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32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断面管幕箱涵顶进引起地表变形的解析解答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坤勇 李丹阳 +1 位作者 张梦 沈小锐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191,共8页
研究大断面管幕箱涵顶进全过程对土体变形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于事前预测变形并控制施工扰动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indlin解答、修正Sagaseta公式等经典理论解答,分别考虑由正面推进力、摩擦力和土体损失等因素引起的地表变形,提出考... 研究大断面管幕箱涵顶进全过程对土体变形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于事前预测变形并控制施工扰动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indlin解答、修正Sagaseta公式等经典理论解答,分别考虑由正面推进力、摩擦力和土体损失等因素引起的地表变形,提出考虑三者共同作用下的大断面管幕箱涵顶进引起的地表变形计算方法。建立管幕箱涵顶进作用下土体受力模型,采用Mindlin解答分别给出正面推进力和摩擦力引起的土体变形计算公式;基于当层法原理提出由土体损失引起的横向地表沉降计算公式。根据各影响因素的相对独立性,将各因素引起的土体变形量叠加,从而得到一种适用于大断面管幕箱涵顶进施工,可综合考虑多种施工因素和土体三维变形的理论解答公式。通过工程实例验证公式的合理性,研究成果可为实际施工变形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管幕箱涵 MINDLIN解 地表变形 变形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性大变形隧道橡塑海绵缓冲层变形释能效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匡亮 朱建林 +5 位作者 陶伟明 刘志强 吴剑 唐思聪 周路军 齐春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0,共7页
为探究橡塑海绵缓冲层在挤压性大变形隧道让压支护中的适用性,采用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现场测试等手段开展橡塑海绵缓冲层的释能效能研究。主要结论包括:(1)橡塑海绵的单轴压缩试验表明,橡塑海绵受力和变形满足线性关系,当橡塑海绵压... 为探究橡塑海绵缓冲层在挤压性大变形隧道让压支护中的适用性,采用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现场测试等手段开展橡塑海绵缓冲层的释能效能研究。主要结论包括:(1)橡塑海绵的单轴压缩试验表明,橡塑海绵受力和变形满足线性关系,当橡塑海绵压缩比达到70%时,材料尚未发生破坏,橡塑海绵的压缩变形性能和强度性能均良好,可作为缓冲层设置于挤压大变形隧道各层支护结构之间;(2)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相较于40 cm厚衬砌无缓冲层支护体系和50 cm厚衬砌无缓冲层支护体系,40 cm厚衬砌+10 cm厚缓冲层支护体系对应的围岩拱顶沉降量分别增加7.23%、14.50%,仰拱隆起量分别增加8.86%、17.01%,第三主应力最大值分别降低53.35%和49.86%;(3)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大变形段有无缓冲层段受力测试对比试验表明,相较于无缓冲层支护体系,有缓冲层支护体系的支护接触压力、钢筋应力、混凝土应力分别降低55.7%、69.5%、60.9%。综上所述,橡塑海绵缓冲层具有较显著的释能效用,可提升支护体系的受力安全性,可作为一种让压支护手段在挤压性大变形隧道进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挤压性大变形 让压支护 缓冲层 橡塑海绵 释能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期裂陷盆地斜向伸展变形主控因素分析--来自砂箱物理模拟实验的启示
3
作者 王琦 孙永河 +3 位作者 巩磊 王有功 常德双 张万福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1-450,共10页
