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反胶束萃取技术同时分离植物蛋白和油脂 被引量:50
1
作者 陈复生 赵俊庭 娄源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43-46,共4页
研究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的性质及其同时萃取花生蛋白和花生油的过程,分析和讨论了影响反胶束萃取的主要因素,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关键词 反胶束萃取 植物蛋白 植物油脂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胶束萃取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段海霞 曹劲松 彭志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0-93,共4页
综述了反胶束萃取技术在食品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分离蛋白质和氨基酸,反胶束体系还可以作为酶催化反应介质,具有良好的食品工业应用前景。
关键词 反胶束萃取技术 应用研究进展 食品 工业应用前景 胶束体系 应介质 氨基酸 蛋白质 酶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T-异辛烷反胶束萃取技术分离牛初乳IgG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曹劲松 段海霞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7,共4页
在一个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中,研究了水相pH值、离子强度和有机相表面活性剂AOT浓度等因素对牛初乳乳清蛋白中IgG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下两组优化条件:①pH值为7.668,[Na+]浓度为0.270mol/L,[A... 在一个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中,研究了水相pH值、离子强度和有机相表面活性剂AOT浓度等因素对牛初乳乳清蛋白中IgG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下两组优化条件:①pH值为7.668,[Na+]浓度为0.270mol/L,[AOT]浓度为0.088mol/L;②pH值为6.524,[Na+]浓度为0.205mol/L,[AOT]浓度为0.175mol/L,水相IgG的残留率或纯度分别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0.23%和98.35%。RID分析表明,反胶束萃取过程对原牛初乳乳清IgG的免疫反应活性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束萃取 牛初乳 免疫球蛋白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国华 周文斌 《食品与机械》 CSCD 1998年第4期6-7,共2页
传统的溶剂萃取技术在许多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显示出其优良的分离性能,但却难以应用于蛋白质的分离和提取。1977年,Luisi等人首次提出了用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概念,但并未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直到80年代。
关键词 蛋白质 分离 反胶束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胶束萃取文冠果种仁蛋白的前萃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俊廷 琚瑶 +1 位作者 陈复生 刘国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6-39,共4页
研究分析了二-(2-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异辛烷体系萃取文冠果种仁蛋白的液固萃取动力学特性,考察了振荡速率、料粒粒径、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蛋白质前萃率的影响,并建立了其液固萃取动力学方程。研究表明前萃过程中蛋... 研究分析了二-(2-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异辛烷体系萃取文冠果种仁蛋白的液固萃取动力学特性,考察了振荡速率、料粒粒径、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蛋白质前萃率的影响,并建立了其液固萃取动力学方程。研究表明前萃过程中蛋白质从颗粒内部向颗粒表面的扩散是过程的控制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种仁蛋白 反胶束萃取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胶束萃取豆油对脂肪酸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宏顺 陈复生 +1 位作者 李红良 赵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24,共2页
用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从全脂豆粉中同时分离大豆蛋白和油脂;考察了预处理、加酶、温度、WO值对脂肪酸(FA)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反胶束萃取时对FA组分影响不大,除WO外,各因素几无影响,WO对FA影响较大,可能与AOT残留有关。
关键词 大豆油 反胶束萃取 脂肪酸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胶束萃取α-淀粉酶动力学分析
7
