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6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阻尼混合质量阻尼器动力仿真及减振机理研究
1
作者 赖振锋 叶东繁 刘彦辉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6,8,共9页
针对混合质量阻尼器(Hybrid Mass Damper,HMD)在结构减振控制中控制力输出和质量块冲程过大的问题,提出变阻尼混合质量阻尼器(Variable Damping Hybrid Mass Damper,VD-HMD)控制系统,在不降低控制效果的情况下减小控制力输出和降低质量... 针对混合质量阻尼器(Hybrid Mass Damper,HMD)在结构减振控制中控制力输出和质量块冲程过大的问题,提出变阻尼混合质量阻尼器(Variable Damping Hybrid Mass Damper,VD-HMD)控制系统,在不降低控制效果的情况下减小控制力输出和降低质量块的冲程,并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首先,建立VD-HMD控制系统的力学模型和运动方程;然后,利用一个设置有VD-HMD的单自由度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磁流变阻尼器作为变阻尼单元,进行数值分析;最后,论述VD-HMD控制系统的减振机理。仿真结果表明:VD-HMD系统有效解决控制装置的控制力输出和质量块的冲程过大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升控制效果,降低结构响应的效果更为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质量阻尼 变阻尼混合质量阻尼器 结构控制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海风机基于碰撞式磁流变弹性体质量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研究
2
作者 李书进 高扬 柳宇轩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针对近海风机实施调谐质量阻尼器(TMD)振动控制时出现的频率失调问题,在考虑风机机舱空间受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碰撞式磁流变弹性体的调谐质量半主动控制器(MREPTMD),对其在多载荷作用下的振动进行控制。将传统TMD中的弹簧和阻... 针对近海风机实施调谐质量阻尼器(TMD)振动控制时出现的频率失调问题,在考虑风机机舱空间受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碰撞式磁流变弹性体的调谐质量半主动控制器(MREPTMD),对其在多载荷作用下的振动进行控制。将传统TMD中的弹簧和阻尼元件用MRE代替,利用其刚度和阻尼可以随磁场发生变化的特性,引入半主动控制技术使其跟踪并适应风机频率的变化,同时通过使用黏弹性材料制作的挡板限制质量块的移动来减小装置尺寸,构成智能高效、空间可控的半主动耗能减振器。建立了设有该装置的近海风机在多载荷作用下的受控方程,分析了其减振性能和参数影响,并与传统TMD和PTMD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装置能通过对结构的反应实时跟踪,主动调节控制参数,保持对风机结构的最优控制,控制效果均优于传统TMD和PTMD,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风机 半主动控制 调谐质量阻尼 磁流弹性体 碰撞耗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阻尼器混合模型建立及其控制研究
3
作者 类维政 胡国良 +1 位作者 喻理梵 方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5-149,共5页
磁流变阻尼器具有强非线性特点,难以精确建模。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磁流变阻尼器Hammerstein模型和改进双曲正切模型的混合模型。对磁流变阻尼器进行力学性能仿真测试,并将测试所得数据用于训练和建立Hammerstein模型以及改进双曲正切... 磁流变阻尼器具有强非线性特点,难以精确建模。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磁流变阻尼器Hammerstein模型和改进双曲正切模型的混合模型。对磁流变阻尼器进行力学性能仿真测试,并将测试所得数据用于训练和建立Hammerstein模型以及改进双曲正切模型。将Hammerstein模型作为磁流变阻尼器逆模型,将改进双曲正切模型作为磁流变阻尼器正模型,并将二者结合,形成兼具非参数化与参数化优势的磁流变阻尼器混合模型。利用Simulink搭建半主动悬架仿真平台,对混合模型进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磁流变阻尼器混合模型的拟合精度高、误差小,在半主动悬架系统中的控制效果良好;混合模型能够根据控制器的信号得到稳定的电流脉冲信号和准确的期望阻尼力信号,进而有效抑制车辆悬架的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阻尼 HAMMERSTEIN模型 改进双曲正切模型 半主动悬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馈能型内置永磁体磁流变阻尼器动态特性研究