为了探讨多期裂陷盆地中先存断裂及其与不同伸展方向之间夹角(斜度α)对斜向伸展变形和洼槽结构的影响,利用砂箱物理模拟实验,基于相似性原理,设计了三组物理模拟实验,即不同斜度(α)斜向伸展物理模拟实验和两组斜向伸展—走滑叠加变形... 为了探讨多期裂陷盆地中先存断裂及其与不同伸展方向之间夹角(斜度α)对斜向伸展变形和洼槽结构的影响,利用砂箱物理模拟实验,基于相似性原理,设计了三组物理模拟实验,即不同斜度(α)斜向伸展物理模拟实验和两组斜向伸展—走滑叠加变形物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多期裂陷盆地中,伸展方向与先存断裂之间的夹角变化控制着走向滑动分量和倾向滑动分量的比例,影响洼槽结构,夹角越大,倾向滑动分量越大,洼槽宽度越大;反之,洼槽宽度减小。(2)受先存断裂分布的影响,不同演化阶段,先存断裂再活动方式不同,对于斜向伸展—走滑叠加变形过程,先存走滑断裂与边界断裂之间的距离较大时,洼槽呈单断半地堑特征;二者间距较小时,走滑断裂也控陷,洼槽呈现双断地堑结构。(3)多方位展布的先存边界断裂再活动控制形成的洼槽深度和压扭褶皱幅度也受二者距离的影响,随着先存边界断裂与走滑断裂距离的增加,张扭区洼槽深度逐渐增大,压扭区褶皱幅度逐渐增加;反之,洼槽深度越小,褶皱幅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向伸展变形 断裂变形 盆地构造 物理模拟 多期裂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注浆上浮力作用下大盾构管片瞬时变形特征模型试验研究
4
作者 李明宇 王越 +4 位作者 陈健 高始军 田应飞 靳军伟 杨钊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82,共12页
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期受高水压复杂地质环境影响,盾构同步注浆效果难以保证,管片极易产生过大上浮。以济南黄河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探讨土体围压、同步注浆产生的上浮力及水平千斤顶推力耦合作用下,拱底与拱顶上浮量、收... 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期受高水压复杂地质环境影响,盾构同步注浆效果难以保证,管片极易产生过大上浮。以济南黄河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探讨土体围压、同步注浆产生的上浮力及水平千斤顶推力耦合作用下,拱底与拱顶上浮量、收敛变形量、环纵向接缝错台量以及围压的瞬时变化规律和分布特性。研究发现:沿纵向观察时,拱顶与拱底竖向位移量、收敛变形量大致遵循对数正态分布;在盾尾后部第3环管片处,管片环的收敛变形量与纵缝错台量达到峰值;各环的收敛变形与竖向位移、环缝错台、纵缝错台近似成线性函数关系,拟合的函数斜率由未凝固区首环至末环呈现出逐环减小的趋势。建议实际工程中可考虑加强对脱出盾尾第3环管片的变形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模型试验 横向变形 纵向变形 非均布上浮力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变形对高超声速可变形减速器的动态稳定性影响分析
5
作者 时晓天 张桂茹 +2 位作者 吕蒙 赵渊 高军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0,共10页
文章针对高超声速可变形减速器的飞行稳定性预测及回收着陆需求,研究表面结构变形对减速器气动特性的影响效应,重点分析了高度10~50 km、Ma=0.15~4.6关键速域内的静、动态气动特性变化。文章采用求解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Reynolds... 文章针对高超声速可变形减速器的飞行稳定性预测及回收着陆需求,研究表面结构变形对减速器气动特性的影响效应,重点分析了高度10~50 km、Ma=0.15~4.6关键速域内的静、动态气动特性变化。文章采用求解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Reynolds average Navier-Stokes,RANS)的数值模拟方法,获得了有无表面结构变形减速器的流场和气动参数。定常计算结果表明:变形效应导致飞行器迎风面存在局部的小尺度流动分离,变形后外形的气动阻力增加。结合刚性动网格技术的俯仰强迫振动,计算结果表明:减速器的动态稳定性受到迎风面高压及背风面分离涡结构的共同作用,迎风面的高气动压力载荷占主导作用,使得减速器的动态稳定性增强;背风面的涡结构导致动态稳定性减弱;轴对称分布的表面结构变形整体上增强了减速器的动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着陆 高超声速可变形减速器 结构变形 动态稳定性 强迫振动 动导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EMDAN-SSA-ELM-LSTM模型的地铁车站深基坑支护桩水平变形预测
6
作者 刘彦伟 彭洁 +4 位作者 任连伟 高保彬 郭佳奇 王泽武 韩红凯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6,共13页
