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田不同轮作休耕模式下土壤反硝化功能基因群落结构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娜 徐慧芳 黄国勤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2-50,共9页
为了探索不同轮作休耕种植模式下稻田土壤氮素及相关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采用乙炔抑制法测定土壤反硝化潜势,利用高通量测序手段分析反硝化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以传统种植模式紫云英-早稻-晚稻(A)为对照,比较分析4种轮作休耕种植... 为了探索不同轮作休耕种植模式下稻田土壤氮素及相关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采用乙炔抑制法测定土壤反硝化潜势,利用高通量测序手段分析反硝化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以传统种植模式紫云英-早稻-晚稻(A)为对照,比较分析4种轮作休耕种植模式:紫云英-早稻-玉米||甘薯(B)、油菜-甘蔗||春大豆(C)、紫云英-春大豆-秋大豆(D)和休耕(E)的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反硝化潜势及相关微生物组成变化。结果显示:4种轮作休耕模式的土壤反硝化潜势显著低于传统轮作模式,有效减少了土壤氮素气态损失;4种轮作休耕模式的nirK和nirS功能基因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其中nirK基因群落结构受轮作休耕模式的影响小于nirS功能基因;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休耕模式更有利于nirS功能基因α多样性的积累;从nirS和nirK基因群落物种相对丰度来看,轮作休耕模式的优势物种丰度高于传统轮作模式,其中紫云英-早稻-玉米||甘薯(B)和休耕(E)的菌属丰度相对较高。并且影响反硝化潜势的关键菌属是大豆根瘤菌Bradythizobium(r^(2)=0.85,P<0.05)和unclassified_p_Proteobacteria(r^(2)=0.88,P<0.05);相关性分析及冗余分析发现,pH、有效磷、速效钾、硝态氮(NO_(3)^(-)-N)与反硝化潜势呈显著相关,而影响nirK和nirS功能基因群落结构的重要影响因子是含水率。结果表明:稻田适当采用水旱、旱旱轮作及休耕模式,会改变土壤的淹水环境,影响反硝化功能基因群落结构,有助于抑制土壤氮素的气态流失,促进土壤肥力提高及土壤结构改良,其中“紫云英-早稻-玉米||甘薯”和“休耕”种植模式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休耕 氮流失 硝化潜势 反硝化功能基因群落结构 氮素利用效率 微生物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景观植物石楠叶际细菌群落结构及反硝化功能 被引量:2
2
作者 谷立坤 张建云 +5 位作者 徐浩 侯志康 邵霜霜 张曼 仲少攀 白志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60-5168,共9页
采用16Sr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叶际细菌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使用PICRUSt2软件基于基因测序结果对叶际细菌的氮代谢等功能基因进行预测,并测定叶际细菌的反硝化速率.结果显示,石楠植物叶际细菌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 采用16Sr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叶际细菌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使用PICRUSt2软件基于基因测序结果对叶际细菌的氮代谢等功能基因进行预测,并测定叶际细菌的反硝化速率.结果显示,石楠植物叶际细菌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菌门,以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Caballeronia-Paraburkholderia)、薄层菌属(Hymenobacter)为优势菌属,且同一地区的不同点位优势菌相同;同时发现石楠叶际细菌中存在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马赛菌属(Massilia)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等具有反硝化功能的菌属;PICRUSt2功能基因预测叶际细菌6个一级功能层中以代谢功能为主,30个二级功能层中以膜转运功能为主;氮代谢功能基因中反硝化相关基因丰度最高,固氮相关基因丰度最低;测得叶际细菌反硝化速率为(22.2±1.7)~(33.2±4.7)μg/(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际细菌 群落结构 硝化 功能基因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HBV固态碳源的反硝化性能和生物群落结构
3
作者 王玉明 杨旸 +4 位作者 尹淑燕 江心白 王艺碹 刘晓东 沈锦优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1,132,共7页
以固态碳源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为填料搭建反硝化生物滤池,探究其在高浓度NO_(3)^(-)-N条件下的反硝化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当初始NO_(3)^(-)-N质量浓度为50 mg/L时,反应器可在4 d内快速启动,且在NO_(3)^... 以固态碳源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为填料搭建反硝化生物滤池,探究其在高浓度NO_(3)^(-)-N条件下的反硝化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当初始NO_(3)^(-)-N质量浓度为50 mg/L时,反应器可在4 d内快速启动,且在NO_(3)^(-)-N质量浓度提升阶段(50~200 mg/L),系统表现出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当NO_(3)^(-)-N提升至较高质量浓度(250 mg/L)时,系统相对稳定阶段NO_(3)^(-)-N和总氮去除率均大于93.0%,平均氮去除速率达到0.476 kg/(m^(3)·d)。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反硝化菌Thauera和固碳降解功能菌Acidovorax等的富集,保证了高浓度NO_(3)^(-)-N条件下系统高效稳定的脱氮性能。同时由PICRUSt 2功能预测分析得,经过高浓度NO_(3)^(-)-N的驯化,反硝化相关基因高度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碳源 高浓度硝酸盐 硝化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湖泊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基因预测
