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环境可持续能力的评价研究:环境可持续性指数2005 被引量:14
1
作者 杜斌 张坤民 彭立颖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6年第1期19-24,共6页
由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合作开发的环境可持续性指数(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dex,ESI)可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能为其后代人保持良好环境状态的能力,也可考虑作为环境决策的基础之一。其研究处在现有环境可持续指标体... 由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合作开发的环境可持续性指数(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dex,ESI)可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能为其后代人保持良好环境状态的能力,也可考虑作为环境决策的基础之一。其研究处在现有环境可持续指标体系研究的国际前沿水平。本文简介了ESI的进展与内涵;阐述了2005ESI的指标设置、方法学及其改进;列举了2005ESI用于146个国家或地区环境可持续性的测试结果及其政策建议,分析了中国得分很低的原因;最后,概要评述了ESI的特点和进一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可持续性指数(ESI) 环境可持续性 环境决策 指标体系 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农田土壤养分可持续性指数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沈宏 曹志洪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8年第3期35-39,共5页
讨论了不同农田土壤碳、氮、磷、钾养分的可持续性指数。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不同土壤类型对碳、氮养分可持续性指数的影响表现为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有机肥处理>化肥处理,潮土>水稻土>红壤;对磷、钾养分表现为化肥处理>有... 讨论了不同农田土壤碳、氮、磷、钾养分的可持续性指数。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不同土壤类型对碳、氮养分可持续性指数的影响表现为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有机肥处理>化肥处理,潮土>水稻土>红壤;对磷、钾养分表现为化肥处理>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有机肥处理,水稻土>潮土>红壤。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可持续性指数与土壤养分相关或极相关。这表明,土壤养分可持续性指数可以用来评价土壤肥力和指示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性指数 施肥 农田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可持续性指数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赖俊明 徐保红 +1 位作者 陈稼瑜 李光勤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0-111,共12页
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综合的、全面的城市可持续性指数指标体系,并将"软创新"的理念纳入该指标体系中。基于所构建的中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了影响我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的主因子,并对选取的36个城市的... 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综合的、全面的城市可持续性指数指标体系,并将"软创新"的理念纳入该指标体系中。基于所构建的中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了影响我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的主因子,并对选取的36个城市的城市可持续性指数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评价,以期发现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对中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提升的重要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文化创意因素对于提升中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至关重要;将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是提升中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最为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可持续性指数 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欧国家在环境可持续性指数排名中领先
4
作者 江英(摘)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8-498,共1页
由美国耶鲁(Yale)和哥伦比亚(Columbia)大学环境保护专家组成的评估小组发表的2005环境可持续性指数(ESI)排名显示,北欧国家芬兰、挪威、瑞典和冰岛在前5名中占据4席位置.这次是第3次发表环境可持续性指数,专家们旨在用这一指... 由美国耶鲁(Yale)和哥伦比亚(Columbia)大学环境保护专家组成的评估小组发表的2005环境可持续性指数(ESI)排名显示,北欧国家芬兰、挪威、瑞典和冰岛在前5名中占据4席位置.这次是第3次发表环境可持续性指数,专家们旨在用这一指数表示环境可持续性方面的21项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性指数 环境保护 北欧国家 环境可持续性 自然资源利用 哥伦比亚 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流域水资源“韧性—脆弱性—可持续性”评价及其影响分析
