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人类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变异 被引量:31
1
作者 叶建伟 丁洁 +2 位作者 陈彦 黄建萍 杨霁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4-398,共5页
目的 :以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DHPLC)检测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 (NR3C1)在中国人群中的变异情况。方法 :提取 6 4例中国人基因组DNA ,参照文献所报道的引物序列 ,PCR方法扩增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编码区(2~ 9α外显子 )及其邻近的部分内... 目的 :以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DHPLC)检测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 (NR3C1)在中国人群中的变异情况。方法 :提取 6 4例中国人基因组DNA ,参照文献所报道的引物序列 ,PCR方法扩增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编码区(2~ 9α外显子 )及其邻近的部分内含子序列 ,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产物后 ,以DHPLC检测PCR产物 ,对洗脱曲线异常者进行DNA测序。结果 :经DHPLC分析和DNA测序证实 ,研究人群的NR3C1基因中存在 8处变异 ,5处为新发现 ;其中有 2组变异呈紧密连锁的单倍型 ,均为首次报道 ,它们在人群中的基因型频率达 3.1%与 14 .1% ;另一处变异出现频率相对较低。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以DHPLC检测NR3C1基因变异的方法及技术参数 ,证实在中国人群中NR3C1基因存在变异 ,其中 2种频率较高的单倍型为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检测 人类 糖皮质激素受体 基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线威原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福军 谷淑波 +3 位作者 冯宝艳 单广霞 王丽红 周勤刚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3年第9期9-10,共2页
本文叙述的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为流动相,C18柱和紫外检测器测定杀线威原药,该方法测得杀线威的标准偏差为0.4150%,变异系数为0.4449%,平均回收率为99.36%,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5。
关键词 杀线威原药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C18柱 紫外检测器 测定技术 变异系数 杀螨剂 杀线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大豆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彭梓 谭建锡 +3 位作者 周慧平 袁小雅 朱金国 王利兵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81-888,共8页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插入-删除标记(In Del)在基因组中广泛分布,日益成为主要作物的重要遗传标记。利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检测大豆品种的SNP和In Del的多态性,可为大豆种质的品种鉴定提供一种新型的快速检测方法。基于公...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插入-删除标记(In Del)在基因组中广泛分布,日益成为主要作物的重要遗传标记。利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检测大豆品种的SNP和In Del的多态性,可为大豆种质的品种鉴定提供一种新型的快速检测方法。基于公共数据库中的大豆基因信息,筛选了3条DNA序列作为目标分析片段,以大豆种质粤夏119作为参比基因型,利用DHPLC技术平台对10份大豆品种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混合参比DNA后的大豆样本产生DHPLC谱图均具有多态性,谱型与测序基因型一一对应。综合3条目标片段的DHPLC特征谱图可以区分所有大豆品种。试验结果验证了DHPLC应用于大豆品种鉴定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由于DHPLC分辨率高、快速、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在大豆的品种鉴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P INDEL 大豆 鉴定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在微生物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陆连寿 张秀英 郑明 《中国兽药杂志》 2009年第9期40-44,共5页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是一种高通量筛选DNA序列变异的新技术。本文从该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特点以及其在耐药检测、基因分型和鉴定、混合微生物分离鉴定等微生物领域的应用方面作了较详细的综述。
关键词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检测技术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杨华 胡忠义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6年第S1期22-22,共1页
目的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对乙胺丁醇(EMB)、吡嗪酰胺(PZA)耐药相关基因embB,pncA的突变情况,探讨DHPLC在MTB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耐药性检测 牛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相关基因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突变检测 分离株 测序 药敏检测 基因片段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DHPLC技术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MN-T基因缺失检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元 彭茜 +1 位作者 阿周存 林立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71-274,共4页