4
作者 梁丽营 杨景媛 +5 位作者 牟春霞 杜军 欧宇翔 李炫漫 刘细祥 刘艳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7-778,共12页
为揭示岩溶泉上覆水的水化学特征,总结分析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组成特征及潜在功能基因预测结果,挖掘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采集灵水岩溶泉的上覆水,并采用地球水化学法、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法测定分析样品中的水化学特... 为揭示岩溶泉上覆水的水化学特征,总结分析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组成特征及潜在功能基因预测结果,挖掘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采集灵水岩溶泉的上覆水,并采用地球水化学法、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法测定分析样品中的水化学特征、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特征和测定功能基因。结果显示,在细菌域中,检测出40个门、106个纲、251个目、424个科、822个属,灵水泉上覆水不同采样点中优势菌门、菌属种类相似,但相对丰度有所差异。在门水平上,排名前3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分析表明,NO3-和Chl a是显著影响灵水泉微生物群落组成的环境因子。通过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发现了6个一级功能和45个二级功能,表明细菌群落的潜在功能代谢比较活跃。灵水泉中存在丰富的新陈代谢基因,其中氨基酸代谢基因最高,其次为碳水化合物代谢基因,辅助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基因丰度相对较高。代谢功能分析共获得182条代谢途径,灵水岩溶泉细菌代谢途径丰富,主要为能量代谢途径、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通过参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碳循环,有益于水体健康。研究阐述了岩溶湖泊中微生物群落的分布及其代谢途径,为岩溶湖泊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岩溶泉水 微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16S rRNA高通量测序 功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学分析不同发酵时期新疆沙棘酵素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
5
作者 范蕊 王文文 +4 位作者 魏琳娜 王腾斌 魏思佳 刘锦蓉 李芳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3-181,共9页
目的:采用宏基因组学分析技术,对新疆沙棘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变化进行探究。方法:对沙棘酵素发酵10、20、30、40、50、60 d的样品进行基因组DNA提取、PCR产物扩增及纯化、Illumina PE文库构建及宏基因组... 目的:采用宏基因组学分析技术,对新疆沙棘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变化进行探究。方法:对沙棘酵素发酵10、20、30、40、50、60 d的样品进行基因组DNA提取、PCR产物扩增及纯化、Illumina PE文库构建及宏基因组测序等程序,分析沙棘酵素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通过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直系同源蛋白分组(EggNOG)、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数据库3个数据库比对,进行功能基因注释及差异分析。结果:沙棘酵素不同发酵时期微生物丰富多样,共鉴定出48个门、106个纲、222个目、438个科、881个属和1561个种的微生物。发酵前期的优势菌是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sp.,33.03%)、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89.06%);发酵中期的优势菌是日本葡糖杆菌(Gluconobacter japonicus,40.3%)、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71.12%);发酵后期的优势菌是日本葡糖杆菌(Gluconobacter japonicus,35.71%)、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66.01%)。发酵前期被注释最多的代谢途径是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参与能量形成与转换的有1628个基因,参与氨基酸代谢的共2654个基因,参与碳水化合物转运与代谢的共2275个基因;发酵中期被注释最多的代谢途径是辅酶因子及维生素代谢,参与翻译、核糖体结构及合成的共2629个基因,参与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翻转的有1692个基因。糖基转移酶、糖苷水解酶是沙棘酵素整个发酵周期中的主要酶。结论:本文阐明了沙棘酵素不同发酵时期样品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差异,为后续全面研究其微生物群落的生态组成和动态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基因组学 微生物 群落结构 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豆科灌丛根际土壤氨氧化和反硝化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及群落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刘爽 姚佳妮 +1 位作者 张钧杰 代金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27,共13页
