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可溶性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B-msBlyS的构建
1
作者 傅春华 田聆 +2 位作者 魏于全 文艳君 李炯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 克隆BALB c小鼠可溶性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msBlyS)的cDNA片段并测序分析 ,为研究msBlyS诱导的抗肿瘤作用提供目的基因。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联反应 (RT_PCR)法从BALB c小鼠脾脏组织总RNA中获得 5 6 6bp的msBlyS基因cDNA。通过T... 目的 克隆BALB c小鼠可溶性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msBlyS)的cDNA片段并测序分析 ,为研究msBlyS诱导的抗肿瘤作用提供目的基因。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联反应 (RT_PCR)法从BALB c小鼠脾脏组织总RNA中获得 5 6 6bp的msBlyS基因cDNA。通过TA克隆测序无误 ,再将其定向连接到pSecTag2B真核表达载体上 ,转化E .coliXL1_blue。限制性内切酶筛选出阳性克隆pSecTag2B_msBlyS ,末端终止法完成msBlyScDNA的序列测定。结果 测得的msBlyScDNA序列与基因文库中报道序列完全相同 ,插入相位正确 ,未改变目的基因的阅读框架。结论 成功克隆了小鼠可溶性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基因 ,为研究其诱导的抗肿瘤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可溶性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真核表达载体 pSecTag2b-msblyS 抗体 基因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可溶性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在大肠埃希菌中的类泛素蛋白融合表达及鉴定
2
作者 田迎 袁彩云 +2 位作者 许静 卢光明 郑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47-1151,共5页
目的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 belonging to the TNF family,BAFF)作为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ng factor,TNF)家族的成员,在B细胞增殖和成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缺陷和过表达均能引起机体免疫失衡,诱发自身免... 目的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 belonging to the TNF family,BAFF)作为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ng factor,TNF)家族的成员,在B细胞增殖和成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缺陷和过表达均能引起机体免疫失衡,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获得纯化BAFF蛋白对研究其功能尤为重要。文中采用类泛素蛋白(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SUMO)融合表达系统,构建pET28a/SUMO-BAFF表达载体,经诱导表达和酶切获得纯度较高的人源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human soluble BAFF,hsBAFF)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调节作用奠定了基础。方法 Over-lap PCR方法连接hsBAFF和SUMO基因,构建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ET28a/SUMO-BAFF,测序鉴定后转化至大肠埃希菌,经半乳糖苷诱异剂(isopropul-betaD-thiogalactoside,IPTG)诱导表达和Ni2+-IDA Sepharose CL-6B亲和层析柱纯化蛋白SUMO-hsBAFF,后经SUMO特异性蛋白酶切割和Ni2+-IDA-Sepharose CL-6B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hsBAFF蛋白。结果测序证实pET28a/SUMO-BAFF表达载体构建成功,SDS-PAGE与Western blot鉴定获得纯化的融合蛋白SUMO-hsBAFF和经酶切后高纯度的蛋白hsBAFF。结论 SUMO融合表达系统能获得高表达的可溶性目的蛋白,纯化过程简单、高效,为进一步研究蛋白质结构和药物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类泛素蛋白 大肠埃希菌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原核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冲 郜赵伟 +3 位作者 王会平 和婷 刘丽 董轲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8-111,共4页
为开发可溶性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sBLyS)检测试剂,研究克隆sBLyS编码基因,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系统中表达sBLyS重组蛋白。sBLyS重组蛋白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技术构建可分泌抗sBLyS单克隆抗体的杂交... 为开发可溶性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sBLyS)检测试剂,研究克隆sBLyS编码基因,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系统中表达sBLyS重组蛋白。sBLyS重组蛋白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技术构建可分泌抗sBLyS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正辛酸-硫酸铵沉淀方法纯化单克隆抗体,并利用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检测抗体活性和效价。以未标记抗体作为捕获抗体,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抗体作为检测抗体,进行双抗体夹心ELISA试验,筛选最佳组合。结果显示:成功表达纯化了sBLyS重组蛋白,获得的4株分泌抗sBLyS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E4、2H8、4C5和4C12),抗体效价分别为9.6、10.8、20.4和26.6 ng/mL。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所获抗体具有sBLyS蛋白结合活性。双抗体夹心ELISA实验显示:2H8和HRP-4C5组合可用于检测sBLyS,检测线性度范围为0.4~1.6 ng/mL(R^(2)=0.