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薯蓣植物珠芽休眠过程中糖类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2
1
作者 龙雯虹 郭华春 +1 位作者 高星 金鑫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9年第3期22-27,共6页
经作相关的试验研究了山药、日本薯蓣、黄独3种薯蓣植物的珠芽休眠过程中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其休眠过程中3种薯蓣植物珠芽的淀粉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休眠结束时与休眠初期相比... 经作相关的试验研究了山药、日本薯蓣、黄独3种薯蓣植物的珠芽休眠过程中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其休眠过程中3种薯蓣植物珠芽的淀粉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休眠结束时与休眠初期相比,珠芽休眠期最长的山药其淀粉含量极显著增加,珠芽休眠期较长的日本薯蓣其淀粉含量显著增加,仅珠芽休眠期最短的黄独其淀粉含量上升不大;3种薯蓣植物珠芽休眠过程中其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的降低与淀粉含量的升高相关;3种薯蓣植物珠芽休眠过程中其还原糖含量呈上升趋势,与淀粉含量变化相似,其中山药珠芽的还原糖含量极显著增加,日本薯蓣珠芽的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加,黄独珠芽的还原糖含量增加不显著,还原糖含量的升高促进了珠芽的发芽;3种薯蓣植物珠芽休眠过程中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上升趋势;3种薯蓣植物珠芽休眠过程中的淀粉酶都以α-淀粉酶为主,珠芽休眠期短的黄独其α-淀粉酶活性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而珠芽休眠期长的山药在休眠初期其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两种薯蓣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植物 珠芽休眠过程 糖类含量变化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 淀粉酶活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敏感时期核糖核酸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龚宏伟 马翎健 +3 位作者 何蓓如 范春燕 武涵 李薇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34,共4页
为了探讨核糖核酸酯及可溶性蛋白质与小麦育性的关系,以1B/1R类和非1B/1R类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为材料,对花粉发育过程中倒二叶和花药中核糖核酸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花药中核糖核酸酶活性在二核... 为了探讨核糖核酸酯及可溶性蛋白质与小麦育性的关系,以1B/1R类和非1B/1R类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为材料,对花粉发育过程中倒二叶和花药中核糖核酸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花药中核糖核酸酶活性在二核期之前显著高于保持系,呈上升趋势,二核期以后急剧下降,不育系花药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二核期显著下降,明显低于保持系。不育系叶片中的核糖核酸酶活性与相应的保持系差异显著,不育系和保持系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变化没有花药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明显。两类不育系间核糖核酸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由此说明,不育系雄蕊的核糖核酸酶活性异常升高致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导致细胞生理代谢紊乱,可能是花粉败育的重要原因,而不育系花粉败育的关键时期可能是二核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雄性不育系 核糖核酸酶活性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掌叶片离体培养过程中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夏时云 麦瑜玲 +1 位作者 林书瀚 吴国智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95-198,共4页
以2个红掌品种为材料,分别采用愈创木酚法、氮兰四唑(NBT)法、考马斯亮蓝比色法分析研究了红掌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OD和SOD在幼嫩叶片内的... 以2个红掌品种为材料,分别采用愈创木酚法、氮兰四唑(NBT)法、考马斯亮蓝比色法分析研究了红掌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OD和SOD在幼嫩叶片内的活性均较低,粉冠军的POD活性大于亚历桑娜,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低于亚历桑娜;在愈伤组织诱导阶段,POD和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都达到最高峰值;在植株再生过程中,2种酶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都开始下降,亚历桑娜的POD,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大于粉冠军;在小苗移栽后,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继续下降至较低水平,尽管POD和SOD活性仍远高于幼嫩叶片,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却低于幼嫩叶片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掌 离体培养 过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光果胀果甘草种子萌发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梁新华 张明哲 高金霞 《宁夏农林科技》 2004年第4期6-8,共3页
光果、胀果甘草种子用 10 % (w/v)、2 0 % (w/v)PEG6 0 0 0模拟干旱处理 ,测定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霉烂数、硬实数及萌发期每隔 2 4h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随着PEG浓度的加大 ,两种甘草种子的各项萌发... 光果、胀果甘草种子用 10 % (w/v)、2 0 % (w/v)PEG6 0 0 0模拟干旱处理 ,测定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霉烂数、硬实数及萌发期每隔 2 4h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随着PEG浓度的加大 ,两种甘草种子的各项萌发生理指标均呈下降趋势 ;除胚根长 ,胀果甘草的其余萌发生理指标的下降程度均大于光果甘草。对两品种甘草萌发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发现两品种甘草在萌发 2 4h~ 4 8h期间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快速上升趋势 ,但从萌发 4 8h~ 72h ,则呈现快速下降趋势 ,之后 ,下降趋于平缓。其中胀果在 10 % (w/v)PEG6 0 0 0处理下在萌发 96h后出现了一次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高峰 ,估计可能是原有蛋白质组分的变化或是新的蛋白质组分的生成。上述结果表明 :萌发 4 8h前后是甘草种子萌发的代谢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光果甘草 胀果甘草 种子萌发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光照处理对不同品种大蒜鳞茎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辉 李秀伟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5期19-20,共2页