5
作者 马放 胡仁强 李治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61,共5页
为合理规划汉江流域现有水资源,通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以求得水资源韧性、脆弱性和可持续性指数,应用地理探测器分析水资源的影响因子,并量化了气候和土地覆被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汉江流域水资源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当降水量... 为合理规划汉江流域现有水资源,通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以求得水资源韧性、脆弱性和可持续性指数,应用地理探测器分析水资源的影响因子,并量化了气候和土地覆被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汉江流域水资源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当降水量和植被覆盖面积增加时,会促进水资源的正向发展,并且土地覆被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强于气候变化。研究结果可为汉江流域水资源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指数 脆弱性指数 可持续性指数 因子探测器 情景分析 汉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红壤水稻产量可持续性特征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焕焕 徐明岗 吕家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3-168,共6页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持续生产及可持续性的影响,为水稻的持续性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在江西进贤红壤性水稻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点,选取不施肥(CK)、施用氮钾肥(NK)、施用氮磷肥(NP)、施用氮磷钾肥(NPK)和氮磷...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持续生产及可持续性的影响,为水稻的持续性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在江西进贤红壤性水稻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点,选取不施肥(CK)、施用氮钾肥(NK)、施用氮磷肥(NP)、施用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5个长期施肥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早稻和晚稻产量的变化,并计算水稻产量可持续性指数(Sustainable yield index,SYI),探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演变的影响。【结果】1981-2005年,与CK相比,NK、NP、NPK、NPKM处理均可明显提高早、晚稻的产量,其中NPKM处理的产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1981-2005年,除NK处理的早稻产量呈极显著下降(70.8kg/(hm2·年))外,其他施肥处理早、晚稻的产量变化均不显著。不同施肥处理下,早、晚稻的SYI值不同,其中NPK、NPKM处理早、晚稻的SYI值均较高,而其他处理的早、晚稻SYI值较低。水稻SYI值与各处理的平均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产量变异系数呈不显著负相关。【结论】可以通过提高水稻产量及其稳定性来提高水稻生产的可持续性,利用SYI评价水稻高产稳产可持续性还需对其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水稻 产量变化趋势 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江西 红壤性水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几何方法评价长期施用化肥坡耕地作物轮作系统可持续性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强 许明祥 +2 位作者 刘国彬 齐治军 王恒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84-892,共9页
为了评价长期施用化肥条件下黄土丘陵区坡耕地作物轮作系统的可持续性,本文基于三角形面积法,采样测定了长期施肥试验小区(17年)的土壤理化属性及作物产量,将所测定的18项指标划分并转化为土壤物理指数、养分指数和作物指数,并计算出可... 为了评价长期施用化肥条件下黄土丘陵区坡耕地作物轮作系统的可持续性,本文基于三角形面积法,采样测定了长期施肥试验小区(17年)的土壤理化属性及作物产量,将所测定的18项指标划分并转化为土壤物理指数、养分指数和作物指数,并计算出可持续性指数(三角形面积)。结果表明,1)与对照(N0P0)相比,长期施用化肥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持续性,物理指数、养分指数、作物指数及可持续性指数平均增加16.0%、15.8%、64.1%和76.9%;2)单施氮、磷处理,可持续性指数随着施肥量的增加(N0P0→N1P0\N0P1→N2P0\N0P2)而增加,分别较对照(0.66)增加了13.6%、68.2%和68.3%、81.8%,但低于临界值(1.3)42.3%、14.6%和14.6%、7.7%,说明单施化肥处理的坡耕地作物轮作系统不可持续;3)氮磷配施可持续性指数平均比临界值(1.3)高39.2%,坡耕地作物轮作系统具有较好的可持续性。系统可持续顺序依次为N1P2(2.15)>N2P1(1.88)>N2P2(1.62)>N1P1(1.57)。处理N1P2(施N 55.2 kg/hm2,P2O590 kg/hm2)是该研究区坡耕地可持续作物轮作系统的最优化肥施用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化肥 坡耕地 几何方法 可持续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红壤丘岗区不同生态农业模式的可持续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大付 陈红卫 +2 位作者 王小龙 李忠佩 何园球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201-1207,共7页
