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调结直肠癌细胞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抑制细胞生长并促进其凋亡 被引量:3
1
作者 马文琦 何鑫 +3 位作者 张红丽 刘婷 冯晓蕾 周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5-659,665,共6页
目的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ROR1)在人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收集60例结直肠癌及对应癌旁组织,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ROR1的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ROR1的蛋白水平,并分析ROR1蛋白与肿瘤临床病理资料... 目的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ROR1)在人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收集60例结直肠癌及对应癌旁组织,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ROR1的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ROR1的蛋白水平,并分析ROR1蛋白与肿瘤临床病理资料间的相关性。利用ROR1的siRNA特异性敲低结肠癌SW480细胞中ROR1表达,采用q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ROR1的敲减效果,MTT法检测下调ROR1后,SW480细胞的增殖,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下调ROR1后,SW480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ROR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结直肠癌组织中ROR1高表达与肿瘤体积增大(≥5 cm)、淋巴结转移及高TNM分期(Ⅲ+Ⅳ期)显著相关;ROR1的siRNA可显著降低SW480细胞ROR1 mRNA及蛋白的水平;下调ROR1表达能够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结论 ROR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结直肠癌恶性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下调ROR1能够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 结直肠癌 表达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2在大鼠牙囊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丽萍 李伯琦 +2 位作者 王琪 铁晓敏 刘奕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1-345,共5页
目的:观察在牙齿正常萌出过程中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Wnt5A)/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2(Ror2)信号在大鼠体内外牙囊细胞表达的特点,探讨其与成熟破骨细胞形成及牙齿萌出的相关性。方法分离出生后1-13 d的SD大鼠下颌骨... 目的:观察在牙齿正常萌出过程中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Wnt5A)/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2(Ror2)信号在大鼠体内外牙囊细胞表达的特点,探讨其与成熟破骨细胞形成及牙齿萌出的相关性。方法分离出生后1-13 d的SD大鼠下颌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牙囊及牙槽骨生长发育过程,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在下颌第一磨牙萌出过程中Wnt5A和Ror2在牙囊细胞中的表达。体外培养出生后5-6 d的SD大鼠第一磨牙牙囊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Wnt5A、Ror2在牙囊细胞中的表达。结果SD大鼠出生后第2天牙囊开始分化为牙周组织,1-3 d牙槽骨变化不明显,第4天起,破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Wnt5A在出生后第1-3天的大鼠牙囊组织内无明显表达,第4天开始出现阳性表达,并持续表达至第13天。Ror2在出生后第1-3天的大鼠牙囊组织表达呈强阳性,而在第4-13天呈弱阳性。结论 Wnt5A、Ror2在牙萌出过程中有特定的时间分布,提示其可能参与牙齿萌出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激酶孤儿受体2 牙囊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蛋白激酶在不同α_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Ca^(2+)调控中的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陶亮 关永源 +2 位作者 葛慧 贺华 韩启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7-391,共5页
目的 了解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途径在不同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Ca2 +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用Fura 2荧光探针双波长测定细胞胞浆游Ca2 +浓度 ([Ca2 +]i)的方法 ,在分别转染了α1A、α1B和α1D肾上腺素受体cDNA的HEK2 93细胞 ,观察酪氨酸... 目的 了解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途径在不同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Ca2 +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用Fura 2荧光探针双波长测定细胞胞浆游Ca2 +浓度 ([Ca2 +]i)的方法 ,在分别转染了α1A、α1B和α1D肾上腺素受体cDNA的HEK2 93细胞 ,观察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和磷脂酶C抑制剂U7312 2 对激动不同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引起的 [Ca2 +]i 变化的影响。结果 预先用U7312 2 (0 1,10 ,5 0 μmol·L-1)与细胞共同孵育 10min ;用Genistein(10 ,10 0 ,2 0 0 μmol·L-1)与细胞共同孵育 1h。在分别转染了α1A、α1B和α1DcDNA的HEK2 93细胞 ,U73 12 2 和Genistein均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肾上腺 (10 μmol·L-1)引起的双相 [Ca2 +]i 的升高。在上述细胞 ,U7312 2 (5 0 μmol·L-1)能完全抑制肾上腺素引起的[Ca2 +]i 升高 ;而用最大有效浓度 10 0 μmol·L-1的Genistein只能部分抑制肾上腺素升高 [Ca2 +]i 的作用。