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风Rananim登陆后引发强降水成因和暴雨分布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建海 薛根元 +1 位作者 诸晓明 沈桐立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2,共12页
首先对2004年第14号台风Rananim登陆后造成的强降水过程按主要影响系统进行了划分,指出第一阶段的降水是由台风本身环流产生的,第二阶段的降水则是台风残留低压与中纬度西风带环流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然后针对暴雨在台风登陆点南北两... 首先对2004年第14号台风Rananim登陆后造成的强降水过程按主要影响系统进行了划分,指出第一阶段的降水是由台风本身环流产生的,第二阶段的降水则是台风残留低压与中纬度西风带环流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然后针对暴雨在台风登陆点南北两侧非对称分布的特点进行了重点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暴雨的非对称分布与台风本身的非对称结构、南北两侧不同的水汽输送以及中尺度地形有密切关系。同时利用湿位涡分析方法诊断了台风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发现湿位涡负值中心与暴雨中心存在较好对应关系,而且其中心数值的绝对值大小与1 h降水强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从而说明湿位涡负值中心可以作为降水时空分布的重要指标,为台风暴雨预报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rananim暴雨成因 降水分布 湿位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龙王中尺度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44
2
作者 林毅 刘铭 +1 位作者 刘爱鸣 黄美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28,I0001,共8页
2005年10月2日台风龙王登陆福建省,在福州地区引发特大暴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和诊断分析表明,台风进入台湾海峡后,其东南侧的西南气流受台湾岛地形影响出现分支而形成的两支气流在福州地区的再次交汇,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激发... 2005年10月2日台风龙王登陆福建省,在福州地区引发特大暴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和诊断分析表明,台风进入台湾海峡后,其东南侧的西南气流受台湾岛地形影响出现分支而形成的两支气流在福州地区的再次交汇,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激发中尺度对流云团发展是这次强降水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垂直剖面上θe的非对称鞍形场结构、湿位涡的下负上正分布及高空强辐散和低空强辐合互耦,为大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热力和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中尺度暴雨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陆闽东北台风暴雨落区差异的成因对比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林小红 吴巍 +3 位作者 韩美 刘通易 吴幸毓 刘爱鸣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55,共8页
路径相似的登陆闽东北台风所造成的暴雨落区有显著差异。对比分析了台风暴雨位于路径左侧和右侧的两类个例组的影响条件差异性。结果表明,二者在200 hpa、500 hpa和850 hpa的环流特征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散度中心随高度南倾是流场垂直运... 路径相似的登陆闽东北台风所造成的暴雨落区有显著差异。对比分析了台风暴雨位于路径左侧和右侧的两类个例组的影响条件差异性。结果表明,二者在200 hpa、500 hpa和850 hpa的环流特征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散度中心随高度南倾是流场垂直运动南强北弱不对称结构的重要动力条件;闽东北地形抬升对流场垂直运动北强南弱起到一定的增幅作用;高低空环境风垂直切变对降水结构的非对称分布有着很好的动力指示意义;对流层冷暖交汇的高度和强烈程度对层结不稳定强弱起到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陆闽东北台风 相似路径台风 暴雨落区差异 成因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814号台风“黑格比”快速移动及造成广西持续大范围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陈见 高安宁 +2 位作者 罗建英 李生艳 董良淼 《海洋预报》 2010年第1期1-7,共7页
利用T213、ECMWF数值预报资料和热带气旋历史资料,对0814号强台风"黑格比"快速移动以及造成广西持续大范围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表明造成台风"黑格比"快速移动的主要原因是:(1)副热带高压突发性加强西伸,脊线稳定维... 利用T213、ECMWF数值预报资料和热带气旋历史资料,对0814号强台风"黑格比"快速移动以及造成广西持续大范围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表明造成台风"黑格比"快速移动的主要原因是:(1)副热带高压突发性加强西伸,脊线稳定维持在30°N附近,台风与副高脊线之间的东风带宽广且深厚,风速≥12m/s,急流轴随台风从东向西递进;(2)赤道地区的西南气流正处于弱和相对稳定的时期,无明显能量补充到台风环流中;(3)台风结构尺度小,uv分量分析显示,u分量的东西风、v分量的南北风差值极小,环流风对称,即使登陆后还保持这一特点;(4)无"双台风"或多台风的间接影响。造成广西大范围暴雨的主要原因是:(1)台风"黑格比"进入广西内陆后,中心涡度值维持在11.5×10-5S-1以上,强度偏大;(2)台风"黑格比"在广西西南部移速减慢,维持较强的水汽辐合,进入越南前,中心附近的水汽通量散度仍有-60×10-5S-1,与通常台风相比,水汽辐合明显偏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814号台风“黑格比” 快速移动 暴雨成因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608台风外围对流云团造成闽南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林毅 刘爱鸣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35-38,30,共5页
