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0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定量检测香菇面制品中香菇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弓志青 张永琥 +3 位作者 沈小刚 陆秀香 贾凤娟 王文亮 《中国果菜》 2025年第1期8-12,37,共6页
为定量检测香菇面制品中香菇含量,采用近红外光谱扫描添加0.5%~10%的香菇面粉样本,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含香菇面制品中香菇定量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取含香菇的面粉样本120余份,将96个样品作为定标集,24个作为验证集,进行10000 cm^(... 为定量检测香菇面制品中香菇含量,采用近红外光谱扫描添加0.5%~10%的香菇面粉样本,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含香菇面制品中香菇定量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取含香菇的面粉样本120余份,将96个样品作为定标集,24个作为验证集,进行10000 cm^(-1)~4000 cm^(-1)近红外全波长扫描,得到添加含香菇面粉的近红外原始光谱,通过Spectrum Quant软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将光谱预处理后与香菇含量建立近红外模型,并进行模型的验证与预测。结果表明,最优的预处理方法为MSC+平滑点2+二阶导数降噪2预处理,主因子数10,校正集方程与验证集方程的相关性良好(R2>99%),预测性较好(偏差<5%),模型有较好的准确度,为香菇面制品中香菇含量的检测提供了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 快速检测 香菇 面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小麦专用粉品质特性快速检测研究
2
作者 范会平 杜朝炜 +4 位作者 李真 杨勇 任广跃 张德榜 艾志录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60,共10页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不同预处理和特征波长筛选方法,构建小麦专用粉的破损淀粉含量、降落数值、吸水率、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延伸度和最大拉伸阻力的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预测模型和总体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不同预处理和特征波长筛选方法,构建小麦专用粉的破损淀粉含量、降落数值、吸水率、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延伸度和最大拉伸阻力的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预测模型和总体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去线性趋势(Detrend,DT)是破损淀粉含量和吸水率预测模型的最佳预处理方法,Savitzky-Gloay(SG)卷积平滑是降落数值和拉伸面积预测模型的最佳预处理方法,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ble Transformation,SNV)是延伸度和最大拉伸阻力预测模型的最佳预处理方法。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可有效提高破损淀粉含量、降落数值、吸水率、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预测决定系数分别为0.9641、0.7140、0.9755、0.9434和0.8283;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可有效提高稳定时间和延伸度预测模型的效果,预测决定系数分别为0.7135和0.9530。总体预测模型对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的预测效果均有所提升,剩余预测偏差(Residual Predictive Deviation,RPD)分别从1.86、4.27和2.51提升到2.43、5.26和3.11。综上可知,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小麦专用粉品质特性的无损快速检测是有效的、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专用粉 红外光 品质特性 偏最小二乘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研发便携式贝贝南瓜品质无损检测仪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加龙 马坤 +3 位作者 高鹏 朱金芳 张平 黄凡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4-262,共9页
为实现贝贝南瓜内在品质的快速无损检测,搭建以微型光谱仪为核心部件的便携式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装置,使用该装置采集不同发育期和贮藏期贝贝南瓜的光谱数据,采用一阶导数、卷积平滑(Savitzky-Golay,SG)、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 为实现贝贝南瓜内在品质的快速无损检测,搭建以微型光谱仪为核心部件的便携式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装置,使用该装置采集不同发育期和贮藏期贝贝南瓜的光谱数据,采用一阶导数、卷积平滑(Savitzky-Golay,SG)、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及以上方法组合的方式进行光谱预处理,筛选最佳的光谱预处理方法。