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2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视的艺术史”——关于18~19世纪之交卢浮宫大画廊作品陈列的理论、实践与图像表现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军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4年第4期101-111,共11页
本文通过讨论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关于"可视的艺术史"的理论(博物馆藏品按艺术史序列陈列)、实践(卢浮宫大画廊的作品悬挂)和图像表现(概括人类知识体系的树形图),试图揭示这一时期存在于艺术、科学、机构和图像等不同文... 本文通过讨论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关于"可视的艺术史"的理论(博物馆藏品按艺术史序列陈列)、实践(卢浮宫大画廊的作品悬挂)和图像表现(概括人类知识体系的树形图),试图揭示这一时期存在于艺术、科学、机构和图像等不同文化形式之间的跨媒介联系,以及它们对于今天全球艺术和文化体制度的构造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的艺术史” 大画廊 于贝尔·罗贝尔 树形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可视的嵌入式系统Web在线仿真实验平台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辉勇 牛建伟 +1 位作者 豆渊博 符宗恺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56-261,共6页
为解决嵌入式系统在线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系统操作复杂性和实验板状态可视化问题,提出优化编译功能,设计"一键式"远程在线编译的方法。该方法屏蔽了嵌入式交叉编译细节,支持学生通过浏览器操作完成代码编译。融合虚拟现实技术,... 为解决嵌入式系统在线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系统操作复杂性和实验板状态可视化问题,提出优化编译功能,设计"一键式"远程在线编译的方法。该方法屏蔽了嵌入式交叉编译细节,支持学生通过浏览器操作完成代码编译。融合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并实现基于Unity 3D的可视化模块,通过实时监控部署在远程服务器端的实验板的输出端口,采用3D渲染的实验板模型进行可视化显示输出。教学实践表明,89.72%的学生认为实验平台操作便捷、实验显示效果好。该方法有效降低了实验入门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效率和体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系统 在线仿真实验 3D可视 在线编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可视的心理基础及科学可视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士庆 倪树楠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5-169,共5页
观众的视觉心理和构形思维是支持计算机虚拟现实的价值基础。视觉的生理学客观过程和心理学主观过程是人对像源和图像认知的必要条件。科学可视性是一个认知指标,是图像关于某一人群的认知度;它要求图像具备优良的图形可视性、色彩可视... 观众的视觉心理和构形思维是支持计算机虚拟现实的价值基础。视觉的生理学客观过程和心理学主观过程是人对像源和图像认知的必要条件。科学可视性是一个认知指标,是图像关于某一人群的认知度;它要求图像具备优良的图形可视性、色彩可视性、运动可视性、技术可视性,要求人机之间建立起一种新型的视觉关系,以便准确、高速地交流信息。提高科学可视性是提高虚拟质量,提高视知觉效能,改善多媒体教学和各种形式媒体传播的客观体现。二维图像信息是抽象的,培养人的逻辑形象思维是提高认知质量的途径。发展超形象思维,创新三维、多维构形图是促进现代科学发展的迫切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科学可视 视觉心理 抽象形象思维 可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累积可视的展陈空间观看行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胡一可 李鹏飞 王志强 《南方建筑》 2020年第1期60-66,共7页
揭示展陈空间中三维累积可视度分布与人群观看行为的关系,为其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借助三维累积可视方法,以天津美术馆二层展厅为例进行具体分析:阐述运动路径的三维累积可视分析原理,并以路径形式对展陈空间进行分类,将行为注记与三维... 揭示展陈空间中三维累积可视度分布与人群观看行为的关系,为其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借助三维累积可视方法,以天津美术馆二层展厅为例进行具体分析:阐述运动路径的三维累积可视分析原理,并以路径形式对展陈空间进行分类,将行为注记与三维累积可视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探讨人群观看行为与三维累积可视度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两者呈正相关关系,累积可视度较高的区域,观看行为呈现聚集现象;较低的区域,则观看行为较少发生。三维累积可视分析方法在人的视觉体验与行为关联方面的研究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对建筑空间设计与优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可视 展陈空间 路径类型 观看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休眠模式与信息可视的云用户接入阈值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安红宇 金顺福 朱静 《高技术通讯》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4-279,共6页