为筛选适宜反季节蒜薹和蒜头栽植的大蒜品种,选用11个大蒜品种于2003年7月-2004年4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场进行了随机区组试验,在鳞茎膨大期测定了不同品种大蒜鳞茎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大蒜鳞茎POD活性高低与其熟... 为筛选适宜反季节蒜薹和蒜头栽植的大蒜品种,选用11个大蒜品种于2003年7月-2004年4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场进行了随机区组试验,在鳞茎膨大期测定了不同品种大蒜鳞茎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大蒜鳞茎POD活性高低与其熟性和品种有关;早熟品种鳞茎可溶性蛋白质量总体呈高于晚熟品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温度处理 光照处理 鳞茎 POD活性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法建立核桃仁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检测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罗浪琴 王涛 +5 位作者 刘国庆 赵文革 张锐 于军 陆斌 陈天财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50-1761,共12页
【目的】核桃仁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是影响核桃品质的重要指标,比较核桃仁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不同模型之间的预测性能。【方法】以180份核桃仁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使用6种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光谱信息进行处理,比... 【目的】核桃仁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是影响核桃品质的重要指标,比较核桃仁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不同模型之间的预测性能。【方法】以180份核桃仁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使用6种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光谱信息进行处理,比较BP神经网络法和支持向量回归(SVR)建立核桃仁蛋白质的预测模型。【结果】2种方法对不同组合的预处理方法所建立模型的决定系数均大于0.81,相比于SVR模型的预测模型性能,MSC+FD+BP神经网络所建的预测模型性能更优,建模集的决定系数R~2为0.871,均方根误差为0.089 5,RPD为2.875;验证集的R~2为0.825,均方根误差为0.105 9,RPD值为2.233。【结论】BP神经网络算法在特征波段的核桃仁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预测建模中,模型质量优于SVR算法。MSC+FD+CARS+BP神经网络建模方式更适用核桃仁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预测,为使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核桃仁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仁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BP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回归(SV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被酸化剂对仔猪常用蛋白质原料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7
作者 程栋 罗长辉 +2 位作者 江华峰 王银东 吴世林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30,37,共3页
为了研究包被酸化剂对常用仔猪蛋白质原料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试验将仔猪常用蛋白质原料分别与0.5%的不同酸化剂(普通磷酸、包被磷酸、普通乳酸、包被乳酸)均匀混合,放置不同时间,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原料中可溶性蛋白质... 为了研究包被酸化剂对常用仔猪蛋白质原料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试验将仔猪常用蛋白质原料分别与0.5%的不同酸化剂(普通磷酸、包被磷酸、普通乳酸、包被乳酸)均匀混合,放置不同时间,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原料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酸化剂会降低仔猪蛋白质原料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而包被酸化剂的稳定性较高,可减少混合过程中对蛋白质原料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剂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稳定性 包被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营养水平对转基因棉花叶片衰老生理特征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连涛 孙红春 +1 位作者 张永江 李存东 《河北农业科学》 2011年第7期90-90,共1页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棉花的大面积推广,棉花早衰发生加重,已经成为制约棉花生产的重要因素。棉花早衰一般导致产量损失10%左右,严重早衰的产量损失达20%以上。叶片是棉花最重要的源器官,棉花全株干物质的90%以上源于叶片,叶片衰老过早或过...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棉花的大面积推广,棉花早衰发生加重,已经成为制约棉花生产的重要因素。棉花早衰一般导致产量损失10%左右,严重早衰的产量损失达20%以上。