灾害监测与预测是岩土工程领域至关重要的任务之一,但工程监测数据中的非平稳性和非线性一直是预测的难点。为应对此挑战,引入数据驱动算法极限学习机(ELM)、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LSTM),结合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 灾害监测与预测是岩土工程领域至关重要的任务之一,但工程监测数据中的非平稳性和非线性一直是预测的难点。为应对此挑战,引入数据驱动算法极限学习机(ELM)、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LSTM),结合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麻雀搜索算法(SSA),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组合预测模型。首先,通过CEEMDAN将支护桩水平位移序列分解为趋势项和波动项,降低数据的非平稳性。其次,为充分考虑分解序列差异的非线性特征,分别采用SSA优化后的ELM和LSTM模型对低频趋势项与高频波动项进行预测,并将结果叠加重构为最终预测值。最后,以郑州市某地铁车站深基坑为例,通过设置消融实验、对比实验和泛化性验证实验,系统评估了模型的准确性与实用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精度和稳定性方面显著优于其他模型,其中R2提升了2.88%~23.62%,RMSE和MAPE分别降低了6.63%~41.13%、8.08%~64.79%。这充分说明模型在应对数据非平稳性和捕捉非线性特征方面表现出色,具备良好的可靠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为岩土工程中的灾害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支护桩 变形监测 组合预测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高应力隧道软岩大变形开挖补偿控制研究
7
作者 陶志刚 许闯 +2 位作者 李勇 王祥 王欢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7,共12页
随着中国西部地区隧道工程建设的蓬勃发展,深埋、高应力、高海拔隧道的软岩大变形灾害愈发严重,已经成为隧道灾害控制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位于横断山脉的大亮山公路隧道因其埋深大、断层多、突涌水、围岩强度低、地应力高等特点,隧... 随着中国西部地区隧道工程建设的蓬勃发展,深埋、高应力、高海拔隧道的软岩大变形灾害愈发严重,已经成为隧道灾害控制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位于横断山脉的大亮山公路隧道因其埋深大、断层多、突涌水、围岩强度低、地应力高等特点,隧道围岩大变形现象十分严重。为了探索这种类型隧道围岩大变形控制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NPR材料的深埋隧道软岩大变形开挖补偿控制对策,为了验证其可行性和科学性,通过现场观测、室内物理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NPR锚索可承受的最大动力冲击荷载为284.811 kN,抗冲击性能最高约为Q235锚杆的2倍,非线性吸能效果显著;NPR锚索开挖补偿控制体系能够有效调节围岩应力分布特征,及时为受开挖扰动的围岩提供补偿支护力,约束围岩塑性区扩展并吸收围岩释放的变形能;在正常与超载条件下,分别将软岩隧道围岩变形量控制在3 mm与5.8 mm以内,且无明显应力集中区域;NPR锚索开挖补偿支护体系可有效约束隧道围岩位移,最大水平位移量控制在3.35 mm以内,最大竖向位移量控制在15.21 mm以内。NPR锚索补偿开挖支护体系能够有效控制深埋高应力隧道软岩大变形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R锚索 软岩隧道 变形灾害 物理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深部巷道大变形分步联合控制研究
8
作者 李培涛 刘泉声 +2 位作者 朱元广 高峰 范利丹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1-612,共22页
深部巷道大变形已成为深部煤炭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制约因素。为实现深部软弱围岩稳定性控制,提出了基于深部巷道大变形演化过程的分步联合支护方案及其理论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深部软弱围岩呈破裂碎胀变形-损伤扩容变形-连续变形的分布... 深部巷道大变形已成为深部煤炭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制约因素。为实现深部软弱围岩稳定性控制,提出了基于深部巷道大变形演化过程的分步联合支护方案及其理论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深部软弱围岩呈破裂碎胀变形-损伤扩容变形-连续变形的分布特征。分步联合支护后,围岩极限承载力随锚杆和锚索等效支护力增大呈线性增大趋势,但随注浆修复系数呈指数增大趋势。锚杆和锚索支护设计时应以极限承载力所需的注浆修复系数等于1.0时的等效支护力临界条件为基准。深浅孔注浆支护时须同时考虑注浆修复系数和围岩破裂区半径。不同支护措施的协同支护参数可由破裂修复区围岩极限承载平衡条件确定。数值模拟和工程应用分析表明,分步联合支护可实现深部软弱围岩碎胀大变形控制,具有较高的工程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软弱围岩 变形 分步联合支护 承载平衡 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albol理论的破碎岩石压缩变形及分形特征试验研究