4
作者 刘元 胡红生 +1 位作者 李宁 肖平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0-255,共6页
为解决磁流变阻尼器工程应用中故障安全和静置沉降的技术瓶颈,论文提出了一种新型馈能型内置永磁体磁流变阻尼器,以满足可靠性和能量捕获的双重要求。论文以某一型号电动汽车悬架为原型,优化设计并加工制造了一款内置永磁体结构的磁流... 为解决磁流变阻尼器工程应用中故障安全和静置沉降的技术瓶颈,论文提出了一种新型馈能型内置永磁体磁流变阻尼器,以满足可靠性和能量捕获的双重要求。论文以某一型号电动汽车悬架为原型,优化设计并加工制造了一款内置永磁体结构的磁流变阻尼器;其次建立了馈能型内置永磁体磁流变阻尼器的动力学模型;最后在多种激励信号条件下完成了阻尼器示功试验与馈能试验。仿真与台架试验结果表明:研制馈能型内置永磁体磁流变阻尼器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故障安全与能量回收效率,样机有效功率达到6.8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阻尼 永磁体 半主动悬架 能量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备碰撞调谐质量阻尼器的近海单桩风机疲劳损伤分析
5
作者 孔凡 穆拉提江•麦麦提 +2 位作者 孙香红 夏红兵 王恒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7,共10页
为研究碰撞调谐质量阻尼器(PTMD)在风浪联合作用下对海上单桩风机疲劳损伤的控制效果,以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的5 MW基准单桩海上风机为研究对象,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风浪联合作用下单桩风机-PTMD系统的运动方程。考虑Kaima... 为研究碰撞调谐质量阻尼器(PTMD)在风浪联合作用下对海上单桩风机疲劳损伤的控制效果,以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的5 MW基准单桩海上风机为研究对象,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风浪联合作用下单桩风机-PTMD系统的运动方程。考虑Kaimal湍流谱模型和Jonswap波高谱,分别得到随机风速时程和波浪荷载时程,基于Palmgren-Miner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及雨流计数法,分析了单桩风机-PTMD系统的疲劳损伤。结果表明:最优碰撞参数以及调谐频率下的PTMD能够显著减轻风浪联合荷载作用下风机的疲劳损伤,PTMD质量块无需过大行程即可满足风机实际使用要求;即使在失谐情况下,PTMD仍具有较好的减轻风机疲劳损伤的作用;提出的PTMD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可在海上风电场中广泛应用,提升海上单桩风机塔身的安全性和疲劳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单桩风机 碰撞调谐质量阻尼 风浪联合作用 疲劳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级流道式磁流变阻尼器的高精度改进双曲正切模型
6
作者 杜恒 吕彦廷 +1 位作者 黄惠 马佰周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49,共11页
液压作动器中串联多级流道式磁流变阻尼器(MFC-MRD)可有效改善液压阀控缸系统的欠阻尼特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该技术在足式机器人、挖掘机等装备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MFC-MRD的高功率密度设计必然会增加阻尼流道的有效长度,进而增... 液压作动器中串联多级流道式磁流变阻尼器(MFC-MRD)可有效改善液压阀控缸系统的欠阻尼特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该技术在足式机器人、挖掘机等装备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MFC-MRD的高功率密度设计必然会增加阻尼流道的有效长度,进而增大系统的阻尼力,导致现有动力学模型无法精确描述MFC-MRD的非线性滞回特征。为改善MFC-MRD的非线性滞回特性,该文基于力学性能试验,通过分析多级流道结构及非线性滞回曲线特征,对双曲正切曲线进行分割重组,进而提出了符合滞回特性的改进双曲正切模型;在参数辨识过程中,为避免模型参数陷入局部最优和“早熟”,对遗传算法的选择算子进行改进,进而提出了一种三级逐步逼近的选择算子,提高了模型参数的辨识精度,并依据力学实验数据,精确地获得了模型参数与电流的关系。模型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Bouc-Wen模型和数据驱动式模型,该文建立的改进双曲正切模型的精度最高可提高75%,能准确地描述MFC-MRD存在的非线性滞回特性,具有较高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流道式磁流阻尼 双曲正切曲线 正向运动学模型 改进遗传算法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式的调谐质量阻尼器在弧形闸门地震控制中的对比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友一 王珏 +1 位作者 靳双明 许诺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3,173,共9页
