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西农979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的特点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学军 李立群 +3 位作者 张瑞轩 伍跃成 刘顺 王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54-1057,共4页
为了解小麦新品种西农979的叶片功能、干物质积累及运转等特点,为其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提供依据,选用西农979及大穗品系西农9814为试验材料,以小偃22为对照,对其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为了解小麦新品种西农979的叶片功能、干物质积累及运转等特点,为其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提供依据,选用西农979及大穗品系西农9814为试验材料,以小偃22为对照,对其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抽穗期,西农979最大单茎叶面积为72.78cm2,对照小偃22最大单茎叶面积为101.69 cm2;西农979叶片衰老较快,在5月25日几乎没有绿叶面积,而对照小偃22绿叶延迟至6月1日;西农979旗叶叶绿素含量也比对照小偃22低,但西农979单茎干物质积累和对照小偃22相当;在灌浆成熟期,西农979单粒重显著高于对照,成熟后西农979比对照增产7.4%。由此说明西农979叶片光合速率高,开花后光合产物向籽粒中运转快。后期光合时间短是西农979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在扬花期采取叶面喷肥来延缓叶片衰老,维持后期叶片光合功能,扩大花后干物质积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西农979 面积 叶绿素含量 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不同节位叶片形态特征与干物质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14
2
作者 于龙凤 李富恒 +1 位作者 安福全 魏丽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62,共5页
对3个番茄品种植株叶片的形态特征及干物质含量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番茄不同节位叶片之间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干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品种之间叶长差异不显著;月光、樱桃番茄SLA、LDMC平均值差异不显著,佳丽与月光、樱桃番茄之间比... 对3个番茄品种植株叶片的形态特征及干物质含量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番茄不同节位叶片之间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干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品种之间叶长差异不显著;月光、樱桃番茄SLA、LDMC平均值差异不显著,佳丽与月光、樱桃番茄之间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平均值差异显著。各品种叶面积与叶长、叶宽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SLA与LDMC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节位 叶片形态 物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弱光胁迫对设施黄瓜叶片面积与干物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唐卫东 刘振文 +1 位作者 刘冬生 胡雪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7-524,共8页
为研究黄瓜不同叶龄叶片的叶面积、干物质量在低温弱光胁迫下的变化规律,以黄瓜品种碧玉3号为试材,在温室无土栽培管理模式下,分别设置4个低温弱光水平,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实验,测定不同叶龄叶片的叶面积、植株干物质量变化。结果表明... 为研究黄瓜不同叶龄叶片的叶面积、干物质量在低温弱光胁迫下的变化规律,以黄瓜品种碧玉3号为试材,在温室无土栽培管理模式下,分别设置4个低温弱光水平,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实验,测定不同叶龄叶片的叶面积、植株干物质量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对叶龄小于15 d的叶片形态发育影响较大,与对照相比,叶片面积下降幅度较大;对叶龄为15~25 d的叶片影响相对较小;在中度低温(10~15℃)与弱光(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为100~200μmol·m^(-2)·s^(-1))胁迫下,处于伸展期(叶龄5~15 d)的叶片叶面积增长量明显减少,叶干物质量有所增加;而重度低温(5~10℃)与弱光(PPFD为0~100μmol·m^(-2)·s^(-1))条件下叶龄小于15 d的叶片形态发育基本停滞,与对照相比,叶片干物质量下降幅度较大;轻度低温弱光(15~20℃,PPFD为200~400μmol·m^(-2)·s^(-1))胁迫对黄瓜叶片的正常发育不构成显著威胁,尤其是对发育初期叶片面积增长与干物质量积累影响较小。研究结果表明,为保证叶片从发育初期至扩展期的正常生长,应避免中度以上低温弱光胁迫(5~15℃,PPFD为0~200μmol·m^(-2)·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低温 弱光 叶片面积 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南青钱柳人工林叶片干物质含量时空格局
4
作者 段传宏 晏燕 +3 位作者 王晓云 蔺建军 胡洁 周传涛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8期139-143,共5页