9
作者 孙文斌 田殿金 +2 位作者 薛彦超 张志 陈其勇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9,共9页
为研究侧限条件下不同轴向荷载、饱水状态及粒径级配3种因素对断层破碎岩体的压缩变形及分形特征的影响,以山东星村煤矿非导水断层取出的断层岩石为试样,利用自主研制的破碎岩石变形—渗流试验系统,开展侧限条件下不同Talbol幂指数n的... 为研究侧限条件下不同轴向荷载、饱水状态及粒径级配3种因素对断层破碎岩体的压缩变形及分形特征的影响,以山东星村煤矿非导水断层取出的断层岩石为试样,利用自主研制的破碎岩石变形—渗流试验系统,开展侧限条件下不同Talbol幂指数n的级配破碎岩石压缩变形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轴向载荷逐级增大,破碎岩石轴向位移量增大,压缩碎胀系数和压实度变小;相同侧限轴向荷载条件下,饱水状态试样的轴向位移量和加载终点位移累积变形量比干燥状态的更大;随着级配指数增大,加载终点位移累积变形量变大;破碎岩石的质量分布系数C随Talbol幂指数n增大而增大,且随轴向荷载的增大而减小;破碎岩石分形维数D随Talbol幂指数n增大而减小,试验后分形维数增量随Talbol幂指数n增大而增大,即岩石破碎程度愈加剧烈。根据破碎岩体力学特征与分形特征将其变形过程划分为松散堆积、错位挤压、变形开裂、研磨破碎4个阶段,在加载前期岩石变形以颗粒滑动位移为主,加载后期变形以颗粒研磨破碎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岩石 轴向荷载 分形维数 Talbol指数 压缩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荷载作用下加筋埋地管道力学与变形行为细观分析
10
作者 王志杰 成彪 +2 位作者 杨广庆 高古顺 王贺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7,共9页
为深入研究竖向荷载作用下土工格栅加筋埋地管道的防护效果,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建立离散元仿真分析模型,从细观层面探究竖向荷载作用下土工格栅加筋埋地管道与周围土体系统的力学响应与变形行为,揭示不同管道埋深与不同筋材埋深条件下,... 为深入研究竖向荷载作用下土工格栅加筋埋地管道的防护效果,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建立离散元仿真分析模型,从细观层面探究竖向荷载作用下土工格栅加筋埋地管道与周围土体系统的力学响应与变形行为,揭示不同管道埋深与不同筋材埋深条件下,加载板荷载-沉降关系曲线、模型内部颗粒间接触力、颗粒位移与管道垂直径向变形等发展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管道埋深H较浅时(H=1.5D,D为管道模型外径),其极限承载力小于管道埋深较大的工况,虽然相同荷载作用下加载板沉降较小,但管道垂直径向变形较大;对管道上方进行土工格栅加筋后,模型系统承载力显著提高,管道垂直径向变形减小;土工格栅埋深越浅,加筋效果越显著,当土工格栅埋深从0.75B减小至0.25B时,极限承载力提高约57.2%,管道径向变形减小约27.9%.本研究从细观层面揭示了管道、土体与土工格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实现土工格栅加筋防护埋地管道力学与变形行为的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管道 土工格栅 力学行为 变形特征 离散元 细观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隔震结构混凝土干缩应变分离与温缩变形预测
11
作者 杜永峰 张超 +3 位作者 李虎 王光环 李超 马振和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264,共12页
