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产力可持续指数的耕地利用动态分析——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45团绿洲灌区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郑重 张凤荣 朱战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5-179,共5页
由于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都是绝对数字,不能真正反映一个地区耕地利用的程度,且不能进行不同地区的比较。本文在总结以往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生产力可持续指数(PSI)"以定量评价耕地的可持续利用程度。... 由于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都是绝对数字,不能真正反映一个地区耕地利用的程度,且不能进行不同地区的比较。本文在总结以往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生产力可持续指数(PSI)"以定量评价耕地的可持续利用程度。PSI指一定区域的耕地生态承载力占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总额的比值,它描述了该区域的耕地生产能力(生态承载力)满足人类对耕地供需矛盾总体(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可持续程度。PSI介于0~1之间,当PSI趋近于1时,耕地利用可持续程度很高;当PSI趋近于0时,属于极度不可持续状态;当PSI为0.5时,是可持续发展与不可持续发展的临界点。根据PSI远离0.5的程度,可划分可持续程度的不同等级。采用此指数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45团绿洲灌区1995~2005年时间序列上的耕地PSI计算结果表明:1998~2003年间该区耕地利用为弱可持续状态,其他时段为弱不可持续,灌区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可见,与传统的"生态赤字"绝对数值相比PSI指标表示可持续发展程度更具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生产力可持续指数 生态足迹 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可持续指数我国排第133位
2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5-15,共1页
从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传来了一个值得警觉的消息:期间正式对外发布的评估世界各国(地区)环境质量的“环境可持续指数”(ESI)显示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位列第133位。
关键词 环境可持续指数 ESI 中国 循环经济 环境污染 环境质量评估 资源短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新世界环境可持续指数出炉中国位居第133位
3
《地理教学》 2005年第3期46-46,共1页
评估世界各国(地区)环境质量的“环境可持续指数”(ESI),在瑞士达沃斯正式对外发布。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中,芬兰位居第一,列第二到第五的国家分别是挪威、乌拉圭、瑞典和冰岛。位居倒数前5位的国家或地区分别是:朝鲜、中国台湾... 评估世界各国(地区)环境质量的“环境可持续指数”(ESI),在瑞士达沃斯正式对外发布。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中,芬兰位居第一,列第二到第五的国家分别是挪威、乌拉圭、瑞典和冰岛。位居倒数前5位的国家或地区分别是:朝鲜、中国台湾、土库曼斯坦、伊拉克和乌兹别克斯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可持续指数 环境评价 中国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 人口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经营单位级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数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红春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29,共5页
分析了在森林经营单位级层次上的可持续经营表征和可持续经营要素,提出了构建经营单位级森林可持续经营状况评价的原则要求,建议采用资源丰度指数、经营能力指数、作业实况指数等3个指数从不同侧面来综合反映经营单位级的可持续经营状况。
关键词 经营单位级 可持续经营表征 可持续经营要素 可持续经营指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设计的机床可持续设计指数研究
5
作者 刘明 《南方农机》 2018年第16期119-119,128,共2页
在我国当前的机床生产发展中,对机床生产中的技术应用研究越来越重视,借助其生产研究中的可持续化发展设计能够将整体的机床设计应用性能发挥出来。并且能够在机床设计中,及时将对应的可持续化设计管理因素进行控制,保障在可持续化设计... 在我国当前的机床生产发展中,对机床生产中的技术应用研究越来越重视,借助其生产研究中的可持续化发展设计能够将整体的机床设计应用性能发挥出来。并且能够在机床设计中,及时将对应的可持续化设计管理因素进行控制,保障在可持续化设计处理中,能够对应的机床进行设计工作。通过模块化设计能够将对应的机床可持续化设计中的指数控制到位,保障了机床生产的效率提升。鉴于此,本文针对基于模块化设计的机床可持续设计指数研究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文章的研究,能够为整体的机床生产可持续化发展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设计 机床 可持续设计指数 研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塿土区长期施肥农田土壤的可持续性评价 被引量:13
6
作者 孙本华 孙瑞 +4 位作者 郭芸 皮小敏 杨学云 张树兰 高明霞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03-1412,共10页