作者 张建国 陈晓明 +1 位作者 熊双丽 钱会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05-108,112,共5页
利用恒界面池,在双膜理论基础上建立了CTAB-异辛烷-正丁醇反胶团体系萃取α-淀粉酶的动力学模型。考察了不同起始酶活浓度、搅拌转速、pH、液相离子强度以及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浓度对α-淀粉酶萃取表观传质系数kL的影响并对利用... 利用恒界面池,在双膜理论基础上建立了CTAB-异辛烷-正丁醇反胶团体系萃取α-淀粉酶的动力学模型。考察了不同起始酶活浓度、搅拌转速、pH、液相离子强度以及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浓度对α-淀粉酶萃取表观传质系数kL的影响并对利用改变恒界面大小在判断传质控制机理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起始酶活浓度在1105U.L-1到4420U.L-1条件下,残酶浓度对萃取时间常用对数曲线为一直线且斜率恒定,表明该动力学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α-淀粉酶萃取过程且与初始酶活浓度在无关;搅拌转速、水相pH、水相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浓度对萃取过程中α-淀粉酶表观传质系数kL都有影响,从而改变传质的机制。在规定的条件下,萃取速率对恒界面相对斜率随着pH增加而减小,当pH为9.9、10.8、11.9时,萃取过程分别以界面控制、混合控制、扩算控制为主,由此可见传质速率对恒界面大小变化相对斜率可以表征界面控制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淀粉酶 反胶束萃取 动力学 表观传递系数(k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乳球蛋白-IgG混合物的反胶束萃取平衡及其机理探讨
8
作者 段海霞 曹劲松 彭志英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1,共4页
依据堆砌几何模型,选择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异辛烷反胶束萃取体系,研究了β-乳球蛋白单一蛋白体系中以及β-乳球蛋白与免疫球蛋白G(1︰1)混合物体系中蛋白质的分布特性,并探讨了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分离分级乳蛋白的机... 依据堆砌几何模型,选择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异辛烷反胶束萃取体系,研究了β-乳球蛋白单一蛋白体系中以及β-乳球蛋白与免疫球蛋白G(1︰1)混合物体系中蛋白质的分布特性,并探讨了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分离分级乳蛋白的机理。β-乳球蛋白在单一蛋白或混合蛋白(Wβ-Lg︰WIgG为1︰1)体系中的反胶束萃取率均随着水相pH值增加(pH值为5.0 ̄9.0)而降低,随水相[Na+]浓度升高(0.06 ̄0.35mol/L)而逐渐增加,随水相起始蛋白质量浓度增加(0.75 ̄3.0g/L)而降低,但免疫球蛋白G可明显促进β-乳球蛋白在反胶束有机相中的增溶。在混合蛋白质体系中,β-乳球蛋白与免疫球蛋白G可分别趋于富集在有机相和水相,显示出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在牛初乳乳清蛋白分离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束萃取 Β-乳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胶束萃取技术在提取分离生物制品中的应用
9
作者 范景辉 李志平 +1 位作者 李海燕 赵玉梅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1,共3页
反胶束萃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提取分离生物制品,如氨基酸、蛋白质、酶、核酸、抗生素等。主要介绍反胶束形成特点,以及其在提取分离生物制品中的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及展望。
关键词 反胶束萃取 分离 生物制品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胶束萃取技术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纪蓓 朱明军 梁世中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62-66,共5页
主要综述了反胶束萃取技术及其在分离和纯化生物活性物质 ,如蛋白质、氨基酸和抗生素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反胶束萃取技术 生物工程 应用 分离 纯化 生物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胶束液-液萃取牛血清白蛋白的动力学研究I.萃取过程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陆强 李宽宏 施亚钧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6期723-729,共7页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己醇-正辛烷反胶束溶液为萃取剂,研究了从水溶液中萃取牛血清白蛋白的动力学。在恒界面池中,通过改变搅拌转速、水相pH值和离子强度、有机相表面活性剂和助溶剂浓度,测定了在多种条件下的表观传质系数...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己醇-正辛烷反胶束溶液为萃取剂,研究了从水溶液中萃取牛血清白蛋白的动力学。在恒界面池中,通过改变搅拌转速、水相pH值和离子强度、有机相表面活性剂和助溶剂浓度,测定了在多种条件下的表观传质系数,从而判定萃取过程是由水膜扩散和界面过程共同控制。