隔震层温缩变形是评估超长隔震结构全过程性能状态的重要参数之一,为充分掌握隔震层温缩变形规律,并实现对隔震层温缩变形预测,首先建立了隔震层温缩位移一维等直梁比拟模型,给出了隔震层水平温缩位移的求解方法。其次提出了温缩位移系... 隔震层温缩变形是评估超长隔震结构全过程性能状态的重要参数之一,为充分掌握隔震层温缩变形规律,并实现对隔震层温缩变形预测,首先建立了隔震层温缩位移一维等直梁比拟模型,给出了隔震层水平温缩位移的求解方法。其次提出了温缩位移系数,通过验证该系数计算的准确性,以保证综合温差估计的合理性;提出了隔震层均方根温度,以较为精准地估计隔震层温度;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隔震层混凝土干缩应变分离与温缩变形预测方法。最后以严寒地区某超长复杂隔震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隔震层均方根温度相关性模型,为观测时间点隔震层温度预测提供依据;分离得到了隔震层各测点混凝土干缩应变,利用双指数函数拟合得到了混凝土干缩预测模型,为预测混凝土各龄期下干缩应变提供参考;进而对隔震层温缩变形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隔震层均方根温度相关性模型和双指数干缩预测模型,能够较为精准地预测隔震层各测点的合成向温缩变形,从而为超长隔震结构全过程的性能评估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隔震结构 温缩变形 均方根温度 干缩应变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载预压下塑料排水板地基的侧向变形预测方法
12
作者 徐方 吴其长 +4 位作者 门小雄 杨俊芳 彭扬发 解裕荣 杨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6-428,共13页
为深入研究堆载预压下塑料排水板地基的侧向变形特性,并建立相应的侧向变形预测方法,利用自研的改进三轴试验装置,开展堆载预压下径向排水的三轴压缩试验及多工况仿真分析,系统研究竖向应力、水平应力、加载速率及初始有效应力对土体侧... 为深入研究堆载预压下塑料排水板地基的侧向变形特性,并建立相应的侧向变形预测方法,利用自研的改进三轴试验装置,开展堆载预压下径向排水的三轴压缩试验及多工况仿真分析,系统研究竖向应力、水平应力、加载速率及初始有效应力对土体侧向变形及应力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体侧向变形随竖向应力的增加、水平应力的减小、加载速率的增大及初始有效应力的减小而非线性增长;土体代表性应力比K_(e)^(*)则随加载速率的增大及初始有效应力的减小而非线性减小,随水平应力的增加近似线性增长,随竖向应力的增加先线性减小再非线性减小;堆载预压下地基浅层存在较大的水平向附加应力,其对地基侧向变形的影响不可忽视;水平向附加应力及竖向附加应力的综合作用,促使堆载预压下的排水板地基侧向变形随深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弓”形分布规律。基于分析结果,建立土体应力比K_(e)^(*)与最终水平应变εh之间的归一化关系;并提出可考虑堆载预压加载因素及土体固结特性的综合影响因子β,由β与K_(e)^(*)之间的线性拟合关系可对不同工况下的K_(e)^(*)进行估算;综合ε_(h)-Ke及K_(e)^(*)-β关系,提出了堆载预压下排水板地基侧向变形轮廓的预测方法,并将该方法运用于分析2个实际工程案例,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堆载预压下塑料排水板地基的分析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载预压 塑料排水板 改进三轴试验 侧向变形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湿化作用下压实红黏土累积变形规律与控制研究
13
作者 刘维正 黄轩嘉 +2 位作者 徐阳 李慧丽 万家乐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5-547,共13页
针对南方多雨地区在役红黏土路基易发生湿化,并在交通荷载联合作用下产生过大附加变形问题,开展了不同含水率的静三轴试验以及不同湿化次数、幅度和动应力的动三轴试验,分析含水率变化对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影响,探究动应力幅值、湿化次... 针对南方多雨地区在役红黏土路基易发生湿化,并在交通荷载联合作用下产生过大附加变形问题,开展了不同含水率的静三轴试验以及不同湿化次数、幅度和动应力的动三轴试验,分析含水率变化对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影响,探究动应力幅值、湿化次数和幅度对累积变形以及动回弹模量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考虑动应力幅值、湿化次数和幅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累积变形预测模型;基于谱元法建立了移动荷载下红黏土路基横观各向同性动力响应计算模型,通过与现场行车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解析模型的有效性,并分析了湿化与动荷载作用下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规律。结果表明:累积塑性应变随动应力幅值、湿化次数和幅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大;动回弹模量随初始含水率和湿化次数的增加而减小;湿化3次后的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增长约一倍。