【目的】施肥是实现作物增产和土壤培肥的主要途径,综合评价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农田土壤的可持续性.可为农田合理施肥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依托陕西杨凌"国家黄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长期肥料定位试验(23年)采集分析了... 【目的】施肥是实现作物增产和土壤培肥的主要途径,综合评价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农田土壤的可持续性.可为农田合理施肥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依托陕西杨凌"国家黄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长期肥料定位试验(23年)采集分析了该试验9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氮(N)、氮钾配合(NK)、磷钾配合(PK)、氮磷配合(NP)、氮磷钾配合(NPK)、氮磷钾配合秸秆还田(SNPK)、低量有机肥配合氮磷钾(M_1NPK)和高量有机肥配合氮磷钾(M_2NPK]的土壤养分、微生物特性及作物产量,计算了土壤养分指数、微生物指数、作物指数和可持续性指数.综合评价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区农田土壤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CK和N处理土壤养分指数分别为0.75和0.87,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均低于土壤养分指数临界值1.00;其余处理的土壤养分指数在1.12-3.12之间均大于临界值,其中NP和NK差异不显著,SNPK和PK差异不显著,其余各处理间均差异显著(P〈0.05)。CK、N、NK和PK处理土壤微生物指数在0.74-0.84之间低于土壤微生物指数临界值1.00,其中CK和N差异不显著,NK和PK差异不显著但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NP、NPK、SNPK、M、NPK和M,NPK处理的在0.98-1.21之间,接近或大于临界值,其中M、NPK和M,NPK差异不显著,NP、NPK和SNPK差异不显著,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CK、N、NK和PK的作物指数在0.52-0.60之间均低于作物指数临界值1.00,仅PK和N差异显著(P〈0.05);氮磷配合的施肥处理(NP、NPK、SNPK、M_1NPK和M_2NPK)在0.98-1.02之间,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接近或大于临界值1.00。CK、N、NK和PK的可持续性指数分别为0.49、0.54、0.74和0.99均低于可持续性指数临界值1.30,其中CK和N差异不显著;NP和NPK处理的可持续性指数分别为1.18和1.26,两者差异不显著,接近于可持续临界值;有机无机配合的处理(SNPK、M、NPK和M,NPK)的可持续性指数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1.55、2.32和2.94,较临界值高19.5%、78.8%和126.3%。土壤养分指数的变异性(50.2%)大于作物指数(29.1%)和微生物指数(18.4%)的变异性综合计算的可持续性指数的变异最高(62.1%)。【结论】冬小麦一夏玉米轮作条件下,长期不施肥和偏施化肥缕土区农田生产不可持续,化肥平衡施用(NP和NPK)基本可持续,NPK化肥配合秸秆还田(SNPK)和适量有机无机配施(M_1NPK)是实现(?)土可持续利用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土壤养分指数 土壤微生物指数 作物指数 可持续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下潮土养分生产力及其可持续性演变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新旺 陈亚恒 +2 位作者 王树涛 许皞 门明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5-562,共8页
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耕作制度下,通过河北雄县壤质土13年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养分耗竭试验,探讨土壤自身养分生产力的表达方式。结果表明,土壤N、P、K、Zn、Mn、B元素对于小麦的支撑产量分别为2 553、3 918、5 668、6 571、6 871和7 353 k... 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耕作制度下,通过河北雄县壤质土13年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养分耗竭试验,探讨土壤自身养分生产力的表达方式。结果表明,土壤N、P、K、Zn、Mn、B元素对于小麦的支撑产量分别为2 553、3 918、5 668、6 571、6 871和7 353 kg hm-2,对玉米的支撑产量分别为2 280、4 576、6 875、8 788、9 465和9 188 kg hm-2。六种养分的土壤自身循环平衡能力在小麦上依次为N<P<K<Zn<Mn<B,在玉米上为N<P<K<Zn<B<Mn。作物产量的可持续指数显示,养分不均衡施用处理均低于全肥处理,尤其以N0和P0处理的产量可持续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生产力 支撑产量 产量可持续指数 一年两熟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西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 被引量:34
8
作者 陈晨 夏显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7-201,共5页