为了提高豫南地区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Batal.)Ijinsk.]叶用林管理和利用的水平,调查该区青钱柳人工林叶片在不同年度、月份,不同树冠位置的干物质含量,以及叶绿素相对含量、比叶面积。结果表明,豫南地区青钱柳人工林5月叶片干... 为了提高豫南地区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Batal.)Ijinsk.]叶用林管理和利用的水平,调查该区青钱柳人工林叶片在不同年度、月份,不同树冠位置的干物质含量,以及叶绿素相对含量、比叶面积。结果表明,豫南地区青钱柳人工林5月叶片干物质率最低,为38.38%,8月叶片干物质率在不同年度间变化幅度最大,极差达38.27%,9—11月叶片干物质率则趋于稳定,在全年中位水平。不同年度平均干物质率不同,但相对稳定。在空间格局上,叶片干物质含量随树冠高度自下而上逐渐升高,均值分别为34.30%、46.41%、50.49%,上部叶片干物质率显著高于下部叶片,叶片干物质率在树上部各方位上无显著差异。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均值自下而上分别为2.11、2.51、2.63,比叶面积均值自下而上分别为33.43、21.58、18.63 cm^(2)/g。根据结论得出,青钱柳中、上部叶片在10—11月干物质含量高,叶片密度、厚度较大,易于烘干或炒制,更适于加工茶品;林地管理上通过树体修剪矮化,多采用青钱柳上部叶片作为加工原料,能提高青钱柳叶茶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Batal.)Ijinsk.] 叶片物质含量 月份 树冠 时空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OSPECT模型的植物叶片干物质估测建模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洋 肖文 +3 位作者 邹焕成 陆婧楠 曹英丽 于丰华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127,共7页
为了快速、准确估测植物叶片干物质含量,为作物长势及健康状况监控提供数据支撑,利用光谱分析技术探讨了干物质含量敏感光谱波段提取方法及其估测建模方法。试验数据由叶片辐射传输模型PROSPECT在干物质含量(0.001~0.02)g·cm^(-2)... 为了快速、准确估测植物叶片干物质含量,为作物长势及健康状况监控提供数据支撑,利用光谱分析技术探讨了干物质含量敏感光谱波段提取方法及其估测建模方法。试验数据由叶片辐射传输模型PROSPECT在干物质含量(0.001~0.02)g·cm^(-2)范围内进行模拟,随机产生1000条400~2500nm的光谱曲线,其中600条光谱曲线用于建模研究、400条光谱曲线作为模型验证数据,同时应用叶片光学特性数据库LOPEX93中325条叶片光谱-干物质含量数据进行进一步验证。首先应用试验数据进行局部敏感性分析,初步得到叶片干物质敏感波段范围,再运用改进Sobol算法进行全局敏感性分析,提取了干物质含量敏感的光谱波段范围,在此敏感波段范围运用波段组合算法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叶片干物质含量相关系数,优选了4组相关性大的波段组合建立归一化干物质指数NDMI_((1644,1719))、NDMI_((1871,2294))、NDMI_((2150,2271))、NDMI_((1496,2282))用于干物质含量估测建模。结果表明:NDMI_((1644,1719))和NDMI_((1871,2294))模型中三次多项式形式(cubic)效果最佳、NDMI_((1496,2282))模型中幂指数形式(power)效果最佳,三者中NDMI_((1871,2294))的三次多项式模型最优,决定系数R^2为0.837,对叶片干物质含量具有较好的估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物质含量 敏感性分析 PROSPECT模型 LOPEX93数据集 光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不同演替阶段四川山矾幼树比叶面积及叶干物质质量分数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齐代华 闵鹏 +2 位作者 贺丽 周旭 邓先宝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59,共7页
通过对四川山矾Symplocos setchuensis幼树不同龄级叶片比叶面积(S)与叶片干物质质量分数(L)在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向常绿阔叶林演替不同阶段下的变化动态进行研究,探索四川山矾幼树在毛竹林演替下时间和空间的适应规律.结果... 通过对四川山矾Symplocos setchuensis幼树不同龄级叶片比叶面积(S)与叶片干物质质量分数(L)在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向常绿阔叶林演替不同阶段下的变化动态进行研究,探索四川山矾幼树在毛竹林演替下时间和空间的适应规律.结果显示:1随着毛竹林向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进行,四川山矾幼树叶片的S随之增加,而L随之减小;2在相同的生境条件下,随着四川山矾幼树叶片龄级的不断增加,叶片S具有一定的减小趋势,而L却有所增加;3不同演替阶段中,四川山矾幼树叶片S与L始终呈负相关关系,且1龄叶的负相关性最高.本研究揭示了竹林演替下四川山矾幼树叶片S与L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四川山矾和其他常绿阔叶树种在竹林演替中的适应性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山矾 毛竹 龄级 比叶面积 叶片物质质量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对木薯叶片生长及其干物质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N'guettia R.Yao 周建南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1989年第1期25-28,共4页
在一试验地种植木著(食用木薯品种Crants),研究干旱缺水对其叶片和植株生长发育、贮藏根的生长及其产量等因素的影响。在试验中发现旱期水分不足降低出叶率并且使早期叶片生长趋小。当叶面积指数大于3英寸,水分不足也加快冠基叶片的老化... 在一试验地种植木著(食用木薯品种Crants),研究干旱缺水对其叶片和植株生长发育、贮藏根的生长及其产量等因素的影响。在试验中发现旱期水分不足降低出叶率并且使早期叶片生长趋小。当叶面积指数大于3英寸,水分不足也加快冠基叶片的老化,从而导致叶面积指数减少。叶面积指数减少与干物质生产降低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积指数 物质产量 叶片生长 土壤含水量 收获指数 贮藏根 物质生产 木薯 叶片脱落 旱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早稻-再生稻头季干物质积累运转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陈鸿飞 林瑞余 +3 位作者 梁义元 郑履端 梁康迳 林文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29-133,共5页
