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变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最小方差预测控制器 被引量:3
1
作者 沈清波 于德泳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1-83,共3页
提出基于变神经网络学习动态系统参数的最小方差预测控制器。其目的是通过在线学习 ,使控制器(MVPC)能适应被控对象参数变化和非确定性。提出的变神经网络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线性神经网络 (LNN) ,作为被控对象局部线性动态模型 ,另... 提出基于变神经网络学习动态系统参数的最小方差预测控制器。其目的是通过在线学习 ,使控制器(MVPC)能适应被控对象参数变化和非确定性。提出的变神经网络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线性神经网络 (LNN) ,作为被控对象局部线性动态模型 ,另一部分是多层交叉回归神经网络 (DRNN) ,它近似为非线性动态模型。由于引进递推最小方差算法 ,本控制器运算速度相当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神经网络 最小方差预测 非线性系统 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变图神经网络的拉格朗日粒子流模拟
2
作者 蒋权 黄文清 苟志勇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66-2671,共6页
图神经网络(GNN)因能较好解决结构网格的问题,且有较强的组合泛化能力,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复杂的流体系统预测。然而,在拉格朗日无网格视角下,经过平移、旋转或翻转变换的流体粒子信息输入GNN会出现不可预测的输出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 图神经网络(GNN)因能较好解决结构网格的问题,且有较强的组合泛化能力,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复杂的流体系统预测。然而,在拉格朗日无网格视角下,经过平移、旋转或翻转变换的流体粒子信息输入GNN会出现不可预测的输出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基于等变图神经网络模拟(EGNS)的方法。首先,将几何向量转换为相对的等变量;其次,通过每一步具有等变性的消息传递使整个神经网络具有等变性,网络输出与输入等变量的空间变换保持一致;最后,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模拟的粒子轨迹里训练得到较优的EGNS模型。在公开流体仿真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EGNS具有良好预测效果,相较于图神经网络模拟(GNS)的方法,EGNS在流体粒子运动形态、速度及典型细节的表现力上更准确,预测粒子的位置均方误差(MSE)减小了约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光滑粒子动力学 流体粒子 流动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变结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策略 被引量:3
3
作者 梁国伟 康忠健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88,共6页
为改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技术在复杂工况下控制器参数不能做出实时调整导致控制性能差的问题,分析了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控制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径向基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的相结合的智能控制策略。以转速误差以及误差的变化率为... 为改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技术在复杂工况下控制器参数不能做出实时调整导致控制性能差的问题,分析了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控制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径向基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的相结合的智能控制策略。以转速误差以及误差的变化率为依据构建增量补偿式二维变结构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器(deformable fuzzy neural network,DFNN)通过RBF神经网络参数辨识器获取永磁同步电机的雅可比信息矩阵(Jacobian matrix),通过变结构算法确定变结构模糊神经网络的结构信息。在MATLAB/Simulink中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提升了电机启动以及目标转速发生改变时的响应速度,同时降低了超调量,在负载转矩存在扰动时转速变化小,且能够快速回归至给定值,优化了矢量控制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矢量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 结构模糊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工程造价预测的变结构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牛东晓 乞建勋 邢棉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共4页
分析了建筑工程项目造价预测几种方法的缺点,提出了建筑工程造价的变结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从理论和实例上说明了该方法的优点,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提供了新的方法,也有助于电力工程项目造价预测管理。
关键词 建筑工程 造价预测 结构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机组的基于变权重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 被引量:7
5
作者 徐小力 徐洪安 曹爱东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2-335,共4页
面向旋转机组工作状态的趋势预测 ,结合组合预测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各自优点 ,提出了一种变权重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利用变权重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 ,依据各单项预测模型对预测结果的不同影响 ,动态... 面向旋转机组工作状态的趋势预测 ,结合组合预测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各自优点 ,提出了一种变权重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利用变权重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 ,依据各单项预测模型对预测结果的不同影响 ,动态确定组合预测模型的权系数。在大型旋转机组工业现场应用中 ,采用这种模型进行预测提高了预测精度 ,获得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机组 趋势预测 组合预测模型 权重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结构神经网络 被引量:16
6
作者 毛宗源 姚尹武 胡尚信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6-20,共5页
针对神经网络结构、性能不佳的普通状况 ,本文提出变结构的神经网络 .先后研究了神经网络单隐层和多隐层的变化情况 .