休眠模式广泛应用于绿色云计算环境下的虚拟机(VM)集群中。为了揭示云用户的纳什均衡行为,最大化云系统的社会收益,针对周期性休眠机制,面向云用户触发的网络业务,研究接入阈值策略。在完全可视条件下,求解新到达云用户的预期逗留时间,... 休眠模式广泛应用于绿色云计算环境下的虚拟机(VM)集群中。为了揭示云用户的纳什均衡行为,最大化云系统的社会收益,针对周期性休眠机制,面向云用户触发的网络业务,研究接入阈值策略。在完全可视条件下,求解新到达云用户的预期逗留时间,并建立基于线性收支结构的个人收益函数,得出云用户个人最优接入阈值。面向唤醒状态和休眠状态设置不同的缓存容量,构建多重同步休假模型。运用高斯赛德尔方法,给出排队模型的稳态解,得出云用户社会最优接入阈值。数值实验揭示出在不同虚拟机状态下云用户社会最优接入阈值均小于个人最优接入阈值,为优化云计算环境下的用户接入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云计算 休眠模式 完全可视排队 收益函数 接入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的软件过程描述语言的研究与实现
6
作者 李友仁 卞树檀 +1 位作者 夏良 杨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6-105,共10页
讨论了用可视语言描述软件过程的问题.定义了一种可视的软件过程描述语言.提出了一种从软件过程模型自动推导个体视图的方法,设计了建立模型。
关键词 软件过程 可视语言 描述技术 支持系统 软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国内动物福利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永才 王上 +4 位作者 高腾云 田亚东 李国喜 孙桂荣 康相涛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6,124,共8页
选取2001-2022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4328篇动物福利研究文献为样本,基于知识图谱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厘清中国动物福利研究的现状和热点,并探索其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动物福利研究大致可分为加速起步、平稳发展、迈入转型3个阶段... 选取2001-2022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4328篇动物福利研究文献为样本,基于知识图谱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厘清中国动物福利研究的现状和热点,并探索其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动物福利研究大致可分为加速起步、平稳发展、迈入转型3个阶段,呈现出成熟稳定的发展态势;动物福利的研究氛围不浓、年度发文数量有限,专业研究人员较少、团队规模小且合作不紧密;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贸易壁垒、动物福利立法、实验动物、动物伦理、动物福利教育、动物福利技术及评价等方面。环境丰容、福利技术、动物伦理、动物福利对生物安全、生长性能的影响将是国内动物福利未来一定时期的研究重点,动物福利立法和国民教育及专业教育方面的研究与实践需要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福利 知识图谱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可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视化分析的中国传统文化产品设计研究热点与趋势 被引量:2
8
作者 韩超艳 孙硕 魏永侠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6-344,共9页
目的 更好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造性转化,对基于传统文化的产品设计研究现状及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使用知识计量软件Cite Space对2006—2023年以“传统文化”... 目的 更好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造性转化,对基于传统文化的产品设计研究现状及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使用知识计量软件Cite Space对2006—2023年以“传统文化”和“产品设计”为主题的文献展开分析,通过年度发文量、学科期刊、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知识图谱,梳理研究热点和发展脉络。结果 运用关键词聚类分析法,得到13个聚类5个研究热点主题,即文化产品设计、博物馆文创、数字化设计、非遗传承和乡村振兴。结论 早期探索阶段侧重于构建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产品设计理论框架;中期发展阶段探索显在传统文化元素设计因子的提取与创造性转化方法;近期繁荣阶段挖掘用户潜在文化需求和审美意象,注重传统文化的创新设计和互动体验。未来研究将突破文化元素和设计符号的思维范式,致力于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从文化价值转译、数字技术应用、文化内容体验等方面构建基于传统文化的产品设计研究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设计 传统文化 Cite Space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甘子果实斑点病菌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9
作者 赖多 王德林 +3 位作者 邵雪花 秦健 庄庆礼 肖维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9,90,共12页
