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可溶性CD44v6测定用于侵袭性垂体腺瘤辅助性诊断 被引量:4
1
作者 孔燕国 苏长保 +5 位作者 任祖渊 王任直 李桂林 窦万臣 张波 田士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测定外周血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CD44变异体6sCD44v6)含量对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诊断的价值。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8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100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外周血sCD44v6的含量。结果侵袭性垂体微腺瘤、大腺瘤和... 目的探讨测定外周血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CD44变异体6sCD44v6)含量对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诊断的价值。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8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100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外周血sCD44v6的含量。结果侵袭性垂体微腺瘤、大腺瘤和巨大腺瘤患者血清sCD44v6含量分别为44.63±7.21、(34.53±6.41)和(26.34±4.95)ng/ml,非侵袭性垂体微腺瘤、大腺瘤和巨大腺瘤患者分别为60.78±9.61、(57.78±10.00)和(37.22±5.17)ng/ml,均较对照组(68.73±6.00)ng/ml低(P<0.05)。侵袭性垂体微腺瘤、大腺瘤、巨大腺瘤患者外周血sCD44v6含量均较对应的非侵袭性垂体微腺瘤、大腺瘤、巨大腺瘤患者降低,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05)。外周血sCD44v6含量随着肿瘤体积增大而降低(P<0.01),尤以侵袭性垂体腺瘤显著,其诊断侵袭性垂体腺瘤符合率达89.71%。结论外周血sCD44v6含量与垂体腺瘤大小和侵袭性生长行为呈负相关,可能对侵袭性垂体大腺瘤、巨大腺瘤的诊断、治疗决策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侵袭性 可溶性cd44V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CD44分子对人眼小梁网细胞凋亡调节蛋白bcl-2相关死亡因子bad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梁宗宝 吴瑜瑜 郭茂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4-227,共4页
背景研究表明可溶性CD44分子(sCD44)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眼中的质量浓度高于正常人,POAG患者房水中sCD44水平与小梁网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是否有关及其对POAG的共同作用机制至今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不同质量浓度的sC... 背景研究表明可溶性CD44分子(sCD44)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眼中的质量浓度高于正常人,POAG患者房水中sCD44水平与小梁网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是否有关及其对POAG的共同作用机制至今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不同质量浓度的sCD44对POAG患者小梁网细胞凋亡调节蛋白bcl-2相关死亡因子bad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POAG患者行小梁切除术中切除的小梁网组织,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原代培养小梁网细胞,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将第3代的小梁网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个组,分别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含终质量浓度为0(对照组)、1、5、10、25、50μg/L的sCD44,培养细胞48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8(CCK-8)法和ELISA法检测小梁网细胞中凋亡调节蛋白bcl-2相关死亡因子bad蛋白的表达。结果培养的细胞经层黏连蛋白(LM)、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单克隆抗体、纤维连接蛋白(F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反应。CCK-8法检测0、1、5、10、25、50μg/LsCD44作用48h后小梁网细胞吸光度(A450)值分别为:0.2460±0.0019、0.1874±0.0015、0.1570±0.0016、0.1302±0.0019、0.1084±0.0018、0.0940±O.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922,P=0.000),各实验组A450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08、0.011、0.005、0.004)。ELISA法检测表明,0、1、5、10、25、50p^g/LsCD44作用48h后小梁网细胞中bad蛋白质量浓度分别为(114.8461±2.9560)、(137.8270±2.4259)、(161.4194±3.7381)、(170.9453±3.2006)、(221.2252±4.3738)、(324.6167±4.422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10,P=0.000),各实验组小梁网细胞中bad蛋白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13、0.008、0.007、0.006)。结论sCD44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可促进POAG小梁网细胞的凋亡,并且能上调凋亡调节蛋白bel-2相关死亡因子bad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cd44分子 小梁网细胞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BAD蛋白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CD44分子在不同类型青光眼房水中的表达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中国 王林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9期3321-3323,共3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4分子在不同类型青光眼房水中的表达特征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13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1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以及9例正常眼房水中可溶性CD44分子的浓...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4分子在不同类型青光眼房水中的表达特征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13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1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以及9例正常眼房水中可溶性CD44分子的浓度。结果:ELISA检测结果显示,13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房水中可溶性CD44分子的平均浓度为(24.30±2.49)ng/mL,明显高于9例正常眼房水中的(11.76±1.38)ng/mL(P<0.05),而21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水中溶性CD44分子的平均浓度为(12.47±1.66)ng/mL,与9例正常眼房水中的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房水中存在高浓度的可溶性CD44分子,这些可溶性CD44分子可能通过竞争性与透明质酸结合,干扰了小梁细胞膜表面的CD44分子与透明质酸的正常结合,从而参与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可溶性cd44分子 房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CD44V检测在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广生 张瑞敏 +3 位作者 穆森 谢晓华 郭阳 赵晨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44V水平变化在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患者(44例)和健康成人(30例)血清中CD44V水平。结果: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中CD44V...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44V水平变化在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患者(44例)和健康成人(30例)血清中CD44V水平。结果: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中CD44V水平明显低于健康成人组(P<0.01)。结论:血清CD44V含量测定对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OSCC)的早期诊断可能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可溶性cd44V 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4水解片段的释放及其功能
5
作者 陈大燕 冯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554-556,共3页
CD44是一种广泛表达的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并参与细胞多种生物活动。CD44在酶作用下可发生有序的蛋白水解。CD44的水解程度与细胞活性有关,其水解后片段包括可溶性CD44(soluble CD44,sCD44)和CD44胞内结构域(CD44 intracellular domain,CD4... CD44是一种广泛表达的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并参与细胞多种生物活动。CD44在酶作用下可发生有序的蛋白水解。CD44的水解程度与细胞活性有关,其水解后片段包括可溶性CD44(soluble CD44,sCD44)和CD44胞内结构域(CD44 intracellular domain,CD44ICD),二者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发挥不同作用。近年对CD44水解及水解后片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就CD44水解及水解后片段的功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 蛋白水解 可溶性cd44 cd44胞内结构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