利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江西省余江县121个农户进行逐户调查。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原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对纯粮、农牧林、农牧果、农牧加、农牧蔬、农果、农牧药材和农牧等8种生态农业模式的可持续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种... 利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江西省余江县121个农户进行逐户调查。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原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对纯粮、农牧林、农牧果、农牧加、农牧蔬、农果、农牧药材和农牧等8种生态农业模式的可持续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种生态农业模式可持续指数在0.200 0-0.596 2间;其中以纯粮模式可持续指数最小,农牧加模式可持续指数最大。纯粮农业模式可持续性指数为0.200 0;农牧药材、农牧、农果、农牧蔬和农牧林等模式可持续性指数处于0.31-0.47之间;农牧加和农牧果模式可持续性指数分别为0.596 2和0.513 3。为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性增长,必须拉长生态链条,增加农业生态系统组成,强化生态农业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岗区 生态农业模式 生产持续性 经济持续性 生态持续性 可持续性指数 余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种植模式氮、磷、钾养分循环与产量可持续性特征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帆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5-716,共12页
研究分析农业生态系统NPK 养分循环和产量的可持续性,对实现养分资源优化管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长期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种植定位试验,分析了2004—2017 年冬闲-双季稻、马铃薯-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黑麦草-双季稻... 研究分析农业生态系统NPK 养分循环和产量的可持续性,对实现养分资源优化管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长期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种植定位试验,分析了2004—2017 年冬闲-双季稻、马铃薯-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黑麦草-双季稻、油菜-双季稻等轮作种植模式早、晚稻产量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采用投入产出法(Input-Output Analysis)分析不同轮作种植模式NPK 养分循环与平衡状况。结果表明: 1)黑麦草-双季稻模式早稻产量变异系数与可持续性指数分别为0.09 和0.81,说明稻田冬种黑麦草有利于促进早稻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提高;油菜-双季稻模式晚稻产量变异系数与可持续性指数分别为0.07 和0.82,说明稻田冬种油菜有益于晚稻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提高;2)长期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种植未影响水稻产量和糙米NPK 养分含量(P>0.05);3)在稻田轮作种植周年内目前的NPK 投入水平下,黑麦草-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油菜-双季稻、马铃薯-双季稻等模式均存在严重的K 亏缺现象, K 亏缺量分别为375.70 kg(K)·hm^-2、279.98kg(K)·hm^-2、363.71 kg(K)·hm^-2、93.74 kg(K)·hm^-2;黑麦草-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油菜-双季稻等模式均在冬季作物种植季存在严重的K 亏缺现象, K 亏缺量分别为240.07 kg(K)·hm^-2、89.57 kg(K)·hm^-2、140.08kg(K)·hm^-2,但马铃薯-双季稻模式在马铃薯种植季K 盈余为255.21 kg(K)·hm^-2;同时黑麦草-双季稻模式和紫云英-双季稻模式均存在冬季作物种植季存在N亏缺, N 亏缺量分别为59.47 kg(N)·hm^-2 和89.17 kg(N)·hm^-2;油菜-双季稻模式和马铃薯-双季稻模式在晚稻种植季均存在严重的K 亏缺现象, K 亏缺量分别为45.93kg(K)·hm^-2、124.33 kg(K)·hm^-2。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种植模式的养分循环是冬季作物和外部投入的NPK 肥料共同驱动的养分循环,建议科学管理冬季作物和3 季的NPK 养分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作物 双季稻 NPK 养分循环 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稳定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与有机肥或秸秆配施提高陇东旱塬黑垆土上作物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婷 丁宁平 +2 位作者 李利利 周海燕 尚来贵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17-1826,共10页
