色组织中叶绿素合成中间产物原卟啉IX(Proto IX)、Mg-Proto IX以及Pchlide的含量急剧降低。超微结构观察发现黄色组织的叶绿体数量减少,内膜排列紊乱,缺乏有序的基粒类囊体。【结论】黄色组织叶绿素含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粪卟啉原Ⅲ(CoprogenⅢ)向原卟啉IX(Proto IX)合成过程出现障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边黄杨 金心黄杨 黄色组织 叶绿素 叶绿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茄缺绿和正常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体结构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小勇 林鹏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13-116,T004,共5页
本文研究了秋茄正常和缺绿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体结构。结果表明,缺绿植株叶片中叶绿素 a、b及总量均远低于正常植株叶片,它们的含量均不到正常植株叶片的10%。缺绿叶片的叶绿体结构也与正常叶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缺绿... 本文研究了秋茄正常和缺绿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体结构。结果表明,缺绿植株叶片中叶绿素 a、b及总量均远低于正常植株叶片,它们的含量均不到正常植株叶片的10%。缺绿叶片的叶绿体结构也与正常叶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缺绿片叶绿体中没有基粒堆,几乎没有淀粉体,嗜锇体数目也比较少,但存在着类爱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茄 缺绿 叶绿素含量 叶绿体结构 突变率 基粒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花叶病毒2b蛋白对寄主光合速率和叶绿体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陈斐斐 杜志游 +2 位作者 刘歆 谢礼 陈集双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89-896,共8页
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2b蛋白作为重要致病因子的角色在茄科模式植物上已为广泛描述,但其致病机理尚未廓清.从寄主叶绿体结构和光合特征的角度探索了病毒侵染过程中2b蛋白对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的影响.首先利... 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2b蛋白作为重要致病因子的角色在茄科模式植物上已为广泛描述,但其致病机理尚未廓清.从寄主叶绿体结构和光合特征的角度探索了病毒侵染过程中2b蛋白对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的影响.首先利用PCR方法导入突变位点,构建了2b蛋白不表达的人工突变体Fny-CMV!2bpro,然后通过平行接种野生型Fny-CMV和Fny-CMV"2bpro,分析二者侵染后心叶烟的症状表现、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以及叶绿体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接种30天,Fny-CMV侵染的心叶烟表现重花叶、畸形和矮化症状,植株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叶绿体形态和结构发生明显病变.但是,Fny-CMV#2bpro侵染的心叶烟植株仅表现轻微花叶或不表现明显症状,与健康对照相比,其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叶绿体形态和结构亦未出现明显病变.由此可见,野生型病毒侵染导致的相对低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与2b蛋白引起的叶绿体形态和结构的破坏有一定的相关性.RNA杂交分析结果显示:2b蛋白的致病性与CMV子代RNA在寄主体内的积累量有关,不表达2b蛋白使得CMV基因组RNA1和RNA2含量显著下降,其亚基因组RNA4(编码CP蛋白)含量降低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花叶病毒 2b蛋白 光合速率 叶绿体结构 基因组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下钙对镉在玉米细胞中分布及对叶绿体结构与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9
9
作者 周卫 汪洪 林葆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35-340,共6页
采用溶液培养试验、亚细胞组分分级分离技术、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及生化分析等方法研究钙对镉胁迫下玉米根、叶组织镉的亚细胞分布、叶绿体超微结构及叶片RuBP 羧化酶和PEP 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缺钙加镉处理比较,镉毒害下添加... 采用溶液培养试验、亚细胞组分分级分离技术、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及生化分析等方法研究钙对镉胁迫下玉米根、叶组织镉的亚细胞分布、叶绿体超微结构及叶片RuBP 羧化酶和PEP 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缺钙加镉处理比较,镉毒害下添加钙,玉米根、叶细胞器和细胞质Cd 组分均显著下降,相应Ca 组分则显著增加,而细胞壁Cd 、Ca 含量各处理间均十分接近;镉毒害下添加钙,维管束鞘细胞基质片层及叶肉细胞基粒和基粒片层排列较好,维管束鞘细胞嗜锇粒大为减少,叶片RuBP和PEP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说明Ca 对于Cd 胁迫下玉米叶片正常结构与功能的保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亚细胞分布 叶绿体超微结构 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动素和丁二酸拌种对玉米衰老过程中叶绿体结构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邵瑞鑫 李健 +2 位作者 信龙飞 赵宇 杨青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62-1369,共8页