生态足迹是衡量区域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该文运用调整后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西部9个典型性资源型城市的生态足迹及其生态承载力,并对各城市资源利用程度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西部资源型城市普... 生态足迹是衡量区域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该文运用调整后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西部9个典型性资源型城市的生态足迹及其生态承载力,并对各城市资源利用程度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西部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生态赤字,表现出较强的不可持续性,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经济发展对化石能源的高度依赖,使得能源用地的需求量远远大于供给量。最后,文中提出了减少生态足迹需求和增强生态承载力供给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可持续指数 西部资源型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湿地水环境可持续性度量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永洁 邓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2-727,共6页
湿地水环境的持续性度量的指标体系是从湿地水环境系统结构、功能状态和人为因素三个方面构建的。扎龙湿地水环境可持续综合指数的数学模型是:可持续综合指数P=0.14P1+0.47P2+0.3P3+0.09P4。分指数(PI)分别是:水质指数、水资源量指数、... 湿地水环境的持续性度量的指标体系是从湿地水环境系统结构、功能状态和人为因素三个方面构建的。扎龙湿地水环境可持续综合指数的数学模型是:可持续综合指数P=0.14P1+0.47P2+0.3P3+0.09P4。分指数(PI)分别是:水质指数、水资源量指数、生物指数和土地利用变化指数。计算过程运用了灰关联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分段线性函数等方法,结果表明,扎龙湿地水环境可持续性的总体趋势在减弱,其影响因子已经不利于扎龙湿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湿地水环境 可持续性度量 可持续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作物生态足迹的江苏省市域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知远 朱利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6期227-230,共4页
以江苏省各地市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采用作物生态足迹模型和作物生态可持续指数计算并分析2014年江苏省13个地市的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情况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总体上看,江苏省种植业处于生态盈余状态,各地市种植业都处于... 以江苏省各地市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采用作物生态足迹模型和作物生态可持续指数计算并分析2014年江苏省13个地市的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情况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总体上看,江苏省种植业处于生态盈余状态,各地市种植业都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具体表现为:作物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均表现为由苏北向苏中、苏南递减的趋势;各地市的作物生态可持续指数都大于0.5,其区域差异为苏南地区好于苏中和苏北地区,苏南的无锡、常州、苏州、镇江和苏北的宿迁的种植业处于强可持续性状态,其余地市处于弱可持续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态足迹 作物生态可持续指数 种植业可持续发展 江苏省 市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市水生态足迹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 被引量:7
11
作者 宦臣臣 甘升伟 +1 位作者 徐慧 饶汉霖 《水利经济》 2018年第4期58-62,共5页
分析评价无锡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基于水生态足迹和水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构建包含水生态盈亏、万元GDP水生态足迹、水生态可持续指数3个指标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ARIMA模型对无锡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分析评价无锡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基于水生态足迹和水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构建包含水生态盈亏、万元GDP水生态足迹、水生态可持续指数3个指标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ARIMA模型对无锡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8—2015年无锡市水生态足迹波动上升,万元GDP水生态足迹逐年下降,除2013年出现水生态赤字,水资源呈弱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外,其余年份水生态承载力均略大于水生态足迹,水生态可持续指数维持在0.55~0.66,处于弱可持续发展状态;若维持目前的水资源利用模式,预测得2016—2020年无锡市水生态足迹逐年增加,水生态可持续指数有降到弱不可持续水平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水生态足迹 水生态可持续指数 无锡市 趋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的重庆市耕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蔡莹 《辽宁农业科学》 2014年第5期23-26,共4页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动态分析了重庆市2003~2012年耕地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重庆市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均呈下降趋势,耕地生态赤字逐年减少,耕地生产力可持续指数总体缓慢上升,但耕地可持续利用程度仍处...