为探索宁夏荒漠草原豆科灌丛根际土壤中参与氨氧化和反硝化的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和群落组成对植物类型和生长时期的响应特征,本研究以宁夏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典型的豆科灌丛群落柠条、沙冬青、猫头刺和毛刺不同生长时期(营养期、... 为探索宁夏荒漠草原豆科灌丛根际土壤中参与氨氧化和反硝化的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和群落组成对植物类型和生长时期的响应特征,本研究以宁夏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典型的豆科灌丛群落柠条、沙冬青、猫头刺和毛刺不同生长时期(营养期、盛花期和果实期)的根际土壤为材料,通过功能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4种灌丛根际土壤中氨氧化和反硝化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群落结构组成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功能基因丰度及群落结构因灌丛类型和生长时期不同而存在差异。柠条灌丛根际土壤中各功能基因丰度显著高于其他3种灌丛,且在盛花期达到最高。柠条各生长期根际土壤中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群落多样性高于其他灌丛类型,而毛刺根际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和nirK型反硝化菌群落多样性最低。各灌丛根际AOA以未分类类群为绝对优势,占79.34%~98.37%,奇古菌门和泉古菌门分别仅占0.28%~20.37%和0.28%~2.35%;AOB在柠条根际以变形菌门为优势,其他3种植物根际则以未分类类群为优势;nirK和nirS型反硝化菌均以变形菌门为优势门,但nirK型反硝化菌的组成受植物类型和生长时期的影响更显著。功能基因的丰度与土壤全氮、速效钾和pH显著正相关。全钾、速效钾、有机质显著影响氨氧化微生物的群落组成,pH是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沙灌丛 氨氧化 硝化 功能基因 群落组成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口沉积物反硝化过程研究-以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及nirK型细菌群落结构分析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明红霞 陈泉睿 +3 位作者 史银银 苏洁 于颖 樊景凤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2-92,共11页
近年来,辽河口沿岸人类活动频繁,工农业活动发达,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输入至感潮河段继而排放入海,导致辽河口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沉积物区域是反硝化作用的重要发生地和微生物富集地。微生物能够将沉积物中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还... 近年来,辽河口沿岸人类活动频繁,工农业活动发达,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输入至感潮河段继而排放入海,导致辽河口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沉积物区域是反硝化作用的重要发生地和微生物富集地。微生物能够将沉积物中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还原为N2O和N2释放到大气中,进而减轻河口生态系统氮负荷。本文中的实验采用定量PCR技术测定辽河口表层沉积物反硝化过程功能基因narG、nirK、norB、nosZ的基因丰度,结果表明,主导硝酸盐还原的narG功能基因丰度最高。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nirK型功能基因进行测序,结果显示,在辽河口反硝化细菌中Devosia、Phaeobacter、Alcaligenes、Pseudomonas菌属丰度较高。反硝化功能基因的丰度主要受到沉积物粒径的影响,norB基因丰度与多个环境因子显著相关。nirK型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主要受盐度、pH、溶解氧以及NO2−的影响。研究分析了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和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其结果为辽河口水体富营养化中氮元素归趋的认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口 沉积物 NIRK 细菌群落结构 硝化功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氮对麦玉轮作农田土壤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白芳芳 乔冬梅 +4 位作者 李平 杜臻杰 陆红飞 郭魏 齐学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8-1349,共12页
探究减氮对华北地区麦玉轮作农田土壤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影响,为华北地区麦玉轮作农田氮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不施氮为对照(CK),设置2个施氮量,分别为常规施氮量(纯氮300 kg·hm^(-2),N2)、减氮20%(纯氮240 kg·... 探究减氮对华北地区麦玉轮作农田土壤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影响,为华北地区麦玉轮作农田氮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不施氮为对照(CK),设置2个施氮量,分别为常规施氮量(纯氮300 kg·hm^(-2),N2)、减氮20%(纯氮240 kg·hm^(-2),N1),提取土壤DNA,用nirS(细胞色素cd1-亚硝酸还原酶)、nirK(Cu-亚硝酸还原酶)引物扩增后采用MiSeq PE300测序技术,研究施氮量对麦玉轮作农田土壤性状及nirS、nirK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处理nirS、nirK反硝化细菌α-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nirS反硝化细菌α-多样性高于nirK。