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病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行CAR-T细胞治疗后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曹芯萍 张萌 +1 位作者 张笑梅 赵明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04-2608,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的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患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 目的:回顾性分析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的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患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R/R B-ALL患者99例,这些患者均发生NE并随后接受G-CSF治疗,按照G-CSF使用时间分为早期G-CSF组(7 d内使用,n=56)与对照组(7 d后使用,n=43),分析G-CSF应用后NE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早期G-CSF组患者NE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4(2,5.7)vs 11(9,14),P<0.05],但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ANC)最低值、NE分级及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61,P=0.090,P=0.111)。两组患者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CRS均能有效控制。结论:R/R B-ALL患者进行CAR-T细胞治疗后早期运用G-CSF能缩短NE恢复时间,且对CAR-T细胞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在B细胞来源恶性血液病中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韩效林 张小毅 +2 位作者 李敬东 王婉玲 杨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B细胞来源恶性血液病中B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我院共收入初次确诊为B细胞来源恶性血液病患者57例,其中包括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17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40例,... 目的:探讨B细胞来源恶性血液病中B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我院共收入初次确诊为B细胞来源恶性血液病患者57例,其中包括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17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40例,另有30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记为A、B、C组。利用ELISA试剂盒测定各组患者外周血BLyS水平,化疗后再次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B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的BLyS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5),化疗后所有患者体内的BLy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DLBCL、FL患者外周血BLyS水平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的B-NHL(P<0.05),Ⅲ-Ⅳ期B-NHL患者外周血BLyS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B-NHL患者(P<0.05)。结论:B细胞来源恶性血液病中BLyS表达显著升高,且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和不同分期的B-NHL患者体内表达水平不同,提示临床上通过检测患者体内BLyS表达水平,对B细胞来源恶性血液病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分期及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b细胞来源恶性血液病 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家族相关分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恒悦 王畅 +1 位作者 肖黎明 陈丽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205-1208,共4页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家族(B-lymphocyte activating factor family,BAFF)在B细胞生长、发育和分化中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其过度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针对BAFF及...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家族(B-lymphocyte activating factor family,BAFF)在B细胞生长、发育和分化中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其过度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针对BAFF及其受体研制相应的阻断剂,通过封闭BAFF分子的特异性免疫调控信号,拮抗其诱导的B淋巴细胞高度活化和病理性自身抗体的产生,有望为SLE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家族 系统性红斑狼疮 bAFF单克隆抗体 bAFF受体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自身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建立和临床初步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虞伟 张燕 +1 位作者 李晓军 武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0期1014-1017,共4页
目的:研究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抗体(BlyS-Ab)在临床相关疾病患者中的检出水平,探讨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优化实验反应条件,建立检测BlyS-Ab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并进行方法学考核和临床应用检测,研究血清BlyS-Ab水平与... 目的:研究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抗体(BlyS-Ab)在临床相关疾病患者中的检出水平,探讨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优化实验反应条件,建立检测BlyS-Ab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并进行方法学考核和临床应用检测,研究血清BlyS-Ab水平与抗核抗体及其他自身抗体的关系。结果:BlyS-Ab精密度平均变异系数(CV值)为7.8%,特异阻断抑制试验最高抑制率达77.3%。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和重症肌无力患者中均有显著增高的BlyS-Ab阳性检出率,而在过敏性紫癜及慢性肾炎和肾病患者中亦发现有较高水平的BlyS-Ab存在,血清BlyS-Ab水平与抗核抗体(ANA)滴度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在所测63例BlyS-Ab阳性患者中,ANA同时阳性者有59例,而64例BlyS-Ab阴性患者中,ANA阴性者为30例,两者检测结果具有显著的关联和中等程度的一致性(χ2=26.387,Kappa=0.404,P<0.001)。