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超高产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对再生稻头季稻株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移栽大田后,超高产栽培模式头季稻株的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从分蘖期到成熟期均比常... 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超高产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对再生稻头季稻株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移栽大田后,超高产栽培模式头季稻株的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从分蘖期到成熟期均比常规栽培模式的高,在生长中、后期尤其显著,分别高10.77%和63.29%;超高产栽培模式的群体干物质累积总量在头季稻整个生育期比常规栽培模式高24.83%-38.17%,茎鞘物质运转率、茎鞘物质转换率分别比常规栽培模式高10.60%和13.88%,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比常规栽培模式多21.43%,穗粒数多1.88%,产量比常规栽培模式高24.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早稻-再生稻 头季稻 超高产栽培模式 常规栽培模式 物质积累 面积指数 绿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农艺管理对夏玉米叶片生长发育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于宁宁 张吉旺 +2 位作者 任佰朝 赵斌 刘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60-967,共8页
叶片可直接反映玉米植株的营养状况,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密切相关。本研究以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以T1代表农民习惯处理;T2代表在T1的基础上,增加种植密度,推迟收获,降低施肥量,并优化施肥时期;T3代表在T... 叶片可直接反映玉米植株的营养状况,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密切相关。本研究以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以T1代表农民习惯处理;T2代表在T1的基础上,增加种植密度,推迟收获,降低施肥量,并优化施肥时期;T3代表在T2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种植密度和施肥量;T4代表在T3的基础上,降低种植密度和施肥量;N代表施氮量处理,设N0、N1、N2和N3分别为0、129.0、184.5和300.0kgNhm–2,研究综合农艺管理对夏玉米叶片生长及内源激素的调控作用。综合农艺管理措施包括优化耕作方式、种植密度、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收获时间等。结果表明,施氮量不足导致IAA、ZR和GA3含量降低,ABA含量升高,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及比叶重均显著降低;随施氮量的增加,叶片IAA、ZR和GA3含量增加,ABA含量降低,LAI、SPAD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增加。综合农艺管理处理可调节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其中T4处理IAA、ZR和GA3含量较T1处理分别高23.1%、9.8%和14.7%;ABA含量降低12.4%;叶片LAI适宜,SPAD值增加4.2%,最终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12.6%。综合农艺管理在降低施氮量,配合最佳的农艺管理方式下,可调节内源激素含量,增加叶片SPAD和比叶重,有利于单株干物质积累,这可能是促进夏玉米产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农艺管理 叶片内源激素 比叶重 面积指数 SPAD 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系)彩色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和产量形成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紫鑫 张玉璐 +6 位作者 贾靖 李文璐 赵露迪 孟繁港 盖红梅 徐学欣 赵长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8-138,共11页
为明确不同品种(系)彩色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特征及其与籽粒产量的相关关系,筛选出适宜鲁东地区栽培的彩色小麦品种。于2020-2022年2个冬小麦生长季,选用4个紫色小麦品种(系)青研紫麦1号(QYZ-1)、QYZ-2、山农紫麦1号(SNZM1)和农大3753(ND... 为明确不同品种(系)彩色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特征及其与籽粒产量的相关关系,筛选出适宜鲁东地区栽培的彩色小麦品种。于2020-2022年2个冬小麦生长季,选用4个紫色小麦品种(系)青研紫麦1号(QYZ-1)、QYZ-2、山农紫麦1号(SNZM1)和农大3753(ND3753),2个蓝色小麦品系20064和20072以及普通白粒小麦品种济麦22(JM22,对照品种)为试验材料,系统研究了不同品种(系)彩色小麦的旗叶SPAD值、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方面的差异,和各农艺性状的稳定性以及产量可持续性。结果表明,各彩色小麦品种产量、千粒质量、开花期叶面积指数、花后SPAD值、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收获指数均低于普通白粒小麦品种济麦22。