【目的】建立余甘子果实斑点病菌快速、便捷、灵敏、可视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方法,为该病害的风险预判和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余甘子果实斑点病致病菌间座壳菌(Diaporthe ph... 【目的】建立余甘子果实斑点病菌快速、便捷、灵敏、可视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方法,为该病害的风险预判和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余甘子果实斑点病致病菌间座壳菌(Diaporthe phoenicicola)的翻译延伸因子EF-1α基因为靶序列,设计LAMP特异性扩增引物;以余甘子间座壳菌DNA为模板,优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dNTPs浓度、Mg^(2+)浓度和内外侧引物浓度比,建立LAMP检测最佳反应体系,测试其特异性和灵敏性,并对余甘子发病果实进行实际检测。【结果】适用于余甘子果实斑点病LAMP检测的最佳引物为引物组合4(EF4-F3/EF4-B3和EF4-FIP/EF4-BIP);LAMP检测最佳反应条件为dNTPs浓度1.0 mmol/L,Mg^(2+)浓度4 mmol/L,内外侧引物质量比6∶1,反应温度63℃,反应时间50 min。优化后的LAMP检测方法可特异性地检出余甘子间座壳菌(D.phoenicicola),检测灵敏度可达0.01 ng/μL,且在实际应用中准确率高达100%。【结论】首次建立了余甘子果实斑点病致病菌间座壳菌LAMP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可用于田间余甘子果实斑点病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间座壳菌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灵敏性 特异性 可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肩周炎治疗研究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洪恩 周狄挺 殷光磊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8,共8页
为分析国内肩周炎治疗领域的研究现状,以“肩周炎”相关关键词为主题,搜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2001—2022年文献,共检索到文献7 735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研究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肩周炎... 为分析国内肩周炎治疗领域的研究现状,以“肩周炎”相关关键词为主题,搜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2001—2022年文献,共检索到文献7 735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研究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肩周炎治疗领域发文数量呈平稳上升趋势,形成了以郭长青、方剑乔和程少丹核心研究者为代表的团体,机构间合作呈现地域性;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肩周炎的病因、治疗方法、临床观察和疗效评估等方面,国内以中医治疗方法为主,并以结合中西医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疗法居多。肩周炎治疗领域的研究整体呈上升态势,建议加强作者和机构间的合作,发挥中医优势,创新中医理论,结合西医方法,助力该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知识图谱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中轴线声音可视化的叙事性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淳 刘正一 孙睿洁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1-301,共11页
目的从叙事性设计视角探索北京中轴线声音可视化的设计思路与方法,达到活化传承、开发与传播北京中轴线声音遗产的目的,并为声音可视化设计研究提供有益借鉴。方法基于叙事性设计与声音可视化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论述叙事性设计引入声音... 目的从叙事性设计视角探索北京中轴线声音可视化的设计思路与方法,达到活化传承、开发与传播北京中轴线声音遗产的目的,并为声音可视化设计研究提供有益借鉴。方法基于叙事性设计与声音可视化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论述叙事性设计引入声音可视化的可行性。通过分析声音可视化的叙事要素与设计流程,构建北京中轴线声音可视化的叙事性设计框架。运用空间-声音并置的连接式平列叙事结构、视听映射的叙事逻辑、联觉通感的设计策略输出声音可视化设计方案,从中归纳声音可视化的叙事性设计要点。结论文化遗产主题的声音可视化叙事性设计需要从注重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叙事主题内容设定、视听并置与同构的叙事结构设计、视听映射的叙事话语表达3个层面入手,实现凝聚文化共鸣、营造文化记忆、强化文化感知的设计目的,体现“视听联觉—心理移觉—文化感知”的声音可视化设计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中轴线 声音可视 叙事性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大学可视化技术团队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三十年工作回顾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明全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证、社会进步的印记。“陕西文物甲天下”,西北大学坐落于世界历史名城古都西安,在基因里就赋予了文化遗产保护的传统和担当。在百年的历史上,为中华文明探究和保护卓有建树。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文化遗产的...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证、社会进步的印记。“陕西文物甲天下”,西北大学坐落于世界历史名城古都西安,在基因里就赋予了文化遗产保护的传统和担当。在百年的历史上,为中华文明探究和保护卓有建树。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文化遗产的保存、研究、展示和利用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至关重要。