经与其他单特异性自身抗体对比研究发现,BlyS-Ab与抗双股脱氧核糖核酸(dsDNA)、抗干燥综合征A(SSA)、抗干燥综合征B(SSB)及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亦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P<0.01或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人血清BlyS-Ab的ELISA测定方法,实验结果敏感、特异、可靠。血清BlyS-Ab检测可能有助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自身免疫疾病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表达水平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金湖 王梅 +4 位作者 杨剑虹 王旭东 申娴娟 浦江 鞠少卿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27-630,共4页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RFQ-PCR)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表达水平。方法:47例NHL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表达水平。结果:RFQ-PCR...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RFQ-PCR)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表达水平。方法:47例NHL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表达水平。结果:RFQ-PCR检测BAFF含量的示灵敏度为10 pg/ml,低浓度样本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8.56%和11.32%,高浓度样本批内和批间CV分别为0.76%和4.58%。NHL患者和健康对照者BAFF mRNA表达量分别为(0.48±0.023,0.25±0.023),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1)。结论:RFQ-PCR检测BAFF mRNA含量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检测灵敏度和重复性。NHL患者BAFF mRNA高表达,提示BAFF可能在NHL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方法 非霍奇金淋巴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及其受体介导的免疫细胞信号转导 被引量:2
9
作者 秦琼 常艳 +1 位作者 吴育晶 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3-596,共4页
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成员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与其受体BAFF-R、BCMA和TACI特异性结合后,启动下游MAPK和NF-κB等抗凋亡信号通路,是维持免疫细胞生存、分化以及成熟的重要因素。该文就BLyS/BLyS-受体介导信号转导通路调节免疫细胞功能,... 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成员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与其受体BAFF-R、BCMA和TACI特异性结合后,启动下游MAPK和NF-κB等抗凋亡信号通路,是维持免疫细胞生存、分化以及成熟的重要因素。该文就BLyS/BLyS-受体介导信号转导通路调节免疫细胞功能,参与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以及各信号通路间的相互调控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bAFF-R bCMA TACI 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和肾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及BR3的表达 被引量:3
10
作者 沈雯雯 徐星铭 戴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9-662,共4页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及其Blys受体3(BR3)在狼疮性肾炎(LN)中的作用。方法 ELISA法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及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Bly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IL-1)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肾活检确诊为L...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及其Blys受体3(BR3)在狼疮性肾炎(LN)中的作用。方法 ELISA法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及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Bly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IL-1)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肾活检确诊为LN的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肾组织中BlyS及其BR3的表达水平。结果 SLE患者血清Blys、TNF-α以及IL-1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正常对照者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可中等强度表达BlyS,而LN患者除了肾小管上皮细胞外,肾小管间质浸润的炎性细胞也可表达Blys;正常对照肾组织内无BR3的表达,而LN患者肾组织内有极少BR3的表达,仅见于炎性细胞聚集区;LN患者肾内BlyS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且Ⅳ型与Ⅴ型LN肾内BlyS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Ⅲ型LN(P<0.05),而Ⅳ型与Ⅴ型LN间BlyS的表达水平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升高趋势。结论 SLE患者血清BlyS的水平升高,LN患者肾内BlyS的表达水平升高,肾内BR3受体有极少量的表达,提示BlyS及其BR3的变化与LN的病理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bR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剑 沈倍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04-806,共3页