【目的】明确陇东旱塬长期施肥黑垆土上春玉米-冬小麦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和水肥效应与降水年型的响应关系,为该地区不同降水年型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位于甘肃平凉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始于1979年,试验设6个处理:不施肥(CK)、... 【目的】明确陇东旱塬长期施肥黑垆土上春玉米-冬小麦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和水肥效应与降水年型的响应关系,为该地区不同降水年型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位于甘肃平凉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始于1979年,试验设6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学氮肥(N)、氮磷化肥配施(NP)、氮磷化肥配施秸秆(SNP)、单施有机肥(M)和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MNP)。调查了试验38年玉米和小麦产量,依据降水量将生育年划分为干旱年、平水年和丰水年,分析不同降水年型下春玉米-冬小麦轮作系统长期施肥的产量变化稳定性、可持续性和肥料贡献率,降水利用率特征,探讨不同降水年型下产量、施肥和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与N处理相比,NP、SNP、M和MNP处理冬小麦在干旱年、平水年和丰水年分别增产89.8%~151%、108%~174%和52.1%~102%,春玉米分别增产56.3%~99.9%、81.3%~104%和105%~127%。年降水量对冬小麦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影响较小,对春玉米影响较大。与N处理相比,三种降水年型下NP、SNP、M和MNP处理冬小麦和春玉米的肥料贡献率和降水利用率均显著提高,其中冬小麦在干旱年、丰水年肥料贡献率和降水利用率分别增加166%~198%、520%~654%和100%~164%、53.4%~105%,春玉米分别增加161%~218%、262%~289%和56.0%~99.2%、104%~125%。相同施肥处理下,NP、SNP、M和MNP处理冬小麦平水年和丰水年肥料贡献率分别较干旱年下降9.9%~23.3%和10.6%~23.3%,而春玉米丰水年较干旱年和平水年分别增加6.0%~25.0%和20.4%~27.7%。NP、SNP、M和MNP处理冬小麦平水年和丰水年水分利用率分别较干旱年下降2.2%~26.6%和22.3%~37.7%,而春玉米分别下降了41.9%~49.5%和10.9%~24.4%。回归分析表明,不论年降水量多寡,冬小麦和春玉米产量主要受施肥量和生育期降水影响。【结论】陇东旱塬不论年降水量多寡,氮磷与秸秆或有机肥配施与单施氮肥相比,均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并提高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及降水利用率。因此,氮磷配合的基础上配合秸秆或有机肥是保障该地区农田生产力可持续的有效措施。同时,不同降水年型应进一步优化施肥策略以获得更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降水年型 产量稳定性 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肥料贡献率 降水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落叶松人工林林地土壤肥力的可持续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吉艳芝 冯万忠 张笑归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3期376-378,共3页
以14年生和34年生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该林分所在的白浆化暗棕壤林地进行施肥试验。设置了9个施肥处理和1个无肥对照,运用土壤生物和养分指标讨论了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林地土壤肥力可持续性指数。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处理对土... 以14年生和34年生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该林分所在的白浆化暗棕壤林地进行施肥试验。设置了9个施肥处理和1个无肥对照,运用土壤生物和养分指标讨论了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林地土壤肥力可持续性指数。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肥力可持续性指数影响不同;(2)同一施肥处理对不同林龄的土壤可持续性指数影响也不同;在林木生长最快的幼龄期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可持续性指数的效果要明显高于在林木近熟期施肥;(3)施用有机肥有利于提高生物管理指数,单施化肥可增加土壤氮、磷的管理指数;(4)有机肥和化肥混施是提高林地土壤可持续性指数的最好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人工林 生物管理指数 养分管理指数 肥力可持续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栗褐土区土壤-作物系统可持续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学芳 王娟玲 +2 位作者 黄明镜 赵聪 刘化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07-1116,共10页