结论 在HEK 2 93细胞 ,不同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 (α1A α1B和α1D)激动均能部分通过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途径引起Ca2 +释放和Ca2 +内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 Α1肾上腺素受体 HEK29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农晓琳 夏勇 +6 位作者 杨亦萍 卿海云 李佳荃 黎燕宁 曹阳 李昊 陈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0-424,429,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酪氨酸激酶A(TrkA)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的表达情况,探讨TrkA与VEGFR2在SAC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SACC患者组织病理切片中TrkA与VEGFR2的表达情况,结合临... 目的通过检测酪氨酸激酶A(TrkA)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的表达情况,探讨TrkA与VEGFR2在SAC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SACC患者组织病理切片中TrkA与VEGFR2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评价TrkA、VEGFR2与SACC侵袭转移特性的相关性。结果 TrkA、VEGFR2在SAC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是87.23%(41/47例)和85.11%(40/47例),在有神经侵袭、有复发/转移的SACC患者组织切片中TrkA和VEGFR2的表达率均高于无神经侵袭、未复发/转移者,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计数与VEGFR2的表达率成正相关关系;MVD在神经侵袭组为25.14±2.83,在无神经侵袭组为18.81±1.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在复发/转移组为26.58±2.38,未复发/转移组为19.06±1.39(P<0.05)。结论 TrkA、VEGFR2的表达强弱与SACC的嗜神经侵袭,复发转移成正相关关系,提示该2种受体在SACC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据此推测TrkA、VEGFR2可以作为评价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涎腺腺囊性癌 神经侵袭 复发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酪氨酸激酶EphB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建东 李国立 +4 位作者 董迎春 盛蓁 马恒辉 卢光明 周晓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1-246,共6页
背景与目的:受体酪氨酸激酶Eph基因家族在神经和脉管系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可能参与某些肿瘤的发生、进展和预后。本研究探讨该家族成员EphB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RT-PCR(real-time reverse-transcrip... 背景与目的:受体酪氨酸激酶Eph基因家族在神经和脉管系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可能参与某些肿瘤的发生、进展和预后。本研究探讨该家族成员EphB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RT-PCR(real-time reverse-transcriptase PCR)测定61例胃癌组织标本(包括来源于同一患者的正常黏膜和癌组织)和5株胃癌细胞的EphB1mRNA。并应用抗EphB1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对其中58例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探讨EphB1蛋白在正常黏膜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内定位。结果:EphB1mRNA在胃癌细胞株中呈现不同程度表达。与正常黏膜相比,69%(42/61)的患者胃癌组织EphB1mRNA表达上调,15%(9/61)的患者表达下调,16%(10/61)的患者标本中表达既不上调也不下调。EphB1mRNA表达与患者的性别、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值分别为0.006,0.04和0.039),而与其他临床病理指标无关。EphB1蛋白表达水平与mRNA表达不完全一致。EphB1蛋白在45%(26/58)的患者标本中表达下调,在17%(10/58)的患者中上调,其余标本中表达既不上调也不下调。肿瘤细胞EphB1蛋白丢失与胃壁侵犯深度、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值分别为0.039,0.001和0.008)。结论:在胃癌进展过程中,EphB1可能发挥肿瘤抑制作用。它有可能成为胃癌预后的新标志物及基因治疗的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激酶 EphB1 胃癌 实时定量RT-PC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董迎春 周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06-308,共3页
EphA1基因是受体酪氨酸激酶Eph家族中第一个成员,不仅参与胚胎发育和血管生成,而且在正常成人组织中也广泛表达。其独特的受体和配体复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信号转导模式,使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在不同器官、不... EphA1基因是受体酪氨酸激酶Eph家族中第一个成员,不仅参与胚胎发育和血管生成,而且在正常成人组织中也广泛表达。其独特的受体和配体复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信号转导模式,使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在不同器官、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甚至在同一种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EphA1基因表达状况也有很大差异,提示该基因功能的多元性。深入研究EphA1在血管生成和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有可能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A1 EPH 受体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素受体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婷婷 罗德钦 +1 位作者 邓铖 蒙绪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85-990,共6页
