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运动训练联合小儿推拿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影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惠怡 黄惜华 +2 位作者 李琳 许德博 梁振宇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11-1313,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训练联合小儿推拿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3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9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训练联合小儿推拿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3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9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运动训练,试验组给予口腔运动训练联合小儿推拿。比较两组鼻饲管拔除时间、达全肠内营养时间、鼻饲管留置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及干预前、干预后第7天10 min经口吮奶量、吸吮熟练度。结果:试验组拔除鼻饲管时间、达全肠内营养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干预后第7天10 min经口吮奶量、吸吮熟练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运动训练联合小儿推拿可缩短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鼻饲时间、达全肠内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吸吮熟练度,增加患儿经口吮奶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口腔运动训练 小儿推拿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运动训练联合小儿推拿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崔方明 王静娜 张玉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5-980,共6页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训练联合小儿推拿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干预效果,以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选取济南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科2022年入院的75例符合条件的早产儿作为试验组,...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训练联合小儿推拿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干预效果,以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选取济南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科2022年入院的75例符合条件的早产儿作为试验组,实施口腔运动训练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另选取2020年入院的60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已接受过口腔运动训练,未接受小儿推拿治疗。试验组治疗7 d,比较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表现如呕吐、胃残余,以及其他结局指标如首次经口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治疗开始后的第3天和第7天医嘱奶量的增加量、早产儿开奶时间、治疗后第3天及第7天的体质量、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及住院天数等。结果·治疗前2组间性别、日龄、出生体质量,以及1 min、5 min、10 min的Apgar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试验组早产儿在喂养表现如呕吐、胃潴留、首次经口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治疗开始后的第3天和第7天医嘱奶量的增加量、治疗后第3天和第7天的体质量及住院天数等观察指标上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早产儿开奶时间和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方面,2组早产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运动训练与小儿推拿联合应用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短期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一口腔运动训练。联合治疗有助于早产儿增加奶量摄入、加快体质量增长,有助于患儿恢复肠道功能、建立早期营养支持,促进患儿生长发育,减少远期并发症的风险。该疗法简便、安全、高效,具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小儿推拿 喂养不耐受 口腔运动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属声频音乐疗法联合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用于早产儿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岚 何娇 乐琼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家属声频音乐疗法联合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喂养效果、住院时间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入住NICU的早产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8例和干预组52例。对照组住院期间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口腔运动干预,2次/d,每次5 min;... 目的探讨家属声频音乐疗法联合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喂养效果、住院时间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入住NICU的早产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8例和干预组52例。对照组住院期间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口腔运动干预,2次/d,每次5 min;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每次口腔运动干预过程中播放家属录制的音频和(或)视频。结果干预组干预第3、6、9天口腔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全经口喂养过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干预组接受康复科会诊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干预组患儿家属出院时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家属声频音乐疗法联合口腔运动干预能促进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加速喂养进程,促进早产儿康复,从而提升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家属声频音乐疗法 口腔运动干预 口腔运动功能评分 全经口喂养过渡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乳口腔运动联合母亲声音刺激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8