进而建立了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与累积应变的经验关系,结合现有规范给出了红黏土路基累积应变控制值,提出了红黏土路基变形控制方法,并在某高速公路试验段通过水泥改良强化路床和动回弹模量试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红黏土地区耐久性路基的设计和服役性能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动力湿化 抗剪强度 累积变形 动回弹模量 预测模型 变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深部巷道碎胀大变形灾害控制及大变形灾变环境下TBM快速成巷技术
14
作者 刘泉声 刘滨 +14 位作者 唐彬 康永水 卢海峰 朱元广 黄兴 潘玉丛 邓鹏海 孙磊 唐永志 卢兴利 张程远 余宏淦 李培涛 雷一鸣 贾浩男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4-244,共21页
随着浅部煤炭资源逐步枯竭,煤炭开采不断向深部发展,我国东部矿区和中西部部分矿区已经进入深部开采阶段。然而,由于深部岩体的高地应力环境及采掘过程的强扰动效应,深部巷道大变形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深部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开发。如... 随着浅部煤炭资源逐步枯竭,煤炭开采不断向深部发展,我国东部矿区和中西部部分矿区已经进入深部开采阶段。然而,由于深部岩体的高地应力环境及采掘过程的强扰动效应,深部巷道大变形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深部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开发。如何有效控制巷道围岩稳定及提升掘进效率已成为深部煤炭开发面临的重大技术挑战,主要体现在:对深部巷道米级大变形灾变的机理认识尚不清晰;缺乏适用于深部巷道大变形灾害控制的理论与技术;缺乏适应大变形灾变环境的快速成巷技术。针对以上问题,围绕中东部典型矿区深部巷道米级大变形灾变机理、深部巷道大变形灾害控制理论及技术体系、大变形灾变环境下的快速成巷技术等方面展开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以下进展:提出了深部巷道围岩应力场和变形破裂导致的围岩结构扰动演化过程的探测表征方法,发展了深部巷道大变形灾变过程模拟分析的FDEM方法,揭示了深部巷道米级大变形灾害孕育形成的破裂碎胀-大位移运动机理;提出了由“应力恢复、围岩增强、固结修复、应力转移-承载圈控制”四项控制原理构成的深部围岩稳定性分步联合控制理论,建立了精准介入围岩结构与扰动应力场演化过程、多重手段分步协同的灾害控制理论与技术体系;研发出深部巷道大变形灾变环境下TBM安全高效掘进关键技术,发展了TBM掘进过程挤压变形卡机灾害预测控制方法,建立了深部煤系地层TBM系统适应性设计理论与评价决策体系。研究成果实现了典型矿区深部巷道碎胀大变形灾害的有效控制和安全高效掘进,解决了深部矿井采掘接替的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深部巷道 碎胀大变形灾害 灾变机理 控制理论与技术 TBM快速成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风下大跨拱桥变形对高速列车行车平稳性的影响机理
15
作者 李小珍 周彦希 王铭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为探求侧风下的拱桥变形对列车平稳性的作用机理,通过风-车-桥耦合系统得到跨中横、竖向位移,分析不同风速、车速下的列车行车平稳性,量化桥梁变形对风-车-桥系统中列车横、竖向加速度的贡献;结合车体加速度响应的敏感波长及桥梁变形的... 为探求侧风下的拱桥变形对列车平稳性的作用机理,通过风-车-桥耦合系统得到跨中横、竖向位移,分析不同风速、车速下的列车行车平稳性,量化桥梁变形对风-车-桥系统中列车横、竖向加速度的贡献;结合车体加速度响应的敏感波长及桥梁变形的时频特性,分析桥梁变形对行车平稳性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桥梁竖向位移差异较横向位移差异较小,且主要位移由车致桥梁变形产生,最大幅值达到了-9.2mm;在列车及风荷载作用下,桥梁横向及竖向位移较为显著,但其对列车平稳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交界墩位置处,约为其余位置响应的4倍;除交界墩区域,桥上列车的行车平稳性主要由风致列车振动及轨道不平顺决定;车体横向及竖向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分布与轨道不平顺的波长密切相关,其对应的敏感波长区间均小于120m;车体横向及竖向加速度主要受车辆荷载作用引起的桥梁变形影响,而风荷载引起的桥梁变形主要分布于主跨范围内,波长大于120m,因而未对列车车体加速度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行车平稳性 桥梁变形 风荷载 风-车-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山区输电线路塔位边坡变形破坏主要类型与防治建议