采用连续投影算法提取特征波长,分别建立贝贝南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和硬度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多元线性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预测模型,然后筛选出最优的SSC和硬度预测模型并导入装置,用于贝贝南瓜SSC和硬度的快速无损检测。结果显示,贝贝南瓜SSC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为SG+MSC,最优预测模型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其预测集的决定系数Rp2、预测均方根误差和残差预测偏差分别为0.895 5、0.874 4°Brix、2.809 7;贝贝南瓜硬度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为SG+MSC,最优预测模型为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其预测集的决定系数Rp2、预测均方根误差和残差预测偏差分别为0.910 7、3.029 4 kg/cm2、3.214 4。以上结果表明,该检测装置能够较好地预测贝贝南瓜的SSC和硬度,可用于贝贝南瓜SSC和硬度的快速无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贝南瓜 可见-红外光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硬度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润滑油磨粒含量检测研究
4
作者 殷雄 崔洪帅 +5 位作者 刘雪婧 马世一 周延 种道彤 熊兵 李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6-825,共10页
发动机内润滑油中的金属磨粒含量检测对于预防发动机磨损至关重要,准确、快速地检测出滑油中磨粒含量能及时判断机械设备的磨损状况。为了快速高效地检测出润滑油磨粒形成的固液两相流中的磨粒含量,提出了一种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数学建... 发动机内润滑油中的金属磨粒含量检测对于预防发动机磨损至关重要,准确、快速地检测出滑油中磨粒含量能及时判断机械设备的磨损状况。为了快速高效地检测出润滑油磨粒形成的固液两相流中的磨粒含量,提出了一种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数学建模算法预测磨粒含量的方法。通过搭建的近红外吸收光谱实验系统,在Fe和Cu两种金属磨粒、5种不同粒径大小下共10组工况下,利用波长检测范围在900~2500 nm的近红外光谱仪,采集磨粒浓度在6~15μg·mL^(-1)范围内的光谱数据。针对单波长上光谱信息无法良好解释滑油内磨粒浓度变化的问题,采用光谱-理化值共生距离(SPXY)算法将光谱数据集进行划分。建立润滑油磨粒含量预测偏最小二乘(PLS)模型,分析各工况下的模型预测结果,得到各工况下的磨粒均可被有效检测,模型决定系数(R^(2))最高为0.8318。针对仅采用PLS建模预测效果不完全理想的问题,采用多种数据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数据矫正后建模,结果表明除个别异常工况外,其他工况的模型决定系数R^(2)均大于0.8,优化了PLS模型预测效果。为进一步优化润滑油磨粒模型预测效果,建立了润滑油磨粒遗传规划(GP)模型和润滑油磨粒遗传规划-偏最小二乘(GP-PLS)模型,其中,GP模型相比PLS优化模型更加稳健且预测效果更好,R^(2)最高可达0.9562,平均引用误差(MFE)最大为14.73%;GP-PLS模型,相对于GP模型,R^(2)最高为0.9430,MFE最大为10.86%,MFE得到有效降低,使模型预测准确度更高。通过对磨粒含量预测模型的研究分析,得出几种模型均能有效预测滑油中的磨粒含量变化,其中,GP-PLS模型在预测磨粒含量变化方面整体表现的更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光谱分析法结合建模算法来预测滑油磨粒固液两相流中的磨粒含量是具备可行性的,为发动机内设备机械磨损故障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 磨粒检测 偏最小二乘 遗传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蛋清粉近红外光谱真实性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祝志慧 李沃霖 +4 位作者 韩雨彤 金永涛 叶文杰 王巧华 马美湖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5-253,共9页
引入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构建改进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1D-CNN)蛋清粉真实性检测模型。该模型基于1D-CNN模型,无需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同时在网络中加入有效通道注意力模块和一维全局平均... 引入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构建改进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1D-CNN)蛋清粉真实性检测模型。该模型基于1D-CNN模型,无需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同时在网络中加入有效通道注意力模块和一维全局平均池化层,提高模型提取光谱特征的能力,减少噪声干扰。结果表明,改进后的EG-1D-CNN模型可判别蛋清粉样本的真伪,对于掺假蛋清粉的检测率可达到97.80%,总准确率(AAR)为98.93%,最低检测限(LLRC)在淀粉、大豆分离蛋白、三聚氰胺、尿素和甘氨酸5种单掺杂物质上分别可达到1%、5%、0.1%、1%、5%,在多掺杂中可达到0.1%~1%,平均检测时间(AATS)可达到0.004 4 s。与传统1D-CNN网络结构及其他改进算法相比,改进后的EG-1D-CNN模型在蛋清粉真实性检测上具有更高精度,检测速度快,且模型占用空间小,更适合部署在嵌入式设备中。该研究可为后续开发针对蛋粉质量检测的便携式近红外光谱检测仪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清粉 红外光 真实性检测 一维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橡胶草根部菊糖和总糖含量快速检测方法
