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病前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5
1
作者 黄银辉 李明媚 +7 位作者 林友榆 杨美丽 许盈盈 卓识途 陈振杰 李隽静 张碧月 蔡若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讨发病前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2006年4月到2012年11月连续收集发病6 h内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前有无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将... 目的探讨发病前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2006年4月到2012年11月连续收集发病6 h内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前有无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将上述患者分为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组和未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组。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181例患者中发病前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的溶栓治疗组34例,未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的溶栓治疗组147例。两组在90 d内溶栓预后良好率(47.06%vs 57.82%,P=0.255)、颅内出血的发生率(11.76%vs 6.12%,P=0.251)、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8.82%vs 4.08%,P=0.252)及病死率(8.82%vs 4.76%,P=0.350)均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头颅CT有早期缺血改变、溶栓前NIHSS评分是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溶栓前头颅CT早期缺血改变、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前血糖、溶栓前收缩压、症状性颅内出血是影响溶栓预后的因素。结论发病前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前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对静脉溶栓安全、有效吗?
2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I0001-I0001,共1页
脑卒中在我国是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及致死率最高的慢性疾病,脑卒中导致的死亡超过了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病。而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唯一有效的方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公认。脑卒中患者如果既往有较多... 脑卒中在我国是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及致死率最高的慢性疾病,脑卒中导致的死亡超过了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病。而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唯一有效的方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公认。脑卒中患者如果既往有较多的心脑血管事件,则发病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较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患者 血小板药物 静脉溶栓 发病 安全性 呼吸系统疾病 心脑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益管理的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时机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龚芝萍 李磊磊 +1 位作者 陈淑敏 唐秋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5-417,共3页
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及时使用可以降低手术部位的感染率及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1-3],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中明确规定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时机为划皮前0.5 h^1 h,最大限度增加组织部位药物浓度[4]。但在临床... 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及时使用可以降低手术部位的感染率及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1-3],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中明确规定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时机为划皮前0.5 h^1 h,最大限度增加组织部位药物浓度[4]。但在临床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使用 精益化管理 巡回护士 体位安置 接台手术 准备 病房护士 精益管理 手术室 应用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小板药物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邢继军 苏安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8期679-681,共3页
目的血小板活化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抑制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和释放功能可以有效预防动脉血栓的形成,随着抗血小板药物研究的逐渐深入,目前临床出现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抗血小板药物,本文对此进行如下综述,并着重... 目的血小板活化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抑制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和释放功能可以有效预防动脉血栓的形成,随着抗血小板药物研究的逐渐深入,目前临床出现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抗血小板药物,本文对此进行如下综述,并着重介绍近年来阿司匹林的一氧化氮衍生物(NO-Aspirin)的研究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药物 研究新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 血小板活化 抑制血小板 发病过程 动脉血栓 有效预防 药物研究 氮衍生物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基础及抗VEGF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丹 董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6-400,共5页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发展中及发达国家儿童致盲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使得ROP发病机理更加清晰地被认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为ROP患儿带来了越发光明的世界。本文综述了ROP的...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发展中及发达国家儿童致盲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使得ROP发病机理更加清晰地被认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为ROP患儿带来了越发光明的世界。本文综述了ROP的发病机理、相关的血管生成因子、血小板体积、抗VEGF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发病机理 血管生成因子 平均血小板体积 VEGF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壁心肌梗死后抗凝药物的应用及其对卒中的预防效果
