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丙亚胺对表阿霉素化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楚敏 赵刚 +5 位作者 王玥 郭晓斌 林轶静 房胜辉 李文慧 盛树海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5期475-478,共4页
目的 观察右丙亚胺对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表阿霉素化疗时的心脏保护作用.万法 选取2008年5月至2011年11月84例年龄>65岁乳腺癌术后接受CEF方案及TE方案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2例,接受含表阿霉素方案化疗加右丙亚胺;对照... 目的 观察右丙亚胺对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表阿霉素化疗时的心脏保护作用.万法 选取2008年5月至2011年11月84例年龄>65岁乳腺癌术后接受CEF方案及TE方案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2例,接受含表阿霉素方案化疗加右丙亚胺;对照组42例,接受含表阿霉素方案化疗不加右丙亚胺.所有患者连续随访2年,监测患者心肌钙蛋白T(cTn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以及化疗毒性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心肌钙蛋白T(cTnT)的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下降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化疗毒性反应无差别,心脏毒性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老年乳腺癌患者,应用表阿霉素化疗从第一周期开始就已产生了心脏毒性.联合应用右丙亚胺能降低表阿霉素对老年乳腺癌患者引起的心脏毒性,而并不加重患者非心脏毒性反应,可增加老年乳腺j癌患者的治疗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乳腺癌 表阿霉素 右丙亚胺 心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柔比星联用右丙亚胺和多柔比星脂质体对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凡 李娜妮 +2 位作者 郑弘宇 陈丽敏 刘健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3期56-57,共2页
目的观察表柔比星联用右丙亚胺和多柔比星脂质体对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右丙亚胺组、多柔比星脂质体组和对照组,三组患者均接受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术后辅助化疗方案4周期,通过监测各时期心电图... 目的观察表柔比星联用右丙亚胺和多柔比星脂质体对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右丙亚胺组、多柔比星脂质体组和对照组,三组患者均接受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术后辅助化疗方案4周期,通过监测各时期心电图异常率、心脏彩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SF)来评估心脏功能。结果对照组化疗后心电图异常率最高,右丙亚胺组、多柔比星脂质体组均能明显降低心电图异常率,且从化疗后1周期就显示出心脏保护作用;而LVEF及SF的变化在三组患者化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柔比星化疗时加用DEX或者使用多柔比星脂质体对减轻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是有效且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柔比星 右丙亚胺 多柔比星脂质体 心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右丙亚胺制备、质量控制及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祥峰 赵砚荣 刘留成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3期9-11,共3页
目的制备注射用右丙亚胺,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制备注射用右丙亚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及有关物质,并对制剂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本品处方以100mg/瓶甘露醇作为赋形剂,用0.1mol/L盐酸调节pH为1.9;右丙亚胺... 目的制备注射用右丙亚胺,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制备注射用右丙亚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及有关物质,并对制剂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本品处方以100mg/瓶甘露醇作为赋形剂,用0.1mol/L盐酸调节pH为1.9;右丙亚胺在4.4~44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5),恒温加速试验6个月及长期留样24个月时主药含量及有关物质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该制剂处方工艺可行,质量可控,稳定性良好;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右丙亚胺 制备 质量控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丙亚胺对柔红霉素所致早期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毅 覃为理 +5 位作者 梁文捷 许文炎 宁春玉 邓斌 陈津晶 黄伟英 《内科》 2014年第6期714-715,共2页
目的观察右丙亚胺降低柔红霉素所致早期心脏毒性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2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柔红霉素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右丙亚胺,每个化疗周期结束后检测心电图、肌钙蛋白I(c ... 目的观察右丙亚胺降低柔红霉素所致早期心脏毒性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2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柔红霉素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右丙亚胺,每个化疗周期结束后检测心电图、肌钙蛋白I(c Tn I)、心脏彩色多普勒E/A值。心电图异常包括QT间期延长、ST段改变、心律失常等。结果两组患者在化疗的第1、第2周期结束后心电图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周期化疗结束后试验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经3个周期的治疗后,试验组c Tn I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2、3个周期化疗结束后两组患者E/A值均较治疗前下降,试验组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丙亚胺可减轻柔红霉素的早期心脏毒性,提高化疗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丙亚胺 柔红霉素 心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丙亚胺对淋巴瘤患者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陈进 陶健 马海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11-213,共3页