鉴于地震激励对弧形闸门可能造成的振动破坏问题,通过振动优化设计,对比分析了3种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结构,即单个TMD(S-TMD)、多个串联TMD(M-TMD-Ⅰ)和多个并联TMD(M-TMD-Ⅱ)在弧形闸门地震响应控制中的减振效果。建立了与实际弧形闸... 鉴于地震激励对弧形闸门可能造成的振动破坏问题,通过振动优化设计,对比分析了3种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结构,即单个TMD(S-TMD)、多个串联TMD(M-TMD-Ⅰ)和多个并联TMD(M-TMD-Ⅱ)在弧形闸门地震响应控制中的减振效果。建立了与实际弧形闸门等效的力学简化模型,并基于达朗贝尔原理建立了含有3种减振结构的弧形闸门动力学控制方程;利用遗传算法以动力放大系数为优化目标,优化了各个TMD的质量比、频率比、阻尼比,以实现与弧形闸门振动特性的最佳匹配;利用ANSYS软件对加装优化减振结构的弧形闸门进行了动力时程响应分析,模拟了不同地震波作用下闸门的振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3种减振结构均能有效降低弧形闸门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尤其是M-TMD-I结构,在位移和加速度的减振方面展现出最优的减振效果。研究可为弧形闸门的振动控制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闸门 调谐质量阻尼 减振优化 地震激励 动力响应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惯质调谐质量阻尼器的安装方法对优化与性能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何书勇 李寿英 +2 位作者 李亚峰 罗帅 陈政清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3-392,共10页
本文研究了新型惯质调谐质量阻尼器(novel tuned mass damper inerter,NTMDI)的安装方法对其优化设计与减振性能的影响。详细介绍了NTMDI-R(反向安装的NTMDI)的力学模型,并采用经典固定点理论对NTMDI-R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NTMDI-R最... 本文研究了新型惯质调谐质量阻尼器(novel tuned mass damper inerter,NTMDI)的安装方法对其优化设计与减振性能的影响。详细介绍了NTMDI-R(反向安装的NTMDI)的力学模型,并采用经典固定点理论对NTMDI-R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NTMDI-R最优结构参数的解析式;对比研究了NTMDI-R与现有四种经典调谐质量阻尼器(TMD、TMDI、VTMD和NTMDI)在简谐激励和随机激励下的减振效果,并探究了安装方法对NTMDI-R减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反向安装的两种减振器(NTMDI和NTMDI-R)优化参数不同,安装方法对其减振性能有较大影响。当表观质量比β小于0.1时,NTMDI-R的减振效果差于NTMDI;而β大于0.1时,NTMDI-R的减振效果与NTMDI基本一致,因此采用NTMDI进行结构减振应明确其安装方向。基础加速度和荷载力分别作用下,NTMDI-R的减振效果相对于NTMDI分别降低了3.9%和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 调谐质量阻尼 惯质 固定点理论 安装方法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多维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及结构减震控制研究
9
作者 宋剑桥 李宏男 +1 位作者 张皓 付兴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33-240,共8页