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动态分析了重庆市2003~2012年耕地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重庆市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均呈下降趋势,耕地生态赤字逐年减少,耕地生产力可持续指数总体缓慢上升,但耕地可持续利用程度仍处于弱不可持续发展阶段。最后针对重庆市耕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从减少生态足迹、增强生态承载力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产力可持续指数 重庆市 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可持续发展态势及改善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淑芹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1-216,共6页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概念、中轴原理和首选战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人类发展指数和生态投入指数矩阵的结果表明,京津冀属不可持续发展态势。京、津、冀发展指数和可持续指数矩阵对比表明,河北省属于欠...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概念、中轴原理和首选战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人类发展指数和生态投入指数矩阵的结果表明,京津冀属不可持续发展态势。京、津、冀发展指数和可持续指数矩阵对比表明,河北省属于欠可持续发展态势;河北省11个地级市发展指数和可持续指数矩阵对比表明,基本处于欠可持续和不可持续态势。提高河北省及其地级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路径包括B、C、D和S模式,可持续策略包括确立标杆城市标准和实现路线图;在空间上实施环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二维矩阵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永安市森林可持续经营状况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倩 王红春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84,89,共7页
根据福建省永安市的具体经营情况,参考蒙特利尔进程指标构建可持续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对永安市进行可持续经营程度测试评价。结果表明:永安市森林经营状况为高度可持续经营;从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数变化来看,反映出永安市2013—2017年的可... 根据福建省永安市的具体经营情况,参考蒙特利尔进程指标构建可持续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对永安市进行可持续经营程度测试评价。结果表明:永安市森林经营状况为高度可持续经营;从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数变化来看,反映出永安市2013—2017年的可持续经营水平有所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利尔进程 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数 评价指标体系 永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县域水稻产量变化的关键土壤肥力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楚 黄晶 +8 位作者 申哲 李继文 韩天富 艾栋 颜俊 孙耿 陈金 柳开楼 张会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90-99,共10页
土壤肥力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关系有助于优化不同区域水稻生产和科学培肥。该研究基于县域研究尺度,选取了中国东北的方正县、长江中游的宁乡市和长江中下游的进贤县,分析水稻绝对产量、相对产量和... 土壤肥力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关系有助于优化不同区域水稻生产和科学培肥。该研究基于县域研究尺度,选取了中国东北的方正县、长江中游的宁乡市和长江中下游的进贤县,分析水稻绝对产量、相对产量和可持续产量指数,并探讨不同区域影响水稻产量的关键肥力因素。结果表明:由于稻作模式不同,宁乡市的两季水稻产量(9414.89 kg/hm^(2))显著(P<0.05)高于方正县的一季稻产量(8224.31 kg/hm^(2))和进贤县的晚稻季产量(5691.38 kg/hm^(2)),但方正县的水稻相对产量均值(89.88%)显著(P<0.05)高于宁乡市(73.84%)和进贤县(65.67%),且方正县的可持续产量指数也相对较高(0.86),显示出该县域在产量和稳定性方面的优势;依据相对产量划分的低、中、高产水平的分析表明,高产水平下方正县、宁乡市、进贤县的土壤肥力指标和综合肥力指数较高。不同县域影响相对产量的主要肥力因子不同,方正县、宁乡市、进贤县水稻可持续产量指数变化的关键肥力因素分别是土壤有效磷(贡献度为8.68%)、碱解氮(贡献度为12.92%)、有机质(贡献度为15.37%)。在后续的水稻生产中,建议方正县重点关注土壤有效磷的管理,宁乡市和进贤县则应注重提升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肥力 水稻 产量 典型县域 可持续产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的永定河流域农业生态补偿标准 被引量:25