分析表明:当9608台风在福建登陆并往西北行之后,台风东侧东南风和西南风加强并在闽南地区形成暖湿切变,台风西侧的下沉偏北气流南侵加强了闽南地区的湿斜压锋区,提供了中尺度对流云团发生发展的有利条件;台风低压西北方干舌卷... 分析表明:当9608台风在福建登陆并往西北行之后,台风东侧东南风和西南风加强并在闽南地区形成暖湿切变,台风西侧的下沉偏北气流南侵加强了闽南地区的湿斜压锋区,提供了中尺度对流云团发生发展的有利条件;台风低压西北方干舌卷入并向南扩展、地面中小尺度辐合系统、地面中尺度能量锋区以及闽南特殊的地形作用均加强了对流云团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对流云团 暴雨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陆强台风“凤凰”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高琦 徐明 +1 位作者 赖安伟 汪小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20053-20058,20104,共7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6 h再分析资料、NCEP/NCAR地表潜热通量一日4次再分析资料以及TBB资料等,对2008年第8号强台风"凤凰"登陆引起的暴雨进行了深入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充沛的水汽以及层结不稳定为...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6 h再分析资料、NCEP/NCAR地表潜热通量一日4次再分析资料以及TBB资料等,对2008年第8号强台风"凤凰"登陆引起的暴雨进行了深入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充沛的水汽以及层结不稳定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和热力条件;高层有明显的辐散,低层有明显的辐合,且从低层到高层伴随着很强的垂直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螺旋度的大值中心的演变基本反映了台风中心的移动方向,而强降水一般发生在正螺旋大值中心的右侧,且梯度大的一侧比梯度小的一侧降水强度更大;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中心对应未来12 h强降水的发生区,对判断台风在陆上的运动、维持也有一定的意义;地表潜热通量在此次暴雨过程的各个时段均为正值,其向上输送和强弱变化对台风强度的维持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凤凰” 螺旋度 非地转湿Q矢量 暴雨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距离台风影响陕北突发性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58
7
作者 井喜 贺文彬 +1 位作者 毕旭 艾丽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5-662,共8页
该文对2002年7月4~5日发生在陕西子长县受远距离台风影响而产生的突发性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子长特大暴雨是由于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在子长重复出现而产生的.中低纬度系统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有利于中尺度强对流云团在子长生成... 该文对2002年7月4~5日发生在陕西子长县受远距离台风影响而产生的突发性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子长特大暴雨是由于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在子长重复出现而产生的.中低纬度系统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有利于中尺度强对流云团在子长生成、发展和重复出现的水汽条件、不稳定条件、动力条件和天气尺度环流背景.湿位涡诊断分析表明:当台风向西北方向行进时,(1)暴雨区对流层低层MPV1负值发展的同时伴随对流高层MPV1正值的发展,为对流层低层不稳定能量的充分积累创造了条件;(2)暴雨区形成有利于中尺度强对流云团生成发展的湿位涡正压项、斜压项垂直结构配置;(3)850 hPa等压面上MPV2等值线密集区和MPV1=-2 PVU中尺度强对流不稳定核心区形成耦合,耦合区对下游中尺度强对流云团发生发展指示意义明显.当台风向北偏东方向行进时,暴雨区对流层低层和高层形成双层不稳定;850 hPa MPV2等值线密集区东移,暴雨区MPV2正值发展,积累的对流不稳定能量在子长形成集中猛烈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涡 台风 湿位涡 突发性暴雨 成因分析 距离 对流不稳定能量 强对流云团 陕北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比亚”台风登陆前后大暴雨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毅 钱燕珍 +2 位作者 段晶晶 郭宇光 方艳莹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71,共10页
