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预防保护研究
1
作者 郑雪平 胡学强 +4 位作者 陆正齐 周国钰 王敦敬 朱灿胜 邱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55-856,共2页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可溶性虫卵抗原 日本血吸虫 预防保护 自身免疫性疾病 血吸虫虫卵 TH2反应 临床行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对B细胞的活化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田芳 胡雪莉 +4 位作者 魏慧 刘浩 陈瑾 钱莉 杨维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02-1507,共6页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是否能够诱导小鼠B细胞活化及其机制。方法:SEA和脂多糖(LPS)分别体外刺激小鼠脾脏CD19+B细胞,72 h后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B细胞表面CD80、CD86及CD40的表达和B细胞细胞周期的改变;用荧光染料CFS...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是否能够诱导小鼠B细胞活化及其机制。方法:SEA和脂多糖(LPS)分别体外刺激小鼠脾脏CD19+B细胞,72 h后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B细胞表面CD80、CD86及CD40的表达和B细胞细胞周期的改变;用荧光染料CFSE分裂法检测B细胞增殖;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白介素(IL-)10、IL-6、γ干扰素(IFN-γ)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同时利用ERK、JNK、p38MAPK和NF-κB信号转导抑制剂检测B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SEA与LPS组可以活化小鼠脾脏CD19+B细胞,使其表面高表达CD80、CD86和CD40;同时诱导S/G2期的B细胞比例显著增加,SEA可以诱导B细胞增殖。SEA与LPS能刺激脾脏CD19+B细胞分泌高水平的IL-10、IL-6。分别阻断NF-κB、ERK、JNK和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后可以抑制B细胞IL-10和IL-6的分泌。结论:SEA可以上调小鼠脾脏B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促进其增殖。同时,SEA可以通过NF-κB、ERK、JNK和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刺激小鼠B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可溶性虫卵抗原 B细胞 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组分的免疫学特异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唐天才 石团员 +6 位作者 袁东波 侯巍 莫茜 尹杰 阳爱国 郭莉 郝力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57-1861,共5页
【目的】分析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的特异组分,为建立牛血吸虫病免疫学诊断方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葡聚糖凝胶层析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对日本血吸... 【目的】分析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的特异组分,为建立牛血吸虫病免疫学诊断方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葡聚糖凝胶层析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对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SDS-PAGE分离出10条蛋白条带,依次为100、80、60、55、45、28、27、17、15和13 KDa的小分子量蛋白;采用阳性病牛血清进行Western-blot,共鉴定出有3条特异带,分子量分别为50、28、17 KDa,28和17KDa条带较为明显,而50KDa条带较弱;葡聚糖凝胶层析分离出2个蛋白质高峰,即大分子量蛋白组分峰(Ⅰ峰)和小分子量蛋白组分峰(Ⅱ峰);再经Dot-ELISA鉴定表明,Ⅱ峰中高速离心后的上清蛋白是可用于牛血吸虫病诊断的特异性抗原。【结论】葡聚糖凝胶层析分离出的Ⅱ峰蛋白再经过高速离心后,其上清蛋白是能够用于牛日本血吸虫病诊断的特异性天然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可溶性虫卵抗原 SDS-PAGE WESTERN-BLOT DOT-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虫卵抗原对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表型及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
4