为探明外源激动素(KT)和丁二酸(SUA)对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以郑单958(晚衰型品种)和豫单2002(早衰型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0.00003 mg/kg的KT和300 mg/kg SUA复合剂进行拌种处理后叶绿体超微结构和荧光参数的变化。... 为探明外源激动素(KT)和丁二酸(SUA)对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以郑单958(晚衰型品种)和豫单2002(早衰型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0.00003 mg/kg的KT和300 mg/kg SUA复合剂进行拌种处理后叶绿体超微结构和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KT和SUA拌种能明显抑制嗜锇颗粒的增加,防止基粒片层的扩张,从而维持了叶绿体结构的稳定性,表现出叶绿素(Chl)水平、类胡萝卜素含量(Car)及Chl a/b比值的增加;KT和SUA还能提高玉米生育后期叶片的光合效率,郑单958和豫单2002在1/2叶尖枯黄时的Fv/Fm和ΦPSII值分别比对照提高7.8%和6.2%、10.2%和2.7%,qP和qN值有所降低,从而调节PSII反应中心的开放,以减少热耗散利于延长叶片光合功能持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动素和丁二酸 玉米 衰老 叶绿体超微结构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叶矢竹复绿期光合特性及叶绿体结构 被引量:14
11
作者 成敏敏 陈柯伊 +3 位作者 朱雪玉 王凯利 周明兵 杨海芸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0,共10页
【目的】通过无损伤测量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筛选不同复绿程度的叶片,揭示花叶矢竹白叶复绿过程的叶绿体超微结构、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特性之间的关系,为探讨白化突变材料的复绿机制及观赏竹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花叶矢竹花... 【目的】通过无损伤测量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筛选不同复绿程度的叶片,揭示花叶矢竹白叶复绿过程的叶绿体超微结构、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特性之间的关系,为探讨白化突变材料的复绿机制及观赏竹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花叶矢竹花叶株白色不同复绿程度的叶片为研究材料,绿叶株相同位置的绿叶为对照组CK(100%),按照复绿程度为0、10%、30%、50%、70%和90%划分6个阶段,测定其光合色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光响应曲线、叶绿素荧光参数,观察叶绿体超微结构。【结果】花叶矢竹白叶色素含量极低,叶片复绿过程中,光合色素含量逐渐升高,而完全复绿叶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正常绿叶的87.02%、98.20%、89.37%、85.02%,叶绿素b恢复至绿叶水平,但叶绿素a、总叶绿素及胡萝卜素含量均未达到绿叶水平;白叶无光合特性,复绿叶的净光合速率显著升高,气孔导度在复绿一定时期后趋于稳定,胞间CO2浓度显著降低,表明复绿叶片光合速率变化受非气孔因素影响;复绿叶片光饱和点升高,光补偿点降低,复绿叶暗呼吸速率与绿叶无显著差异,完全复绿叶表观量子效率仅为绿叶的78.66%;荧光参数Fo、NPQ呈先上升后下降,Fv/Fm、Y(Ⅱ)和ETR均显著升高,说明光合色素含量升高时PSⅡ反应中心捕光能力和光化学转化效率逐渐恢复,用于热耗散的能量逐渐减少;qP在复绿初期变化缓慢,到复绿后期变化不大,表明叶绿素a/b反应中心开放比例受复绿过程影响不大;叶绿体超微结构变化显著,白叶叶绿体无成熟类囊体片层结构,绿叶叶绿体类囊体垛叠清晰均匀,复绿叶叶绿体内膜结构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光合色素累积及类囊体片层有序排列、垛叠是导致花叶矢竹复绿叶片光合功能逐渐恢复的2个重要的非气孔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色素 气体交换参数 光响应曲线 叶绿素荧光 叶绿体超微结构 白化转绿 花叶矢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对猕猴桃叶绿体结构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高敏 《中国果业信息》 2017年第5期61-62,共2页
据《果树学报》2017年第4期《硫对猕猴桃叶绿体结构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尹显慧等)报道,为猕猴桃种植中合理施用硫肥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将土壤、有机肥和硫磺粉混匀后装盆,移栽1年生猕猴桃嫁接苗,定期观察不同硫处理盆栽猕猴桃植... 据《果树学报》2017年第4期《硫对猕猴桃叶绿体结构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尹显慧等)报道,为猕猴桃种植中合理施用硫肥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将土壤、有机肥和硫磺粉混匀后装盆,移栽1年生猕猴桃嫁接苗,定期观察不同硫处理盆栽猕猴桃植株的生长情况;另外,冬季在“米良一号”猕猴桃老果园中采用不同浓度硫磺粉和有机肥混合做基肥进行环状沟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结构 米良一号 环状沟施 果树学报 硫磺粉 硫肥 基质片层 果形指数 单果质量 基粒类囊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伊犁绢蒿幼苗叶绿体超微结构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13