减氮显著影响nirS、nirK反硝化细菌物种组成。减氮对nirS、nirK反硝化细菌门水平及nirK纲水平物种组成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nirS反硝化细菌Deltaproteobacteria(δ-变形菌纲)相对丰度;减氮显著影响nirS、nirK属水平物种组成。硝态氮、速效磷、pH值是影响土壤nirS反硝化细菌属水平群落结构主要环境因子;pH值是影响土壤nirK反硝化细菌属水平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适量减氮不影响反硝化细菌α-多样性,但显著影响反硝化细菌属水平群落组成和群落结构,减氮主要是通过影响土壤性状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影响农田土壤N2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氮 NIRK nirS 硝化细菌 麦玉轮作 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银杉种群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差异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玉凤 李双林 +3 位作者 刘宏 邓涛 叶家桐 胡兴华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5,共13页
[目的]通过探究不同银杉种群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功能差异,旨在探讨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银杉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广西桂林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滩、谢塘湾和野猪塘3个银杉种群为研究对象,提取其根际土壤微生物总DNA,... [目的]通过探究不同银杉种群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功能差异,旨在探讨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银杉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广西桂林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滩、谢塘湾和野猪塘3个银杉种群为研究对象,提取其根际土壤微生物总DNA,进行宏基因组测序,比较分析银杉人工种群(红滩)与自然种群(谢塘湾、野猪塘)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差异,并探索造成该差异的主导土壤环境因子。[结果](1)银杉人工种群和自然种群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相对丰度占比最大的3个菌门,即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2)土壤p H值和TK含量是造成银杉人工种群和自然种群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的主导因子;(3)银杉人工种群和自然种群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甘氨酸的生物合成和代谢(Glycan biosynthesis and metabolism)、寄生虫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parasitic)、其他氨基酸代谢(Metabolism of other amino acids)等方面;(4)土壤p H值和TK含量是造成银杉人工种群和自然种群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差异的主导因子。影响银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土壤环境因子具有一致性。[结论]银杉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在自然种群中表现得比人工种群的更复杂,但两类种群中影响其结构与功能的主导土壤环境因子是一致的,在实施银杉种苗野外回归种植时,应充分考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银杉种苗生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根际土壤微生物 群落结构 功能差异 银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播种下紫花苜蓿根际土壤氨氧化和反硝化微生物群落对糜子种植比例变化的响应
10
作者 李若璇 李升郅粲 +5 位作者 陈奕彤 孙雨豪 杨培志 崔彦农 龙明秀 何树斌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121,共12页
为研究保护播种下糜子种植比例对紫花苜蓿根际土壤因子、氨氧化微生物[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和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和反硝化微生物(nirK、nirS和nosZ)的影响,以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紫花苜... 为研究保护播种下糜子种植比例对紫花苜蓿根际土壤因子、氨氧化微生物[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和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和反硝化微生物(nirK、nirS和nosZ)的影响,以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紫花苜蓿根际土壤为对象,设置4种糜子-紫花苜蓿种植比例[1∶1(1P1M),1∶2(1P2M),1∶3(1P3M)和2∶3(2P3M)]并以紫花苜蓿单播(M)为对照,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紫花苜蓿根际土壤中氨氧化和反硝化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构、组成、共现网络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糜子种植密度的增加,保护播种提高了土壤总氮含量和稳定碳氮同位素值,且在保护播种2P3M中显著增加(P<0.05),土壤有机碳含量先降低后增加,且在2P3M中显著下降(P<0.05)。