16
作者 付意成 高婷 +2 位作者 闫丽娟 张爱静 阮本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9-217,共9页
实施农业生态补偿是消除当前农业生产中的负面影响,保证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针对当前的农业生态补偿标准计算中,价值受时空动态变化影响较大、投入成本难以准确计量的弊端,借助能值与价值之间的可转化性,给出基于农业可... 实施农业生态补偿是消除当前农业生产中的负面影响,保证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针对当前的农业生态补偿标准计算中,价值受时空动态变化影响较大、投入成本难以准确计量的弊端,借助能值与价值之间的可转化性,给出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补偿标准计算体系。选择永定河官厅水库以上流域为研究区,从可更新资源(R)、不可更新资源(N)、物质投入(M)、服务成本(S)的能值计算出发,计算得出永定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的总能值为3.80×1016Sej/hm2,其中可更新的能值为1.59×1016Sej/hm2,不可更新能值2.21×1016Sej/hm2。研究区农业生产的环境可持续指数(ESI)为0.1056,流域农业处于严重不可持续状态,应实施农业生态补偿进行调整。借鉴能值与生态服务价值之间的可转化性,为实现流域农业生产的可持续,下游区域政府或受益部门应对上游农业水土流失防护补偿约4亿元。该文研究结果的应用表明,基于能值的农业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生态 环境保护 补偿标准 能值 环境可持续指数 永定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有机培肥黑土有机碳、全氮及玉米产量稳定性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36
17
作者 张秀芝 高洪军 +3 位作者 彭畅 李强 朱平 高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73-1481,共9页
[目的]探讨东北黑土区长期有机培肥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产量稳定性的影响,为优化黑土培肥技术及玉米稳产高效提供指导。[方法]以 38 年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选择 6 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氮磷钾配施(N 150 kg/hm^2、P2O5 75 kg... [目的]探讨东北黑土区长期有机培肥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产量稳定性的影响,为优化黑土培肥技术及玉米稳产高效提供指导。[方法]以 38 年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选择 6 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氮磷钾配施(N 150 kg/hm^2、P2O5 75 kg/hm^2、K2O 75 kg/hm^2,NPK),常量有机肥(有机肥 30 t/hm^2,折纯 N150 kg/hm^2、P2O5 135 kg/hm^2、K2O 45 kg/hm^2,m^2),常量有机肥配施氮磷钾肥(m^2NPK),高量有机肥(有机肥 60t/hm^2,M4),高量有机肥配施氮磷钾肥(M4NPK)。测定耕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玉米籽粒产量。[结果]玉米籽粒产量以 M4NPK 处理最高,平均产量为 9637 kg/hm^2,其次是 m^2NPK 处理,平均产量为 9422 kg/hm^2,CK 处理产量最低,平均产量为 3551 kg/hm^2,且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前 10 年试验施用有机肥可显著提升土壤基础地力,降低玉米籽粒产量对化肥的依赖,m^2 与 M4 处理的籽粒产量与 NPK 处理均无显著差异。之后至2017 年,单施有机肥处理玉米产量较 NPK 处理平均提高 3.8%。拟合方程表明,地力产量每增加 1000 kg/hm^2,肥料贡献率降低 9.2%~12.2%。在培肥 30 年后,肥料对籽粒产量贡献率开始下降。有机无机配施处理下,玉米产量变异系数较低,平均为 19.3%,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SYI 为 0.58,达到稳定水平。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施肥年限在不同施肥处理间差异逐步变大,且在 10 年后出现显著差异,增施有机肥后,土壤有机碳显著增加,以M4NPK 和 M4 处理最高;土壤全氮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r = 0.826**),土壤有机碳每升高 1 g/kg,土壤全氮含量增加 0.086 g/kg。施用有机肥,玉米籽粒产量与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含量显著正相关,表明长期有机培肥对实现玉米高产稳产具有重要贡献。[结论]在供试黑土条件下,单施有机肥在一段时间内主要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达到一定水平后才可以提高产量。有机肥配合氮磷钾化肥可以快速有效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提高玉米产量。本试验条件下,有机无机配合施用的土壤有机碳年增加量为 0.35~0.47 g/kg,全氮含量增加 46.3%~84.2%,玉米产量稳定系数(SYI = 0.58)达到较高水平。土壤基础地力的提高可减少玉米产量对外源肥料的依赖,地力产量每增加 1000 kg/hm^2,肥料贡献率降低 9.2%~12.2%。因此,有机肥配施化肥是黑土区保证玉米稳产高产、不断提升土壤肥力、保障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肥料贡献率 土壤有机碳 全氮 产量可持续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措施下潮土土壤碳氮及小麦产量稳定性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珂珂 宋晓 +4 位作者 郭斗斗 黄晨晨 岳克 张水清 黄绍敏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2-149,共8页
