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NF-α受体-IgG1 Fc段融合蛋白对感染性休克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世婷 矫强 +2 位作者 徐芒华 徐旨梅 郭竹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09-912,共4页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IgG1 Fc段融合蛋白(sTNF-αR-Fc)对于感染性休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prague-Daw ley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注射脂多糖)和sTNF-αR-Fc处理组...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IgG1 Fc段融合蛋白(sTNF-αR-Fc)对于感染性休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prague-Daw ley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注射脂多糖)和sTNF-αR-Fc处理组(注射sTNF-αR-Fc和脂多糖)。多道生物信号分析系统监测各组大鼠平均动脉压变化并记录死亡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中TNF-α水平;RT-PCR检测肝脏及心脏组织TNF-α、IL-6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NF-αmRNA表达水平升高,平均动脉压和生存率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sTNF-αR-Fc处理组TNF-α、IL-6水平下降,生存率提高(P<0.05)。结论sTNF-αR-Fc可以显著降低脂多糖所致感染性休克大鼠的死亡率,其可能是通过降低TNF-α水平而起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受体-igg1fc段融合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脂多糖 感染性休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80-IgG1Fc段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和军 李频 +1 位作者 周小玲 郑祥雄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2,46,共4页
目的构建人CD80-IgG1Fc段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CD80-IgG1Fc/pcDNA3.1(+),并在CHO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应用T-A克隆技术和亚克隆技术,构建人CD80膜外段-IgG1Fc段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CD80-IgG1Fc/pcDNA3.1(+),并将其转染入CHO细胞株... 目的构建人CD80-IgG1Fc段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CD80-IgG1Fc/pcDNA3.1(+),并在CHO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应用T-A克隆技术和亚克隆技术,构建人CD80膜外段-IgG1Fc段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CD80-IgG1Fc/pcDNA3.1(+),并将其转染入CHO细胞株并筛选,进行稳定表达。通过Western blot及ELISA法,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CD80-IgG1Fc/pcD-NA3.1(+),并建立CHO细胞稳定表达株。Western blot及ELISA法检测到细胞培养上清中有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了人CD80膜外段-IgG1Fc段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CD80-IgG1Fc/pcDNA3.1(+),并在CHO细胞中稳定表达,为下一步抗肿瘤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0 IGG1 fc 融合蛋白 基因克隆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段受体结合蛋白(SPA-SPG)基因克隆表达及其在IgG纯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孟照辉 林兵 +1 位作者 谢月辉 张克勤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6-149,共4页
利用生物信息学 ,遴选编码SPA及SPG蛋白的基因 ,进行密码子优化 ,将目的基因分割成互为重叠的小片段寡聚核苷酸链 ,采用一步升温后T4DNA连接酶连接的方法 ,合成了编码SPA及SPG蛋白的融合基因 .将其克隆到pSK质粒进行扩增 ,经测序、修正... 利用生物信息学 ,遴选编码SPA及SPG蛋白的基因 ,进行密码子优化 ,将目的基因分割成互为重叠的小片段寡聚核苷酸链 ,采用一步升温后T4DNA连接酶连接的方法 ,合成了编码SPA及SPG蛋白的融合基因 .将其克隆到pSK质粒进行扩增 ,经测序、修正后再克隆到表达载体 ,高效表达了带His6的融合蛋白———蛋白AG .将蛋白AG共价结合到表面带羧基的磁粒上 ,形成蛋白AG磁粒复合物 ,用此复合物可在 1h内从大鼠、小鼠、人、猕猴、马、羊及猪等常用实验动物血清中纯化IgG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受体结合蛋白 SPA-SPG 融合基因合成 蛋白AG磁粒 IGG 纯化 受体结合蛋白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靶向VEGF-EGFR的Fc融合蛋白EVP1的构建及其结合特性 被引量:4
4
作者 左明辉 金华君 +3 位作者 黎江 易中梅 叶真龙 钱其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9-246,共8页
目的:构建能同时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Fc融合蛋白EVP1... 目的:构建能同时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Fc融合蛋白EVP1,并分析其多靶向结合功能,为后续的抗肿瘤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Herin基因和Flt-1基因Ig样第二结构域(Flt-1D2)编码序列,全序列合成带有点突变的人IgG1的Fc段编码序列,利用重组PCR方法将Herin、Flt-1D2和Fc基因依次连接,构成Herin-Flt-1D2-Fc基因(命名为EVP1基因)。再将EVP1编码基因插入质粒pDC659,构建携带EVP1基因的腺病毒穿梭质粒pDC659-EVP1。将质粒pDC659-EVP1与腺病毒骨架载体pPE3-F35共转染至293细胞,包装获得表达EVP1融合蛋白的非增殖型腺病毒Ad5/35-EVP1,经PCR鉴定,扩增、纯化病毒,采用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法测定病毒滴度。用MOI=11的腺病毒Ad5/35-EVP1感染293细胞,4 d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硫酸铵盐析法和Protein G亲和层析对融合蛋白EVP1进行纯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融合蛋白EVP1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融合蛋白EVP1的含量。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和Octet Red 96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对融合蛋白EVP1的靶向结合特性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成功包装出腺病毒Ad5/35-EVP1,滴度为5.4×109PFU/ml。腺病毒Ad5/35-EVP1-293细胞系统能有效表达融合蛋白EVP1;MOI=11时,融合蛋白EVP1的表达量为(1 613.94±24.65)ng/ml。蛋白EVP1与高表达EGFR的A431细胞和高表达HER2的人卵巢癌SK-OV-3细胞有良好的结合能力,与抗原EGFR、HER2、VEGF结合的亲和力常数Kd分别为4.55、18.70和0.63 nmol/L。结论:成功制备多靶向融合蛋白EVP1,它能高效结合VEGF、EGFR受体家族成员,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靶向治疗 融合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fc 亲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