保护播种提高了土壤氨氧化和nosZ微生物的丰富度,降低了nirK微生物的丰富度,其中,AOA微生物α多样性对种植比例变化更敏感。β多样性分析发现,不同保护播种比例之间,土壤氨氧化和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均不明显。AOA和AOB微生物分别以亚硝化球菌属和亚硝化螺菌属为优势属,其含量均超过85%;而反硝化微生物表现为富集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和养分转化的菌属,如nirK微生物中无色杆菌属和nirS微生物中固氮弧菌属等。共现网络分析表明,保护播种2P3M处理的土壤氨氧化和反硝化微生物群落具有更复杂的共现网络,主要体现在网络复杂性和模块化系数指标。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显示,全氮、钙离子、镁离子与AOA微生物多样性显著相关,土壤有机碳和镉离子均与AOB和nirS微生物多样性显著相关。综上所述,饲草与杂粮保护播种会影响饲草根际土壤氨氧化和反硝化微生物多样性、组成和共现网络,揭示了保护播种技术下氮素高效利用的微生物机制,且以2∶3的比例种植作物可能会发挥出保护播种技术最佳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播种 氨氧化 硝化 功能基因 多样性 共现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返排水中的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关键影响因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欣悦 卢培利 +3 位作者 刘俊 李仕康 侯争鸣 丁阿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303-5312,共10页
首次探究了高温高压高盐的页岩气返排水中DAMO(denitrifying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微生物存在的证据及其与关键环境因子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7个页岩气井场返排水中均检测到了DAMO古菌与细菌的存在,且古菌的丰度远... 首次探究了高温高压高盐的页岩气返排水中DAMO(denitrifying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微生物存在的证据及其与关键环境因子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7个页岩气井场返排水中均检测到了DAMO古菌与细菌的存在,且古菌的丰度远高于细菌,其16S rRNA基因拷贝数分别为4.32×10^(4)~5.83×10^(5)copies/L和1.16×10^(3)~6.00×10^(3)copies/L.DAMO古菌与细菌的功能基因mcrA与pomA同样在所有的样品中检出.页岩气返排水中共发现了4个DAMO细菌代表性OTU与1个DAMO古菌代表性OTU,虽然返排水中盐度很高,但检出的DAMO细菌与古菌与已报道的淡水环境中的DAMO微生物亲缘性更近.RDA相关性分析表明,返排水常规理化因子对DAMO微生物的影响并非体现在微生物的丰度上,而是体现在微生物的功能上,其中pmoA基因丰度与TOC含量呈正显著相关,而mcrA基因丰度则与NO_(3)^(-)、NH_(4)^(+)、PO_(4)^(3-)和Cl^(-)浓度呈正相关,Cl^(-)影响最大.研究结果拓展了关于DAMO微生物环境分布的认识,可为缓解返排水中逸散甲烷所导致的温室效应的控制提供理论基础,也有助于加深对深部页岩微生物过程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厌氧甲烷氧化 页岩气返排水 高盐 环境因子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庄SBBR污水处理系统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
12
作者 孙西燕 郑兰香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4期53-60,共8页
为探究酒庄污水处理系统中真菌的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本文以银川市某酒庄SBBR污水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分析酒庄污水处理系统活性污泥和生物膜中真菌的菌群结构和功能特征。结果表明:SBBR污水处理系统中检出真菌1... 为探究酒庄污水处理系统中真菌的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本文以银川市某酒庄SBBR污水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分析酒庄污水处理系统活性污泥和生物膜中真菌的菌群结构和功能特征。结果表明:SBBR污水处理系统中检出真菌10门34纲78目169科279属484种。优势真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34.07%~42.32%)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22.82%~24.99%),优势真菌属为罗兹菌属(Rozella)(3.55%~5.69%)和微孢子虫(Mitosporidium)(3.48%~5.09%)。功能组成中与代谢相关的通路为丰度最高的通路(25.37%~38.58%),其中嘧啶代谢(Pyrimidine metabolism)(2.37%~7.44%)和嘌呤代谢(Purine metabolism)(1.77%~2.58%)为优势代谢通路,并且在活性污泥中具有比生物膜更高的功能丰度。曲霉属(Aspergillus)是构成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组间以及功能差异的主要真菌;嘧啶代谢(Pyrimidine metabolism)是构成两者功能差异的主要代谢通路。物种与功能贡献度分析中,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在参与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功能中占据了最大贡献度,平均贡献度为8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庄废水 基因组学 真菌 群落结构 功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共作对稻田土壤反硝化细菌nosZ基因数量、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蓉 龚世飞 +1 位作者 金涛 刘章勇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4期246-251,共6页