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潮土区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小麦高产稳产及培肥技术提供指导。以长期定位肥料试验为平台,选择4个处理:不施肥(CK)、氮磷钾化肥(NPK)、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MNPK)、氮磷钾化肥配施秸秆还田(SNPK... 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潮土区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小麦高产稳产及培肥技术提供指导。以长期定位肥料试验为平台,选择4个处理:不施肥(CK)、氮磷钾化肥(NPK)、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MNPK)、氮磷钾化肥配施秸秆还田(SNPK)。测定1990-2018年间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小麦产量。结果表明,施肥处理下小麦产量总体表现为上升趋势,其中前18 a SNPK和MNPK处理小麦产量大体上低于NPK处理,后11 a SNPK和MNPK处理大体上高于NPK处理,分别提高8.90%,8.93%。与CK相比,NPK、MNPK、SNPK处理均增加产量的稳定性;在施肥处理中,SNPK处理产量可持续性指数最高,为0.66。拟合方程表明,农田基础地力每增加1000 kg/hm^(2),肥料贡献率降低14.35~19.57百分点。长期施肥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其中MNPK处理有机碳、全氮提升作用最明显,年均增幅分别为0.158,0.014 g/kg。土壤全氮含量与有机碳含量呈现正相关(R2=0.620),有机碳含量每升高1 g/kg,土壤全氮含量增加0.078 g/kg。施肥可提高小麦产量,提升小麦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指数。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氮磷钾化肥配施秸秆还田最有利于维持可持续生产能力。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在潮土区施有机肥及秸秆还田是提升土壤肥力和保障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长期肥料 潮土 肥料贡献率 产量稳定性 可持续指数 有机碳 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金属污染的耕地生态承载力改进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朱利群 陈长青 卞新民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24,29,共5页
将耕地重金属污染引入耕地生态足迹研究中,对传统耕地生态承载力模型进行了改进,并以江苏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改进的生态承载力模型计算所得2005年江苏省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为0.127 hm2,比传统模型计算结果0.134 hm2小;... 将耕地重金属污染引入耕地生态足迹研究中,对传统耕地生态承载力模型进行了改进,并以江苏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改进的生态承载力模型计算所得2005年江苏省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为0.127 hm2,比传统模型计算结果0.134 hm2小;人均耕地生态赤字为0.067 hm2,比传统模型计算结果0.060 hm2大;耕地生态可持续指数为0.39,比传统模型计算结果0.41小,但2种模型计算方式下耕地利用均属于弱不可持续状态。与传统模型计算结果相比,改进模型所得结果能够反映江苏省耕地利用的实际情况,以及重金属污染对江苏耕地可持续利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态承载力 耕地利用 生态可持续指数 重金属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灰漠土养分的影响及评价 被引量:11
20
作者 周斌 王周琼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39,共5页
通过对灰漠土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养分进行长期施肥观测试验,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效果明显。总体看来,经过9a的定位施肥,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速效磷含量有所提高,速效钾、缓效钾含量下降明显。施用化肥能在短期迅速提... 通过对灰漠土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养分进行长期施肥观测试验,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效果明显。总体看来,经过9a的定位施肥,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速效磷含量有所提高,速效钾、缓效钾含量下降明显。施用化肥能在短期迅速提高土壤的生产力,从长期看,配施有机肥的土壤的生产力贡献率大。不同处理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表明,氮是作物产量主要限制因素。土壤养分的可持续指数与各养分的相关分析表明,在施肥时要考虑各养分间相互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灰漠土 土壤养分 作物产量 土壤有机质 生产力贡献率 可持续指数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