关键词 结构神经网络 单隐层 多隐层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步长Adaline神经网络的永磁同步电机参数辨识 被引量:34
7
作者 张立伟 张鹏 +2 位作者 刘曰锋 张超 刘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377-384,共8页
为了提高永磁同步电机在线参数辨识结果的收敛速度并减小稳态误差,首先对考虑逆变器非线性因素电压补偿的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电压方程进行变换,从而消除误差电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变步长自适应线性(Adaline)神经网络算法,对... 为了提高永磁同步电机在线参数辨识结果的收敛速度并减小稳态误差,首先对考虑逆变器非线性因素电压补偿的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电压方程进行变换,从而消除误差电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变步长自适应线性(Adaline)神经网络算法,对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参数进行在线辨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减小定子电阻、电感、转子磁链辨识结果的稳态误差,同时提高辨识结果的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 步长Adaline神经网络 参数辨识 稳态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洪水预报的变结构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翔 宋星原 夏军 《水电能源科学》 2002年第1期12-14,共3页
针对神经网络洪水预报模型的结构难以确定的问题 ,应用一种在训练过程中可调整隐层神经元数的算法 ,建立了变结构神经网络洪水预报模型。该方法提供了设计面向问题的网络结构的途径 ,在网络结构设计。
关键词 洪水预报 结构神经网络 结构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处理变结构神经网络日负荷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牛东晓 乞建勋 《运筹与管理》 CSCD 2001年第2期86-92,共7页
对于受不确定因素影响的日电力负荷 ,首次提出了基于模糊分类规则的变结构神经网络负荷预测模型 ,考虑从两方面改进预测精度 ,一个方面是通过模糊分类规则 ,使过去的负荷数据分为不同气候特征 ,选用同类特征数据进行预测 ,另一个方面是... 对于受不确定因素影响的日电力负荷 ,首次提出了基于模糊分类规则的变结构神经网络负荷预测模型 ,考虑从两方面改进预测精度 ,一个方面是通过模糊分类规则 ,使过去的负荷数据分为不同气候特征 ,选用同类特征数据进行预测 ,另一个方面是通过神经网络变结构优化 ,确定最优网络和最优拟合逼近 ,从而得到最优的预测结果。这种新方法同时考虑了天气因素的影响和神经网络的最优确定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预测 结构神经网络 模糊分类 影响因素 预测精度 电力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PID自整定控制系统 被引量:6
10
作者 付华 李大志 《工矿自动化》 2009年第7期72-75,共4页
文章介绍了一种应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的PID自整定控制系统,给出了系统结构,详细分析了BP神经网络和RBF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学习算法。该系统采用3层BP神经网络,其输出为PID控制器的参数;通过变结构的RBF神经网络辨识控制对象,将得到的输出... 文章介绍了一种应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的PID自整定控制系统,给出了系统结构,详细分析了BP神经网络和RBF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学习算法。该系统采用3层BP神经网络,其输出为PID控制器的参数;通过变结构的RBF神经网络辨识控制对象,将得到的输出对输入的梯度信息提供给BP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根据该信息优化PID控制器参数。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对于参数扰动较大的非线性系统,其收敛速度快、动态响应能力强、稳定性好,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整定控制系统 神经网络 PID控制 BP神经网络 RBF神经网络 结构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参递归网络和递归最小二乘的连续体机器人控制
11
作者 张润宁 余鹏 谭宁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103,共14页
连续体机器人通常由柔性材料制成,能够承受大幅度形变,在各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其软体结构和非传统的驱动机制也带来了诸多非线性因素,使得其状态和运动难以被精确建模.因此,为连续体机器人设计了一种无模型控制方案.该方案一... 连续体机器人通常由柔性材料制成,能够承受大幅度形变,在各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其软体结构和非传统的驱动机制也带来了诸多非线性因素,使得其状态和运动难以被精确建模.因此,为连续体机器人设计了一种无模型控制方案.该方案一方面通过变参递归神经网络(Varying parameter-recursive neural network,VP-RNN)求解连续体机器人的逆运动学,以实现高精度运动控制,另一方面使用递归最小二乘法(Recursive least square,RLS)基于实时数据估计和更新机器人雅可比矩阵伪逆,以避免机器人的解析建模.最后,通过仿真模拟和实物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控制方案的可行性、精确性和鲁棒性,并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突出了所提出方法的优势.该方法率先研究基于递归最小二乘法的连续体机器人雅可比矩阵伪逆估计,对未来的连续体机器人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体机器人 无模型控制 参递归神经网络 递归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双碱法脱硫塔SO_2排放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18
12
作者 苏翔鹏 刁永发 杨青杰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8-63,共6页