对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稻土壤反硝化细菌群落进行研究,以期揭示稻虾复合种养模式下土壤反硝化细菌丰度、群落多样性及组成,为科学研究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维持土壤地力提供理论依据。依托长江大学农学院基地设置常规中稻种植模... 对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稻土壤反硝化细菌群落进行研究,以期揭示稻虾复合种养模式下土壤反硝化细菌丰度、群落多样性及组成,为科学研究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维持土壤地力提供理论依据。依托长江大学农学院基地设置常规中稻种植模式(MR)、稻虾共作模式(CR)等2种模式,利用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平台比较2种模式下水稻土壤反硝化细菌nosZ基因的数量、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显著提高水稻土壤硝态氮、全碳、全氮含量,对碱解氮含量、pH值、碳氮比及铵态氮含量无显著影响。nosZ基因在MR、CR处理中的基因丰度分别为1 g干土1.51×10~6、2.23×10~6拷贝数,CR处理中nosZ基因丰度是MR的1.48倍。CR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nosZ基因的丰度。通过对α群落多样性指数进行方差分析可知,CR处理与MR处理间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不显著。经韦恩(Venn)分析,在目和科水平上,MR处理与CR处理的微生物群落组成显示出较高的相似度,在属与种水平上,2个处理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性,CR处理下的土壤缺失沼泽红假单胞菌。经冗余分析,土壤总碳(TC)含量对nosZ基因群落结构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pH值、碱解氮含量、硝态氮含量与铵态氮含量。综合分析,稻虾共作可显著提高水稻土壤nosZ基因丰度,稻虾轮作对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较小,其在种水平上缺失了沼泽红假单胞菌。常规中稻种植模式与稻虾共作模式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虽保有一定的相似度,但仍存在差异,土壤总碳含量是影响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硝化作用 荧光定量 高通量测序技术 α群落多样性 nosZ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锌和菲对长江口附近海域沉积物反硝化作用及功能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14
作者 任朝萌 白洁 +2 位作者 李辉 孙鹏飞 晨曦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8-87,共10页
本研究在长江口附近海域采集表层沉积物,采用实验室模拟培养与分子生物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测定纳米氧化锌(ZnO NPs)和菲(Phe)胁迫下沉积物中NO^(-)_(3)-N和NO^(-)_(2)-N浓度和反硝化还原酶活性及反硝化细菌基因丰度和群落多样性变... 本研究在长江口附近海域采集表层沉积物,采用实验室模拟培养与分子生物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测定纳米氧化锌(ZnO NPs)和菲(Phe)胁迫下沉积物中NO^(-)_(3)-N和NO^(-)_(2)-N浓度和反硝化还原酶活性及反硝化细菌基因丰度和群落多样性变化,目的是比较研究ZnO NPs和Phe对河口区沉积物反硝化作用及功能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过程和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ZnO NPs和Phe对沉积物硝酸盐还原能力和亚硝酸还原能力均产生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其中亚硝酸盐还原过程受到2种污染物抑制更强烈,加重了沉积物亚硝酸盐的累积。ZnO NPs对沉积物硝酸盐还原能力、硝酸还原酶活性、narG基因丰度的抑制程度大于Phe,Phe对沉积物亚硝酸盐还原能力、亚硝酸还原酶和nirS基因丰度的抑制程度大于ZnO NPs,表明对反硝化还原酶和反硝化功能基因的抑制是外源污染物胁迫影响反硝化过程的主要机制。ZnO NPs和Phe降低了沉积物反硝化菌群落多样性水平,增加沉积物中Halomonas的优势度,降低了Bacillus的优势度,但Phe对沉积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的影响更加明显,说明Phe对长江口海区的生态影响大于ZnO-N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硝化作用 硝化还原酶 基因丰度 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峪河上游河岸带不同植被类型土壤nirS反硝化菌群结构及功能 被引量:11
15
作者 韩晓丽 黄春国 +1 位作者 张芸香 郭晋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77-1989,共13页
以文峪河上游河岸带不同演替阶段的8种植被类型五花草甸(WH)、沙棘林(HR)、柳树林(SS)、山杨林(PC)、山杨白桦林(PQ)、山杨白桦落叶松林(PQL)、落叶松云杉林(LP)和云杉林(PM)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nirS反硝化细菌群落... 以文峪河上游河岸带不同演替阶段的8种植被类型五花草甸(WH)、沙棘林(HR)、柳树林(SS)、山杨林(PC)、山杨白桦林(PQ)、山杨白桦落叶松林(PQL)、落叶松云杉林(LP)和云杉林(PM)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nirS反硝化细菌群落组成及相对丰度,乙炔抑制法测定反硝化酶活性(DEA)。