各彩色小麦品种(系)间比较,紫色小麦QYZ-1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彩色小麦品种(系),单位面积粒数与QYZ-2无显著差异,但其千粒质量显著高于QYZ-2;紫色小麦QYZ-1开花期上三叶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蓝色小麦品系及ND3753,紫色小麦QYZ-1花后旗叶SPAD、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收获指数均高于其余彩色小麦品种(系);与其他品种(系)比较,JM22和QYZ-1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CV)均较小,彩色小麦间比较,QYZ-1的产量均值和产量可持续性指数(SYI)均较高。另外,相关分析表明,产量分别与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转运量、收获指数、旗叶花后28 d SPAD值、开花期全绿叶叶面积指数和千粒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合2 a的结果,表明QYZ-1具有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并维持了较高的花后旗叶SPAD值,花后旗叶的衰老较慢,开花-成熟时间较长,协同提高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前干物质转运量、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收获指数以及单位面积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出较高的产量。综上所述,青研紫麦1号产量稳定且可持续性较好,是适宜鲁东地区栽培的彩色小麦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小麦 物质积累 单位面积粒数 千粒质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玉米干物质生产、形态特征及光合特性对行株距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8
11
作者 许海涛 冯晓曦 +3 位作者 许波 张军刚 郭海斌 王成业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3-59,共7页
在相同密度7.5×10^(4)株/hm^(2)条件下,设置5个行株距处理:T1:行距50 cm,株距26.6 cm;T2:行距55 cm,株距24.2 cm;T3:行距60 cm,株距22.2 cm;T4:株距65 cm,株距20.5 cm;T5:行距70 cm,株距19.0 cm,研究夏玉米干物质生产、形态特征及... 在相同密度7.5×10^(4)株/hm^(2)条件下,设置5个行株距处理:T1:行距50 cm,株距26.6 cm;T2:行距55 cm,株距24.2 cm;T3:行距60 cm,株距22.2 cm;T4:株距65 cm,株距20.5 cm;T5:行距70 cm,株距19.0 cm,研究夏玉米干物质生产、形态特征及光合特性对行株距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处理T5干物质最终积累量最高。处理T 2株高、穗位高较低,有利于植株降低重心,提高抗倒伏能力。穗下层叶向值低于穗上层,处理T1、T2茎叶夹角较小,降低了叶片间的互相遮阴,受光条件得到改善。灌浆至乳熟期处理T4维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灌浆期后叶面积指数下降速率明显低于其他处理。处理T3叶绿素相对含量最高,一直持续至乳熟期,始终高于处理T1、T5。灌浆期净光合速率表现为T4>T3>T5>T2>T1处理,但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产量随着行距的增加株距的缩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处理T3产量最高,与处理T1、T2、T4、T5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T2、T4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处理T5,处理T3比处理T1、T2、T4、T5分别增加了7.22%、3.96%、3.21%、9.99%。行株距的变化对穗长、穗粗、行粒数以及百粒质量的影响较小,而对穗行数、秃尖长有明显影响。行距60cm,株距22.2cm配置有利于夏玉米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物质生产 形态特征 面积指数 叶绿素相对含量 净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大豆干物质生产、光合生理特性对群体调控的反应 被引量:5
12
作者 涂心海 牛超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4期70-75,共6页
试验设置12.75万、15.75万、18.75万、21.75万、24.75万株/hm^(2)5个群体密度,研究了夏大豆干物质生产、光合生理特性对群体调控的反应。结果表明同一生育时期随群体密度的增加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各器官分配比重、叶绿素相对含量、产量... 试验设置12.75万、15.75万、18.75万、21.75万、24.75万株/hm^(2)5个群体密度,研究了夏大豆干物质生产、光合生理特性对群体调控的反应。结果表明同一生育时期随群体密度的增加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各器官分配比重、叶绿素相对含量、产量性状呈下降趋势,叶面积指数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抛物线变化趋势,鼓粒期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在12.75万~24.75万株/hm^(2)群体密度范围内,产量随群体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18.75万株/hm^(2)产量最高达3029.58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物质生产 光合生理特性 群体调控 面积指数 叶绿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晓芳 车春信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2年第10期1-4,共4页
