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的电力消费和碳排放关系实证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建军 李莉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8-632,共5页
碳排放量、能源消费量、人口和经济增长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而作为清洁二次能源的电能,其消费使用量的多少影响着能源消费结构,进而影响着能源消费量。因此,电力消费强度和碳排放量之间存在着何种联系,是电力工业低碳之路需要考虑的... 碳排放量、能源消费量、人口和经济增长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而作为清洁二次能源的电能,其消费使用量的多少影响着能源消费结构,进而影响着能源消费量。因此,电力消费强度和碳排放量之间存在着何种联系,是电力工业低碳之路需要考虑的问题。利用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affluence,and technology,STRIPAT),通过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测算碳排放量、人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电力消费量和能源消费量之间的碳排放影响系数。研究发现,人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以及电力消费量和能源消费量之间的比值每发生1%的变化,将引起碳排放总量1.207%、0.901%以及?1.188%的变化,因此,在未来我国人口增长趋势放缓、国民经济保持7%以上较快发展的情况下,减少碳排放的途径应该从技术因素入手,通过提高电能占使用能源的比率、提高化石能源的使用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 碳排放 电力消费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住人口家庭规模与年龄结构对城市居民用电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胡振 龚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52-1258,共7页
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STIRPAT)模型分析常住人口家庭规模与年龄结构对城市家庭用电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居民用电具有显著的家庭规模经济效应,家庭中增加一名成员将使家庭人均用... 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STIRPAT)模型分析常住人口家庭规模与年龄结构对城市家庭用电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居民用电具有显著的家庭规模经济效应,家庭中增加一名成员将使家庭人均用电降低10%~20%,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居民家庭电力消费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不同年龄常住人口对居民用电的家庭规模经济效应具有不同的贡献,其中儿童>少年>中年>老年>青年。家庭人均用电受家庭人均支出和制冷度日数的影响,且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政府在实际调控过程中应制定一种同时考虑到家庭异质性和居民用电消费习惯的综合措施来控制城市居民用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电力消费 年龄结构 家庭规模经济 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中国碳排放驱动因素实证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肖宏伟 易丹辉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4年第2期83-89,共7页
基于2006-2011年中国省级区域面板数据,应用时空加权回归模型(GTWR)实证考察了各驱动因素对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强度影响的时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解释变量的时空系数估计值显著,波动性较为稳定,符号与预期一致,各驱动因素及其外... 基于2006-2011年中国省级区域面板数据,应用时空加权回归模型(GTWR)实证考察了各驱动因素对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强度影响的时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解释变量的时空系数估计值显著,波动性较为稳定,符号与预期一致,各驱动因素及其外溢效应在不同区域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且表现出一定的空间梯度分布。若实现区域差异化碳减排,需要充分考虑空间异质性和外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空间外溢性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 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中国2020—2100年碳排放预测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张帆 徐宁 吴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9691-9704,共14页
碳排放和减碳经济代价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决策者的关注,中国政府做出的关于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表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热议。在此背景下,开展中国未来长时间序列碳排放的情景预测具有切实意义。基于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 碳排放和减碳经济代价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决策者的关注,中国政府做出的关于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表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热议。在此背景下,开展中国未来长时间序列碳排放的情景预测具有切实意义。基于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TIRPAT)评估了人口、经济和受教育程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对比历史数据并验证了碳排放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合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情景的设定和模型参数,预测了5种情景下中国2020年至2100年的碳排放轨迹及经济代价。结果表明:(1)考虑碳排放达峰目标的实现,SSP3情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最佳情景,在此情景下,中国有望提前三年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2)SSP3情景可使中国年度总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处于相对其他四种情景的最低值,但需要付出累积GDP下降5.49%至8.80%的代价;(3)为完成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中国政府在未来的40年需面对409.36—467.42 Gt的碳中和量;(4)2020年中国的碳排放强度将会较2005年水平下降40.52%至41.39%,2030年碳排放强度将会较2005年水平下降59.64%至60.75%。5种情境中,SSP5情景是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最佳情景,可最大程度地超额实现碳排放强度目标。未来,受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等重要因素影响,中国政府减碳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后疫情时代,考虑到能源供应的减少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碳排放社会成本的上升将为中国创造一个使能源系统脱碳的机遇。中国应在"十四五"期间继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升级产业结构、提倡低碳消费、实施隐含碳战略,以尽快实现碳减排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承诺 碳排放预测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 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