采用传统公式估算脱硫塔出口SO_2排放量的方法难以推广,现场实测又耗时耗财,对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脱硫塔出口SO_2排放量预测方法,并以传统F-R修正的变梯度BP神经网络和以LM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LM-BP神经网络)为对照模型... 采用传统公式估算脱硫塔出口SO_2排放量的方法难以推广,现场实测又耗时耗财,对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脱硫塔出口SO_2排放量预测方法,并以传统F-R修正的变梯度BP神经网络和以LM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LM-BP神经网络)为对照模型,对双碱法脱硫塔在线监测数据进行预测。结果发现:RBF神经网络最大偏差和平均偏差均为0,优于变梯度BP神经网络和LM-BP神经网络。基于此,采用RBF神经网络作为预测模型,以平均烟气温度为101℃、平均脱硫塔清液pH=8.40、平均进塔清液流量与烟气流量之比(液气比)1.130 0 L/m3为输入参数,连续改变其中某一输入参数,分别预测其他参数对脱硫塔出口SO_2质量浓度折算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塔出口SO_2质量浓度折算值随进口烟气温度升高而增大,在烟气温度高于110℃后出现波动;当烟气温度为101℃、液气比为1.130 0 L/m3时,最优脱硫塔清液pH为8.60;当温度为101℃、pH=8.40时,脱硫塔出口SO_2质量浓度折算值随液气比增大而减小。因此,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脱硫塔出口SO_2排放量预测方法不仅能够有效预测双碱法脱硫塔出口SO_2排放量,而且能够对SO_2排放量进行优化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塔 双碱法 RBF神经网络 梯度BP神经网络 LM-BP神经网络 SO2排放量 预测方法 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结构径向基函数网络的船舶运动预测PID控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尹建川 东昉 +1 位作者 李铁山 胡江强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64-1568,共5页
针对船舶在海上运动的大时滞和动态时变等特点,提出基于一种变结构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预测PID控制器.通过建立反映系统动态变化的滑动数据窗口,在线序贯学习窗口内的数据,动态调整隐层节点与隐层至输出层的连接权值,得到结构可... 针对船舶在海上运动的大时滞和动态时变等特点,提出基于一种变结构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预测PID控制器.通过建立反映系统动态变化的滑动数据窗口,在线序贯学习窗口内的数据,动态调整隐层节点与隐层至输出层的连接权值,得到结构可自适应变化的RBF网络.将该变结构RBF网络用于预测PID控制器中系统状态的在线多步预测,通过得到的预测模型灵敏度信息在线调整PID控制器参数以控制系统的输出.将该控制器用于船舶航向跟踪控制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具有良好的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结构神经网络 预测控制 序贯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改进级联模型预测控制
14
作者 高锋阳 吴银波 +4 位作者 徐昊 史志龙 岳文瀚 孙伟 王高强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4-1265,共12页
为降低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三矢量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开关频率和控制系统对电机参数依赖性,提出一种基于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Adaline)可调参数改进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针对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 为降低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三矢量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开关频率和控制系统对电机参数依赖性,提出一种基于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Adaline)可调参数改进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针对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三矢量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造成开关频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剔除高开关频率和高共模电压的电压矢量,优化备选电压矢量范围,对剩余电压矢量根据其对q轴电流作用效果分组组合寻优和分配作用时间;基于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改进PI控制器,使得改进PI控制器兼顾快速性与超调;然后,分析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模型预测控制参数变化特性,构建系统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参数辨识模型,对电机参数分步辨识,形成参数可调节级联模型预测控制;最后,对所提策略和三矢量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进行稳态和动态半实物测试对比。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对转矩脉动、零轴电流、总谐波畸变率、开关频率、调速超调都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避免了传统模型预测控制的多目标代价函数中权重系数整定和参数辨识模型构建欠秩问题,对系统的控制性能有明显的提升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将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传动系统应用于机车牵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 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 级联模型预测 转矩脉动 零轴电流 参数分步辨识 开关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变步长CMAC的沉降NARMAX模型
15
作者 王华秋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68-1371,1377,共5页