计算了扩散的传质分系数,进而获取了界面传质分系数随水相条件的变化情况,表明萃取的界面传质为一协同过程,静电作用影响到界面变形的程度,使其对传质速率的影响相当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清蛋白 反胶束萃取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在萃取芝麻渣蛋白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学红 秦卫东 +1 位作者 马利华 黄玉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7534-7536,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芝麻渣蛋白萃取效果的因素,确定最佳萃取工艺。[方法]利用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萃取芝麻渣蛋白,以芝麻渣蛋白萃取量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4个因素,即芝麻渣加入量、前萃pH值、KCl浓度以及反萃取时间的最佳组合... [目的]探讨影响芝麻渣蛋白萃取效果的因素,确定最佳萃取工艺。[方法]利用AOT/异辛烷反胶束体系萃取芝麻渣蛋白,以芝麻渣蛋白萃取量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4个因素,即芝麻渣加入量、前萃pH值、KCl浓度以及反萃取时间的最佳组合。[结果]芝麻渣加入量为0.06g/ml,前萃pH值为3,KCl浓度为1.5mol/L,反萃时间为20min时,芝麻渣蛋白的萃取量最大,萃取率达86%。[结论]反胶束萃取体系有利于芝麻渣蛋白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渣蛋白质 反胶束萃取 最佳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磷酸二异辛酯/正辛醇反胶束从面包酵母粗提液中萃取谷胱甘肽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小华 王东 郑声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88-1093,共6页
采用磷酸二异辛酯(P204)/正辛醇反胶束液从面包酵母粗提液中萃取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研究了各种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以及水相pH值和P204浓度与GSH萃取率关系的数学模型。正交实验确定:GSH的最佳萃取条件是水相pH=2.0,K+浓度0.1mol/L,萃... 采用磷酸二异辛酯(P204)/正辛醇反胶束液从面包酵母粗提液中萃取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研究了各种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以及水相pH值和P204浓度与GSH萃取率关系的数学模型。正交实验确定:GSH的最佳萃取条件是水相pH=2.0,K+浓度0.1mol/L,萃取时间15min,P204浓度0.16mol/L。GSH单次的萃取率为33.1%,2次萃取率达4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包酵母 谷胱甘肽 反胶束萃取 P204/正辛醇胶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胶束液-液萃取牛血清白蛋白的动力学研究II.反萃过程 被引量:2
14
作者 陆强 李宽宏 施亚钧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6期730-734,共5页
在恒界面池中,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反胶束溶液中反萃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传质系数与搅拌转速无关,与反萃液的pH值和离子强度有一定关系,而温度的影响强烈(表观活化能达196kJ/mol)。表明该反萃过程属界面控制。... 在恒界面池中,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反胶束溶液中反萃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传质系数与搅拌转速无关,与反萃液的pH值和离子强度有一定关系,而温度的影响强烈(表观活化能达196kJ/mol)。表明该反萃过程属界面控制。提出了反萃BSA的界面过程机理,“满胶束”的聚结是速率控制步骤,而蛋白质与其周围带电的表面活性剂层的作用,对聚结速率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清蛋白 反胶束萃取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胶束法萃取玉米胚芽蛋白及其功能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任婷婷 吕双双 李书国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0-84,共5页
研究了AOT/异辛烷反胶束法萃取玉米胚芽蛋白及玉米胚芽蛋白的加工功能性。在实验中分别考察了纤维素酶加酶量、AOT浓度、KCl浓度、缓冲液pH值、W0对玉米胚芽蛋白前萃率的影响,以及萃取时间、KCl浓度、缓冲液pH值对后萃率的影响,确定了... 研究了AOT/异辛烷反胶束法萃取玉米胚芽蛋白及玉米胚芽蛋白的加工功能性。在实验中分别考察了纤维素酶加酶量、AOT浓度、KCl浓度、缓冲液pH值、W0对玉米胚芽蛋白前萃率的影响,以及萃取时间、KCl浓度、缓冲液pH值对后萃率的影响,确定了前萃的最佳技术条件:加酶量为4 000 IU/g玉米胚芽、AOT浓度为3 g/50 mL异辛烷、萃取pH 6、KCl浓度0.1 mol/L、W0为25;后萃的最佳技术条件为:KCl浓度为0.5 mol/L、萃取pH 10.5,萃取时间40 min;对玉米胚芽蛋白的部分加工功能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吸油性(2.9 mL/g)、乳化性(54.5%)、乳化稳定性(86.5%)以及泡沫稳定性(58.3%)都较好,但吸水性和起泡性相对较差,玉米胚芽蛋白不但营养效价高,而且具有较好的加工功能特性,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束萃取 玉米胚芽 蛋白质提 加工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胶束体系萃取鹰嘴豆蛋白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魏玲 李学琴 +1 位作者 王莉 孟宪锋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7-139,共3页