6
作者 陈润峰 高强 +6 位作者 严青青 徐麟 吐汗姑丽·托合提 张龑 郑立鹏 任海龙 聂秋海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2-1110,共9页
【目的】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橡胶草根部菊糖和总糖含量绿色、低成本的快速检测技术。【方法】以103个橡胶草干根粉末样品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福斯公司的FOSS NIRS^(TM) DS2500F SR近红外光谱仪(850~2500nm)采集样品光谱,使用酶标仪法... 【目的】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橡胶草根部菊糖和总糖含量绿色、低成本的快速检测技术。【方法】以103个橡胶草干根粉末样品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福斯公司的FOSS NIRS^(TM) DS2500F SR近红外光谱仪(850~2500nm)采集样品光谱,使用酶标仪法检测样品根部的总糖、还原糖含量,并使用总糖含量减去还原糖含量计算出菊糖含量,采用SPXY算法划分训练集和验证集。用移动窗口平滑(MWS)、标准化(SNV)、多元散射校正(MSC)和一阶导数(FD)算法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使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ARS)筛选波长,建立橡胶草根部菊糖和总糖含量的PLS预测模型。【结果】检测样品集总糖、还原糖和菊糖含量的区间分别为9.79%~51.85%、3.11%~8.98%和6.41%~45.35%,变异系数分别为34.18%、32.61%和39.46%。使用SPXY算法将校正集和验证集按照4∶1的比例划分,总糖和菊糖的校正集、验证集的个数均为82和21个。使用划分后的样品集进行模型建立,最优的菊糖含量PLS预测模型使用的光谱预处理方法为MWS-SNV-CARS,其验证集相关系数R v达到了0.942,验证集均方根误差RMSEv为2.515,验证集相对分析误差RPDv为2.977;最优的总糖含量PLS预测模型使用的光谱预处理方为MWS-SNV-CARS,其R v达到了0.949,RMSEv为2.490,RPDv为3.175。2个模型的RPDv均大于2.5,性能较佳。【结论】使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实现对橡胶草根部菊糖和总糖的绿色、低成本的快速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草 红外光 菊糖 总糖 快速检测 P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酒精度智能检测
7
作者 何思颖 孙安 +3 位作者 赵蒙 王荣祥 牟阳 余洛水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7-50,共4页
酒精度是评估白酒品质的一项关键因素。快捷简便的酒精度检测方法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光谱法正具有快速、无损的优点,能实现对酒精度的快速检测。研究采用近红外(NIR)光谱技术对不同浓度酒精溶液进行光谱采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 酒精度是评估白酒品质的一项关键因素。快捷简便的酒精度检测方法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光谱法正具有快速、无损的优点,能实现对酒精度的快速检测。研究采用近红外(NIR)光谱技术对不同浓度酒精溶液进行光谱采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起酒精度预测模型。为去除噪声、消除基线漂移和散射等干扰,提高模型性能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将多种预处理方法与PLS联用,利用决定系数R^(2)和预测均方根误差评价模型性能。结果表明:与原始光谱相比,经多元散射校正(MSC)法处理后的预测模型R^(2)为0.9971,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0102。由此表明,经预处理后,模型的稳定性和准确度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近红外光谱法具有简捷、无需前处理、可在线检测等优点,可以作为快速检测酒精度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 酒精度 偏最小二乘法 智能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评估中应用的进展(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杰 崔静静 胡珍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8-533,共6页
本文回顾了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ADHD患者在任务态和静息态下的皮层激活异常,并探讨了fNIRS在ADHD诊断和治疗评估中的潜力,为未来ADHD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功能性红外光技术 生物标志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胼胝体梗死的康复效果评估:基于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个案研究
9
作者 陈予东 杜晓霞 +4 位作者 黄富表 叶长青 马琳 王云雷 吴晓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5-372,共8页