利用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开展土壤-作物系统的可持续性评价,可为农田合理施肥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在黄土丘陵区栗褐土农田进行了26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设置8个处理,分别是不施肥(CK)、单施氮肥[120.0 kg(N)·hm^(-2),N]、氮[120.0 kg(... 利用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开展土壤-作物系统的可持续性评价,可为农田合理施肥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在黄土丘陵区栗褐土农田进行了26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设置8个处理,分别是不施肥(CK)、单施氮肥[120.0 kg(N)·hm^(-2),N]、氮[120.0 kg(N)·hm^(-2)]和磷[75 kg(P_2O_5)·hm^(-2)]肥配施(NP)、单施低量有机肥(22 500 kg·hm^(-2),M1)、低量有机肥与氮肥配合施用(M1N)、低量有机肥与氮磷肥配合施用(M1NP)、高量有机肥(45 000 kg·hm^(-2))与氮肥配合施用(M2N)和高量有机肥与氮磷肥配合施用(M2NP)。测定了19项指标,根据三角性面积法计算了土壤养分指数、土壤微生物指数、作物指数和可持续性指数,分析讨论了长期施肥对栗褐土区土壤-作物系统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N、M1处理的可持续性指数较CK分别提高27.1%、141.7%,但较临界值(1.30)低53.1%和10.8%;NP处理的可持续性指数虽然较N处理提高62.3%,但仍比临界值(1.30)低23.8%。说明长期单施氮肥、低量有机肥和氮磷配施下土壤-作物系统均不可持续。2)施用无机肥处理(N和NP)的土壤养分指数、土壤微生物指数和作物指数较CK提高7.1%和46.4%、-6.0%和25.4%、40.0%和60.0%;单施低量有机肥(M1)的土壤养分指数、土壤微生物指数和作物指数较CK提高98.2%、41.8%和31.7%。说明施用无机肥有利于作物指数的提升,而施用有机肥有利于土壤养分指数和土壤微生物指数的提升。3)M1N处理的土壤养分指数(1.06)、土壤微生物指数(1.04)、作物指数(1.00)和可持续性指数(1.38)均超过或等于临界值,使土壤-作物系统具有较好的可持续性。4)M1NP、M2N、M2NP处理的土壤养分指数较M1N处理分别提高21.7%、37.7%和72.6%,土壤微生物指数较M1N处理分别提高15.4%、7.7%和18.3%,作物指数与M1N处理相比差异很小,可持续性指数较M1N处理分别提高28.3%、32.6%和68.1%。说明在M1N基础上再增施磷肥或有机肥,可持续性指数可进一步提升是由于土壤养分指数和土壤微生物指数提高的缘故,同时也增加了潜在的环境风险。适量有机肥与无机氮配合施用(M1N)是实现栗褐土区土壤-作物系统可持续生产的较佳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作物系统 长期施肥 栗褐土 可持续性指数 土壤养分指数 土壤微生物指数 作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理论的视角的数据中心综合能源系统的可持续评价及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永真 韩艺博 +3 位作者 韩恺 韩俊涛 宋阔 林嘉瑜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4,共10页
综合能源系统作为数据中心节能减排的重要路径及手段,目前其优化与评价目标单一且不全面,成为提高数据中心可持续水平的阻碍.为全面优化数据中心综合能源系统可持续性,借鉴生态学分析中的能值理论,首次提出计及能值可持续性的系统优化目... 综合能源系统作为数据中心节能减排的重要路径及手段,目前其优化与评价目标单一且不全面,成为提高数据中心可持续水平的阻碍.为全面优化数据中心综合能源系统可持续性,借鉴生态学分析中的能值理论,首次提出计及能值可持续性的系统优化目标.首先,建立数据中心综合能源系统规划和调度优化模型,并采用NSGA-Ⅱ算法,以经济、碳排为目标进行多目标优化,以能值可持续性指数为目标进行单目标优化.对4种方案的优化结果,从能值结构、能值指标、能值流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ESI为优化目标的数据中心综合能源系统方案,其能值可持续性指数值为0.4238,高于其他3种方案,可持续性较好,同时其年成本为16199万元,年碳排为36236吨.此外,结合数据中心现有常见评价指标,分析强调了构建数据中心综合能源系统综合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综合能源系统 能值理论 评价指标 能值可持续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在全球环境绩效指数排名中持续偏后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曹颖 王金南 +1 位作者 曹国志 曹东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7-110,共4页
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在环境可持续性指数(ESI)的基础上,于2006、2008和2010年又发布了3次全球环境绩效指数(EPI)。从EPI的评估方法体系及中国自身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深入分析了中国在3次EPI排名中持续偏后的原因。在此基础... 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在环境可持续性指数(ESI)的基础上,于2006、2008和2010年又发布了3次全球环境绩效指数(EPI)。从EPI的评估方法体系及中国自身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深入分析了中国在3次EPI排名中持续偏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应加快建立适应本国国情的环境绩效评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全球环境 绩效指数 排名 分析 EPI China 环境可持续性指数 绩效评估体系 哥伦比亚大学 耶鲁大学 基础 环境保护 方法体系 本国国情 问题 发布 E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养分投入对土壤养分和水稻生产持续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尹春梅 谢小立 钟石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059-3065,共7页