作者 韩喆 张永强 +2 位作者 张浩浩 罗文浩 陈爱萍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03-1413,共11页
干旱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常见非生物胁迫之一,随着气候的变化,极端天气频发,对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的生长发育产生了严重影响。本研究以伊犁绢蒿幼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持续干旱盆栽试验,分析干旱胁迫下叶绿体超... 干旱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常见非生物胁迫之一,随着气候的变化,极端天气频发,对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的生长发育产生了严重影响。本研究以伊犁绢蒿幼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持续干旱盆栽试验,分析干旱胁迫下叶绿体超微结构及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和内源激素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叶绿体超微结构受损,基粒片层模糊,嗜锇颗粒增多,淀粉粒先增多后减少,细胞出现质壁分离,胁迫严重时,叶绿体甚至解体破裂;生理特性表现为叶片和根系的氧自由基(O_(2)^(-·))和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在叶片和根系中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可溶性蛋白(SP)含量在叶片中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根系中则呈现逐渐增加趋势;内源激素脱落酸(ABA)在叶片和根系中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吲哚乙酸(IAA)则呈现逐渐降低趋势。综上所述,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伊犁绢蒿幼苗通过累积渗透调节物质、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调整内源激素的含量来清除活性氧,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以提高其抗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伊犁绢蒿幼苗 叶绿体超微结构 生理特性 抗旱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过量对茶树光合特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4
14
作者 王跃华 张丽霞 孙其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32-438,共7页
茶树是一种嫌钙植物,本文通过砂培试验,研究了不同钙过量水平对茶树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色素含量、叶绿体超微结构及茶树新梢生长的影响,旨在探明钙过量对茶树光合生理的影响,同时为解释高钙茶园中茶树生长不良提供一定的理... 茶树是一种嫌钙植物,本文通过砂培试验,研究了不同钙过量水平对茶树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色素含量、叶绿体超微结构及茶树新梢生长的影响,旨在探明钙过量对茶树光合生理的影响,同时为解释高钙茶园中茶树生长不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钙过量处理,随着钙浓度的升高,茶树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逐渐降低;茶树叶片Chl a/Chl b升高,总Chl含量逐渐降低;茶树叶片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逐渐降低,初始荧光(Fo)则升高;叶绿体片层结构遭到破坏;同时钙过量处理的茶树新梢生长受到抑制,其节间距、新梢长度、展叶数、叶面积均明显低于对照。上述结果说明:钙过量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引起光合系统膜结构的破坏,导致电子传递链受阻,茶树叶片光能利用效率降低,从而影响茶树新梢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钙过量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叶绿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菌核病致病机理的研究——Ⅵ.罹病组织内叶绿素丧失及叶绿体显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纯仁 刘后利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1-33,共3页
本文研究感染菌核病油菜组织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体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感病寄主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量均有显著降低,叶绿体受到严重破坏。受害的叶绿体发生聚集和液泡化,在膜和基粒上附着大量黑色沉淀物,这是病菌分泌的草酸降低... 本文研究感染菌核病油菜组织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体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感病寄主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量均有显著降低,叶绿体受到严重破坏。受害的叶绿体发生聚集和液泡化,在膜和基粒上附着大量黑色沉淀物,这是病菌分泌的草酸降低了细胞pH值所引起的蛋白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 致病机理 叶绿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荆芥化感胁迫下蚕豆叶绿体超微结构和光合关键基因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9