目的描述1例因脑梗死导致胼胝体损伤(表现为异己手综合征、注意力障碍、空间忽略、步态失用等)患者的个体化康复过程,并探讨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f NIRS)在评估脑激活中的优势。方法患者男性,54岁,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蒙特利尔认知评... 目的描述1例因脑梗死导致胼胝体损伤(表现为异己手综合征、注意力障碍、空间忽略、步态失用等)患者的个体化康复过程,并探讨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f NIRS)在评估脑激活中的优势。方法患者男性,54岁,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功能评定测验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等多种评估工具,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在常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任务导向训练、镜像训练和计算机认知辅助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舒尔特方格训练、双侧肢体协同性训练和经颅磁刺激(TMS)治疗。采用f NIRS评估康复前后脑活状态的变化。结果综合康复1个多月后,患者异己手综合征、注意力障碍和空间忽略明显改善,步行恢复正常,运动、认知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提高,脑部激活状态呈现积极变化。结论针对胼胝体损伤复杂症状,综合康复手段(特别是舒尔特方格、双侧协同训练及TMS)结合f NIRS评估脑激活,展现出显著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胼胝体 康复 经颅磁刺激 功能红外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近红外光谱法异位发酵床垫料水分快速检测
10
作者 何金成 郑积祥 洪思思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1-287,共7页
为满足异位发酵床垫料水分快速检测的需求,探讨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异位发酵床垫料水分预测模型的可行性。采集4~5个月的垫料样品,通过光谱仪获取400~990 nm光谱数据,并用CARS算法筛选关键特征波段。随后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 为满足异位发酵床垫料水分快速检测的需求,探讨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异位发酵床垫料水分预测模型的可行性。采集4~5个月的垫料样品,通过光谱仪获取400~990 nm光谱数据,并用CARS算法筛选关键特征波段。随后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比灰狼算法(GWO)、哈里斯鹰算法(HHO)、冠豪猪算法(CPO)三种优化算法,发现CPO算法优化效果最佳。通过Chebyshev混沌映射改进粒子群算法,形成CARS—ICPO模型。该模型在验证集和预测集上的决定系数R 2分别为0.9935、0.9956,均方根识差RMSE分别为0.011、0.009,显示出高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研究结果证实该技术在异位发酵床垫料水分预测的可行性,为其水分的快速检测和异位发酵床的智能化管理提供新方法以及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发酵床 垫料 可见—红外光 水分检测 神经网络 算法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变量筛选-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的铁皮石斛产地无损溯源 被引量:9
11
作者 柳薇 邱熙文 +3 位作者 蒋立文 范伟 李跑 郑郁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6-252,共7页
基于近红外(NIR)光谱技术与变量筛选-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方法,建立了一种铁皮石斛产地的无损溯源方法。利用光栅型便携式NIR光谱仪采集了3个积分时间(25、45、65 ms)下3个产地共900份铁皮石斛枫斗的光谱。采用光谱预处理方法消... 基于近红外(NIR)光谱技术与变量筛选-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方法,建立了一种铁皮石斛产地的无损溯源方法。利用光栅型便携式NIR光谱仪采集了3个积分时间(25、45、65 ms)下3个产地共900份铁皮石斛枫斗的光谱。采用光谱预处理方法消除光谱中的干扰;以主成分分析(PCA)、PLS-DA方法建立了铁皮石斛产地的鉴别模型;通过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ARS)、蒙特卡罗-无信息变量消除法(MCUVE)及连续投影算法(SPA)筛选获得特征变量进一步提升PLS-DA模型鉴别准确性;此外,首次探究了积分时间对铁皮石斛产地溯源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原始光谱还是优化预处理后的光谱,PCA方法均无法实现铁皮石斛产地的准确鉴别;45 ms和65 ms积分时间的PLS-DA模型可以实现石斛产地的100%鉴别分析;CARS和MC-UVE模型显著优于SPA模型,可在获得较少变量数的前提下实现石斛产地的100%鉴别分析。以上结果表明,基于便携式NIR光谱技术与变量筛选-PLS-DA方法可实现对铁皮石斛产地的准确鉴别,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技术 铁皮石斛 产地溯源 变量筛选方法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和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金冠苹果货架期判别及其品质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昕 郑树亮 +3 位作者 牛晓颖 曹建康 陈晗 赵志磊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02-312,共11页