作者 薛冰 徐璐 +7 位作者 周亮 仇镇宁 唐奇 李玉华 王祝鸣 朱进 冯振卿 管晓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6-620,共5页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EA)致敏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后对其细胞表型及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BALB/c小鼠骨髓细胞,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EA)致敏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后对其细胞表型及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BALB/c小鼠骨髓细胞,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白介素(interleukin,IL)-4定向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向DCs分化;流式细胞仪检测SEA刺激培养后DCs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DCs分泌IL-6、IL-23的水平,ELISA法检测DCs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水平;SEA刺激DCs与CD4+T细胞共培养后检测培养上清中IL-6、TGF-β、IL-23和IL-17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诱导培养出可供实验用的高纯度DCs;SEA刺激DCs能表达较高水平的CD80、CD86、CD40、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Ⅱ类分子;SEA刺激DCs产生IL-6和TGF-β明显增多;SEA刺激的共培养细胞上清中IL-17水平增高。结论:SEA能够促进DCs成熟,并诱导CD4+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可溶性虫卵抗原 树突状细胞 TH1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虫卵可溶性抗原抑制TNBS小鼠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路 陈熙 +4 位作者 武艺 徐永伟 徐元宏 王书书 沈继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56-1561,共6页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虫卵可溶性抗原(Sj SEA)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保护作用。方法将Balb/c雌鼠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TNBS模型组、TNBS+Sj SEA干预组(TNBS灌肠后6 h、24 h经腹腔注射给予50μg Sj SEA)。测定小鼠肠疾...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虫卵可溶性抗原(Sj SEA)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保护作用。方法将Balb/c雌鼠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TNBS模型组、TNBS+Sj SEA干预组(TNBS灌肠后6 h、24 h经腹腔注射给予50μg Sj SEA)。测定小鼠肠疾病活动指数(DAI)、体质量变化、结肠长度、宏观炎症评分(MAO)、镜下组织学评分(MIO)和髓过氧化物酶活性(MPO)及HE染色。同时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各组脾中Th1、Th2、Treg的表达。结果与TNBS模型组相比,TNBS+Sj SEA干预组小鼠体质量、结肠长度均有所回升,DAI降低,结肠组织MAO、MIO、MPO均显著降低;HE染色结果显示,TNBS+Sj SEA干预组小鼠结肠炎症程度减弱;FACS检测结果显示:Sj SEA干预后的小鼠脾Th1(CD4+IFNγ+)降低,Th2(CD4+IL-4+)、Treg显著升高。结论 Sj SEA可有效减轻TNB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此保护作用可能与平衡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和Treg细胞免疫相关因子的表达、下调Th1、上调Th2、升高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表达比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可溶性虫卵抗原 结肠炎 炎症性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总苷对血吸虫卵抗原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朱虹 吴强 +3 位作者 杨雁 袁小松 汪学龙 沈继龙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5-558,共4页
目的观察黄芪总苷对血吸虫卵抗原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小鼠腹腔注射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 le egg antigen,SEA),制备SEA活化的腹腔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Solub le egg antigen inducedm acrophage cond i... 目的观察黄芪总苷对血吸虫卵抗原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小鼠腹腔注射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 le egg antigen,SEA),制备SEA活化的腹腔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Solub le egg antigen inducedm acrophage cond itioned m ed ium,SEA-MCM)。采用肝星状细胞株HSC-T6细胞,以细胞增殖抑制率为指标,用噻唑蓝(MTT)测定黄芪总苷对SEA-MCM诱导的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3H-脯氨酸参入法测定黄芪总苷对SEA-MCM诱导的HSC-T6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SEA-MCM能明显促进HSC-T6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黄芪总苷(32.5、65和130 mg.L-1)对SEA-MCM诱导的HSC-T6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药物浓度依赖性关系。结论黄芪总苷对SEA-MCM诱导的肝星状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总苷 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 肝星状细胞 增殖 胶原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免疫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日本血吸虫虫卵诊断抗原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越 杨再峰 +4 位作者 马安 施晓华 陈璋辉 刘晓龙 干小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61-865,881,共6页