叶片是棉花最重要的源器官,棉花全株干物质的90%以上源于叶片,叶片衰老过早或过晚都会对棉花产量和品质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研究棉花叶片衰老特征与机制,探索延缓棉花衰老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转基因抗虫棉33B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3个不同氮素(纯N)水平(低氮0 kg/hm2、中氮189.5 kg/hm2和高氮395.0 kg/hm2)棉花衰老过程中叶片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叶片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并通过这些差异分析了氮素对棉株衰老的影响效应,以明确大田条件下土壤氮素含量水平对棉花生长过程中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和叶片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中氮和高氮处理相比,低氮处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光合速率等均较低,MDA含量较高,从旺盛生长期甚至更早期各生理生化指标开始表现差异。在本试验条件下,低氮处理降低了棉株体内的锌和锰含量,增加了铜含量;高氮有利于提高锌和锰含量;适当的施氮量能够控制对铜的过度吸收。土壤氮素含量与棉花衰老密切相关,低氮处理加速降低叶片的生理活性和叶片微量元素含量,造成早衰;中氮和高氮水平以及补充微量元素能够延缓棉花衰老现象。本研究为调控棉花早衰和提高棉花产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含量 转基因棉花 叶片衰老 土壤氮素 生理特征 营养水平 生理生化指标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不同抗寒性品种间保护酶类活性的差异 被引量:63
9
作者 罗军武 唐和平 +2 位作者 黄意欢 龚志华 肖文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4-96,共3页
为探讨正常栽培条件下茶树抗寒性与保护酶类活性的关系 ,以抗寒性不同的茶树品种槠叶齐、高桥早、凤凰水仙、乐昌白毛茶、云南大叶种、海南大叶种为材料 ,对其成熟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 (POD)等酶... 为探讨正常栽培条件下茶树抗寒性与保护酶类活性的关系 ,以抗寒性不同的茶树品种槠叶齐、高桥早、凤凰水仙、乐昌白毛茶、云南大叶种、海南大叶种为材料 ,对其成熟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 (POD)等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抗寒性强的品种其 S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高 ,抗寒性弱的品种其 SOD,CAT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低 ,P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与茶树抗寒性强弱之间无明显规律可循 .SOD,CAT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抗寒性 保护酶活性 SOD CAT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条件下不同温型小麦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7
10
作者 冯佰利 高小丽 +2 位作者 王长发 张嵩午 李生秀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74-76,共3页
试验研究干旱条件下不同温型小麦叶片衰老和活性氧代谢特性结果表明,与暖型小麦相比,冷型小麦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缓慢,丙二醛含量低,累积速度慢,而保护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幅小,且籽粒灌浆... 试验研究干旱条件下不同温型小麦叶片衰老和活性氧代谢特性结果表明,与暖型小麦相比,冷型小麦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缓慢,丙二醛含量低,累积速度慢,而保护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幅小,且籽粒灌浆中后期各酶活性均较高。小麦叶片衰老和活性氧代谢特性与其温度型归属关系密切,可借助冠层温度进行抗旱材料生理代谢性状的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型小麦 干旱 叶片衰老 活性氧代谢特性 冠层温度 代谢特性 干旱条件 活性氧 超氧化物歧化酶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硫量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5
11
作者 马春英 李雁鸣 韩金玲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1-217,共7页
以8901-11和4185两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于2001~2002年度在河北农业大学教学基地进行了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硫水平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4个施硫量处理,分别为S0、30、60、90kg/hm2,采用裂区设计,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在... 以8901-11和4185两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于2001~2002年度在河北农业大学教学基地进行了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硫水平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4个施硫量处理,分别为S0、30、60、90kg/hm2,采用裂区设计,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供硫范围内(0~60kg/hm2),顶部功能叶在各生育时期,倒3叶和旗叶在展开到衰亡过程中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速率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在该施硫量范围内,两品种的产量均随着施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以60kg/hm2的施硫量水平产量最高,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随施硫量的变化趋势也同产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净光合速率 叶绿素含量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子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不同叶位叶片衰老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向东 张高英 +2 位作者 万勇善 徐守国 王洪征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6-50,共5页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高产花生品种鲁花11号和辐8707主茎不同叶位叶片衰老的差异。结果表明:花生主茎展开18片叶(饱果期)时,主茎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r)、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高产花生品种鲁花11号和辐8707主茎不同叶位叶片衰老的差异。结果表明:花生主茎展开18片叶(饱果期)时,主茎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r)、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升高,顶3~6叶达最大值,向下逐渐降低。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活性氧(O_2)释放速率随叶位的降低逐渐升高,顶6叶后开始迅速升高。花生主茎顶1~3叶属快速生长叶,顶4~6(7)叶属缓慢衰老叶,顶7(8)~10叶属迅速衰老叶。两品种间差异不大,辐8707叶片的衰老稍早于鲁花1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叶位 叶片衰老 叶绿素含量 净光合速率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物酶 丙二醛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与水分双重胁迫下豇豆种子萌发的生理变化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禅友 张凤银 +1 位作者 李春芳 宣春芳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1-56,共6页