目的 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素受体2(receptor tyrosine kinase-like orphan receptor 2,ROR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检测PTC组织和正常甲... 目的 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素受体2(receptor tyrosine kinase-like orphan receptor 2,ROR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检测PTC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ROR2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不同表达水平的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ROR2蛋白表达水平与PTC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PTC患者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 PTC组织中ROR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4.46%,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13.75%(χ^(2)=83.419,P <0.001),其中PTC组织中ROR2蛋白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ROR2高表达与PTC患者多发病灶、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高呈正相关。ROR2蛋白高表达是影响PT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2.143,95%CI:1.119~4.597,P <0.001)。ROR2蛋白高表达者无复发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者(χ^(2)=4.073,P=0.044)。结论 ROR2蛋白在PTC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其高表达与疾病进展中的不良事件如多发病灶、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高呈正相关,且ROR2蛋白高表达是PT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受体激酶孤儿受体2 表达 临床病理特征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1增强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EphA3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转录 被引量:1
8
作者 武瑞琴 李其满 +4 位作者 施庆国 张惠 钱晓龙 俞岚 周建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33-639,共7页
为了研究前列腺癌相关基因(prostate and colon gene 1,PC-1)对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分子EphA3表达的影响,用RT-PCR、实时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表达不同水平PC-1的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和C4-2中EphA3的表达情况.发现PC-1可诱导EphA3基因表... 为了研究前列腺癌相关基因(prostate and colon gene 1,PC-1)对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分子EphA3表达的影响,用RT-PCR、实时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表达不同水平PC-1的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和C4-2中EphA3的表达情况.发现PC-1可诱导EphA3基因表达上调.采用荧光素酶实验检测PC-1对于EphA3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PC-1对转录起始位点上游916 bp的启动子活性没有影响,而可增强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011 bp启动子的活性.对EphA3启动子-916 bp~-2 011 bp区域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此区域包含HSF、NF-1、Nkx-2、SP1和GATA-1等多种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实验结果表明,PC-1可通过影响EphA3启动子诱导EphA3基因高表达,其调控区域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 011 bp至-916 bp之间,提示PC-1可能通过影响一些结合于此区域的转录因子来影响EphA3启动子的转录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相关基因(PC-1) 受体激酶 EphA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2(ROR2)抑制卡介苗诱导的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自噬 被引量:1
9
作者 郑雪迪 陈琪 +3 位作者 聂雪伊 骆佳 徐金瑞 王玉炯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57-1062,共6页
目的探讨Wnt5a/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2(ROR2)信号通路对卡介苗(BCG)感染引起的巨噬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BCG感染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0、2、6、12、24 h,Western blot法检测Wnt5a、ROR2及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 目的探讨Wnt5a/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2(ROR2)信号通路对卡介苗(BCG)感染引起的巨噬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BCG感染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0、2、6、12、24 h,Western blot法检测Wnt5a、ROR2及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的表达。在敲低ROR2表达和BCG感染分别作用或共同处理RAW264.7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AW264.7细胞自噬相关基因5(ATG5)、P62、beclin-1、ATG7、LC3Ⅱ的蛋白表达,采用表达单体红色荧光蛋白-绿色荧光蛋白和LC3的(mRFP-GFP-LC3)自噬双标腺病毒法检测细胞自噬流。结果与未感染对照组相比,BCG感染RAW264.7细胞6 h后,Wnt5a、ROR2、LC3Ⅱ的表达最高。与未感染对照组相比,BCG感染组自噬相关蛋白ATG5、P62、beclin-1、ATG7、LC3Ⅱ的表达上调,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数量增加;与BCG感染组相比,敲低ROR2并经BCG感染后,上述蛋白的表达下调,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数量减少。结论BCG感染小鼠巨噬细胞激活自噬,而敲低ROR2抑制BCG引起的细胞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5A 受体激酶孤儿受体2(ROR2) 自噬 RAW264.7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营养性酪氨酸激酶受体1和2可用于区分肺鳞状细胞癌和非鳞状细胞癌