为实现金冠苹果的货架期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和酸度(pH)的无损分析,利用高光谱成像系统(400~1000 nm)和近红外(800~2500 nm)光谱仪分别采集了金冠苹果的六个不同货架期(采后0、7、14、21、28和35 d)的光谱信息,采用了卷积平滑(Savit... 为实现金冠苹果的货架期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和酸度(pH)的无损分析,利用高光谱成像系统(400~1000 nm)和近红外(800~2500 nm)光谱仪分别采集了金冠苹果的六个不同货架期(采后0、7、14、21、28和35 d)的光谱信息,采用了卷积平滑(Savitzky-Golay,SGS)、一阶导数平滑(Savitzky-Golay First Derivative,1D)、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和归一化(Area Normalize,Normalize)四种预处理方法,利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 Aglorithm,CARS)和无信息变量消除法(Uninformative Variable Elimination,UVE)提取特征波长,并建立了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货架期分类模型。在对SSC和pH的预测中,采用灰度共生矩阵(Gra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提取金冠苹果高光谱图像中的8种纹理特征,采用CARS对预处理后的高光谱图像的光谱数据、高光谱图像的光谱与纹理融合数据以及近红外光谱数据提取特征变量,建立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两种模型。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和高光谱成像技术均可实现对金冠苹果货架期的判别,判别最优模型为基于高光谱图像的1D+UVE+BP模型,判别准确率为100%;对金冠苹果SSC的定量预测中,基于近红外光谱的1D+CARS+PLSR模型预测效果最好,预测集相关系数(R_(p))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 Set,RMSEP)值分别为0.9323和0.4036;对金冠苹果的pH定量预测中,基于近红外光谱的SNV+CARS+LS-SVM模型预测效果最好,R_(p)和RMSEP值分别为0.8749和0.0417,研究结果为金冠苹果的无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技术 高光成像系统 苹果 货架期 定性判别 定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在白酒酿造过程中快速检测与分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余松柏 黄张君 +6 位作者 赵兴蓉 吴奇霄 贾俊杰 马龙 王红梅 王松涛 沈才洪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4-561,共18页
红外光谱技术以其无损、简便、快捷、无污染等特点,已逐渐应用于白酒酿造的各个环节,并在白酒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介绍了红外光谱技术及红外光谱设备的发展现状,总结了白酒行业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的建模过程,以及当前应用于白... 红外光谱技术以其无损、简便、快捷、无污染等特点,已逐渐应用于白酒酿造的各个环节,并在白酒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介绍了红外光谱技术及红外光谱设备的发展现状,总结了白酒行业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的建模过程,以及当前应用于白酒行业的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并阐述了各方法的应用特点。对红外光谱技术在白酒酿造过程中原辅料、酒曲、酒醅、基酒、成品酒、黄水、窖泥和部分生产工艺阶段应用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总结分析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红外光谱技术在白酒行业检测应用的发展方向,提出改进或新开发专用于白酒行业的设备或者算法,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将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将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的白酒生产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分析结合,可推动红外光谱技术在白酒酿造智能化方面的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酿造 红外光技术 化学计量学方法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输电线钢芯腐蚀原位检测方法
14
作者 吴升泽 吴田 +3 位作者 陈龙 邱中华 普子恒 吴凤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58,共7页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提出了一种输电线钢芯腐蚀原位检测方法。首先,通过近红外检测获得4类不同腐蚀状态输电线表面的近红外光谱;然后,对比分析获得最佳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通过潜在投影图(LPG)选择了最佳建模波长,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提出了一种输电线钢芯腐蚀原位检测方法。