4
作者 乐琼 吴丽芬 +1 位作者 黄燕 杨春雪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242-2245,共4页
[目的]探讨母乳口腔运动联合母亲声音刺激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母乳口腔运动联合母亲声音刺激的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口腔运动护理干预方法,... [目的]探讨母乳口腔运动联合母亲声音刺激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母乳口腔运动联合母亲声音刺激的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口腔运动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早产儿在干预开始时、干预1周和干预2周后的口腔运动功能评分情况,以及在干预过程中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口腔感染情况。[结果]干预1周和2周后,试验组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的正常形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失调形态和障碍形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早产儿呕吐、腹胀、口腔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乳口腔运动联合母亲声音刺激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有积极的意义,可提高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改善喂养不耐受及口腔感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早产儿 母乳口腔运动 母亲声音刺激 母乳喂养 口腔运动功能 喂养不耐受 口腔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的循证护理实践 被引量:35
5
作者 张岚 王玉梅 +2 位作者 乐琼 吴丽芬 喻姣花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1-705,共5页
目的:评价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8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早产儿58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8例(2017年1-4月),观察组30例(2017年5-8月),对照组实施早产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 目的:评价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8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早产儿58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8例(2017年1-4月),观察组30例(2017年5-8月),对照组实施早产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腔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患儿非营养性吸吮系统评分(NNS)、全经口喂养过渡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儿NNS得分均逐渐提高,于胃肠内营养开始后第9天呈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全经口喂养过渡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循证的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能有效提高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缩短其全经口喂养过渡时间,可为新生儿科早产儿喂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口腔运动 循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综合口腔运动干预方案的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崔慧敏 孙彩霞 李胜玲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93-1898,共6页
目的:基于德尔菲法构建口腔刺激、非营养性吸吮及口腔支持三者联合使用的综合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并分析其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邀请28名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构建综合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将144例早产儿随... 目的:基于德尔菲法构建口腔刺激、非营养性吸吮及口腔支持三者联合使用的综合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并分析其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邀请28名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构建综合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将14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综合口腔运动干预组(IOMIs组)、口腔运动干预组(OMI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早产儿常规发育支持护理,在对照组措施的基础上,IOMIs组实施综合口腔运动干预,OMIs组实施Fucile口腔运动干预。每天采用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评估三组早产儿的经口喂养能力,观察记录开始经口喂养的时间并监测体质量。结果:入院第7天、第10天,IOMIs组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开始经口喂养早产儿数多于对照组(P<0.05)。IOMIs组入院第16天的体质量增长速率大于OMIs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口腔运动干预不仅可节约时间,还可提高早产儿的经口喂养能力,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综合口腔运动干预 德尔菲法 经口喂养能力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运动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胡玉萍 吴万云 +1 位作者 周芳芳 张静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3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作用。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口腔运动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口腔运动干预组给予口周、口腔等按摩干预,对照组...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作用。