1995年西北大学周明全、耿国华教授从法国留学归来,率先将数字图形图像技术引入文遗保护领域,成立了西北大学可视化技术研究所,开创了国内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先河;1998年陕西省计算机软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2013年国家发改委批复成立国内唯一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30年来,团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结合地方特色,依托西北大学考古学与软件工程两个A类学科,开展了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与实践应用。团队坚持信息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创新实践,研发了文化遗产数字化设备、博物的智能管理、虚拟修复、颅面复原、非遗全息展示的5大创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软件工程 可视化技术 图形图像技术 国家发改委 古都西安 历史名城 文化遗产 西北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GL的STL模型可视化技术在铸造CAE系统中的应用
13
作者 刘晶峰 李洪友 +1 位作者 蹇崇军 尤芳怡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192,共10页
目的为了适应铸造CAE技术的网络化趋势,满足铸造CAE系统前置处理模块对STL模型高级渲染的功能性需求,开发一款足以媲美OpenGL渲染环境下复杂三维图形渲染效果的Web版的STL模型查看器程序——STLViewer。方法仿效Windows桌面程序的运行... 目的为了适应铸造CAE技术的网络化趋势,满足铸造CAE系统前置处理模块对STL模型高级渲染的功能性需求,开发一款足以媲美OpenGL渲染环境下复杂三维图形渲染效果的Web版的STL模型查看器程序——STLViewer。方法仿效Windows桌面程序的运行方式和界面风格,选择单页面设计方案。选用Visual Studio 2019开发平台,利用HTML5、CSS3和JavaScript技术设计程序界面。深入研究基于WebGL的STL模型可视化技术,按照依托场景环境活动模型渲染的技术路线,进行STLViewer各功能模块的开发。结果设计并实现了STLViewer,该程序功能完整性良好、内部逻辑结构合理高效。STLViewer融隐式交互和显式交互于一体,具有本地STL模型的随机性访问、活动模型的多样化交互、模型姿态的智能化跟踪、视图动画的多方式呈现、模型导出的便捷化操作等特点,实现了网络环境下STL模型的高级渲染功能。结论STLViewer作为一款性能卓越的STL模型查看器程序,既可辅助用户制订合理的网格剖分方案,又能带来优良的用户体验,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CAE系统 STL模型 WEBGL 可视 智能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酒醅研究进展与趋势可视化分析
14
作者 李珂 欧阳润坤 +3 位作者 苏云 侯爱香 李杰 李宗军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8-303,共6页
酒醅作为微生物发酵的关键,对酒的品质及风味具有决定性影响。近年来,酒醅研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微生物种群及其代谢活动对酒品质的影响方面。该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发文量、期刊分布、作者及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 酒醅作为微生物发酵的关键,对酒的品质及风味具有决定性影响。近年来,酒醅研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微生物种群及其代谢活动对酒品质的影响方面。该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发文量、期刊分布、作者及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分析等多个维度,采用CiteSpace V6.3.R1软件对2014-2023年间在中国知网(CNKI)上发表的1 373篇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可视化分析,旨在揭示当前酒醅研究的热点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酒醅研究的主要议题集中于风味物质、微生物及其发酵工艺等方面,微生物和风味物质是酒醅领域研究的热点。该研究为酒醅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促进了该领域的进一步探索与创新,推动了中国酒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醅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V6.3.R1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诊断和提高迁移学习模型鲁棒性的可视分析方法
15
作者 刘真 颜菁 +2 位作者 吴兆国 林菲 吴向阳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3-1087,共15页
虽然迁移学习可以使开发人员根据复杂的预训练模型(教师模型)构建符合目标任务的自定义模型(学生模型),但是迁移学习中的学生模型可能会继承教师模型中的缺陷,而模型鲁棒性是作为衡量模型缺陷继承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迁移学习领域中,通常... 虽然迁移学习可以使开发人员根据复杂的预训练模型(教师模型)构建符合目标任务的自定义模型(学生模型),但是迁移学习中的学生模型可能会继承教师模型中的缺陷,而模型鲁棒性是作为衡量模型缺陷继承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迁移学习领域中,通常会运用缺陷缓解或学生模型和教师模型联合训练的方法,达到减少继承教师模型的缺陷知识目的.因此,文中提出一种用于探索迁移学习过程中模型鲁棒性变化情况的可视分析方法,并构建了相应的原型系统——TLMRVis.该方法首先计算了学生模型的鲁棒性能指标;其次在数据实例层面展示模型各类别的表现性能;然后在实例特征层面通过模型抽象化方式去揭示教师模型和学生模型之间继承的重用知识;最后结合模型切片方法改善模型的缺陷继承用以提高模型鲁棒性.同时, TLMRVis系统不仅结合多种可视化方法展示多种学生模型和教师模型之间的异同点,而且通过引入缺陷缓解技术来查看和诊断教师模型和学生模型的性能变化和底层预测行为机制. 2个案例的实验结果表明, TLMRVis系统可以帮助用户分析迁移学习中模型的鲁棒性、模型继承的缺陷知识和模型缺陷改善后的性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学习 可视分析 模型鲁棒性 缺陷继承 缺陷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选择的食品掺杂物可视分析系统