地震动和结构都具有多维的特性,在地震作用下结构不仅会产生平动也会发生扭转,传统的调谐质量阻尼器一般只能控制结构的平动,无法有效控制结构的扭转反应。因此,提出了一种新型多维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multidimensional eddy current ... 地震动和结构都具有多维的特性,在地震作用下结构不仅会产生平动也会发生扭转,传统的调谐质量阻尼器一般只能控制结构的平动,无法有效控制结构的扭转反应。因此,提出了一种新型多维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multidimensional eddy current tuned mass dampers,MEC-TMD),可同时控制结构的平动和扭转反应。在分析了阻尼器内在结构形式和推导了阻尼力计算公式的基础上,以一个典型的偏心结构为研究对象,考虑不同场地的地震动的影响,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MEC-TMD与传统TMD的减震控制效率,初步验证了所提出的MEC-TMD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MEC-TMD对结构地震作用下的平动和扭转反应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该阻尼器的研发对于有效控制结构的扭转反应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涡流 调谐质量阻尼 扭转反应 有限元 减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混合试验的黏滞阻尼器Maxwell模型参数识别
10
作者 郑欢 王涛 +4 位作者 王贞 孟丽岩 许国山 张佳辉 窦晓亮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3,106,共10页
为研究黏滞阻尼器在真实高频响应下的振动特性并识别其Maxwell模型参数,给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的Maxwell模型参数识别方法,开展物理子结构为黏滞阻尼器的高速列车减振器实时混合试验,得到车速在250~400 km/h内黏滞阻尼器真实滞回响应,并... 为研究黏滞阻尼器在真实高频响应下的振动特性并识别其Maxwell模型参数,给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的Maxwell模型参数识别方法,开展物理子结构为黏滞阻尼器的高速列车减振器实时混合试验,得到车速在250~400 km/h内黏滞阻尼器真实滞回响应,并根据阻尼器真实响应识别黏滞阻尼器Maxwell模型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列车车速增大,黏滞阻尼器力与位移峰值响应均增大且位移基频提高,所识别Maxwell模型标准化刚度增大而标准化阻尼减小;所给参数识别方法精度较高,不同车速下黏滞阻尼器识别力与实测力时程的均方根误差不超过20.9%,且列车车速越大,均方根误差越小。该研究可为高频振动下黏滞阻尼器性能评估与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混合试验 黏滞阻尼 Maxwell模型 参数识别 滞回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逐级递进式高耗能抗撞磁流变阻尼器设计
11
作者 孟壮 于国军 +2 位作者 何骏 叶晓龙 高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96-1903,共8页
为了更好地保护桥墩与船舶安全,针对桥墩防撞装置多为被动式耗能,其动态响应及防撞耗能效果较差,装置适应性有限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桥墩的逐级递进式高耗能抗撞磁流变阻尼器。通过建立力学模型确立了阻尼器结构参数;使用有限元对结... 为了更好地保护桥墩与船舶安全,针对桥墩防撞装置多为被动式耗能,其动态响应及防撞耗能效果较差,装置适应性有限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桥墩的逐级递进式高耗能抗撞磁流变阻尼器。通过建立力学模型确立了阻尼器结构参数;使用有限元对结构强度及磁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构部件强度满足要求,2 A电流下间隙处磁感应强度可达到1.2 T;缸筒内设置3个活塞,在不同的撞深位移下可协同工作,将阻尼器的耗能分成3个阶段,无电流下最小阻尼力为15 kN,最大阻尼力为496 kN,阻尼力随着位移的变大增加了481 kN;2.5 A电流下阻尼力随位移从78 kN增大到1204 kN,提升了约15倍。有效提高了阻尼器的出力且实现分级递进式抗冲耗能的优良效果;在桥墩防撞装置中应用可实现半主动式防撞耗能。理论与有限元仿真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阻尼器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级递进 抗撞耗能 磁流阻尼 结构设计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谐质量惯容阻尼器对核安全壳的减震性能研究
12
作者 贺智铭 唐贞云 +1 位作者 董晓辉 吴利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0,共10页