目的虫卵可溶性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EA)是目前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中最常用的抗原。本研究联合应用双向凝胶电泳(2-DE)、Western blot和MALDI-TOF质谱等技术,鉴定SEA中诊断抗原蛋白质。方法 SEA经2-DE分离蛋白质后进行银染,或... 目的虫卵可溶性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EA)是目前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中最常用的抗原。本研究联合应用双向凝胶电泳(2-DE)、Western blot和MALDI-TOF质谱等技术,鉴定SEA中诊断抗原蛋白质。方法 SEA经2-DE分离蛋白质后进行银染,或应用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Western blot筛选抗原蛋白点,用MALDI-TOF/TOF串联质谱鉴定每一抗原蛋白质分子。结果虫卵可溶性蛋白分子经2-DE分离后转印PVDF膜上,与感染兔血清孵育出现29个特异性阳性反应点,与健康兔血清出现3个非特异的阳性反应点;29个特异性抗阳性反应点中,从银染2-DE胶图上找到21个匹配的抗原蛋白质点;MALDI-TOF/TOF质谱鉴定和NCBI数据库检索,13个点(61.9%)获得匹配蛋白质,4个点(19.0%)获得匹配EST,4个点(19.0%)未能从数据库中找到相匹配的信息。重组表达筛选出的SjCHGC06040和SjP40两个抗原蛋白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eSjCHGC06040、reSjP40均能与感染兔血清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结论 2-DE、MALDI-TOF质谱联合Western blot的免疫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用于筛选、鉴定SEA中诊断抗原蛋白质,是切实可行的;但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虫卵可溶性抗原 免疫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SIEA66-68kDa抗原的分离、纯化及免疫保护性研究
8
作者 姜孝新 汪世平 +5 位作者 刘雪琴 李庆华 刘明社 何卓 彭先楚 徐绍锐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66-68kDa(SIEA66-68kDa)的动物免疫保护力,并对其作为天然分子疫苗的可行性进行评估。方法采用电泳切胶、电洗脱、超滤离心等技术,分离纯化SIEA66-68kDa天然分子抗原,免疫小鼠,待其产生抗体后进...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66-68kDa(SIEA66-68kDa)的动物免疫保护力,并对其作为天然分子疫苗的可行性进行评估。方法采用电泳切胶、电洗脱、超滤离心等技术,分离纯化SIEA66-68kDa天然分子抗原,免疫小鼠,待其产生抗体后进行尾蚴攻击感染(40尾/只),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结果 SIEA66-68kDa天然蛋白质分子能刺激机体产生抗日本血吸虫的作用,其减虫率为41.70%,每克肝脏减卵率为51.23%,雌虫子宫减卵率为29.30%,每克大肠减卵率为59.26%,每克粪便减卵率为45.1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EA66-68kDa天然分子抗原具有刺激小鼠产生较好的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可作为抗日本血吸虫感染候选分子疫苗的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未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SIEA66-68kDa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日本血吸虫病胶体碳试纸条的研制与初步应用(英文) 被引量:3
9
作者 汪世平 余路新 +4 位作者 车宏莉 陈秀春 秦永华 高冬梅 刘明社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63-1069,共7页
目的:开发一种快速检测血清中日本血吸虫抗体的免疫诊断方法。方法:用胶体碳标记日本血吸虫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SEA),与待测血清中日本血吸虫抗体结合,再用SEA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NC膜)上以捕捉碳标SEA-血吸虫抗体复合物,达到检测血吸... 目的:开发一种快速检测血清中日本血吸虫抗体的免疫诊断方法。方法:用胶体碳标记日本血吸虫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SEA),与待测血清中日本血吸虫抗体结合,再用SEA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NC膜)上以捕捉碳标SEA-血吸虫抗体复合物,达到检测血吸虫抗体的目的。结果:检测137份血清,与间接血凝法(indirect haemagglutination assay,IHA)检测结果一致性为98.54%,如经IHA试剂盒检测呈阳性者即视为阳性血清,则该方法的检测敏感性为98.99%,特异性为97.37%;且检测条带的灰度与血清效价具有曲线关系,因而可以对待测血清作半定量分析。结论:胶体碳试条层析法操作简便,快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合作血吸虫现场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胶体碳试纸条 抗体检测 可溶性虫卵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脾细胞体外IL-2转录水平的实验观察