关键词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自身免疫性疾病 氨基酸 受体 细胞生物学功能 作用机制 口眼干燥综合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一凡 张双全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58-661,共4页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BLyS)是 1999年新发现的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 ,属于肿瘤坏死因子 (TNF)超家族成员 .在体液免疫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它能强烈地刺激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分泌大量免疫球蛋白 (主要为IgM) ;在体外其过量表达能促进多...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BLyS)是 1999年新发现的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 ,属于肿瘤坏死因子 (TNF)超家族成员 .在体液免疫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它能强烈地刺激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分泌大量免疫球蛋白 (主要为IgM) ;在体外其过量表达能促进多种B系肿瘤细胞的生长 .BLyS转基因小鼠出现严重的红斑狼疮样症状 .对BLyS的基因和蛋白质结构、免疫调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 细胞增殖 体液免疫 受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免疫调节因子: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13
作者 吴海涛 胡云龙 +3 位作者 刁振宇 金丽娜 李洁 张双全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3-286,共4页
关键词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免疫调节因子 apoptosis LYMPHOCYTE SCHNEIDER ligand 嗜中性粒细胞 cDNA文库 factor C-JU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14
作者 王锦之 周卿 +2 位作者 周宇荀 马昱澍 魏东芝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9-252,共4页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获得了编码BLys(134-285AA)的cDNA片段,该片段以限制性内切酶Bgl 和Hind 双酶切插入pET32a载体。测序表明除(ATA263→ATG263)突变并导致了氨基酸(I263M)突变外,其余序列与Genbank报道的序列一致。蛋白表达用异丙...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获得了编码BLys(134-285AA)的cDNA片段,该片段以限制性内切酶Bgl 和Hind 双酶切插入pET32a载体。测序表明除(ATA263→ATG263)突变并导致了氨基酸(I263M)突变外,其余序列与Genbank报道的序列一致。蛋白表达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SDS-PAGE表明:在33ku处有明显的融合蛋白表达,其表达水平高达总菌体蛋白的50%。点印迹证实融合蛋白能与anti-His6Tag抗体反应。生物学活性研究表明BLys协同丝裂霉素能明显地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大肠杆菌 克隆和表达 丝裂霉素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肌炎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的表达
15
作者 付泽娴 薛平 +3 位作者 白净 代杰 李嘉明 谢绍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6-447,共2页
目的:观察皮肌炎(DM)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剌激因子(BLyS)的含量及其mRNA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表达。方法:ELISA法测定10例皮肌炎患者外周血中BLyS含量.同时采用RT-PCR技术检测BLyS mRNA在PBMCs中的表达情况。并取健康体检者怍... 目的:观察皮肌炎(DM)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剌激因子(BLyS)的含量及其mRNA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表达。方法:ELISA法测定10例皮肌炎患者外周血中BLyS含量.同时采用RT-PCR技术检测BLyS mRNA在PBMCs中的表达情况。并取健康体检者怍对照。结果:皮肌炎患者外周血BLyS为(10.25±1.19)/μ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19±0.65)/μg/L;t=5.186.P<0.01];BLyS mRNA在皮肌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高表达(0.39±0.0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1 7±0.01)%;t=5.611,P<0.01]。结论:皮肌炎患者外周血中BLyS含量较正常人明显增高,同时伴有PB—MCs BLyS mRNA的高表达,提示BLyS分子水平的改变与皮肌炎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皮肌炎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及其受体与多发性骨髓瘤关联性的临床实验诊断研究
16
作者 鞠少卿 王跃国 +7 位作者 王金湖 李小华 王旭东 徐建辉 姚敏 练小琪 孔宪涛 仲人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39-942,共4页
目的:探讨B细胞激活因子(BLyS)及其受体在多发性骨髓瘤(MM)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FQ-PCR),对19例MM患者和30名健康人血清BLyS含量、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BLyS及其受体m... 目的:探讨B细胞激活因子(BLyS)及其受体在多发性骨髓瘤(MM)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FQ-PCR),对19例MM患者和30名健康人血清BLyS含量、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BLyS及其受体mRNA含量进行检测;并比较MM患者血清BLyS含量与外周血BLyS及其受体基因表达水平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浓度、乳酸脱氢酶(LDH)、轻链(kap、lam)的相关性。结果:MM患者血清BLyS含量[(7.95±4.93)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70±1.09)g/L,P<0.01],并与LDH浓度呈正相关性(r=0.734,P<0.001);97.4%(18/19),84.2%(16/19)的MM患者PBMCs中BLyS、BCMA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高,并且也与LDH的含量呈正相关;而47.32%(9/19)患者TACI mRNA表达水平降低。结论:MM患者的血清BLyS蛋白浓度和PBMCs中BLyS及其受体基因表达水平有异常改变,说明BLyS及其受体可能参与MM的发病;BLyS及其受体表达水平也许可作为预后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多发性骨髓瘤 乳酸脱氢酶 轻链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对硝基苯丙氨酸的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疫苗对狼疮肾炎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戴辉腾 田浤 +4 位作者 黄捷 陈超 蔡棣 高向东 姚文兵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3-489,共7页