玉米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是云南省主要作物,味道鲜美、用途多样。近年来,玉米需求量愈渐增长,但中国耕地面积有限,要想满足玉米食用需求,需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基于现有品种基础条件,发挥增产潜力,增加种植密度是玉米种植产业的发展... 玉米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是云南省主要作物,味道鲜美、用途多样。近年来,玉米需求量愈渐增长,但中国耕地面积有限,要想满足玉米食用需求,需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基于现有品种基础条件,发挥增产潜力,增加种植密度是玉米种植产业的发展趋势。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玉米个体和群体间能够获得良好的协调性,增加穗粒重、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增产潜力 夏玉米产量 穗粒重 物质积累与转运 玉米种植 玉米需求量 单位面积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草地66种草本植物叶片性状特征 被引量:32
14
作者 宋彦涛 周道玮 +1 位作者 王平 李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9-88,共10页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及其相互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以松嫩草地66种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测量叶片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叶片厚度、叶片氮含量、叶片磷含量、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检验性状间的相互关系,比较不同功能群(多年生根茎禾...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及其相互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以松嫩草地66种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测量叶片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叶片厚度、叶片氮含量、叶片磷含量、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检验性状间的相互关系,比较不同功能群(多年生根茎禾草,多年生丛生禾草,多年生杂类草,1年生或2年生草本)间性状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叶片厚度变异系数最大,比叶面积、叶片氮含量、叶片磷含量、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叶片干物质含量与叶片磷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与其它叶片性状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叶片厚度只与叶片干物质含量和比叶面积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其它叶片性状不相关。叶片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叶片厚度、叶片氮、磷含量在4个功能群间差异显著,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各个功能群间差异不显著;多年生根茎禾草和多年生丛生禾草叶片的7个性状差异不显著;多年生根茎禾草和多年生丛生禾草的叶片干物质含量高于多年生杂类草和1年生或2年生草本,其它性状小于这两个功能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叶面积 叶片物质含量 叶片含量 光合作用 松嫩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温对宁夏北部春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娜 张峰举 +1 位作者 许兴 肖国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9101-9110,共10页
为探索宁夏北部春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进一步阐明气候变暖对干旱半干旱区春小麦生长的影响。采用自动控制红外线辐射器野外增温模拟气候变化的方法,以不做增温处理的春小麦冠层温度为基础温度,设置不同增温梯度... 为探索宁夏北部春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进一步阐明气候变暖对干旱半干旱区春小麦生长的影响。采用自动控制红外线辐射器野外增温模拟气候变化的方法,以不做增温处理的春小麦冠层温度为基础温度,设置不同增温梯度(CK:0℃、T1:0.5℃、T2:1℃、T3:1.5℃、T4:2.0℃),开展气温升高对宁夏北部春小麦全生育期叶片叶面积、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干物重、产量等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春小麦苗期—拔节期,温度增加0.5℃时叶片叶面积、叶绿素含量、Pn(净光合速率)、WUE(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呈上升的趋势。温度增加1.0—2.0℃时以上指标呈下降趋势,同时Ls(气孔限制值)呈上升趋势,Ci(胞间CO2浓度)呈下降的趋势,说明此时叶片Pn的下降主要是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和气孔限制导致的。春小麦拔节期之后,叶片叶面积、叶绿素含量、Pn、WUE、Ls随温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而Ci随温度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说明此时叶片Pn的下降则主要是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和非气孔因素导致。叶绿素荧光参数表明在苗期—拔节期,春小麦对温度升高具有一定的抗逆性,能应对增温胁迫以热耗散的形式做出自我保护。拔节期以后,春小麦叶片光系统Ⅱ反应中心受温度胁迫可逆性失活,光合机构受到破坏。另外,春小麦干物重的变化趋势与叶面积等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随温度的增加显著降低,说明春小麦拔节期之前增温0.5℃有利于提高叶片光系统Ⅱ的潜在活性,增加叶片抗逆性,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最终使光合产物累积量增多。增温梯度过大或增温时间过长则会使春小麦受高温胁迫,导致叶片光系统Ⅱ原初光能捕获、电子传递等效率降低,光合机构受到破坏,致使叶片Pn、WUE等数值下降,光合产物累积量减少,产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 面积 光合色素含量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参数 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海拔梯度上4种典型森林的乔木叶片功能性状特征 被引量:50