16
作者 阿的鲁骥 周健 +1 位作者 李洁 马丹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527-2532,共6页
【目的】叶绿体结构的完整性和光合作用关键基因表达正常在光合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深入探讨土荆芥化感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和RT-PCR技术,对土荆芥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对蚕豆幼苗叶片叶绿体超微... 【目的】叶绿体结构的完整性和光合作用关键基因表达正常在光合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深入探讨土荆芥化感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和RT-PCR技术,对土荆芥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对蚕豆幼苗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和4个光合关键基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土荆芥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处理导致蚕豆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受损,叶绿体脱离细胞壁散乱分布于细胞中央,结构紊乱,表现为肿胀、膜结构受损明显,叶绿体内部基质不均匀、基粒类囊体排列紊乱、淀粉粒消失、片层扭曲且排列松散;在光合作用过程的关键基因核酮糖羧化酶基因(Rbcs-3C)、光系统ⅡCP47蛋白基因(PsbB)、ATP合成酶β亚基基因(beta)、质体蓝素基因(PetE)的相对表达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挥发油处理组中4个基因均上调;对伞花素处理组Rbcs-3C和PsbB下调,beta和PetE上调;α-萜品烯处理组的PsbB下降,其他3个基因上调; 3个处理的化感综合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挥发油、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结论】破坏叶绿体超微结构、干扰光合关键基因表达是土荆芥化感胁迫的机制之一,土荆芥挥发油的不同成分对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具有协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荆芥 挥发性化感物质 叶绿体结构 光合关键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氮对佛手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郭卫东 桑丹 +2 位作者 郑建树 廖海兵 陈文荣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7-314,共8页
利用土培试验研究不同氮素水平对佛手叶片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叶绿体超微结构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氮降低叶绿素(Chl)含量、叶绿素a(Chla)含量以及Chla/叶绿素b(Chlb),同时增加类胡萝卜素(Car)/Chl值;... 利用土培试验研究不同氮素水平对佛手叶片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叶绿体超微结构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氮降低叶绿素(Chl)含量、叶绿素a(Chla)含量以及Chla/叶绿素b(Chlb),同时增加类胡萝卜素(Car)/Chl值;缺氮条件下,佛手叶片气体交换率、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II的电子传递效率(ETR)呈下降趋势,初始荧光(Fo)以及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则随氮缺乏程度的加剧而升高;同时,缺氮导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加重,叶绿体类囊体片层结构损伤等.可见,缺氮主要是通过减少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引起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进而损伤叶绿体类囊体结构及光合反应中心,导致光合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缺氮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叶绿体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对银杏生理生化特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丹 陈国祥 +5 位作者 魏晓东 唐加红 杨玉兰 苑中原 李稳 崔红云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4-69,共6页