以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15a长期田间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养分投入对稻田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与系统内循环的有机物料循环的肥力效力和产量效应基本一致,有机物料循环更有利于土壤有机质... 以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15a长期田间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养分投入对稻田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与系统内循环的有机物料循环的肥力效力和产量效应基本一致,有机物料循环更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积累;在不同养分投入下,土壤耕层有机质和全氮均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5.8%和2.5%~9.4%;与试验前相比,不同养分投入耕层磷素变动幅度在-18.3%到30%之间,钾素养分有所亏缺,下降幅度在8.1%~22.6%之间;通过可持续性指数的分析得出,土壤N素养分的可持续性对化肥的依赖性较大,而P、K养分的可持续性则对有机肥的依赖性更高。稻田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自维持能力,系统内有机物循环有利于提高稻谷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投入 土壤肥力 产量 可持续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黄褐土作物产量对土壤肥力的响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梦媛 张佳宁 +3 位作者 李慧 李培培 韩燕来 吴名宇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5,共9页
为探究提升豫南黄褐土地力的良好施肥模式,研究了黄褐土上不同施肥处理下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的稳产高产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基于2012年开始的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不施肥(CK)、施用化肥(NPK)、化肥配施粪肥(NPKM)和化肥配施秸秆(NPKS... 为探究提升豫南黄褐土地力的良好施肥模式,研究了黄褐土上不同施肥处理下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的稳产高产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基于2012年开始的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不施肥(CK)、施用化肥(NPK)、化肥配施粪肥(NPKM)和化肥配施秸秆(NPKS)共4个处理,采集成熟期植株、土壤样品,测定作物产量与土壤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作物产量均显著提高,小麦季产量提高53.70%~64.50%,玉米季产量提高44.54%~58.31%,其中NPKM处理的产量最高(小麦8162.61 kg/hm^(2)、玉米8836.33 kg/hm^(2)),NPKS处理与NPKM处理无显著差异;NPKM处理的产量可持续性指数(SYI)最高,其小麦季和玉米季SYI值分别为0.84,0.82;作物产量及其SYI值均表现为NPKM>NPKS>NPK>CK,表明化肥配施有机物料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及其可持续性。同时,不同施肥处理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其中NPKM处理提升效果最为显著;分析作物产量与土壤养分关系发现,作物产量与土壤有机碳(SOC)、碱解氮以及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SOC相关性最为显著;随着SOC含量提升,作物SYI值呈现先升高后稳定的趋势,其拐点为15.15 g/kg。综上,化肥配施粪肥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并维持较高的作物产量可持续性,是实现黄褐土生态区土壤-作物系统可持续生产的推荐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土 长期施肥 产量 土壤肥力 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评价初探 被引量:23
17
作者 黄铁青 张养贞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6-161,共6页
简要阐述了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两个基本方面发展和可持续性 ,推导了评价中可能出现的 8种评价结果 ,构建了能科学和直观地表达评价结果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坐标系 ,指出了表格式指标体系的缺陷 ,提出了克服这一缺陷的金字塔型指标体系 ,对当... 简要阐述了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两个基本方面发展和可持续性 ,推导了评价中可能出现的 8种评价结果 ,构建了能科学和直观地表达评价结果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坐标系 ,指出了表格式指标体系的缺陷 ,提出了克服这一缺陷的金字塔型指标体系 ,对当前主要的发展指数和可持续性指数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分析比较后认为 :人类发展指数是衡量发展的合适指数 ,生态盈余是衡量可持续性的合适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发展 发展指数 可持续性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 坐标表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24
18
作者 郝翠 李洪远 孟伟庆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1-166,共6页