16
作者 周欢良 胡谢飞 孙义杰 《山西建筑》 2025年第1期75-79,88,共6页
山区输电线路铁塔基础施工改变了塔位附近原始微地形、覆盖植被等环境地质条件,岩土体内部原有应力状态发生了变化,在各种自然营力作用下,每年在浙江省山区会发生一定数量塔位边坡的变形与破坏。根据影响因素、变形破坏机理分析,结合现... 山区输电线路铁塔基础施工改变了塔位附近原始微地形、覆盖植被等环境地质条件,岩土体内部原有应力状态发生了变化,在各种自然营力作用下,每年在浙江省山区会发生一定数量塔位边坡的变形与破坏。根据影响因素、变形破坏机理分析,结合现场勘查及实际情况,划分为坍塌、滑坡、流坍等边坡变形破坏类型,经研究总结得出其主要发育特征,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边坡 变形破坏类型 发育特征 防治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隧道小净距斜下穿既有隧道变形多因素分析
17
作者 赵耀 黄长鑫 +6 位作者 张青 邵靖淇 高子明 张连震 陈健 王宠 于雷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3,共6页
[目的]在极小净空间条件下实施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作业时,新建隧道极易遭遇变形、塌方等安全风险,进而威胁既有线路的正常运营。因此,有必要对新建隧道小净距斜下穿既有隧道变形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基于青岛地铁8号线青岛北站—沧口... [目的]在极小净空间条件下实施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作业时,新建隧道极易遭遇变形、塌方等安全风险,进而威胁既有线路的正常运营。因此,有必要对新建隧道小净距斜下穿既有隧道变形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基于青岛地铁8号线青岛北站—沧口站区间隧道斜下穿既有运营地铁3号线隧道的实际施工案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深入探讨了开挖工法、开挖进尺及围岩条件三大要素对既有隧道受力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及结论]相较于全断面法,采用台阶法施工会导致既有隧道的最大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分别增加24%,这充分表明全断面法在控制隧道变形方面具有更优的表现。同时,开挖进尺增大和围岩条件恶化均显著加剧既有隧道位移,进尺从0.5 m增至1.5 m时,竖向位移增加13%,水平位移增加28%,归因于穿越形态、应力释放、重分布及变形约束。围岩等级从Ⅲ级劣化至Ⅴ级,竖向位移增加302%,水平位移增加205%,影响远超开挖工法和进尺。在开挖里程-位移曲线中,工法决定曲线形态,进尺和围岩条件决定位移大小。针对小净距斜下穿工程,建议围岩条件良好时,优先采用全断面法和小进尺施工,以减轻既有隧道应力和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隧道工程 小净距斜下穿 有限元模拟 隧道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松散层下区域注浆改造地层扰动变形特征研究
18
作者 张平松 程晋全 +1 位作者 许时昂 吴海波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6-258,共13页
通过地面高压注浆实施区域治理是厚松散承压含水层下煤炭安全开采的主要防治措施之一,然而高压注浆过程造成上覆地层移动变形,诱发地表局部隆起、矿区建(构)筑物偏斜等问题,是区域注浆改造安全施工备受关注的重点。以安徽某矿120501工... 通过地面高压注浆实施区域治理是厚松散承压含水层下煤炭安全开采的主要防治措施之一,然而高压注浆过程造成上覆地层移动变形,诱发地表局部隆起、矿区建(构)筑物偏斜等问题,是区域注浆改造安全施工备受关注的重点。以安徽某矿120501工作面上覆顶板富水砂岩层注浆改造为工程背景,基于COMSOLMultiphysics有限元方法开展数值模拟,研究高压注浆前后对上覆地层作用过程及其时序演化特征,同时构建了分布式光纤全断面监测系统,获得了上覆地层不同深度地层形变响应特征及对地表扰动影响。结果表明:区域高压注浆过程可划分为“充填—扩散—扰动”3个阶段,充填过程对上覆地层基本无扰动影响,扩散过程对上覆地层影响主要表现为水平扰动,进入扰动阶段对上覆地层影响则表现为垂向位移变化。注浆改造过程对地层扰动影响呈现Logistic曲线增长趋势,其扰动影响主要作用在厚松散层下部,在相对隔水层段以竖向拱起为主,在相对含水层段表现为层内压缩。全断面监测结果表明注浆全过程地层形变特征为非线性分布,砂质黏土层与粉砂层为其主要形变贡献层。全断面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具备较好的一致性,成果可为东部厚松散层覆盖矿区煤矿安全开采以及区域注浆诱发次生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提供思路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浆改造 地层变形 分布式光纤 钻孔监测 厚松散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伺服钢支撑控制旁侧既有盾构隧道变形试验研究