16
作者 汤颖 盛祎琛 +1 位作者 潘晶 周伟华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42,共14页
食品安全抽检数据中蕴含的掺杂物信息在食品安全早期预警、风险预测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为深入研究食品类别中的高权重掺杂物,首先根据对比学习思想设计了基于特征选择技术的食品掺杂物特征权重计算模型,并获取模型中的样本分类结果、... 食品安全抽检数据中蕴含的掺杂物信息在食品安全早期预警、风险预测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为深入研究食品类别中的高权重掺杂物,首先根据对比学习思想设计了基于特征选择技术的食品掺杂物特征权重计算模型,并获取模型中的样本分类结果、特征信息以及分类模型中常见的评估指标,在上述特征模型计算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食品掺杂物可视分析系统.该系统不仅包含多个联动视图帮助用户更直观地理解食品掺杂物的特征,并支持用户通过迭代交互不断更新最优特征组合.最后,将该可视分析系统用于2010—2020年全国范围内24种食品类别的89202条不合格样本的掺杂物特征分析,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方式更加方便、直接地获取食品的掺杂物权重,增强掺杂物特征组合,为专业人员提供了对食品掺杂物更全面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选择 食品抽检数据 掺杂物 可视分析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2023年口腔癌智慧医疗文献循证可视化及对比分析
17
作者 廖永珍 王晓辉 +2 位作者 邱洁 周加靓 丛丽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60,共11页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探究口腔癌智慧医疗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及未来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03—2023年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Scopus和PubMed数据库口腔癌智慧医疗主题英文文献和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探究口腔癌智慧医疗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及未来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03—2023年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Scopus和PubMed数据库口腔癌智慧医疗主题英文文献和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简称中国知网)数据库同主题中文文献,利用VOSviewer 1.6.18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国家、机构、作者、被引频次、关键词进行循证可视化对比分析。结果共纳入547篇英文文献和34篇中文文献,发文量均呈上升趋势,且近几年增长趋势更加明显;美国是该领域贡献最大的国家,与其他国家学术交流紧密,而我国跨国、跨机构、跨团队合作较局限,网络结构具有明显地域性。此外,人工智能辅助口腔癌诊治是国内外文献共同关注的重点,英文文献侧重新型诊断技术的深层探索,中文文献倾向智慧康养及中药网络药理学的应用探究。结论口腔癌智慧医疗的持续发展使其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智慧康养和中药特色药理学方面的应用研究日益深远,早期预警筛查亟待成为智慧医疗关爱口腔健康的重要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智慧医疗 循证可视 文献计量学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成像的烟火药快速可视化识别方法
18
作者 李云鹏 王宏炜 +3 位作者 代雪晶 武连全 胡伟成 张彦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83-2189,共7页
涉爆现场勘查工作中,烟火药的快速探测和准确识别对重大突发爆炸案件的防控与快速处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当前对烟火药等爆炸物进行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大多存在识别速度低、可视化困难等问题。鉴于此,提出一种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 涉爆现场勘查工作中,烟火药的快速探测和准确识别对重大突发爆炸案件的防控与快速处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当前对烟火药等爆炸物进行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大多存在识别速度低、可视化困难等问题。鉴于此,提出一种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单类支持向量机(OCSVM)快速发现与识别烟火药的方法。首先,使用高光谱相机采集检材400~720 nm波段的高光谱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数据进行降维,通过乘性散射校正(MSC)消除样本表面颗粒散射引起的基线偏移,使用Savitzky-Golay(SG)平滑抑制高频噪声,提升光谱信噪比。其次,为减少模型复杂度提高效率,通过Kennnard-Stone(K-S)方法从光谱数据中选取代表性的烟火药样本作为数据集,以4∶1的比例将其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在此基础上建立OCSVM模型。再次,为验证模型对烟火药的识别能力,使用相同的训练集建立孤立森林(iForest)、自编码器(AE)模型,对比三种模型对烟火药的识别能力。