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黏膜微核细胞数与上皮异常增生病损癌变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曹婕 刘宏伟 +2 位作者 刘晓松 金建秋 张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0-602,共3页
目的:探讨微核细胞计数与上皮异常增生病损(oral epithelial dysplasia,OED)癌变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健康对照者口腔黏膜、46例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病损、78例口腔黏膜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伴上皮单纯增生病损... 目的:探讨微核细胞计数与上皮异常增生病损(oral epithelial dysplasia,OED)癌变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健康对照者口腔黏膜、46例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病损、78例口腔黏膜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伴上皮单纯增生病损、30例OLK伴轻度OED病损、29例OLK伴中度OED病损、15例OLK伴重度OED病损和2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病损的口腔脱落细胞进行Feulgen及fast green染色,计数微核细胞数。结果:微核细胞率依OSCC、OLK伴重度OED、OLK伴中度OED、OLK伴轻度OED、OLK上皮单纯增生、OLP、健康对照者口腔黏膜的顺序逐渐降低(P<0.001)。结论:口腔黏膜微核细胞计数可反映口腔上皮癌变的进程,可作为患者定期随访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 微核 染色体不完整 局灶性上皮增生 鳞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表现为非典型性血管增生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显文 陈谦明 江潞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1-726,共6页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是因放射线电离辐射引起的口腔黏膜损伤,常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糜烂和溃疡,表现为非典型性血管增生的情况国内外未见报道。本文首次报道1例颌面部恶性肿瘤放疗后发生口腔黏膜非典型性血管增生改变的病例,结合该病例的...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是因放射线电离辐射引起的口腔黏膜损伤,常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糜烂和溃疡,表现为非典型性血管增生的情况国内外未见报道。本文首次报道1例颌面部恶性肿瘤放疗后发生口腔黏膜非典型性血管增生改变的病例,结合该病例的诊治情况及既往文献报道,讨论了颌面部放射治疗导致口腔黏膜出现非典型性血管增生的发生机制及其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口腔黏膜 典型性血管增生 口腔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X-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刘艳玲 赵曦 +1 位作者 余丽 聂敏海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9-442,共4页
目的:探讨SOX-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正常口腔黏膜、口腔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口腔鳞癌组织中SOX-9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SOX-9蛋白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目的:探讨SOX-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正常口腔黏膜、口腔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口腔鳞癌组织中SOX-9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SOX-9蛋白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SOX-9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口腔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2/20)、32.1%(9/28)及79.4%(27/34),SOX-9在3种组织依次增加,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SOX-9表达增加,各组表达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1)。SOX-9表达和患者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SOX-9阳性表达与存活时间有关(P<0.05); 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SOX-9阳性表达是OSCC患者存活时间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SOX-9在口腔鳞癌中异常高表达,SOX-9表达与口腔鳞癌患者存活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X-9 口腔鳞状细胞癌 口腔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侵袭性口腔疣状癌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晗 潘旭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181-2181,共1页
患者男,64岁,因左侧颊黏膜肿物2年.左侧面颊部肿物2个月,于2006年6月22日入院。患者2年前左颊黏膜疼痛不适,表面溃疡,后出现隆起型肿物。18个月前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报告:颊黏膜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3个月前左颊、... 患者男,64岁,因左侧颊黏膜肿物2年.左侧面颊部肿物2个月,于2006年6月22日入院。患者2年前左颊黏膜疼痛不适,表面溃疡,后出现隆起型肿物。18个月前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报告:颊黏膜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3个月前左颊、下颌牙龈开始出现菜花状肿物,无明显疼痛。2个月前左侧面颊部皮肤出现菜花样肿物,表面溃烂,流血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疣状癌 高度侵袭性 术后病理报告 疼痛不适 乳头状增生 黏膜 鳞状上皮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癌前期损害
5
作者 蔡家骏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1984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白斑(IeukopIakia)发生在口腔粘膜的角化性白色斑块状损害,主要的病理改变是粘膜上皮的角化不良或有上皮的非典型增生改变。由于白斑的上皮层增厚和发生过度角化,临床表现白色斑块状病损较周围正常粘膜稍隆起,舌舐有粗涩感,不易被擦拭... 白斑(IeukopIakia)发生在口腔粘膜的角化性白色斑块状损害,主要的病理改变是粘膜上皮的角化不良或有上皮的非典型增生改变。由于白斑的上皮层增厚和发生过度角化,临床表现白色斑块状病损较周围正常粘膜稍隆起,舌舐有粗涩感,不易被擦拭除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白斑 念珠菌感染 上皮 过度角化 增殖性红斑 口腔 白斑癌变 癌变率 口腔粘膜下纤维变性 典型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白斑的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允璆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1976年第5期225-226,共2页
作者研究了美国两所牙学院的口腔病理室在13年中临床诊断为口腔粘膜白斑的送检材料3,256例占全部标本52,145例的6.2%)。本材料包括临床诊断为白斑或白斑角化病以及口腔粘膜上不能擦去的白色斑或斑点性病变,排出其他疾病(如扁平苔癣,念... 作者研究了美国两所牙学院的口腔病理室在13年中临床诊断为口腔粘膜白斑的送检材料3,256例占全部标本52,145例的6.2%)。本材料包括临床诊断为白斑或白斑角化病以及口腔粘膜上不能擦去的白色斑或斑点性病变,排出其他疾病(如扁平苔癣,念珠状菌病,白色海绵痣),也不包括提供材料时,临床诊断为癌的病例。在这里,白斑只是临床名词,而非组织病理学的概念。发病年龄主要在50—80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增生 上皮 中度 原位癌 异型增生 口腔白斑 浸润性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大色素内镜诊断早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 被引量:23
7
作者 陈磊 房殿春 +3 位作者 李向红 彭贵勇 杨仕明 郭德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07-809,共3页
目的研究放大色素内镜下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小凹形态特点。方法利用OlympusGIFQ240Z型电子放大内镜结合亚甲蓝染色对594例胃病患者的胃黏膜小凹进行观察,以黏膜红白色相间明显,白色区增多,白色区内小凹结... 目的研究放大色素内镜下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小凹形态特点。方法利用OlympusGIFQ240Z型电子放大内镜结合亚甲蓝染色对594例胃病患者的胃黏膜小凹进行观察,以黏膜红白色相间明显,白色区增多,白色区内小凹结构紊乱、消失为标准对黏膜萎缩进行内镜诊断,并在放大观察区域取活检送病理检查,与放大内镜下小凹形态进行对照。结果放大色素内镜对萎缩性胃炎诊断的敏感度为74.6%,特异度为90.4%,准确率为84.1%;轻度萎缩的黏膜白色区中心小凹稀疏、减少,周边的小凹无明显异常,萎缩较严重的区域小凹大面积消失,形成瘢痕样改变,周边小凹延长、迂曲明显;肠上皮化生黏膜亚甲蓝染色为淡染,小凹形态主要表现为绒毛状、斑块状和粗条纹状,其中绒毛状为最具有特征性的表现;不典型增生与早期胃癌都为亚甲蓝深染,小凹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排列紊乱。结论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小凹形态各有其特点,使用放大色素内镜有助于对病灶性质的判断和指导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色素内镜 小凹形态 黏膜萎缩 上皮化生 不典型增生 早期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