通过减震措施降低核安全壳地震加速度响应,确保强震作用下核电设备的安全,对提高核安全壳抗震韧性具有现实意义。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能有效地降低风振响应,用于控制地震响应,存在频带窄、减震效率低等不足。文中将TM... 通过减震措施降低核安全壳地震加速度响应,确保强震作用下核电设备的安全,对提高核安全壳抗震韧性具有现实意义。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能有效地降低风振响应,用于控制地震响应,存在频带窄、减震效率低等不足。文中将TMD与惯容结合,提出采用调谐质量惯容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 inerter,TMDI)降低核安全壳地震加速度。基于性能需求设计思想与H∞优化准则建立了TMDI最优参数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使用子结构思想联合ABAQUS与Matlab开发了数值模拟方法,实现了TMDI控制下核安全壳地震响应有限元模拟。通过对某核安全壳有限元模型进行TMDI地震控制算例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采用TMDI时核安全壳顶部峰值加速度减震率为46.1%,且TMDI达到相同减震指标时所需调谐质量减少了2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安全壳 地震响应 惯容 调谐质量惯容阻尼 轻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磁流变阻尼器在实桥斜拉索减振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王明 王福良 +4 位作者 赵睿 姚腾达 许艳伟 汪志昊 蔺伟楠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109,118,共8页
【目的】随着斜拉桥跨径的不断增大,斜拉索振动控制问题愈发受到社会关注。目前常用的是被动减振方案,该方案中不同拉索、不同模态时需要对阻尼器装置进行优化设计,这导致拉索振动模式的兼容性较差。【方法】为解决此问题,拟采用被动磁... 【目的】随着斜拉桥跨径的不断增大,斜拉索振动控制问题愈发受到社会关注。目前常用的是被动减振方案,该方案中不同拉索、不同模态时需要对阻尼器装置进行优化设计,这导致拉索振动模式的兼容性较差。【方法】为解决此问题,拟采用被动磁流变阻尼器减振方案,充分利用智能装置的可调节性,通过修改阻尼器的内部磁场实现不同减振目标,完成同一装置对于多减振目标的优化设计。【结果】以典型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为例,阐明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根据平板流体理论建立磁流变阻尼器控制力的物理模型,建立耦合磁流变阻尼器的受控斜拉索数值模型,与已有线性等效力不同,该精细化力-电模型充分考虑了磁流变阻尼器控制力的非线性特性,并基于数值仿真结果追踪到前3阶模态的最优工作电流。【结论】仿真结果证明了被动磁流变减振方案的模态兼容性。研究成果为斜拉索柔性结构提供先进有效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阻尼 斜拉索 振动控制 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阻尼调谐质量阻尼器在5G通信塔横向振动抑制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罗元易 肖望强 任志行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101,共12页
单管塔广泛地应用于5G通信设备的搭载基础,由于建设的需求,其挂载设备常常会随着5G建设的变化而变化,由于其阻尼很小,挂载设备的增加会导致其顶部振动过大,降低塔体的搭载能力。所以,对塔体顶部振动的控制显得尤为关键。因此,提出了一... 单管塔广泛地应用于5G通信设备的搭载基础,由于建设的需求,其挂载设备常常会随着5G建设的变化而变化,由于其阻尼很小,挂载设备的增加会导致其顶部振动过大,降低塔体的搭载能力。所以,对塔体顶部振动的控制显得尤为关键。因此,提出了一种用颗粒阻尼调谐质量阻尼器(Particle Damping Tuned Mass Damper,PDTMD)来控制5G通信塔的顶部振动过大问题的方法。基于碰撞理论建立了利用PDTMD控制通信塔振动的数学模型,详细核算了增加PDTMD后的铁塔在风载荷下的振动响应,分析了PDTMD的阻尼机制;对比了PDTMD与传统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的阻尼效果。研究发现,颗粒阻尼具有良好的能量耗散能力,与传统的TMD相比,PDTMD具有更好的阻尼效果,更高的鲁棒性。最后,基于实际信号塔,对复杂环境下PDTMD的使用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了阻尼颗粒与蜂窝结构之间的缝隙、颗粒的材质、颗粒的质量占比等对阻尼器减振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 颗粒阻尼 调谐质量阻尼 通信单管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惯性双调谐质量阻尼器对结构减震的参数解析优化及分析
15
作者 罗一帆 郜健博 +3 位作者 赵文韬 孙洪鑫 刘巴黎 温青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15-224,共10页