首先,通过近红外检测获得4类不同腐蚀状态输电线表面的近红外光谱;然后,对比分析获得最佳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通过潜在投影图(LPG)选择了最佳建模波长,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降维数据和鹈鹕优化算法(POA)优化参数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SVR)的腐蚀状态分类识别模型;最后,采用能谱分析数据验证模型对腐蚀状态识别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采用标准正态变量处理和Savitzky-Golay平滑预处理可以达到99.16%的最大方差解释率,通过LPG筛选出了10个最佳波长,结合最佳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与最佳波长并利用PCA得到4类样本的可视化聚类结果,将PCA二维得分数据输入POA-SVR分类模型,得到最终分类准确率高达96.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钢芯 腐蚀 原位检测 红外光技术 主成分分析(PCA) 支持向量机回归(SV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籽粒角质率近红外光谱快速定量检测研究
15
作者 张亚军 李颖 +7 位作者 冀春晓 王烨 赵雅琴 赵林茂 王庆康 宋宪亮 郭启芳 谷淑波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0-245,共6页
玉米籽粒角质率是评价玉米品质的关键指标。针对现有检测方法误差大、通用性差或需要破坏种子等问题,以324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与线性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了玉米角质率和粉质率的无损检测模型,2种模型均具有高的预... 玉米籽粒角质率是评价玉米品质的关键指标。针对现有检测方法误差大、通用性差或需要破坏种子等问题,以324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与线性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了玉米角质率和粉质率的无损检测模型,2种模型均具有高的预测精度和好的稳定性(R_(val)^(2)>0.900,RPD_(p)>3.000)。研究结果为玉米籽粒角质率的快速无损高通量检测提供了可靠方法,对玉米育种和品质改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红外光技术 角质率 粉质率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茴香秸秆的营养组成
16
作者 李钰 李欣荣 +8 位作者 刘保仓 邓晓裕 郭涛 史艳丽 年芳 李飞 许辉 徐国延 王新基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3-442,共10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构建茴香(Foeniculum vulgare)秸秆营养成分预测模型。2022−2023年于甘肃省民勤县采集109份茴香秸秆样品,使用近红外光谱仪扫描样品得到吸光度值,分别测定其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有机物(OM)、... 本研究旨在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构建茴香(Foeniculum vulgare)秸秆营养成分预测模型。2022−2023年于甘肃省民勤县采集109份茴香秸秆样品,使用近红外光谱仪扫描样品得到吸光度值,分别测定其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脂肪(EE)和粗灰分(Ash)的含量;运用改良偏最小二乘法(MPLS)分别构建各营养成分预测模型并进行外部验证。结果表明:茴香秸秆中DM、CP、OM、NDF、ADF和Ash含量的预测决定系数(RSQ)为0.853~0.951,外部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PD)为2.574~4.239,模型的预测能力良好,可用于实际检测;而EE含量的RSQ和RPD分别为0.806和2.259,定标模型只能用于样品的粗略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茴香秸秆 非常规饲料 红外光技术 粗饲料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乳及乳制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小伟 郑楠 +1 位作者 王加启 张养东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451-5459,共9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食品质量的关注日益增加,快速获取产品质量信息已成为热点问题之一。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无损、定量的检测手段,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食品的质量信息,该技术已逐渐在食品质量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食品质量的关注日益增加,快速获取产品质量信息已成为热点问题之一。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无损、定量的检测手段,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食品的质量信息,该技术已逐渐在食品质量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乳及乳制品质量检测方面的应用,旨在为该技术在乳制品行业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技术 乳及乳制品 质量检测 快速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近红外光谱与联合优化策略的孵前种鸭蛋受精信息无损检测
18
作者 陈灼廷 王巧华 +2 位作者 王东桥 陈燕斌 李世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69-1475,共7页