10
作者 黄文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62-762,共1页
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类型的区分对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非常重要,近年来已有一些免疫标记物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亚型的鉴别诊断中。
关键词 激酶 神经营养性 肺鳞状细胞癌 受体1 非小细胞肺癌 神经生长因子 组织学类型 组织学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细胞过表达酪氨酸激酶受体1对其肿瘤相关内皮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倩玉 韦艳 +1 位作者 白瑞 杨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56-1762,共7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细胞过表达酪氨酸激酶受体1(Tie-1)对其肿瘤相关内皮细胞(TRECs)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6例宫颈癌患者组织中宫颈癌细胞(CCCs)与其TRECs中Tie-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宫颈癌TRECs中Tie-1的表达与患... 目的探讨宫颈癌细胞过表达酪氨酸激酶受体1(Tie-1)对其肿瘤相关内皮细胞(TRECs)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6例宫颈癌患者组织中宫颈癌细胞(CCCs)与其TRECs中Tie-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宫颈癌TRECs中Tie-1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构建过表达Tie-1的HeLa细胞(HeLa-Tie1OE),采用Transwell小室共培养法将HeLa-Tie1OE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共培养获得宫颈癌TRECs;通过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和迁移实验、小管生成实验检测TRECs的迁移、侵袭及小管生成能力变化。结果96例宫颈癌患者CCCs与TRECs中Tie-1的表达呈正相关;Tie-1在FIGO分期为ⅠB2-ⅡA2期、肿瘤直径≥4 cm、宫颈肌层浸润深度≥1/2全层、腺癌、中低分化宫颈癌患者TRECs中高表达率分别高于ⅠA1-ⅠB1、肿瘤直径<4 cm、宫颈肌层浸润深度<1/2全层、鳞癌、高分化宫颈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e-1在宫颈癌患者TRECs中的高表达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及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无相关性;Tie-1在宫颈癌TRECs中的高表达与患者5年无瘤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Tie-1在宫颈癌TRECs中表达上调且使TRECs侵袭、迁移、小管生成能力增强。结论Tie-1在宫颈癌TRECs的高表达与患者FIGO分期、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宫颈肌层浸润深度、宫颈癌类型有关,且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过表达Tie-1的CCCs可促进其TRECs侵袭、迁移及小管生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受体1 肿瘤相关内皮细胞 宫颈癌 血管生成 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7激动剂T7-利尿酸偶合物联合ROR1具有更强的抗乳腺癌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娜 靳广毅 +5 位作者 晋贞超 刘兵 彭博雅 高宁宁 胡云龙 唐俐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76-880,885,共6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7激动剂T7-利尿酸偶合物(T7-EA)联合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ROR1)抗乳腺癌的作用。方法采用Syfpeithi表位预测软件预测ROR1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ELISA检测4μmol/L T7-EA、4μmol/L ROR1和4μmol/L T7-E...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7激动剂T7-利尿酸偶合物(T7-EA)联合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ROR1)抗乳腺癌的作用。方法采用Syfpeithi表位预测软件预测ROR1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ELISA检测4μmol/L T7-EA、4μmol/L ROR1和4μmol/L T7-EA联合4μmol/L ROR1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的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2(IL-12)和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BALB/c小鼠皮下接种乳腺癌4T1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腹腔分别注射3 mg/kg T7-EA、15 mg/kg ROR1、3 mg/kg T7-EA联合15 mg/kg ROR1,每周1次,免疫治疗4次后处死小鼠检测肿瘤质量;ELISA检测血清中针对4T1细胞肿瘤蛋白的Ig G水平;乳酸脱氢酶(LDH)法测定特异性CTL活性。结果在预测的多条ROR1 CTL表位肽中选取序列PYCDETSSV作为疫苗多肽;体外实验显示T7-EA活化淋巴细胞呈现剂量依赖性,与ROR1相关多肽混合后不改变其活性;T7-EA与ROR1合用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IFN-γ和IL-12,刺激DC产生TNF-α;体内实验显示T7-EA联合ROR1抑制肿瘤生长效果显著强于单用T7-EA组和ROR1组,T7-EA联合ROR1诱导的针对4T1细胞肿瘤蛋白的血清Ig G水平显著高于T7-EA和ROR1单独给药组,T7-EA联合ROR1诱发的T细胞杀伤作用显著强于T7-EA和ROR1单独处理组。