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口腔运动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口腔运动干预组给予口周、口腔等按摩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体质量增长情况、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成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口腔运动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低(8.8%vs 35.3%,P<0.05),每日增长体质量高于对照组[(14.78±3.26)g vs(10.36±3.13)g,P<0.05],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11.32±1.17)d vs(14.85±1.43)d,P<0.05]及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早于对照组[(13.25±2.72)d vs(15.36±2.38)d,P<0.05],两组均未有明显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口腔运动干预可有效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并可促进其体质量增长,缩短体质量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运动 低出生体重儿 喂养不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口腔运动评定量表的信效度及反应度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彭文涛 王迎 魏珉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21期37-39,共3页
目的检验新生儿口腔运动评定量表(NOMAS)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为准确评估早产儿吸吮功能提供有效工具。方法应用NOMAS量表测评52例早产儿的吸吮功能,对测定结果进行信度、效度和反应度分析。结果 NOMAS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67~0... 目的检验新生儿口腔运动评定量表(NOMAS)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为准确评估早产儿吸吮功能提供有效工具。方法应用NOMAS量表测评52例早产儿的吸吮功能,对测定结果进行信度、效度和反应度分析。结果 NOMAS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67~0.82;NOMAS评分与喂养效率的相关系数介于0.53~0.88;不同喂养效率患儿NOM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正常与失调型态标准化反应均数分别为1.21、1.08。结论 NOMAS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可作为早产儿吸吮功能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口腔运动评定量表 信度 效度 反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运动对早产儿吸吮功能发育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秀 叶蕾 +1 位作者 鞠云 宋磊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2075-2075,共1页
目的观察口腔运动对早产儿吸吮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56例早产儿,按照干预方案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胃管喂养,观察组予口腔运动,比较两组进食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喂养进程中所需时间与对照组相比缩短,喂养... 目的观察口腔运动对早产儿吸吮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56例早产儿,按照干预方案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胃管喂养,观察组予口腔运动,比较两组进食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喂养进程中所需时间与对照组相比缩短,喂养吸吮表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运动可促进早产儿吸吮功能的发育,并缩短其静脉营养的时间,同时操作简便并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运动 早产儿 吸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6
10
作者 张丹丹 崔慧敏 +3 位作者 李胜玲 孙彩霞 李宁涛 张婧晶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5-7,27,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44例入住NICU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口腔运动干预组(OMIs组,42例)及综合口腔运动干预组(IOMIs组,45例)。对照组实施早产儿常规发育支持护理;OMIs组实施Fucile口腔运... 目的探讨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44例入住NICU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口腔运动干预组(OMIs组,42例)及综合口腔运动干预组(IOMIs组,45例)。对照组实施早产儿常规发育支持护理;OMIs组实施Fucile口腔运动干预及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IOMIs组实施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及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比较三组早产儿入院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神经行为评分。结果三组早产儿入院第3天和第7天时神经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第14天,IOMIs组早产儿神经行为总分、一般情况及原始反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行为总分、一般情况显著高于OMIs组(均P<0.05)。结论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可有效促进早产儿入院第14天神经行为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神经行为发育 口腔运动 非营养性吸吮 发育支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联合口腔运动指导对脑瘫高危儿家长喂养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覃洪金 黄任秀 +2 位作者 李玉梅 罗明 杨再婷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改善脑瘫高危儿家长喂养行为,保证患儿营养摄入。方法将90例脑瘫高危儿按就诊时间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4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按常规对患儿家长进行喂养相关知识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对家长进行口腔运动指导,即由专人... 目的改善脑瘫高危儿家长喂养行为,保证患儿营养摄入。方法将90例脑瘫高危儿按就诊时间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4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按常规对患儿家长进行喂养相关知识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对家长进行口腔运动指导,即由专人示范并指导家长进行口周肌肉按摩、口腔按摩、舌部运动、咀嚼训练、吞咽训练及吸吮力训练,餐前执行,每次5-10min,第1个月每天2次,第2个月每天1次,第3个月隔天1次。比较干预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家长喂养行为评分。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家长喂养行为评分在干预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后6个月,两组在进餐时体位选择正确性较高、辅食添加的原则执行尚可,在安静环境下进餐的依从性较低。