考察含对硝基苯丙氨酸的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治疗BAFF过表达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效果。利用本研究前期构建的工程菌,表达纯化了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的可溶型突变体(sm BAFF)以及在其65位定点引入了对硝基苯丙氨酸的改构体(pNO_2Phe^(65... 考察含对硝基苯丙氨酸的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治疗BAFF过表达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效果。利用本研究前期构建的工程菌,表达纯化了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的可溶型突变体(sm BAFF)以及在其65位定点引入了对硝基苯丙氨酸的改构体(pNO_2Phe^(65)sm BAFF)。通过考察pNO_2Phe^(65)sm BAFF体外促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免疫原性以及所诱导的抗血清对天然BAFF活性的抑制作用,评价了其用于治疗BAFF过表达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行性;同时采用了cGVHD(graft-versus-host disease)诱导的狼疮肾炎小鼠模型评价了pNO_2Phe^(65)sm BAFF的药理活性。结果表明:定点引入了对硝基苯丙氨酸的pNO_2Phe^(65)sm BAFF不具有促进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由于对硝基苯丙氨酸的引入显著增强了蛋白的免疫原性,诱导机体产生了可以抑制天然BAFF活性的交叉抗体;在cGVHD诱导的狼疮肾炎小鼠模型中,pNO_2Phe^(65)sm BAFF可显著减轻疾病症状。定点引入了对硝基苯丙氨酸的pNO_2Phe^(65)sm BAFF可以作为治疗BAFF过表达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候选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对硝基苯丙氨酸 免疫原性 CGVH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棉酚通过细胞自噬下调Namalwa细胞中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雯 倪振洪 +5 位作者 程攀科 王滨 黄刚 何凤田 连继勤 徐兴然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613-1616,共4页
目的探讨左旋棉酚[(-)-gossypol]下调Namalwa细胞中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台盼蓝活细胞染色检测左旋棉酚在体外对Namalw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吖啶橙(acridine orange,AO)染色观察... 目的探讨左旋棉酚[(-)-gossypol]下调Namalwa细胞中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台盼蓝活细胞染色检测左旋棉酚在体外对Namalw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吖啶橙(acridine orange,AO)染色观察经左旋棉酚处理后细胞自噬的形态特征,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LyS和自噬蛋白微管蛋白轻链3(LC3)的表达情况。结果左旋棉酚对Namalwa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并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AO染色后细胞内可观察到明显的细胞自噬小体;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左旋棉酚可下调Namalwa细胞中BLyS的表达,并上调LC3Ⅱ蛋白的表达;自噬特异性抑制剂3-methyladenine(3-MA)可显著抑制左旋棉酚对BLyS的下调与LC3Ⅱ的上调作用。结论左旋棉酚可能通过诱导细胞自噬来下调B淋巴细胞中BLyS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 左旋棉酚 自噬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原核表达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秋丽 张双全 刘晓宇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9-73,共5页
 以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rhBLyS)蛋白表达宿主菌株M15(pQE30a/rhBLyS)作为研究对象,借助SDS PAGE分析方法,对于用IPTG诱导的重组目的产物的表达进行了优化研究,分析比较了pH值、裂解液种类、诱导时间、IPTG浓度、温度等参数对重组...  以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rhBLyS)蛋白表达宿主菌株M15(pQE30a/rhBLyS)作为研究对象,借助SDS PAGE分析方法,对于用IPTG诱导的重组目的产物的表达进行了优化研究,分析比较了pH值、裂解液种类、诱导时间、IPTG浓度、温度等参数对重组产物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降低温度和IPTG浓度有利于增加靶蛋白的可溶性,27℃和0 075mol/LIPTG为比较适合的表达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原核表达 rhbLyS 重组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 表达条件 免疫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融合蛋白的表达与功能鉴定
20
作者 王婷婷 王焱冰 +2 位作者 游思维 王璇 王东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3-435,共3页
目的:构建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hBAFF)的真核表达质粒,表达具有生物学功能的Fc-hBAFF融合蛋白。方法:PCR扩增hbaff胞外区编码基因,加入HA信号肽与hIgG1 Fc后,连入pTT3真核表达载体,采用磷酸钙法转染293T细胞。培养上清经蛋白G纯化后,SDS... 目的:构建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hBAFF)的真核表达质粒,表达具有生物学功能的Fc-hBAFF融合蛋白。方法:PCR扩增hbaff胞外区编码基因,加入HA信号肽与hIgG1 Fc后,连入pTT3真核表达载体,采用磷酸钙法转染293T细胞。培养上清经蛋白G纯化后,SDS-PAGE与Westernblot鉴定目的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Fc-hBAFF对人B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成功构建pTT3-HA-hIgG1 Fc-hBAFF融合表达质粒,体外大量表达纯化的Fc-hBAFF蛋白经SDS-PAGE与Western blot鉴定正确,并发现Fc-hBAFF蛋白对人外周血B细胞有明显促增殖作用。同时通过尾静脉高压注射的方式证实该质粒能在体内持续表达7 d。结论:体外表达并获得了具有生物学功能的Fc-hBAFF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b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