6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495-495,共1页
前壁心肌梗死后心室内易于形成血栓,增加了患者卒中的风险。通常这样的患者出院后会继续接受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考虑到冠状动脉早期灌注和出血的风险,患者是否能从附加的抗凝治疗中获益尚不可知。因此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研究者们对... 前壁心肌梗死后心室内易于形成血栓,增加了患者卒中的风险。通常这样的患者出院后会继续接受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考虑到冠状动脉早期灌注和出血的风险,患者是否能从附加的抗凝治疗中获益尚不可知。因此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研究者们对抗凝药物是否有利于前壁心肌梗死后卒中的预防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效果 药物 心肌梗 卒中 死后 血小板聚集治疗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医临床如何合理使用解热镇痛药
7
《中国兽药杂志》 2010年第7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解热镇痛药 兽医临床应用 合理使用 药物不良反应 血小板聚集 疾病症状 病理症状 对症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诊疗奶牛前胃弛缓
8
作者 张洪武 《北方牧业》 2015年第5期31-31,共1页
1病例介绍1.1发病情况呼兰区王某家一奶牛经当地兽医诊断为产后感染,采用静脉注射促反刍药物和抗炎药物,一周未愈。1.2临床表现该牛精神尚可,口流清涎,耳鼻发凉,口色发白,体温37.8℃,心跳68次/分钟,瘤胃蠕动音弱,外侧肷窝下触诊,有轻度... 1病例介绍1.1发病情况呼兰区王某家一奶牛经当地兽医诊断为产后感染,采用静脉注射促反刍药物和抗炎药物,一周未愈。1.2临床表现该牛精神尚可,口流清涎,耳鼻发凉,口色发白,体温37.8℃,心跳68次/分钟,瘤胃蠕动音弱,外侧肷窝下触诊,有轻度振水音,粪便少而稀。食欲差,未见反刍。初步诊断为胃寒型前胃弛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弛缓 中西医结合 奶牛 诊疗 兽医诊断 药物 产后感染 发病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的肿瘤免疫调节作用与机制 被引量:6
9
作者 冯鹏辉 薛步升 +3 位作者 廖芷绮 瞿伟玲 郑宇轩 单风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35-1440,共6页
阿司匹林(Aspirin),又名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ASA),其分子式以及分子量大小分别为C9H8O4、180,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由德国化学家Felix Hoffmann于1899发明,用于解热镇痛抗炎,同时也是一种抗血栓药物,能够抑制血栓素A2... 阿司匹林(Aspirin),又名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ASA),其分子式以及分子量大小分别为C9H8O4、180,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由德国化学家Felix Hoffmann于1899发明,用于解热镇痛抗炎,同时也是一种抗血栓药物,能够抑制血栓素A2(TXA2)的促血小板凝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调节作用 血栓药物 镇痛 血小板凝集 ASPIRIN 细胞毒作用 血栓素 胃癌发病 德国化学家 CADHE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昌卫 王智明 +2 位作者 杨云 霍志成 谢衬梨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联合使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5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26例,予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钙离子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血小板药物和调脂治疗;联合...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联合使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5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26例,予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钙离子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血小板药物和调脂治疗;联合治疗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组治疗时间4周,观察2组症状、动态心电图变化。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在缺血发作次数、S-T段最大下降幅度、总缺血时间减少指标上联合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显效率更高、疗效更好,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更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曲美他嗪 常规疗法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β受体阻滞剂 钙离子阻滞剂 血小板药物 治疗基础 心电图变化 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 联合使用 硝酸酯类 调脂治疗 治疗时间 发作次数 S-T段 缺血时间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大肠杆菌病的病因和检查
11
作者 詹花玲 《山东畜牧兽医》 2012年第5期57-58,共2页
1发病原因 1.1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养殖户在控制大肠杆菌时不做药敏试验,盲目用药,如随意加大剂量或低剂量长时间使用同一种药物,不注意轮换用药,造成大肠杆菌产生耐药性,药效下降。另外药物的滥用造成机体内微生物菌群的失调,也是大肠杆... 1发病原因 1.1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养殖户在控制大肠杆菌时不做药敏试验,盲目用药,如随意加大剂量或低剂量长时间使用同一种药物,不注意轮换用药,造成大肠杆菌产生耐药性,药效下降。另外药物的滥用造成机体内微生物菌群的失调,也是大肠杆菌病的诱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大肠杆菌病 检查 病因 药物 微生物菌群 发病原因 药敏试验 使用不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