对其土壤理化性质及反硝化细菌群落组成及相对丰度进行方差分析,采用冗余分析(RDA)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及土层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及土壤理化因子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及土层土壤理化因子存在显著差异,柳树林(SS)0—15 cm土层硝态氮(NO+3-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各土层;2)土壤反硝化菌群多样性指数在五花草甸(WH)、山杨白桦林(PQ)和云杉林(PM)中较其他植被类型高;3)沙棘林(HR)及柳树林(SS)反硝化酶活性(DEA)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4)不同植被类型反硝化优势菌群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及特异性,如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仅在落叶松云杉混交林(LP)和云杉林(PM)植被类型15—30 cm土层中分布;5)土壤pH、土壤有机碳(SOC)、土壤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等是影响土壤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及组成的重要因子,其中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变化是导致土壤反硝化菌群多样性和反硝化酶活性差异的关键因子。本研究揭示了文峪河上游河岸带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变化和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该区域河岸带氮素循环及水体污染防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峪河上游 河岸带 植被类型 硝化群落结构 硝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产甲烷反硝化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15
16
作者 孙寓姣 左剑恶 陈莉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48,共5页
在UASB成功运行同时产甲烷反硝化小试基础上,针对反应器内颗粒污泥,通过构建古菌和细菌的16SrDNA基因文库、RADAR遗传变异分型和测序比对等技术进行了微生物系统发育关系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颗粒污泥的古菌中,产甲烷髦毛菌和产... 在UASB成功运行同时产甲烷反硝化小试基础上,针对反应器内颗粒污泥,通过构建古菌和细菌的16SrDNA基因文库、RADAR遗传变异分型和测序比对等技术进行了微生物系统发育关系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颗粒污泥的古菌中,产甲烷髦毛菌和产甲烷杆菌是主要菌群,随机选出的88个古菌克隆子,这两类古菌的16SrDNA序列分别占古菌总量71.59%和22.73%;而颗粒污泥中细菌的多样性要高于古菌,低GC革兰氏阳性菌和ε变型菌纲分支的细菌是细菌的主要菌群,在随机选出的133个细菌克隆子中,这2类细菌的16SrDNA序列分别占细菌总量的49.62%和12.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产甲烷硝化 颗粒污泥 16S rDNA基因文库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对稻田土壤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影响 被引量:29
17
作者 宋亚娜 林智敏 林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2,共6页
以氮肥田间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利用PCR-DGGE(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通过对反硝化细菌nirS基因的检测,分析了定位试验第2年稻田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变化。DGGE图谱及依据其条带位置和... 以氮肥田间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利用PCR-DGGE(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通过对反硝化细菌nirS基因的检测,分析了定位试验第2年稻田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变化。DGGE图谱及依据其条带位置和亮度数字化数值进行的主成分分析(PCA)结果均显示:在氮肥定位试验第2年,与不施肥对照(CK)比较,在水稻各个生育期(分蘖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内,施用氮肥[150kg(N)·hm-2]的稻田根层土或表土中的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均无明显变化;且稻田根层土或表土中的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在水稻各个生育期间也均无明显差异。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施用氮肥的稻田根层土或表土中的反硝化细菌nirS基因拷贝数始终显著(P<0.05)高于其对应的不施肥对照。此外,无论施用氮肥与否,根层土中的反硝化细菌nirS基因拷贝数在水稻成熟期时都会显著(P<0.05)降低;但表土中的nirS基因拷贝数在水稻各生育期间无明显变化;且水稻成熟期时施用氮肥和不施肥的稻田表土中nirS基因拷贝数都显著(P<0.05)高于根层土。同时,与对照比较施用氮肥可促进水稻增产44%。研究表明,短期定位试验中施用氮肥能够显著提高稻田土壤反硝化细菌的丰度,但对其群落结构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硝化细菌 群落结构 丰度 nirS基因 聚合酶链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湿地、稻田和稻田撂荒地的N_(2)O排放及其与硝化和反硝化细菌群落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伟坚 靳振江 +1 位作者 许丹丹 李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24-2433,共10页