10
作者 田小军 薛燕萍 +1 位作者 诸欣平 黄敏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01-103,共3页
应用RT PCR方法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脾细胞体外在SEA与ConA诱导下产生的IL 2从mRNA转录水平进行研究 ,以探讨该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在肉芽肿形成与调节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 ,未感染和感染 3周小鼠脾细胞均无IL 2表... 应用RT PCR方法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脾细胞体外在SEA与ConA诱导下产生的IL 2从mRNA转录水平进行研究 ,以探讨该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在肉芽肿形成与调节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 ,未感染和感染 3周小鼠脾细胞均无IL 2表达 ,感染后第 5周的小鼠脾细胞出现IL 2特异性条带 ,感染后第 8周IL 2表达明显增强 ,感染后第 1 0、1 2周无论SEA或ConA都不能诱导IL 2mRNA的转录。表明IL 2表达的动态变化与肉芽肿的形成、发展及调节相平行 ,提示IL 2可能在肉芽肿形成和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可溶性虫卵抗原 IL-2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未成熟卵单链抗体库的构建、筛选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何卓 汪世平 +4 位作者 肖小芹 曾少华 刘明社 李林 周帅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21-928,共8页
运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SIEA)单链抗体(scFv)表达文库,以天然分子候选疫苗SIEA26~28ku为靶抗原筛选SIEA单链抗体库,获得特异性单链抗体.并将该scFv基因亚克隆至原核高效表达载体PET32a,诱导SIEA26~28k... 运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SIEA)单链抗体(scFv)表达文库,以天然分子候选疫苗SIEA26~28ku为靶抗原筛选SIEA单链抗体库,获得特异性单链抗体.并将该scFv基因亚克隆至原核高效表达载体PET32a,诱导SIEA26~28ku特异性scFv大量表达.随后以此为探针筛选日本血吸虫尾蚴cDNA文库,以期获得SIEA26~28ku天然分子候选疫苗相关的编码基因.结果显示,所获得的SIEA26~28ku特异性scFv,表达量高,采用该探针初步筛选出相关基因核糖体蛋白S4.SIEA26~28ku特异性scFv的获得,为进一步筛选、分析鉴定抗日本血吸虫病天然分子候选疫苗SIEA26~28ku的编码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未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SIEA) 单链抗体(scFv) 噬菌体展示抗体库 CDNA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小鼠肝脏脂代谢影响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波 郑葵阳 +1 位作者 吴忠道 张蓓蓓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8-114,共7页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小鼠肝脏肝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感染组,每组5只,感染组小鼠经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15±1)条/只,饲养6周。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小鼠肝脏肝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感染组,每组5只,感染组小鼠经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15±1)条/只,饲养6周。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质沉积,外周血检测肝功能和血脂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刺激LO2肝细胞系,Nile red染色观察细胞脂质变化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LO2细胞脂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肝脏出现明显的虫卵肉芽肿和纤维化,外周血中的ALT、AST含量显著升高(t_(ALT)=6.432,P<0.01;t_(AST)=3.259,P<0.05)。感染后肝脏中脂滴明显减少;外周血TG、CHOL的水平显著降低(t_(TG)=7.154,P<0.01;t_(CHOL)=8.749,P<0.001);肝脏中脂质合成相关基因Acly、Accs、Fas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_(Acly)=3.765,P<0.05;t_(Accs)=2.859,P<0.05;t_(Fasn)=3.888,P<0.05),脂质转运相关基因CD36以及脂质氧化分解相关基因Cpt 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_(CD36)=8.250,P<0.01;t_(Cpt1)=1.297,P<0.05);细胞水平结果显示,SEA组与DMEM组比,SEA刺激后LO2细胞脂质含量明显减少,脂质合成相关基因SREBP-1C、ACLY、ACC、FASN以及甘油三酯合成相关基因DGAT和GPAT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通过抑制肝细胞脂质合成和促进脂质分解下调肝脏脂质沉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脂质代谢 肝脏 肝细胞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