利用中尺度自动站加密资料、雷达和卫星资料以及NCEP全球分析资料,诊断分析1818号台风"温比亚"登陆前后大暴雨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台风登陆前后,降水具有时间集中、局地性强、雨强大等中尺度降水特征,强降水集中在距... 利用中尺度自动站加密资料、雷达和卫星资料以及NCEP全球分析资料,诊断分析1818号台风"温比亚"登陆前后大暴雨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台风登陆前后,降水具有时间集中、局地性强、雨强大等中尺度降水特征,强降水集中在距台风中心100 km以内的台风前进方向的左前部和后部,主要由两个移动性雨团和1个相对少动雨团产生,距台风中心25~50 km的降水量中心小时降水量普遍较大;(2)杭州湾区域地面辐合一方面加强了低空水汽辐合,另一方面促进了上升运动的发展和维持,使得中尺度对流雨团在宁波东北部至舟山一带发展加强,同时引导气流偏弱和地形作用导致台风在舟山附近移速减慢,延长了影响时间,造成了杭州湾附近区域的大暴雨;(3)地面辐合的增强和减弱对应于其后1 h降水的增大和减小;水汽通量散度的减小、增大与降水的增大、减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水汽通量散度在-16×10^-5g/(cm^2·hPa·s)以下的时段降水较强;垂直螺旋度大值中心所对应区域未来6 h有强降水,垂直螺旋度的减小对应于该区域其后6 h降水的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比亚”台风 暴雨 成因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010号台风“碧利斯”导致莆田市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许金洪 郑文荣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00-403,共4页
通过对 2 0 0 0年 8月 2 2~ 2 7日莆田市持续性暴雨的成因进行诊断分析发现 ,此次暴雨过程不仅与台风核心云团降水过程关系密切 ,而且与西南季风和越赤道气流引发的降水过程关系密切 ,从而为台风暴雨预报提供依据 .
关键词 莆田市 成因分析 台风 持续性暴雨 诊断分析 卫星云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莫兰蒂”引发漳州暴雨及致灾成因分析和农事防台风建议 被引量:1
10
作者 洪晓湘 吴建成 李丽容 《福建热作科技》 2017年第4期66-69,共4页
针对1614号台风"莫兰蒂"给漳州东北部带来暴雨到大暴雨的特点,通过形势场,并结合区域自动站资料、结合物理量诊断以及对其致灾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9月14-15日漳州市东北部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主要是受风... 针对1614号台风"莫兰蒂"给漳州东北部带来暴雨到大暴雨的特点,通过形势场,并结合区域自动站资料、结合物理量诊断以及对其致灾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9月14-15日漳州市东北部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主要是受风暴气流辐合影响,强降水地区具有明显的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和不稳定能量条件;降水时段集中、风力强是引起长泰山洪灾害的主要原因。台风是影响漳州地区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台风影响时常伴有狂风、暴雨、洪涝等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我们应当关注台风动态,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趋利避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暴雨 致灾 成因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两次突发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28
11
作者 张弘 梁生俊 侯建忠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86,共7页
利用常规探空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以及卫星云图等,对发生在西安市的两次突发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台风北侧低空东风急流与中纬度西风带低值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台风低压北侧的气旋性环流在低空形成的偏东风急流带是... 利用常规探空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以及卫星云图等,对发生在西安市的两次突发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台风北侧低空东风急流与中纬度西风带低值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台风低压北侧的气旋性环流在低空形成的偏东风急流带是此类暴雨的主要水汽通道和能量通道;暖区内中β尺度对流系统(MβCS)的活跃直接导致了突发暴雨的生成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近海台风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维”(2005)台风经过海南岛过程非对称降水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许向春 于玉斌 +1 位作者 王式功 李勋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7-697,共11页
2005年9月25日08时—27日08时,强台风"达维"从海南岛中部陆地经过的48小时期间,给海南岛带来一次强降水,表现出海南岛南侧降水大于北侧的非对称特征。利用热带测雨雷达资料(TRMM)对这次非对称降水的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并从... 2005年9月25日08时—27日08时,强台风"达维"从海南岛中部陆地经过的48小时期间,给海南岛带来一次强降水,表现出海南岛南侧降水大于北侧的非对称特征。利用热带测雨雷达资料(TRMM)对这次非对称降水的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并从次天气尺度系统扰动、垂直风切变、地形作用等方面对其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⑴次天气尺度扰动系统为中尺度雨团、中尺度雨带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⑵垂直风切变下风方向左侧有利于对流发展的区域始终位于海南岛南部,导致降水出现非对称特征;⑶海南岛山脉地形通过刺激小对流单体的形成与合并发展,从而促进中尺度降水系统形成,最终致使海南岛南部暴雨增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台风暴雨 数值模拟 台风“达维” 降水非对称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棠”低压造成郑州地区暴雨成因分析