16
作者 罗璐 申国珍 +1 位作者 谢宗强 喻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6420-6428,共9页
研究植物群落叶片功能性状沿环境梯度的变化可以更好地认识群落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海拔梯度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浓缩了不同的群落类型和环境梯度,是研究和理解群落与环境关系的理想场所。以神农架海拔梯度上4种典型森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 研究植物群落叶片功能性状沿环境梯度的变化可以更好地认识群落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海拔梯度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浓缩了不同的群落类型和环境梯度,是研究和理解群落与环境关系的理想场所。以神农架海拔梯度上4种典型森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4种典型森林优势乔木树种的LMA、LDMC、Narea、Nmass、叶片厚度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等主要叶片功能性状随海拔的变化规律及各功能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从叶片功能性状角度揭示群落适应环境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780—1970 m范围内,神农架海拔梯度上典型森林乔木优势种叶片的、Narea和叶片厚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而海拔2570 m的亚高山针叶林的LMA、Narea和叶片厚度最高,分别为187.37 g/cm2、1.92 g/m2和385.31 um,且针叶林的LMA是常绿阔叶林的2倍、落叶阔叶林的3.7倍;除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Nmass小于落叶阔叶林外,Nmass随海拔升高(780—2570 m)而下降;海拔最高(2570 m)的针叶林和海拔最低(780 m)的常绿阔叶林的LDMC和叶绿素含量最高,分别为454.93 g/kg、407.64 g/kg和48.84、44.12;而海拔介于二者之间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的LDMC和叶绿素含量则最低,分别为338.93 g/kg、337.3 g/kg和38.73、38.19。叶片各功能性状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叶片厚度与LMA/LDMC及LMA显著正相关。叶片叶绿素含量与Narea显著正相关。LMA与LDMC、Narea、叶片厚度、叶绿素含量显著正相关,LDMC与Narea、叶绿素含量、叶片厚度显著正相关,Narea与叶片厚度、叶绿素含量显著正相关,叶片厚度、叶绿素含量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进一步表明,随着海拔梯度上升环境条件的变化,森林群落不同物种功能性状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森林群落对环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叶绿素含量 物质含量(LDMC) 比叶重(LMA) 叶厚(LT) 单位面积含量(Narea) 单位质量氮含量(Nma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池坝草地常见物种叶片性状沿海拔梯度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10
17
作者 宋璐璐 樊江文 +2 位作者 吴绍洪 钟华平 王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759-2767,共9页
叶片性状是决定植物光合能力和羧化能力的关键因素,研究叶片性状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特征是解释植物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的重要手段。以分布于红池坝(109°58'E,31°30'N)草地的5个常见物种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叶片性状是决定植物光合能力和羧化能力的关键因素,研究叶片性状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特征是解释植物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的重要手段。以分布于红池坝(109°58'E,31°30'N)草地的5个常见物种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老鹳草(Geranium wilfordii)、紫菀(Aster tataricus)、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和绣线菊(Spiraea prunifoli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所有物种(n=56)和不同物种的叶片比叶重(LMA)、叶氮含量(单位面积氮含量Narea、单位重量氮含量Nmass)以及叶片δ13C含量沿海拔梯度(815—2545m)的变化趋势及叶片性状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物种样品(n=56)的比叶重(LMA)、Narea和δ13C含量沿海拔梯度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Nmass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不明显;δ13C含量与LMA、Narea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物种的叶片性状沿着海拔梯度的响应特征有所不同,绣线菊(S.prunifolia)和老鹳草(G.wilfordii)的叶片性状沿海拔梯度的分布规律与所有物种(n=56)样品分布规律一致,红三叶(T.pratense)、紫菀(A.tataricus)、火绒草(L.leontopodioides)的各叶片性状沿海拔梯度的分布特征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比叶重 