目的:检测右丙亚胺对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患者蒽环类药物治疗后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I,cTnI)、B型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影响,统计2年心脏事件... 目的:检测右丙亚胺对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患者蒽环类药物治疗后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I,cTnI)、B型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影响,统计2年心脏事件发生率,探讨其对于该类人群心脏保护作用。方法:收集本院血液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45例,其中对照组20例,采用CHOP方案,21天一周期;右丙亚胺(Dexrazoxane,DZR)组25例,采用右丙亚胺+CHOP方案,21天一周期。测定两组患者首次化疗前及2、4、6周期后cTnI、BNP、LVEF变化。同时分析2年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早期疗效观察:对照组从第2周期检测到cTnI浓度明显升高,DZR组虽然也有升高,但较之对照组明显降低,2、4、6周期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样的结果也体现在BNP指标上,其4、6周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2、4周期LVE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6周期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年疗效观察:对照组2年心脏事件累计发生率45%,DZR组16%,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丙亚胺能显著降低DLBCL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cTnI、BNP的异常升高,减少长期心脏事件发生率。首次使用蒽环类药物即可产生心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丙亚胺 淋巴瘤 蒽环类药物 心脏毒性 心肌肌钙蛋白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丙亚胺联合参麦注射液在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前保护心脏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璇 房金凤 牟晓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13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右丙亚胺联合参麦注射液在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前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收治血液系统肿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3组均采用含有蒽环类药物的化疗方案,化疗前A组应用右丙亚胺注射液,B组应用参麦注射液,C组联合应用右丙... 目的:探讨右丙亚胺联合参麦注射液在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前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收治血液系统肿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3组均采用含有蒽环类药物的化疗方案,化疗前A组应用右丙亚胺注射液,B组应用参麦注射液,C组联合应用右丙亚胺及参麦注射液,比较3组治疗效果。结果:C组患者各种心脏损害的指标均低于A组和B组。结论:右丙亚胺及参麦注射液联合应用可明显减轻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环类药物 心脏毒性 右丙亚胺 参麦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右丙亚胺预防表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反应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杨颖 张艳 +2 位作者 魏东 田芳 赵景曼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0期161-162,共2页
目的:观察用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右丙亚胺预防表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医院采用表阿霉素进行治疗的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30例/组).为对照组患... 目的:观察用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右丙亚胺预防表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医院采用表阿霉素进行治疗的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30例/组).为对照组患者单用右丙亚胺预防表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反应,为联合组患者联用益气活血通络方和右丙亚胺预防表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反应.然后对比两组患者心脏毒性反应、心电图指标异常、心肌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在用药期间,联合组患者心脏毒性反应的总发生率、心电图指标异常的总发生率、心肌损伤的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用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右丙亚胺预防表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反应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降低使用表阿霉素患者心脏毒性反应、心电图指标异常及心肌损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表阿霉素 益气活血通络方 右丙亚胺 心脏毒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药房右丙亚胺超说明书用药处方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雪玲 杨飞 张巧珍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17期158-160,共3页