13
作者 林丽 赵伟华 王红兴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3期310-310,共1页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以及若干物理量等对2005年7月22日郑州地区受"海棠"台风倒槽和西风槽的共同影响,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中的环流形势特征、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等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台风暴雨天气...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以及若干物理量等对2005年7月22日郑州地区受"海棠"台风倒槽和西风槽的共同影响,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中的环流形势特征、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等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台风暴雨天气出现的预报着眼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海棠” 低压 暴雨成因 河南郑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秋季强台风“纳沙”导致广西灾害成因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高安宁 张瑞波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4-58,共5页
2011年第17号强台风"纳沙"于9月30日20时在越南北部减弱为热带低压后,其中心并没有深入到广西内陆却给广西带来持续3d的暴雨天气,导致全区受灾人口323.15万,因灾死亡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8.265万hm2,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6.88亿... 2011年第17号强台风"纳沙"于9月30日20时在越南北部减弱为热带低压后,其中心并没有深入到广西内陆却给广西带来持续3d的暴雨天气,导致全区受灾人口323.15万,因灾死亡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8.265万hm2,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6.88亿元。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卫星云图以及ECMWF等资料,对1117号强台风"纳沙"减弱后导致广西严重灾害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纳沙"进入北部湾并在越南北部沿海登陆减弱为热带低压后,青藏高原东移的冷空气从低层渗透进入华南西部,并与"纳沙"东部的偏南气流在桂南汇合,形成中尺度辐合线,使得广西南部的动力辐合和上升运动得以加强和维持;②"纳沙"东部强盛的东南风急流将南海大量的水汽输送到广西上空,为持续性暴雨提供充足的水汽;③"纳沙"减弱消亡后,其外围环流位于广西南部上空的垂直风切变小,在这种环境条件下,有利于热量、水汽的积聚和辐合上升运动,有利于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并释放大量的凝结潜热,对暴雨的增幅也有重要的正反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冷平流 垂直风切变 致灾成因 1117号台风“纳沙”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东北部一次异常大暴雨成因初探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亦平 王慧 吴芳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1-43,共3页
通过对位涡场的诊断分析表明 ,在响水 2 0 0 0年 8月 30日异常特大暴雨过程中 ,降水的形成与台风扰动对环境场的改变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暴雨 成因 位涡场 台风扰动 环境场 天气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台湾岛的台风所引发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暴雨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林小红 杨舒楠 +1 位作者 王健治 尹丝雨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97-1107,共11页
利用1961—2020年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台风资料和中国台站逐日台风降水资料,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浙江、福建和广东)过台湾岛台风(以下简称过岛台风)不同量级暴雨的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初步探讨造成过岛台风极端降水差异的成因... 利用1961—2020年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台风资料和中国台站逐日台风降水资料,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浙江、福建和广东)过台湾岛台风(以下简称过岛台风)不同量级暴雨的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初步探讨造成过岛台风极端降水差异的成因。研究表明:九成过岛台风会给东南沿海地区带来暴雨影响,年均有1.6次过岛台风暴雨事件发生。