为了提高氧化铝生产质量和降低能耗,分析了氧化铝沉降工艺中影响沉降过程的各种因素,采用小脑模型神经网络(CMAC)系统辨识的方法建立沉降系统的带外部输入的自回归滑移模型(ARMAX)。针对CMAC收敛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变步长小脑模型... 为了提高氧化铝生产质量和降低能耗,分析了氧化铝沉降工艺中影响沉降过程的各种因素,采用小脑模型神经网络(CMAC)系统辨识的方法建立沉降系统的带外部输入的自回归滑移模型(ARMAX)。针对CMAC收敛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变步长小脑模型神经网络(CMAC)算法,通过双曲正割函数优化学习步长,提高了小脑模型神经网络算法的收敛速度和计算精度,进而优化了沉降槽密度ARMAX模型。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的ARMAX模型可以对沉降过程中的槽内密度进行准确识别,指导氧化铝的沉降生产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 带外部输入的自回归滑移 步长小脑模型神经网络 系统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PSO-BP和L-MBWO的多翼离心风机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韧 李君宇 +3 位作者 周明 刘林波 张志富 黄其柏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33-1843,共11页
针对多翼离心风机气动性能、噪声情况难以同时改进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权重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风机性能预测模型(WPSO-BP),以及一种基于逻辑混沌初始化的多目标白鲸优化算法(L-MBWO),并将二者应用于多翼离心风机的优... 针对多翼离心风机气动性能、噪声情况难以同时改进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权重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风机性能预测模型(WPSO-BP),以及一种基于逻辑混沌初始化的多目标白鲸优化算法(L-MBWO),并将二者应用于多翼离心风机的优化设计中。首先,选取了叶片进出口角、倾斜蜗舌的最大蜗舌半径、叶片切除角度作为设计变量,把风机的全压、效率、声压级作为优化目标;然后,构建了WPSO-BP预测模型,以反映设计变量与优化目标之间的关系,定量分析对比了该模型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值用于风机的性能优化;接着,将逻辑混沌初始化引入到白鲸优化算法(BWO),基于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Ⅲ)构建了L-MBWO优化算法;最后,在实验验证仿真可靠的前提下,将提出的预测模型和优化算法应用于风机优化,并对优化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风机全压增加了34.79 Pa,效率提高了0.67%,噪声降低了1.73 dB,实现了多个优化目标之间的平衡,有效改善了风机的综合性能,为多翼离心风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翼离心风机 权重 基于权重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风机性能预测模型 白鲸优化算法 基于逻辑混沌初始化的多目标白鲸优化算法 预测模型 风机全压 风机效率 风机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D-CNN-BiLSTM的轴承故障多级分类识别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祎颜 王衍学 姚家驰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54-1564,共11页
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作为风能发电领域的关键设备之一,保障其稳定运行显得尤为重要。针对DFIG轴承故障的多级分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优化的变分模式分解-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长短期记忆(VMD-CNN-BiLSTM)故障诊断模型。首先,采用改... 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作为风能发电领域的关键设备之一,保障其稳定运行显得尤为重要。针对DFIG轴承故障的多级分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优化的变分模式分解-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长短期记忆(VMD-CNN-BiLSTM)故障诊断模型。首先,采用改进的麻雀优化算法——鱼鹰-柯西-麻雀搜索算法(OCSSA)对变分模态分解(VMD)的惩罚因子、模态分量进行了优化,OCSSA算法是将鱼鹰算法和柯西变异策略与麻雀算法进行了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优化算法,该算法利用强大的参数搜索能力获取了更精确的频率特征;然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了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征,并对特征进行了融合;最后,利用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学习了故障的序列模式,完成了故障的多级分类任务。研究结果表明:基于OCSSA算法优化的VMD-CNN-BiLSTM模型在多级轴承故障识别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平均识别准确率可达98.36%,与CNN-LSTM、CNN-BiLSTM和VMD-BiLSTM模型进行对比,该模型具有更卓越的故障诊断性能、出色的泛化能力和快速的计算速度。这一结果充分验证了该模型在双馈风力发电机轴承故障的多级分类识别任务上的有效性,且适用于在线监测和智能诊断,为实现高效、可靠的风能发电提供了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力发电机 分模式分解-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长短期记忆 鱼鹰-柯西-麻雀搜索算法 轴承故障诊断 多级分类 识别准确率 泛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Hot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7Mo Super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Based on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18
作者 WANG Fan WANG Xitao +1 位作者 XU Shiguang HE Jinshan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65-171,共7页