目的评价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enaturing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DHPLC)在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muscularatrophy,SMA)端粒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urvivalmotorneurontelomericcopy,SMN-T)缺失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 目的评价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enaturing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DHPLC)在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muscularatrophy,SMA)端粒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urvivalmotorneurontelomericcopy,SMN-T)缺失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扩增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DHPLC及DNA测序技术对51例SMA患儿及其双亲与67例非SMA患儿SMN-T与着丝粒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urvivalmotorneuroncentromericcopy,SMN-C)碱基差异位点exon7(C/T)与exon8(G/A)进行检测。结果PCR-RFLP与DHPLC技术均同时检出45例SMA患儿SMN-T基因exon7+8或exon7纯合缺失,DNA测序证实了PCR-RFLP与DHPLC检测的可靠性。在DHPLC检测中发现,6例非SMN-T纯合缺失患儿的SMN-T与SMN-C基因拷贝数存在不平衡;在SMN-T基因纯合缺失患儿双亲中,75.5%(77/102例)的个体两基因拷贝数存在不平衡;在非SMA对照组中,22.4%的个体(15/67例)两基因拷贝数存在不平衡,两组个体基因拷贝不平衡频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DHPLC技术不仅能快速有效地检出SMN-T基因的纯合缺失,而且通过比较SMN-T与SMN-C基因拷贝数平衡与否,可初步提示患儿SMN-T基因杂合缺失状态与双亲基因缺失的携带者状态,为进一步的基因突变筛查与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基因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病原高通量检测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朱丽萍 颜世敢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3-106,共4页
当前规模化养殖业迫切需要动物病原检测技术高通量化。高通量检测技术具有高通量、自动化、微量化等特点。病原高通量检测技术可分为高通量免疫学检测(检测抗原)和高通量分子生物学检测(检测核酸)两大类。论文对近年来报道的用于动物病... 当前规模化养殖业迫切需要动物病原检测技术高通量化。高通量检测技术具有高通量、自动化、微量化等特点。病原高通量检测技术可分为高通量免疫学检测(检测抗原)和高通量分子生物学检测(检测核酸)两大类。论文对近年来报道的用于动物病原高通量检测的基因芯片技术、抗体芯片技术、液相芯片技术、流式细胞术多色荧光分析技术、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等新技术从原理、特点及应用等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检测 液相芯片 抗体芯片 流式细胞术 基因芯片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病原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68例孕妇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者筛查及产前诊断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孟雁欣 孙东兰 +2 位作者 于湄 杨玉秀 刘春苗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31-535,共5页
目的:对4568例孕妇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突变携带者筛查,并对已明确携带者夫妇胎儿进行产前诊断,了解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变异携带率及SMA产前诊断并分析临床意义。方法:将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分析法及Sanger测序联合应用,... 目的:对4568例孕妇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突变携带者筛查,并对已明确携带者夫妇胎儿进行产前诊断,了解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变异携带率及SMA产前诊断并分析临床意义。方法:将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分析法及Sanger测序联合应用,对石家庄市第四医院4568例孕妇进行SMN1缺失/点突变检测,进行携带频率统计;对携带者配偶进行筛查并对双方均为携带者夫妇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1)4568例孕妇共检出SMA患者3例,2例SMN1外显子7纯合缺失,1例患者检测出SMN1外显子杂合缺失,拷贝数"1",该患者同时检出SMN1点突变变异位点p.Q164X,临床诊断为"1+1型"SMA患者,发病率0.066%。(2)126例拷贝数异常携带者(SMN1杂合缺失/转换个体),84例为缺失携带者,含SMN1∶SMN 2=1∶1样本35例,SMN1∶SMN 2=1∶2样本49例。35例转换携带者SMN1转换成SM N 2基因,含SMN1∶SMN 2=1∶3样本32例,SMN1∶SMN 2=1∶4样本3例。7例携带者SMN1∶SMN 2=1∶0。(3)126例携带者配偶中25例同为携带者。(4)应用DHPLC联合Sanger测序技术对25例SMA高危胎儿行产前诊断。结果显示3例胎儿SMN1外显子7/8纯合缺失(SMA患者);1例胎儿SMN1外显子7/8杂合缺失(SMA携带者)。余胎儿检测未见SMN1拷贝数异常。Sanger测序1例胎儿携带p.Q164X点突变变异位点,余样本未见SMN异常。结论:本研究检出SMN1变异携带率高于中国南方地区报道,且在北方地区属高携带率地区。DHPLC联合Sanger检测技术可以完成SMA携带者筛查及产前诊断,二者联合应用对于优生优育、有效预防SMA胎儿的出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Sanger测序 脊髓性肌萎缩症 产前诊断 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Wnt通路中APC/β-catenin基因异常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吉龙 王坚 +2 位作者 周晓燕 侯英勇 朱雄增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859-863,共5页