19
作者 王哲 吴鹏飞 +5 位作者 魏纲 冯韦皓 吴雪桦 李航 易子浩 胡恬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5-806,共12页
为探明伺服钢支撑主动控制旁侧既有盾构隧道变形时基坑和隧道的整体受力变形规律和机理,解决工程中伺服钢支撑的不合理应用问题,开展室内缩尺模型试验,通过分析地连墙变形、隧道变形、隧道围压与内力、周围土压力等试验数据,以及伺服钢... 为探明伺服钢支撑主动控制旁侧既有盾构隧道变形时基坑和隧道的整体受力变形规律和机理,解决工程中伺服钢支撑的不合理应用问题,开展室内缩尺模型试验,通过分析地连墙变形、隧道变形、隧道围压与内力、周围土压力等试验数据,以及伺服钢支撑不同组合方式下的隧道变形控制效果,研究伺服钢支撑主动控制旁侧隧道变形的规律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伺服加载对隧道水平位移和拱顶沉降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且对水平位移的控制效果更加显著,对隧道右拱腰围压与弯矩的影响最大,拱顶拱底次之,对左拱腰影响最小,对地表沉降未产生显著的控制效果。伺服加载在旁侧土体产生的附加应力,随着距离增大产生消散现象,在隧道右拱腰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伺服加载对地连墙变形、隧道围压和弯矩、隧道变形的影响同步产生且相互关联。伺服钢支撑设置位置越靠近隧道埋深处、设置层数越多对隧道变形控制效果越好,但设置位置不当时设置层数与隧道变形控制效果不成正比,甚至产生负向控制效果,工程中应重点考虑伺服钢支撑的设置位置,不可盲目增大设置层数,否则增加工程成本且可能产生工程风险。研究结果可为伺服钢支撑主动控制围护结构及旁侧隧道变形提供理论指导,利于其更加广泛而合理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深基坑 伺服钢支撑 地连墙变形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软岩大变形巷道变径分区卸压围岩控制技术及应用
20
作者 吴锋锋 谷浩源 +4 位作者 杨培举 刘长友 魏民涛 蒋与飞 王平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7,共15页
为解决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大变形、返修次数多难题,以泉店煤矿21运输下山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工程实践等方法,提出了巷道变径分区卸压技术,建立了卸压参数理论模型,得出了卸压关键参数选取区间与弹性应变能密度分布规律,... 为解决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大变形、返修次数多难题,以泉店煤矿21运输下山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工程实践等方法,提出了巷道变径分区卸压技术,建立了卸压参数理论模型,得出了卸压关键参数选取区间与弹性应变能密度分布规律,揭示了钻孔卸压能量耗散原理,确定了卸压关键参数的最佳取值。研究表明:(1)通过变径分区卸压技术改善了浅部围岩能量环境,减少了顶底板能量升高区面积,并将肩角和底角区域聚集能量向深部转移,实现了巷道精准卸压控制。(2)随着浅部小直径钻孔长度(L1)、深部大直径钻孔长度(L2)、深部大直径钻孔半径(r)增加,其弹性应变能密度曲线相应的前峰值、后峰值以及后峰值升高,整体呈正相关。(3)随着深部大直径钻孔间距(D)增加,孔间弹性应变能密度峰值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稳定的特点,而钻孔间联合卸压效果与其呈现负相关,依据弹性应变能量峰值增幅得出了影响卸压效果的关键参数权重顺序依次为:L1、L2、r、D。(4)依据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确定了21采区运输下山巷道卸压技术关键参数合理值,巷道实施变径分区卸压技术后,两帮及顶底板变形量分别降低了58.7%、23.7%以及27.4%,巷道稳定得到有效控制,证实了变径分区卸压技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大变形巷道 软岩 能量释放 弹性能密度 变径分区卸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