The hot compression tests of 7Mo super austenitic stainless(SASS)were conducted to obtain flow curves at the temperature of 1000-1200℃and strain rate of 0.001 s^(-1)to 1 s^(-1).To predict the non-linear hot deformati... The hot compression tests of 7Mo super austenitic stainless(SASS)were conducted to obtain flow curves at the temperature of 1000-1200℃and strain rate of 0.001 s^(-1)to 1 s^(-1).To predict the non-linear hot deformation behaviors of the steel,back propagatio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P-ANN)with 16×8×8 hidden layer neurons was proposed.The predictability of the ANN model i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of mean absolute error(MAE)and relative error.The relative error of 85%data for the BP-ANN model is among±5%while only 42.5%data predicted by the Arrhenius constitutive equation is in this range.Especially,at high strain rate and low temperature,the MAE of the ANN model is 2.49%,which has decreases for 18.78%,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Arrhenius constitutive eq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Mo super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hot deformation behavior flow stress BP-ANN Arrhenius constitutive equ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保真流变信息元模型的LAOS过程本构方程参数恢复
19
作者 刘虎 陈欣 +3 位作者 张浩天 王雨欣 庞志威 沙金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4期572-580,共9页
为应对复杂流体在大振幅振荡剪切(LAOS)过程中触变弹黏塑性(TEVP)本构模型参数恢复的挑战,尤其在流变样本数据稀缺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多保真流变信息元建模方法。该方法先构建了结合数据、初值和本构方程损失的流变信息神经网络作为基... 为应对复杂流体在大振幅振荡剪切(LAOS)过程中触变弹黏塑性(TEVP)本构模型参数恢复的挑战,尤其在流变样本数据稀缺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多保真流变信息元建模方法。该方法先构建了结合数据、初值和本构方程损失的流变信息神经网络作为基础子网,利用低保真合成数据进行预训练;随后引入由1×20线性层与2×20非线性层组成的多保真子网,通过加权损失函数融合低保真响应与高保真实验数据,实现元模型的增量微调。基于胶体玻璃、聚合物胶束、软凝胶和海相黏土的实验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曲线与真实数据曲线高度吻合,证明模型的有效性和鲁棒性。该方法为数据稀缺场景下的流变本构建模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展示了多保真数据融合在复杂流体参数恢复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振幅振荡剪切 弹黏塑性本构模型 多保真 元建模 信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riable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for building neural network model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海东 刘元东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4年第2期220-224,共5页
To address the problems that input variables should be reduced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explain output variables fully in building neural network model of complicated system, a variable selection method based on cluste... To address the problems that input variables should be reduced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explain output variables fully in building neural network model of complicated system, a variable selection method based on cluster (analysis) was investigated. Similarity coefficient which describes the mutual relation of variables was defined. The methods of the highest contribution rate, part replacing whole and variable replacement are put forwarded and deduced by information theory. The software of the neural network based on cluster analysis, which can provide many kinds of methods for defining variabl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clustering system variable and evaluating variable cluster, wa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build neural network forecast model of cement clinker qua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the network scale, training time and prediction accuracy are perfect.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demonstrates that the method of selecting variables for neural network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riable cluster neural network information theory cluster tr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