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矩阵式变换原理的三相可控整流器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喜军 邓超平 +1 位作者 凌志斌 叶芃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291-1295,共5页
基于三相-三相矩阵式变换器(MC)的拓扑与开关函数矩阵,建立了一种三相可控整流器(三相AC/DCMC)的拓扑和开关函数矩阵.该整流器的最大输出电压幅值可达输入相电压幅值的1.5倍,输出电压极性任意可调,并具有宽范围输出电压调节、正弦输入... 基于三相-三相矩阵式变换器(MC)的拓扑与开关函数矩阵,建立了一种三相可控整流器(三相AC/DCMC)的拓扑和开关函数矩阵.该整流器的最大输出电压幅值可达输入相电压幅值的1.5倍,输出电压极性任意可调,并具有宽范围输出电压调节、正弦输入电流零位移以及电能双向流动等能力,是一种通用的三相可控整流器.其应用场合包括AC/DC电动机传动、直流励磁、有源电力滤波、功率因数校正等许多领域.利用SIMULINK4.1进行仿真研究后,采用开关函数算法和一步换流策略实现了一种三相AC/DCMC带负载系统.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式变换器 三相可控整流器 开关函数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整流器型直流融冰兼SVC装置在SVC模式下控制域解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郭捷 江道灼 李海翔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93-97,共5页
运行在SVC模式下的可控整流器型直流融冰兼SVC装置,其整流阀触发角的调节范围(控制域)通常在90°附近的较小区间内,但缺乏明确的分析。结合装置运行时的基本约束条件,从考虑换相角的前提下各量与触发角间的关系出发,分析了其在无功... 运行在SVC模式下的可控整流器型直流融冰兼SVC装置,其整流阀触发角的调节范围(控制域)通常在90°附近的较小区间内,但缺乏明确的分析。结合装置运行时的基本约束条件,从考虑换相角的前提下各量与触发角间的关系出发,分析了其在无功补偿运行模式下的控制域和无功补偿量解析表达式,并对分析结果的正确性进行仿真验证。研究结果对可控整流器型直流融冰兼SVC装置参数分析及控制参数优化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整流器 直流融冰兼SVC装置 SVC模式 触发角 制域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负载工况下单相半波可控整流器的Simulink仿真分析
3
作者 张厚升 靳舵 +2 位作者 赵艳雷 蒋俊杰 王傲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5-109,共5页
结合单相半波可控整流器的常见案例,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基于仿真结果详细分析了纯电阻负载时的单相半波可控整流器的工作状况,研究了不同控制角对系统输出电压、电流的影响,并将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对纯电感负载单相半... 结合单相半波可控整流器的常见案例,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基于仿真结果详细分析了纯电阻负载时的单相半波可控整流器的工作状况,研究了不同控制角对系统输出电压、电流的影响,并将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对纯电感负载单相半波可控整流器采用分段线性化方法进行了定量分析,求出不同区段整流器不同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微分方程,并进行了不同控制角的实例分析,基于仿真结果分析了纯感负载单相半波可控整流器的工作原理,并将仿真结果与所提出的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在误差范围内,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负载 电感负载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器 虚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PSO算法的三相可控整流器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璐璐 贾文超 王蕾 《高技术通讯》 CAS 2022年第6期640-646,共7页
双环控制的三相可控整流器具有优良的鲁棒性,但控制器参数选择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静态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改进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实现控制器参数自整定,该算法结构简单、参数少、计算速度快、优化效果好。... 双环控制的三相可控整流器具有优良的鲁棒性,但控制器参数选择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静态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改进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实现控制器参数自整定,该算法结构简单、参数少、计算速度快、优化效果好。仿真结果表明,应用该算法整定的控制器参数,可使三相可控整流器的总谐波畸变率(THD)明显降低,并使其抗负载扰动能力有效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可控整流器 双环 参数整定 改进粒子群优化(PSO)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滤波器与可控整流器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尤龙 李军 武云生 《陕西电力》 2013年第5期76-80,共5页
研究了电力滤波器与直流电机调速系统6脉波可控整流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了当滤波器连接在换流变压器低压侧时对换相电流、触发角α、换相重迭角γ、功率因数、谐波电流等的影响,讨论了这些影响的实用计算方法,并与现场实测结导做比较... 研究了电力滤波器与直流电机调速系统6脉波可控整流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了当滤波器连接在换流变压器低压侧时对换相电流、触发角α、换相重迭角γ、功率因数、谐波电流等的影响,讨论了这些影响的实用计算方法,并与现场实测结导做比较,表明设计滤波器时需考虑相互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滤波器 可控整流器 换相电流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变压整流器的参数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建英 毕胜 +1 位作者 吴东华 杨占刚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6-472,共7页