通过6个处理组合研究温度与水分逆境互作下豇豆种子萌发的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25℃和常湿适于种子萌发;双重胁迫比单因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严重;35℃高温比10℃低温与水分胁迫互作效应明显;低温和高温影响萌发的机制有所不同。... 通过6个处理组合研究温度与水分逆境互作下豇豆种子萌发的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25℃和常湿适于种子萌发;双重胁迫比单因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严重;35℃高温比10℃低温与水分胁迫互作效应明显;低温和高温影响萌发的机制有所不同。低温引起发芽程序难以启动;高温引起呼吸速率和α-淀粉酶活性高峰提早,子叶贮藏蛋白质降解加速,早期发芽较快,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导致种芽坏死,尤其是高温过湿条件。逆境条件下SOD先升高,但在幼芽受损伤后又极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种子萌发 温度与水分双重胁迫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Α-淀粉酶 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叶决明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施Ca^(2+)预防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翁伯琦 江福英 +3 位作者 方金梅 黄毅斌 应朝阳 李延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22-27,共6页
对圆叶决明(Chamaecristarotundifolia)牧草CPI86134品系苗期进行15、10、5、0℃的低温胁迫,以25℃胁迫为对照.结果表明:随低温胁迫强度的提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植株体内O-·2净产生速率增加;同时植株体内活性氧清除酶SOD、POD、AsA... 对圆叶决明(Chamaecristarotundifolia)牧草CPI86134品系苗期进行15、10、5、0℃的低温胁迫,以25℃胁迫为对照.结果表明:随低温胁迫强度的提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植株体内O-·2净产生速率增加;同时植株体内活性氧清除酶SOD、POD、AsAPOD的活性在0~48h胁迫时间之内以较快的速率提高,48h之后提高速率趋缓.其中冷害温度0℃分别胁迫6、12、18、24h后,叶片光合色素含量较对照(25℃)下降21.89%、26.04%、28.16%、29.31%,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O-·2净产生速率随胁迫时间延长而提高,活性氧清除酶SOD的活性随胁迫时间延长先上升而后下降.在胁迫前施Ca2+处理可明显降低叶片O-·2净产生速率和电解质渗透率,同时提高了光合色素含量和活性氧清除酶SOD活性,其中以0.5mmol/L浓度的CaCl2处理效果为最佳,说明Ca2+对低温胁迫下圆叶决明的膜结构起有效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2+ 低温胁迫 圆叶决明 预防效果 生理响应 活性氧清除酶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光合色素含量 产生速率 O2^- 电解质渗透率 SOD活性 CaCl2 保护作用 处理效果 POD 时间 延长 高速率 ASA 膜结构 体内 植株 对照 下降 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对紫外线胁迫下杉木组培苗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华 苏倩 +3 位作者 陈金慧 匡华林 施季森 成铁龙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7-210,共4页
水杨酸(SA)在植物的抗病、抗逆境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研究水杨酸对杉木抗紫外胁迫的影响,以杉木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0、50、100、150、200 mg/L)SA(以不添加SA作为对照组),用紫外灯模拟自然界UV-B辐射对其进... 水杨酸(SA)在植物的抗病、抗逆境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研究水杨酸对杉木抗紫外胁迫的影响,以杉木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0、50、100、150、200 mg/L)SA(以不添加SA作为对照组),用紫外灯模拟自然界UV-B辐射对其进行处理,测定紫外胁迫下杉木组培苗内源SA含量的变化,以及经SA预处理后杉木组培苗在紫外胁迫前后的生理状态及光合作用效率的变化。结果显示:不经SA预处理的杉木组培苗在紫外胁迫下内源SA含量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说明SA参与了紫外胁迫响应;经100、150 mg/L SA预处理后,有效降低杉木组培苗丙二醛含量,缓解紫外胁迫对杉木幼苗的伤害,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值、YⅡ、qN、qP)均升高,显示SA能调节上述物质含量来增强杉木组培苗的抗紫外能力,从而有效保护杉木组培苗免受紫外胁迫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组培苗 水杨酸 紫外胁迫 生理指标 POD活性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叶绿素荧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培条件下CO_2与NH_4^+/NO_3^-配比对番茄幼苗生育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娟 周健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8-142,共5页