最后,将识别结果映射到检材的RGB图像中,采取掩膜操作标记目标类像素得到识别图像,实现烟火药的可视化识别效果。结果表明,OCSVM方法对多种检材识别的总体精度高于0.95、F1得分和AUC值超过0.8、识别时间低于2 s,OCSVM在分类准确率、运行速度、F1得分和曲线下面积(AUC)等指标上的表现均优于孤立森林模型和自编码器模型。在可视化识别方面,经过映射和掩膜操作后得到基于OCSVM模型的识别图像可以较为准确的反映出烟火药在所有检材中的分布情况,而基于孤立森林和自编码器模型的识别图像未能很好的反映烟火药在黄色纸和黑色涤纶布料上的分布。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高光谱成像结合OCSVM的烟火药识别方法具有识别准确率高、反应速度快、泛化能力强的特点,能够快速、准确、无损地识别检材中的烟火药。其识别精度、识别速度以及可视化效果可很好的适用于涉爆现场烟火药的快速发现与临场检测,为现场勘查中烟火药的搜寻提供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技术 单类支持向量机 烟火药 可视化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禽细小病毒LAMP及其可视化通用检测方法的建立
19
作者 戴银 周慧琴 +9 位作者 谷思琴 胡晓苗 王洁茹 殷冬冬 尹磊 沈学怀 潘孝成 赵瑞宏 周学利 侯宏艳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3-68,共6页
为了建立鹅细小病毒(GPV)和番鸭细小病毒(MDPV)通用的检测方法,本试验以GPV和MDPV两种水禽细小病毒的NS基因保守序列作为靶标,设计了1组特异性引物,优化建立了水禽细小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和LAMP-羟基萘酚蓝(HNB)可视化通用检测... 为了建立鹅细小病毒(GPV)和番鸭细小病毒(MDPV)通用的检测方法,本试验以GPV和MDPV两种水禽细小病毒的NS基因保守序列作为靶标,设计了1组特异性引物,优化建立了水禽细小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和LAMP-羟基萘酚蓝(HNB)可视化通用检测方法,并对2种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进行检测。采用常规PCR、LAMP和LAMP-HNB对10份水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以评估2种方法的实用性。结果显示,LAMP方法的最佳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60 min。2种方法仅能扩增GPV和MDPV,而对其他5种常见水禽病毒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最低检出浓度均为1×10-5ng/μL。2种方法与常规PCR的检测结果一致,符合率达100%。结果表明,建立的LAMP方法和LAMP-HNB可视化方法具有灵敏性好、特异性高、仪器要求低和可视化等优点,可为水禽细小病毒的现场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细小病毒(GPV) 番鸭细小病毒(MDPV) NS基因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 可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机械故障影响的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进度SD-DES耦合可视化仿真
20
作者 李政 吴斌平 +1 位作者 赵梦琦 王佳俊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6,共13页
【目的】碾压混凝土坝(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dam,RCCD)施工过程仿真方法为分析大坝施工的复杂动态系统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传统的离散事件仿真(discrete event simulation,DES)方法在仿真过程中虽然考虑了影响施工进度的... 【目的】碾压混凝土坝(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dam,RCCD)施工过程仿真方法为分析大坝施工的复杂动态系统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传统的离散事件仿真(discrete event simulation,DES)方法在仿真过程中虽然考虑了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混凝土生产、运输入仓和施工降雨等),但未有效考虑仓面作业中施工机械故障情况对施工过程的影响,施工进度仿真结果的准确性以及三维可视化展示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以上情况,在传统施工仿真的基础上结合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提出了考虑机械故障的RCCD施工SD-DES耦合可视化仿真方法。【方法】首先,基于系统动力学建立了仓面施工机械故障SD模型,从而实现对仓面施工中碾压机作业、故障、维修等行为的因果关系分析;其次,以传统施工进度DES仿真模型为基础,耦合机械故障SD模型建立RCCD施工SD-DES耦合仿真模型,并以碾压施工时间作为耦合模型的接口变量,从而实现模型的数据通信和交互,有效提高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再次,将系统仿真技术与可视化技术结合,基于Unity 3D构建大坝施工三维动态场景,实现基于仿真结果的施工过程的三维动态可视化展示;最后,以我国西南地区某高碾压混凝土坝工程为例进行施工仿真分析与成果展示。【结果】相比于传统DES模型仿真结果(与实际偏差2.49%),基于SD-DES耦合模型的仿真结果(与实际偏差0.28%)更加贴近实际情况,同时三维动态可视化展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结论】研究表明,SD-DES耦合可视化仿真方法能够有效考虑施工机械故障对施工进度的影响,提高仿真精度和施工过程的可视化表现能力,有助于大坝施工方案的合理制定和现场施工的管理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机械故障 SD-DES耦合 碾压混凝土坝 施工可视化仿真 混凝土 水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