在被动控制装置中,经典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然而经典TMD在实际安装使用中往往需要较大的附加质量和较大的安装空间,给实际应用带来不便。旋转惯性双调谐质量阻尼器(rotational inertia double tune... 在被动控制装置中,经典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然而经典TMD在实际安装使用中往往需要较大的附加质量和较大的安装空间,给实际应用带来不便。旋转惯性双调谐质量阻尼器(rotational inertia double tuned mass damper,RIDTMD)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的振动控制装置,它利用了惯容的表观质量增效功能,以及调谐质量和调谐惯容的双重调谐效果,具有较好的减振性能和轻量化控制的特性。然而,当考虑到RIDTMD对基础激励下的主结构控制进行优化设计时,目前的设计方法基本为数值法,不便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H2优化理论,以主结构位移均方根值为目标函数,推导了RIDTMD减震系统的参数解析设计公式。在解析公式的基础上,通过频域和时域两种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了RIDTMD的减震性能和轻量化效果,验证了解析公式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仿真结果表明:在频域中,RIDTMD对主结构位移频响峰值控制和减震带宽均优于TMD,并具备轻量化和工作行程小的优势;在时域中,以5 MW陆上风机为例,在实际地震波激励作用下,RIDTMD对塔筒一阶纵弯的均方根值和峰值减震均优于TMD,在相同性能指标下能实现较好的轻量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振动控制 地震激励 旋转惯性双调谐质量阻尼(RIDTMD) 惯容阻尼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阻尼器时域路谱激励实验方法研究
16
作者 杨礼康 徐泽钧 戴光毅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2-75,共4页
为了既采用符合实际振动激励的随机加载方法进行试验,又避免花费大量时间在磁流变阻尼器开发试验进程中非簧载结构带来的影响,并减少误差,提出一种基于时域路谱激励的实验方法,该方法将非簧载激励和路面激励合并为振动激励,并以1/4悬架... 为了既采用符合实际振动激励的随机加载方法进行试验,又避免花费大量时间在磁流变阻尼器开发试验进程中非簧载结构带来的影响,并减少误差,提出一种基于时域路谱激励的实验方法,该方法将非簧载激励和路面激励合并为振动激励,并以1/4悬架模型为例,由Simulink仿真分析得到非簧载质量的加速度时域激励期望谱,经过波形编辑处理,通过试验系统控制电液伺服激励台对道路谱进行精准复现。最后,由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转换方法的可行性,为磁流变阻尼器的开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谱激励 时域波形再现 磁流阻尼 实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能量采集型磁流变阻尼器优化设计及性能分析
17
作者 席兴盛 胡国良 +1 位作者 喻理梵 李刚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2-268,共7页
自供电状态下振动能量采集型磁流变阻尼器阻尼性能较差,需要对其进行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通过对峰值感应电压、功率密度以及自供电电流的分析计算得出比较系数,以此为指标选取发电装置各关键尺寸;然后在自供电状态下,采用多目标优化算... 自供电状态下振动能量采集型磁流变阻尼器阻尼性能较差,需要对其进行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通过对峰值感应电压、功率密度以及自供电电流的分析计算得出比较系数,以此为指标选取发电装置各关键尺寸;然后在自供电状态下,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对减振装置活塞头尺寸及阻尼间隙宽度进行寻优;最后对优化前后的装置进行仿真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装置的发电性能及其在自供电状态下的阻尼性能均有明显提升;在频率为4 Hz、幅值为10 mm的振动激励下,优化后峰值感应电压提高30%,输出阻尼力提高8.7%,自供电电流强度提高20%,对应的阻尼力提高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自供电状态 能量采集 磁流阻尼 优化设计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提升系统纵向振动的磁流变阻尼器减振悬挂装置设计
18
作者 朱锋 姚建南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6,155,共10页