为研究土地利用对喀斯特湿地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与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以会仙喀斯特湿地中的天然湿地、稻田和稻田撂荒地为研究样地,用高通量测序法、实时PCR法与静态暗箱结合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群落相... 为研究土地利用对喀斯特湿地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与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以会仙喀斯特湿地中的天然湿地、稻田和稻田撂荒地为研究样地,用高通量测序法、实时PCR法与静态暗箱结合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群落相对丰度、绝对丰度与N_(2)O排放速率和总量。结果表明:在水稻的全生育期中,N_(2)O排放速率在天然湿地中总体上高于稻田和稻田撂荒地,三者的N_(2)O排放总量分别为1.07、0.38、0.20 kg·hm^(-2)。在水稻成熟期,稻田硝化细菌的绝对丰度显著高于天然湿地和稻田撂荒地,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绝对丰度在后二者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相对丰度最高的硝化细菌为Nitrosospira,其在稻田撂荒地(83.28%)和稻田(82.75%)中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在天然湿地(68.52%)中的相对丰度;相对丰度最高的反硝化细菌为Pseudogulbenkiania,其相对丰度在稻田撂荒地最高(29.49%),稻田次之(21.24%),天然湿地最低(16.26%)。研究表明,长期种植水稻降低了喀斯特湿地的N_(2)O排放量,改变了水稻成熟期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多样性。因此,单就降低N_(2)O排放而言,把稻田保留在喀斯特湿地中具有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湿地 稻田 N_(2)O 硝化 硝化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河底泥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时空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佳 宋永会 +1 位作者 彭剑峰 袁林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70-1676,共7页
为了解在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反应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Candidatus Methylomirabilis oxyfera(M.oxyfera)在河流底泥环境中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克隆文库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考察了浑河流域部分底泥中M.oxyfera-like的16S rRN... 为了解在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反应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Candidatus Methylomirabilis oxyfera(M.oxyfera)在河流底泥环境中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克隆文库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考察了浑河流域部分底泥中M.oxyfera-like的16S rRNA和pmo A功能基因的多样性及丰度.结果表明:从浑河上游至下游丰水期各采样点底泥中M.oxyfera-like的16S rRNA的多样性无明显地域性差异,其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独立操作单元)数变幅不大;pmo A功能基因的多样性则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上游采样点A(章党大桥)底泥中OTU数为5,下游采样点E(三岔河大桥)底泥中仅为1.采样点A底泥中M.oxyferalike的16S rRNA和pmo A功能基因的多样性均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差异,平水期16S rRNA和pmo A功能基因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48和2.19,在各期中最高;而枯水期时二者均最低,分别为0.83和1.26.丰度分析结果显示,所有采样点底泥中M.oxyfera-like的16S rRNA丰度均表现为平水期(2.42×106~1.74×107copies/g)(以干质量计)最高、枯水期(2.87×10^4~4.19×10^6copies/g)居中、丰水期(1.29×103~2.04×10^4copies/g)最低,说明浑河底泥中M.oxyfera-like的丰度亦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厌氧甲烷氧化菌 浑河底泥 群落结构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功能基因nirS和nirK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旭志 杨倩倩 +1 位作者 赵俊 曲克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84-91,共8页
反硝化作用对维持环境氮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其过程中亚硝酸盐向NO的转化是关键步骤,由亚硝酸盐还原酶控制,因此检测亚硝酸盐还原酶编码基因可以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深入分析微生物种群特性和氮元素的转化规律,进而为评估生态环境健康状况等... 反硝化作用对维持环境氮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其过程中亚硝酸盐向NO的转化是关键步骤,由亚硝酸盐还原酶控制,因此检测亚硝酸盐还原酶编码基因可以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深入分析微生物种群特性和氮元素的转化规律,进而为评估生态环境健康状况等科研与生产活动提供支撑数据。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反硝化作用功能基因nirS和nirK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可预期的检测技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作用 功能基因 nirS NIRK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