单位面积叶氮含量 单位重量叶氮含量 叶片δ13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次生林三种不同生境刺五加丁香苷和总黄酮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曹建国 赵则海 +2 位作者 王文杰 付玉杰 祖元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5-209,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和分光光度的方法对天然次生林林内、林隙和林缘三种不同生境下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丁香苷和总黄酮的含量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境条件下,刺五加不同部位丁香苷的含量不同.生境的变... 采用高效液相和分光光度的方法对天然次生林林内、林隙和林缘三种不同生境下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丁香苷和总黄酮的含量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境条件下,刺五加不同部位丁香苷的含量不同.生境的变化对枝中丁香苷的含量影响最大,林内生境枝中丁香苷的含量最低,林隙生境较高,林缘生境最高.而茎基部丁香苷的含量规律为林内生境最高,林隙生境次之,林缘生境最低.三种不同生境中根和根茎丁香苷含量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刺五加全株均含有黄酮类物质,其中叶和花中黄酮的含量较高.其总黄酮含量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在林内生境,刺五加叶、花和果中总黄酮的含量最低,林隙生境有所提高,而林缘生境中含量最高.叶片总黄酮含量与叶面积指数呈负相关,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中总黄酮的含量越低.对于刺五加的枝、茎干、根和根茎而言,1~3年枝总黄酮在各个生境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而茎干中总黄酮的含量表现为林内生境显著的高于林隙生境和林缘生境,后两者没有明显的差异;与茎干不同,林内生境根和根茎中总黄酮的含量最低,林隙和林缘的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黄酮含量 天然次生林 刺五加 丁香 面积指数 次生代谢产物 黄酮类物质 分光光度 高效液相 含量差异 生境条件 不同部位 林缘 林隙 规律性 根茎 负相关 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川木波罗幼苗构件生物量和叶片特征随年龄增长的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贺丽 周旭 +3 位作者 刘成 齐代华 蒋宣斌 陈丽洁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9-493,共5页
为深入了解南川木波罗构件种群生物量、比叶面积及叶干物质含量随苗龄叶龄的变化规律,以南川木波罗幼苗(1~5年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根、茎、叶等构件种群的生物量、SLA、LDMC 差异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单株生物量随着苗龄增加... 为深入了解南川木波罗构件种群生物量、比叶面积及叶干物质含量随苗龄叶龄的变化规律,以南川木波罗幼苗(1~5年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根、茎、叶等构件种群的生物量、SLA、LDMC 差异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单株生物量随着苗龄增加而增加,且差异达显著性水平;(2)各构件生物量增加的幅度不尽相同,其中枝条生物量增长幅度最大,5年生幼苗与2年生幼苗相比达477.23倍,其余构件生物量为主干>叶>根;(3)枝条和主干的生物量比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所占根比率变动较小而叶逐渐下降.表明植物体对各构件生物量投资的不均衡性,主要偏向于枝和主干;(4)SLA 随着苗龄的增加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且当年生叶大于1年生叶;幼苗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随苗龄增加而增加,且1年生叶均高于当年生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川木波罗 构件种群 生物量 比叶面积 物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CERES玉米模型模拟优质蛋白玉米品种叶片增长动态(英文) 被引量:3
20
作者 番兴明 Attachai JINTRAWET 陈洪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22-26,共5页
农业研究通常投入大 ,见效慢。用作物生长模型模拟技术 ,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方法。为了用CERES玉米模型模拟优质蛋白玉米品种叶片增长 ,在泰国清迈大学进行品种×播种期的双因素试验。试验有 3参试种 ,3个播种期 ,共 9个处理。试... 农业研究通常投入大 ,见效慢。用作物生长模型模拟技术 ,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方法。为了用CERES玉米模型模拟优质蛋白玉米品种叶片增长 ,在泰国清迈大学进行品种×播种期的双因素试验。试验有 3参试种 ,3个播种期 ,共 9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 ,用CERES玉米模型模拟的最大叶面积指数、总叶片数、叶片干物质重 ,模拟值均高于实际值 ,这主要是因为准确的土壤和气候数据不易得到所致 ,因此只有当土壤和气候数据可靠时 ,CERES玉米模型才能用于指导研究和其他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S玉米模型 最大叶面积指数 叶环 叶片 叶片物质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