结论 T7-EA和ROR1联合应用具有更强的抗乳腺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TOLL受体7 T7-利尿偶合物(T7-EA) 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ROR1)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hTrp3蛋白介导的α_(1B)-AR引起的Ca^(2+)内流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晓茹 关永源 +2 位作者 丘钦英 贺华 李劲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 探讨Trp3(transientreceptorpotential 3)蛋白是否参与α1B AR引起的Ca2 + 内流以及酪氨酸激酶对其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 ,将hTrp3cDNA分别转染到HEK2 93细胞和已有α1B受体稳定表达的HEK2 93细胞 ;Westernblot方法检测... 目的 探讨Trp3(transientreceptorpotential 3)蛋白是否参与α1B AR引起的Ca2 + 内流以及酪氨酸激酶对其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 ,将hTrp3cDNA分别转染到HEK2 93细胞和已有α1B受体稳定表达的HEK2 93细胞 ;Westernblot方法检测Trp3蛋白表达情况 ;Fura 2 /AM荧光分光光度法 ,测定胞浆游离Ca2 + 浓度。结果 HEK2 93细胞上可检测到hTrp3的内源性表达 ,转染后其表达增加。α1B HEK2 93细胞转染hTrp3cDNA后 ,α1B AR引起的Ca2 +内流显著增加 (P <0 0 1) ;转染hTrp3cDNA对thapsigargin诱导的Ca2 + 内流无作用。 5~ 30 μmol·L-1genistein对转染细胞α1B AR诱发的Ca2 + 内流有抑制作用 ,最大抑制率达(75 2± 12 6 ) %。结论 Trp3cDNA转染可能主要通过非CRAC(calciumreleaseactivatedcalcium )途径增加α1B AR引起的Ca2 + 内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B-AR 受体操纵性Ca^2+通道 TRP 激酶 GENISTE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酸通过上调受体Frizzled-2及Ror-2表达抑制胰岛β细胞系INS-1增殖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杏儿 郑磊 孙世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40-2246,共7页
目的:探讨棕榈酸抑制大鼠胰岛β细胞系INS-1增殖的机制。方法:使用棕榈酸刺激INS-1细胞进行时间及浓度梯度实验,采用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受体Frizzled-2(Fzd-2)及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2(Ror-2)表达的变化。运用免... 目的:探讨棕榈酸抑制大鼠胰岛β细胞系INS-1增殖的机制。方法:使用棕榈酸刺激INS-1细胞进行时间及浓度梯度实验,采用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受体Frizzled-2(Fzd-2)及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2(Ror-2)表达的变化。运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棕榈酸刺激后细胞中Fzd-2、Ror-2与Wnt5a结合的变化情况。在INS-1细胞中转染siRNA干扰Fzd-2或Ror-2的表达,通过Ed U标记法检测棕榈酸对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结果:棕榈酸刺激可显著上调INS-1细胞中Fzd-2和Ror-2的mRNA及蛋白表达(P <0. 05),促进Wnt5a募集受体Fzd-2和Ror-2(P <0. 05);沉默Fzd-2或Ror-2表达减弱棕榈酸对INS-1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结论:棕榈酸可通过上调受体Fzd-2和Ror-2表达,促进Wnt5a募集上述受体从而抑制INS-1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毒性 Frizzled-2蛋白 受体激酶孤儿受体2 β细胞 棕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与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丁岩军 彭惠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921-924,共4页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蛋白 胰岛素抵抗 蛋白质 胰岛素信号传导 PTP1B 胰岛素受体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素受体1、FAK mRNA在小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莉 赵召霞 +3 位作者 侯军良 刘玉珍 姜惠卿 戴二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824-826,836,共4页
目的研究大麻素受体1(CB1)mRNA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表达的变化,从基因转录水平探讨其与黏着斑激酶(FAK)的关系。方法采用10%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造模第2、4、6、8周留取小鼠的肝组织及血清。通过肝组织病理对肝纤... 目的研究大麻素受体1(CB1)mRNA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表达的变化,从基因转录水平探讨其与黏着斑激酶(FAK)的关系。方法采用10%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造模第2、4、6、8周留取小鼠的肝组织及血清。通过肝组织病理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评分,荧光定量PCR检测CB1 mRNA和FAK mRNA水平,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CB1 mRNA和FAK mRNA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且随造模时间的延长,CB1 mRNA和FAK mRNA含量亦逐渐增高,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1 mRNA的含量不但与肝纤维化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47),而且与肝组织中FAK mRNA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r=0.907),P值均<0.01。各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GFβ1的水平随造模时间延长而不断升高,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中CB1 mRNA的含量与血清TGFβ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42,P<0.01)。结论 CB1可能通过激活FAK,以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通路诱导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并分泌大量TGFβ1,从而促进肝纤维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大麻酚 CB1 黏着斑蛋白激酶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A2受体及其配子ephrinA1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瓮杰慧 方艳伟 +2 位作者 邱文娜 张丽元 焦保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7-589,共3页