目的本文通过对中山大学肿瘤专科医院西药房右丙亚胺超说明书用药进行统计分析,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医生用药参考,指导临床上的合理用药,提高医疗上的安全性。方法 (1)调查西药房2013年12月—2014年3月右丙亚胺的使用处方,使用Word,Excel... 目的本文通过对中山大学肿瘤专科医院西药房右丙亚胺超说明书用药进行统计分析,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医生用药参考,指导临床上的合理用药,提高医疗上的安全性。方法 (1)调查西药房2013年12月—2014年3月右丙亚胺的使用处方,使用Word,Excel软件对性别、年龄、适应证病种及其用法等四项内容是否有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2)在统计到的右丙亚胺366例使用处方中,挑选出诊断为乳腺癌的使用处方254例,再分别对每一例乳腺癌患者的门诊就诊情况进行统计,即使用Word、Excel软件对蒽环类药物及右丙亚胺的每日使用用量及使用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右丙亚胺与蒽环类药物联用是否有超说明书现象。结果右丙亚胺在肿瘤医院使用说明书内用药情况比说明书外用药情况要多,说明肿瘤医院的医师在开具处方时是一定依据和规范的。结论本院西药房右丙亚胺超说明书用药较为合理,根据调查到的数据分析和文献的支持,总体的用药情况趋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丙亚胺 蒽环类药物 超说明书用药 处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丙亚胺和参麦注射液在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中心脏毒性方面的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振江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20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讨右丙亚胺和参麦注射液在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中心脏毒性方面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50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为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右丙亚胺和参麦注射液在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中心脏毒性方面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50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为两组患者均使用DA方案、MA方案或VDP方案进行化疗。在进行化疗期间,为甲组患者使用右丙亚胺进行静脉注射,为乙组患者使用右丙亚胺和参麦注射液进行静脉注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的水平、左心室射血的分数及其心电图的变化。结果:化疗结束后,乙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的水平明显优于甲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发生心电图改变的比率明显低于甲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左心室射血的分数明显高于甲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化疗期间,用右丙亚胺和参麦注射液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可显著降低其因化疗药物所致的心脏毒性,提高其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丙亚胺 参麦注射液 急性白血病 减少 化疗 心脏毒性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丙亚胺对表柔比星方案化疗乳腺癌患者表柔比星心脏毒性的预防作用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孟达 张鹏程 +3 位作者 张迅 赵晶晶 张也 晏大学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5期38-43,共6页
目的探讨右丙亚胺对乳腺癌患者使用表柔比星化疗引发的心脏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乳腺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表柔比星方案(EC-T,前4个治疗周期静脉滴注50 mg/m^(2)盐酸表柔比星联合500 mg/m^(2)环磷酰胺,后... 目的探讨右丙亚胺对乳腺癌患者使用表柔比星化疗引发的心脏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乳腺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表柔比星方案(EC-T,前4个治疗周期静脉滴注50 mg/m^(2)盐酸表柔比星联合500 mg/m^(2)环磷酰胺,后4个治疗周期静脉滴注75 mg/m2序贯多西他赛,共8个治疗周期,每21天为1个治疗周期)化疗。观察组患者使用EC-T方案前30 min快速静脉滴注右丙亚胺,与表柔比星剂量比为10∶1。两组患者第1、3、5、8治疗周期前1 d与化疗后3 d,均采用ELISA法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心脏彩超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行心电图(ECG)检查。结果每个治疗周期前后,对照组各心肌酶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每个治疗周期结束后,对照组各心肌酶均高于第1个治疗周期治疗前(P均<0.05),LVEF均低于第1个治疗周期化疗前,但仅第3、5个治疗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每个治疗周期后,除AST指标降低以外,观察组其他心肌酶均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每个治疗周期结束后,观察组心肌酶均高于第1个治疗周期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化疗前观察组第3个治疗周期CK、CK-MB及第5个治疗周期CK低于对照组(P均<0.05);化疗后观察组第1个治疗周期AST、LDH、CK,第3个治疗周期AST、LDH、CK、CK-MB,第5个治疗周期AST、α-HBDH、CK、CK-MB以及第8个治疗周期AST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每个治疗周期结束后,观察组LVEF均低于第1个治疗周期化疗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化疗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个治疗周期结束后心脏彩超、心电图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右丙亚胺对乳腺癌患者使用表柔比星化疗引发的心脏毒性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丙亚胺 化疗药物毒性作用 化疗药物心脏毒性 蒽环类药物不良作用 表柔比星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丙亚胺联合拮抗蒽环类药物外渗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爱丽 王冰冰 +1 位作者 阮源 陈爱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0期127-128,共2页
目的观察右丙亚胺治疗蒽环类药物外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例右丙亚胺联合中药外敷成功治疗蒽环类药物外渗的老年患者,观察治疗中血常规的变化情况。结果联合右丙亚胺治疗后血象最低值为:白细胞(WBC)1.48×10~9/L,红细胞(RBC)2.... 目的观察右丙亚胺治疗蒽环类药物外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例右丙亚胺联合中药外敷成功治疗蒽环类药物外渗的老年患者,观察治疗中血常规的变化情况。结果联合右丙亚胺治疗后血象最低值为:白细胞(WBC)1.48×10~9/L,红细胞(RBC)2.70×10~9/L,血红蛋白(Hb)94 g/L,血小板(PLT)35×10~9/L,化疗方案及剂量同前4次相同,但血象抑制似有所加剧,使用右丙亚胺第7天血象达到最低值。结论尽管右丙亚胺治疗蒽环类药物外渗尚处于试验阶段,但其疗效显著,本例临床研究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丙亚胺 药物外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