国际、国内很多组织都对可持续性评价方法进行过研究分析,但大多是特定的案例研究。目前国内外对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比较,使得不同地区比较起来很困难。本文对各种评价方法如环境可持续性指数法、生态足迹法、能... 国际、国内很多组织都对可持续性评价方法进行过研究分析,但大多是特定的案例研究。目前国内外对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比较,使得不同地区比较起来很困难。本文对各种评价方法如环境可持续性指数法、生态足迹法、能值分析法和指标综合评价法的来源、理论和应用作了介绍。得出各方法适用范围:可持续性指数法适合于国家间的综合评价;生态足迹和能值分析法适合于各种范围,包括国家、区域、地区和小系统;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对于小范围更合适。同时对各种方法的优势和缺陷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出:可持续性指数法信息量大,但是计算复杂;生态足迹法计算过程简单,但是缺失一些可持续性信息;能值分析法考虑问题全面,但是其原理涉及热力学知识,很难被一些学者认同;指标体系评价法变通性较大,可随着评价系统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但是主观性较强。通过分析指出不同方法适用范围并指出每种分析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为以后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评价对象的可持续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性评价 可持续性指数: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潮土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制度土壤生产功能演化研究 被引量:55
19
作者 李秀英 李燕婷 +3 位作者 赵秉强 李小平 王丽霞 张振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3-689,共7页
通过14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褐潮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生产功能、产量可持续性指数及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P为褐潮土作物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14年产量平均,NPK比CK、N、NK、PK分别增产459%、386%、280%、205%(小麦)和154%、1... 通过14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褐潮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生产功能、产量可持续性指数及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P为褐潮土作物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14年产量平均,NPK比CK、N、NK、PK分别增产459%、386%、280%、205%(小麦)和154%、108%、87%、78%(玉米);NPK+M(NPK配施厩肥)比NPK平均增产12%,NPK+S(NPK加秸秆)与NPK产量相当.NPK及NPK配施有机肥(包括厩肥和秸秆)处理的小麦、玉米产量可持续性指数高于N、P不均衡施用处理.化肥肥效因作物种类、施肥组合而不同,N肥单施时小麦和玉米N的农学效率降低,而NPK配施时N的农学效率有上升趋势,平均分别为16 kg/kg N(小麦)和14 kg/kg N(玉米);磷肥肥效具有短期的叠加效应,P的农学效率小麦大于玉米,种植10年后P的农学效率最高可达最初的4.5~7倍;K的农学效率在试验进行10年后NK处理平均为负值,同期NPK处理中小麦K的农学效率却急剧增加,K成为作物高产的限制因素;有机肥对小麦和玉米的农学效率分别为21 kg/t和25kg/t,秸秆对小麦和玉米的农学效率分别为负值和37 kg/t.NPK均衡施肥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全N、全P、速效N、速效P等肥力指标;NPK配施有机肥能加快土壤有机质和N、P、K养分的积累;NPK不均衡施肥导致土壤中此种营养元素的耗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制度 生产功能 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肥料农学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生态足迹与环境压力的时空分异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红丽 智颖飙 +6 位作者 张荷亮 陶文辉 王再岚 Emmy Komada 杜永春 白志刚 刘秀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4676-4684,共9页
提高生态现代化总体水平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核心和关键。利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现代化指数(EM I)对我国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足迹和环境压力的变动态势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新疆生态现代... 提高生态现代化总体水平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核心和关键。利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现代化指数(EM I)对我国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足迹和环境压力的变动态势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新疆生态现代化指数在全国排名为27位,仍然为我国生态现代化水平落后的地区之一。1980—2005年,新疆综合现代化水平远低于高收入国家、世界平均水平和中等发达国家。1998年新疆人均生态足迹由25957hm2增加到2007年的40551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3.1270hm2减少到2.8266 hm2。区域环境水平呈下降趋势。资源转化率、生态保护指数呈明显上升态势。环境治理指数呈剧烈变动,1996-2003年呈"N"型变动态势,区域生态脆弱性没有明显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整体性 环境可持续性指数 生态足迹 归一化系数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