升高CO2浓度能够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的生物量和产量,但关于CO2与NH4+/NO3-比及其交互作用对作物影响的研究较少,为探索番茄幼苗生长发育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是否对NH4+/NO3-配比有较强的依赖关系,本试验在营养液栽培条件下,以... 升高CO2浓度能够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的生物量和产量,但关于CO2与NH4+/NO3-比及其交互作用对作物影响的研究较少,为探索番茄幼苗生长发育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是否对NH4+/NO3-配比有较强的依赖关系,本试验在营养液栽培条件下,以番茄(L y cop ersicun escu lentum M ill)为试材,研究正常大气CO2浓度(360μL/L)和倍增CO2浓度(720μL/L)与不同NH4+/NO3-配比的交互作用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提高了低NH4+/NO3-比例处理中番茄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提高幅度随NH4+/NO3-比例的降低而增强,光合速率增强最大达55%。在同一CO2浓度处理下净光合速率与水分利用率均随NH4+/NO3-比例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这说明CO2浓度升高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随NH4+/NO3-比例的降低而提高,但并没有减弱全NH4+-N处理中番茄幼苗的受毒害作用。综上所述,CO2浓度升高能提高植物生产的节水能力和水分生产力;水培条件下,NO3--N是最适合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氮源,其它NH4+/NO3-比例对番茄幼苗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仅以NH4+-N作氮源则番茄幼苗很难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番茄 硝酸还原酶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高山杜鹃对低温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承玲 赵孝梨 刘广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346-2350,共5页
为探明高山杜鹃的抗寒性机理,促进其新品种选育及开发利用,通过人工控温方法研究低温对露珠杜鹃、大白杜鹃和迷人杜鹃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质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胁迫温度的降低,3种杜鹃叶片SO... 为探明高山杜鹃的抗寒性机理,促进其新品种选育及开发利用,通过人工控温方法研究低温对露珠杜鹃、大白杜鹃和迷人杜鹃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质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胁迫温度的降低,3种杜鹃叶片SOD活性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其中,10℃时迷人杜鹃叶片SOD活性为对照的87.7%。大白杜鹃叶片POD活性呈上升趋势,0℃时POD活性为对照的1.58倍;迷人杜鹃和露珠杜鹃叶片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种杜鹃叶片渗透物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大白杜鹃和迷人杜鹃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露珠杜鹃叶片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3种杜鹃叶片的MDA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均呈上升趋势,且大白杜鹃的MDA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较其他2种高,0℃时大白杜鹃、迷人杜鹃和露珠杜鹃叶片的MDA含量依次为18.97、12.5和9.97 nmol/mg。露珠杜鹃和迷人杜鹃的抗寒能力比大白杜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杜鹃 低温 抗氧化酶活性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丙二醛含量 质膜相对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越冬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于辉 宋莉萍 +2 位作者 刘惠青 李钢 崔国文 《中国草食动物》 2007年第4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刈割次数 越冬率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哈尔滨地区 游离脯氨酸 生产管理 利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2+)、Cr^(6+)、Cu^(2+)对黄豆种子萌发、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柯佳颖 吴文杰 陈细香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38,46,共3页
用不同浓度的重金属Cu2+、Cr6+、Pb2+对黄豆种子进行培养,研究其萌发过程中芽长、SOD活性、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重金属溶液均会影响黄豆种子中SOD活性、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且浓度越高,作用越明显。高浓... 用不同浓度的重金属Cu2+、Cr6+、Pb2+对黄豆种子进行培养,研究其萌发过程中芽长、SOD活性、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重金属溶液均会影响黄豆种子中SOD活性、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且浓度越高,作用越明显。高浓度的Cr6+胁迫对黄豆种子生长初期有抑制作用,Pb2+对黄豆种子CAT活性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豆种子 重金属 SOD活性 CAT活性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对苜蓿的转化及其特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明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1-124,i005,共5页
通过胭脂碱型根癌农杆菌C58和T37菌株通过共培养和离体感染苜蓿下胚轴和子叶,研究表明,外 植体的生理状态对转化的促进作用明显优于酚类化合物As和复合酚类化合物处理。与感受态外植体相比, 当外植体处于非感受态时,即使通过酚类化... 通过胭脂碱型根癌农杆菌C58和T37菌株通过共培养和离体感染苜蓿下胚轴和子叶,研究表明,外 植体的生理状态对转化的促进作用明显优于酚类化合物As和复合酚类化合物处理。与感受态外植体相比, 当外植体处于非感受态时,即使通过酚类化合物活化农杆菌vir基因,其致瘤率也明显降低。可溶性蛋白质 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分析表明,T37和C58转化细胞系可溶性蛋白含量相近,但T37转化细胞系游离氨基酸 含量比C58转化细胞系高得多,这与T37和C58转化细胞系生长特性有关。T37菌株的这种特性对于改良 苜蓿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癌农杆菌 转化 苜蓿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酚类化合物 可溶性蛋白含量 游离氨基酸 细胞系 外植体 生理状态 生长特性 感受态 下胚轴 共培养 r基因 分析表 含量 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