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译者行为批评视阈下的中国古典诗词中文化意象“天”的英译探析——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罗静 吕文澎 《语言教育》 2020年第1期71-75,83,共6页
文化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之"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1个英译本为例,探讨文化意象"天"的翻译策略与译者行为,发现国内外译者求... 文化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之"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1个英译本为例,探讨文化意象"天"的翻译策略与译者行为,发现国内外译者求真于"作者/原文"的努力高于务实于"读者/社会"之努力,可谓"意美"为上,其行为符合文学翻译"求真为本、求真兼顾务实"的一般译者行为规律,据此可为中国诗词翻译研究及文化核心关键词的国际传播提供些许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批评 中国古典诗词英译 文化意象 英译“天” “求真-务实”连续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汉学家汉米尔杜甫诗英译之生态诗学建构
2
作者 王雪梅 《外国语文研究》 2023年第6期82-93,共12页
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的中国古典诗词英译文文学小传统呈现出生态译诗的诗学特色。美国译者、汉学家山姆·汉米尔从生态文化的角度阐释了杜甫诗所蕴含的生态宇宙观。通过凸显自然意象、营造人景相融的意境、突出物的主体性、呈现... 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的中国古典诗词英译文文学小传统呈现出生态译诗的诗学特色。美国译者、汉学家山姆·汉米尔从生态文化的角度阐释了杜甫诗所蕴含的生态宇宙观。通过凸显自然意象、营造人景相融的意境、突出物的主体性、呈现无为和顺其自然的生态思想,汉米尔建构了杜甫诗回归荒野和任运自然的生态诗学形象,呼应了美国当下生态文化对中国古老生态文明的诉求。由此,彰显了杜甫诗生态智慧的世界意义与当代意义,丰富了杜甫诗的世界文学价值,中西文化跨越时空达成了语际交流与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米尔 杜甫诗 生态诗学 古典诗词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声慢》英译中“三美”论的体现——许渊冲与林语堂译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淑玲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1年第Z6期29-,58,共2页
本文通过赏析许渊冲与林语堂对宋词《声声慢》的译文,来探讨"三美"论在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 《声声慢》 中国古典诗词英译 音美 意美 形美 许渊冲 林语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