背景与目的:APC和β-caten in基因作为W nt通路上重要的成员,其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分析了韧带样型纤维瘤病中APC和-βcaten in基因突变,探讨W nt通路中APC/β-caten in基因异常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背景与目的:APC和β-caten in基因作为W nt通路上重要的成员,其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分析了韧带样型纤维瘤病中APC和-βcaten in基因突变,探讨W nt通路中APC/β-caten in基因异常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DHPLC-Sequence的方法分析韧带样型纤维瘤病中APC和-βcaten in基因的突变,免疫组织化学EnV ision+两步法检测β-caten in、cyc linD1和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APC基因发生碱基置换突变,均为体系突变,突变率为26.1%(18/69),突变不产生截短APC蛋白。β-caten in基因发生碱基转换,突变率为18.8%(13/69),导致第3外显子的codon41处苏氨酸磷酸化位点转变为丙氨酸。-βcaten in蛋白异常表达阳性率为47.8%(33/69),在APC、β-caten in基因突变阳性和阴性病例间,其异常表达阳性率没有显著差异。β-caten in异常表达阳性病例的c-myc蛋白阳性率(69.7%,23/33)显著高于阴性病例的c-myc阳性率(22.2%,8/36),两者之间有正相关关系(Pearson's r=0.477),而cyc linD1的表达没有显示出这种相关性和差异。结论:韧带样型纤维瘤病中APC、β-caten in基因存在体系突变,β-caten in蛋白存在异常表达,可能引起c-myc表达增加。韧带样型纤维瘤病中W nt通路存在异常,可能在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 APC基因 Β-CATENIN 基因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FLT3-ITD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列芬 王晔 +3 位作者 姚锦 黄桂云 瞿晓媛 杨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3-45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人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Fms-like tyrosine kinase3-intenal tandem duplication,FLT3-ITD)基因突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polymera...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人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Fms-like tyrosine kinase3-intenal tandem duplication,FLT3-ITD)基因突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PCR-DHPLC)方法检测60例初治AML患者和10例对照组骨髓FLT3-ITD基因突变。结果60例AML患者FLT3-ITD突变阳性率21.67%(13/60),10例对照组均未检测到该突变;FAB各亚型FLT3-ITD突变率不同,有M3型突变率较高的趋势;FLT3-ITD阳性组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高于FLT3-ITD阴性组(P<0.01);FLT3-ITD阳性组完全缓解(CR)率低于FLT3-ITD阴性组(P<0.05)。结论FLT3-ITD基因突变多见于M3患者,FLT3-ITD阳性者具有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高、CR率低的特点。FLT3-ITD基因突变可作为预测AML预后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FLT3 内部串联重复 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定量线粒体DNA1555A>G异质性突变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慧 沈姗姗 +7 位作者 刘晶晶 王琳凯 梁少明 张阮章 胡玉华 郭辉 林玉梅 王沙燕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6-691,共6页
目的利用Taq Man探针建立熔解曲线定量分析技术平台,比较Taq Man探针熔解曲线技术、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及测序技术在检测线粒体DNA 1555A>G异质性突变负荷方面的差异。方法建立Taq Man探针熔解曲线技术,分析氨基糖苷类药物... 目的利用Taq Man探针建立熔解曲线定量分析技术平台,比较Taq Man探针熔解曲线技术、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及测序技术在检测线粒体DNA 1555A>G异质性突变负荷方面的差异。方法建立Taq Man探针熔解曲线技术,分析氨基糖苷类药物性耳聋家系及正常人群的线粒体DNA 1555A>G异质性突变水平,并与前期实验中DHPLC技术及测序技术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aq Man探针熔解曲线技术成功分析50例样本的线粒体DNA 1555A>G突变水平,相比于Sanger测序技术多发现1例异质性突变,但比DHPLC技术少发现3例异质性突变。结论本实验建立的Taq Man探针熔解曲线技术成功检出19%至86%范围内的线粒体DNA 1555A>G异质性突变水平,操作简单,成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1555A〉G 耳聋 TAQMAN探针 熔解曲线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重RT-PCR同时鉴定猪流感病毒不同HA和NA基因亚型的D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超 刘芳 +2 位作者 李轲 张巨洲 韩雪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24-628,共5页
为建立快速、敏感并同时鉴定不同HA和NA基因亚型的猪流感病毒(SIV)的方法。本研究根据SIV的H1、H2、H3、H5、H9、N1及N2亚型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型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同时扩增SIV不同亚型的多重RT-PCR及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的高... 为建立快速、敏感并同时鉴定不同HA和NA基因亚型的猪流感病毒(SIV)的方法。本研究根据SIV的H1、H2、H3、H5、H9、N1及N2亚型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型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同时扩增SIV不同亚型的多重RT-PCR及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的高灵敏度和高通量分型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特异性的检测并鉴定H1、H2、H3、H5、H9、N1、N2等亚型SIV,而对猪瘟病毒、口蹄疫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均无交叉反应,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100拷贝/μL核酸。对76份猪流感鼻拭子样品临床样品检测结果表明,DHPLC与商业化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自动化程度高,为快速分型检测SIV提供技术支撑,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感病毒 亚型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分型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