针对传统二极管组成的不控变压整流器及其负载在非线性工作过程中,将对飞机电网造成大量谐波及无功污染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的可控变压整流器结构.首先通过dq变换方法,建立了可控整流器等效电路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潮... 针对传统二极管组成的不控变压整流器及其负载在非线性工作过程中,将对飞机电网造成大量谐波及无功污染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的可控变压整流器结构.首先通过dq变换方法,建立了可控整流器等效电路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潮流计算获得系统的稳态工作点,最后分析了在稳态工作点附近,不同电气参数、控制参数对可控整流器小扰动稳定性的灵敏度.分析结果与仿真试验结果均表明:可控整流器供电电路具有良好的稳压效果;减小调节参数外环电压环的积分系数、内环电流环的d轴比例系数或增大调节参数外环电压环的比例系数、内环电流环的d轴积分系数,可显著提高系统的小扰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变压整流器 潮流计算 稳态工作点 小扰动稳定性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成本具备最大效率追踪功能的WPT系统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长清 蒋帅 +3 位作者 贺坤宇 王萌 耿直 王振玲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0-208,共9页
为解决电动汽车动态充电过程中因负载电阻和耦合系数时刻波动造成的系统恒压输出不稳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1种新型双边控制方案。通过调节发射端高频逆变器脉宽角θ实现恒压控制输出,通过调节接收端可控整流器脉宽角φ实现系统最大效... 为解决电动汽车动态充电过程中因负载电阻和耦合系数时刻波动造成的系统恒压输出不稳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1种新型双边控制方案。通过调节发射端高频逆变器脉宽角θ实现恒压控制输出,通过调节接收端可控整流器脉宽角φ实现系统最大效率追踪控制。理论分析证明当导数∂[sin(θ/2)]/∂[sin(φ/2)]为1个特定常数时,系统可以始终工作在最大效率运行条件下。与同类型最大效率追踪控制方案相比,该方案不需要在发射端安装昂贵的电流或功率传感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开发成本。为验证所提方案的合理性,搭建了1台额定功率为360 W的验证性实验装置,实验结果充分证明所提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逆变器 可控整流器 恒压 双边 最大效率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千伏可控硅高压泄漏测量仪
8
作者 纪子龙 《高压电器》 CAS 1975年第Z1期40-44,共5页
电导电流的测试,是判断电气设备绝缘状态和局部缺陷的有效方法。为了测量电导电流,必须有高压泄漏测量仪,即必须有连续可调的直流高压发生装置。直流高压的产生方法很多,以前实际得到广泛应用的是利用工频交流电源升压、整流、滤波以得... 电导电流的测试,是判断电气设备绝缘状态和局部缺陷的有效方法。为了测量电导电流,必须有高压泄漏测量仪,即必须有连续可调的直流高压发生装置。直流高压的产生方法很多,以前实际得到广泛应用的是利用工频交流电源升压、整流、滤波以得到直流高压的方法。由于它存在着固有的缺点,因而,利用这种方法要制成携带式的高压泄漏测量仪,是很困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携带式 可控整流器 工频电源 测量仪 变频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电流源和电压源组合的电力逆变器 被引量:2
9
作者 周令琛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18,共5页
提出了一个大电流源与一个小电压源组合的逆变电路。此混合式逆变器具有这两种变流器的某些优点。与普通电压源逆变器相比,这些优点包括可降低开关损耗,改善输出电流波形的质量,以及加快对电流控制指令的动态响应。分析了这种混合式逆... 提出了一个大电流源与一个小电压源组合的逆变电路。此混合式逆变器具有这两种变流器的某些优点。与普通电压源逆变器相比,这些优点包括可降低开关损耗,改善输出电流波形的质量,以及加快对电流控制指令的动态响应。分析了这种混合式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并提供了实验室原型电路的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逆变器 电流源 电压源 逆变电路 可控整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vel LDNMOS embedded SCR with strong ESD robustness based on 0.5 μm 18 V CDMOS technology
10
作者 汪洋 金湘亮 周阿铖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552-559,共8页
A novel LDNMOS embedded 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SCR) was proposed to enhance ESD robustness of high-voltage(HV) LDNMOS based on a 0.5 μm 18 V CDMOS process. A two-dimensional(2D) device simulation and a transmis... A novel LDNMOS embedded 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SCR) was proposed to enhance ESD robustness of high-voltage(HV) LDNMOS based on a 0.5 μm 18 V CDMOS process. A two-dimensional(2D) device simulation and a transmission line pulse(TLP) testing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working mechanism and ESD performance of the novel devic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GG-LDNMOS, the secondary breakdown current(It2) of the proposed device can successfully increase from 1.146 A to 3.169 A with a total width of 50 μm, and ESD current discharge efficiency is improved from 0.459 m A/μm2 to 1.884 m A/μm2. Moreover, due to their different turn-on resistances(Ron), the device with smaller channel length(L) owns a stronger ESD robustness per unit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NMOS embedded SCR TCAD simulatio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 robustness transmission line pulse(T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