结论对脑瘫高危儿家长加强健康教育及口腔运动指导,可有效改善脑瘫高危儿家长的喂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高危儿 喂养行为 口腔运动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乳口腔运动干预对婴儿体外循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林淑皖 张红 涂惠琼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母乳口腔运动干预对婴儿体外循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促进效果。方法将90例拟行体外循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0%葡萄糖口腔运动干预组及母乳口腔运动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10%葡萄糖口腔运动干... 目的探讨早期母乳口腔运动干预对婴儿体外循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促进效果。方法将90例拟行体外循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0%葡萄糖口腔运动干预组及母乳口腔运动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10%葡萄糖口腔运动干预组及母乳口腔运动干预组分别给予10%葡萄糖或母乳口腔运动干预。比较三组患儿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经口喂养时间、全口喂养时间、排便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胃肠道并发症情况。结果母乳口腔运动干预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经口喂养时间、全口喂养时间、排便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10%葡萄糖口腔运动干预组和对照组(均P<0.05)。三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婴儿体外循环术后早期母乳口腔运动干预可加速胃肠道蠕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母乳 10%葡萄糖 胃肠功能 口腔运动干预 非营养性吸吮 口腔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岁学前儿童口腔与喉部轮替运动能力特征研究
13
作者 赵纹笙 王晓雨 +4 位作者 康晓茜 刘恒鑫 曹艳静 盖彤 Kim HaKyung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3-397,共5页
目的探究3~6岁学前儿童口腔与喉部轮替运动能力特征以及声带协调运动的发展规律。方法选取61例3~6岁正常学前儿童,测量其最长声时(MPT),以及口腔轮替运动(diadochokinesis ability,DDK)和喉部轮替运动(laryngeal diadochokinesis abilit... 目的探究3~6岁学前儿童口腔与喉部轮替运动能力特征以及声带协调运动的发展规律。方法选取61例3~6岁正常学前儿童,测量其最长声时(MPT),以及口腔轮替运动(diadochokinesis ability,DDK)和喉部轮替运动(laryngeal diadochokinesis ability,LDDK)两类声学参数,包括评估三音节/pataka/口腔轮替速率和单音节/a/、/ha/、//、/h/喉部轮替速率。结果3~6岁学前儿童DDK和LDDK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有极显著差异(P<0.01);4~5岁时儿童LDDK速率的增长率最大;儿童MPT与DDK和LDDK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所有年龄组儿童LDDK中声带内收能力均大于声带外展能力,/a/LDDK>/ha/LDDK(P<0.01)、//LDDK>/h/LDDK(P<0.05)。结论年龄、MPT以及声带内收外展状态对3~6岁学前儿童口腔与喉部轮替运动能力有显著影响;4~5岁是儿童口腔和喉部轮替运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轮替运动能力 喉部轮替运动能力 语言运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感觉运动疗法结合中医手法按摩对脑性瘫痪患儿口运动障碍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爱霞 贾革红 +2 位作者 左月仙 杨花芳 孙素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4170-4172,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感觉运动疗法结合中医手法按摩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口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4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脑瘫康复指导中心门诊及住院治疗、伴有口运动障碍的脑瘫患儿60例,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化... 目的探讨口腔感觉运动疗法结合中医手法按摩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口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4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脑瘫康复指导中心门诊及住院治疗、伴有口运动障碍的脑瘫患儿60例,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化分配,分为口腔感觉运动疗法组20例、中医手法按摩组20例和综合治疗组(口腔感觉运动疗法结合中医手法按摩)20例。训练前后对3组患儿进行口运动检查评分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听力语言科制定的构音障碍检查和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S-S法)评定。结果治疗1、2、3个月后综合治疗组的口运动评分、最长发音时间和言语清晰度均优于口腔感觉运动疗法组和中医手法按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瘫患儿口运动障碍、构音障碍及语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运动障碍 口腔感觉运动疗法 中医手法按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人儿童口腔轮替运动速率参考标准的制订 被引量:10
15
作者 黄昭鸣 杜晓新 +1 位作者 万萍 陈茜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00-403,共4页
目的口腔轮替运动速率(diadochokinetic rate,DR)是衡量言语产生过程中舌部运动灵活程度以及言语清晰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拟制订中国儿童DR参考标准,揭示儿童DR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特征。方法对900名正常儿童进行DR测量,并做有关数据... 目的口腔轮替运动速率(diadochokinetic rate,DR)是衡量言语产生过程中舌部运动灵活程度以及言语清晰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拟制订中国儿童DR参考标准,揭示儿童DR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特征。方法对900名正常儿童进行DR测量,并做有关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制订了4至18岁中国儿童的DR参考标准。结论①从4岁至7岁,DR的四项指标均呈上升趋势,至7岁达到高峰,虽然在13岁左右又出现高峰,但很快又恢复到7岁水平。因此,7岁可视为DR发展的关键期;②在DR发展中,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轮替运动 速率 音节 参考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口腔医学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宁宁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69-273,共5页