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EphA2)及其配体ephrinA1的表达、功能及其在肿瘤细胞中的信号转导与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EphA2和ephrinA1的表达受肿瘤细胞种类和微环境的影响,进而诱导肿瘤细胞及相关细胞信号转导,产生相应的生物学行为... 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EphA2)及其配体ephrinA1的表达、功能及其在肿瘤细胞中的信号转导与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EphA2和ephrinA1的表达受肿瘤细胞种类和微环境的影响,进而诱导肿瘤细胞及相关细胞信号转导,产生相应的生物学行为。EphA2、ephrinA1系统有望成为恶性肿瘤药物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蛋白激酶 受体 EphA2 配体 ephrin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β及TNF-α促进大鼠肠平滑肌细胞表达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并抑制其受体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慧玲 韩悌云 +6 位作者 高丽萍 熊彬 李小丽 齐国卿 曾鹏云 柴晔 张德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SD大鼠肠平滑肌细胞(ISMC)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原癌基因受体酪氨酸激酶(Ret)和GDNF家族受体α1(GFRα1)表达的影响。方法改良酶消化法分离SD大鼠ISMC,免疫...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SD大鼠肠平滑肌细胞(ISMC)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原癌基因受体酪氨酸激酶(Ret)和GDNF家族受体α1(GFRα1)表达的影响。方法改良酶消化法分离SD大鼠ISMC,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观察平滑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结蛋白(desmin)的表达;单独或联合使用IL-1β和TNF-α处理ISMC 48 h,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GDNF、Ret及GFRα1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利用改良酶消化法获得了高纯度的大鼠ISMC,其α-SMA及desmin阳性率均大于9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NF-α能促进ISMC表达GDNF,抑制其表达GFRα1,而对Ret的表达无明显影响,IL-1β能抑制ISMC表达Ret,对GDNF及GFRα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IL-1β联合TNF-α能显著促进ISMC表达GDNF,抑制其表达Ret及GFRα1。结论IL-1β联合TNF-α能促进ISMC表达GDNF,抑制其表达GDNF受体Ret及GFRα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肠平滑肌细胞(ISMC)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 受体激酶(Ret) GDNF家族受体α1(GFRα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状蛋白结构域受体1在乳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力 朱梦柳 +4 位作者 孔祥溢 王翔宇 王仲照 方仪 王靖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4-641,共8页
盘状蛋白结构域受体1(DDR1)是受体酪氨酸激酶重要家族成员之一,可以与其配体胶原蛋白特异性结合,导致位于胞内区的酪氨酸激酶缓慢而持续的磷酸化,而异常的酪氨酸激酶的活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炎性反应、纤维化等相关。DDR1参与细胞的黏... 盘状蛋白结构域受体1(DDR1)是受体酪氨酸激酶重要家族成员之一,可以与其配体胶原蛋白特异性结合,导致位于胞内区的酪氨酸激酶缓慢而持续的磷酸化,而异常的酪氨酸激酶的活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炎性反应、纤维化等相关。DDR1参与细胞的黏附、迁移、增殖、分泌细胞因子及细胞外基质的重塑,在人体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DDR1在乳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乳腺癌及其他肿瘤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状蛋白结构域受体1 受体激酶 信号通路 肿瘤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埃克替尼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周期及Cy-clinD1、P2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杨彩玲 韩新光 于春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盐酸埃克替尼对体外培养的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0、10、20和40μmol/L盐酸埃克替尼处理体外培养的Tca8113细胞24、48和72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盐酸埃克替尼对体外培养的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0、10、20和40μmol/L盐酸埃克替尼处理体外培养的Tca8113细胞24、48和72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定量检测技术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0、20μmol/L盐酸埃克替尼作用48h后Tca8113细胞CyclinD1及P27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盐酸埃克替尼浓度、作用时间的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逐渐增加(F浓度=34.791,F时间=19.934,F浓度×时间=9.028,P<0.001)。盐酸埃克替尼作用后Tca8113细胞CyclinD1表达降低,P27表达增加。结论:盐酸埃克替尼通过降低CyclinD1的表达、增加P27的表达,改变Tca8113的细胞周期分布,有明显的G0/G1期阻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激酶抑制剂 埃克替尼 舌鳞状细胞癌 细胞周期 CYCLIND1 P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