过岛台风日最大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有明显增强趋势,特别是自2003年以来暴雨极端事件呈现明显增多增强现象。不同量级日暴雨发生的频次月变化均表现为单峰型,7—9月为高峰季。过岛台风过程日最大降水不同量级发生的频次表明,东南沿海100 mm以上强降水频次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加而减少,300 mm以上强降水频次明显减少。空间分布上,东南沿海日暴雨频次呈现由沿海向内陆不均匀快速递减特征。过岛台风暴雨对福建北部沿海地区的影响最为突出,其中福建的柘荣站是暴雨极值中心。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两组相似台风引发极端降水差异的大尺度环境对比显示:强降水组的台风中心北侧大风速区导致向岸风较大,在山脉地形作用下,山前具有更强的辐合及深厚的强垂直上升运动,配合更有利的水汽条件,将低空高能高湿水汽送至中高层,降水动力和水汽条件均明显强于弱降水组的台风,从而造成更强的台风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台湾岛台风 东南沿海地区 不同量级暴雨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17号强台风“纳沙”造成广西持续大范围暴雨诊断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远超 梁祥毅 +1 位作者 林宝亭 陈明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6期13019-13022,13166,共5页
利用T213、ECMWF数值预报资料和热带气旋历史资料,对1117号强台风"纳沙"造成广西持续大范围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广西大范围暴雨的主要原因是:"纳沙"登陆后,副热带高压强大,台风环流与副热带高压之间... 利用T213、ECMWF数值预报资料和热带气旋历史资料,对1117号强台风"纳沙"造成广西持续大范围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广西大范围暴雨的主要原因是:"纳沙"登陆后,副热带高压强大,台风环流与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梯度增大,其右侧辐合加强,深厚偏东气流给台风输送了大量的水汽和能量,西南风急流与副高西侧强东南气流形成辐合,北方冷空气从低层南下,东北风与台风后部的东南风形成切变产生对流降水;加上台风自身带来的降水、急流降水以及冷空气入侵降水三部分相接,组成了"纳沙"影响期间的持续性强降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17号台风“纳沙” 暴雨成因 诊断分析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韦帕”致荣成特大暴雨的分析
18
作者 李爱霞 陈晓静 杜长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8期317-318,320,共3页
从动力因子、热力因子、水汽因子三方面总结分析了2007年第13号台风"韦帕"给荣成带来特大暴雨的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台风倒槽与高空槽的结合是本次大暴雨过程的关键所在,充足的水汽条件及强而持久的上升运动也是此次强降水的... 从动力因子、热力因子、水汽因子三方面总结分析了2007年第13号台风"韦帕"给荣成带来特大暴雨的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台风倒槽与高空槽的结合是本次大暴雨过程的关键所在,充足的水汽条件及强而持久的上升运动也是此次强降水的重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暴雨 急流 成因 山东荣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烟花”对山东的影响和多模式检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秀娟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8期70-72,共3页
本文利用自动站加密资料、micaps数据、雷达资料,诊断和分析台风“烟花”造成山东暴雨的成因,并检验多个模式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EC预报较为稳定、准确,短期强降水预报效果好。
关键词 台风“烟花” 暴雨 成因 分析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气旋“浣熊”引发广东南部沿岸大暴雨分析
20
作者 杨琳 李兴荣 陈启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27-1233,共7页
应用NCEP 1°×1°的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及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分析,2008年4月热带气旋"浣熊"引发的广东南部沿海地区大暴雨过程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是在南亚高压加强并向西北方向移动控制华南沿岸... 应用NCEP 1°×1°的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及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分析,2008年4月热带气旋"浣熊"引发的广东南部沿海地区大暴雨过程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是在南亚高压加强并向西北方向移动控制华南沿岸及南海北部,同时"副高"减弱东退的大尺度形势背景下发生的。南亚高压和"副高"之间存在"反向"而行的短期互动,而这种互动对大暴雨过程有重要影响。热带气旋向偏北方向移动过程中与高原东侧东移南下的槽在广东南部沿岸合并是引发大暴雨的重要天气系统。暴雨区上空存在对流不稳定,大陆冷高压东移出海过程,大气边界层内回流弱冷空气是大暴雨过程不稳定能量释放的促发机制。大暴雨过程水汽源地是西太平洋和南海,来自西太平洋和南海的水汽在暴雨区上空辐合,为大暴雨过程提供了充足水汽。大暴雨降落在热带气旋路径的右侧而不是热带气旋中心的四周,其原因是水汽和风场的辐合均发生在热带气旋路径的右侧,这是由热带气旋自身环流和大尺度环境气流共同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浣熊” 暴雨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