运动口腔医学是由运动医学与口腔医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本文介绍了该学科的概貌和发展前景,并对运动性口颌系统创伤的发病情况、原因和有关治疗手段等分别给予了介绍,强调了针对口颌系统运动性创伤,应该科别注重防护措施的实行。最后,... 运动口腔医学是由运动医学与口腔医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本文介绍了该学科的概貌和发展前景,并对运动性口颌系统创伤的发病情况、原因和有关治疗手段等分别给予了介绍,强调了针对口颌系统运动性创伤,应该科别注重防护措施的实行。最后,还指出了咬合与全身运动的关系,运动员的口腔保健等问题是今后值得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口腔医学 运动 口腔保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及颅颌面部常见运动防护用具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戴清仪 郝昊 +2 位作者 华成舸 黄波 杨征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66-373,共8页
口腔及颌面部创伤在运动损伤中占比较高,儿童和青少年及残疾人是运动损伤的高发群体。通过佩戴各类防护用具能够有效降低运动创伤的发生率,但国民的运动口腔防护意识普遍较薄弱。人们应当了解口腔及颌面部运动损伤的高发性、严重性,且... 口腔及颌面部创伤在运动损伤中占比较高,儿童和青少年及残疾人是运动损伤的高发群体。通过佩戴各类防护用具能够有效降低运动创伤的发生率,但国民的运动口腔防护意识普遍较薄弱。人们应当了解口腔及颌面部运动损伤的高发性、严重性,且运动护具的使用急需进一步普及推广。本文将对现有的运动口腔及颅颌面部防护用具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简述残疾人运动损伤的防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医学 运动口腔医学 运动损伤 口腔颌面部创伤 防护用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复安引起口腔颌面部运动障碍
18
作者 孙阳 寿柏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89年第1期63-64,共2页
胃复安引起锥体外系反应近年来已有报道,但其早期症状表现在口腔颌面部的病例不多。我科自1986年6~12月半年内遇见5例胃复安引起口、面部运动功能障碍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例1 嵇某某,男,14岁。因胃部不适由卫生所给予服胃复安8... 胃复安引起锥体外系反应近年来已有报道,但其早期症状表现在口腔颌面部的病例不多。我科自1986年6~12月半年内遇见5例胃复安引起口、面部运动功能障碍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例1 嵇某某,男,14岁。因胃部不适由卫生所给予服胃复安8mg,每日3次,服用4次后出现下颌不自主偏斜,舌不自主外伸1天,于1986年6月20日来我科就诊。检查:一般情况好,神志清楚,下颌向左偏斜,舌伸出口外,运动不自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复安 口腔颌面部运动 锥体外系反应 病例报告 外伸 发音不清 发音困难 安坦 正常咬合 服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瘫患儿口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与疗效评价 被引量:34
19
作者 侯梅 傅平 +1 位作者 张红 兰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口腔感觉运动刺激治疗法对脑瘫患儿口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对 3 2例口运动障碍的脑瘫患儿行神经病学检查评价脑瘫类型 ,Gesell发育评分评价运动发育年龄。语言治疗师对患者进行口腔感觉运动刺激治疗 ,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口运动评... 目的探讨口腔感觉运动刺激治疗法对脑瘫患儿口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对 3 2例口运动障碍的脑瘫患儿行神经病学检查评价脑瘫类型 ,Gesell发育评分评价运动发育年龄。语言治疗师对患者进行口腔感觉运动刺激治疗 ,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口运动评分、构音能力、语言理解和表达商。结果治疗后脑瘫患儿口运动评分平均提高 14 94分 ,明显高于治疗前 (t =11 946,P <0 0 1) ;语言理解商与表达商各平均提高 11 72和 13 5 6;较治疗前亦明显提高 (t值分别为 5 3 76和 7 5 5 2 ,P <0 0 1)。 2 8例(87 5 % )患儿构音能力明显改善。结论口腔感觉运动刺激治疗法治疗脑瘫患儿的口运动功能和构音障碍疗效显著 ,对语言理解和言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亦有明显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运动障碍 口腔感觉运动刺激疗法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母亲婴儿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苗旭丹 刘定 +2 位作者 赵聪 刘亚兰 查慧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9-232,245,共5页
目的探讨母亲糖尿病对足月儿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足月新生儿病例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和围生期资料。对出现吞咽困难的足月儿进... 目的探讨母亲糖尿病对足月儿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足月新生儿病例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和围生期资料。对出现吞咽困难的足月儿进行吞咽呼吸暂停和新生儿口腔运动评估量表(NOMAS)评估,并收集心脏超声、头颅磁共振、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及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等检查结果。依据母亲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母亲婴儿组(IDM组)和非糖尿病母亲婴儿组(非IDM组),比较两组足月儿吞咽困难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足月儿1972例,其中IDM组593例,非IDM组1379例。与非IDM组相比,IDM组胎龄较小[(38.25±0.96)周vs.(38.54±1.01)周],剖宫产率(73.02%vs.57.51%)和大于胎龄儿发生率(13.99%vs.6.45%)较高(均P<0.05)。IDM组吞咽困难发生率明显高于非IDM组(3.37%vs.0.87%,P<0.05)。自发性吞咽时,IDM组吞咽困难患儿出现吞咽呼吸暂停的比例高于非IDM组(45.00%vs.8.33%,P<0.05);而咽部诱导适应性吞咽时,两组患儿出现吞咽呼吸暂停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0%vs.8.33%,P>0.05)。吞咽困难患儿NOMAS评分中,IDM组口腔运动紊乱评分和口腔运动障碍评分均较非IDM组增高(均P<0.05),口腔运动正常得分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IDM发生吞咽困难(RR=3.87,95%CI:1.87~7.96)、剖宫产(RR=1.29,95%CI:1.05~1.59)及大于胎龄儿(RR=2.16,95%CI:1.56~2.97)风险增加(均P<0.05)。此外,71.88%的吞咽困难患儿存在aEEG异常,81.25%的吞咽困难患儿存在NBNA评分异常,其中IDM组吞咽困难患儿的aEEG异常发生率及NBNA异常发生率均高于非IDM组(85.00%vs.50.00%,90.00%vs.58.33%,均P<0.05)。结论母亲糖尿病是新生儿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吞咽困难可能是IDM脑损伤的早期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母亲婴儿 吞咽困难 新生儿口腔运动评估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