为抑制矿井提升系统的纵向振动,设计了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纵向振动减振悬挂装置。首先,建立了磁流变阻尼器力学模型,并对减振悬挂阻尼器进行了结构设计和磁路设计。其次,基于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建立了磁流变阻尼器的多物理场耦... 为抑制矿井提升系统的纵向振动,设计了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纵向振动减振悬挂装置。首先,建立了磁流变阻尼器力学模型,并对减振悬挂阻尼器进行了结构设计和磁路设计。其次,基于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建立了磁流变阻尼器的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在电磁场、流场的流-固耦合环境下分析了内部磁场、流场和压力分布状况,验证了机械结构和磁路分布设计的合理性。然后,通过耦合电磁场、流场和力场的动力学仿真,得到了磁流变阻尼器在正弦激励下的阻尼力F与位移x、频率f、振幅A、电流I和阻尼可调系数β之间的关系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在工作电流为0~1.4 A时,所设计阻尼器的最大阻尼力为4 993 N,最大阻尼可调系数为9.97。最后,试制样机验证了所设计的磁流变阻尼器可为减振悬挂装置提供所需的阻尼力,实现矿井提升系统纵向振动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提升 纵向振动 磁流阻尼 多物理场耦合 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隔震结构附加变化型调谐质量惯容阻尼器的优化设计研究
19
作者 叶昆 杨启帆 陈振明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68-1376,共9页
在强震作用下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层将发生非常大的水平变形。已有研究表明采用在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层附加变化型调谐质量阻尼器(VTMD)的混合控制策略能够有效降低隔震层的水平变形需求,然而该混合控制策略最大的缺陷在于需要很大的调... 在强震作用下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层将发生非常大的水平变形。已有研究表明采用在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层附加变化型调谐质量阻尼器(VTMD)的混合控制策略能够有效降低隔震层的水平变形需求,然而该混合控制策略最大的缺陷在于需要很大的调谐质量。考虑到惯容装置具有明显的质量放大效应,本文提出将惯容装置(Inerter)与VTMD中的阻尼器并联,从而形成具有较小调谐质量的变化型调谐质量惯容阻尼器(VTMDI),并将其附加在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层,基于随机振动的分析框架开展了VTMDI参数的优化设计研究。研究表明直接将基础隔震结构的上部结构层间变形作为优化目标的传统优化策略并不经济有效。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两步优化法的优化策略,该优化策略首先确保附加VTMDI的基础隔震结构相对于附加相同阻尼的基础隔震结构具有更优的控制效果;然后确保附加VTMDI的基础隔震结构的上部结构层间变形最小。通过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优化策略都能有效降低隔震层的水平变形和上部结构的层间变形,同时不会导致调谐质量出现过大的运动行程,基于两步优化法的优化策略更为经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结构 惯容 化型调谐质量阻尼 随机振动 优化设计 两步优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弯折型磁流变阻尼器结构设计及仿真分析
20
作者 吴云杰 夏鹏 +1 位作者 崔心阳 吴立国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5年第4期56-62,69,共8页
磁流变液阻尼器具有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阻尼可调等特点,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设计了一种弯折流道型的磁流变液阻尼器,提高了磁场利用率,能够在体积尺寸较小的情况下,展现较好的阻尼性能。阐述了阻尼器三维建模及结构设计和工... 磁流变液阻尼器具有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阻尼可调等特点,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设计了一种弯折流道型的磁流变液阻尼器,提高了磁场利用率,能够在体积尺寸较小的情况下,展现较好的阻尼性能。阐述了阻尼器三维建模及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通过Maxwell进行磁场建模分析磁路,结合磁场数据与磁流变液本构方程,构建磁流变液阻尼器单向耦合数值仿真,编入UDF进行Fluent瞬态动网格数值计算。对磁流变阻尼器的各项性能进行研究,包括阻尼力峰值、力速图、阻尼力可调范围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电流由0 A增加到2.0 A的过程中,输出最大阻尼力为12.8 kN,动态可调范围为1~69,为优化磁流变液阻尼性能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阻尼 结构设计 数值模拟 阻尼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