鹰嘴豆蛋白属完全蛋白质。利用超声波辅助反胶束(AOT/异辛烷)萃取鹰嘴豆蛋白,分析和讨论了W0、超声萃取时间、豆粉量对蛋白萃取率的影响,得到鹰嘴豆蛋白质的最佳萃取条件:W0=27.8,超声萃取时间30min,豆粉量为0.025g/mL,此时的萃取率为84... 鹰嘴豆蛋白属完全蛋白质。利用超声波辅助反胶束(AOT/异辛烷)萃取鹰嘴豆蛋白,分析和讨论了W0、超声萃取时间、豆粉量对蛋白萃取率的影响,得到鹰嘴豆蛋白质的最佳萃取条件:W0=27.8,超声萃取时间30min,豆粉量为0.025g/mL,此时的萃取率为84.3%,并对超声波辅助反胶束萃取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完全蛋白质 胶束体系 超声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SDS反胶束体系前萃米糠蛋白的工艺研究
17
作者 肖信锦 李阳洋 钟盛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3-107,共5页
利用超声波辅助SDS(十二烷基磺酸钠)/异辛烷-正辛醇反胶束体系萃取米糠蛋白。主要考察了料液比、SDS质量浓度、W_O值、超声功率、前萃时间、增溶水p H和KCl浓度对米糠蛋白前萃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得到超声波辅助最佳萃取工... 利用超声波辅助SDS(十二烷基磺酸钠)/异辛烷-正辛醇反胶束体系萃取米糠蛋白。主要考察了料液比、SDS质量浓度、W_O值、超声功率、前萃时间、增溶水p H和KCl浓度对米糠蛋白前萃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得到超声波辅助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0.015∶1、SDS质量浓度0.08 g/m L、W_O值30、超声功率225 W、前萃时间40 min、增溶水p H 7.5和KCl浓度0.25 mol/L。在最佳条件下,米糠蛋白前萃率为86.96%,比常规振荡萃取的高17.14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蛋白 超声波辅助 反胶束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萃取技术在天然有机物提取及纯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叶海亚 南仁燕 +1 位作者 施立钦 谷雪贤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7-30,84,共5页
论述了新型萃取技术如超临界萃取、双水相萃取、反胶束萃取的原理及特点,介绍了它们在天然活性有机物提取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对其工业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超临界 液膜分离 双水相 反胶束萃取 天然有机物 新型技术 纯化 工业前景 天然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胶束对植物蛋白的结构、功能性和应用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雪 赵晓燕 +3 位作者 朱运平 张晓伟 刘红开 朱海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6-202,共7页
反胶束提取法是一种适用于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新技术,在植物蛋白提取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反胶束法提取和纯化植物蛋白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反胶束体系的定义以及其提取蛋白质的原理和特点,并比较和总结了反胶束法... 反胶束提取法是一种适用于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新技术,在植物蛋白提取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反胶束法提取和纯化植物蛋白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反胶束体系的定义以及其提取蛋白质的原理和特点,并比较和总结了反胶束法和传统方法制备的植物蛋白结构和物化性质的差异,讨论了反胶束萃取法对植物蛋白的结构、功能性和应用的影响,提出了反胶束萃取技术应用到工业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难题,并根据提取特点展望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束萃取 植物蛋白 结构 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及其制取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吕木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04年第2期7-10,共4页
综述了大豆分离蛋白的特性和生产现状 ,找出了我国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 ,比较了四种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方法 。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方法 生产现状 酸沉碱提法 膜分离浓缩法 反胶束萃取分离法 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