种鸭蛋的孵化是鸭蛋和鸭肉生产的重要保障,无精蛋不能孵化出雏鸭,且在孵化箱内容易变质影响受精蛋的孵化。为了解决人工照蛋剔除无精蛋的劳动强度大、资源浪费等问题,以入孵前种鸭蛋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与深度学... 种鸭蛋的孵化是鸭蛋和鸭肉生产的重要保障,无精蛋不能孵化出雏鸭,且在孵化箱内容易变质影响受精蛋的孵化。为了解决人工照蛋剔除无精蛋的劳动强度大、资源浪费等问题,以入孵前种鸭蛋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与深度学习的种鸭蛋孵前受精信息无损检测方法。使用可见-近红外光纤光谱仪对321枚樱桃谷种鸭蛋(受精蛋144枚,无精蛋177枚)采集光谱数据,将光谱数据按3∶1的比例划分出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在原光谱数据中添加噪声与随机偏移、随机选取并计算平均光谱两种方法将训练集进行扩充。设计了一个端到端深度学习模型:自动编码1维卷积神经网络CAE-1DCNN,使用卷积、池化层代替自动编码器中的全连接层,得到改进的卷积自动编码器CAE,采用联合优化策略训练CAE-1DCNN模型,使其具备自动编码器在数据的压缩-重构过程中提取有用特征的能力,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取适用于分类任务的特征。采用了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CARS)、连续投影算法(SPA)、无信息变量消除算法(UVE)三种常用特征波长选取算法和K-最近邻(KNN)、朴素贝叶斯(NB)、随机森林(RF)三种机器学习分类模型进行组合,与本文提出的模型进行对比;采用t分布随机邻域嵌入算法(t-SNE)将特征提取效果进行可视化。最后采用梯度加权类激活图(Grad-CAM)将本文提出的模型对光谱数据的关注区域进行了可视化,探讨了光谱信息的生物可解释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CAE-1DCNN模型能较好地提取光谱数据中的有效信息,判别准确率为95.06%,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与深度学习相结合可以实现种鸭蛋孵前受精信息无损检测,使用联合优化策略训练的卷积自动编码器有较好的特征提取能力。端到端的CAE-1DCNN模型便于集成,为开发无损检测设备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孵前种鸭蛋 受精信息 深度学习 联合优化 可见-红外光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果蔬品质检测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韩亚芬 吴尘萱 +4 位作者 吴海华 吕程序 何亚凯 杨葆华 苑严伟 《农业工程》 2024年第1期95-101,共7页
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利用波长在380~2 500 nm的电磁波获取果蔬中有机分子含氢基团的特征信息,根据样品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信息,实现果蔬的外部、内部缺陷及营养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是目前主流的果蔬内外部品质快速无损检测技术。综述了... 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利用波长在380~2 500 nm的电磁波获取果蔬中有机分子含氢基团的特征信息,根据样品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信息,实现果蔬的外部、内部缺陷及营养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是目前主流的果蔬内外部品质快速无损检测技术。综述了目前基于吸光度谱和能量谱对果蔬营养物质含量定量分析及缺陷定性分析,所使用的检测模型和变量筛选模型及其检测准确性,为相关研究人员选择高效准确的检测模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红外光 果蔬品质检测 能量 吸光度 变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物品质在线检测: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建模与迁移
20
作者 崔晨昊 樊晨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4,I0012,共12页
谷物作为全球粮食供应的基础,其品质检测对保障食品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传统的实验室方法虽准确,但耗时且成本高,难以满足在线实时检测的需求。近红外(NIR)光谱技术以其快速、无损、多指标同步检测的优势,在谷物品质检测领域... 谷物作为全球粮食供应的基础,其品质检测对保障食品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传统的实验室方法虽准确,但耗时且成本高,难以满足在线实时检测的需求。近红外(NIR)光谱技术以其快速、无损、多指标同步检测的优势,在谷物品质检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NIR光谱数据的高维性、复杂性以及不同仪器、环境和样品间的差异,对建模方法和模型迁移提出了挑战。本文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谷物食品品质在线检测中的应用,系统梳理了从传统线性建模(如偏最小二乘回归)、非线性建模(如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到深度学习方法(如卷积神经网络)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模型迁移技术在解决仪器间差异、环境变化和样品多样性等问题中的策略、挑战与最新进展,包括有标样和无标样模型迁移方法。此外,总结了NIR技术在实际工业应用中的挑战、经验和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近红外技术在谷物行业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 谷物质量 在线检测 化学计量学 模型迁移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