以五年生盆栽的银杏大佛指实生苗为实验材料,通过持续自然干旱,研究了持续干旱条件下银杏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处理30 d后,银杏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MDA含量和SOD活力逐渐上升,CAT活力逐渐下降;脯... 以五年生盆栽的银杏大佛指实生苗为实验材料,通过持续自然干旱,研究了持续干旱条件下银杏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处理30 d后,银杏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MDA含量和SOD活力逐渐上升,CAT活力逐渐下降;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上升,可溶性蛋白质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各项生理指标(除SOD外)均与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叶绿体逐渐膨胀变圆,基质片层膨胀溶解,嗜锇颗粒增大增多,最终破裂解体.说明持续30d的干旱,对银杏叶片各项生理指标和叶绿体超微结构未产生显著影响,银杏有一定抵御干旱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旱胁迫 生理指标 叶绿体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叶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光合特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婵娟 刘国顺 +4 位作者 张彩霞 贺凡 李延涛 吴俊林 史宏志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4-259,共6页
在豫中烟区以NC89为材料研究烤烟叶片发育过程中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同步观察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叶片发育过程中净光合速率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气孔导度、气孔限制值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胞... 在豫中烟区以NC89为材料研究烤烟叶片发育过程中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同步观察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叶片发育过程中净光合速率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气孔导度、气孔限制值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胞间CO2浓度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叶绿素含量同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一致,结合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可知净光合速率的变化与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发育及叶绿素含量密切相关,叶绿体结构逐步完善及叶绿素含量升高是导致净光合速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净光合速率下降的过程中,叶绿体超微结构的逐步解体,烤烟叶片的衰老主要是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发育 光合特性 叶绿体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污染对马蔺生长、体内重金属元素积累以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2
20
作者 原海燕 郭智 黄苏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350-3357,共8页
通过土壤单因子Pb胁迫盆栽试验和铅锌尾矿污染土壤掺比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培条件下Pb对马蔺(Iris lacteavarchinensis)生长、体内重金属元素积累以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不同土壤Pb胁迫下马蔺株高、根长、叶数以及地上、... 通过土壤单因子Pb胁迫盆栽试验和铅锌尾矿污染土壤掺比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培条件下Pb对马蔺(Iris lacteavarchinensis)生长、体内重金属元素积累以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不同土壤Pb胁迫下马蔺株高、根长、叶数以及地上、地下部生物量均随Pb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土壤单Pb胁迫下,低于500 mg/kg Pb胁迫(T1—T3)均增加了马蔺的株高和根长,仅800mg/kg高Pb浓度处理时马蔺生物量才出现轻微下降(P>0.05);与单一土壤Pb胁迫相比,铅锌尾矿污染土壤掺比试验中铅锌尾矿含量低于一定浓度下对马蔺株高、根长生长同样也具有促进效应,只有100%尾矿污染土壤处理下马蔺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下降显著(P<0.05)。马蔺地上部和根系Pb含量均随土壤中Pb浓度和尾矿含量的增加而增加,800mg/kg土壤单Pb胁迫下为340.6、1700.02 mg/kg,100%尾矿污染土壤处理下为126.9、1725 mg/kg。Pb单独胁迫下马蔺地上部Zn含量随Pb含量的增加逐渐下降,Zn和Pb的吸收表现出一定的拮抗效应;而不同掺比污染土壤胁迫下马蔺地上部和根系Zn积累同Pb一样,均随土壤中Pb、Zn浓度的增加而增加,Zn和Pb的吸收表现为一种协同效应。而2种不同土壤Pb胁迫下马蔺对Cu、Cd的吸收均相对较少。研究中,800mg/kg Pb胁迫处理和50%尾砂土壤胁迫处理下马蔺叶片叶绿体双层被膜及内部基粒和类囊体结构与对照相比变化不大。综上表明,马蔺对重金属Pb有较强的耐受性,具备修复Pb污染土壤的潜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污染 马蔺 积累 叶绿体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